浪漫刺客

正片

主演:金民钟,申伊,崔成国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浪漫刺客 剧照 NO.1浪漫刺客 剧照 NO.2浪漫刺客 剧照 NO.3浪漫刺客 剧照 NO.4浪漫刺客 剧照 NO.5浪漫刺客 剧照 NO.6浪漫刺客 剧照 NO.13浪漫刺客 剧照 NO.14浪漫刺客 剧照 NO.15浪漫刺客 剧照 NO.16浪漫刺客 剧照 NO.17浪漫刺客 剧照 NO.18浪漫刺客 剧照 NO.19浪漫刺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没有什么值得你去为之杀人

我总以为人字是相抵的刀尖,总有很多很多理由,驱使一些人去杀死另一些人,欲望、贪婪、自私、绝望,甚至还有,爱和正义。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个借着爱和正义的名义杀人的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对,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尽管它那么腥风血雨,并且悲伤。

那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第一次举起刀对着另一个人砍下去时,他相信自己是正义的。替天行道,仗义杀人,正是这个信念,使善良的他,能毫不犹豫地结束掉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安开始潜滋暗长。当那个无名的男子在他的脸上划下第一道伤口,长久回避的疑问破茧而出,这双手染满鲜血,踩着堆积如山的尸骨前行的,真的是正义么?为什么看起来像个噬人的妖怪?
那个单纯美丽的女子,决心去杀一个人时,爱是她唯一的理由。没有什么理由,比爱,更能让一个女人不顾一切的了。为心爱的人报仇,她可以变成鬼变成蛇变成冷血的杀手。

那些在他染满鲜血的刀下成为牺牲品的人,他们也有朋友,有家人,也会爱人和被爱。为什么建立新时代就一定要有人死呢?为什么为了别人的幸福就必须牺牲他们的幸福呢?他当初下山来到这个乱世,是为了救人的啊!
可是,被牺牲的,不光是他刀下的死者,还有他自己的人生啊!他就该被牺牲掉么?
她发现他并没有那么可恨反而可怜时,她心软了。她想要宽恕他,想要保护他,想要拯救他。你想要杀人到什么时候?她要做他的刀鞘。

正义到底是什么?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正义。为死者复仇的正义,为保护生者杀人的正义,为维持秩序的正义,为创造新时代的正义,谁都是正义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正义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他的正义是想用杀人来创造幸福。但是,她说,幸福,是不可能借由杀人得到的。
他夺走了她的幸福,却又给与了她幸福。她想夺走他的生命,却为他献出了生命。

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没有什么理由值得你去杀人,可总有一些人,你必须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而挥剑。传说,有一个带着逆刃刀的浪人,他的刀刃永远对着自己,每次拔刀,都像在赎罪。







 2 ) 剑心的自责与雪代巴的救赎

浪客剑心追忆篇,是动漫作品中诡谲的存在。用动漫的手法完全超越了动漫一般的主题。
我其实有点奇怪,很多人执着于剑心十字伤上的怨念。
刀伤因为怨念而不愈。这是作者的说法,其实不过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模棱两可的说辞。偏向于承认怨念的存在,就跟偏向于承认鬼神的存在一样。怪诞而不合情理。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不明究里,借此得到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再就是不愿意坦然对待,宁愿相信是外力所为。
十字伤的第一刀,那么多人以为是对方强烈的求生欲望所为。若真是如此,剑心早就性命不保,撒手西归了。
留下这第一刀的是剑心自己的心而已。桂小五郎的话,剑心因为心灵的纯净一如刚加入维新组织时一样,所以越发的感觉到杀人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剑心从不愿轻易杀人。所以从来不愿意打听所杀之人的具体身份来历。因为知道的越多,越容易动恻隐之心。
与雪代巴未婚夫的碰面,偶然也好,孽缘也罢。那时候剑心已经喝不出酒的味道了。心灵早已经是风雨飘摇,再不忍心看到他人的幸福毁于自己手下。能被对方伤到也好,多少减轻了几分罪孽的背负。
“如果在这杀人的任务背后有着可以令所有人都幸福的新时代,那么我愿意杀人。”
杀人从来不是目的,背负的生命越多,罪恶的感觉越发强烈。
我想,大多数的时候,他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去杀人的。完成任务固然是好,被对方杀死也未必就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用一个刀疤,一朵石榴花,向雪代巴的未婚夫谢罪。
而之所以伤口一直无法愈合,也是因为剑心一直以来觉得自己身上背负了太多的罪孽,每次杀人都会令自己不安。
他为什么杀人越来越快?那是害怕,别人的一声惨叫,一个绝望的眼神,都会深深地刺痛他的内心。每到此时,便会觉察到伤口隐隐作痛。那道伤口与其说是划在脸上,不如说是刺在了心上。
众所周知,真实的疼痛是治疗心痛的麻醉剂。为了让自己能够继续执行杀人的任务,内心的挣扎最后都会转移到伤口的疼痛之上。
只要这种不安一直持续下去,那道伤口就永远不会愈合。
对于这一点,大约雪代巴在日后的相处之后,渐渐就有所体会了。

雪代巴为什么要给剑心添上这横的一道。
起先我也以为是雪代巴执着于自己没有完成对未婚夫的誓言,所以在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剑心之后,多少做些什么补偿对未婚夫的亏欠。
后来,我又想,这一刀还是为了剑心才划上去的。因为剑心觉得对雪代巴以及她的未婚夫有所亏欠。所以她是想告诉剑心:未婚夫的债,你已经还了。由此,雪代巴终于原谅了剑心。
最后,我才想明白。其实这一刀已经完全与雪代巴未婚夫没有关系了。那个男人虽然一直纠结于巴的内心,但是到了这一刻,巴已经完全放得下了。她的心中只有剑心一个人的存在。她划上了那一刀,不是要告诉剑心,她原谅他。而是要告诉他,不要记挂。自己的死固然与剑心有关,但是并不怪剑心。
因为剑心的善良,让她也相信了在这个男人的背后大约就是可以令所有人都能幸福生活的新时代。所以自己不能让他背负太多的罪孽。即便自己的未婚夫是剑心所杀,她也不愿意告诉他。她在这个时期,对剑心的担心要超过一切。她害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让这个男人有所动摇。所以她划上那一刀,是想对剑心说不要因为自己的死而动摇维新的决心。如果觉得有罪的话,要记得你已经还了,不能够太过牵挂。
她害怕剑心背负的太多,因为她知道剑心的心其实有多么脆弱。像一张绷紧的弦,也许稍微再添加一点重量,那根弦就会断掉。
所以她这伤划在脸上,是害怕剑心自己把这伤刺在心上。

所以雪代巴把剑心从这罪孽感的重压下释放了出来。虽然身上仍然不轻松,但是却已经可以去面对,去正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也是为什么剑心在杀了雪代巴的未婚夫之后的一段日子,所喝的酒全是血腥味;但是在杀了雪代巴之后却能够相对坦然地面对此后的杀人任务。
而桂小五郎终于将剑心放置于正面战场。因为无论正面战场交锋的时候怎样的惨烈,其所承担的罪恶感都会较暗杀任务轻。
桂小五郎也害怕剑心在这重压之下倒下。那样,这个年青人的一生就真的完全毁在自己的手上了。
为了维新的成功,而毁掉别人的人生,这也是有违这位身为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人物的初衷的。
剑心的存在同时也刺痛了桂小五郎,所以他才感慨。剑心应该用来开创新时代,而不应该用来埋葬旧时代。

以上,十字伤,所有的人都背负着它奔跑。
时代将人心的黑暗与光明越发明显的凸现出来,所有善良的人都背负着那些罪孽左奔右突。
剑心有之,雪代巴有之,雪代巴的未婚夫清里有之,桂小五郎有之,高杉晋作有之。
雪代巴深爱着剑心,才知道剑心背负的到底有多重。所以她才要尽可能的为剑心减轻几分罪孽感。
就像那场大雨一样。
大雨让他们种植的蔬菜损失了一半,不管巴是多么的不忍心,雨季还是会持续下去。剑心此时还能够看到大雨过后,大概会有一半的蔬菜会活下来。
而在雪代巴的心中,这场大雨就像这个时代一样。她和清里,就像这田里的蔬菜,在大雨中病倒。而剑心就是这雨水。
那一场戏,雪代巴蹲在地上,手捧着菜叶,连说了三声“但是”,一声比一声凄苦。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雪代巴的心结才算是解开了。不管她和清里的命运如何,也不能怪到这降下的雨水身上。反倒是只有保存这雨水,才能保证剩下的一半日后的成长。
“当初种下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竟然长出这么多来。”
雪代巴了解剑心身为维新志士的缘故,大约就在此时了。
所以她开始维护剑心,直至最后不惜以死殉之。
她是否曾经怀疑过对清里的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显然对清里的爱已经没有办法与对剑心的爱相比较。所以最后她隐约看见清里的时候,终于知道自己对于剑心的关切已经胜过一切。即便是清里捧着石榴花哀怨的看着自己。也无法阻止她将自己的目光投向门外的剑心身上。
到了这最后的关口,她终于敢于直面自己的命运。所以她也想要剑心直面自己的命运。不要再背负得那么的承重。
只是,她已经没有办法对剑心说更多的话。只能缓缓地说一声“对不起”。划下那道伤疤,希望剑心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而她自己,则在对于命运和死亡的释然中安心地逝去。

剑心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了雪代巴的心意,我们也不得而知。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剑心知道雪代巴不让自己赴死是要自己为更多的人争取幸福。而他也知道,这十字伤是雪代巴送给自己的护符,不要在罪责中迷失。
所以以前的剑心,执着于那一道剑伤,更不愿与他人说及;此后的剑心却能够坦然的面对脸上的十字伤,奋战在维新的前线。

~~~~~~~~~~~~~~~~~~~~~~~~~~~~~~~~~~~~~~~~~~~~~~
说到这里,就基本上可以了解为什么对于星霜篇里面,剑心最后十字伤消失这一情节的困惑了。
据说和月伸宏本人也不认同星霜篇(据说而已,不过至少漫画里,十字伤是没有消失过的)
因为十字伤的意义不是剑心觉得对雪代巴和清里有所亏欠,所以留下伤痕以示铭记。十字伤的意义在于雪代巴和剑心自己对于罪责和内心的救赎。
如果十字伤消失了,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是剑心完全从自己的理念中走出来,认为杀人是对的。(这一点,我想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剑心可能这么想)
二是剑心重新回到杀人的罪责之中,把脸上的伤重新刻进内心,这也意味着剑心开始否定维新的成功。(那么雪代巴就白死了不是。sigh~~~)
所以说那个情节的出现是很令人困惑的。
~~~~~~~~~~~~~~~~~~~~~~~~~~~~~~~~~~~~~~~~~~~~~~~~~~~~~

但是就追忆篇一篇来说,一切都很完美。
雪代巴的等待与清里的牺牲。
剑心的自责与雪代巴的救赎。
一个旧时代结束,
一个新时代来临。

 3 ) 緋村劍心和雪代巴的蘿蔔

說起來已經過去了十年,那時候聽説《追憶篇》是《浪客劍心》動畫中的經典,一直想看,但始終未在市面上碰到過,初中時也不懂得上網,於是就這麽遺憾下去了,後來便也漸漸忘卻。那會兒對漫畫中的愛情故事總是嗤之以鼻,不只是漫畫,小説也好,電視劇也好,凡是關乎愛情的,難免對此冷嘲熱諷一番,那陷到愛情裏的女人真是讓人憎惡,愛的死去活來的,大抵正是沒出息的表現吧,但唯獨阿巴除外。真是奇怪的很,這種溫婉恬靜,每天打掃做飯,百依百順的女人不正是自己感到討厭的類型么,但唯獨阿巴怎麽看怎麽順眼。爲此甚至偷偷撕掉了租借的漫畫書中一張的插頁,畫上的阿巴站在家門口,看著村裏的小孩子和劍心玩耍,他們圍著劍心,對他說,這個姐姐好可怕,冰冷冰冷的。後來模仿漫畫書上的樣子用刀子在黑色紙上刻了那張劍心和阿巴站在橋上看夕陽的插圖,居然還去投了稿,在一家小報上登了出來,回想起來真覺得很不好意思。

    昨天偶然在PPTV上看到《追憶篇》的圖標,便點開看了,於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琢磨,現在的自己和當年那個看漫畫哭的稀里嘩啦的初中生難道一點也沒變么?蘿蔔的殺傷力真是超乎想象。晚上閉了眼,阿巴的臉就模模糊糊的浮現出來,一邊盛著飯一邊輕聲輕語的說,“對不起,沒有拌菜的蘿蔔。”劍心說,“不要緊。”阿巴說,“但是你看起來不高興。”飯後阿巴洗著碗,劍心看著他那骨碌骨碌轉的陀螺說,“不如我們耕種吧……”於是他們在前院种起了蘿蔔。爲什麽是蘿蔔呢?想想在意這個問題的自己也實在好笑,爲什麽是蘿蔔?大概因爲它無味而平凡吧,因爲平凡所以特別,就像在大津生活的日子之于他們,平凡因爲動亂而顯得可貴。雖然經過幾次大雨,蘿蔔們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收穫的那天晚上,他們吃的很豐盛,阿巴說,“你看起來吃的很有滋味,如果我們是真夫婦,你每天都會過著這種生活吧,下田耕種,吃田裏的收成。”然後,就到了冬季,不知道阿巴有沒有把蘿蔔們做成腌菜,或許她想做,卻來不及了。

    劍心離開了,和桂一起,燒掉了再也醒不過來的她和他們的房子,那默默旁觀的蘿蔔們是否做了阿巴的祭品?

(忽然想到,幸好當年發現他的人是桂,如果是跟隨了幕府派,這故事就真徹底悲劇了。)

 4 ) 和月伸宏笔下的明治维新

流浪的剑终归剑鞘。腥风血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哪怕你我只是时代的巨风中旋转的陀螺和散落的菖蒲花,也要保留决定自己落下的姿态的一份尊严。爱恨,是非,生死,融于幕末的历史大幕之下。长州倒幕,池田屋事件,木户孝允等一一登场,配以岩崎琢的悲壮的OST,称之为日漫第一OVA不为过。

对浪客剑心的解读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谈。幕府末年,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如何变革,也有“尊王攘夷”和“公武合体“两股完全代表了不同利益的力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对于幕府的态度。前者拥立天皇的绝对权威要求废除幕府,后者则试图拉拢而借助幕府的军事力量。

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主要的与剑心有关的真实历史人物。
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原名桂小五郎。在《追忆篇》中在池田屋事件中幸免一死,是剑心全力保护的对象。长州藩人。
维新三杰之二:西乡隆盛,在《维新志士的镇魂歌》中的长州/萨摩联手会议里代表萨摩藩与长州派的木户谈判。萨摩藩人。
维新三杰之三:大久保利通,在《东京篇》末尾被暗杀,死前留下了非常有远见的”维新三十年“的言论。萨摩藩人
日本陆军之父:山县有朋。武士出身,与木户孝允同属长州藩,明治维新后在明治政府中官至内阁总理和陆军元帅。在TV版里多次邀请剑心加入维新政府但遭到拒绝。长州藩人。
坂本龙马,促成了《维新志士的镇魂歌》里提到的长州萨摩联盟。在明治维新中起到了及其关键的作用,但是始终都是以幕后推手的角色居多,提出了“日本国”的概念。1867年遭暗杀。在浪客剑心里没有太多提到他。土佐藩人。
伊藤博文,这个不需要太多介绍了。
此外,斋藤一等人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真实人物。新撰组,见回组,御庭番等也是真实存在的。“新撰组”也译作“新选组”。

主要的派系:
明治维新的主要集中在政府/幕府之间的对立以及各雄藩在此之间的博弈。推动维新的主要有长州,萨摩,土佐和肥前四藩,其主要原因是该四藩地理位置上均离幕府中心遥远不受其控制,而对立面的幕府势力中则有会津藩。其中剑心里有重点描述的是长州、萨摩和会津。
长州藩,位于本州岛最西南,长州藩在尊皇攘夷和倒幕上的态度最为坚决,其藩主毛利氏在德川家康时期便已与之兵刃相向。倒幕期间命运多次大起大落,但是是倒幕派最坚实的堡垒力量之一。木户孝允,山县有朋,绯村剑心属于长州派。
萨摩藩,位于九州岛最西南。萨摩藩在整个维新过程中立场前后有比较大幅度的变化。早期的萨摩藩主支持公武合体,与幕府一起讨伐长州。1866年倒戈,与长州藩联盟,成为倒幕派逆转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属于萨摩藩。
会津藩,位于本州岛偏北的福岛县,亲幕府,是幕府最后与倒幕派对抗的力量。在剑心的剧场版《维新志士的镇魂歌》中的时雨一派就隶属于会津藩下。
天皇:京都。本州岛中部偏西,更靠近长州,萨摩等藩。
德川幕府:江户,今天的东京。本州岛东部。

大事记(括号内为《浪客剑心》相关剧情):
-江户后期,1850-1860年代初期,德川幕府面临内忧外患,天皇开始在藩士们的支持下军事实力复苏,与幕府开始可以分庭抗礼。西方势力已打破日本锁国状况,虎视眈眈。长州藩此时开始怂恿天皇调用幕府武装力量去在军事对抗西方,希望同时也削弱幕府,此举激怒了幕府。(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 大致在1850年代中期,比古清十郎救下绯村心太,改名绯村剑心。60年代初左右,剑心不听清十郎劝阻,执意下山。)
-1863年,旧历8月18日,爆发了“八月十八政变”。幕府将长州藩势力驱逐出了天皇所在的京都。(在《维新志士的镇魂歌》或《追忆篇》里似乎有简短提及,记得不是太清楚了)。长州藩代表的尊皇攘夷派失势。此时萨摩藩亲幕府。
-1864年春,(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剑心在暗杀行动中杀死雪代巴的未婚夫,留下十字疤的第一道伤痕)
-1864年春,(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剑心在与另一个剑客的巷战中杀死对方,遇到雪代巴。)
-1864年,旧历6月5日,“池田屋事件”。新撰组在“尊皇攘夷”派池田屋密会的时候杀入,“尊皇攘夷”派再度受重挫,7位志士殉难。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因为与激进派的宫部意见不合决裂而没有参与池田屋聚会,反而死里逃生。(《追忆篇》第二集 《迷い猫》对此事件有重点描述。剑心、雪代巴之后与桂小五郎告别,桂小五郎让剑心与雪代巴隐姓埋名。率领新撰组)
-1864年,旧历7月18日,“禁门之变”。长州藩对“八月十八政变”和“池田屋事件”的反弹,驱兵入京都,与萨摩藩和会津藩等幕府势力交战,长州藩战败。(《追忆篇》第二集 《迷い猫》 结尾字幕提及“禁门之变)
-1864年,第一次幕府讨伐长州。“禁门之变”中长州针对天皇所在的京都的军事行为,引起了天皇和幕府两方面的共同不满。天皇与幕府挥兵15万征讨长州。萨摩藩此时依旧亲幕府,西乡隆盛此时是讨伐长州藩的主将。长州藩在不利的形势下认败,家老切腹。(《追忆篇》第三集《宵里山》开篇时剑心与桂小五郎派来的联络人的对话中提及此事件,剑心此时与雪代巴隐居大津)
-1864年末,(虚构:《追忆篇》第四集《十字傷》,雪代巴为保护剑心,被剑心所杀,死前刻下十字疤第二刀。《追忆篇》结束)
-1866年,1月,萨摩/长州联盟。这是整个倒幕派逆转的关键点。在坂本龙马的斡旋下,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与长州藩的桂小五郎(木户孝允)秘密会面,最终达成同盟决定共同抗击幕府。萨摩藩正式倒戈从亲幕府转为倒幕。(《维新志士的镇魂歌》的回忆片段,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会津藩的时雨泷魅和高槻严达当时试图暗杀西乡隆盛与桂小五郎来阻止萨长同盟的形成。高槻严达猜对了萨长会面的地点,但遭到了剑心的阻击,被剑心所杀。时雨泷魅目睹了该过程,从此决定寻仇)
-1866年,第二次幕府讨伐长州。长州派经过了内部政变,更坚定的倒幕派控制了长州藩,并利用西方的武器武装自己。这些举动让幕府再次感到不安,发动第二次对长州藩的讨伐。由于此时军事实力雄厚的萨摩藩已倒戈与长州结盟而拒绝出兵,其他藩在战争持续过久后也开始转为观望态度,最终幕府的讨伐失败,双方停战。此战幕府实力遭到大幅削弱,从此江河日下走向灭亡。
-1867年,大政奉还。坂本龙马和萨长两藩等倒幕派提出将政权交还给天皇的大政奉还建议。幕府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在二条城名义上将政权交还天皇。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从此结束。在此期间,坂本龙马遇刺身亡。
-1868年,戊辰战役。此战是幕府的最后一搏。幕府从京都南部的大阪出兵京都,鸟羽伏见一战,幕府败于萨摩长州军,退回江户。西乡隆盛带领政府军进军江户,经幕府家臣斡旋,以幕府不战开城结束,成为日本历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政府军继续杀向会津藩,血洗若松城。(《维新志士镇魂歌》里有提到。TV版里提到的“10年前那场战役”可能指的就是此战)。
-1871年,废藩立县。日本政体转型。
-1873年,四民平等政策,颁布“废刀令”(剑心里多次提及),武士阶级正式推出历史舞台。政府内部分裂为内治派和主张征讨韩国等的武断派,也造成了同为萨摩人的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的严重分歧。西乡隆盛始终坚持军事主义,同情武士等士族。而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均主张平等和优先解决日本内部问题。西乡隆盛等武断派终究遭明治政府驱逐,大久保一派在政府中树立了权威。(TV版中也多次提及士族对于明治政府对于武士阶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态度的失望。)
-1877年,5月,木户孝允去世。
-1877年,“西南战争”。萨摩等士族对于废除士族等政策的不满终于爆发,发动了叛乱。西乡隆盛回到鹿儿岛率萨摩军与政府军对抗,最终战败介错而死。
-1877年/1878年,(流浪的剑心遇见神谷薰,TV版《东京篇》开始)
-1878年,旧历5月14日,维新三杰唯一还在世的大久保利通遭怀恨在心视其为叛徒的士族暗杀。(TV版东京篇与京都篇的过渡点,宗次郎提前在马车中刺杀了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去世当天上午,留下了极为有远见的“维新三十年”的言论:“明治维新需要三十年才能完成。从明治元年到十年是创业期,有许多兵事。第二个十年最为重要,是整理内政、兴殖民产的时期,利通不肖,愿竭尽心力为之。以后的第三期,就要靠你们后进诸君了!”。
-1894年,甲午战争。(《星霜篇》)

可以看出,整个维新过程中,长州和萨摩两藩,以及代表人物维新三杰,对于整个明治维新的作用贯穿始终。和月伸宏对于这三人的描述也从一个侧面应和了他在整个剑心系列中表达出来的非常一致而坚定的反军国立宪政的价值观。追忆篇里,剧中出现的桂小五郎是作为非常正面的人物来塑造。桂小五郎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他本身有剑术在身,但最后的政治观没有被其自身的经历所左右。在明治政府建立之后,他一度是最高决策者。木户孝允非常坚定地推崇立宪,平等,开放,引入了非常多的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并力图在日本实行,是维新三杰中最有远见的一位。但是因为破藩废刀四民平等等政策触动了武士的利益,在当时的时代一直被视为武士阶级的叛徒。和月伸宏在浪漫化武士一族的《浪客剑心》中,能对木户孝允如此正面的进行塑造,可以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的客观。西乡隆盛在日本民众中口碑颇高,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是3人中最同情武士阶层的一个,但是和月伸宏基本没有给他多少笔触。他是3人中武士主义的余痕最深的一个,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西乡始终不能用长远的眼光去拥抱新的时代,狭隘的武士观让他终究不能跳出藩的范畴来拥抱一个现代国家的概念。

很多人把追忆篇与星霜篇比较。其实从动画的角度讲,星霜篇除了内容基本ctrl-c ctrl-v有A钱的嫌疑外,制作的水平不输追忆篇,但是追忆篇却是星霜篇无可企及的高度。两者的根本的差别在于:和月伸宏的笔下表现出了从始至终极其坚定一致的价值观,而tv版独立制作的往往淡化这种价值观的表现而以趣味性至上。追忆篇虽然是tv版人马制作,但是故事内容是忠于了和月伸宏的漫画原版。星霜篇则是tv人马自行创作。这决定了两者的根本不同。和月伸宏对军国主义表现出了非常清醒的强烈的反感态度,这种态度贯穿了始终,在他的作品里高度一致,而星霜篇恰恰淡化甚至反转了这种态度,导致了星霜篇里人物塑造的断裂感。和月伸宏的态度非常明确而清醒:武士阶层的忠诚和坚毅的战斗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杀戮终究是属于那个过去的时代。新的时代里,人民需要通过不需要流血的方式来走向更好的生活,而这一点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那个杀戮的旧时代,再多的浪漫渲染也终究构不成让它回来的理由,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也没有必要留恋。和月表现出的及其深刻而清醒的反战理念,是《浪客剑心》最大的亮点。

 5 ) 我的追忆

今天又重温了一遍《浪客剑心追忆篇》,再次感叹,果然不愧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动画!它的凄美,难诉言语,不入文字。 故事主线非常的简单,俗套。幕府末年,年幼的绯村剑心父母因霍乱而死,在被人贩子运送途中遭遇了强盗,一行人马被屠戮殆尽之际为白衣剑客比古清十郎所救。后跟随其学习剑术——御剑飞天流。因幼年时的遭遇,剑心立志要用剑术拯救世人,逐不顾师傅清十郎的劝告下山入世,坠入红尘后遇到了倒幕义士首领桂小五郎,为贯彻自己的信念他化身为修罗,替天行道、仗剑杀人。在一次暗杀任务中,剑心被有着强烈求生执念的武士清里在临死前划伤了脸颊。又在其后一个腥风血雨的夜晚,邂逅了清里的未婚妻——雪代巴。多直白的BOY MEET GIRL啊,之后的故事讲述了两人在乱世之中的情理冲突、爱恨纠缠。嘿嘿,瞬间就脑补了句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子,再聊聊其他方面吧。 音乐是现代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配乐可为电影加分不少。本片的电影配乐我个人评价是神级,近乎完美的存在。由交响乐团演奏的配乐宏大幽深、凄婉动人,与剧情场景结合恰如其分,以至于我常常忽略配乐的存在,仿佛只是那一段段沁人的旋律从心底飘荡于屏幕之前。 作为一部二十年前动画作品,追忆篇的画面如今看来依旧的是十分的精致。 景物刻画真实细致且意境深远、虚实相间、动静协和,往往寥寥几笔的画面就艺术感十足。对人物表情变化的呈现也是灵动真实、鞭辟入里,会让人觉得如此真实,感同身受。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可说是没有一丝多余、突兀的镜头,剧中物品及景物多有其象征意义。例如红椿就艳似鲜血出现在杀戮之刻、菖蒲花风雨飘摇暗语乱世之中难得的幸福,而贯穿全剧的陀螺更是映射了绯村剑心人如陀螺,世事如鞭,旋转于乱世旋涡之中的坎坷宿命。 当然了,作为一部宏大的幕末时代剧,《浪客剑心追忆篇》有它深刻的思想内涵,且待诸看官们自我发掘,我在这里就不哔哔更多了(其实是哔哔不出来了)。如此一番吹水,想必大家对此片都有了初步的印象,没看过的小伙伴们赶紧都去品鉴下吧,只因美好之物皆应彼此分享,心心念之。

 6 ) 谁是谁的阿修罗

清里

乱世也罢,盛世也罢。男儿总希望心爱的女子能够得到幸福,并为之付诸于行动。天下男子,皆为此心。日本如是,中国如是。论及清里,其不幸并不可简单地归咎于身处乱世,而在于其以与女方之期望相悖的方式为之谋取幸福。

或许,乱世中的男儿心中难免带有那么一丝躁动。身为下级武士之子的清里不认为这样的自己能够给恋人带来幸福。遂于婚前来到京都,投身于当时的阶级斗争之中,一心只盼立下功伟,光耀门楣之后回乡迎娶那个白梅清香缠身的女子。故虽心下不舍,亦知自己剑术平平,却仍抱着希望只身前往动乱的中心。成家立业,立业成家。日本人的这一想法显然是受中华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欧洲人就这方面远不及东方人来的执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于是才会有清里在双方家境尚且殷实的背景下,仍旧选择了远行。

而事实上,巴的要求却是低的,清里的存在即是她的幸福。未曾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但是仍受所谓武士之心驱使的清里在兴起动身去京都的念头之时,悲剧的种子已然悄悄埋下。为爱人找寻幸福的行动却最终埋葬了爱人的幸福。

那时的京都宛若炼狱。各方势力手里紧紧拽着各自的正义,以暴力为手段坚持着他们的理念。而事实却是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迷失于时代的潮流,陷于杀与被杀的修罗道之中。往往是今日为他人收尸,却不知明日将是谁人为己收尸。

京都的夜是可怖的。一晚,清里执行护送要人任务。行走间,该名大人询问清里即将举行的婚事并为之祝贺,清里却言惭愧,现时兵荒马乱,自己却…那大人便打断道,不论世情如何,一个人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无需觉得惭愧的。清里由此想起了临行之前与巴的会面。然而下一秒传闻中的刽子手拔刀斎的出现,将他对于归期的承诺击得粉碎。

看着拔刀斎若斩瓜切菜般解决了自身之外的二人,清里心里只剩下了绝望以及,不甘。漫无边际的绝望淹没着他。他不想死,幸福分明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距离,然而现在,他的眼里只能看到那即将到来的死亡。强大的求生欲望帮他躲开了拔刀斎本是必杀的一刀,可奇迹是不会出现的,片刻之后他便倒下了,虽然最后的一刀奇迹般地伤了对方。

不忍看血泊中那个男子的脸,那是怎样的一种不甘。明明,明明幸福就在眼前的,他向前伸出手去,在触摸到那最后的虚幻之前,生命为拔刀斎所彻底终结。

一刀挥出,断的是三个人的幸福。




“或戏清流,或游林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携手于高山流水,泛舟于清粼碧波。”

对于巴,所谓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只是,这个过于沉静的女子,在自己所钟情的男子向自己求婚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与内心的无限欢愉相对应的表情。拙于表达感情的她无法使清里体会到她的真实感受,这无形中助长了后者前往京都的决心。而就算心里不赞成对方的这次出行,她依然选择了沉默。

后来,噩耗传来。

于是,悲痛欲绝悔恨交加以泪洗面心如死灰。

在无以复加的痛苦中,她最终产生了为恋人报仇的念头,旨在为她那几近崩溃的悔恨之心打开一个缺口。离家后她找到幕府下属的一个暗杀组织,在组织头目的安排下展开了对拔刀斎的报复行动,以一次偶遇为契机接近拔刀斎后在其身边观察对方的弱点。

事先脑海中想象的那个杀人无数面目可憎的刽子手最终幻化为眼前这个容貌清秀的半大孩子之时,巴内心的感受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无法从她的表情捕捉到什么。即便是在接下来所展开的与拔刀斎的交往中,她依旧是淡淡的,淡淡的,只有那把随身携带的短刃偶尔闪出的一丝杀气昭示着她的复仇之心。随着接触的深入,她开始自然而然地,当然同时也是照计划地了解拔刀斎——能够把握到对方的思想,但不认同。

酒馆一幕表现了二人之间的思想冲突。在这个场景中,巴终于向剑心,向观众——至少在言语上——展现出了她内心部分的真实。然而她对剑心的指责并不能改变后者那单纯得近乎偏执的想法。随后在前往池田屋途中的杀戮开启之际,她甚至求他不要出手,她的眼神是那般的恐慌凄凉——即将逝去的这些人又是谁家女子的清里?谁又将是谁的阿修罗?

在地狱一般的血腥杀戮结束之后,命运的轮盘又于瞬间产生了转变。巴和剑心开始了一段平静的田园生活。正是这段时期的生活,将剑心的思想改变了,也将巴的复仇之心渐渐地淡化,她甚至不再随身携带那把短刃。然而她的痛苦反倒有增无减。当复仇这一终极目的已不再明确,她自己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清里呢?原谅拔刀斎甚至意味着否定了惨死的清里的存在价值。她在内心深处应如何面对那个她所深爱过并仍深爱着的男子?可是因为她的内敛,不止是观众,连她身边的人也触摸不到她心底的全部真实。这一切只有那本日记中始有可能窥见。可以确定的一点:因矛盾所引发的痛苦不断吞噬着她本已残缺的内心。

爱恨之间的距离或许真的仅是一纸的薄度。一夜承欢之后,在计划的执行日,巴竟试图杀死所属暗示组织的头目从而在关键处破坏这项计划。试想一下她如果成功,那她下一步应该会做什么?几可肯定是自裁,她的心已经打上了死结,只有死亡才能使她自已然臻至无以复加之境的苦痛中解脱出来。当然,她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被头目发现后击倒在地的她毅然选择咬舌自尽这一行为当中也可看出她事先已有了自杀的决心,不论成功与否。

头目在制止巴的自杀之后提起清里,迫使她不得不在这早已痛苦不堪的时刻于心底直接面对这个已逝去可对她而言仍是无可替代的男子——她甚至无力面对。她同样无法面对遍体鳞伤而至与头目展开最后一战的剑心。她的心找不到出口。

没有出口。只有死亡。谁人的死?


剑心

那个男人,在经历过一切之后,最终选择了活下去,背负着自己和他人的伤痛活下去。在维新过后的十年,他是以怎样一种心绪回首当年的自己——那个于十五岁那年的某个冬日瞬间苍老的少年?抑或伤痛的沉重已经使其无力回想往事?

单纯。这个词在我想到剑心时铺天盖日地向我袭来,瞬间淹没了他的其它属性。是的,幕末的剑心,那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他的单纯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黄鹰曾经写过一个叫做云飞扬的角色。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生平最大的憾事竟然是“学识不多”,因为这个缘故,他“很多事都看不透,不知道如何处置是好,也明白因而影响表达的能力与方式,纵然有机会也未必抓得稳”。

剑心五六岁间拜比古清十郎为师,十四岁便离山投身于乱世,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充斥着剑术的艰辛习学过程,剑术之外的东西比古能够教他的并不多,他在那般年龄所能领悟的东西也相当有限。剑心也对巴说过类似“刽子手不需看书”这样的话。然而,因认知的不足而形成的单纯却恰恰成为他一年多刽子手生涯的保护伞。

桂曾恳请巴充当剑心这把利刃的刀鞘,因为他不希望后者最终成为无法抑止的狂刀——而这几乎将是一种必然。在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阻止这种发展的正是剑心自身的单纯,然而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杀戮生涯,他的迷惘不断加深,他的单纯已经无力承受这样的负荷,可是他的年龄无法提供给他似桂小伍郎与高杉晋作那样的矢志不渝,随着杀戮的继续,等待着他的结局不是彻底崩溃就是彻底迷失,而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远甚于前一种。

实际上,巴的出现并未真正给剑心的转变带来契机,杀戮仍旧持续。改变他的是后来的田间生活。

在迷陷多时之后再脱身而出于远处观望,岂非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最初他是怀着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心态加入维新者一方的。他的确相信通过暴力能够成就改革,也愿意充当暴力的执行先锋。以杀止杀,以部分人的幸福为代价来赢得多数人的幸福,这一切没错吧?没错吗?他的坚定随着时间而动摇。暴力真的是获得和平的唯一方式吗?他看不到杀戮的尽头,更找不出矛盾的出口。突然而至的隐居生活无疑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然则世人千万年都无力设法摆脱的困境又岂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可以想法解决方案的。与其说田间生活缔造了剑心全新的思维,毋宁说是将他所有过的想法分别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他否定了杀戮作为和平手段的唯一性,但同时肯定了他作为一名刽子手仅能顺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的命运;他否定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相比的无谓以及自己能够为万民谋得福祉的能力,从而肯定了他在战乱结束之后赎罪的决心。

当然,这些转变都是在巴的陪伴之下完成的,她起着触媒的作用。只是,他不明白她的痛苦,这个被他一刀斩断了幸福的女子,她的痛苦始终沉默。他甚至试图给她幸福,多么可笑,在他最终了解到隐藏的真实之后,一切都灰飞烟灭,幸福不过是幻觉。他的心岂非也打上了死结?

一个悲剧的果化做另一悲剧的因,如是反复,伤痛不尽。

 短评

“菊”与“刀”双重性格下的暴力美学。

9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最好的OVA吧,没有之一。

10分钟前
  • 木鱼水心
  • 力荐

100/100:十多年过去了,追忆篇仍然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优秀的OVA。

12分钟前
  • 阴暗中的绝望
  • 力荐

哭死我算了

13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刻意被监督独立于TV版之外,让它能够独立成篇——他不想随随便便做一部高人气TV的附赠品。幸亏是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这部能进OVA史上前五名的作品。

14分钟前
  • 幽远
  • 力荐

动漫史上最高OVA,没有之一。

16分钟前
  • 甲🎹
  • 力荐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情此景,怎么会有酒不好喝?有朝一日你会明白酒的味道,到时,我们一起品尝美酒吧。

17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容量极大的经典之作。

22分钟前
  • 力荐

每次看都能触碰到心灵最软弱的那部分

23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我记得。我也知道你不会还我了。

24分钟前
  • MINT
  • 推荐

OVA挑不出更经典的!

27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历史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29分钟前
  • yiyo
  • 力荐

傳世之作 人設 劇本 分鏡 配樂 吹替 皆無可挑剔 從頭至尾 瀰漫著悲劇的氣氛 含蓄而不做作 最後在兩人相擁那一幕 巨大的哀慟奔湧而出 便讓人的淚水止不住 血落成冰 斯人逝矣

32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突然想起:希望你做一把名叫绯村剑心的刀的刀鞘……

35分钟前
  • 丁萌
  • 力荐

喜欢得一塌糊涂

37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力荐

最記得那一句 腥風血雨.徹底被擊中.

42分钟前
  • mi4444d
  • 力荐

各种隐喻、闪回、意识流画面用得太棒,再加上神一般的BGM,不愧是传说中的OVA最高作。也许因为文化关系,有些地方觉得很隐晦理解有点困难。全片的感觉只能以“令人悲悯”来形容,所以印象最深的画面竟然是巴眼中站在佛像前面的淸里幻影。以及给深爱的男人破相,这个情节我太喜欢了怎么办啊(掩面

43分钟前
  • R·WALKINGDEAD
  • 力荐

曾经让我心痛的满地打滚

48分钟前
  • Layla
  • 力荐

雪代巴....这才是真正的浪客剑心...TV版什么的弱爆了..那个年代应该还在用赛璐珞片画的动画吧...那种温和的色彩啊...

52分钟前
  • Vash
  • 力荐

追憶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康德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費希特和謝林的故事,第三部分是謝林和黑格爾的故事,第四部分是黑格爾和荷爾德林的故事。

53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