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生

HD中字

主演:黄家正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音乐人生 剧照 NO.1音乐人生 剧照 NO.2音乐人生 剧照 NO.3音乐人生 剧照 NO.4音乐人生 剧照 NO.5音乐人生 剧照 NO.6音乐人生 剧照 NO.13音乐人生 剧照 NO.14音乐人生 剧照 NO.15音乐人生 剧照 NO.16音乐人生 剧照 NO.17音乐人生 剧照 NO.18音乐人生 剧照 NO.19音乐人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音乐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横跨六年时间记述挖掘了香港钢琴神童黄家正在音乐和人生上的成长历程。黄家正作为十一岁便赴捷克与专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天才神童,在香港本土更是获得无数赞誉。这样的成就在其他人看来已经非常圆满,可是天才的孤独和苦闷只有他自己知道。与兄弟姐妹的矛盾、与同校同学的隔阂、与父亲的分歧,本片在记述黄家正音乐生涯的同时也通过记述他亲人、恩师罗乃新等人之间的关系,侧面刻画了这一神童作为平凡的孩子的一面。六年的心路历程,让观众看到了黄家正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儿童向一个成熟少年蜕变的过程。   本片在香港本土和台湾地区获得极大声誉。本片于2009年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纪录片奖项,2010年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坏妈妈丛林迷踪国语一吻定情电影版1:高中篇天国餐馆浮沉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把酒问青天犯罪现场清理员第二季坏2015泰坦第一季情况不妙人鱼2022义胆风云硫磺泉镇的秘密 第三季寻芳客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缝纫机乐队私家侦探第四季科搜研之女 剧场版欢乐颂2019青叶家的食光小兵张嘎JOJO的奇妙冒险 石之海Part.3爱的幸福闪耀天若有情1990大话武林穿比基尼的外星人红色之州政界小人物第六季内战圣伯纳犬火焰山来的鼓手刀剑神域 爱丽丝篇 异界战争 第2期万物与虚无肇事逃逸海岸情深我爱丹尼斯玉米田的小孩5和爸爸在一起的3天夏日房间成人练习生巴黎列车剿恐记堕落的脱口秀俑之城

 长篇影评

 1 ) 轻轻碰撞的指尖 —— 独立求索的《音乐人生》

轻轻碰撞的指尖 —— 独立求索的《音乐人生》
文/caesarphoenix

十年前读儒勒・凡尔纳的《测量子午线》,其中的英国绅士们无论看到如何壮丽的景观也只是轻轻地碰撞指尖,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敬畏。十年后,黄家正(KJ)在拔萃男书院的同学们“音乐皇国,舍我其谁”、“拔萃,拔萃”的呼喊拍掌声中,也轻轻地碰撞着自己的指尖,他想表达的也许是一种姿态抑或孤独。
像莫扎特这样的阿迪玛斯(上帝的宠儿)一般只会出现在各类小说、传记中,偶见于传媒的猎奇版块,变为谈资进入街头巷尾的闲聊,然后湮没无踪。通过纪录片的方式,用影像将他们呈现在大众面前,这种直观的震撼是文字、故事片或其他带有再创造色彩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但黄家正音乐上的天才并非本片的核心,张经纬导演想展现的还是“人”,或者用家正的话来讲——human being。
黄家正说“based on competition”的拔萃精神并非他真正想要,那种太想要赢音乐节的心态超过了追求音乐的心,那些狂热呼喊激动拍掌,只是胜出时“feel together,get team spirit,就这么多”。所以他可以为飞机划过天空而激动兴奋,却在同学集体狂欢时冷眼旁观、队友一起祷告时于圈外默默踱步。黄家正在喧嚣热闹中独立思考,拒绝为非理性的激情所控制,在17岁这样一个渴望群体认同的年纪、在香港这样一个崇拜成功的功利社会实属不易。更不易的是清醒的黄家正并没有选择逃避社会。他知道自己虽非万人迷,但极有魅力,他渴望启发朋友的灵魂,使他们的音乐和人生更上一层楼。
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使本片有了一个戏剧性的高潮——在室内乐比赛中黄家正选择超时,宁愿输掉比赛,也要带领自己的团队教给香港弦乐界什么叫真正的室内乐。当大赛评委说出和他的理解如出一辙的颁奖词时,我们知道黄家正胜利了。但这个世界太多的人都“太小,不能理解我的智慧(家正谈起自己的一名队友时说)”。这个从开始学琴就产生“为何最初会有人”疑问的男孩有着自己的艺术坚持和生命求索,随之而来的还有坚强微笑和孤独落寞。就算是比赛结束后,兴奋的他也还在强调不是为赢得了比赛而高兴,而是觉得这么多人一起完成这样一件事非常伟大,会让我们获益良多。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对真正音乐的追求战胜了对比赛结果的热衷。
如果这是一部剧情片,也许就会在灿烂辉煌的高潮中落下帷幕。但《音乐人生》是一部纪录片,它的海报上印着张爱玲的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生活可比电影难的多也复杂的多。
因为与生俱来的绝对音感和在音乐领悟方面的超世之才,黄家正对秩序规则繁芜盘布的世界很难忍耐。11岁时他便作为考官考哥哥的音准,批评其错也要有个限度,害得自己总要重来。17岁时他总是在外人面前教训自己的朋友,令他的朋友要去尽尊严才能接纳他。他的哥哥家立说他狂躁,妹妹家瑶看他时眼中有着些许畏惧迷茫,他朋友说“这朋友不是我挑,是神的旨意”。他最喜欢的罗老师也一般不接他的电话。张经纬导演说在拔萃男书院很少有人喜欢黄家正,罗老师也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才更理解他。作为天才的家正难免要领略桀骜不驯的苦楚,作为孩子的他还要接受成人世界的伤害。
父亲因为婚外恋和母亲离婚,黄家正说他在这一年里学到的最多,他说这样一件事情让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没人性,他感谢父亲什么都给他最好的,但是这件事他错了。这样一个在facebook宗教一栏里填上追寻真理的人,可以容忍别人和他追寻的道不同(他的朋友和老师都信仰基督,罗老师弹琴是为了荣耀神),但不能容忍父亲犯下在他看来没有人性的过失。11岁时他因生命自身的悲剧而流下突如其来的泪水,六年之后他不再流泪,现实的伤痛已经让他长大,当年的思索也在继续,并再次问起。不同的是这次更深入了些。也许他终会找到自己的答案,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感知。
11岁的黄家正看到正在拍摄小鸟的导演,问到:“拍摄是你的生命?”导演答到:“对,正如你弹琴。” 导演用音乐般准确的节奏控制着这部影片,比故事片更精彩的纪录片证明了他的这句话。
本片的剪辑让人叹为观止。11岁光芒四射的黄家正和17岁自信满满的黄家正穿过时间的壁垒,相遇交融。于是交叉剪辑不再是技法而是魔法,它让摄影不再是给时间涂抹上香料,使其免于自身的腐朽,而是唤回时间的永生之泉。
小男孩侧坐在钢琴前,随着音乐左右摇摆,手指飞快地敲击在琴键上,景深处的老妇人轻轻地拍了下丈夫的手背。少年弯下身敲击着琴键演示旋律,旋即又拿过小提琴拉上一段,告诉他的学生是降G而不是升F。…… 看着看着你终于确信那个被罗老师按下腰去,要他等5秒再起来的有着突出门牙的11岁男孩,正是在乐队演奏中最后一个走上前台向观众鞠躬帅到让女孩花痴的17岁少年。不由得让人感慨时间的神奇,他们都在银幕上,他们那么相像,他们那么不同,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两段时光。
勾连这两段时光的是美妙的音乐。很难想象这部影片如果没有音乐会是怎样。在武大放映时,张经纬导演自己充当技工调试音响,就是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最好的音乐。贝多芬、布列顿、尼尔森、舒曼、门德尔松、海顿、布拉姆斯、肖邦、布洛赫、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轮番出场,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下令人时而激昂澎湃,时而心旷神怡。室内乐比赛时那个长长的黑幕,更是让人从画面中解放了出来,专心领略音乐之美。在一片黑暗之中,如不会乐器的我终于可以明白是什么深深地吸引着这个少年。
也许正是11岁和17岁黄家正都问起的那个颇有些特别的问题:手指为什么会动?
那些碰撞的指尖将他和音乐和思索和human being紧紧相连。

 2 ) 家正的音乐路能否坦然

昨天看了《音乐人生》,其实我看完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去查查黄家正这个人是否真的可以走在音乐家的行列里面。

不可否认,家正的天赋不是我们这些常人能够比拟,家正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数的施舍。可贵的不是技法,而是技法背后的那份对于音乐的心态。

其实11岁的家正,其所说所想,17岁的家正,其所作所为,依然非这个是时代同龄人所能思索。家正的偏执,却让我想起了Beethoven各种传记中的刻画的那个傲慢而偏执的矮个子德国人。

家正是好的,但是却也体现了太多和这个成人社会和这个现实社会的冲突,而这些我觉得压在他身上的太多了。其实影片中,我个人非常希望有那么一段静静的时间,看到家正沉浸在他的音乐中,而不是一遍遍的打断和被打断,黑屏的那一段室内乐演奏,太短也太刻意。

不知道家正的生活是否也如影片刻画一般,而我们作为现实社会的凡夫俗子,只能希望这个社会难得的天才能够走好他的音乐路,能够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让一个醉心于音乐的少年,始终都延续他的Human Being. 闪亮的风采。

 3 ) 音樂人生的崎嶇路

看完快六個小時了,還是不能平靜。馬勒的曲子并沒有在耳邊響起,想起的,是KJ說的話還有他的表情。

I want to be a ... human being.

KJ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在a 之后停頓了一下,然后很肯定的說出這個詞,human being. 一起看這部電影的朋友笑了,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說這句話,這個詞的表情太過認真和嚴肅,你會覺得,當中有些分量不大對。KJ是香港土生土長的音樂天才,就讀于香港最一流的男校,去年到了美國留學。他的生命,如果印在演唱會、比賽的宣傳單張上,一定是無比鮮亮的;可在張經緯導演的鏡頭下,竟是如此復雜、真實甚至悲傷。

《音樂人生》(Music and life)討論的,是KJ從十一歲到十七歲的光陰。那是在音樂中呼吸的日子,片子開頭的一幕,那個倒在車上、椅子上、父親腿上的孩子,看上去雖然比同齡人精干些,但多少還有孩童的稚氣,他笑起來門牙會微微突出,很可愛的樣子。

他說他很感謝他的老師Ms Loo,直到他也在學校主持一個小樂隊的時候,他的手勢、他說的話,都在極力模仿她。Without her, I am nothing.沒有Ms Loo,我什么都不是。可Ms Loo似乎并不太喜歡他,好幾次的演出或是表演,縱使KJ懇求著不斷打電話給她,她都沒有出現。他拿Ms Loo當時教他的一切來教一班比他小的校友,可是卻總讓人受到傷害,朋友說KJ的領導欲很強,我想是的,因為他總是記不住Ms Loo的一句話:謙虛是除了才華外讓你成為一個成功的音樂家,或是一個簡單的人的重要因素。他身上的那種狂,不一定有惡意,但一定帶有傷害,身邊的人,離得那么近,其實那么遠。

KJ其實很孤獨的,我想。但他應該也很享受這種孤獨,當比賽前,大家圍在一起祈禱,只有他在一邊哼著小調,他甚至不看他們,好像很不屑那種虛假的信仰。走出香港大會堂,外面是一片還在施工的空地,DBS的學生們喊著“舍我其誰”的口號,可他只是在一旁低頭微笑,導演刻意收了音,你看見一堆張著的嘴晃動著,KJ背后是五光十色的高樓,黑黑的夜色中,深藏的是他的背影。我覺得那一幕有些凄涼,世界對待一個“和大家不一樣的人”總是有些刻薄,要求更多一些,想起敬重的一位長輩說過:凡是想要成為藝術家或是將要成為藝術家的人,都是孤獨的。

KJ的孤獨還來自他的家庭。他的音樂路上,不能忘記的,是他的父親。可是他的人生路上,也許最想忘記的,也是他的父親。父母的離異,似乎從根上摧毀了父子間原本已出現裂痕的關系。他們曾經那么形影不離,去歐洲比賽的時候,KJ挽著父親的手,躺在父親懷里熟睡的樣子,還有父親撫摸著他的頭,那情景很親密,可是當KJ在鏡頭面前流淚,父親竟變得尷尬起來,他也許沒想到,11歲的KJ已經在思考死亡的命題:”如果我喜歡的生命,我也有權結束它。人生沒有完美,死亡才是完美的。“他只能無奈的承認:爸爸應該和你多些溝通。

他一直堅持了”比賽“在子女音樂生涯中的重要性,他說他鐘愛音樂,可是為什么,他的孩子們,KJ,KJ的哥哥和妹妹,都因為音樂變得痛苦不堪,他的家庭竟然因為音樂破裂了。我想他并不愛音樂,他可能愛因為愛音樂帶來的榮耀感多過音樂本身。KJ是有天分的,可這天分不是比賽的犧牲品,如果不幸與一場場比賽和一次次長途飛行的演出掛在一起,那就只剩下悲情了。

我想起一本書,和另一對父子。《傅雷家書》,那么多年,無數次重印,總以為哪怕只有只言片語,都可以對為人父母有些啟示的作用,可想來它只是擺設罷了。我記得書里傅雷也是那么嚴厲地要求傅聰,可他不希望才二十來歲的傅聰到歐洲深造,把時光都浪費在巡演和巡演的路上。他們討論傅聰的音樂,他對音樂、音樂家作曲本身的理解以及人生。他們父子對于成功似乎又另一套定義,當然那個時代,人們對物欲、對金錢、對名利還沒有到太過癲狂的地步。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個本地音樂評論家的家中席地而坐,他對于香港高居全球首位的皇家鋼琴八級的”鋼琴師們“極為失望,這種”失望“帶有普遍性,他們并不懂音樂,甚至不愿意、憎恨去懂它。學樂器的過程是痛苦的,被逼的,無奈的,這樣的樂師手中,會有藝術家的那種”純潔“?

放完片子的討論會中,有朋友很擔心,KJ將來的路,要怎么走。他那么早開始思考死亡,六七年過去,他的回答還是一樣。他好像很了解人生,其實那只是表面的浮影。一個從小在中產家庭長大、名校念書、從來衣食無憂、甚至星路順暢的孩子,了解人生的機會本來就很少,方向和維度也很窄。有人說他去了美國完全變了一個人,他會不會選擇一條不歸路?他的天分能帶他走到音樂殿堂嗎?他的人生終將是悲劇還是喜劇?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他還在很努力地練琴。如果人生有多些厚實的經歷和體驗,無論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我想都算是一個好的結局。畢竟,世界不會絕望。

 4 ) 港产音乐神童黄家正的乐(yuè)与路,乐(lè)与怒

好像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搞笑的纪录片,也是第一次看纪录片觉得时间过得如此快,结束后仍觉不够过瘾。纪录片这个词好像通常都让人感到“闷”和沉重,但这部音乐天才小正太育成记里有太多令人会心爆笑的有趣地方,当然,这种搞笑不同于看到《复仇》河蟹版里杀手男主角说“我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抑或《2012》里解放军对着喇叭保证“dang和国家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的”(虽然两电影我都没看过)。这部独特的纪录片是如此有趣,强烈推荐爱音乐爱电影爱香港文化的网友有机会可看时不要错过,甚至值得买全票进戏院看,当然,这年头没啥戏院愿意放没市场元素的电影,大多观众也会觉得宁愿跟着潮流去看大片,哪怕明知是烂片,也觉得看了明星特技才值回票价。
“音乐人生”这个宏大和假装深沉的片名,是很适合写作文的,我初三就写过一次低级的深沉。看到片名和剧照,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乖乖内向的小男孩在一个中产或富裕家庭,在舒缓优雅乃至小资的环境气氛(电影镜头),在身边的家长老师朋友的支持鼓励帮助下,从小努力不懈克服困难练习乐器最终得到某大赛奖项或杰出成就,这多么韩国或台湾文艺片啊。后来才得知这部金马获奖电影是香港而非台湾的,观影没多久,果然,就他妈基本颠覆我上面的想象。
由于临时改变播放场地所以迟到以致错过开头十分钟,旁人告知大约是主角黄家正7岁开始学钢琴与几年后的他平行交叉剪辑。这个男孩是音乐天才,调皮好动,自信到自负,年纪轻轻但天资卓越,以致会毫不留情教导哥哥,为哥哥演奏的失误而不耐烦。认真指导他的音乐老师教导他要“谦虚”,但桀骜不驯的他似乎几年后也依然自负过人。乃至对其他学音乐的学童、妹妹、朋友时,仍然脾气急躁性格直率自信爆棚,对音乐细节要求非常严格,令学童离场,令比赛前一天的妹妹压力大到欲哭,朋友亦玩笑夹真话直呼“屌”。
家正弹琴时专注陶醉,偶尔不乏逗趣偷笑,有很多镜头对他的小动作和脸部进行特写。但家正教导他人时却语速极快且爱显权威,“你信我”。家正没有宗教信仰,当乐团成员赛前祈祷时,他独自在一旁等候,他说还不如“相信自己”。当校友聚众显威壮士气时,他亦孤独离群无奈笑笑坚持自我,他觉得拔萃男书院的同学是“为比赛而比赛”而非为“为音乐而比赛”。所以当他坚持选择超时2分钟的曲目演奏时,他依然不顾一些想赢的同学的意见,自负到爆的说他不在乎输赢,反正他已赢过2次,奖状拿来擦屁股呢,他告诉团队评委警告超时也不管,继续演出!
当他们演出时导演给出的画面是,黑屏,伴着他们演奏的声音。这种留白让人只需用听觉感受演出曲目的同时,也想象着,此刻,家正是自信,骄傲,兴奋,投入,享受,沉醉?
当演出完毕,家正为自己团队创举般的完美演奏而兴奋难抑。结果,超时被扣分的他们,依然傲视群雄而夺冠。或许就是他天才般的技艺与自信,就算他如此强势如此坏脾气,亦令身边人不得不佩服他。阿姨们称赞他的音乐天赋能力,问“你钢琴几级?“ ”我无考级。“天才答曰。拔萃男书院乐团的口号”音乐王国,舍我其谁“,他不应和呼喊,他就是不需一起喊,因为一起喊”我“就变”我们“了,他只需要在旁自信而孤独的笑。他狂傲的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家。
学童围着他听他指挥时镜头位于他脑后,显示他霸气强势号令。有一镜头在从侧面仰拍他弹琴,顺光而下照耀他脑袋的灯光与他的自信笑容,仿似说他就是音乐世界的神。
七岁开始学琴时家正便开始比樱桃小丸子还要“问题天天都多”,他思考“人”,“完美”,和宗教等问题。“点解会有人?”“真的有神吗?世界就那么简单吗?”他幻想全世界的人到他面前,然后大家一齐死晒(死光)。但他又觉得“朋友,音乐,钱,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
从小逼着他练琴、参加比赛,想他赢的爸爸,因第三者而导致离婚,家正义正言辞控诉父亲的错,或许他认为父亲违背了他认同的“人要有人性和良知”。
10岁左右的小孩说出:“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同在香港的斌仔(《我要安乐死》一书作者)会多么希望那帮反对安乐死的顽固分子可以认同这句话。
后面有一场戏记录和哥哥爸爸吃晚饭,一家3口闲话家常,讲明天要做什么,讲球赛,讲中文考试,父亲还问家正是否打算上网看艳照门。这种叶伟信最爱拍的吃饭戏,很细致微妙的展示了这个音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就快结束时,镜头对着10来岁的家正和父亲,与导演一起聊天,自负老成的家正说着说着,在父亲摸着他的头时,落下了男儿泪,这个与父亲一样固执的天才也有压力,神童也渴望与父亲多聊天沟通。
家正长大后还是有几分俊俏的,这一点导演在开始拍摄他时应该没想到。全片的对白都是中英夹杂,这可是立法会议员刘慧卿最反感的香港人通病。虽然整部电影有很多笑点,但很多时候我与场内不少人一起发笑时,我右边两位不懂粤语的外来学生却无甚反应,可见作为港产片,粤语里很多韵味还是需要文化相近才更能体会。
脱口而出“屌鬼,屌爆,痴撚线,shit,fucking”等粗口,或许在大陆高尚典范的领导和家长看来很低俗,恨不得当着家正父母指责家正没家教。但就像韩寒为丁俊晖辩驳时说“一帮毫无成就的人居然还指责一个世界冠军的教育模式有问题”。
“你真係要我讲?”“你真係要我讲?”“你真係要我讲?”
no matter what you say, I just on my way.




一出音乐传奇,连不爱音乐的人也喜欢。 —— 许鞍华导演
肆无忌惮,轻狂莽撞,唯有说,天才就是如此。 —— 邵家臻 浸会大学讲师
影片对比着热情和冷静、天真和事故。 —— 罗卡 电影文化工作者

 5 ) 生命充满着惊喜--黄家正给观众的信

怎么没人贴昨天导演说KJ写的信呢,我来贴吧。

                  生命是充滿著驚喜

對於人們真的將藉由觀影來「看」到我內在世界的思考這件事,仍令我感到不可思議。我並不擅於,事實上是很差勁地,在人群前呈現自己,因此通常別人對我的看法很兩極,不是恨我就是愛我。許多人會覺得我是個有天賦的年輕人,卻不怎麼珍惜自己的才華,或某些人會認為我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裡,對人很虛假......無所謂。最近一位朋友說我們是被身邊的人所定義的,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回應自己的靈魂。

我是個意圖主義者(intentionalist)。我相信在生命的最終我們如何回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或許曾傷害過許多人許多次。或許有時我是故意的 =P 出於憤怒或不成熟。但至少我「希望」我並不想這麼做。個性強烈、混亂、失去方向、想法不成熟、「父母」的影響,或許都是好的藉口?哈哈......分析自己的青少年生涯是痛苦的,因為我曾做出許多不討好的決定。我必須說我厭惡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但我也很珍惜這些錯誤,是它們幫助我成為自己。

我痛恨自己被冠上「有天賦」,甚至「天才」。首先,這並不是真的;其次,它摧毀我的童年。就像中國人所謂的命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及命運。試想,如果母親並沒帶我和兄妹去跟那位鋼琴老師學琴,而是帶我去上數學班,而父親訓練我的數學像他訓練我彈鋼琴一樣—午時2小時,晚上或許再多一點,之後讓我參加比賽且繼續獲得更多成就,甚至變成十年飯桌上唯一的話題。現在你或許會說我很膚淺,不了解比賽給予我的;但如果你每年二月和三月參加同樣的比賽,這樣的生活,在你的童年持續個十年,或許你就會有這份同情。

比賽的確帶給我動力。當你八歲能獲得某些小東西是很酷、很有成就的,但也隱約逼著我為了錯誤的理由演奏音樂。諸多的比賽,讓我比別人更早領悟到比賽毫無意義地摧毀一個人的音樂。哈哈,不過,我的父親仍舊對比賽很著迷。

一個人有可能是億萬富翁、藝術家、守衛、律師、醫生、乞丐等等。對我來說,這有很大的部分取決於個性、成長背景以及教育環境。有的人就是很不幸,在他的生命裡什麼也沒獲得,但另一個在你F1班級的同學或許就是最「成功」的人。上帝是不是很不公平?在鏡頭前,我為此困惑到落淚,那是八年前我在捷克接受訪問的時候。記得抵達捷克之前,我在曼谷街頭目睹一群人追著一名小偷。那可憐的小偷半裸,像我一樣瘦(嗯 沒錯),為了逃避司法制裁,他爬上一棟老舊的建築。或許,他是為了買東西吃才偷走30元。這一幕,讓我非常震驚;一個小時前,我還在彈奏鋼琴,我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悲劇、不公平和悲傷。我根本無法明白。

經過多年的內在衝突,我領悟到我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什麼。或許那個可憐的傢伙註定要偷那30元。我註定被同一個人拋棄3次;莫札特註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奇才。但在這些混亂之外,我仍然相信公平。我深信在這世上無窮變化底下,上帝並不會輕易地以我們是否「外顯」地「將我們的信仰投注在上帝」或做「對」的事情而評斷我們。但我相信祂會看著我們如何出於真誠地成長,且誠實地面對自己身為一個人。

我不相信天堂。因為我相信我們已經生活在天堂裡。我們只是被我們不成熟的天性給蒙蔽,太愚蠢才去承認吧。

希望那些看過KJ的人會喜歡它。你們很幸運,因為連我自己都還沒看過。

--------------------------------------------------------------------------------


附英文原件:

Few wishes by KJ:<Life is full of surprise.>

It still amuses me that people are actually going to 'see' through the scenes to my inner world of thinking. I am not good - in fact very bad - at presenting myself to people, therefore usually people take me to its extreme, either hate me or love me. Many would think I am a talented young boy who doesn't treasure my gifts, or some would think I am living in my own fantasies being fake to people... Doesn’t matter. Recently one of my friends said we are defined by the people around us, but I think it's more important how we answer to our souls.

I am an intentionalist. I believe its how we answer to ourselves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at matters. consequentially I may have hurt a lot of people back many times. Well, maybe sometimes i meant them. =P perhaps out of frustration or immaturity. yet at least I 'hope' i didn't want to. Mix feelings of strong personality, confusion, lack of direction, immaturity in ideas, (parental) influences may be good excuses? Ha-ha... self-evaluating my teenage life is painful, there were so many undesirable decisions that i have made. I must say I hated how I dealt with people but yet I also treasure these mistakes for bringing myself to who I am. grudges.

I hate myself for being crowned as "talented" or even "genius" which firstly, are not true; and secondly, destroyed my childhood. Implicated by Chinese astrology, I believe everyone has his own path and destiny. Imagine what would happen if my mum didn't register me and my siblings with that piano teacher, but instead took me to a math class and my father trained me like he did to my piano - 2 hours at lunch and perhaps a little more at night. then entering me to competitions and kept crowning achievements. To the extend that it becomes the only topic for 10 years on the dining table. now you may say I am superficial and don't understand what competitions have brought to me. but if you do the same competition at February and March for 10 years in your childhood, then you may have the sympathy.

Competitions did give me motivation. it was 'very cool' and satisfying to achieve some little thing when you were 8. But it also subtly forced me to play the music for the wrong reason. I must say I am also fortunate to have been in the competitions. They brought me to realize its meaningless destruction to one's music earlier than other people. Ha-ha at least my father is obsessed with it, still.


So, one may be a billionaire, artist, janitor, lawyer, doctor, beggar, whatever. For me it depends great deal on personality,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 somebody might just got bad luck and achieve nothing in his life, but just another classmate in your F1 class may be the most 'successful' man. Isn't God unfair? I was confused into tears in front of the camera because of that in that interview in Czech 8 years ago. I remember right before I went to Czech I saw a bunch of people chasing after a thief on the street in Bangkok. The poor thief was half naked, skinny like me (oh well), climbing up one of the oldest buildings trying to escape from justice perhaps because he stole 30 bucks for food. I was literally shocked. one hour earlier I was practicing the piano and I never knew that there is so much tragedy, unfairness and sadness in this world. I simply didn't understand it.


So after years of inner conflict, I have realized it doesn't matter who we are, but what we are. Maybe that poor guy is destined to steal those 30 bucks. I am destined to be dumped by the same person 3 times in a row; Mozart was destined to be the greatest prodigy ever. Yet I do believe in fairness out of all these chaos. I am convinced that under the unlimited varieties in this world, God don't simply judge us by whether we 'explicitly' "put our faith in God" nor do the "right" thing. But I believe he looks at how we grow upon our sincerity. and be true to ourselves as human being.

I don't believe in Heaven. Because I believe we are all living in Heaven already. We are just blindfolded by our immature human nature, too foolish to admit.


Hope those who have watched KJ like it. You guys are lucky as I haven't watched it myself.

 6 ) 琴童、父母皆祸害,以及叉腰肌

原本以为是一个天才励志炫耀显摆片,但看到最后的时候,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0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三千万琴童。我不知道现在这个数字有怎样的变化,但一年前朋友曾想开一家琴行,于是暗暗地开始留意,发现除城中村外广州有楼盘的地方,无论新旧就有琴行。据朋友说,就连我们老家这么一个小镇,也有十家琴行。我的天。

学琴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朋友说,学琴至少是一门手艺,考过了英皇,以后随便去教小孩,不担心饿死。至于要当音乐家之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么个雄心壮志。

学琴有多苦有多累,我真的不知道,我想自己连指型那关都过不了。就像我弹了这么多年吉他,音阶还是这么烂。

而学琴之路,又是伴随着无尽的考级、比赛,没有尽头。

在《音乐人生》这部纪录片中,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都被串联到一起。

影片的开始,你会厌恶男主角的嘴脸,自恋狂,自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对别人苛刻,不知道音乐天赋这种东西不是人人均等的。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孩,我认为他头脑简单,大不了就是一个弹琴弹得不错的小朋友而已。之后看见黄家正此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学校弦乐团的排练,开始让人纳闷。按道理来说,他是应该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才对的。然后到了最后,他代领团队赢得比赛,准确地说是完成这一场演奏,那一种兴奋和满足感,又让人和影片小时候扑捉到他钢琴家的形象完全不符。任何一个钢琴家都是自私的,他才没有这么多功夫带小朋友玩,尤其是在这个黄金年龄。

黄家正的妹妹拉的是大提琴,印象很深刻的是这么一个镜头,他说,明天比赛,你把它当做是你人生最后一次演奏就好了。你马上就要上中几忘记了,肯定不会再拉琴了,所以明天肯定是你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奏。人生最后一次,肯定是拉给自己听的,你还想着拉给别人听,想着比赛神马的,你还是人吗你?

如果告别teenage后就不再演奏,请问学琴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国的多少千万琴童,你们毕业后要去哪里?你们到底爱不爱音乐?

片子男主角并没有去思考这个社会性问题,他更多的关注在自己,他不断地强调自己是一个human being,不断地强调音乐中学会做人。而当导演问起,你11岁时横空出世,欧洲巡演,出唱片,到现在似乎泯然众人矣,这是不是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好吧,这些词汇是我自己加的。

因此,这并不是一部说教片,这是引发观者思考的片。

在某次演出散场时,两个阿姨过来问黄家正,你钢琴弹得真好,多少级啊?黄家正一笑:我不考级。阿姨菊花一紧,搪塞道:哦,未来前途无量啊!这是印象最为深刻的镜头。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琴童、琴童的父母、有意向培养琴童的父母、以及其他无关人等的电影。它用一个天才琴童的案例,用他的据说说服力的反叛和自省——虽然这些自省在年长十岁的我看来多少有些少年心气——展现给大家面前。这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路子,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名在望的少年主动放弃自己父母为自己安排的路而让自己重新选择的故事。他的天赋让人羡慕,他的叛逆更让人折服。

以下是黄家正给观众的信,节选部分:

我痛恨自己被冠上“有天赋”,甚至“天才”。首先,这并不是真的;其次,它摧毁我的童年。就像中国人所谓的命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及命运。试想,如果母亲并没带我和兄妹去跟那位钢琴老师学琴,而是带我去上数学班,而父亲训练我的数学像他训练我弹钢琴一样—午时2小时,晚上或许再多一点,之后让我参加比赛且继续获得更多成就,甚至变成十年饭桌上唯一的话题。现在你或许会说我很肤浅,不了解比赛给予我的;但如果你每年二月和三月参加同样的比赛,这样的生活,在你的童年持续个十年,或许你就会有这份同情。

比赛的确带给我动力。当你八岁能获得某些小东西是很酷、很有成就的,但也隐约逼着我为了错误的理由演奏音乐。诸多的比赛,让我比别人更早领悟到比赛毫无意义地摧毁一个人的音乐。

我没有感受到任何叉腰肌的意思。

 短评

有些东西真的必须有天分才行。

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全中,黄家正就是理想型。做一个真正的“人”,投入全身追求纯粹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理想不是人生的全部,活着才是。

9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看哭了,年度十佳之一,勾起了对童年学乐器时的大段回忆,有的时候经常会想,音乐演奏家是需要天赋的,而且需要一个好老师,另外还需要自省如何做人,才能得到人生的飞越。

12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这孩子少年老成,真够苦的,想起我小时学琴的痛苦时光啦~

16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纪录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能够记录时间。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有一场戏:父亲对kj说,爸爸以后会经常跟你聊天。kj坐在旁边玩弄着手指,没有回应,他继续玩弄着手指,没有回应,玩弄着手指,直到眼泪哗的就流了出来。在他眼泪流出来的同时,我的眼泪几乎同时就流了出来。电影的魅力之一,让我们两个这辈子也见不到的人有了交集,那一刻的感受,是那么的相似。

22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力荐

26-8-2009 12:00pm bc

23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看一颗敏感而又完美主义的心如何自处却终究败北。

27分钟前
  • 罗伯特小姐
  • 力荐

他的音乐很朋克,他的人生不拧巴

28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To myself:无可评论,不会忘记。

30分钟前
  • mOco
  • 推荐

你渐渐变成你憎恶的那个人一样让人憎恶。中产阶级家庭的怪胎?一时的天才?母爱的不在场和转移?练琴让脑部早熟?

34分钟前
  • ealonlee
  • 力荐

痴人正是黄家正:我这个人,懦弱、犹疑,热爱和稀泥和当墙头草,总是很容易被外物影响。所以我一直偏爱内心坚定骄傲的人,黄家正自成的小宇宙内公转自转,从上到下,由生到死,各种宏大元命题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理念信仰,被孤立也不要紧,被讨厌也不要紧,得罪人也不要紧,永远知道什么对自己是要紧的

3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香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纪录片。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有才华的人,就该什么都不怕。。。当十岁的他说出一串耸人听闻的话,他爸在一边又是惊讶又是微笑。。。而当十七岁的他说爸爸没有人性,他爸又该是副什么表情?

44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天才都是有點討人厭的。

48分钟前
  • h2ody
  • 推荐

我想的和他一样多,不过他的成熟让我无地自容。年度最佳。

49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太好看了。

51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黃家正其實並不擅言詞,所謂的哲學思辯也無深度,但他讓我懷念從前,讓我覺得不孤單。11歲的家正哭時,我就在想,會不會每個孩子都曾經覺得有不被瞭解的寂寞?

56分钟前
  • lolam
  • 推荐

故事本身当然已足够吸引人,黄家正这个射手男本身当然也赚尽眼球。但是张经纬也太会拍纪录片了吧!全都做足且超出水准以上,真厉害。

57分钟前
  • Kikiko
  • 力荐

家勁眼中的光芒由閃耀到消失,是令人唏噓的話題之一。曾經用音樂的激情沖破俗氣榮耀的天才,也避不開因為家庭破裂所造成的內心傷痛。痛之無可避免,同樣也適用於天才。然而或許,我們應該再多看一眼,生活在天才身邊的哥哥。從他的臉上,所感受到流行於社會的“比較”所造成的悲哀,是否更是,很多孩子與大人躲不開的沈重

1小时前
  • 喬奕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