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年轻

HD

主演:洪宇宙,王刚,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198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3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4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5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6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3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4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5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6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7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8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9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他们正年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越边境,以副连长、一排长为首的九人集体,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来到三号哨位——一个天然山洞,开始了三个月艰苦的战斗生活先是闷热,没有水。疾病和潮热时刻威胁着战士们,但他们仍保持乐观的精神。长期缺阳光、缺营养、缺睡眠,使战士们全染上了疲劳综合症。副连长回忆起后方烈士的妻子严萍萍,在丈夫死掉后坚强的活下并抚养起烈士的后代。小顾不幸触电身亡。战士们背着小顾,走在红色的泥浆地上。副连长和严萍萍在一排皮墓碑前寻找烈士的亡灵。731恐怖女体试验无底袋乔琳娜广东十虎苏灿之飞龙在天我是女特警人皮客栈2 2007迷失伦敦神秘的混沌理论猎凶风河谷你愿意嫁给我老公吗军火大劫案2022飞机云:罪与恋黑色党徒兄弟(2017)远古外星人第一季春天后母心失衡凶间之恶念之最体坛秘史:恶魔交易征服死亡地带埃贡·席勒:过度真爱热砂中的坦克军团杀出太平镇这个学长有点甜动物狂想曲 第二季总裁别太坏之契约娇妻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五季面纱1957雷震子:封神缘起自闭男孩孤苦盲女阿玲音乐玩家第三季芬妮·希尔夺命钢琴熊出没之过年第六感(国语版)银行奇遇骇人命案事件簿 第六季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7季点亮灯光2012枪炮侯网络杀人案CI5行动 第二季水书物语两个宇宙一步之遥

 长篇影评

 1 ) 1950他们正年轻

纯粹是因为短评太长,但内容又值得纪念,所以特地发布长评。

观看时间:2022.12.31 22:30-2023.1.1 1:30 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我没有什么过多评价的,我只能说比那些商业主旋律电影的描述更为真实。 老兵们的采访,讲的那些话,都值得现在的人们去思考,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繁荣昌盛,如今的和平是无数人在背后辛苦负重前行换来的一切。 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为了未来而努力。 也希望电影后续这些老兵们的需求能尽量实现,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但是不要怕战争。 现在大家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在敌人打过来时,我们决不投降! 向所有志愿者同志们致敬,“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希望大家都能够去看这部纪录片,虽然大家对主旋律商业电影还原度和夸张化已经越来越失望,但这部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通过老兵们对战争的描述,当时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装备、武器、头盔,仅凭军大衣等基础物资支撑,拿到罐头立马就吃了,怕明天就有可能不在了。 看着昔日的战友死在旁边,本来这个位置是自己平时坐的,看着同志们的遗体在水沟上,看着琴上只剩一只手,看着肠子露在外面,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看着一人带头冲锋率领其他人歼敌数百人,捡着敌人的武器再往前打,这些都是志愿军不怕死的精神换来的胜利。 所有牺牲的同志,都要铭记,活着的同志,也要铭记。 我们的祖国逐渐和平、强大、繁荣,大家要铭记历史,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曾经艰苦的岁月,认为现在的和平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即使是现在,依旧有数人在背后辛苦坚守,才换来大家的和平生活。 现在世界和平,全球人民的幸福,中国也在继续出力,国家建设也越来越强盛,各种问题也在不断改善,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发现了就肯定会努力解决。 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有一说一,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纪录片,总体有些部分稍显平淡,就可能四颗星,但这个主题和老兵访谈时的真实情感与描述太入戏,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加上老兵动人的描述与落泪时的表情,足以到五颗星。 可能就是后面有些内容没插入历史影像,访谈太多有的老兵出镜比较少,但这部纪录片的空境我很喜欢,城市的空境头很有年代感,风景也给人一种很平和的感觉,加上老兵的背影和走过去的画面,很有感觉。

 2 ) 重稀啊 你现在还拉手风琴吗

因为记错时间错过了开场,在空荡荡的放映厅坐好已经开始了4分钟,一位老爷爷正穿着军装衬衫 坐在好像博物馆之类的背景里讲什么。胸前的徽章排列整齐,闪闪亮。

五分钟之后开始哭,正哭着陆续进来4个人,一位在吧唧嘴吃爆米花 还有一个男生在玩手机 我在后一排看到他屏幕很亮。

随着影片进行,不同人讲述 我情绪稍微冷静了一些,前排的声音也逐渐停了 屏幕和后方的放映机是仅剩的光源。然后就是整个影厅一共五个人,除了影片的声音 是纸巾摩擦的声音,吸鼻子的声音。

-战争是很残酷的。战争是你死我活。

第一位讲述人是任红举,就是进场看到的老爷爷,精神很足,讲话很清楚,也是我眼睛水包不住的开始。一直觉得战争是个很宏大的词,战略的制定,战场的选取,武/器的调用,战士的配合等等等等,但是时代的灰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万钧的山。缠在石头上的辫子上沾着碎肉,仅剩一只手还握着琴把,失去腿的战友被放在背上 爬上山的路上还在唱歌: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还有“虽然我已经长到十九岁”但只有八十多斤的救护员,也已经是头发花白的奶奶。回忆起怎么背起伤员,“我怎么背得动呀”,“他比我还高 只能拖着”。

采访的老兵当年差不多都只有17岁的年纪,因此19岁似乎是什么了不得的年长。“当时我还是个小孩” ——小北京,小黄牛,这些称呼仍然鲜活地在他们的记忆里:怕鬼但是在水磨房遇到重伤濒死的教导员,坚持砍下树皮 写上对方的名字插在埋葬的地方,“关勒铭钢笔,在汉口买的”;受伤后悠悠转醒,捂着左眼继续战斗,击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

战争不会因为年龄而给谁优待,但是因为战争 有些人过早地失去太多:因为想做手风琴演奏家而想把手护在胸前,却被炸弹炸掉了右手;镜头转到家里,书架上摆着手写书脊的曲谱,吃饭时用左手拿着金属勺子,右边的肩膀低得很低很低。

回忆起和美/军在一个山头,唯一的水源是山下的炮坑,双方从一开始的相互放冷枪达成微妙的默契,取水时互不打扰。

这些细节即使听到亲历者的讲述,听起来也像什么影片片段,聚焦在残酷背景下的个人,每段活下来的经历背后都有长长长长的故事。

-我现在还记得她,我们是最要好的。

战争的残酷不止是战争的发生,还有战后给人留下的心理创伤。之前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士兵的战后心理创伤,印象深刻的是电影平静又压抑的氛围和主角视角摇晃的镜头,像酒醉后看的霓虹。而在这里,战争留下的伤痕,不只是失去队友的心痛,活下来的人除了觉得幸运,还有愧疚——无法实现承诺的愧疚,自己还活着的愧疚:不会回想,不和家人提及,在烈士陵园找队友的名字,折起不再打开的合影 肩膀上搭着战友的手……“有人就死在我面前。她叫黄大菊,我现在还记得她,我们是最要好的。”这些名字仍活在幸存的人身上,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

小时候学要珍惜苦难,感恩苦难。不是的,苦难就是苦难,而战争造成的正是这些苦难中最激烈又长久的一种。并不是苦难铸成了坚强的人,铸成了胜利,而是这些坚强的人,用团结互助 坚韧勇敢 和信念感 铸成了胜利,“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我没办法讲“希望老人家们不再为活着感到抱歉,能够早日走出精神创伤”这样的话。只希望他们能够知道,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诉苦也是没关系的。

-重稀啊,你现在还拉手风琴吗

-我在给他们讲一点点抗美援朝的事

-最后我诉了一点苦

-我后悔了,不该诉苦

不管是诉苦还是什么,谢谢导演让我有机会听到英雄们的发声。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但有人以渺小成就伟大 成为英雄。

-

因为我后来哭到看不清屏幕,然后记忆有点混乱 现在写着写着又在哭…如果有记错的 前言不搭后语就先这样吧

没有拉踩比利林恩的意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战后创伤相关的电影 也很好看

 3 ) 来自1950迟到的信

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上映后的一些话,写的长了一些,有伤感,有感谢,有决心。现在我们也有点“抗美援朝”的悲壮,但我不跪求支持,因为当年他们都没跪过。如果要死,我也要站着死!

大家好!我是《1950他们正年轻》的导演宋坤儒。

电影上映一周了,一直没有想好,要不要对支持电影的观众们写点什么。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还是不够勇敢吧?或者说在经历了许多的起起伏伏后,已经不敢直面内心了吧?

可是,有些话,还是要说,有些话,必须要说。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2018年那个月光满地,万物俱静的午夜,我是否还会像当初一样,热血上头,不管不顾地决定拍这部电影?

答案是,我会的。

能有机会拍摄出这部电影,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这些志愿军老兵的青春之歌,是最可爱的人的真实脸庞,是和正在与世界倒计时告别的爷爷奶奶以热泪托付我的许国故事。

有人会说,个体回忆不能代表历史,也不能涵盖那场战争的全部。

对!

这些回忆对于书中的历史也许无足轻重,每一位老兵在宏大的历史中都是小人物,是无法影响时代车轮的普通人,宛如此刻的你我。但是这些回忆,却是隐藏在真实岁月中的点点碎片,是那段渐行渐远的过往充满温度的生命记忆,是历经风雨后的蓦然回首,是每个老人心中的一段惊世传奇,更是我们应该铭记的民族丰碑。

4年,从南到北,近50位老兵,从2人到15人的摄制组,近80小时素材,用26位老人的故事,剪辑成98分钟的院线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我们始终在看不到终点的赛道,一路狂奔,披荆斩棘,真的太难了,但是,为了能让他们的故事登上大银幕,所有的苦难都值得。

志愿军老兵易如元爷爷

最初接触志愿军老兵是2018年拍摄宣传片《崇尚英雄》期间,我被这些平凡普通的爷爷奶奶们打动:带着假肢,永远保持坚挺站立的开朗的叶叔;雨中坚持独自打伞回家的金东晖的背影;癌症患者薛英杰第一次滔滔不绝的5个小时讲述;从来没有人采访过的周有春,太多了,实在太多了,这些画面都已经深深地储存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后来在自发的数次拍摄中,他们托付我太多的话了,他们并不知道,属于他们的个人记忆其实很珍贵,让我感动甚至痛心的是,他们甚至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只是普通一个兵,只是一遍遍地诉说着曾经的1950,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战友……

如果面对面倾听的人换成你?会不会感动?会不会有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的冲动?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选择?

所以,与其说是我拍摄了这部电影,拍摄了这些老人,不如说,是他们选择了我。这是我的幸运和偶然,也是我必然的命运,我无法拒绝,做跨越时空的邮差。

所以,大家现在就看到了这封来自1950年迟到的信—《1950他们正年轻》。

观众无铭津映后友情海报

对于抗美援朝那场立国之战,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的无非是历史书上冰冷的宏观史料,外加语文书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我不是历史学家,更不是军事学家,我只是一个终日疲于工作和五花八门APP大数据推送下,被动吸收所谓碎片资讯且忙着生计的中年人。很惭愧,我在拍摄这部电影前,对于抗美援朝这些亲历者,这些战士,这些英雄,很少关注。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当年还是一群17、18岁的普通年轻人,却敢拼、敢打,为了正义和祖国,在异国他乡为中国人民筑起一座血肉长城,用他们的血,用他们的命,为此刻正在和平生活的我们保障了71年的安全,这是何等的悲壮和热血!

“年轻人应该知道他们的故事,老兵年事已高,再不拍就来不及了。”这是我在拍摄时的唯一想法。拍下来,给我们当代年轻人看,给更多的后来人看,曾经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有一个传奇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将自己置于残酷战场,在白山黑水间,在刀头剑首中,在寸尺争夺的阵地中,用枪,用刀,用手,用牙,用意志,用能用到的一切,匍匐,厮杀,冲锋,牺牲,拼光了他们的全部力气梦想青春,只为了理想中的祖国能够不屈服强权地站着,永远自信地站着!为此刻的你我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能够自由翱翔,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样的一群人,如果我不抢救式地拍下来,将终生自责,无法宽恕自己。

老兵王仁山爷爷观影

曾经,很多人问我,纪录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本来就困境重重了,找个平台网络播放一下也可以,为什么还要坚持上院线?用老兵的话,“我也怕死,但如果想到死,我就冲不上去了。”我坚持上院线,因为在影院里放映,是我作为一名导演,能回报给这些志愿军爷爷奶奶的最大的敬意,我想为观众观看创造一个仪式感,因为他们把埋藏了一辈子的话告诉了我。即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导演,我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走上大银幕,让更多的人在仰视中,看到他们的故事。

在电影院放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这些老人的故事,他们说的话,值得人们认真聆听,他们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人感受岁月雕刻出的痕迹。我当然尊重每个人选择观影方式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如果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中,吃着外卖,回着信息,甚至还可以自由地快进和停顿,这显然不是这部影片的观影方式,因为这不是一段猎奇的经历,而是一段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民族记忆。如果你能宽容,请原谅来自于我内心对于院线放映的执念。如果你可以用生命中的98分钟,静下心去看这些老兵的故事,我相信,你也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些老人,因为,他们值得。

这个项目从拍摄到宣发,遇到的困难跟其他纪录电影是一样的。排片少,类型的原因导致观影人数也不多。上映以后,我看到网络上一些消息,有些志愿军爷爷奶奶们听说有这么一部电影,在志愿者或者家属陪同下,去看电影,遗憾的是,只有他们在看,我听了觉得很痛心,也很无奈。前两天有位志愿军的后代去看电影,空荡荡的影厅里独自一人。他感慨,那段历史的悲壮、惨烈以及对今天的意义,可能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年轻人关注了,看到他这样说,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但是不知为何,莫名难过。

好消息来自我们宣发的小伙伴们,据说现在很多大学生、爱国企业、社会团体,知道这个电影后,已经都在行动了。他们自愿发起“抢救式”的观影,组织包场,并呼吁身边的亲戚朋友来看。宣发的小伙伴们安慰我,说我常说的那句话“善意终将汇聚成洪流”,一定会实现。

今天,我们的电影观看人数已经超过12万了,为这些爷爷奶奶们流过泪的12万观众正在行动,自愿当我们的“自来水”,继续为电影发声。我真的挺感动。我在想,就像71年前的他们一样,面对恶劣的战场环境,用意志和智慧坚守着,等来祖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也可以再加把劲撑一撑,守住山头,也许就会等到更多的观众向我们奔赴,为这部老兵电影发声。

著名CG画家乌合麒麟友情海报

但现实确实太残酷了,现在我们基本是快要归0了,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可能会失败的悲壮战斗,我们的电影可能已经支撑不到救援到来了。

宣发的伙伴很着急地问我,要不要像其他电影一样,导演做个直播,跪求排片,跪求各方支持,求一些帮助?对此,我想说,我们这个电影很特殊,我们宁可站着死,也决不会跪着求生。当年的这些爷爷奶奶们,在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时,从来就没想过跪过,否则别人的坦克早就开到东北的大平原了!为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站着,一直站着,必须站着!

我虽然不跪求什么,但是,我还是想表达谢意。感谢我们的团队,从始至终都很顽强,他们也在打一场“抗美援朝”,缺粮少钱,但都在坚守各自的阵地;我更要感谢,从拍摄到现在,一直在支持我的片方们,明知这个项目会赔钱,他们还是支持我干,干一件彼此都深知有社会公益价值的事,他们甚至把前两天的票房都捐出来了,毫不犹豫地,并且还在想着未来的公益行为;我很感谢,给予我们机会的影城,是你们,真正让这些爷爷奶奶们登上大银幕;我更感谢,那些帮助我们发声的媒体、各界的意见领袖以及那些素未谋面的观众们,是你们,一直在帮我们守住这个有爱的阵地。

为了这些爷爷奶奶们,我们决定拼了!也许,我们的子弹确实不多了,没关系,我们依旧固执地相信那些素未谋面的善意终会到来,相信那些藏在人们心中的光亮会照亮我们的前路。

我们相信未来,就如1950年的他们。

一个山头一个人,只要一个人在,最后一滴血还在,山头就在!

1950年,他们拼尽所有,替我们打了一仗,现在,该我们了!

我代表1950项目的所有人,感谢每一个善良的人。

就这样吧,活着干,死了算!

我们,绝不投降!

导演 宋坤儒

2021年9月13日

 4 ) 他们也曾年轻

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其区别于一般对抗美援朝的宏大叙事,而是着眼于一个一个战士,去观察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

作为我个人情感上来讲,最大的冲击就在于这种对于年轻时代的回忆和我在年龄上形成了呼应,但同时时代的遥远让我又能通过这种年龄的呼应拉近距离……同样是19岁、20岁的年纪,同样是相同的年轻,在1950年他们正年轻的时候,他们却要走上战场,在最崇高的理想之下面对最残酷的战争。

有一位医务兵回忆道:

曾经有一个伤员,炸的下巴整个都没了,喂饭一个人都坚持不下来,需要几个人轮流喂。

紧接着老兵掩面而泣:

他也有爹娘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其实对于朝鲜战争我可以说是相当熟悉,无论是战争的几个阶段、战役中运用到的战术、战争中的武器装备我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看完之后我才发现我一直以来对军事的热爱中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人。事实上人才是战争的基本单元。

战争中的人不仅仅是一个战士,一个伤亡数字或者是一个纪念碑上的名字,他可能是一个妻子的丈夫、一对父母的孩子,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人的好友……他是一个人,有其作为人的全部价值,他们也有情感,他们也会害怕,被打中了也会疼,也会想家。那个在水磨里逝去的指导员,是否在想着他在山西的妹妹,也在盼望他能平安归来呢?但是在战争之中,人们多半只会以一个名字或者一个数字的形式逝去……

影片开头的一个老兵回忆当时吃饭的场景:

“饭不够他就把自己碗里的扒拉给你”

“我们不是国民党部队啊”

后来有一位医务兵回忆:

“当时敌机来了我就趴在伤兵的身上,但其实并没有用,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挡住机关炮呢”

“但是我这是对他的一个安慰,我是医务兵,有义务保护伤员的”

影片不同寻常的点就在这里,即便我们都知道这部影片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去追溯历史和记忆,但是在这些记忆中无形的又完成了一种宏大的叙事。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会互相分享?为什么医务兵要趴在伤兵的身上?为什么从来都怕鬼的小战士敢于一个人去搜索?

这都指向了他们共同的身份:中国人民志愿军。

所以说,即便我为他们而感到伤感,但我同时也认为,过多的为他们个人价值逝去而痛心是在侮辱他们。

许多战士都说:我在入朝之后去就没想着能回国。他们在踏出这一步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作为丈夫、妻子、孩子、父亲母亲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志愿军去坚强的战斗。他们失去的是自己作为小我的价值,但是要实现的是一整个大我的价值。或许我们不应该对他们失去的东西太过伤痛,而是将其视为功勋与荣耀,向他们表示尊重与敬佩。

正如最后有老人说的:“我不希望有战争,我非常不希望,但是我坚决反对投降。”

 5 ) 这片不是拍给死人,而是拍给活人的

去看这场片子时,全场把我算在里面,一共四个人。电影场看着空荡荡,我那会儿想,这片子大概就是除了有点什么情怀的人自己跑去看,普罗大众无论怎么宣传也很难起心动念去看的那一类片子,至少我是如此。若不是因为近期一些机缘巧合,我怕是很难让自己走进影院去看一部有关于抗战的纪录片。 正如片中老兵被人问起“你跟家人讲过自己的经历吗?”他答“没有,我们说出来的话,自己人总是不相信。” 是的,我们总是不相信,年轻人无法相信老人的疲惫和过时,尽管他们也曾年轻。他们的玩笑陈腐,头脑空空,他们的过去不值一提。 他们不会向我们说起如何被一颗炮弹炸去半生的音乐梦想,如何大着胆子去偷伪军锅里的年糕,如何看到自己的指导员肠子白花花流了一地,没有红色,血流干了,只剩下白色的内脏,头徒劳地撞在木板上,说,给我枪,给我枪,你给我一枪。 不愿说,不想说,不能说,痛苦咀嚼一千遍一万遍也还是痛苦,最后变成祥林嫂式的笑话,全是历史的渣滓。既不能换来钞票,也不能带来欢笑。 所以开口,他们只会说,今天真好,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高烈度战争吞噬无法想象的资源和人力,人异化成武器,数字。纪念碑上千行姓名,夏回山上无名野坟,除了亲历者,似乎没人在乎。朝不保夕的战争让人茫然,茫然于个体生命的价值。一位老兵说,发的新衣下午就要换上,奖的罐头当天就会吃掉,因为没人顾得了明天。战场上只有生死,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太脆弱太虚幻,一戳就破。 老军医说,我救的那孩子,整个下巴都被炸掉了,看得到喉咙眼,没有护士能一个人给他喂饭喂到底的。我常去给他喂饭,他就和我亲。 眼泪涌出来,他哭,为了死在异乡的孤魂,为了那个不曾在阵亡薄上留名的孩子,他说,他也有爹有娘啊。 老军医的眼泪开了个头就抹个没完,和前一秒安安静静的他像两个人。大概经历过生死的人都有两只在不同世界的眼睛,一只留在人间飘荡;另外一只留在阴间流泪,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盏悔泪,那只眼睛被死人的思念吞没,一路寻找着看着他他却无法看见的眼睛。 愿意为他们流泪的,能够为他们流泪的,最有资格为他们流泪的,只有活着的他们,老掉的他们,数着自己生命的倒计时。战争过后是漫长的遗忘,他们的存在对抗着这种遗忘。 他们是活着的记忆罐,储存着鲜活的姓名,面孔,甚至习惯,爱好,他们知道那个抓虱子时被炸死的姑娘叫王大菊,知道那个被炸掉下体的文工兵唱了一路的歌,知道那个被炮弹误伤的运输兵前几个小时还在和朋友吵架。 于是他们活着,我们把他们叫作英雄而他们称呼自己为幸存者。你看到他们流泪的眼睛,就会知道对他们而言,活着好像是一种亏欠。 “我去过沈阳的纪念馆,没有找到战友。又去丹东纪念馆,也没有他,连名字都没有。我答应过要带他回来的啊,我还活着,我在这一天天晃荡着,他还躺在那里没有回来啊。” 老军医拿手捂住眼睛,嗓子眼里一声呜咽。此刻他衰老,软弱,可怜巴巴,他乞求,“能不能,帮我找找他,帮我们老兵,说句话…” 他们已经衰老到只剩乞求。 甚至于,连乞求也微弱了。再过五年,十年,乞求声也将消亡,连同缺了手足的孤魂野鬼,埋葬在尚年轻的1950,来不及留下后代,刚死就被人忘掉,就好像没活过,中了枪,喘着气,最后一口。 这不公平,这不公平。 没人愿意死,没人愿意成为堆砌战争燃料的数字,可摊在他们那一代中国人手上的,就是我们那贫瘠,荒凉,落后的祖国,被肆意地占领和屠杀,都是衰老和不信。要想不被欺负,就得有人牺牲,就得有人时刻焦虑枕戈待旦,就得有人硬着头皮顶上去,用牙啃拿命垫。 此刻的世界就比那时候好吗?阿拉伯战火纷飞,非洲许多国家尚且吃不了饱饭,韩国的经济心脏被财阀捏着,毒品悄悄渗入美国的心脉。印度女孩出门要担心被强奸,而在墨西哥,怀揣警察梦的小伙子要扛起枪来贩毒。和平从来不是这世界的硬通货,但我们还在过着好日子,吃得饱穿的暖,理想有机会实现的好日子,上一代人做梦都想过的那种好日子。 我们的祖国,用一代人的鲜血,砌出下一代人的台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浪费,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勇敢。

我们可以轻易扔掉一个老兵的乞求,可以轻易扔掉这群一只脚踏进了棺材的人,甚至可以扔掉边境线外的一千座坟一万座坟。但扔掉他们并不能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当我们像他们年轻时一样茫然失措时,当我们问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问我们民族的智慧,创造力,自信心在哪里时,谁来给我们一个答案呢? 所以你看,我们怎么能忘掉,怎么能豪情万丈,视往日如粪土,活得四仰八叉,浑浑噩噩?百年积弱的东亚病夫,烧光了一代青年人的命,才喘过气来,睁开眼睛,往前走。 漫长的流落,逃窜,我们曾在自己的土地上活成了丧家犬,我们太知道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被人指着鼻子骂,这是沙子堆起来的军队,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创伤应该刻进胸膛,让死去的精魂住进年轻的心脏。得记住了,别偷懒,别盲从,别混日子,别让自己眼里的光熄灭,别活成下一代人的债。 记住过去我们也就拥有了未来,尊重个体我们也就拥有了整体。曾经年轻的他们老了,我们也会老,但我们希望我们的民族永远年轻。 最后,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6 ) 个人记录

★发布的所有文字仅为【记录】当时所想,私人性较强,没有分享或向他人灌输观点的意愿。 ★不必较真,解读随意,评论区不代表本人意见,不会回复/解释。

*xm 纪录片拍得很纪录,但也不缺艺术感。 残酷,艰苦,无法想象的一切,仅从语言无法感同身受半分,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尽管不同时代的人都只是历史里的一粒沙,我们经历到什么,大多由时代决定。他们身处的年代是动荡的,穷苦的,随时要面对死亡的。体验过那些日子,再经过年年岁岁,走到现在的日子,如果回想到永远留在那个冬天的伙伴,会是怎么样的心境。 影片中涉及到的文艺工作者让人想到很多,他们毫无畏惧去战斗赴死,在十几岁的年纪葬身异乡,小提琴留不住,手风琴也留不住,歌声回荡在茫茫白野上。可是后来呢,十几年后的十年,他们怎么样了呢。 留在1950好不好。走到1966了好不好。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这一代人应该看,正在十字路口培养价值观的学生们应该看,不是要反思或是自责,而是明白最简单的道理,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应该随意埋怨身边的一切,因为这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是奢望的。曾经我们没有,至少要知道这个。 他们永远年轻,他们永远活在1950,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Nov 13

 短评

比任何特效都来的震撼,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致敬

4分钟前
  • 具廷谟(不麦麸
  • 力荐

“他也有爹和娘啊…”“我想成为手风琴演奏家……”“到了战场一看全是坦克,这要是让他们开到东北,那全是平原啊……”“丹东烈士陵园是第一站,没有他(战友)的名字是……”“我回来了,他们还在那边啊…”“你来的正是好时候,晚来几天,我就没有了…”

6分钟前
  • 冰纡
  • 力荐

那个奶奶说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奶奶的战友在一旁说,不会的。在结尾采访列表,那个奶奶已经去了。

8分钟前
  • 母线暂态
  • 推荐

先说优点,主创团队创作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敬佩鼓励。缺点挺多的,最重要的一个是纪录片故事线不清晰,显得内容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这个题材,给下一代做教育的目的来说其实是很不足的;另一个是对男性的问题是如何打仗,到了女性的问题就成了爱美爱干净,显示出了男性创作者严重的狭隘。总的来说,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是是不值的,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9分钟前
  • 罗曼地瓜
  • 推荐

一个人坐在放映厅里看完这部并不算完美的纪录片,银幕上闪过的那一张张和我差不多年岁的脸让我禁不住鼻酸。看着电影的时候在想,也是因为这些年轻稚嫩的脸庞,才有如今的家国。通过这部纪录片,认识这群可爱的人,向他们靠近,了解当时,哪怕一点点也好。“等我老了,扯一根白发,装在你的琴弦上,我们一起唱那好听的歌。”ㅠ

14分钟前
  • 薗子的荒蛮之地
  • 力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兵们不断地提“飞机”,我们真的太缺飞机了。

17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有现在。我以为看这部片子我会哭得很惨,但我没有,而是深深被这群可爱的人的坚强、勇敢、充满信念所感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2分钟前
  • 松鼠掉到花盆里
  • 力荐

让人感动的主题,不合格的纪录片。

25分钟前
  • Yuchen
  • 推荐

老兵们的口述史,在视角方面不逊PJ的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二刷,导演见面会之后补充一些:电影特别好听的配乐,是导演宋坤儒的太太写的,导演笑称主要是不花钱。导演本身做故事片出身,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部院线影片居然是纪录片,试过找更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但都不看好这个题材和形式。他们拍摄了大量的老兵采访素材,因为不够专业,是靠反复看素材去进行剪辑的。导演不希望网络上线,如果到下周没有排片,以后可能只会在电影节和资料馆放映,因为他认为这部电影适合在电影院里认真观看,而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对于没有排片的地区,之后只能考虑重新剪辑和院线版不同的网络版,内容可能会更精简。

27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力荐

这片子才是各学校该组织观看的

31分钟前
  • cainhyde
  • 力荐

每一代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34分钟前
  • N次放映室
  • 力荐

“我去了丹东烈士陵园,没有他,我还去了另一个,也没有。我想请你们写个条子,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他的骨骸回家”

37分钟前
  • 晏昕
  • 力荐

数次梗咽,片中大都是平淡的语调,老兵们陷入回忆时的眼神令人心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场立国之战,那群最可爱的人为我们用青春与鲜血换来了现在

38分钟前
  • 一字千金小可艾
  • 推荐

最记得是 片中刘素谦奶奶说 你们再迟几天来 可能就找不到我了然后片尾的名字上 标上了框框...

43分钟前
  • 养鱼摸鱼来吃鱼
  • 力荐

第一个是被炸飞,只剩下两个大辫子在石头上的女孩。“她好漂亮的,是我们的白毛女”第二个是被炸掉半条腿,队友背着她匍匐前进,而她一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第三个……第四个……无数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少女前仆后继“我个子那么小,我背的动伤员吗?背不动呀!那也要背,那真是……救命啊”“我们去了147个,回来的只有三个。一个胳膊没了,一个腿没了,只有我幸运负伤。”“有时候转移伤员,飞机来了,那我就扑在伤员身上。有用吗?炮弹来了我能挡住吗?没有任何用处,但是这对伤员们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感恩先烈

44分钟前
  • biubiupiu
  • 力荐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看到最后这句字幕,有点泪目。

48分钟前
  • 高莫障
  • 力荐

主创人员创作出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鼓励敬佩。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线不清晰显得故事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给下一代作教育警示的片子其实是很不足的。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完全不值。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50分钟前
  • 查毛
  • 推荐

“我们崇尚和平,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我们也绝对不会投降”

52分钟前
  • 白大漂亮
  • 力荐

“等我老了 一根白发 安在你的提琴上 我们还演凑”可是他们不会再变老,他们也把灵魂留在了那一年。电影已老兵的讲述和战争场面想穿插,让人冲击到无法喘息。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有时可能歌还没唱完就会有轰炸,无法想象他们真实的行军,只是他们有信念坚信他们能打败敌人坚信他们有未来。现在的他们看到了胜利,回到了祖国,更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可是他们却无法忘记那一年,更不敢忘记,更不愿想起那场战争。现在他们的生命或许已进入倒计时,却时刻惦记留在异国的战友,盼有生之年能看到他们回国。而我们却只能做的是铭记,铭记他们,铭记那段历史。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55分钟前
  • 豆豆粒
  • 力荐

#点映# 他们也怕鬼故事,也有文艺梦,也会和情同手足的战友闹不和;她们也爱美丽,也会组成一起梳妆打扮、拍照的姐妹帮。不同的是,那是1950年——青春只能在硝烟四起的战火中绽放,便有了一个个真正热血的故事。而这些青春回忆,有的记忆犹新,载入了衣服上的光荣勋章,有的不愿回想,是心中难以填补的伤痛;讲故事的人,时而幽默,时而自豪,时而热泪盈眶,时而陷入沉思。尽管在历史的加成下,意义远大于表达形式,但老兵们在镜头前的神情动态和话语都足以真实还原那段时光,他们直抵人心的声音值得聆听,无论你是否经历过那些年的人。

56分钟前
  • 戲味尚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