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棵泡桐

HD

主演:刘雅瑟,段博文,赵梦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四川话年份:200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2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3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4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5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6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3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4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5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6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7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8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9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不值得回忆的青春——《十三棵泡桐》

    大陆前些年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禁片,公映的《红高粱》其实也是游走在禁与不禁的边缘而已,如果不是得的有影响的大奖的话,那结果也很难说。不过有一点需要说的就是被禁的电影并不一定是都很好看,或者说是好看但是看了以后不一定会让人感到很舒服。

    泡桐树中学,被学生简称为“泡中”,这里的高二•一班是一个问题班,打架、早恋、抽烟、喝酒、说大话、为消极意识所主导,反正是所有十七八岁孩子们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这个班上。仅仅这些,或许还是能够勾起一些回忆的,但是,这不是一部描绘残酷青春历程的电影,故事所要表达的东西是“泡中”这个社会的小缩影。于是更加过分的性行为、师生恋和同性取向也出现在了这里,接着出现的还有少年的犯罪。

    何风,离异家庭中的女孩子,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她叛逆的心理,早恋对于她来说其实就是寻找着失落的亲情,因为她需要来自对方的关爱。在学校中,何风是不受重视的,显然是因为不是好学生和性格中的叛逆,但是影片到了尾声时,何风发生了转变,除了和父亲的和解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显然在这里是强权阶级的体现,服从的学生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意识,而与之对抗的结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同化,要么出局。所以何风曾经选择了妥协,因为当时她更需要的是维持住刚刚获得的家庭温暖;但最后的离开则是因为对于学校所代表的社会彻底失望而引发的逃避。和包京生住在一起显然是因为家庭缺少温暖所致,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受到温柔乡的诱惑,身体反而不是太看重的东西,所以何风的失身在这里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影片中的何风其实代表的是各种感情的集合体,班长朱珠对她存有的同性间暧昧的关系,显然应该和她中性的性格及外貌有关系。

    陶陶,何风的第一任男友,班上的老大,同样出身自不太正常的家庭,父亲因为经济问题入狱,性格相对阴沉,对于胜利有些执着。所以当包京生的到来动摇了自己的地位的时候,他开始寻求新的依托,所以选择了和班主任的超常关系。好象男老师和女同学的师生恋还相对比较多见,但是出现的影片中的女老师和男学生就有些新鲜了。对于师生恋这个问题,影片表现的很含蓄,但是也并非没有渗透。排挤和嫁祸是他选择对付包京生的手段,和宁愿选择用拳头说话的落伍分子包京生比起来,陶陶显然更加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选择好写些八卦文字的眼镜瘸腿女当女友,显然的是拉拢媒体的表现,一个人在媒体报道之下产生的影响也是必须关注的,这一点,陶陶绝对比任何人都懂得。

    包京生,外来的插班生,但是一来就引发了陶陶为首的一干同学的对立,因为他太高调了,不懂得怎样做一个新人,不融于主流,所以他注定要遭受排挤,相反的和他同一天转学来的金贵就聪明的太多了。请同学吃烧烤,带着何风泡吧,处处显出了这个人不合潮流,也表现出了他骨子里透出的自卑。但是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手段,比如说拉拢阿利,而且还能得到何风的身体。学校对待包京生的问题处理方法显然是一种权利阶级对待叛逆的方法,打压,谁叫他不懂得融入其中呢。最后他选择的道路固然有周围的排斥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则是因为他性格中的过于自我所造成的,所以他要报复学校和社会。

    宋小豆,一个绝对混帐的女老师,虚伪,阴险,社会中人们的丑恶基本上都能够在她的身上体现,她和陶陶的关系与其说感情,还不如说就是相互利用,把这种东西带给刚刚要成年的孩子,她他妈的不是混蛋是什么?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主流的主导者,因为她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懂得其他人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她对待包京生的态度可以说是落井下石,但是这块石头又是丢给其他同学看的,因为包京生早已经被学校打造成了反面的典型,谁叫他不入主流。还好影片最后给了她一个比较明显的揭露,得知包京生劫持阿利后没有任何行动,反而是她身后房中的陶陶飞奔了前去,也让何风和观众看清了她。

    阿利和金贵,阿利是有钱人家的少爷,父亲是有头脸的社会人士,但是阿利显然是生活在父亲光环之下的,他表面上缺乏自信,需要人保护,但是他有钱,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也说明了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拜金的社会,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所以事实上阿利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有实力。金贵则是懂得寻求快速上位道路的人,他有着新人的低调,但是他也知道要寻找靠山,所以一开始就主动接触班长朱珠,显然是为了更快融入主流。而最后拼命救下阿利更是懂得把握时机的具体表现,也因此得到了他所要得到的东西。

    校长和学校,校长没有在影片中正面出现过,每一次出场都是以喇叭里传出的冰冷声音出现,而传达的信息更多的是对于某某同学的宣判,甚至一年里能够多到了四百多条。校长无疑是这个权利机构的统治者,所有学生如果不臣服于他,下场自然只有和包京生一样。学校每一次出现在镜头中基本上都伴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徐克的《黄飞鸿》电影中表现出了一个老朽而落后的专制国度,而这里的学校何尝又不是一个独裁者统治下需要改造的地方。这种学校教育的结果只有摧毁更多的学生,引发更多的悲剧。包京生的事件其实要调查一下应该很容易水落石出,但是学校就是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当中显然是包含着刻意的打压在其中的。

    《十三棵泡桐》致力于表现的是对教育的一种彻底否定,不仅仅来自是学校的教育,还有来自家庭的教育。影片中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来自健康的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而这时应该扮演一个正面角色的学校在这里扮演的是彻底的破坏者,不但没有修补学生们受到摧残的心理,反而在伤口上再重重的洒上一把盐。因此出现在这里的青春是被借用来说事儿的青春,太消极也太自卑,反而不是应该拿来回忆的深刻。这固然是社会现实的体现,但始终有太多的愤青心态包含在里面。

    电影整体的表现不太好说,再美的影像也只是为了要讲一个故事,手法只是为了让这个故事更生动,而这个故事才是电影的根本。改编自何大草原著《刀子刀子》的本片确确实实的讲了一个不太好听的故事,至于原著深刻与否,没有看过,但如果依旧去刻意描绘这种所谓的青春那么不看也可。也许对于导演来说这是他的一部得意之作。

    与其简单的把事情就摆在那里只是让人们去看,就不如直接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


                        Lightwing于2007年9月20日

 2 ) 青春的颜色

   很喜欢青春题材的故事,这和年龄无关,似乎在缅怀一些东西吧,虽然我还足够年轻。
   《十三棵泡桐》我没有看过,不过大多数人给予的评论是残酷如刀子般的青春。记忆中的青春片有《那时花开》《美人草》《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盛夏光年》《苏州河》《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香港制造》《猜火车》《放牛班的春天》《天堂电影院》《八月照相馆》《青春残酷物语》......。很多很多不能一一数来。这些片子却都曾经被当作青春的感动来品味过。
   青春是闪着阳光的麦田,是海边嬉戏的孩子们的笑声。青春更是懵懂和悸动的季节。但是,当青春遭遇“爱的选择”和“友情的死角”的时候,确实是件让人迷惘,让人难以选择的事情。
  关于成长、关于友情的史诗,来评点青春总觉得苍白无力。爱与被爱、忠诚与背叛、希望与绝望、信仰的迷失与灵魂的救赎、成熟的人格和商业社会的贪婪欲望、生与死的选择……当我们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会怎么做?
   其实,谁也不知道青春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经历时光的流逝后,才会到达青春的渡口,才会回头去张望一些没有看透的风景和琢磨不透的青春的秘密
   青春即是成长,带着青涩滋味的成长。这也许是青春本来的颜色。

 3 ) 《十三棵泡桐》:中年男人如何想象高中女生

《十三棵泡桐》:中年男人如何想象高中女生

一、吕乐想象中的何风

我对《十三棵泡桐》最大的疑惑是:它和吕乐个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把它看成一部艺术片,我就应该能从中看到吕乐个人的影子,看到他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对此,吕乐在各种场合表明,他是要反映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的世界,拍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下面是《广州日报》的报道:
吕乐说,他拍摄这部影片的理由是小说原著真正打动了自己,“对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孩子们,成年人存在着很大的误读,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世界,甚至比成年人的世界还要丰富,这就是成长的秘密所在。我在这部电影里只是诚实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吕乐说,《十三棵泡桐》并不是青春励志片,而是“青春无志片”,“两个不同的世界,不适合家长带孩子、爷爷带孙子去看。”
如果吕乐真的认为他是诚实的,他真实的反映了80后孩子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不适合家长带孩子、爷爷带孙子去看?吕乐凭什么认为,自己,以及小说作者何大草,对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孩子们的阅读就是正确的?
下面是《新京报》中登载的导演阐述:
吕乐在他的导演阐述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在挥手之间朗诵出“青春”这个字眼时,它可能真是一个很阳光很美丽的字眼。但与强烈的阳光同时到来的,正是最深色的阴影。好好回想我们有过的青春,青春的近义词其实是迷惘和叛逆。甚至清楚地记得在某一个冬天起风的下午,独自走过校园时的苦闷和无助……
《十三棵泡桐》中的主要人物是几个中学生,主角是一个女生,名叫何风,年龄相当于吕乐的女儿。女生还有班花朱珠、才女伊娃。男生有高大帅气的男生陶陶、来自西藏的包京生、大款的儿子阿利。影片以何风的视点展开,以何风的画外音开始,也以何风的画外音结束,也就是说,男性导演吕乐,通过高中女生何风的成长,来表达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青春的苦闷、无助、迷惘、叛逆。他没有选择陶陶的视点,没有选择包京生的视点。吕乐用视点选择的方式实现了他对高中女生的性幻想。
高中女生是怎样的呢?这是男人性幻想的乐园。她的身体正在成熟,不愿意让校服掩盖自己青春的身体;她会有初恋,但是对她来说,爱情就是游戏,今天爱上这个,明天就爱上另一个;她甚至会有初夜,最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之后可能会怀孕,不过这就不好玩了;她可能会遭到来自男性长辈的性侵犯,比如父亲、老师、小流氓、大款,为了保护自己,她会变成一朵带刺的玫瑰;她或许还有点同性恋的意思,这样才够味;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下,她可能会在毕业时参加同学群交;她会迷恋上某个明星,也许还能歌善舞;她可能热爱某种小动物,这可以表现她天真烂漫的一面……从这些想象中抽出任意两三条,就可以组合出另一个何风,拍出另一部《十三棵泡桐》。
只有以精神分析的利刃来解剖这部电影,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片中的父亲一律软弱无力,母亲集体缺失,老师面目可憎。故事主角都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里,父亲是怎样的呢?何风的父亲被战友抢走老婆,只能以向女儿施暴来维持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和权威,他还愚蠢到给女儿买婚纱作裙子。(导演不如直接站出来说:你看,这个傻B)阿利的父亲是个阴阳怪气的大款,最后包养了女主角何风,包京生的父亲远在西藏,无暇管他,另外还有被捕的父亲、偷电缆的父亲。作为父亲替代人的语文老师则形象猥琐,对女生进行性骚扰。力量最大的父亲是高音喇叭中的蒋校长,其功能就是限制学生自由。这些家庭里,母亲完全缺失,作为母亲替代人的女老师毫无人情味,只知道骂学生,甚至诱奸男生。导演的意思我明白:你看,这些孩子是没有得到母爱的。把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这个文本的所指:父亲不能保护孩子(女儿),母亲不能爱孩子,老师总是压制孩子,只有导演我,在这里关怀这些孩子(女生)。父亲、母亲、老师都不是好东西,他们总是伤害导演我的性幻想对象。

二、吕乐的诚意

在创造一个故事之前,编剧和导演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我要表达什么;第二,观众要看什么。具体到《十三棵泡桐》上,编剧和导演的问题是:第一,我拍一帮高中生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本文第一节已经从吕乐的白日梦里解析出了他隐秘的潜意识。第二,一个关于高中生的故事,观众想看到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难,但也很简单. 关于新闻,有一个定义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关于电影,我也模仿着给它一个定义:狗咬人不是电影,人咬狗才是电影。正常人的正常生活是没有多少观众愿意看的,那些尽量让电影接近生活原貌的作品,总是让大多数观众敬而远之。对第二个问题,我这样回答:电影就要满足观众的性幻想和暴力幻想。

(一)爱情与性的方面
爱情:包括男生与女生、男老师与女生、女老师与男生、同性恋
性:强奸、诱奸、乱伦、性骚扰、婚前性行为
(二)暴力
学校暴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暴力(父母之间、父子之间)、学生与社会青年之间的暴力、学生与政治力量之间的暴力、自杀、偷盗
以下这些是只适合拍成电视剧或主旋律电影的,即所谓的“青春励志片”:
(三)理想
考大学、入党、搞小发明、参加环保活动……

下面是《南风都市报》的报道《甜腻腻不是青春的真相》,它列出了《十三棵泡桐》的四大“看点”,精彩地读解出了导演的商业诉求,它给该片的“震撼度”和“隐晦度”打星的创意,无情地撕破了导演“真诚”的面具:
  1.帮派争斗  震撼度:★★★隐晦度:★
  富家子弟阿利是大家逐鹿的对象,陶陶以他的强悍征服阿利。班里转学来了个身材魁梧的包京生,一来就向陶陶发出挑衅,陶陶却不应战。阿利只得被迫追随包京生。包京生后来被开除学籍,失意的他带走阿利,结果以绑架罪被逮捕。
  2.初尝禁果  震撼度:★★★隐晦度:★
  陶陶先与何凤在谈恋爱,牵牵手亲亲嘴。后来,陶陶在包京生面前的软弱令风子大失所望,因此分手。陶陶爱上了班上的才女伊娃,风子又嫉妒又伤心,转而投入包京生的怀抱,初尝禁果。
  3.师生暧昧  震撼度:★★★★隐晦度:★★★★
  对于女班主任宋小豆与陶陶的暧昧关系,电影中相当含蓄地表达这一情节。何凤在小说中说,“我看着我第一次爱过的男孩其实是在另一个女人手里长大的,就像一团湿泥被那个女人的手捏着、揉着、塑造成型,我觉得两眼发黑。”小说中,年轻的任老师把犯错的何凤带进办公室训话,乘机猥亵她,当晚任老师用丝袜上吊自杀。电影对这一情节更是讳莫如深。
  4.同性情谊  震撼度:★★★隐晦度:★★
何凤男性化的个性也相当吸引小女生,小说中的班长朱朱因此对何凤关爱有加。看到何凤与男生打成一片,她不无醋意地说,千金小姐嘛,身边还能缺了男人?但无论何凤遭受怎样的打击,她始终不离不弃。相比小说中的大胆描写而言,电影对这一情愫的描写也是点到即止。
问题就在于,导演和制片方都真诚地以为他们反映了80后出生的高中生的真实状态,并期待观众把这部影片当作社会调查。2007年3月17日的《信息时报》报道说:
片方的代表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有限公司的刘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片子最大的价值在于能让父母了解到现在孩子的真实状态。女主角刘欣在东京电影节上甚至说,‘最好是孩子领着父母去看这部片子’,只有知道孩子的真实状态是怎么样的,才能‘知耻而后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方法上做出调整。”
上述四大“看点”我们可以在各种新闻里看到,也可以相信它们可能会继续发生。我们尊重导演表达自己偏见的权力,但却有必要对之保持足够的警惕。现实主义有所谓“杂取种种人,合为一个”的创作方法,而《十三棵泡桐》“杂取种种社会弊病,合为一部电影”,这不过是另一种“高大全”罢了。当我们把所有的“看点”都堆积在一部电影里的时候,还能说它是高中生的“真实状态”吗?张三得了艾滋病,李四得了肝癌,王五得了牛皮癣,来个电影导演设计一个人物赵六,把他们的病全堆在身上,于是他身患艾滋病、肝癌、牛皮癣,这个人还是真实的人吗?
真正的诚意是:承认自己做了一部商业片,并请观众把它当作一个商业片来看,而不是从做剧本开始,就先把艺术片的架子端起,摆出一副教育天下父母和教育界人士的面孔。把一个故事当成社会调查,态度未免太轻率。要以一部电影来证明整个中国教育的失败,在我看来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
问题是,搞艺术的高估自己智商的实在太多。

三、我所了解的高中生

在成为职业编剧之前,我在广州一所中学里当过四年语文老师,所以一直想写一个关于高中生的电影剧本,或者拍一个关于中学生的纪录片。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着手,原因是:如果直接把我所经历过和了解到的中学生生活写出来,一定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戏剧性不够,不能吸引观众。比如:某学生的字写得潦草,语文老师多次找他谈话,终于忍不住骂了他一顿;甲学生和乙学生上课说话,影响了丙学生自修;丁学生没有参加值日,让同组的同学很不满;一群学生睡懒觉,结果没去做早操,班主任遭到年级组长责备……这些事件连缀成一部电影,只能遭到观众嘲笑。
与《十三棵泡桐》对照,也仅与《十三棵泡桐》对照,我所了解的高中生生活是这样的:
高中生相信爱情,并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堕入情网。如果真的产生了爱情,会有长时间的相互依恋,决不是当作儿戏。与俗不可耐的成年人相比,他们的感情要真挚持久得多。现在的班主任也不再持一定要拆散学生情侣的态度。我对班上情侣的处理方法是:告诉男生,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得伤害女生;告诉女生,要善于保护自己,尽量不要单独和男生到没人的屋子里去,约会应选择公共场所。最后,祝他们有个好结果。
重点中学的师生关系更冷淡,普通中学的师生关系更融洽,越是差的学校和班级师生关系越好,越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和老师关系越好。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高压是老师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和纪律不好的学生成为好朋友更便于管理班级。宋小豆那样的老师,用不了几天就会被学生哄下台。我们学校经常有老师被校长训话,学生动不动就会告状。
学校保安不是学校豢养的鹰犬,敢于随便冲进教学楼拖人打人。保安来自农村,处于学校的最底层,平时总是被学生看不起,常常被学生欺负。保安根本不敢动学生,老师也决不会让保安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保安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外人进入学校行窃,或者管理学校车棚和停车场。
我对《十三棵泡桐》的最后意见是:不要以为被禁了就是一部艺术片,就意味着它反映了多么深刻的社会问题。它只是用性幻想和暴力幻想缝合起来伪装为艺术片的商业片。我不赞成广电总局禁止它,它有表达自己偏见的权利,但说它深刻,那是对“深刻”二字的侮辱。
最后提一句,吕乐导演的《赵先生》真是一部好片子!

 4 ) 发散思维的主观评论

大概因为对这部片抱太大希望了,所以看完之后颇有点失望。

首先的感觉是线索太分散了,电影和小说不一样,小说可以慢慢来,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交代,但是电影,至少是打算讲故事的电影不能这样拍(别跟我提《玩偶》,人家是北野武)。就像侯孝贤《美好的时光》,第三个故事是欧阳靖,欧阳靖自己的故事是有点让人后背发凉的,但是侯孝贤把它摆在第三个讲出来,和前面两个不搭,外加失去了欧阳靖本身具有的美感。大概是侯孝贤听了之后觉得好,想拍,但是想震撼一下观众的时候观众已经知道下文了。而且没讲好,底气漏了,完蛋了。

宋小豆的演员是谁?简直该拉出去打一顿,演得那么假,说话跟巩俐演姨太太似的,卯足了劲攒下来的一点感情到她那就放没了。据说剪掉了宋小豆勾引陶陶上床的部分,真是不该啊,这样半明半灭地让观众瞎猜是很不好地,我还以为最后风子和珠珠到宋小豆那去找她的时候,总该看到陶陶衣冠不整地从里面探出个脑袋来了,结果还是没有(方才翻评论发现原来未剪辑版的有风子在老师那看到陶陶鞋子的镜头,被剪掉了,sigh,We need PG rating.)。师生恋也不是那么猥琐的事,只是宋小豆这个角色设定得禽兽了些。还有那个老哥从三十楼摔下来从而到了这个学校念书的金什么,我觉得他根本就是个没必要交代,甚至根本没必要出现的人物。电影开篇,先把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我以为每个人都很重要都要大干一场了,结果有的根本没什么作用。

我强烈地厌恶伊娃,又矫情又虚伪,大概因为自卑感和优越感一样强,所以变得很扭曲。女人对女人——看起来比较强悍的女性面对男人总是容易失败,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寻找一个没有自己就活不下去的姑娘。风子的痛苦我很明白,在风子看来,伊娃的虚伪和做作明明那么明显,但是陶陶就是看不出来。
另外,那个叫风子去办公室的语文老师,那部分如果把他猥亵风子的镜头剪掉,那干脆把那一整段都剪掉好了,不然非常莫名其妙而且分散情节。没剪的据说是他把手在风子的小腹放了几秒钟,第二天自杀了。说到这里我觉得这老师道德感还满强的,至少他还会用自杀作为反省的方式。多么和谐啊,说明了人要有道德感,这种情节都要剪。有人说风子老爹的变化太夸张了,但是其实还算正常,我老爹早年也老暴打我,有一天就开始忽然对我特别好,好得我自己都不习惯,好得我都觉得辛酸,他讨好我的方式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想想风子她爹买给她的那条所谓裙子,镜头转过来的时候给人一种强烈的荒诞和不真实感,那里我觉得导演把握得还是不错的。

珠珠明显是爱风子的,但导演拍得实在太过遮遮掩掩。阿利的老爹为什么要出来溜达一圈?莫非那个演员给了赞助?结尾不用交代每个人的出路吧。这是中国人习惯的方式,结局。没结局不是更好吗?

这部片子,不知道怎么说。那时老王看了之后对我说,觉得风子像我。过了一会补充,至少风子挨打的部分像我。其实,我的高中很像风子的高中,我也是带刀子的女生,不过刀子没风子的那么华丽,正常的刀子,每天幻想着要干掉几个人。男生似乎拿钢管,打架不要命,有人勒索有人罩。算是缅怀了一下过去的生活。

你无聊,也可以看看。有些孩子,就是这么长大的。不是全部,是有些。以后他们奔赴各地建设祖国,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未来,他们很平常地过。也许很多年以后看见孙子书包里装着一把玩具刀,可以潇洒地甩甩头说,奶奶当年也彪悍过。

 5 ) 回忆青春

影片的主题无外乎关于青春的种种注释:懵懂的爱情、欲望、叛逆、友谊、背叛,吕乐用含蓄的电影语言把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春记忆展现出来,贴近生活的本真。

 6 ) 我们的青春的确如此

那些发生在泡桐树下的故事和爱情刺痛了被叛逆所蛊惑了的整整一代人的眼睛。就像画面中的暗红色,警觉而鲜明。那种慌乱的奔跑,摇晃的镜头下所浮现的是一种焦躁的错觉,带着迷幻和不确定性。
 
短发女孩(风子)那干净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不过真正残酷的现实才刚刚开始。镜头前的包京生拿着刀狭持着一个看起来软弱无力的男孩阿利。这种感觉让突然让我有点惊讶,短短50秒的时间里,我的心跳了一下。风子喊道,老包,还我刀子,一把明晃晃的刀子,一把利器,一把斩断人心的绝望。
 
风子小时候读的第一本连环画是阿拉伯的故事集。勇士费拉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勇气把一把刀子插在了自己的脚背上。于是风子开始迷恋上了刀子。这是风子凌冽锋利的一面,她的青春期就像一把刀子,而她的生活却被刀子割得支离破碎。当她难受的时候也只会狠狠地敲那两把它宝贝的刀子。生活是令人无所遁形,除非做出改变。
开场的生日会风子透过玻璃窗外突然看见了骑骆驼的阿拉伯人,一种真实的幻觉,清醒着却不可触摸。这是一种奇特的隐喻。之后的情节里风子会反复看见这种幻觉。
 
陶陶(shit,居然跟我好有一个名字)是风子的男朋友,保护班上的富家子弟阿利,打起架来就像把锋利的刀子,忧郁而迷茫。很喜欢陶陶骑自行车带着风子还有在废气的尾楼那个出其不意的吻。很纯洁也很迷人。本以为单纯的爱情就会这样延续下去,然,平凡破碎的生活从新来的转学生包京生开始变得不可预测。。。。。。
 
风子(偶喜欢)是一个有点中性但不乏甜美可爱的女孩,但平静的表面背后是一个
有些灰暗的单亲家庭。我能看到作为父亲所处环境的尴尬与无奈。窝囊到无法与夺走自己妻子的男人的对抗,往往还要低声下气。然而私下脾气大得惊人却处理在了女儿脸上,不是不爱,是一种无奈,下岗、离异、贫困……上一代人的哀伤,现实很难很无情的落在了父亲的身上,最后父亲送给风子一条裙子,这条裙子却是婚纱,这是一种最凄凉无助的爱,也预示着父亲一生婚姻不幸而悲凉的处境。可惜的是风子还没能理解作为父亲的苦楚与辛酸的时候就已经迈进到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去了。
 
新来的女老师看起来是那样的道貌岸然。尖锐刻薄。却与陶陶发生了一段暧昧不明的模糊的恋情。若有若无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师生范围。陶陶的父亲因为贪污被捕入狱。又是一个问题家庭。同班的女孩子伊娃是个锥子型人物,说起话来尖酸刻薄。但是却有超强的文学气质。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虽然腿瘸了,人格却很独立。陶陶欣赏她也许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一直生活在迷茫中需要现实有力量的引导让他有一条路去走。这样他就可以逃避一切无论是父亲对他的影响还是他自己的迷惘懦弱。这个引导他的力量应该就是伊娃和宋小豆。所以他选择离开风子。
 
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风子和包京生的恋情,是疼痛的报复,青春期的叛逆,还是缺少父爱而在老包的温柔下妥协?
 
个人不喜欢包京生这样的男孩,油嘴滑舌,不务正业,但是佩服他的坦荡。他是有力气的,像刀子的陶陶能在老包的面前妥协。最后陶陶只能用阴的,在厕所放置鞭炮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达到报复老包的目的。结果却炸倒了女里女气的语文老师。包京生也因此被老师误认为是他在厕所故意放置鞭炮。这一点上我觉得十分看不起陶陶。也是恶意的懦夫。

不过结局老包还是因为矿考与放鞭炮炸人事件的处分而被开除出校。他等着风子帮他,等着有人拉他一把。可惜风子的处境也只是无能为力,最后走投无路的老包选择了阿利。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在这里我看到了暴力的一面,金钱、性、残酷、迷惘、腐坏。。。赤裸裸的青春是一剂毒药。
 
在剧中,风子在游离状态中总是能看见一个骑着骆驼的人,我想这也许是她的一种信仰,是一种寄托于精神上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坚定的是一种逃离残酷的现实世界的渴望。最后她终于去了她信仰中的世外桃源,沙漠,去寻找那个骑着骆驼的人。

 短评

如砍省主席所说,是潮汕新浪潮的先驱。运动在早期DV中被诡异地记录了下来,无来由的构图,剪辑,是一场Dogma练习。

5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距离首刷时隔9年,刚看完原著,又找到了107分钟版二刷。小任老师的死,宋老师房间里淘淘的鞋等情节画面在这个版本得到保留。在低清晰的画面中那样粗糙生猛、独树一帜,有着国产片罕见而生动的高中生、教师形象。然而,原著中几场重要戏份没能在电影中看到,伊娃、金贵、父亲的角色被大幅削弱删改,书中描写的那种热浪滚滚的夏天也没有感受到,很是遗憾。去找了已改名为刘雅瑟的刘欣微博,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三星半

8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桀骜不驯的陶陶,在现实打击和性的利诱下招安于高考;被所有人遗弃的老包,最终因为一次荒唐的劫持人质事件沦为阶下囚;阿利注定追随父亲而去过早地介入商海;作为贫困生的金贵得到大款之子小跟班的名额,也许是其自甘堕落的开始;最有主见的何风,也只能漫无目的地选择貌似自由实则迷惘的后青春之路?

11分钟前
  • 第27章
  • 力荐

相较小说,电影人物显得干瘪而直接,没了作者对青春复杂的刻画,电影反倒像部武侠片,OST竟然还是《沧海一声笑》等一干音乐。由于电影时间所限,弱化了小说中本有的很多色彩,以至于很多点让人不明不白,倒是老包这个角色弱化掉了一些小肚鸡肠,显得有些江湖气了,让人觉得有些可爱。

16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那啥情结和那啥情结。对陶陶很有feel。帅男学生和飒女老师的香艳桥段都没怎么表现。突然怀念起自己中学岁月,99年也是高二,一样的土操场,一样的校服。感觉更像自己初中,黑社会情结,拉风的坏男生。自己的校服也敞着,觉得很帅。第一次怀念起自己的残酷青春来。谁告诉我那阿拉伯人是什么意思。沙漠?泡桐?十三棵又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把那点暧昧看出来了,很好很强大。中性女。连男老师那点我都看出来了我太强了。蒋校长。。。笑傲江湖~倾斜的青春。居然看的不是胶片版。。。

19分钟前
  • 沉冰
  • 推荐

3.5 糙硬的镜头语言与近乎全员素人表演所构建的真实调性,反而和故事本身并不兼容。p.s.段博文好帅。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跟一个成都妹子一起看的,这个妹子毕业于在成都真实存在着的泡桐树小学,这片子看的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也被她搞到整个人都不好了。以后再也不要跟泡小的人看电影了

25分钟前
  • ふふちゃん
  • 还行

总是揣着刀子的,最终必然会刺伤自己。

29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全是荷尔蒙,学生日学生,学生和老师扒灰或未得……那条裙子真TM神来之笔。

32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刘欣演戏不是挺好么,为啥还去快女呢,不理解了。

35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可以理解纪实感和超现实,但不能接受在非现实的语调里滥用它们。有一些空白的、并未填充情节的间隙,像是节奏里被拖长的东西。我一直在等待它积蓄成更强大的力量,但是屡屡落空,只有横冲直撞的故事和欲盖弥彰的命运还在仓皇地书写。所以不是《狗十三》,也不是《少年的你》,人物被凌乱的线索束缚得死死的,枝丫就从编导限定好的几个洞眼里横生出来,细长细长的,不粗壮也不遒劲。但它一定能给你留下一个古怪而深刻的印象,比《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之流更加残酷与痛彻。

36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據說剛出的時候蠻紅,down了很久才想起找來看。這是某些地方的實況?看得不舒服,甚至有點看不下去想快進拉完算了。充滿自私、無知、愚昧,仿佛是一個臉皮厚和耍無賴的競技場~如果想被這些元素噁心到,這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確實反應了某些現實狀況。其中某些構圖及色調不錯。

38分钟前
  • Kalee™
  • 推荐

其实,这样的青春才完整,不是么。青春青春,没有人给它一个死板的定义。一个人的青春,是自己掌控的。谁都没有权利过问,所以,也没人能够看轻他人的青春。何风的青春,在于她经历过的男孩子,一个给予了她霸道的喜欢的陶陶,一个给予了她安全感和痛楚的老包,还有一个默默无闻受她保护的阿利。陶陶的青春,在于让他心疼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何风,还有那个人模狗样败坏饥渴的宋老师,以及坦然不曾与他计较的老包。而老包的青春,或许只有何风,我相信他是真的喜欢何风。而青春的爱情,总会掺杂着冲动和不应该。就如老包选错了对何风表达喜欢的方式。

42分钟前
  • 木小暖
  • 力荐

如果老包换个好看点儿的人来演,大家还会这么烦他么

45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倾斜镜头的无数使用,沙漠中骆驼人在全片中贯穿的意义。导演片中刻意使用的一些镜头都挺简单,但也挺有趣的。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做操时的大远景,老包红色的一动不动的小影子。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给推过来了么,在知道又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

48分钟前
  • 有寂
  • 推荐

春哥的故事....

51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原来刘小豆强奸陶陶的镜头被剪了啊,我说怎么关于“跟女老师上床”这部分让人觉得那么含糊不清呢,看完这电影就学会了一句四川话,中午吃烧烤,我请客

5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其实无论文本还是影像,我都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这一群少年们,他们最大的对立面和反抗的对象不该只是肤浅表面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我更想看到他们与自我内心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觉醒、挣扎与消长。

59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6/10。教师们傲慢霸道,嘴上不计较对厕所鞭炮案报复心极强,警察父亲拒绝平等交流的武力,心仪对象的别恋化作一把把青春疼痛体验的刀子。窗外骆驼骑士是风子寻求庇护的内心意象,包京生手捧鲜花被校方扔出去象征被主流话语阉割,猥琐的语文老师仅叫风子倒水等桥段语意不明,也是银幕外体制阉割的体现。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整体正弥漫着一股令人哭笑不得的浮躁气息,当所有人都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的时候,也许,只有青春不会无动于衷。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