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侠

HD

主演:石燕子,林妹妹,黄鹤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5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江湖奇侠 剧照 NO.1江湖奇侠 剧照 NO.2江湖奇侠 剧照 NO.3江湖奇侠 剧照 NO.4江湖奇侠 剧照 NO.5江湖奇侠 剧照 NO.6江湖奇侠 剧照 NO.13江湖奇侠 剧照 NO.14江湖奇侠 剧照 NO.15江湖奇侠 剧照 NO.16江湖奇侠 剧照 NO.17江湖奇侠 剧照 NO.18江湖奇侠 剧照 NO.19江湖奇侠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在下姓傅,名示真

不写意难平,写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连续熬了一周多的时间,没有在2点之前睡过觉,昨天终于感到累了,已然正常状态的头痛,但依旧在躺床之后用手机看完了最后三集,生生又是磨到了三点多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磨完,n久没有看剧到这种程度了

能翻出这等冷门老剧,契机当然是秋官本人,不过我觉得自己简直已经要爱上配音演员了,毕竟台词入坑

剧分两部,完全是两个基调,真的倒回90年代,第一部我可能还是会爱看,但第二部估计真是要弃——年少无知,必然不懂,即便是现在的年纪,我也依旧有些嫌弃四爷出镜率简直低到可怜,更何况还是和之前风格迥异到可怕——苦大愁深的皇帝生涯,二部剧集总体并不算短,即便是以小说的角度来看。

框进历史的架子,又填进小说的骨肉,既然故事蓝本是吕四娘刺雍正,必然吕小姐家被灭门,也必然四爷被知己所杀,结局想都不用想会演到他死,还是一集标着一个年份的等死,不管是明里暗里,作为雍正皇帝肯定是要死掉的。剧里不想放弃历史架子里那些一批批的死人,努力的都算进来,尽管剧中其实是照洗白的角度并没有把这些林林总总都算到四爷头上,但毕竟脱不了干系,真真假假也总是令人叹息,一整片的愁云惨淡。

勉勉强强的算到晚年,年纪大了人越来越多的执念,曾经那个口中说出“偏要逆天而行,强人所归”的傅相公已然彻底的死去——所谓的潜心向佛不过是对余生的幻灭,热衷儒道固化到尊孔祭祀和一个死书生何异,甚至心心念念自己的陵寝建制……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还要惦记尽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责任,身材瘦削单薄,形容枯槁憔悴(默默的佩服一下化妆师),这哪里还是那个有着游侠幻想闲云野鹤一般的傅相公

这种基调中熬上三十来集是个什么感受,我只能说庆幸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死的早(而且还是活活累死的苗头)——剧中我只盼快快给四爷解脱,结束这无可奈何的一生。

苦捱下来,唯一的一次春风和煦就是四爷拽着吕小姐从德妃宫里跑出去的场景,两人边跑边笑,笑到喘不过气,让我不禁的脑补了一下四爷谈个恋爱真不容易,即便是王子们也不能整天在宫里打打闹闹不看世事啊。

两人上天文台照理说是终于有机会二人世界可以打情骂俏一番,也不过是四爷遥望过去的自己,感叹未来必定不能再随性放浪,即便是假装,都不再有心思去装作富贵闲人的惋惜。

剧情演的苦,我看的也苦,倒不是说看的皇帝日子有多苦,只是感慨那个逝去的傅示真,与其说是道义与政治的纠结,我想更多还是幻想与现实中纠结的同一个人不同的心境——毕竟,谁不幻想仗剑天涯风流潇洒,却最终都要埋没于现实生活中的林林总总。

片头片尾两部都一样——好像全都是第一部中的的影像,当然我觉得其实是那年头做剧节约成本没有做两套剪辑出来,但到我这里却每集都觉得是对过去那个傅相公的无限怀恋,是那个春风得意的江湖奇侠,即便是装的,至少那时候还有闲心去假装

与其说是忘年恋,可能说是忘年交会更恰当一些,然而又是毕竟男女之间,要说没有一点点恋情的意思那也胡扯,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富贵闲人的美梦被老太太一拐杖打出了老血,符合四爷的年龄设定……再到了后来,四爷也确实考虑了两人之间的年龄差异,甚至给姑娘留了后生之伴,这已经是一个兄辈或者父辈能给到妹子的最好交待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四爷,已经老了

反清复明我一直都觉得是个笑话,可能都是时代的局限所在,毕竟不管是野史流传还是现代杜撰,这都是个挺有受众的话题——在我看来不管满人如何如何,难道明朝又是什么好鸟儿?身为普通百姓不过都是被治,一般程度的社会安定台面之下,管什么谁是皇帝,一帮人心心念念的就以所谓恢复前朝为目的,遗老遗少也就罢了,普通人还真是犯不着蹚这个浑水……又一说的分族而至,你驱除鞑虏我也认了,恢复大明?这个还是算了,拿江湖道义来掩盖智商下线的事实,我是怎么也不会认同的

再所谓的儒人执政,简直就是OMG,那帮书生什么尿性,还是快歇歇了的好,当然我想也有可能是因为文人占领了舆论高地,所以会把这当作所谓的正道沧桑吧——文人跟百姓,断然不是同一个物种

不知道剧中是不是对这些文人过分的夸张,名义上的正面人物,在我看来就纯粹是一帮人作死,气节?同样笑话——不过确实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太多所谓名仕气节在我看来都是脑子被驴踢了一般的无法理解,所以也有可能并非夸张吧——古今观念不同,那个时候的舆论导向有多变态,谁能知道呢?能坚持自我的人向来都引人钦佩,然而我从来不是钦佩他们的政治是有多么正确,只是把这种坚持当作是一种可以任性的自由,我羡慕的不过是这种任性。

我死不怨你无情,你死亦不怨他人枉义,终究还是因为太过重情重义

在下姓傅,名示真,不甘示弱的示,返璞归真的真

说在后面的话:

全剧对这个皇帝的人设我还是很认同的,然而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末了四爷竟然说是怕了天地会,这怎么让我信,所以还真是任人幻想的两人携手同游去了更好

都说以前不拿雍正当偶像剧男主角是因为毕竟登基时候40多岁,让人懒得去yy,可是秋官演剧时候其实也是40多岁的年纪,和剧中完全相符,这种气质这种风度的男人会说吸引不了年轻小姑娘那还真是笑话,甚至我都觉得四爷还是和年轻妹子谈恋爱觉得更搭调,和往妻的桥段,尽管年龄匹配,历任夫人颜值也都在线,可是那份妇人打扮看起来却觉得违和,也可能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

秋官气质真是赞到爆,“孤云出岫 野鹤飞天”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风骨,竟然在他亮相的一瞬立即得到了印证,当真的会心一击

 2 ) 《江湖奇侠传》史料引用化用整理

没按电视剧顺序整理······ (1)剧中:“······浙境有贱藉之民十余万,乃宋代罪徒之后,为之惰民,凡士农工商四民之居业,惰民不得居,四民之常服,惰民不得服。男子只许捕蛙、行乞、驱鬼、买卖牙糖,女子只许说媒、送嫁、收生、从娼,凡此惰民不得读书应试,不得充当吏员里长,不得与四民通婚相处,怀悲积怨年年生变,此其一·······。” 原文:“所谓惰民着,细问土人,并查绍兴志书,相传为宋罪俘之遗,故摈之,而名以“惰民”。其内外率习污贱无赖,四民中居业不得占,四民中所籍不得籍,即四民中所常服彼不得服,特别以辱之者也。······男子只许捕蛙,卖饧,驱鬼为业,女子只许习媒,或伴良家新娶嫁,为人髻冠梳发,或穿珠花,群走市巷,兼就所私,丑秽不堪,辱贱以及,实与乐籍无二。······。 引用自:《朱批御旨》噶尔泰奏折,元年七月十一日折。 (2)剧中:“······筹度事理,评鸷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 原文:“······每筹度事理,评鸷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 引用自:《清世宗实录》卷一。 (3)剧中:“凡是一个为人臣的,图功容易、成功难。成功之后,守功更难,守住了功能终身居功不坠者,是难上加难。相反言之,一个为人君的施恩容易当恩难,当恩之后得保恩更难,保住了恩之后能一辈子全尔不破其恩者,也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人臣的若是倚功造过,必至反恩为仇。” 原文:“凡为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反恩为仇,此从来人常情有者。·······” 引用自:《文献丛编》第六辑《年羹尧奏折》奏报抵属日期并谢蒙陛见折朱批 (4)剧中:“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川陕植党羽,屯兵待八王” 原文:“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 引用自:《文献丛编》第八辑《年羹尧奏折》奏谢调补杭州将军朱批

(5)剧中:“譬如,近日年羹尧擅作威福,逞奸纳贿·······” 原文:“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敢于欺罔,忍于背负,几至陷朕于不明。” 引用自:《永宪录》卷四

(6)剧中:“其实朕之用人,第一,但闻实才,不问出身,古来名臣良辅。不从科甲而功成名就者多有其人” 原文:1>“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泥成例” 2>“······自古来名臣良辅,不从科甲出身者甚多,而科甲出身之人,亦屡见有荡检逾闲者。·······” 引用自: 1>《朱批谕旨》石麟奏折十年九月二十五日折朱批 2>《上谕内阁》四年七月十三谕

(7)剧中:“允禩,你如此胡作非为,心中还有祖宗君上吗!你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之内岂容有你这种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允禩树党植私,欺人耳目,行事奸险,狂逆已极,朕一再隐忍,实有愧对于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 原文:“廉亲王允禩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允禩心中已无祖宗君上矣。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乎。” 引用自:《上谕内阁》四年正月初五日

(8)剧中:“天地无灾,江湖无浪,那么二七变为主,贵人守宗山,不也是多余的吗!” 原文:“二七变为主,贵人首宗山” 引用自:《清世宗实录》卷44,四年五月乙巳条

(9)剧中“······四方诸侯,纷纷传说,圣祖一去,五子争位,祸乱之作,十之八九。······” 原文:1>“彼国不豫建太子,似必有五公子争立之事。” 2>“康熙既殁之后,祸乱之作,十之八九。” 引用自:1>《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十,二年十一月(康熙六十一年)辛亥条 2>《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十,二年十一月(康熙六十一年)壬子条

(10)剧中:“······众卿凡有奏章,俱交四位大臣转呈,朕凡有谕旨朱批,必须经四大臣颁发。······” 原文:“有所起奏诸事”“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谕旨,必经四大臣传出,” 引用自:《清世宗实录》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条

11)剧中:“圣人所谓智仁勇,实在是一贯之意,凡有益于民生社稷,为政者必须勇以行其志,勇以全其人,则智仁勇便是一件事一个字,若将智仁勇分而论之,那边会涉于,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奸徒之智。······” 原文:“圣人统言智、仁、勇,乃一贯之义,如遇有益于民生行之善政,见得透彻,即毅然行之,则是勇以行其志,勇以全齐人,智仁勇未尝非一事,若将三字误会,恐涉于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奸徒之志,反将圣人之言误解矣。” 引用自:《朱批谕旨》朱纲奏折,朱纲记录训旨一折

(12)剧中:“······富贵之人,当思保重身体,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凡遇不详不洁之物即当遮掩以蔽之。········” 原文:“汝等皆系皇子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比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譬如出处,所经行之地,倘遇不详不洁之物,即当遮掩躲避。·······” 引用自:《庭训格言》

(13)剧中:“可是大臣们都说愿皇上为尧舜,不愿皇上为释迦啊。” 原文:“是以臣愿皇上为尧舜,不愿皇上为释迦。” 引用自:沈曰富《沈端恪公年谱》卷下

(14)剧中:“······这些年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事,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马齐勾结边寇贪赃枉法,实实在在只有兄弟你一个,挺然独立其中,逞方刚之气,镇静奸(上宀下九)。·······” 原文:“辅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事,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方刚之气,俾奸(上宀下九)不得肆其志。” 引用自:《上谕内阁》八年五月初九

(15)剧中:“而且所用正黄旗,必照王(上毒下县)式样绣制,又给青海、新疆、蒙古一带的部落频频下令,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掌生杀重任,尔等巨细事项,均应瑾尊大将军王指示,盼能诚意奋勉,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原文:“用正黄旗旗(上毒下县),必照王(上毒下县)式样”“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命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瑾尊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即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引用自:《抚远大将军奏议》

(16)剧中:“诸阿哥之中有一力钻研谋为太子着,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原文:“诸阿哥中如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引用自:《清圣祖实录》四十七年九月壬寅条

(17)剧中:“在圣祖五十一年曾经在苏州织造李煦的折子上批着:南方庸医,每每滥用补剂,伤人者不计其数,需加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也是由人参得之,又在五十七年,圣祖说过:南人最好补参,北人于参不合,朕不轻易用参,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 原文:1>“南方庸医 ,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 2>“南人最好服药服参,北人于参不合,朕从前不轻用药,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 引用自:1>《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2>《康熙朝起居注》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条

(19)剧中;“······朕从小至今,杀虎一百三十五头,熊二十头,豹二十五头,狼九十六头,野猪一百三十二头。·······” 原文:“自幼至今,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曾于一日内丨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是亦不能及比一日之数也”。 引用自:《清圣祖实录》五十八年八月乙未

(21)剧中:“········这就是要告诉老百姓,世上若无孔子之说,势必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岂可胜言。” 原文:“若无孔子之教,则人将忽于天秩天叙之经,昧与民彝物则之理,势必以小加大,以少凌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引用自:《清世宗圣训》卷4《圣学》

(20)剧中:“皇帝诏曰:祖之实,在柔远能而,修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圣祖诏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 原文:“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引用自:《康熙皇帝遗诏》

(18)剧中:“但李才这两句词:语言感慨,词气不平,肆口妄谈,毫无忌惮。确实不争之实”。“我在刑部详文上批的是:托名斯文,散布流毒,宜严加审究,毋涉疏纵”。 原文:“语言感慨,词气不平,肆口妄谈,毫无忌惮”。“严加审究,毋涉疏纵” 引用自:《朱批谕旨》程元章奏折

(22)剧中:“四民之业,农为天下本物,工贾皆其末端。市肆之中多一人,田亩之中便少一人。” 原文:“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物,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引用自:《雍正朝起居注》五年五月初四日条 (23)剧中:“你们看江西、湖南、湖广、粤东这些地方,种稻下去,一年两熟收成极好,而其他各省仍有闹饥荒的,是他们没有做到一年两熟的结果,这就是土地之力有余,而播植之功不足哇。” 原文:“朕闻江南、江西、湖广、粤东数省有一岁再熟之稻,风土如此,而仍至于乏食者,是土地之力有余,而播植之功不足。” 引用自:《上谕内阁》二年二月初九日、二十日谕 (24)剧中:“你说的这个话可别让皇上给听见了,皇上称咱们四哥是‘性量过人,深知大义’。甚至是‘居心行事,洵是伟人’那。·········” 原文:“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引用自:《清圣祖实录》卷235,四十七年十一月

 3 ) 几时才能会当逢,几时才能终不隔

几年前因为在天涯看到评论,才下了此剧一看。谁知看完唏嘘感叹啊,不算是扼腕,但总有些凄伤!剧中雍正的刻画的立体而有层次感,实属不易。最让人叫绝的是此剧的古风!文辞对白精彩纷呈,为之一叹啊!字字锦绣,句句珠玑,江湖与庙堂之间风云际会叱咤交错,雍哥小四的情愫又藕断丝连,爱恨情仇,难清难辨啊
唉,一声“太”息啊

 4 ) “千里马”与“黄口骡”,10年后再看李才!

      转投美剧多年,偶然回顾起《江剧》,还是泪牛满面!
      其实,本人是个地道的保皇党,秋迷,,写这些,这不过,觉得神剧之所以神,起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0年品一部戏,百般滋味,《江剧》格局大,境界高,,剧中人物一定是复杂的、饱满的,这更能体现演员水平之高,演技之绝。。。《江剧》岂是琼阿姨、于妈之流能赶得上滴,就连叫好叫坐的《步步惊心》,我看其中霹雳虎也没有掌握演雍正的精髓,不是背个手,憋个笑就是堂堂雍正皇帝了,哎,,,冷面王不是摆个臭脸就能演的,秋官对雍正的拿捏起码是所有演雍正的人里,最神似的了。真不明白,神马《宫1》、《宫2》能红,79、83的武侠港剧中,随便抓个演员放到今天,哪还有杨幂、冯绍峰的戏啊。不明白,不明白,就像我不明白《灰太狼喜洋洋》会影响了一代少年儿童一样,幸好我成长的年代是《 圣斗士》、《变形金刚》,那时穷,但我们看得都是高质量作品。
****************

“千里马”与“黄口骡”,10年后再看《江湖奇侠传》

      这几天又再次回顾了下,《江湖奇侠传》,感动依旧。10年前,相信真爱无敌,总是觉得“黄口骡”李才总是碍事儿,有情人应该终成眷属,丝丝应该跟“千里马”驰骋江湖,10年后,慢慢品味出“黄口骡”的好,渐渐咀嚼出“千里马”的坏。也许李才才是丝丝应该珍惜的,看了多遍后对李才这个角色越来越理解。
      丝丝与“千里马”隔着国仇家恨,正如剧中说,两人没有足够的智慧能化解得开,如能化解开那必不是人了(当然剧中也说成仙了)。丝丝不杀“千里马”已是最大的化解,如何再能如小女孩般幻想那样破镜重圆,重修旧好呢,面对着逼死父杀戮母,砍下亲人头颅的间接凶手,何以再成为枕边人,丝丝不是《色戒》中的王佳芝。
       吕丝丝,大儒之女,有思想有见地有胆识加上有容有貌,成了“千里马”的圆梦娘,当她明白两人间的重重阻碍之后,其实丝丝是选择了放弃,丝丝要忘,努力去忘,可是“千里马”不让她忘,就像姥姥说的“一边在西调坊、杭州查案,一边还来勾小四的魂,这个富贵闲人真是闲得很呐”。哪怕是吕家被灭门之后,丝丝决定复仇也被“千里马”的化骨绵掌消解了。且看丝丝入帐行刺,算得精准,可反被“千里马”剑锋指颈,怪不得丝丝不得不说“我忘了你永远是聪明的”。其实,在皇上打坐梦中遇刺喊出那句“活着就好”的时候,可能“千里马”就已在运气准备打出化骨绵掌了,无怪乎李才对佛抱夫妇说“当时,大帐里的情形我也看不见,但是我有预感,四小姐一入帐内便掉下一个黑洞”。有人说,丝丝不忍杀他,还是对“千里马”余情未了,多年后再看,我宁愿相信丝丝不杀皇上是出于公理,而且,我相信丝丝真的是掉入了“千里马”事先设好的黑洞。“千里马”就是高明,先得到的主动权,我还给你。主动夺下丝丝的剑,然后拿性命做赌,让丝丝决定他的生死。夺剑只不过是让丝丝冷静,让赌局做得公平些,而后对丝丝讲的话无关风月,无关情爱,这更是使得“千里马”能在赌局中占得先机——如果不压抑着感情,怎么跟小四解释呢,难道是我对你的深爱,抵不过我要收拾石门吕家的决心。正是这样,他把剑交还给丝丝,他让丝丝看到的确实也是一个大丈夫的形象,一个明君圣主,结果他堵赢了,赢在于他的理性与理智,也可以说是精明的算计,因为他了解丝丝,比丝丝了解他多得多,他知道丝丝不是儿女情长的小女人,是知书明理“圆梦娘”。所以,丝丝叹道:“我还是被你算计了”。“千里马”的化骨绵掌打得恰到好处,但是可惜的是化骨绵掌不是吸心大法,心换不了,内心的裂痕无论是如何弥补都不能复元了。只能感叹,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在入宫内阁侍读后,丝丝看到佛堂内供着自己的牌位,质问何意,“千里马”打坐起身淡淡的回道:如今出现的不是以前的小四,那个与我魂梦相依的吕丝丝已经不存在了,我替她立牌位是尽我的心,只有在这里她与我仍然可以相聚以欢......原来每每看到都泪流满面,内心是多么地希望他们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看过多遍后,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觉着“千里马”真的很自私,对一个相爱十多年的女人,你逼死其父,杀害其母,诛尽其族,居然还开棺戮尸,内心还期望着她对你的宽恕与谅解,异位而处,“千里马”你又能作何,这太自私。或许,真如吕留良所说,既是天家何来真心,“千里马”心里装的第一位真的是他的圆梦娘吗?再看到“朕一身之罪,卿一身之冤...你我都没有如此大的智慧来化解...”,凭什么还要要求受害者来跟你化解呢。看破了大苦之位的“千里马”对丝丝的忏悔,就是让丝丝手刃其首,仿佛这是对丝丝补偿,这样的补偿看似何其潇洒,实则多么自私,多么残忍。明面上“千里马”虽然对丝丝爱了、护了,但在一口一个大清律例的借口下,“千里马”真的尽全力了吗。就像对李卫的暧昧态度,便说明了“千里马”的用人之道,更重要是的说明了“千里马”内心第一位的是女真人的“江山社稷”,是爱新觉罗家的“祖宗基业”,“千里马”要做明君,要新政,要改革非李卫这样的人不可,只要在“祖宗基业”的前提下,不管李卫也好、张卫也罢,石门吕家迟早是“千里马”铲除之地,难道还能要求“千里马”为心爱的女人网开一面,可惜,他不是为心爱的女人“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灭吕家怕是在与丝丝相爱时就定下心意了,只是丝丝一厢情愿地以为事不至此。怎么说呢,“千里马”灭吕家,如果从“安定团结大局”来看,没错,他为子孙后代打好基础,可是错就错在,你对丝丝就该放手,还做出一副尽心尽力的作态,如果真是要帮吕家不至于满门抄斩,就像李才因文字狱要被问斩时,坠子在举刀之时赶到喊出刀下留人,才使得李才保全性命,这时丝丝质问坠子,若是有个什么绊脚的,那不是已人头落地,玉公公尴尬的皱皱眉。同样,既然早要收拾吕家,又知李卫的为人,以“千里马”的精明,何须放任事态发展至丝丝赴京跪求。李才说“千里马”:一身错骨,做什么都错,是的,他与吕家的问题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就像你非要把人家的古兰经换成圣经,这可能吗,可是“千里马”的执着对吕留良的执着,对铲除江南暴民的执着,就如他对张明德说的“本蕃就是要逆天而行,强人所归”,“天不顺我,我便开天,地不从我,我便辟地,朝野不奉我为君,我便换一个朝变一个野,总叫它滴水穿石,铁树开花”。他要改变一切他认为不正确的,同时也不愿放手对丝丝的爱,这就矛盾了,这样的结果是你连心爱女人的周全都护不了,有什么资格谈爱呢?爱得如此沉重,如此痛苦,(当然不否认“千里马”自己更苦),既然两人都苦,何不相忘于江湖呢?若爱,请深爱,若弃,请彻底,这样栓着系着,又不能全心投入,自私,太自私。
      最后,再说说“黄口骡”。“黄口骡”原是丝丝对沈在宽、严鸿达的评价,那么李才若与其相比算是“黄口骡”中的精品了。的确,一个是天家藩王,一个是寒门草根,论气度,论才干,“千里马走过的桥”确实“比黄口骡走过的路还多”,但说到人品,我倒觉得“黄口骡”单纯些、正直些、善良些,有人说李才被斩首前吓得昏死过去,跟“千里马”比毫无胆气,这可对“黄口骡”不公平,“黄口骡”与“千里马”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出身,况且年岁、历练也都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比,20年前的胤禛怕也没有“富贵闲人”的从容淡定吧。李才寒门子弟能做到不为五斗米而事权贵,一介书生能做到敢说真话坚守节操,哪怕身陷囹圄也没有变节移志,读书人的气节与气魄,“黄口骡”是不缺的,最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的四小姐。其实李才在这场三角关系中一直处于劣势,他不自信,但是却不自私,他知道丝丝与“千里马”有情在先,依然静心守候,不时提点,他要的是用他的坚持在丝丝感情的天平上加码。不管在木兰还是在石门,李才与丝丝关于“千里马”的争吵,倒是觉得李才才是洞悉事理的人,他理解丝丝,能为丝丝,为吕家着想,特别是惨案发生前后,似乎真的对丝丝相护相助的是“黄口骡”。丝丝要复仇,李才不同意但仍执枪守卫,丝丝进宫侍读,李才不怨不弃,还对佛抱说“拜官了,内阁侍读,文渊阁做事儿...入阁进士 一直是四小姐抱定的主张...当初我入文渊阁,也是为了实现四小姐的梦想”,佛抱道:“你对她倒是一厢情愿啊”。李才说:“只要她过得好,我还有什么渴求的呢”。所以曹仁文叹道,“你能支持她,谅解她!”面对强权,“黄口骡”确实是能力有限,但李才确实尽力尽心了。丝丝娘说的:黄口骡会乖乖的跟在你后面走,千里马却不知道会把你载到哪里去,我看李才这头倔强的“黄口骡”对丝丝俯首帖耳还是缘于对丝丝的深爱。牡丹台“千里马”赋诗提到“情与义”,多年后,我反而开始觉得“黄口骡”才担得起“情义”二字吧。也许本来李才也没有什么“江山社稷”的重担,或者对“祖宗基业”的执着,反而能做到有情有义。不知道丁大编剧最后实在是对李才不好意思,是不是才写上了狱中丝丝委身李才的那段,(应该说丁大编剧时间仓促,后半部分都处理得有点...)其实,大部分喜欢“千里马”的,少部分喜欢“黄口骡”都觉得这样做“窝囊”,这更让大伙看着窝火。这时候的丝丝真是认为于理于情都要补偿“黄口骡”才能让内心平静,那就是真的把事情搞得更悲催了。“黄口骡”对丝丝这份简单的不含杂质的爱其实对丝丝来说是最合适的,你不要便罢,这样还债,只恐生出孽债。(“千里马”说与丝丝的是缘,与李金桂的是孽缘,我怎么觉着与丝丝反而才是孽缘呢,现在好了,还有无辜“孽债”了)。
       丝丝是幸运的,有两个男人真心的爱她,宽容她;丝丝也是不幸的,初恋就遇到了“千里马”这样的神骏,“黄口骡”如何能入法眼。当年丝丝娘告诫,“千里马不知会带你去哪里,黄口骡永远只会跟在你身后”,说穿了不就“千里马”按着自己性子来,更自我更自私吗,“黄口骡”才是那个珍惜你的人么。老人言还是多听的好。
    

 5 ) 丝丝为李才留血脉的情节似源自聊斋 侠女篇

看完剧翻了下手头的《清史演义》,里面写着聊斋侠女篇或说即吕四娘事。看了下这一篇,果然是写为报恩给穷书生留下血脉,但是生之不育之,送了孩子,自己去手刃仇人头颅。丁大编剧果然是文化人,处处用典。不知道还有哪部清代话本或者野史小说有写吕四娘的故事,想看。

问之,曰:“妾体孕已八月矣,恐旦晚临盆。‘妾身未分明’,能为君生之,不能为君育之。可密告母觅乳媪,伪为讨螟蛉者,勿言妾也。”生诺,以告母。母笑曰:“异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顾私于我儿。”喜从其谋以待之。又月余,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叩良久,女始蓬头垢面自内出。启而入之,则复阖之。入其室,则呱呱者在床上矣。母惊问:“诞几时矣?”答云:“三日。”捉绷席而视之,则男也,且丰颐而广额。喜曰:“儿已为老身育孙子,伶仃一身,将焉所托?”女曰:“区区隐衷,不敢掬示老母。俟夜无人,可即抱儿去。”母归与子言,窃共异之。夜往抱子归。    更数夕,夜将半,女忽款门入,手提革囊,笑曰:“我大事已了,请从此别。”急询其故,曰:“养母之德,刻刻不去诸怀。向云‘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报不在床笫也。为君贫不能婚,将为君延一线之续。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无憾矣。”问:“囊中何物?”曰:“仇人头耳。”检而窥之,须发交而血模糊。骇绝,复致研诘。曰:“向不与君言者,以机事不密,惧有宣泄。今事已成,不妨相告:妾浙人。父官司马,陷于仇,彼籍吾家。妾负老母出,隐姓名,埋头项,已三年矣。

 6 ) 江湖奇侠传中的诗词(转)

宝剑双蛟龙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六:「宝剑双蛟龙」
这首诗应该可以算是胤禛跟吕丝丝的定情诗,在他们的感情前阶段,胤禛常引用这首诗
的末四句,包括胤禛在东海书院的庭园送丝丝玉带之时与吕丝丝文定于李才之典礼上(
胤禛所送之贺礼,木匣盒中之物)。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
风胡殁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东海有勇妇
李白之「东海有勇妇」
这首乐府诗是吕丝丝和吕留良两人常常吟诵的,尤其自第五句起,吕留良常常将丝丝比
喻为李白笔下的「东海的勇妇」。

梁山感祀妻 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 都由激情深 
东海有勇妇 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 超然若流星 
捐躯报夫雠 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 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跳跃 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 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深 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 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 流芳播沧瀛 名在烈女籍 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 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 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 不若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 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 壮夫素所轻 妻子亦何辜 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 事立独扬名
 
 
剑客行
吕留良之「剑客行」
吕留良之「剑客行同念恭兄作」

幼子精灵碧鞘中  老妻粉黛红炉里 
利器有神人有术  两者无形炼成一 
关河往返只黄昏  都市报施仍白日 
肝胆粗豪心计深  唯诺迟疑功验疾 
仇雠曾为匹夫谋  生杀不由天子出 
从来喜听盲史迁  我亦求之二十年 
鸡偷狗盗颇不少  自云剑术终无传 
荆轲论刺彼何有  曾令秦王环柱走 
咸阳殿上今何如  却笑荆轲剑术疏
 
 
余姚黄晦木见赠诗次韵奉答
吕留良之「余姚黄晦木见赠诗次韵奉答」

吾头犹带已残身 子袖相携亦点尘
远抱砚山寻北固 偶随流水过西邻
井中史在终难灭 墅慧书传岂易名
今夜学堂占气象 星光剑气偬非伦
季臣辛卯便仙游 犹子成人二十周
为痛念恭心诹碎 更思子度涕常浮
生纔少壮成孤影 哭向乾坤剩两眸
莫谓哀言甘退舍 头颅三十已堪羞
 
偶耕诗
吕留良之「偶耕诗」

只有南阳好偶耕 休持妄想与天争
古人不死吾犹在 秋气无情物亦生
募乞买山真戏语 零丁誓墓即求名
身将隐矣文焉用 不得其平且莫鸣
谁教失脚下渔矶 心迹年年处处违
雅集图中衣冠改 党人碑里姓名非
苟全始信谈何易 饥死今知事最微
醒便行吟埋亦可 无惭尺布裹头归
 
 
祈死诗
吕留良之「祈死诗」
吕留良临终时给胤禛的诗,这首诗引发丝丝在吕留良的灵堂上一连串的激烈情绪反应。

悔来早不葬青山 浪窃浮名饱豆箪
做贼做僧何者是 卖文卖药汝乎安
便令百岁徒增憾 行及重泉稍自宽
一事无成空手去 先人垂问对应难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之「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首诗是当初吕丝丝为了要前往杭州校诗时用来刁难李才的诗,李才后来在内阁处常在
雍正跟前复诵这首诗背后的一个故事,因为吕丝丝当年曾为了和胤禛游杭州而以这首诗
为题难倒了李才,胤禛爱听这故事的原因是可以琢磨吕四小姐的性情和脾气,并且自得
其乐(或许那并不是「乐」,而是「苦」吧)。
「江湖奇侠传」后半段几处经典的感情戏都是与本诗有关的。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长相思
李白之「长相思」
昨天在翻书时,看到这一首,记得是在江剧里,用来暗喻曹寅对康熙的尽忠,当初丝丝在面见康熙时,也用一首诗,讽刺康熙以当归红枣逼死一个忠臣。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冥冥之青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古,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燕臣昔痛哭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七:「燕臣昔恸哭」
这首「燕臣昔痛哭」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第三十七首,第七句至第十二句是康熙皇病
危时赠佛珠予皇四子胤禛时所吟诵之「沙秽明珠草凌芳」的出处。

燕臣昔恸哭 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 震风击斋堂
精诚有所感 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 远身金殿旁
浮云蔽紫闼 白日难回光
群沙秽明珠 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 流泪空沾裳
 
 
胤禛诗作 之「园居」
本诗是雍正皇帝在身份仍是雍王爷时所写,在本诗中胤禛刻意把自己装扮成无心角逐皇
储的闲人,旨在表达其隐世逍遥之志。
这首诗出现在江湖奇侠传是在胤禛刚刚下江南时,当时年妃想知道胤禛的情况如何,所
以也亲自去江南探视,年妃回京后,德妃〔胤禛的额娘〕问起胤禛,年妃便将这首胤禛
刚写好的诗面呈给德娘娘,德妃看了之后说它是一首歪诗,然后便把它烧了。

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
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箫
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
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
 
 
胤禛诗作 之「山居偶成」
这首诗同样是雍正皇帝在身份仍是雍王爷时所写,其意旨和「园居」诗无异,同样是胤
禛在对于自己的前程没有很大信心的情况下,为了模仿闲人情调所作。
本诗大约在江湖奇侠传最后一集,雍正召见中秋特赦而得以活命的李才时曾出现,不过
雍正只吟了两句,即第三第四句:

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
千载虚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
金樽潦倒春将暮,蕙径葳蕤日又斜
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
 
 
李白之「生者为过客」
李白 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丝丝曾说这是李白写得最悲惨的一首诗。它同时是李才用来向吕家示警的诗。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万空歌
雍正曾与李金桂提及的一首歌诗。亦被雍正皇帝收录在「悦心集」里。
明朝悟空的作品。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
 
 
胤禛过龙泉关朝佛有感
本诗是胤禛于康熙四十一年,随康熙往佛教圣地五台山朝佛时所写;在「江湖奇侠传」
中,雍正凭着「三朝演义」中的一句「治平功效生无力」(原为「治平功效无生力」),认出作者楼明月实为李才。

隔断红尘另一天,慈云常护此山巅。
雄关不阻参鸾客,胜地偏多应迹贤。
兵象销时崇佛像,烽烟靖始扬炉烟。
治平功效无生力,赢得村翁自在眠。
 
 
五子构兵夺太和
「江湖奇侠传」最末了雍正特赦李才时,李才所吟之诗(应该是其所构思之「三朝演义
」下集六卷的回目标题),这几句对句可说是胤禛皇帝生涯的缩影,应该也是丁编剧的
创作吧。

五子构兵夺太和,十面埋伏险登基,
栋梁之材悬白绫,稀有大臣剥田鸡,
失魂落魄阿其那,人去楼空赛思黑,
红袖侍读流光去,释儒老庄合为一,
维民所止钢刀过,三朝演义无下集。
 
 
引头断思匕
这首诗是雍正最后在牡丹台引颈就戮时吟的,很不错,这首应该是丁编剧的创作吧。

脚踏牡丹台,引头断思匕
天地一刑场,苦尽皮囊弃
子孙思乃祖,勿以功业计
千古论闲人,唯有情与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这首诗也是雍正最后在牡丹台引颈就戮时吟的,应该也是丁编剧的创作吧。

人生自古谁无死,
始皇求丹亦枉然,
与卿名园赏酒日,
便是泰陵长眠时。
 
重重寒气逼楼台
这首诗是在「江湖奇侠传」最后,李才劫后余生江湖老,山居抛土种桑麻时,在一草屋
里所吟颂的诗。此诗应是针对吕丝丝而发的。

重重寒气逼楼台,
深锁宫门唤不开,
宝剑草囊红线女,
禁城一啸御风来。
 
皓月清风做契交
这首诗是雍正皇帝在某年的端阳节所作,在「江湖奇侠传」中,雍正曾经在避暑山庄(
好象是,不太确定)在李金桂面前吟颂过这首诗,后来吕丝丝入宫担任侍读时,雍正背
着吕丝丝偷闲饮酒时,也念过这首诗,后来黄山上小屋所找到的那根木拐杖上所题的也
是这首诗。这首诗充分表现一个人君的寂寞感。

对酒吟诗花劝饮,
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谁为友,
皓月清风作契交。

 短评

传说的湾湾第一神剧。为清朝唯一称得上皇帝的雍正翻案了。

5分钟前
  • 清风分故旧
  • 力荐

无比纠结的一对高智商情侣,这段忘年恋萌得人肝肠寸断啊~

10分钟前
  • Qazwsx
  • 力荐

看完等同于受教一番诸子百家经典,从来没有见过台词这么雅致的电视剧。让吕四娘和雍正有感情纠葛的框架本来就不好编剧,但是竟也能做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境界,丁善玺真是大神级人物!

11分钟前
  • 风鬟雾鬓
  • 力荐

江湖传奇和庙堂历史结合得最完美的一部雍正甚至清朝电视剧。编剧的台词功力堪称一流,出类拔萃,非当今电视剧可比。演员无论是秋官、梁铮还是陈鸿烈都可圈可点。可惜生不逢时,观众只关心狗血剧情的歪史传奇,没有大红大紫。

15分钟前
  • Celia
  • 力荐

秋哥演的皇帝里面这部戏演的最好。初登场时的风流倜傥,富贵闲人,到成为雍正后成为大苦之位的皇帝,兢兢业业的勤政,痴痴恋恋的苦爱,所有的神采都出来了。

16分钟前
  • fridayrain
  • 力荐

看过最好的古装

19分钟前
  • 射手之王
  • 力荐

神剧啊 一段一珠玑 莫说两位主演 配角也皆出彩 那就是电视剧里的红楼梦啊 每看一遍都会有新感受 值得反复咀嚼 终生珍藏的好剧啊。

20分钟前
  • xiaoyah
  • 力荐

华语电视剧史上逼格最高的电视剧。

24分钟前
  • 布谷鸟
  • 力荐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为雍正翻案的故事!这里面的四爷真是勤奋、正面、讨人喜的无敌了,最后还tm和吕四娘隐居去了……哎哟喂,瞬间把现在各种数字党的故事秒成渣呀!最后,编剧的古文功底还是很nb的。秋官的保养功夫也是很nb的。

27分钟前
  • celine1021
  • 推荐

港台国学远超大陆,在影视编剧的应用上,有着天壤之别。

30分钟前
  • 至尊宝
  • 力荐

丁老师是戚其义的师叔祖了吧。神人丁善玺。导演: 周令刚 / 丁善玺 / 陈鸿烈 Hung Lieh Chen / 鞠觉亮编剧: 丁善玺

3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值得反复咀嚼的一部神剧,台词人物皆出彩。。向丁老致敬

38分钟前
  • 吃不饱的滚滚
  • 力荐

正在看步步惊心,实在太想念这一版了。很多历史都是从这一版里面知道的。另外步步里面全叫x阿哥x阿哥的真没品,人家这部剧里直接胤禛、胤礽的,一下子感觉就出来了。郑少秋演的雍正才真正风流倜傥啊。

40分钟前
  • 铎奇
  • 力荐

不愧神剧之称,有自然相知之人。

43分钟前
  • tamk
  • 力荐

一遍一遍复一遍,国学奇葩在台湾。值得反复咀嚼的神剧,两相对比才知《雍正王朝》逊色不少。

48分钟前
  • 某蚊
  • 力荐

台湾人的国语功力确实不弱,台词虽然啰嗦了点,但听着舒服还长见识。

50分钟前
  • 月如无恨月常圆
  • 还行

打九星搞笑吗。这剧本除了掉书袋外逻辑前后矛盾,每个人都很脸谱化。康熙吹胡子瞪眼大喊大叫,老八跟个古惑仔似的。别和雍正王朝比了,没可比性

55分钟前
  • 苍耳
  • 还行

确实是一部神剧,武打的部分不重,历史的部分很扎实沉重,编剧不是一般功夫下不来。剧中的台词大量引经据典,非当时的读书人,文化人,不能成此也。因此后世亦再不复见此等精良考究大气恢弘之作,实在可惜可叹!

57分钟前
  • 賊賊Ben
  • 力荐

此剧台本雅致又生动,古意盎然而不失活泼。丁善玺编剧是老派文士。《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60分钟前
  • 荞麦花开
  • 力荐

编剧很牛。台词有着浓厚的古文积淀

1小时前
  • mmh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