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跷家去

HD中字

主演:罗伯特·古斯塔夫森,伊瓦尔·韦克兰德,戴维·维贝格,米娅·斯凯林格,延斯·赫尔腾,比安卡·克鲁赛罗,阿兰·福德,斯文·勒恩,戴维·沙克尔顿,凯瑞·莎勒,菲利普·罗施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2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3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4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5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6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3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4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5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6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7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8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9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百岁老人奇遇记

谁能想到,在准备庆祝亚伦·卡尔森100岁生日时,这老头会从养老院后窗偷偷溜掉。

开溜,本就是这位老头一生的主重奏。亚伦癫狂奇遇的一生,堪称精彩绝伦人生的写照。

而亚伦之所以来到养老院,是因为他一生最重要的伙伴那只名叫莫洛托夫的猫,雪冬出外玩,不慎落入狐狸之口。痛彻心扉的他决定报复,用引信爆破炸飞了那只贪吃的狐狸,这有违动物保护法,遂被带到了曼雪平养老院。

这天,当工作人员推着插有100支小蜡烛的大蛋糕时,才发现他失踪了。这便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瑞典影片《百岁老人跷家去》(2013)的由来。

电影以反常规手法,现实与闪回并进,呈现了一个百岁老人当下及过往所经历的种种,让历史大事件大人物,都跟他有趣地交集,嗨翻逗乐之余,有了神般的穿越。总是在他跌落悬崖之际,尚能化险为夷。当然,这得益于他从小的沉迷的爆破。

9岁时,亚伦失学,革命者的父亲带着安全套,嚷着“这是饥荒和贫穷者的解药”,被批有伤风化。不满的他远赴莫斯科,在红场拿着安全套嚷着同样的话,没想到被苏联军人执行枪决。其母在得知这一消息的三年后,也因咳嗽痨病去世。

孤独的他,醉心于爆破,在一次“重大”试验中,让开杂货店的小老板命归西天,谁叫他在不恰当的时间随地尿尿呢。随后,他被送进精神病院,关了几年后,他被送到优生学教授朗博那做生理研究。

朗博拿着各人种照片跟他比对,发现他跟非洲黑人极为相似,并说他有先天暴力倾向,如果继续让这种暴力基因繁衍,那对瑞典社会发展极为不利,遂对他进行了人工结扎手术。对于这终生不育的手术,他也乐见其成,并无异议。

在工厂劳作之余,他遇到来了自西班牙的艾斯特万,这是一个善于用嘴劳作的家伙,整天嚷着“革命万岁”,鼓动他们前往西班牙参加反对独裁者佛朗哥的内战。

这艾斯特万整天叨叨个不休,亚伦只得跟着他坐着火车来到西班牙。没曾想,艾斯特万一个敌人也没打着,一个桥也没炸过,就被流弹给送上了西天,可怜的家伙。而亚伦凭其出色的神爆技术,炸掉了几十座大桥。

就在他已厌烦了爆破,安放了最后一座大桥的炸药后,他准备离开,却意外遇到了坐在吉普车的佛朗哥,前面的大桥当即爆炸,独裁者觉得亚伦是他的救命恩人,他成了坐上宾,举杯庆祝。佛朗哥还送他一把精致的银制手枪,但亚伦说佛朗哥跳舞很娘。

漂泊的亚伦来到了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在高楼大厦的建造中,他听到了“曼哈顿计划”(原子弹制造),他主动请缨前往。

当然他来到这儿只能端茶送水,看到奥本海默这位“原子弹之父”,整天愁眉苦脸,为最后的爆炸合龙搞得一筹莫展之时,亚伦上来说你们应该换个思维,你看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他说了想法,让奥本海默讶异又哑然。

1945年7月16日在墨西哥州大漠深处成功引爆了原子弹,气浪呼呼,这大忽悠如意与副总统杜鲁门共进晚餐。杜鲁门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发明了制止战争发生的利器,却只送他一个打火机。

亚伦带着荣耀返回瑞典,专车接风,总理亲自接见,让他讲述在美国与杜鲁门交往及独门秘笈,他就是打马虎眼,总理只得让科学家艾克朗德博士继续跟他询问,亚伦说我只上过三年学,艾克朗德觉得遇到了一个神经病,便不感兴趣地离开。

他一走,苏联科学家波伯夫就迎了上来,请他喝酒。雪夜,喝高了的亚伦,被波伯夫带他到海边,这时一庞然大物如鲸鱼般冲出水面,原来是一艘接他去苏联的潜水艇。

这样,亚伦便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来到了斯大林的办公室,最高元首让他交待“曼哈顿计划”,亚伦却说要喝酒,喝了酒,就要跳舞,人家跳起了欢快的哥萨克,他居然说不如瑞典舞好看,气得斯大林说请留下你的遗言,然后送他远赴西伯利亚的劳改营。

他遇到了爱因斯坦的智障兄弟霍特·爱因斯坦,长相一样,智商不一样,克格勃从瑞士绑架而来,才发现此爱因斯坦非彼爱因斯坦。实情是,参与“曼哈顿计划”的一位科学家,怕美国一家垄断核武,便主动把其核心技术,用一件行李箱送往苏联驻美国大使馆,这让苏联随后于1949年8月29日成功试爆了原子弹。

亚伦福大命大,他决定动员霍特·爱因斯坦一块儿跳跑,让他就餐前先到洗衣机房拿两套军服,可说服了一年,这爱因斯坦就是领会不了,就在亚伦放弃时,这爱因斯坦倒从洗衣机房拿来了一枚手榴弹,这吓坏了亚伦。

他带着爱因斯坦来到哨兵处,陈述来由,便扔了出去,结果引起一连串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斯大林同志在得知劳改营和太平洋舰队被炸毁后,气得心梗而去,这当然是胡诌呵。

逃过一劫的亚伦来到了巴黎,正值1968年“红色革命”风起云涌之时,法国外交部长接见了他,亚伦却识破了部长身边的口译员是苏联克格勃卧底。

随后,亚伦被美中央情报局说服,前往莫斯科软化波伯夫,人家说不敢当间谍,要不一家老小身家性命会没了。亚伦说你可搞些“垃圾货”,于是亚伦做起了冷战时期的“双面间谍”,“垃圾货”传来传去,对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来说,这些垃圾情报却被误判。

比如说亚伦与里根会面后,给戈尔巴乔夫传话,说柏林墙不能推倒,这对西方不利,戈尔巴乔夫却认为柏林墙应该被推倒,这样子,苏联便不战而胜,随即会统治世界,结果,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直到苏联老友波伯夫去世,亚伦才退出了这一双面角色。哈哈哈,如此逗乐,又何必当真。在亚伦这老不死身上发生的事,真是无奇不有。

现实的情形是,亚伦开溜后,来到冷清的曼雪平车站,化光了身上仅有的3块钱,买了前往毕林吉的车票,这时来了一个背心标有“飙车党”的家伙巴腾,凶神恶煞的样子,他上洗手间,令亚伦帮他看一下行李箱。

人没出来,车来了,亚伦便拎着行李箱上了车,来到了同样冷清的毕林吉。这儿,只有一个憨态的老头裘路斯·强森,二人一起开怀畅饮,翻开行李箱,数了数,竟然有5000万克郎,发了。

接着,那个叫巴腾的家伙杀到,对强森老头动手之际,没曾想被亚伦一棒给打晕了,被二老拖到小屋锁了起来,开始还叫唤来着。一夜醒来,老头才发现小屋还关着一个人,强森说坏了,推开门一看,给冻成冰人了,原来小屋是一冷冻室。

二人知道闯下大祸,强森即踩着轨道车,跟亚伦一起,带着行李箱和死鬼一起上路了。

曼雪平的老警在找亚伦,怕他死在哪了,还到电台播寻人启事,说他被飙车党绑架了,其实他只是穿了那家伙的外套,被人误会了。在一集装箱码头,他们把冻死鬼装进了即将运往吉布提的集装箱,嘿嘿,他即将漂洋过海远行了。

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开着小车有选择症的小伙班尼。他不停地转专业,一共修了920个学分,但都是“差不多”快学完时就放弃了,他的口头禅是“这事儿有点复杂”。遇到了俩老头,看到了“寻人启示”,把他吓坏了,但还是被俩老鸟说服,5000万当中有他一份。

他们一起开车来到了湖畔农庄,只有一个叫格妮拉的单身女人。没想到,这儿倒挺逍遥,划船垂钓,完全忘了危险。格妮拉跟“差不多”先生有了感觉,气得她前男友瑞奇痛哭不跌。

原来这瑞奇与飙车党一伙,追杀亚伦的欣肯受命于皮姆,皮姆和女人卡拉卡斯受命于远在巴厘岛的一黑社会大佬,让他们速速找到行李箱,否则命将不保。就在欣肯来到湖畔农庄抢到行李箱时,却被格妮拉的长枪吓晕乎,然后被她的大象给撂倒了。

但对手是不会轻言放弃的,于是皮姆出马,无意当中看到了大巴里面的亚伦,遂驾车转向超车拦去出路,射击时被大巴撞了几个跟头,撞破头的他从此失忆。

这时,总是晚一步的老警来到湖畔农庄调查,却接到上司命令,说老头亚伦与这几起命案无关,因为巴腾的尸体远在吉布提发现,后被莫明的炸弹炸飞,那个欣肯则在里约发现,离这儿都挺远。那好吧,反正老警也懒得追踪。

亚伦联系到已成为巨富大咖的波伯夫儿子阿立克。阿立克开着飞机接他们,问到哪,亚伦说就去巴厘岛吧,带着大象一起嗨游。

到了巴厘岛,无意当中又被那黑社会大佬看到了,正要拦着时,大佬的小车又被撞了几个跟头,反正这亚伦走到哪,福大命大,屁事都没有。

这时,有选择症的班尼对俩老说,这次遇到的事情有点复杂。亚伦说小伙子,不是每个人都如你这么幸运,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会到来。

看到班尼鼓足勇气走到海边,激动的格妮拉跟他激吻起来。俩老感到很欣慰,好像是他们的儿子娶了媳妇。

亚伦对强森说,我这辈子总是听到别人对我的尖叫,小到职员,大到独裁者,但第一个对我尖叫的肯定是我的母亲,当然,我也可能对她尖叫过,但我忘记了。

亚伦总是说,人在困坐愁城时,总是会异想天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部荒诞的电影,当然,荒诞不同于荒唐,荒诞的建构,来源于现实的夸张、虚拟及假想的层面。因而,串联起上个世纪的大事件,给100岁亚伦带来一丝回光返照的满足,这也使影片产生了波峰浪谷般的观感生趣。

2016、8、9

 2 ) 百岁老人跷家去

有人正在忙着制作一个大蛋糕,在纠结着,用巧克力口味的还是草莓口味的,用软糖还是松松的面包,从商店那里买来的蜡烛,一包究竟有几根,以及那些蜡烛插上去,是不是真的那么多了,至少应当数上两遍才好。这里,一些人负责去采购,一些人负责撒金色的彩粉,一些人专门拿摄像机准备拍照,还有的,是要负责打扮这个蛋糕的,布置场景的,唱生日歌曲的。最后,总落得一个位置,全部这些先前为了准备来庆祝的,要为这么一个位置上的主角服务。他们大声的吼叫过,在之前甚至到现在。他会至始至终的认为,这些只不过在简单的交涉中,而不止是一个更为恰当的,去寻求一种更高明的解决方案的博弈中。

倘若他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个位置上的特殊身份一直没有被揭晓的话。要让他们认为他不过是个路人甲而已,是太简单了。

“你应该把车子往后倒,不要这么横冲直撞的。”手指慢慢地在半空中画圈圈,用来指挥着方向盘应该怎么转。完全的适合于他的年老的身份。看不出那人此刻正在发泄一种愤愤的不满。但他之前真的,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案说,“我现在正很不爽呢!”“去死”“各位小心了,我要开车乱撞了。”而更多的,归于一种抿嘴巴,扩张鼻孔,来回地搓拳头,然后重重的摔了一下车门。关于语言方面,或许这么说:“哦!这个是你的新男友吧!很好,很好,我只是要过来拿之前的盆栽和一些碗碟。”“那些东西是你之前送我的,你我都知道,现在给我滚。”最后再大方地上前握了旁边人的手。嗯,看来就是这样嘛!有人过来拿东西,遭到拒绝,然后友善的想要回去了。他的心里就会这么想。然后真的也这么去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慢条斯理的,不加掩饰的去和别人交流。

另一种又不一样。有舒适的床,一扇窗户,屋子里干干净净,外面绿草如茵。但一切沉浸在只有走路,桌子碰撞才能发出的一点声响。这还不够,它们是狭小得,不是你用行走就能看出来一个拉洋片的过程。他会有一点勇气去探究这么一个现状,像是打开窗户跳出去,而不止是安于看到人们已经表露出来的现象,总结的观点。此刻,陌生的人看到了他,就如一个得了失忆症的但别人并不知道真相的人。总让别人先问了,或者不是,他要回一个招呼,敬礼。如果,问题过于深刻和没有预知,诸如:“你准备到哪里去。”,回答,“哪里最快”或者反问“你要到哪里。”摸一摸口袋,发现只够得上另一个地方,那么也可以欣然的接受。人们会在他回答的通顺及没来由的琢磨出何以至此,将他定位到一个不羁的旅人。。。

 3 ) 跷家的人生。

讲述迎来百岁寿诞的老人不愿家人为其庆祝,独自离家出走,一路上经历各种冒险,也回忆起自己精彩的人生(曾与丘吉尔一同散步、与斯大林一起跳舞)。电影里以两条叙事线展开,一条是当下百岁老人逃离老人院的历险故事,一条是一辈子经历的回忆。逃离老人院这条线有点像英国的黑色喜剧,感觉它应该像马丁·麦克唐纳的《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或者科恩兄弟的《冰血暴》那种才对位,脱线式的笑料,卡通色彩的人物,伴随着连连的好运干着各种荒诞神奇的事情。

 4 ) 最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胡扯了

这是看完原著之后写的读后感,跟电影相比,书中提供的细节会更多,故事脉络更加完整,但电影里所展示的已经算很详尽了~而且,演员把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演得相当到位~

看完电影实在忍不住把原著找来看~
2016年来读完的第一本书,虽然手头还有其他三本翻了一半的~太吸引人,停不下来啊
哎,这一本正经的瞎扯淡,会不会一不小心成为今年的主旋律啊!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在致辞就写的很清楚啦“那些只会说真话的人,他们的故事是不值得倾听的”

阿郎确实不是个只会说真话的人,于是,他的故事,太值得倾听。
两条线交织,虽然两条线的故事,时间轴都不一样,可是读来丝毫不觉得突兀(也可能是先看了电影的缘故,已经接受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最终的汇合也是精彩。


阿郎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和特别的方式漫游世界,影响着世界格局。一切都与政治无关,只关乎个人喜好和对方态度

你100岁时,会一不小心活出第二人生么,哈哈哈哈哈哈


瑞典人的幽默感真是没治了!

 5 ) 百岁老人跷家去||老年阿甘的乘车奔波旅程

一个叫阿郎的老人,在他百岁生日的当天,越窗而逃。掏出所有的零用钱,买下一张去往“远方”的车票,就在此时遇见了超愤怒的摩托帮路人甲……阿郎拎着装有五千万现金属于摩托帮们的箱子,开始了奇妙的旅程。

他先在废弃的火车站,遇见了好心肠也不愿意在养老院生活的车站管理员,然后两人合伙干掉了前来找箱子的愤怒仔摩托帮路人甲。两个人继续逃亡的途中,搭乘不停考学位证书的废柴,然后来到一个养着从马戏团弄来大象的独居女人农舍——就这样,接二连三地干掉前来找钱的黑帮,也阴差阳错地躲过认真办案却总是理不清头绪的笨蛋差佬。

很显然,这些颤颤巍巍的老人们上演了一出刺激惊险、趣味横生的完美旅程。因为穿插着阿郎这辈子丰富的人生回忆录,也因为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调侃起那些历史重大事件与关键人物,延申出并不深奥的生命哲学……所以,看起来更像是老年版的阿甘在乘车奔波。只是肤浅地一本正经来搞笑,拍摄和故事远远不及《阿甘正传》那么有内涵和深度。

看起来,与其说更像是公路电影(老实说,公路题材的故事应该属于最好编的,毕竟可以随时随地“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也能够“突发”各种意想不到的事),还不如说是老人戏。如果要在这方面找典型,我更愿意推选《骡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个好莱坞最正宗的西部牛仔,在他接近九十岁的时候还自导自演,简直是个一辈子的硬汉。

假如纯粹只是打发时间,《百岁老人跷家去》还是不错的爆米花电影。看起来,这应该不算是一部低成本电影,因为制作费用和钱都花在那,能够看出来的。这也成为此次不愿意全力推荐的理由?是的,我最近只赞叹小成本影片。

 6 ) 生命无境——解读《百岁老人跷家去》的文本意图

       瑞典电影《百岁老人翘家去》改编自瑞典作家约纳斯·约翰松2009年出版的幽默小说《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从互文视角来看,本片融合了多部经典的特征,既有如《阿甘正传》般以历史事件为叙事时间线索,也有如《两杆大烟枪》般逐步扩展出复杂的关系网络并设置关键事物串联起一切事件、引发冲突,还有如《肖申克的救赎》般透露出无尽的自由意蕴。这些特征的融合使影片在情节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荒诞性,但导演并没有进一步采取风格化的摄影方式和剪辑处理以强调这些性质,反而在视觉上从简,通过粗糙的画质、手提摄影机、灰白色调等写实主义倾向的手法去讲述一个浪漫化的故事。
一. 敬意的表达意图
       《阿甘正传》不仅是美国影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之作,更因其诞生时所处的社会语境而有着明确的政治立场,映射着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显然,《阿甘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关注和再现是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目的性的。主人公跨越了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社会的重要历史时刻,黑人民权运动、政治腐败、越战等动荡的时期在许许多多美国人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创伤,而影片则试图通过阿甘和其他角色间的互动向观众提供一种想象中的和解和心理上的救赎。
       与《阿甘正传》在叙事特点上拥有互文性的《百岁老人跷家去》在时空格局上比前者更为宽广,时间上横跨百年世界史(从1905年主人公阿郎出生到2005年阿郎的百岁生日);空间上根据两条叙事线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大小两个格局,在过去时态的叙事线上,空间在多个国家之间穿梭,而在现在时态的叙事线上,空间则限定于瑞典境内。以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线索,这样的表述方式也赋予了影片政治意味,但与《阿甘正传》相比,政治文化并不是本片的核心,它更多地就是作为线索在履行叙事功能的本职。另一方面,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也离不开本片的致敬意图。
       影片的首尾都通过字幕清楚地表达了对瑞典名人诺贝尔的敬意。具体体现在影片中则是将诺贝尔重要的生平事迹投射到主人公阿郎的人物形象上,其中最明显的有三处:一是“诺贝尔发明炸药”与阿郎的“爆炸情结”;二是“诺贝尔没有妻室儿女”与阿郎被医者以优生学的理由实施了类似结扎手术的行为;三是“诺贝尔没有固定住所”的人生历程与阿郎穿梭于各个国家的人生轨迹。诺贝尔因父亲工作的关系,从小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因学习工作或政治局势等原因,他不断穿梭在俄国、美国、法国、奥地利、英国等全球各地,而这恰恰成为了本影片原文本的叙事灵感。此外,炸药是诺贝尔最著名的发明,影片中的阿郎则是自小养成了一种“爆炸情结”。这个情结的由来并不是突兀的,有着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战期间,阿郎的父亲在俄国因自圈土地的罪名被枪毙,死讯传回家的那一天,阿郎开始了他的“爆炸情结”。此后,他又尝试了两次小型爆炸实验,却在第四次实验中意外炸死了一位曾对其母亲进行变相压榨的批发商,至此,阿郎的炸药也与死亡有了因果联系。此后阿郎不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战争中,甚至在二战时推动了美国原子弹的发明。
       如果说阿甘的“长跑”象征的是一种救赎形式,那么阿郎的“炸药”则是一种对暴力的合理化表述。诚如上述所提,阿郎第四次实验炸药的时候,因批发商的意外介入而致后者死亡。然而,由于批发商在先前的情节中表现出了个人的道德污点,因此这样的意外并不会引发观众对主人公进行道德批判的欲望,反过来,甚至迎合了某些观众对批发商的审判欲望。接下来,炸药正式起到军事作用。在西班牙内战时期,阿郎不断地炸毁桥梁;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他介入了曼哈顿计划,推动了美国原子弹的发明,间接地炸毁了广岛与长崎;在苏联,他阴差阳错地炸毁了劳改营,重获自由……炸药不仅成为影片中与叙事线共生的重要意象,更因为影片所选的表述角度使它背后的暴力意义获得了正面的合理化表述,也使得影片的敬意表达意图更加纯粹。
二. 哲理的传递意图
       提到瑞典导演,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英格玛·伯格曼,他作品中的诗意与艺术气息充满了这个国家平和与深沉的人文特点。位于北欧的瑞典作为少数的永久中立国之一,具有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民族特点,他们注重民生,拥有先进的养老福利体系……或许正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包装在本片荒诞情节和复杂叙事的背后是最为原始的生命母题。
       不仅是“暴力”在本片得到了合理化的表现,“犯罪”在本片中也脱离了审判,为了使这样的处理得到认同,影片采取的是荒诞化处理,使其远离现实。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个体死亡始终与事先预设的动机无关,它们总是发生在阴差阳错的巧妙时刻。就连引发现在时态叙事线上一切情节的那一箱金钱的盗窃也不过是一场意外,即便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犯罪团伙”中企图分一杯羹,这个团伙里的人物却都不是真的如此受金钱欲望的驱使,他们秉持的仍旧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戏谑态度,他们更在乎逃亡过程中的人生体验。可见,除了显露的致敬意图,影片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传递意图。
       影片开头通过展示阿郎的生活片段,伴随他的主观自白,表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阿郎是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在了无人烟的郊区房屋,面对空落的椅子独自进餐,他最重要的也是他唯一的陪伴就是一只宠物猫,孤独的阿郎像与人对话般与它相处。“冬季”、“白雪”、“郊区”、“独自生活的百岁老人”,环境的塑造和人物几乎自言自语的状态使情绪更显孤单。尔后,猫被狐狸咬死,悲痛的阿郎决心报复,这一段情节不仅是为了说明宠物猫对于阿郎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作用是表现出阿郎性格中暴冲、智慧的一面,也为故事后来的冒险情节和对阿郎“爆炸情节”的讲述做了铺垫。
       本片虽关于冒险,却无关热血,反而有一种岁月沉淀下来后随遇而安的气息。阿郎从养老院出来后的一段情节别有深意:他缓慢行走,途径墓园,然后他站在墓园的外沿,透过眼前在试验炸药的孩子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他露出愉悦的神情,而孩子却仿佛受到惊吓般仓皇逃走。这一小段情节的情绪从愉悦到落寞,如同生命从蓬勃走到无力,迟暮的阿郎已游走在生命尽头的边缘,但镜头里的他背对死亡,看着岁月溜走的方向。这种随遇而安的气息在现在时态的叙事线上更是表露无遗。对主人公目的地的询问反复出现在这条叙事线上,而阿郎从未做出明确回答,最终都以随他者的安排结束,这种公路片的韵味体现出主人公在即将迈入生命终点前依然追求独特生命体验而不甘于屈就在养老院中等待死亡降临的意念。
       阿郎受到时光与生命力的召唤,于是迈出脚步,即便步履瞒姗,依然前行不断。他的抽屉里有着年轻时游历世界与各地名人的合照,然而,他一件行李都没带就只身上路,因为回忆无需依靠实物去证明其存在。他是如此地了无牵挂,这种洒脱或许是因为孤单,却也是个体在面对生死时所必须具有的独立和自由。

 短评

有点厌倦这种神棍奇遇记了

3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还行

在电影院看的。文艺商业两不误,据说是根据一部畅销小说改编的,于是,我去书店买了一本。

7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蠢萌 比较我的风格 @ mk2 bibliothèque

11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看在笑了几次的份上四星吧,一个阿甘经历式的人,总之各种大事全让他赶上了,还是“被”赶上了,并非自己主动的。再次说明,心大一点,乐呵一点,会活得长久。碰上一个看过原著的摁都摁不住从头到尾嘚瑟的翻译,可惜,他连原著都打成了“原着”。

16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酷老头系列】感谢翻译君各种原著的细节,浑噩酷炫的一生,你永远不可能是个路人甲,比主流的阿甘来得更有趣。参与国共之争爬喜马拉雅山与江青泛舟没拍出来太可惜!!!【7.5】

17分钟前
  • 推荐

人生处处是巧合,一路嗨下去

20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就像是荒诞的英式黑色喜剧遇上【阿甘正传】,可惜却是用北欧的文艺范儿呈现出来,它既不黑色幽默,也不主旋律励志,两边不靠,只是蠢萌的让人脑洞大开,一边插叙老人的一辈子,串联起一个世纪的历史,一边是荒诞的追杀,两条叙事线完全可以是两部电影,当故事讲很精彩,当成电影就算了。★★★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生活的激情徐徐而来,改天要去借原著来看看

2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多么奇幻的一生啊,傻人有傻福,电影拍得好呆萌

2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一个有趣老头的现在,一个传奇人物的过去,魔幻任性的故事和浮夸以及无厘头的情节在加上一群蠢得要死的坏蛋,也是有点小趣味。3.5

3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阅人无数,鬼扯神片

34分钟前
  • 曼特宁
  • 力荐

这才是真实地世界近代史!无知狂妄荒谬覆盖了这个星球!12颗星推荐。

36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老爷爷这辈子算是值了,开发过原子弹气死过斯大林还和爱因斯坦逃过狱。瑞典人自娱自乐的心态蛮不错的,就是想整黑色幽默却不小心整成了北欧童话哟...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现实与回忆交织是不错的叙述手法,想读原著

45分钟前
  • 一实
  • 推荐

瑞典版《吹牛大王历险记》,匪夷所思的一生。最早看到关于百岁老人跷家去的推荐是通过GR订阅的一个台湾人的博客,那时候大概刚出港台译本。如今电影出了,GR关闭,没人写博客了,想想真是有点沧海桑田。

49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力荐

爆炸就是艺术

53分钟前
  • 国王KING
  • 推荐

奇葩世界里的奇葩人物在奇葩逻辑下上演的奇葩故事,在我这个奇葩观众看来还算蛮有奇葩意思的。现实与回忆的双线叙事,不及《阿甘正传》那般自然又趣味十足,而回忆部分于我的稍显无趣也间接削弱了我对现实故事发现的兴趣。……联想到《独裁者》(2012)和《蠢蛋搞怪秀4:坏外公》……字幕翻译用心给力!

5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想看原著~

60分钟前
  • robnick
  • 力荐

特效化妆、演员编排、多国取景、昂贵道具、场景还原,还有男主角奇妙的各种爆破爱好,怨不得本片成本高昂。和爱因斯坦越狱或气死斯大林的脑洞设定精彩,然而走马观花的场景变更只是流于表面,单方面展示冒险没有深层人生领悟。可能人家翻拍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只为博君一笑。

1小时前
  • 国产凌凌期
  • 推荐

有些細節挺有趣,但中途我還是睡了幾次。

1小时前
  • hmmux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