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侠传

59集全

主演:郑少秋,梁琤,陈鸿烈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7

 剧照

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2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3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4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5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6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3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4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5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6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7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8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19江湖奇侠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江湖奇侠传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康熙五十七年,皇族秋猎,于木兰围场遇暴客行刺,戌卫精兵溃伤,哈达亲王殒命,康熙怒遣皇四子雍亲王(郑少秋饰)南下缉凶。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遂化名傅示真,微服简从南下查案,于石门结识江南名儒之女吕丝丝(梁琤饰),二人协力,铲桐山贼,保振远镖,几番出死入生,患难与共,情愫渐长,相知益深。  原木兰山左翼长刘勇,因行刺案遭牵连,身系囹圄,妻小流散。二子改从母姓,曰李卫,李才。卫辗转投至皇十四子大将军王麾下,于西疆屡建战功。才往石门奔东海书院,习文印诗,一心潜学。东海书院山长吕留良,即丝丝父,为士林巨擘,倡兴汉学,拒不仕清,又与反清组织江南八侠素有往来,深为朝廷所忌。  胤禛欲以康熙南巡发赈为饵,巧计拿敌。不意双方对峙少林之际,意外发现江南八侠之一虞慧儿,竟是十多年前落水失踪的十七格格,康熙望女得归,大喜,封为佛抱。  为保佛抱格格顺利入宫,胤禛托请丝丝傍随照料。丝丝...强袭魔女 胜利之箭作战夜空第一季神的礼物-14天国语非典人生电影魔术师:奥逊·威尔斯阴暗家族红色欲望假人无辜者第二季火烧岛2022小丑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知剧情也无妨ANIMALS咸鱼哥第二季求职者冰之世界战士第二季绅士联盟 周年特辑新盗火线星际宝贝最后的星空战士出柜第4格有情饮水饱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侦探物语2017岌岌可危酒店!影子敌人(粤语)村支书金岚岚新加坡味道 第二季相爱相杀两姐妹血与蜜之地黑森林向幸福出发对她说在这里齿轮第三季英伦对决少女打擂台生化特警之丧尸任务

 长篇影评

 1 ) 明朝有意抱琴来——《江湖奇侠传》有感

无不可过去之事

天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台湾剧了,上一次看是什么时候?也许还是《流星花园》那个年头。台湾剧那些矫情的台词、做作的腔调、狗血的剧情,哪一样都不是我能够接受的。《江湖奇侠传》闻名已久,有雍正加成,郑少秋梁铮打底,其实早在我的待看名单之中,不过也就是待看而已,如果没有一个契机触发,大约还是会放在仓库里,想不起它的存在。所以还得格外感谢她向我全心推荐,絮絮说了一堆打动人的细节,遂下了看剧的决心。
没有看剧之前,我一直以为该剧走的是《戏说乾隆》风格——这不怪我,谁让《戏说乾隆》走红之后,戏说风靡大江南北呢。雍王爷鹿血私生子,吕四娘飞剑取酋首,刚看第一集,我觉得可能脱不了这套路,你看,狩猎,李金桂,鹿茸酒,吕家四小姐,什么狗血元素都齐活了,绝对是民间野史的升级版。很快我的脸就被打肿了,狗血是有,野史亦有,但狗血乃锦上添花,野史经提炼升华,纵有过分者,也是瑕不掩瑜,绝不是那些三流古偶可以相比的,或能与大陆优秀历史正剧一较短长。
本剧名为《江湖奇侠传》,实则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兼而有之,按说这两者本不该有交集,该剧却借一个情字,将其巧妙串联起来。照一般电视剧,总归是谈谈情破破案打打怪的模式,案子破了boss杀了,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观众喜闻乐见,而江剧中男女主角的悲欢离合,却不仅仅是私人感情这么简单,历经几十年,跨越三代皇帝,大时代的激荡回响,兴衰荣辱,尽在其中了。涉及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一般的影视剧不是站队表态,就是回避矛盾一笔带过,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基本都是民族融合势不可挡,反清复明螳臂当车,更衍生出了七品李剃头这样的奇葩剧。该剧却有写史的风格,并不站在绝对的立场上臧否人物,写江南群侠的正气凛然,令人由衷钦佩,写吕留良的铮铮傲骨,令人肃然起敬,写雍正的用心良苦,令人动容不已。对反清一方,敬其风骨,哀其短视,伤其迂腐。对雍正一方,敬其理念,疑其相悖,惜其为难,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理由与立场,从各自的角度看各有其合理性与正当性,各有悲喜感动,各有苦衷无奈,这也是令人慨叹之处。其实编剧的立场从剧中人物的对话即可管蠡窥测,“汇满汉之百川,而入华夏之大海”,但并没有影响他从全方位多角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各方的殚精积虑、竭智尽忠,观众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立场,进行价值判断。或许编剧着力于理中客地表现立场过猛了,抑或受制于历史,剧情发展到胶着时,一干人等的表现不免有前后矛盾之嫌,令人担心编剧有精分之虞。同时,编剧大人大概觉得雍正和四小姐的苦恋尚不足以增加戏剧冲突,改弦易辙的难度还不够高,又生生搞出一个佛抱格格,康熙爱女,长平养女,看这身份,搞不好又是一个清朝的女版萧峰,悲剧就在眼前。可惜最后这位格格除了为爱走天涯、嫁给革命党还生了个孩子,偶尔做做朝廷与江湖的润滑剂外,再无其他作为了。
在对待正史与野史的态度上,编剧也是不偏不倚,恪守历史基本事实是底线,但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发掘出不一样的美,更是编剧的本事。严格按正史事无巨细,这不是电视剧,是纪录片,一味猎奇按野史编排,这也不是电视剧该有的追求。丁老爷子采取了部分野史的说法,这倒不完全是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显得更加接地气,某些时候,是为了推动情节,增加剧本的可看性,更多地,是想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有趣的是,关于雍正身上的诸多谜团,弘历私生子的说法被坐实,雍正即位的谣言倒是借雍正之口对荒谬之处大加驳斥,但围绕着即位前后种种疑窦,其正统性又蒙上了重重疑云,于雍正之死,则设置了一个悬念,不论如何,雍正确实是死了,至于是相信“禁城一啸御风来”,被吕四娘飞剑取头,还是他以另一个身份与丝丝归隐江湖,抑或其他,自然是任君选择了。倒是平添一种“吾忘矣”的趣感。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故宫的这幅对联在剧末被雍正援用劝导丝丝,我想,这大约也算全剧的核心所在了。本剧的戏剧冲突在于情义的两难,聚焦于两个基本点,一为史,一为情。对于史,编剧借丝丝之口说出了这样的观点,“明史是条巷子,华夏史才是一条大街。快一百年了,地上滚著明人的头,沾了明人的血,大家伙往死胡同里钻,钻到底,还是一道高墙。”不考虑当下百姓疾苦,一味地强调华夷之分,最终只能碰壁。世无不可过去之事,完全跳出明清两姓之替的小圈子,而着眼于华夏的大局,则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过去应该被记住,却不能执着,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这也许是编剧想让我们思考的。

有自然相知之人

对于情,互有自然相知之人,这便是情之极致了。这两个人,一个出身于被视为“夷狄”的满清皇室,一个出身于反清思想浓厚的江南吕家,从根本上就是对立的一方,与生俱来背负着悲剧的命运,一着不慎,便是莎翁笔下的罗朱。但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起,这乃是基于心灵的契合,志趣的相投,还有他们本质的相似。从开篇“东海凌波”的辩驳开始,两人虽未逢面,便已隔空过了招数,别人看不明白,但老四那点两点水三点水的小心思,倒是被丝丝一语点破,如此说来,缘分天定,东海凌波倒是一缕红线了——可惜它的下场是被丝丝劈作了戒尺。客栈初见,傅相公一张利嘴,官字两张口说得丝丝羞赧不已,体面之人不见体面之心,玩世不恭的样子还真不敢恭维,这是丝丝的第一反应,惹火了姑娘叫你趴着看,却教阅人无数的傅相公印象深刻,辗转不眠,进而夜探吕府。天禄寺妙语连珠,身手不凡,逼退岳钟琪,解了吕姑娘的围,“三千娑婆世界为之轻歌妙舞”,连胡诌起来都一本正经得可爱,身边的吕姑娘心里大概也是小鹿乱撞,情窦初开吧。桐山寻矿,两人独处,佳人相伴左右,筑牢的防线不知不觉卸了下来,多年的积郁一朝得诉,如果说最初只是懵懂的心动,那末如今的了解让两个人的心更近了一步。趣话一着,“要不然我爹也要变你爹了”,第一反应是傅相公要认吕山长做爹……同了甘苦共了患难,丝丝的心已经牢牢地系在了傅相公身上,而傅相公本人也难耐相思之苦,不顾曹寅的劝告再次去了吕家。欲速则不达,你看,藏不住行迹,过早露了马脚让山长窥出了奥妙,杭州之行转眼泡汤。曹寅老大人下的一手好断言啊:“情之为物,侵神夺魄,当断不断,害莫大焉。轻者蒙一时之忧,重者受一世之苦。”可惜热恋中的男女哪里听得进呢?
接下来这一幕可谓是为他们长达十多年的苦恋做了最好的注脚。这段情,用雍正的话说,二三十年不算长。他求的不是一时之欢,两个人发乎情,止乎礼,剧里连一个吻也欠奉,最接近的便是此刻。谁家玉笛暗飞声?信步循声而至,却只见玉人两行清泪随笛声滚滚而下,“远在天之涯,近在花之影……答应我,当我在梦中找你的时候,你再炖一锅腊肉炖萝卜”,傅相公一席话好不容易说得四小姐破涕为笑,雷声隆隆,月色撩人,他的声音更迷人,眼神勾魂摄魄,眼见着情之所至不能自已,即将来个亲密接触,姥姥却出来棒打鸳鸯,这一拐杖,搅得不仅仅是两人的鸳梦,更打醒了富贵闲人的迷梦,逍遥快活的江南行终究只是个插曲,前路茫茫不可期,这个善于隐藏自己的傅相公,大雨中第一次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大概也是最后一次尽情挥洒吧,借酒消愁,思之欲狂。
身份被揭,四阿哥现了原形,反而破了局,趁机顺便把丝丝也弄进了宫,妙极。宫外的他们可以谈笑自如,悠闲自在,宫内的他们却被规矩锁住了潇洒,锁住了自由。尼庵门口,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怒言以对,好让她无所牵挂地离去,然而一个不舍回望,含泪远去,一个凄然独立,暗自神伤,终于她屈从本心去而复返,缓缓伸出了自己的手,他喜出望外于两人的心有灵犀,那一瞬,老四脸上的神情变换真是虐到了极致。河边重逢,丝丝赠予他桐山之桐铸成的断思匕,老四明了她的意思,但世上最难断的,便是相思,这一见,春风一拂千山绿,才片刻,又分离,彼此眼中的缠绵不舍,情丝纤柔,又哪里是利刃断得了的呢。吕留良祈死诗一出,为两人划下不可逾越的鸿沟,丝丝在灵堂上悲恸欲绝,她意识到自己与胤禛的交往铸下了弥天大错,父亲的死自己难辞其咎,终其一生也无法原谅自己。强烈的负罪感让她与老四的感情冷了下来,自分别以来,两人聚少离多,缘铿一面,只能梦魂相依,但这份情一点儿也没有减少过,相思入骨,骨子里的煎熬旁人哪里得知?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雍正寄托于同李才的谈话,怀想卧看牵牛织女的点滴,欢乐又伤感的日常,以慰寂寥,丝丝却淡淡地看不出端倪,但只看她对李才忽冷忽热,被虞慧儿逼问下的流泪呓语,便知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只是她无法面对本心的逃避。
吕家灭门后,再次在宫中相逢,看似你死我活之势,但实则是两人情之又一转机。如果说之前的相知相许因满门血仇而不得结果,一百多条人命使得丝丝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那再次使两人走在一起则是基于两人政治理想的相契,令丝丝找到了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雍正作为一个皇帝是孤独的,这不仅仅是称孤道寡的孤独,更是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无人能解的孤独,康熙对他只有严厉的训斥,德妃与隆科多对于他的诗一笑了之,做兄弟的只会跟他对着干,年妃和他平时也从不讨论这些,那次同李金桂念起了花下偶成,我直觉他脑袋搭错了筋,表错了情,只有丝丝能懂。一碗莲子汤,品出了十四的甜胤禛的苦,沙秽明珠草凌芳,她头头是道分析出三重境界,有知己若此,夫复何求?生在华夷之分重于君臣之义的吕家,丝丝的想法也无人可懂。明知难为而为之,两人都是同一种人,老四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天下殊于途而归于一。”丝丝对李才说:“做贼做僧这两者,都不能汇满汉之百川而入华夏之大海,只有立下心、立下志,做民族和合的调人,才不会一辈子忙个空呀。”不做首阳山中的伯夷叔齐,不做抱石沉江的屈原,雍正治国,“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丝丝入世,“义之所在,民之所需,个人的风骨在所不计”,两人亦算殊途同归了。
近年来所看的神剧,或者说有口碑的现象级电视剧,俱是侧重庙堂之高的角力算计,很少看到它们写情,若有,也是男男之间的情谊(嫑想歪!想歪去面壁),或亲情,或友情,男女之情描写甚少,与之同步的是男性角色占主导,女性角色片面而单一,总令人有美中不足的感觉。中国的很多男性剧作家,都有此弊病,他们笔下的女性,温柔而无私,默默地站在男性背后,她们的价值是通过眼前的男人而实现。而此剧完全打破了我的固见,弥补了我的缺憾。四小姐,是东海的勇妇,出鞘的宝剑,上马擒得了贼,提笔赋得了诗,是可以站在雍正身边陪伴他、督促他、和他并肩战斗的同伴。她在人格、学识、能力上跟胤禛都是平等的,不是等待拯救的公主,自己都能提剑杀恶龙救王子。她身兼江湖侠义与儒学大道两家之长,却不拘泥于华夷之辨,既有侠义的慈悲心肠,又有自我牺牲的弘毅精神。面对当前朝局,反清人士想的是杀了皇帝便好了,东海书院则一味地独善其身,义不仕清,任胤禩了因狗二之流横行不法,这一点上,四小姐高瞻远瞩,实在是比他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光顾着穷则独善其身,但不去争夺话语权,又如何达呢?儒家讲求的入世精神,又怎么去贯彻?四小姐一贯主张士子应投身官场,以自我之力量,影响朝政,纾解民难。那番话端的是掷地有声:“无论天地如何闭,圣人必不能隐,还要继续从高山深海过,继续天风紫涛吹,这才是乾坤定向的人才,写出来的,才是起随年代卑的文章,这是何等的豁达,何等的气势。”我想,能说出这番话的四小姐,才是何等旷达、何等胸襟的奇女子。

两人对酌山花开

近年来看韩剧,总感慨其古典含蓄的情感,细腻乃至克制,只需一个眼神,一缕微笑,一个将顾未顾的背影,一幅衣袂翩飞的图画,便将其展示得淋漓尽致。我国历史正剧的大气磅礴固然胜韩剧良多,但传统文化与情感相互推进,乃至水乳交融,韩剧走在了我们先头,反观如今我们自己的部分古装剧,以露肉为卖点,以嘶吼叙剧情,以洒狗血推收视率,以胡编乱造搏观众眼球,罔顾历史,错漏百出,无视传统,人伦颠倒,实在教人失望又气愤。此等现状下,这部近二十年前的老剧便显得难能可贵,令我眼界为之一新,某种程度说是神剧也不为过。台词古奥雅驯,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动辄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剧中人物言辞大打机锋,暗藏玄机,往往意在言外,不仔细辨听,弦外之音是听不出来的。(然而间或夹杂着台湾俚语,令人大感意外,疑心不是编剧精分照顾本土观众,便是演员自我发挥了)。如果说江湖全剧是锦绣万里的尺幅,那一篇篇诗文是点缀其间的颗颗明珠,其中最为闪亮的则是李白的诗篇,自有丝线一一串起,你惊叹于它的一气呵成壮美无匹,却难窥背后绵密的针脚,匠心的独运。愈看到后面愈觉心惊,哪里是吟风弄月这么简单。烘托气氛只是附带,借诗喻志也只是寻常,细细琢磨才品出了草蛇灰线绵延千里的味道。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六,宝剑双蛟龙便是全剧感情线的定海神针,出现次数不多,却次次关键,第一次是老四引用此诗,安慰去不成杭州的丝丝,引发了两人的情不自禁,亦算以诗为媒,定情于此,在李才与丝丝的文定之礼上,老四送给丝丝的木匣里,层层包裹之下,只题了这四句,想必丝丝此刻的心情定然复杂无比,一颗真心如此滚烫,她又拿什么回报?纵然吴水万丈,楚山千重,却最终神物会当逢。如果看懂了此诗,我大约就不会早早开始替他们担心,横亘着国仇家恨血海尸山,两人又怎么迈得过去?原来从此诗出场伊始,编剧大人便埋下了引向结局的线索。
而最泪中带笑、最摧人肝肠的诗,还得算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此诗出场是四小姐为了去杭州与老四同游而考较李才的,其口舌官司便不表了,李才被考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这也是老四日后反复重温而喜闻乐见的。这等赌书泼茶的日常最是我心水,可惜初始发生在吕李二人之间,但随后便为老四时常拿出来品摩,剧中明示的有两次,但暗示的,也不知几多遍了。一首诗,牵扯了三个人,两人相隔山水万里,也只有通过他人之口,才能细细描绘出她的眉眼,琢磨她的秉性,想象她的一颦一笑,她的古灵精怪。李才怎么会懂?她是为了和自己把臂同游,才刁难得他六神无主。你虽然跟她有文定之礼,但她胡搅蛮缠的无赖娇嗔、心计得逞的狡黠浅笑,这一门心思为的,只有我。不愿在这片刻的欢愉中醒来,就像饥寒交迫的小女孩一样反复点燃火柴,只为让光照亮早已黯淡的心房,以至于记得比李才还清楚,要李才按部就班地讲,一点点错漏都不要有。直道相思无益,还只能一杯一杯地饮下这苦酒。与幽人对酌说了恁久,也便只在最后一集得偿所愿,与卿一杯复一杯。

九重三殿谁为友

自雍正王朝热播、清穿同人大火之后,如今雍正的影视形象也算不少了,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积劳成疾累死在皇位上,就是围着穿越女打转谈恋爱,其风流潇洒直逼下江南的乾隆,不由得令人感慨小四果然是亲生。一直以来,我心目中最经典的雍正是糖果叔塑造的,此剧一扭被传说歪曲的雍正形象,我瞬间就被老四圈了粉。但看完江剧后,秋官演绎的无疑更贴近我心目中的老四,与糖果叔那个兢兢业业夙兴夜寐的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比起来,秋官的老四,朝乾夕惕有之,富贵悠闲有之,风花雪月有之,阴狠暴虐更有之,立体、丰满,那个高大全的劳动模范轰然倒塌了。
丁老爷子笔下的雍正,看似名士风流,重情重义,但这只是在四小姐,或者说是观众人前留下的表面印象。人后便是李才所说的,换了一副皇帝的嘴脸,种种伏笔显示出他的深沉个性,阴鸷多疑,手腕狠辣。他的为难人尽皆知,连观众都能体谅他的两难境地。从石门吕家灭门便可窥得一斑,雍正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石门吕家的傅相公,吕家妨害皇权,两方间矛盾不可调和,他早已动了杀机,欲除之而后快。李卫深体上意,为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其实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顶多用私心以律法漏洞救下吕丝丝一人(一种朕杀你全家但惟独保下你的精分既视感)。这种复杂多变的个性才是真正的魅力,谁耐烦看你动辄花前月下,抑或总是苦大仇深?
作为一个非典型四粉,《花下偶成》算是我特为有感情的一首诗。“为君难”的寂寞感一览无余,甚是期盼它在剧中有所出镜。然而第一次出镜,居然是老四对着李金桂吟了几句,瞬间充满了一种鸡同鸭讲的无力感,显然李金桂也不解其意。第二次便是同丝丝抱怨,果然她懂,“荡气回肠,传神之至”,他的苦无人可以明说,唯有清风明月可寄怀抱,一同对酌。第三次,那是在松风万壑、云海茫茫的黄山之巅了,九重三殿只能对着皓月清风,而在这云海苍松间,神器脱离了金匣,神魂蜕出了形役,龙泉寻着了太阿,干将重逢了莫邪,宝剑双蛟龙自此遨游天外,再不干皓月清风什么事儿了。(顺便吐槽下最后一集,饶是我先前被剧透过四小姐跟李才生了个孩子,看到这一幕仍然被雷得神魂颠倒。四小姐对李才,有同情,有愧疚,有钦佩,可唯独没有的,是情,编剧大概为了补偿李才,留个孩子做念想,只可怜了看了一夜紫藤缠松的老四以及我。处处皆虐笔。)
严格来说,虽然小时候被秋官的四爷香帅整得五迷三道,但也就看过一点他的经典剧集,时隔二十年再看他最近的TVB作品,已是花白头发寻找爱女的老父亲了。唏嘘一番时光荏苒,再看江剧,很难想象他彼时已是五十岁的大叔了(糖果叔比他还小五岁但看起来像他爹),别说演四十几岁的老四了,就说演个二三十岁的都毫无压力,依然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当他含笑挥扇时,别说小四儿了,我都要拜倒在他的天人之姿下。连他爹康熙陈鸿烈都只比他大几岁,他娘德妃陈莎莉居然还比他小,时光为何对有些人如此留情?江剧里的雍正被他演绎得魅力四射,老四含蓄内敛的性格不比跳脱外在的小四,但秋官以他精湛的演技,实实在在演出了老四心中的苦,眼里有戏,心中有情。
再说说梁铮妹子,最近一次看她演的剧还是十年前的《金枝欲孽》,她演的福雅人如其名,温柔雅致,人淡如菊,是个称职的好姐姐形象。万万没想到接近二十年前,她居然也演出了少女的钟灵毓秀,彼时的梁姑娘眉目如画,浅嗔薄怒,笑语盈盈,都自有一番风情,与秋官站在一起,实在是一对璧人。
何其遗憾十八年前与此剧错过,然而也未尝不是一种机缘。年幼的我那时尚不能完全品咂此剧的滋味,或许会错过更多呢。
 
明朝有意抱琴来

在眼疾复发与足疾加重的情况下,终于勉强完成了这篇观后感,鼓掌。昨天一夜兴奋得无法入眠,对于此剧的感情,大约也同老四一样,时不时回味种种,期冀明朝有意,抱琴而至吧。
一种回味:
  全篇最美的场景,就在少林寺中。两个人许久未见,隔着烛火彼此凝望,红烛摇摇,虚影幢幢,梵呗庄严,两人对望的眼神却温柔缱绻,浓得化不开的情丝缠绕,直是要绕成一张网,网住了诸天神佛,娑婆世界。
  还是最喜欢片尾曲的那一幕:傅相公熬夜亲手做好了牌匾送至吕府,高举着折扇,兴冲冲一路走来,小四儿掩在门后,略显意外地看向他,心中不知作何想,彼时的四小姐,眼波盈盈,眉宇间尚未让愁绪浸染,彼时的傅示真,亦是一副富贵闲人的做派,泼天的灾事消弭无形,两相对照,竟是莫名的喜感,和谐得如同一幅图画。

作者:瘦尽春光

 2 ) 那些让我心心念念的爱恨情仇

《江湖奇侠传》讲的是雍正,他是我比较中意的一个清朝皇帝。没有他爹伟大,没有他儿风流,他给我的印象是性稳心沉、内敛严苛、不苟言笑、爱岗敬业。对雍正的好感,就源于十几年前看的这部戏。豆瓣上评价此剧的人很少,但它的评分很高,也许记得这部戏,搜索到它并且评星的人,都是喜欢它的人。十几年后的今天,阅人、片、书无数后的我好想重温这部戏,相信这会儿看定能面不改色的花痴,能一本正经的遐想。奈何狗狗已经屏蔽了它的下载,我尚没有时间去买盗版碟,在线看又担心卡得厉害,所以现在只能在这里YY一下。
   戏中女主角印象深刻。梁铮,当时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冰雪聪明、外柔内刚、敢爱敢恨,具体情节已经很朦胧了,就记住了她跟雍正之间亦敌亦友、亦远亦近的感情纠葛。从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对 这些电视剧中的爱恨情仇心心念念,这就我特别bs如今偶像剧的原因。如今的偶像剧,男一多半又冷又酷脾气又怪,女一多半又傻又呆反应又慢,男二多半又柔又帅又多金体贴,女二多半又靓条件又好又腹黑,至于四个人之间的关系,就看如何排列组合了。
   只可惜梁铮没有红起来,最近一次看她的戏,是《金枝欲孽》,她演的是佘诗曼的姐姐,在那部各种女人斗艳的戏里,她完全被湮没了。
   《江湖奇侠传》中还有个女主角我印象也蛮深的,叫刘玉婷,还演过《一帘幽梦》。

 3 ) 几时才能会当逢,几时才能终不隔

几年前因为在天涯看到评论,才下了此剧一看。谁知看完唏嘘感叹啊,不算是扼腕,但总有些凄伤!剧中雍正的刻画的立体而有层次感,实属不易。最让人叫绝的是此剧的古风!文辞对白精彩纷呈,为之一叹啊!字字锦绣,句句珠玑,江湖与庙堂之间风云际会叱咤交错,雍哥小四的情愫又藕断丝连,爱恨情仇,难清难辨啊
唉,一声“太”息啊

 4 ) 江湖奇侠

将这部冷门剧翻出来也是因为秋官。 小时候电视上瞟过这剧不知道多少眼,陈鸿烈的康爹看到过很多次就从来没看到过他,现在才明白是咋回事,作为主角秋官的戏份是真不怎么多。 说冷门是相对于大火来说,这剧在大红大紫的《戏说乾隆》之后,在创下收视最高的《雍正王朝》之前,而且是跟雍正王朝讲的是同一个时间跨度的事情,感觉是被夹在了门缝里。大概是曲高和寡,一部好剧就此埋没了。 这部被奉为神剧的剧在多年以后再看,发现竟然是如此经典如此有意思。 剧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木兰秋菊,下部为龙凤恩仇录。以吕四娘刺雍正的传说为蓝本,把野史与正史相融合将庙堂与江湖巧妙地联结了起来,故事实在是写得太妙了。 想不到丁善玺大大竟然将这个我嗤之以鼻的野史传说写得如此美,如此经典,这肝肠寸断终究不可得的高智商忘年恋啊,大神都是如此写感情纠葛的吗?太虐人。 丁编剧大大肯定是李白铁粉,剧里李白的诗很多首,而且好几首像我这种读书浅的人听都没听过,算是跟着学习一番了。雍正跟丝丝的那首定情诗也是很经典了,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出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其十六。 不但有经典的唐诗,台词也是旁征博引,文学典故信手拈来,言外之意还需要细细品味,这大概也是无法大火的原因吧。 木兰秋菊和龙凤恩仇录,上下两部的基调真是完全不同,上部意气风发,下部就只能是苦苦苦了。而且男主女主相爱相杀竟然真的没有看烦我。 说回秋官,演雍正那会都五十了,噢买尬,真的是不像,五十的人还可以演出少年感来真的是没几人了。秋官将剧里雍正这个人物的气度,霸气,才识,风流潇洒展现地淋漓尽致了,这份风流潇洒真的是有别于乾隆的那种风流倜傥。那句天算不如人谋,天不顺我,我便开天,地不从我,我便辟地,朝野不奉我为君,我便换一个朝变一个野,总叫他滴水穿石,铁树开花也真的是荡气回肠,霸气十足。 木兰秋菊这部就将结束之时,在少林寺山洞清泉里游泳的康爹一把将给他请安的胤禛拉下水,父子水里尽情打闹相拥,秋官那五岁孩子般的笑容啊,编剧写了这么一个绝好的片段。 所以不要说这剧里四爷爹不疼娘不爱啊,好多细节可以看出康爹对他是寄予厚望却又不能明说的。 话说陈鸿烈老爷子最喜欢自己的角色竟然是这剧里的康熙。

 5 ) 神剧啊,后无来者

这部戏跟在戏说乾隆后面出的,可能是过于高大上了,并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当年看到的时候真的太震撼了。
一是觉得台词好牛逼,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精雕细琢又自然流畅的古文对白。
二是演员都太棒了,秋官的雍正,那尼玛才是雍正,气度胸怀恰是被父亲压抑了的有志阿哥。最美的是小四,神气极了,梁琤后来演金枝欲孽的时候说,虽然在金中是演配角,但是无所谓,一个好演员一辈子演过一场最适合自己的最酣畅淋漓的戏就足够了,我想那肯定就是这部戏了。
除了主角,各个配角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印象最深的是飞过来蹦过去的刘玉婷,后来真的见到过一个现实版的飞过来跳过去的人,就总觉得她也是轻功超群,哈哈。

 6 ) 最喜欢这个雍正

     最喜欢的就是秋官扮演的这个雍正。
   最喜欢的弘历就是这个弘历,雍正确实有个机灵的好儿子。

 短评

打九星搞笑吗。这剧本除了掉书袋外逻辑前后矛盾,每个人都很脸谱化。康熙吹胡子瞪眼大喊大叫,老八跟个古惑仔似的。别和雍正王朝比了,没可比性

9分钟前
  • 苍耳
  • 还行

神剧啊 一段一珠玑 莫说两位主演 配角也皆出彩 那就是电视剧里的红楼梦啊 每看一遍都会有新感受 值得反复咀嚼 终生珍藏的好剧啊。

10分钟前
  • xiaoyah
  • 力荐

丁老师是戚其义的师叔祖了吧。神人丁善玺。导演: 周令刚 / 丁善玺 / 陈鸿烈 Hung Lieh Chen / 鞠觉亮编剧: 丁善玺

1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传说的湾湾第一神剧。为清朝唯一称得上皇帝的雍正翻案了。

17分钟前
  • 清风分故旧
  • 力荐

确实是一部神剧,武打的部分不重,历史的部分很扎实沉重,编剧不是一般功夫下不来。剧中的台词大量引经据典,非当时的读书人,文化人,不能成此也。因此后世亦再不复见此等精良考究大气恢弘之作,实在可惜可叹!

18分钟前
  • 賊賊Ben
  • 力荐

一遍一遍复一遍,国学奇葩在台湾。值得反复咀嚼的神剧,两相对比才知《雍正王朝》逊色不少。

21分钟前
  • 某蚊
  • 力荐

正在看步步惊心,实在太想念这一版了。很多历史都是从这一版里面知道的。另外步步里面全叫x阿哥x阿哥的真没品,人家这部剧里直接胤禛、胤礽的,一下子感觉就出来了。郑少秋演的雍正才真正风流倜傥啊。

22分钟前
  • 铎奇
  • 力荐

江湖传奇和庙堂历史结合得最完美的一部雍正甚至清朝电视剧。编剧的台词功力堪称一流,出类拔萃,非当今电视剧可比。演员无论是秋官、梁铮还是陈鸿烈都可圈可点。可惜生不逢时,观众只关心狗血剧情的歪史传奇,没有大红大紫。

27分钟前
  • Celia
  • 力荐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为雍正翻案的故事!这里面的四爷真是勤奋、正面、讨人喜的无敌了,最后还tm和吕四娘隐居去了……哎哟喂,瞬间把现在各种数字党的故事秒成渣呀!最后,编剧的古文功底还是很nb的。秋官的保养功夫也是很nb的。

29分钟前
  • celine1021
  • 推荐

华语电视剧史上逼格最高的电视剧。

30分钟前
  • 布谷鸟
  • 力荐

看过最好的古装

35分钟前
  • 射手之王
  • 力荐

不愧神剧之称,有自然相知之人。

39分钟前
  • tamk
  • 力荐

此剧台本雅致又生动,古意盎然而不失活泼。丁善玺编剧是老派文士。《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43分钟前
  • 荞麦花开
  • 力荐

秋哥演的皇帝里面这部戏演的最好。初登场时的风流倜傥,富贵闲人,到成为雍正后成为大苦之位的皇帝,兢兢业业的勤政,痴痴恋恋的苦爱,所有的神采都出来了。

44分钟前
  • fridayrain
  • 力荐

港台国学远超大陆,在影视编剧的应用上,有着天壤之别。

47分钟前
  • 至尊宝
  • 力荐

编剧很牛。台词有着浓厚的古文积淀

52分钟前
  • mmhh
  • 力荐

看完等同于受教一番诸子百家经典,从来没有见过台词这么雅致的电视剧。让吕四娘和雍正有感情纠葛的框架本来就不好编剧,但是竟也能做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境界,丁善玺真是大神级人物!

57分钟前
  • 风鬟雾鬓
  • 力荐

值得反复咀嚼的一部神剧,台词人物皆出彩。。向丁老致敬

58分钟前
  • 吃不饱的滚滚
  • 力荐

台湾人的国语功力确实不弱,台词虽然啰嗦了点,但听着舒服还长见识。

60分钟前
  • 月如无恨月常圆
  • 还行

无比纠结的一对高智商情侣,这段忘年恋萌得人肝肠寸断啊~

1小时前
  • Qazwsx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