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

HD

主演:米开朗琪罗·勒孔特,弗洛朗 莫特,梅丽莎·玛斯,迪亚娜·达西妮,Maeva Méline,Solal,Merwan Rim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2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3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4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5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6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3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4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5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6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7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8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19摇滚莫扎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摇滚莫扎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莫扎特(米开朗琪罗·勒孔特 Mikelangelo Loconte 饰)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长大后,他和同为音乐家的父亲一起为教皇工作。新上任的统治者是一个毫无情趣,性格异常古板的男人,这让向来自由不羁的莫扎特感到难以忍受。20岁那一年,莫扎特和母亲一起离开了故乡萨尔斯堡,前往欧洲另谋生路。  然而,莫扎特的出格和放纵让所有人都不愿意雇佣他,向他投怀送抱的阿洛伊西亚(梅丽莎·玛斯 Melissa Mars 饰)也不过是想接着他的名气向上攀爬而已。在巴黎,莫扎特的母亲去世了,事业爱情双双失败的音乐家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乡。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等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不是罪犯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五遁忍术实习Z傲慢与偏见之屠魔天团总之就是非常可爱茅趸王无色彩虹天浴极品山炮之恋爱大师世纪邪风暴米尼终极标靶英语情人节甜心猎魔人 第一季坏老师无言有爱第二季七百万元大劫案鲨卷风:锐利之心缘分天注定铁道英雄凋零在春天以女儿之名2016带泪梨花之美丽重生感动她77次(粤语版)恐怖绘本第一季油菜花香游戏时间到把酒问青天双城计中计鸟笼山剿匪记埃德加的诅咒不想长高的孩子天涯海角创:战纪(普通话)艾梅里尔有机食谱:啤酒篇因为·爱寻梦历险记街角洋果子店海浪2015塞尔福里奇先生第二季刑警处容2第六感第二季冤家宜解不宜结

 长篇影评

 1 ) 只有癫狂才能促使我们不断革新前行

(原载于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 相比传播便捷,日新月异的影视产业,舞台艺术相对更加能呈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引为传统的艺术风格,文化特征和观众心理。英美文化较为强势的当代,“百老汇”和“西区”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但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音乐剧产业和艺术也在顽强成长,不仅同样贡献很多艺术与商业出众的作品,更难得的是,都走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的一条独特的音乐剧创作道路。 “法剧圈”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法国一贯被认为是较为缺乏音乐剧土壤的国家,音乐剧长期被认为是和“情景秀”差不多档次的演出:对在文化传统上些许骄傲的法国观众来说,歌剧已经能满足“音乐性+故事性”的观剧需求,从轻歌剧发展而来的音乐剧,似乎并不能提起法国观众的兴趣。 这也许,就是9月22日到24日,在上海上汽文化广场举行的“法语音乐剧gala群星演唱会”上,来自法国的制作人将《星幻》放在演出的开头,并且浓墨重彩以七首歌的长度加以重点推介的原因:作为法国舞台历史第一部真正成功的音乐剧,《星幻》不仅有“第一”的名号,同时也彻底定义了法语音乐剧的创作方式与艺术风格。 从1978年至今已经过去近四十年,《星幻》海报上的一句至今依然在无数法语音乐剧海报上能看见的“L’Opera Rock”(摇滚歌剧),时刻展现着法国音乐剧人依旧在这条《星幻》开创的道路上前行,并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巅峰。 法语音乐剧是全世界最适合举办“演唱会”的音乐剧种,甚至每部作品本身,都能被看作是一场演唱会。法国人选择了流行音乐作为本国创作音乐剧的突破口,不同于英美音乐剧“先写剧本”的传统,法语音乐剧往往是先出概念,然后根据概念开始创作歌曲: 注意,这些歌曲的创作是无比自由的,通常来说,往往只有“风格相似”“围绕概念”“悦耳好听”这几个简单的要求:在写好这些歌曲之后,歌手、演员们录制专辑,然后通过流行音乐的发行渠道开始面向观众。 最后,能够开始编写剧本,将歌曲“组装”成一部音乐剧在剧院演出的,都是已经受到大众广泛认同热爱的剧目:这也是法剧产量往往一年只有几部,基本立足于文学名著或者情节故事较为分散,但基本部部红火的原因。 连演五场的法语gala营造了在剧场空间里难得一见的火爆与震撼。五名歌手都是法剧舞台上的明星级别人物了:德高望重,见证了《悲惨世界》的从法入欧,和《巴黎圣母院》红遍全球的罗贝尔·马利安,19岁开始演出罗密欧的达米安·萨格,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摇滚明星莫扎特的米开朗基罗·勒孔特,法剧舞台的老熟人洛朗·班,以及从中东走上法语舞台,新版爱斯梅拉达的扮演者希巴·塔娃吉。 而他们带来的曲目从《星幻》中被国内选秀歌手迪玛希唱红的《一个伤心人的SOS》开始,到《悲惨世界》的法语原版,《唐璜》《小王子》《太阳王》的经典曲目,到让全场沸腾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和《摇滚莫扎特》,到最后歌颂人间大爱的《十诫》收尾,可以说是将本来就是“没有废曲,全是高潮”的法剧歌曲再次进行“精中选精”,说一秒钟的错过都是遗憾绝不夸张。 中场休息前和最后安可,两次响起《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经典的《世界之王》,歌手们奔下舞台,灯光照耀观众席里的人群,此刻属于音乐的演唱会气氛和属于剧场的音乐剧氛围交错融合在一起,如梦似幻:注重歌曲、视觉舞美和情绪调动的法语音乐剧,某种意义上是应该能被中国观众所深深理解的,因为这恰好,就是舞台上的一种难得的“写意”,抽象、唯美的美学表达。 2018年初,上海上汽文化广场将引进近年来法语音乐剧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摇滚莫扎特》(以下简称“法扎”)。作为一部2009年出品的剧作,《摇滚莫扎特》面临着“珠玉在前”的极大压力。有关莫扎特的生平记述,英国国家剧院的话剧《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传)走在时代之先,其改编电影荣获奥斯卡奖全球闻名;而就算音乐剧领域,1999年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出品的《莫扎特!》(“德扎”)也是难得一见,至今仍热度不减的精品。 然而就如同当初法语音乐剧从百老汇和西区的阴影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树一帜的道路一样,同样标记着“L’Opera Rock”的“法扎”,同样用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癫狂奇诡的呈现,讲述了一个完全只有法语音乐剧人才能讲出的舞台神话——如果说《巴黎圣母院》代表着法语音乐剧的走向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大家初步认识到法剧不同于英美音乐剧的独特风格的话,那么“法扎”则代表着最纯粹、最极致、同时也是最现代,最新潮的法语音乐剧的风貌。如今,“法扎”已经成为法语音乐剧中不容忽视的代表力作。 从选择意大利摇滚歌手米开朗基罗·勒孔特饰演莫扎特开始,“法扎”就制造了有史以来基调最为高昂积极,青春热血,活力逼人的莫扎特形象。被粉丝亲切昵称为“小米”的米开朗基罗·勒孔特出演此角时已经35岁,但当他在舞台上闪转腾挪,摇滚明星般恣意狂放,兴奋蹦跳的时候,我们看见的就是那个刚出场才19岁,意气风发的少年莫扎特,更惊人的是,距离首演已近十年,舞台上的“小米”老师依然青春永驻,活力不减半分。 “法扎”中的莫扎特形象是无比纯粹的,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快意恩仇,得罪的人也不计其数,多情轻佻,随时随地散发的荷尔蒙迷倒万千少女,但对真正爱的人也重情重义。所有看过他表演的观众都会记得他妖艳魅惑,令人难以忘怀的夸张眼线,在采访中他幽默的表示,“我都是随便涂的,昨天我用的是马克笔。” 而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无论面对多少背叛、伤害和苦难,内心都永远充满美好善良的“小天使”。和之前有关莫扎特的作品一样,“法扎”也表现了很多莫扎特不受重用,亲人离去,不被理解,作品演出被干扰,才华被其他音乐家嫉妒,遭遇陷害,贫病交加的经历,但面对这一切世界对天才的恶意和侵犯,“法扎”里的莫扎特始终是相信美好的,内心痛苦、矛盾、纠结始终是暂时的,善良和难能可贵的天真始终支撑着这个角色出场的每一分钟。 面临事业失败,母亲去世,他在痛苦中依然歌唱《Je Dors Sur Des Roses(我沉睡于玫瑰之上)》歌颂内心的期待与光明;在即将因病去世的弥留之际,他也能原谅一直嫉妒陷害他的萨列里,唱出《Vivre à en Crever(纵情生活)》。 “法扎”自然不能错过每一部有关莫扎特的作品都会提到的,他的一生之敌宫廷乐师萨列里。萨列里这个角色的呈现,也正体现了法剧现代、新潮的特色。众所周知,从八十年代《阿玛迪乌斯》引入了萨列里这个角色后,这个嫉贤妒能,手段卑劣却又被莫扎特的天才折服而痛苦不堪的形象,成为了我们解读莫扎特形象的永恒注脚。 进入网络时代,“组CP”风气日盛,“莫扎特×萨列里”的脑洞传遍世界,但类似《阿玛迪乌斯》和“德扎”,或因为故事基调,或因为叙事框架,只能是暴露些许蛛丝马迹供粉丝们无限遐想,但“法扎”的现代在于,公然毫不掩饰的用《Les Bien Qui Fait Mal(他的美,我的恶)》和《L'Assasymphonie(杀人交响曲)》两首风格几近重金属摇滚的歌曲,直白大胆地展现出萨列里对莫扎特的“相爱相杀”,缠绵悱恻、“难以描述”的情愫,同时也丝毫没有忘记传统的有关嫉妒、有关庸人看待天才、有关罪恶的读解,让萨列里的形象前所未有的丰满的同时,也模糊了陈腐的道德界限,让这个角色真正被人理解并迷人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法扎”上海巡演,首演版萨列里弗洛朗·莫特和巡演版萨列里“老航班”洛朗·班都会出场,两个演绎风格迥异,但同样精彩的萨列里,绝对能够让上海的舞台再次沸腾。 “法扎”的音乐设计细致,充满巧思令人过目不忘。除了每一首原创制作,琅琅上口,洋溢“艺术摇滚”气质的现场演唱歌曲之外,所有的过场音乐要么是莫扎特本人的经典作品的引用,要么就是对莫扎特作品的现代配器改编,据网络统计有二十余首之多。更难得可贵的是,这些音乐经过巧妙的编曲组合,在摇滚和古典之间肆意穿越毫无违和,也呼应了剧作“莫扎特就是当时的摇滚明星”这一核心表达。 “法扎”最夺人眼球的还是古典与未来相结合,将传统的欧洲古典艺术设计风格结合当代的波普艺术所展现出的独特的“当代洛可可”舞美。面积巨大的舞台上,数十名舞者根据不同的曲目、不同的情境,时而是欧洲宫廷里的交谊贵族,时而是酒馆地下的醉酒男女,时而成为歌剧舞台上的名伶,时而化身角色幻想中的某些跳出时代的形象,如莫扎特的初恋阿洛伊西亚梦境中如月光般冷艳的机械舞者,萨列里脑海里受虐与施虐合一的黑暗情欲代言人…… 夸张、明快、绚烂的舞台色彩与前卫的服饰美妆处理,大量实景与投影光的巧妙组合,“法扎”近乎代表了法语音乐剧当代最高的舞美水准,在大胆的故事、大胆的人物、大胆的音乐的配合下,舞台呈现的视觉站在当代艺术的流行巅峰,流光溢彩,令人窒息,目眩神迷。 “法扎”的这个莫扎特,看似没有传统戏剧要求的复杂人格和多重性格,似乎看起来“缺乏角色深度”,但是他的纯粹和独一,展现的感染力和情绪的调动力量则是空前的:这也正是法语音乐剧最独特、也是最核心的特色:相比于用对抗、分裂、深度和情节来塑造人物,法剧更爱的是不掺一丝杂质的纯粹情感和最美好纯洁的人性品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美丽的事物,无论他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并且能够打动观众的浪漫。 看过《摇滚莫扎特》首演留下的影像记录的观众都会发现,这部作品的首演舞台,同样是当初走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巴黎体育宫。对于法语音乐剧的不长但辉煌的历史来说,宛若神圣的衣钵传承,又意味着大胆革命。正如米开朗基罗·勒孔特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莫扎特当初带来了欧洲音乐前所未有的革新,而我们的演出也是对舞台的一种创新,希望能够在上海引爆大家内心的呼喊”。 是的,正如《摇滚莫扎特》的开场曲《Penser l'impossible(想象不可能)》中所唱的,“想象着所有的不可能,焚烧镀金的牢笼,敢于向往乌托邦,只有癫狂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前行。”

 2 ) 【音符与玫瑰】记2016首尔巡演

**全程剧透** —————— 【音符与玫瑰】 在去年的安利文里我曾写过这是部值得飞去去看现场的剧。然而这一周首尔七次现场下来,整个体验早已超越值得这两个字了。 希望这篇Repo能表达出所有我感受到的,主要分为台上台下两部分。 *音符* 先从这次的角色和剧情改变说起。主要演员的改动有Salieri,Constanze和Aloysia。 首先是Salieri. 其实很多人(包括我)在真正看剧之前都对LB老师有点怀疑,毕竟之前Flo的萨列里太深入人心,再加上Flo和米仔一起那么久,这次换人难免有种CP被拆的惆怅感。 然而LB老师在场上每一场表演都是实力打脸和圈粉的过程。 唱功方面,LB声音比Flo浑厚很多,非常有穿透力,再加上他的舞台剧功底,气场简直十米八。如果说Flo的萨列里是抖M(或S),那么LB的萨列里就是鬼畜的级别(。 演绎方面,LB的老萨出场(从观众席中慢慢走到台上,有时会向观众点头致意),和维也纳宫廷众人互动,到和小莫的互动,从头到尾透露出一股“这个世界上只有我和莫扎特知道彼此音乐最好,剩下各位,不好意思,都是垃圾”的坚定气场。 这也是LB和Flo萨列里最大的不同。 有次我和LB讨论了下,他的想法是萨列里和莫扎特就是好朋友,是音乐知己,其他人会觉得他们是敌人,那也只是其他人。而这一版的萨列里更贴近他本人的风格,他内心的矛盾只是暂时的,从第一次听到莫扎特的音乐起,萨列里就爱上了对方的才华。 舞台上LB的老萨浑身是戏,比如后宫诱逃之前,小莫把谱子递给他,他抓住谱子一角,两人就这样抓着乐谱僵持,对视彼此,直到小莫先松开手转身离开,sexual tension简直强到可怕(。 比如在费加罗婚礼,莫扎特的音乐一响,这只萨列里会开心地挥起了小手跟着哼,完全不管Rosenberg在旁边目瞪口呆;比如在唱完杀戮交响曲(L'assaymphonie),下一幕姐妹一出场,LB的老萨会像突然惊醒一样,跌跌撞撞跑到舞台一旁靠在墙上,眼神复杂地看着姐妹庆祝费加罗的胜利;再比如,最后唱完纵情生活(Vivre a en crever),他会在小莫被天使接住,真正去世的那一刻跪了下来,在小莫升空的时候,面对着他缓缓张开双臂。 第一次注意到这里时我实在是太他妈震惊了,个人觉得是萨列里彻底失去又同时获得救赎的一刻,小小的细节非常震撼,不过后来其实LB自己给了不同的解读,具体是什么我会在本文后面提到。 关于萨列里还有个改动我非常喜欢,就是强化了他和他最喜爱的弟子卡瓦列雷(剧里的女高音)的关系。历史上有个说法是萨列里很珍爱卡瓦列雷,对方在他心里美丽又神圣,然而后来卡瓦列雷却和莫扎特滚在了一起(。所以也有人说他们间矛盾之一来源就是莫扎特糟蹋了萨列里自己都不敢触碰,最爱的女弟子。 这次的法扎,在后宫诱逃之前,小莫还在跑来跑去的时候,萨列里上前非常绅士地牵起卡瓦列雷的手,将她领上舞台。费加罗婚礼时,也是他托着卡瓦列雷的手,将她引荐给维也纳的皇帝(然后皇帝一眼陷入爱河(。再到胜利的牺牲者(Victime de ma victoire)里,在他发现连卡瓦列雷都和那群人一起嘲笑莫扎特的时候,LB的萨列里先是握住卡瓦列雷双手,然后用力往旁边一甩,将震惊的弟子丢在身后。前后发展非常有趣。 总而言之,LB的萨列里非常炸裂,无比带感,又浑身是戏。他的萨列里是一位完全不同的老萨,但每个改动,每个表演背后都有LB自己的解读。这次萨列里的异瞳色也是他想出来的,为了体现老萨内心冰与火的矛盾(。个人觉得LB是个非常有想法,舞台表现力极佳的演员,台下又蠢萌又甜,这次7场下来,妥妥圈粉。 第二大惊喜是Constanze. 之前在油管上看过Diane B角时唱的视频,那时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然而这次现场她从一开口,到中间表演,能看出Diane这几年的努力和成长,她的音这次听也觉得比Claire稍微厚一点(可能是官摄收音原因),现场感染力非常强。很惊喜很惊喜的一个角色,而且本人超可爱。签名都会签Kisses再画个爱心,这次粉丝见面会还会给大家派送自己的宣传页,是很有实力且一直努力的可爱妹子。 Aloysia. Rafaelle的版本感觉比火星姐更稳重一些,无论是歌声还是动作都更像位端庄的大小姐。韩国巡演这次对Aloysia剧情改动很多,最大的变动在加深了她和小莫的感情。小莫去巴黎前她的恋恋不舍,没有说我恨你。小莫也对她说:请记住我爱您。重逢时她更柔和一点,而且在小莫求婚时,她真的伸出了手。最后庆祝费加罗婚礼时,她那时早已跻身名流,也到场一起庆祝,并对Constanze说“我从未忘记过他。” 接下来说下舞台,这次所有改动都太棒了,真的太棒了。而且现场确实不一样,所有你能用自己双眼看到的细节,环绕整座厅的音乐,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都是任何形式的摄影视频无法比拟的体验。 这里主要提几个官摄容易错过的细节,然后是本次巡演改动。 有些细节比如姐妹对唱那里,后面群舞极其有戏。一开始会有个头发乱蓬蓬的汉子跑进来到处撩妹,撩公主撩Constanze撩自己舞伴。后方伴舞也随着姐妹对唱开掐变成舞伴之间的摩擦,到如同木偶一般的僵硬动作,和最后现代感极强的群舞,每一对伴舞无论是表情,肢体动作还是互动都很精彩。 再比如痛苦的美好(Le bien qui fait mal)时,小莫其实在后面指挥的是前方的音符(舞者)。有几个黑色音符们一起上升和下降的动作,小莫在后方的手势明显是抬起和放下。这个萨莫之间并不明显的互动很带感。 再就是好事之徒(Le trublion),我到现场才明白小莫那几声很像"ah-ah-ah-ah"的原来是笑声(。其实在我看的最后一场里,小米有次唱到这段的时候真的笑出来了,可爱,难以言表地可爱。其次这场改动也是伴舞,加了一群汉子把小莫围在中间,然后有个很漂亮的换位,应该是模仿打群架。小莫作为舞台中心,带动观众视线,整个走位变换也更为流畅好看。 悲剧喜剧(Comedie tragedie)里,小莫冲着皇帝说话时,或是谴责父辈(Les erreurs d'hier, j'accuse mon fils)爸爸说话时,小丑都在一旁靠着模仿他们,台词嘴型一样。 最后是伴舞们的声音。在现场能很清楚听到伴舞们在舞台上说话,大笑,争执,和鼓掌的声音。即使没有话筒,也非常有表现力。但也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到台上每一个人存在的重量。 关于改变,主要都在伴舞和剧情上。 我最爱的一场改变是杀戮交响曲(L'assaymphonie)的伴舞,加上了几个妹子。这首现场太他妈赞了,第一次看到汉子们向萨列里围近,手放在他身上再弹开,然后换妹子们从两边逼近,在他身边围着跳舞的时候,那场面,那张力,那矛盾表现力,我内心忍不住惊呼“卧槽基佬!” 视觉上从黑色的男人变换到红色系的女人,到红与黑的混舞,一方面是萨列里内心此起彼伏的矛盾,也是痛苦从强烈到轻柔,最后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总而言之这场伴舞改得非常成功,张力强得可怕,现场看得人只能疯狂鼓掌。 第二个大改是加了场小莫和Da Ponte排练唐璜的戏。大概在庆祝费加罗之后,一开场就是小莫叉开腿踩着两只大柱子站在上方,带着面具对着Da Ponte唱唐璜的桥段(这里我观察了好几次,虽然那男低音绝对不是小米,但歌声时他有动嘴),然后慢慢弯腰指向对方,Da Ponte也把手指对了过来,就在他两快要第一次接触(。)时,Da Ponte灵感来了跑回去写起了歌词,小莫跟着跳下来摘了面具,追着Da Ponte喊“你写什么呀,音乐都在我脑海里呢,快来和我玩嘛!” 虽然他被Da Ponte拒绝了(。但大家感受一下√ 第三个改变非常微妙。小莫刚开始见到萨列里的时候,称对方为萨列里先生,后来改为萨列里,最后老萨去看他的时候,小莫说的却是安东里奥。这场他们动作非常亲密,小莫走了几步快要倒下,萨列里会冲上去接住他。唱起来时俩人也是越走越近,到紧抓住对方双手,小莫唱到“各自生命的意义(D'ou l'on vient)”时,LB的萨列里会一脸痛心地松开手,一边合唱一边后退,手臂在空中还保持着刚才握住他的姿势,从始至终都面对着小莫。 这场最后小莫慢慢后退时,现场能很清楚看到他父母也站在后面,默默看着他(一大泪点)。这场除了原先几个在架子上的舞者,后方还有悬挂在空中舞动的天使,非常美,在小莫退到后方时,也加了个他慢慢升空的过程,其中他会稍微抬起双手,这时台前跪着的萨列里也会看着他,张开双臂。 现场最后的打光,不仅照在台上每个人身上,其实也笼罩在观众席上方,代入感非常强。 后来我们求证了下,LB老师本人的解读是“莫扎特去世后,随着后人给他的评价越来越高,在他迈入神坛的同时,萨列里也渐渐被后人遗忘。”所以为了对比,在小莫升高时,他选择了跪下来。 还有一个改变就是语言。在我所走过的地方(Place je passe)里,最后小莫拿回乐谱时,会分别用韩文,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说谢谢。 【我已经好几次跟Solal提到教他谢谢了,希望下次能看到(。Solal自己谢谢说得非常标准,最后一天见Solal跟他说起这事时,Merwan正好出来,问他在讲啥(Merwan英文不是很好)然后PAPA对他说,是谢谢的意思,于是两人一边向我们挥手再见,一边一人一句xiexie!xiexie!地走远。对我们来说,也是个非常棒的离别了。】 最后谢幕的时候,会先由LB老师唱韩文版的杀戮交响曲,我总会空耳到一句奇怪的“哈尼马”(。不过的确很棒,而且现场韩国人呼声也高。后面Tatoue Moi时,LB小米两人也会很默契地一人跑到一边撩着观众唱,每一场最后小米除了经典的谢幕动作,还会跪下来,额头贴地,对观众大喊We love you! 关于剧本身主要想repo的就是这些。现场的体验独一无二,而且很多时候演员会即兴发挥,互动和趣味性都很强,这也是舞台剧最有意思的地方,不仅有台上表演,也有和观众的联动。 不过说到互动,我单独拿这次世宗剧院观剧礼仪和韩国主办方出来说一下。个人感觉这剧院有很多做得不妥的地方,当然也有文化上的差异。这里仅代表个人观点。 因为我们是从首尔的首演就开始看了,第一场粉丝非常多,所以各种欢呼尖叫,甚至是谢幕时大家冲到了台前方也有,整场气氛非常活跃。到后面工作日时,粉丝较少,我们几个在歌曲开始或结束时鼓掌欢呼被工作人员阻止了很多次,交涉未果,只能憋屈着不鼓掌或自己轻轻拍两下手。有几场因为没有互动,小莫的指挥时没有回头,Place je passe和萨列里好几首也都是唱完就走。然而在周末场迷妹稍多的时候,欢呼掌声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就没人来说“你们吵到我了快停下。” 关于这个所谓的礼仪,我自己想了很久也和朋友讨论过,一方面来源于韩国观众对所有音乐剧还停留在classic的层面上,认为看剧就是应该全程安静地欣赏;第二来源于亚洲较强的集体主义文化,观剧时不应该打扰别人。这两点我是同意的,然而喜爱法扎的各位也知道,首先这个剧的性质就不是古典音乐剧,这是摇滚莫扎特,从我自己理解来说,摇滚很大程度来源于个人精神和坚持自我。这不是一部传统的、安静的剧,相反,法扎更像是一部对梦想失而复得和表达自我的剧,在台上表演值得欢呼的时候鼓掌叫好,在音乐刚响或结束时大声表达自己的喜爱,对演员是种鼓励,也更符合这部剧的现场礼仪文化。 第二点就是对身边观众的影响,同样地,个人认为在恰当的时候喝彩能起正面效果,不仅可能给身边第一次看的观众带来期待,也能起个头。举两个例子,Tatoue Moi我的7场总是没人或很少人鼓掌,然而某场我鼓掌的时候,身边几个姑娘也跟着鼓起来,所以并不是大家不想鼓,只是碍于没人一起而已。同样某场最后谢幕我们跳起来鼓掌欢呼时,身边几个第一次看的叔叔阿姨也站起来鼓掌,非常动容。 第二就是某个工作日场,现场呼声很少,当Victime de ma victoire台上演员全都跑到观众席时,只有我们几个非常嗨地鼓掌打拍子,当时我坐走廊位置,所以能非常近地给身边每个经过的舞者(包括如风般跑过去的萨列里(。)额外的掌声,不仅得到了几个舞者小哥姑娘的击掌,更有个妹子(红色裙子高发髻的那位)直接坐到了我腿上(*/ω\*)!!收获埋胸和充满香味的拥抱一枚。 另外关于粉丝见面会,我在WB吐槽过一次了,尴尬。不过据说后来改进了很多,这里就不说了。交流至关重要。 总之,借用朋友一句话来说:“你们是去看剧又不是看剧院的,如果有什么爱意和欢呼,在能不给别人造成困扰的前提下,就大声表达出来吧!Make the most of your own experience!” *玫瑰* Stage door流程每次都很固定的,主要谈下每个人给我的感觉。 一般来说最先出来的是伴舞小哥和姑娘,有几个小哥比如Chris(男性舞者的领舞,小莫梦境舞蹈的小丑),Louis和Gordon都是看多几场迷妹认得熟的人,没有人叫他们的时候会匆匆离开,一旦喊住留下来会发现每个人都是话唠和小甜心。特别是Chris,知道我是美国来的就根本停不下来(。一边叫我回去赶快加他FB,又安利我们去看7月他在百老汇新戏,非常有活力的小哥。然后我个人很注意Jonathan,就是那位在小莫出场被他拉住吻上,介绍维也纳皇帝出场,Victime de ma反驳萨列里,包括Comedie tragedie里嘲讽小莫的舞者之一,他台上表现力很强,本人又软又甜,我抓他还有个原因是因为他长得很像272哈哈哈(。 女性舞者们个个大长腿美得人流口水,虽然妹子们英语不是很好,但每个人都超甜。因为舞者们一直比较少受人关注(特别是姑娘),所以某场我们特地买了花送给每位姑娘,并奉上各种赞美和thank you note,小哥们则送了甜点ww,大家收到真的是非常惊喜,特别是妹子们,惊讶又开心地给我们抱抱。舞者们台上非常辛苦,演得那么好,人还这么甜,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多送点小礼物和赞美给他们。 第二个出来的,基本就是Solal. 而且他每次冲出来就跟只活力过剩的狗狗一样(。大叫着Everyone needs a hug一边展开双臂朝我们飞奔过来(。然后被一堆女儿们扑了个满怀(。Solal真的会每场都给在外面寒风中等待的迷妹最热情的拥抱,发最甜的糖,活力满满。还会大叫什么“You all are my dearest children!”几轮下来,大家都开始集体喊他Papa了哈哈。 Solal最棒的一点也包括他每次都鼓励我们给几位没有很多掌声的舞者或幕后工作人员欢呼,还会录下来PO推上(网瘾中年)。不仅如此,他对每个粉丝记得也很清楚,严肃时很将心比心。我和他聊得比较多,最后一场出来遇到时,跟他说是我最后一场了,Papa先是扑上来给了几个紧到吐肺的拥抱,脸颊上好多下大大的"mua"(大到被烟味呛了一下(不。),Solal很严肃地和我们说“是时候回到正常生活了,不是吗?每一场梦都有结束的时候。”那时我特地感谢了他每次出来照顾迷妹,活跃气氛,给了那么多爱和抱抱,让这部剧对我们来说不再仅仅是一部剧了,他很严肃地看着我说“Thank you for your heart.” 那时本来感觉挺好的,当Papa走之前对我说“别哭别哭,我爱你们!好好生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一瞬间忍不住了。Solal就是这样一位,台上非常帅气有个人风格,台下甜得爆肝又很照顾每一个人的小天使。 Merwan一般会和Papa一起出来,他两关系超好。Merwan本人英语不是很好,但很甜很敬业,先不说带着那么严重的膝伤演了快两周的场,出来也很愿意和粉丝交流发糖。台上台下都很棒,他和Solal一起时也是蜜汁好哥们的和谐气场。 后面基本就是Diane,Rafaelle,Maeva和Roxane。这几位在我们看的时间内出来相对较少,也走得比较匆忙。话说Maeva真人好小一只,太可爱太漂亮了!比我还矮半个头的姐姐呜呜呜,嫉妒她老公(。跟姐姐聊天还被夸英语好(哈哈哈),很惊喜地问我从哪来ww 另外有好几次384都会先默默出来在外等Roxane,结果被认出来后也被各种围堵,384本人太可爱了,很软萌,有求必应(。 接下来就是LB老师。 LB本人在台下非常,极其,蠢萌(。也很温柔,他的英语我觉得可能是几位主演里最好的,所以有机会聊了很多。就跟之前说的一样,LB非常有想法和实力,在我跑去找他聊萨列里人物塑造的时候,他也很开心有人来进行学术交谈(。还问我是不是学theatre的哈哈。很自信也很有风度,喜欢在合照时贡献表情包。每次谢幕他都特会玩,比如公主抱小米啦,握着手一起跳向观众啦,踩在舞台的边缘大跳热舞啦等等等。穿衣风格也很好(咦 顺说一下韩国对LB的意义很特别,他在这里遇到了老婆(意大利人),结了婚,孩子也出生在这里,他本人真的很喜欢亚洲。这次巡演之后也会在韩国和日本开演唱会。 LB之后Dove或者Albert有一定几率出来,建议英语或法语好的姑娘上前聊聊。Dove人很好,我和他聊了很多,向他表白曾经说的“莫扎特是位真正的摇滚明星,历史上第一位独立音乐家”这个想法非常棒,结果他很惊讶还有迷妹跑上来说这个,但非常自豪,blabla讲了一堆,还应要求在我的场刊上签了“莫扎特!真正的摇滚明星!”人很幽默随和,相比之下Albert更像位严师(。但如果大家有机会能去聊,他手上的料很多。而且Albert就像位大家长一样,每次都是他跑去一只一只地通知“该走啦”有时还帮小米拿粉丝送的礼物。 最后是米仔。 除去之前说的种种,还有一个值得看现场的原因就是,只有到了现场,只有亲自坐在那,当灯光亮起音乐响起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谁,在自己眼里和那舞台中央,最闪耀的那一颗星在哪。 其实早在第一次看完摇滚莫扎特,我就被米仔圈牢了粉,不仅喜欢他在台上的活力,表演,和歌声,还爱他这么多年来忠于自我的坚持和努力,但只有到了现场坐下来观剧和那么多次和本人的交流,包括看到他是如何和身边的人,和粉丝互动后,才能更好地了解他。 台上来说,米仔比几年前在官摄里少了一些大幅度蹦蹦蹦跳跳,不过也看他状态,我的最后一场里他上半场心情很好很有活力,唱时非常多即兴发挥,也各种小动作,Le trublion跟台上每一个人的对戏都张力十足; Tatoue Moi里的经典叉腰,小手势和玩得停不下来的转音,在台上跳来跳去对着观众扭腰,会让我想起第一次看摇莫时爱上这首歌所感受到的一切,当然也比那更多。 在我们看的第二还是第三场里,小米当天连演两场,晚上时和LB一起唱Vivre a en crever时唱到一半突然咳嗽了几下,虽然LB握着他的手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唱了下去,但看得出来小米第二天格外努力。就是从那天开始,他的在玫瑰中沉睡(Je dors sur des roses),从对着观众说的一番话到唱的时候都非常入戏,并在后面我看的每场里都维持那么高的水准。这首歌现场听非常,非常心碎唯美。好几场内我都听到了哭音,而且在最后十几秒的纯高音里,真的只有在现场才能体会到那种从压抑到自我流露的震撼。 两个小时中,米仔从刚开始桀骜不羁的少年,Le trublion,唱到充满希望与热情的Tatoue Moi,到绝望心碎的Je dors sur des roses,冲开一切束缚追逐自由的Place je passe,和最后临死前Vivre a en crever里的领悟。他在台上演完的一生,他在歌声里传达的情感,超越了任何我能用言语描绘的东西。 Stage door时,米仔基本都是最后一个出来。只有见到台下的他才会感慨毕竟还是个人,那么大强度一场剧演下来,每次米仔出来时看上去都非常疲惫,太累了。每次都会有一大群迷妹围上去,但他会一个一个地拥抱和贴面吻,并在粉丝送礼或说话时认真地听,拿回去的礼物也会好好看。说到这,他是个非常视觉系也很纯真的人,有时一看到粉丝送的画或手作会激动到大喊“卧槽!”丢下包非常开心地拥抱粉丝,拿回去PO在Ins上。 个人觉得他比我想象中更appreciate每一位粉丝。 说个细节,每一场我看到他的时候,他都背了自己那把吉他,还是几年前那个布包,上面有他自己黑色的署名Mikelangelo和一颗星星。无论他在哪,是否会真的用到,每一次他都会带着那把吉他。 最后说点稍微personal一点的东西。我本人并非画手也不能讲意大利语或法语,只能用英语和他沟通。(话说他英语现在进步了很多(。)送的礼物都是些小的,更偏向文字方面的东西(其中之一是我翻译了一首朋友的歌送给他),除了这些之外就真的是口头交流了。我说了什么在这篇repo里不重要,虽然个人觉得可能对他来说并没什么,不比收到一幅画对他的意义大,但事实上米仔两场之后就记得我(大概是那个话多的女人(。)会主动和我ciao,某场谢幕时回比了一个心,各种认真的感谢,抱抱和亲亲。 除此之外对我个人最重要的是,我的最后一场那天,韩国官方第一次办fans meeting, 那次有几个工作人员挺过分的,他站起来对我连说几句不好意思。还有机缘巧合之下,我们俩在meeting结束之后再次单独见到。他在街上向我招手让我过去,一上来就是大大的拥抱,抱住没松开,直到我趴在他肩头说“这是我看的最后一场了”(然后我竟然就智障地哽咽了,都怪之前Solal太煽情(。米仔才松开拥抱,非常认真地捧着我的脸说“你送的每一个礼物我都记得..”让我如果之后有机会再去看Timeo时联系他,还说了些其他的我不方便repo. 走之前对我再次比了次心(也有原因),一边面对我一边后退,一边大声说“I will always, always remember you." 然后他就背着那把吉他跑回朋友身边,一起走回酒店。 之前某场stage door,小米出来时有个韩国粉丝送了他一本小王子,对他说“你是我世界中的小王子”blablabla,那一刻真的很enlightening. 对迷妹来说,他确实纯粹得就和小王子一样,最后那天看他背着吉他和朋友一起回酒店的背影,觉得真他妈值,能亲眼看到他自由,努力,身为自己的样子。 *** Repo就到这里了,回美国第一天就定了末场再飞回去看的票。首尔看剧的时候,每天都不断地问自己,这个剧真的那么好吗,他们值得牺牲这么多吗,这一切值得吗?然而只是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每一次答案都一样:比值得更值得。 最后祝所有喜欢摇滚莫扎特的同好们都有机会去现场,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圆满经历,即使没机会也能不断从这部剧里获得对自己生活重要的东西。 祝大家都能纵情生活,Vivre a en crever! **** 附上几张自己照的,后续图片打包和视频我会后面传上来。 *没本人口头授权不得转出豆瓣或外传* <图片1> <图片3> <图片4> <图片2> END.

 3 ) 一个简单的repo

看的昨天深圳保利剧院的午场,舞台效果很好。米扎的版本情感真实但嗓子不稳定,最喜欢的是小米唱Tatoue-moi那段,天真烂漫,刚到巴黎的欢欣和在雨中梦想被践踏、母亲离去的反差。Je dors sur des roses这场听着太难过了,一为情节,二为小米的嗓子,的的确确是唱不上去的地方不糊弄而是带情感的嘶吼,但听来总是缺一些什么。第二幕有个小插曲,盖章小米临场应变能力真的不错。

听现场的L'Assasymphoine,老航班的人气是真高,作为与天才并行的萨列里的唱段也都很精彩。继续表白阿洛、小康和糯米、索爹❤️班在enchor的时候还拿着观众送的尖叫鸡唱完了两首歌😂这场的梗和其他场repo差不多:茉莉花 瘪三 杀杀服你,第二幕还蛮多观众和他们的互动,实力宠粉。

法扎的缺点如之前讨论的一样,优点也有毋庸置疑的可爱,不赘述。还想看妞扎的演绎和末场的惊喜,但老阿姨累了_(:_」∠)_

没冲台,没蹲sd,没参加签售,一场大梦在走出剧院的时候落幕。

 4 ) 无论是“摇滚”还是“莫扎特”,无论是“音乐”还是“剧”,都…

摇滚的精神内核是反叛、思想解放,但不是一直嗷嗷狂笑狂叫再三强调自己“桀骜不驯”“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就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反叛者。借用电影经常使用的“人物弧光”概念,莫扎特的弧光没有完成,整个人物神经质,闹腾,尽管一直在说自己桀骜不驯,动不动发出不受控制似的冷笑,很难揣测到他做选择的合理动机。并且为了“成为父亲的骄傲”这件事,挺不反叛挺不摇滚的……不过法国人跟摇滚的起源和发展还是相当八竿子打不着的,我也不觉得他们会真心理解、热爱摇滚,就是只当一个古典当代碰撞的元素吧。

我对莫扎特没有特别多了解,弹过几天钢琴,觉得他的音乐风格还是挺工整的,听说是个神童,年少成名,可能后来开始有点疯魔吧。如果是我,我会讲一个他从懵懂孩童,只是在用自己的天赋完成创作任务,到找到自我,摒弃世俗逐渐坚定自己的故事,但只是我的一点设想,没这样设计,讲别的阶段别的故事也是完全可以的。我觉得这剧的ooc还是前面讲的那样,人物动机完全不可理解,一会儿又疯狂爱上这个女人,一转头因为家信唐突弃爱去了巴黎,家里希望他事业成功有名望,但这好像又和他自己再三强调的桀骜不驯,自己的命运主宰者相当冲突啊…

音乐的风格,想做一个古典和当代的碰撞,挺好的理念。但好像很多细节也没仔细考虑过。蛇蝎女出来唱的那个“一半月亮一半女人”的,就完全突兀了,她后来在宫里受宠了,也是完全唱了个古典,感觉打动了莫扎特也是因为能够演绎出莫扎特的那些“古典作品”…后面也是,一首歌,前面或一前一后古典,中间突然动词卡次一顿土嗨,两种风格碰撞,好歹也各有所代表吧,给我的感觉就是,瞎拼拼得了,high就完事了。无意捧一踩一,但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剧《春之觉醒》,里面就有相似唱段的不同风格,分别代表着少年少女觉醒前的循规蹈矩、戒律清规对少年人思想的残害压迫,和少年们逐渐觉醒、强大起来的自然欲望、自我意识。我觉得这种指代真的不是多高明的做法,更像是基本操作吧。哦对,春醒只是听了原声碟,没有看过剧也没有仔细看歌词,对剧情可能有理解偏差,也可能对剧过于高评价。一般只听过原声带的都会评价过高😂好比预告片剪得总比正片精彩…

舞蹈风格也挺谜的,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兴奋的时候也一群男女如鬼魅一般蹦出来土嗨,痛苦也是土嗨,最后爹去世了,还是从遗体后面蹦出一群鬼魅男女土嗨……反正爹死之后那段吧,如果歌舞上用点心,做一个和之前的风格或者表达形式或者任何反差,都会好很多。那段直接看笑了……

前面说到了一些我对剧本设置的不满,我朋友说,毕竟是音乐剧,也不是严肃话剧,不是电影,大家就是来听歌的。我想,可能也是吧,是我太严格了。她话锋一转,说但这歌儿也没有特别抓耳的。我也觉得有点,摇滚吧这个翻译有点歧义,现在说的“摇滚”基本都是rock吧,一个大筐啥都能装,根源摇滚乐rock n roll只是rock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感觉这个剧选取的就是,pop rock?比较大众(平庸)的rock感。只有动词卡次和土嗨的感觉,不过法国人玩摇滚啊……还是那句,我也确实不抱太大期望,只是没想到比期望还有些不及。在门口溜达的时候排队买周边的都快排到剧场外了,没买成场刊,看完觉得也就那样吧,看完跟没看似的,没买就没买了。

以后真是要对“网红”这个概念更加慎重了。

后来看了德扎的简介,觉得可能会喜欢些。可惜只一两年前去过上海,不知何时能看到了。

 5 ) 还是喜欢德扎我也很绝望啊

冰棒歌和吼叫信和玫瑰和最后米扎萨聚聚一起唱的活到爆非常好听 灯光和服装和舞美和舞台非常好看 法扎妖孽的眼妆 妹子的大裙摆 萨聚聚的全部都非常苏 好像很完美了但是……

无可避免地会在心里和德扎对比一下,还是更喜欢德扎呢……可能是因为喜欢德奥的风格和咬字和更沉重完满的剧情 被命运眷顾又束缚的可以称得上悲壮的结局

但是法扎德扎都是可爱到心颤的少年呀 真的棒

btw萨聚聚两首歌都没有震撼到我让我以为自己又脱离大众审美了 卧槽刚发出来就打脸了,为什么听ost觉得美好的痛苦和杀杀服你这么好听这么好听这么好听 官摄收音坑爹还是flo你的现场有毒(脸疼

 6 ) 生命之树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百般挑剔,同时又不断自我检讨自己爱挑剔的个性,另一面又受同情心和正义感驱使,最大的愿望是世界和平男女平等没有贫穷;如果你广博地爱着作为群体和种族的人类,又对具体的个人失望而无力;如果你不想后者的无力感日复一日瓦解对前者的信念,如果你自己也会质问自己,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具体的理解,触手可及的共情,真实的爱,你的博爱是否是真的勇往无前一派天真,还是不谙世事的叶公好龙。

那我建议你试一试爱上一个遥不可及的人,真实地爱上一个具体的人,连带他打包而来的所有事物,在你不加分析和消化之前,屈服于强悍的个人能量而全盘接受。鉴于了解一个遥不可及的人的渠道几乎具有唯指向性,这个人就得是一个公众人物了。

但是你千万不可以去追星,那会把你立刻拉回现实世界的庸常,从来不会产生任何共情的现实,多年经验以来已经逐渐屏蔽只留肉身暂时借住的现实;灵魂躲进诗歌、小说和艺术史里,但是在没有魄力回到原始丛林之前,还得抽身应付的现实。人不可爱,不灵光,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不懂事;但是年长上许多的人可以称得上懂事,但也许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你在工作场合遇到的,工作里谁不懂事呢,现实中可能同样未必。所以规律似乎是,只要不深入交流,泛泛之交都无比懂事。

所以你千万不能去追星,不然不过是进入了另一个不懂事的世界。

这样的爱确实可笑,所以我还建议你可以去喝酒。当然了,你不会看见繁星从夜幕中流火般散落,也不会听见夜莺在耳畔歌唱,歌声飞过草地,溪流,与山坡;但是酒精让你的过分敏感的感官和极度亢奋的神经都迟钝下来,情绪被削弱, 没有对庸常不堪忍受的难过,也就不容易被其实并不罕见的诗意瞬间冲昏头脑。

庸常或许无罪,嘲笑庸常或许傲慢,但是一些荒谬和可笑就让人真实而严肃地难过。人类文明过了几千年,黑奴解放一百五十年,女性拥有选举权一百年,同性恋普遍被接受不过十年间的事情,而一些国家还没有选举权,也没有同性婚姻法。你知道,你不堪忍受的难过,大概是来自于你广博的爱和强烈的正义感,但是,日复一日,连你自己都开始怀疑,如果你不曾对触手可及的现实产生过一点真正的理解,如果你强大的人格事实上一直将自我圈养在绝对诗意的幻想古堡中,你的一派天真是否只是有可能是缺乏对平均数的理解,你的精力旺盛是否是因为冷漠和从不关心。而你还没有魄力直接回到原始丛林,彻彻底底地从肉身到灵魂都躲进诗歌、小说和艺术史中,那你如何获得由内而外地一致性,对自己诚实。

好啦!你还是去追星吧!追星也不错,没有那么糟糕。如果这是你爱上一个人的唯一方法,如果这是你了解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的唯一途径。我用我云端般虚无又梦幻的追星经历和你保证,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巅峰体验。

我忘记告诉你一个前提,你一定是自然地爱上了一个远方的人,而这个人,由于爱上一个远方的人几乎只有唯一途径,他恰好是一个公众人物;你既不拜金也不慕权,所以在那一刻你可以清晰地确认你对自己诚实,你爱上了一个人的人格,爱上了他人生观形而上学的抽象表达。这太严肃了,但是我和你保证,这就是一个被爱击中的人会考虑的事情。至少在那一刻,你确定自己不是低级的迷恋,不是出于虚荣,更不是,虽然你也从从来不会,爱上既定的幻想或者感觉;因为你从不做预设,从不期待,最诗意的爱也本不可被预设。

然后,你就不知道应该感恩还是流泪,你到底是最幸福还是最悲惨的被爱击中的人。从此你为他流的眼泪,快要比你为这个糟糕的国家流的眼泪还要多。

我直接告诉你吧,诗意的远方的爱,也是摆脱不了虚荣和贪欲的,希望建立联系才是爱的本质——你有过更欣赏的人格和更喜爱的作家,深夜伏案研读或者索性,潜意识里用更崇高的人格指导自我,你也不会迫切地想要产生联系。但当你爱上了一个人格,你所有的眼泪,都是因为对于建立联系的束手无策。不光要建立联系,还需得是诗意的亲密联系。而诗意和亲密又天然矛盾,要最好的小说家才能写出几乎唯一路线的曲折情节,用上帝之手制造一个浪漫的开始。

你在情绪的巅峰上每天一百遍告诫自己,要克制要隐忍,不要把美丽情感变成庸常的媚俗,这样你会失去唯一的,触手可及的爱;但是你终于会忍不住,见一次就想见第二次,远远看过就想近距离看一次,然后就想要握手,拥抱,最好是合影,让生动的图象在你自己记忆都模糊,感知也衰退的,记起这段深爱却远如前尘往事般的时刻清晰地提醒你,曾经有那么五秒钟,你们是那么亲密。然后又怎么样呢?假使——这里做一个极大的跳跃,他也爱上了你,但其实你并不想拥有一段稳定的作为社会关系的恋爱,但为了挽留他,你要装作依赖他并成为恋人;为了延长这一段美好的记忆,你会装作需要一个婚姻,即使你厌恶一切社会制度;假使他需要,你也会答应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你绝对不喜欢小孩也不会为爱繁衍),那又怎么样呢? 这就是可见的幸福终点,青春易逝,衰老近在眼前,一切朝着你对诗意需求的相反的方向一路走下去。假使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上帝之手在背后推动,面对另外一个人生观形而上学抽象表达寄托的肉身,深沉的无力感还是会化作眼泪,然后在泪腺到达生理极限的干涸时刻,化作叹息。

如果你常想在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按一个暂停键,站起来干呕一阵才能继续听完那些话;如果那些话让你体内像有无数昆虫在爬动,恨不得自己是猫有九条命,那绝不会吝惜在此刻从窗户下跳下去头破血流,才能有耐性接着坐回来听完;如果有一天,你终于可以屏蔽这些话,让它们犹如规律的白噪音,成为你过于细腻的心思不停思考时的和谐背景音,你在某一个喘息的瞬间,还是会失神,天啊,他们在说什么浪费生命的话啊,你知道你自己宁愿选择永不喘息与世隔绝,也绝不会轻言理解。

那我建议你,当爱如潮水袭来的时候,不要退缩,张开双臂。因为那会是你为数不多爱并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刻。

其实那还是一段不错的体验,即使你泪水不止的时候你也清醒地认识到那是生命中难得的闪光时刻,转瞬即逝的吉光片羽,你知道这种巅峰体验肯定会过去,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以及你不知道回到常轨的自己会有死里逃生的庆幸还是黯然神伤的失落。但是,在闪亮过后的更多时刻里——虽然你偶尔会怀念情绪比平时更丰富的罕见的通情达理的没有任何疾言厉色的自己——但在更多的时刻里,你回忆起来,只记得不开心的时刻,自我被控制,胡言乱语彻底迷失的时刻。那我还是来告诉你一些快乐而闪亮的时刻吧,让你也许再一次被爱击中的时候,迎着浪潮劈头盖脸地向前冲,不要回头。

我还是来好好和你讲一讲他是多么美好的人吧,以至于你可以心服口服,不会说我追星追傻了,爱上了一种感觉,情绪,自己的幻想,或者我其实在自恋。我真真实实地爱上了一个人不可被预估的他人。

你会看见繁星从夜幕中流火般散落,也会听见夜莺在耳畔歌唱,歌声飞过草地,溪流,与山坡;你第一次感到体内不是枯燥的细胞,而是气泡接二连三地炸裂……你甚至会陷入一种恐慌,天啊我这是开了天眼吧,担心一生的好运就此用尽。他喜欢摇滚乐,虽然你更喜欢古典音乐, 但你会立马记起自己爱上摇滚乐的中学时代,觉得天啊摇滚乐才是我的生命之光;他喜欢星星,虽然你也喜欢星星,但你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共鸣,是啊星星就是宇宙的起源,上帝的的第一脚;你有一天发现他还会画画, 你浑身都瘫软了, 记忆瞬间追溯到你喜欢过的所有画家,蒙克爆裂,柯罗宁静,伦勃朗理性,马蒂斯松弛自在,像悠悠夏日躺在阳伞下喝饮料,世界轮廓模糊五彩缤纷;你哭了,因为他在舞台上精力充沛,可是他却说,绘画比音乐更接近精神性,你就像差一位数中头彩一样崩溃,天啊,我错过的是什么样的妙人啊。上帝创造他就是为了和我作对吧。

但你第一次知道你是幸福的,你爱上了这个世界。近在眼前的世界,不是蒙着历史沉香的古老世界,是鲜活不可预估的变动世界。你不再和世界作对,也不再和自己做对。Make peace with the world, and make peace with yourself.

这个emotional的意大利人啊,不知道是爱上他让你被同化还是爱的天然作用力,你也变得情绪丰富,因而更好地理解了他的人格。他在舞台上演绎一个角色十年,却能依然在动情吟唱时眼含泪水,你分不清那是他浓郁的金色眼妆还是泪光;他巅峰不再,嗓音沙哑,却喷薄而出荆棘鸟泣血般决绝肃杀之美;他从不掩饰哭泣时的柔软和脆弱,而更多时候,他意气风发,即使是在最幽暗的人生岁月里。他是精致打磨的艺术珍品,也是浑然天成的原始神力;他是最强大也是最柔弱。从此你立刻明白,什么是安兰德所说的,艺术的具象形体能形而上地概括繁杂的哲学原理也无法阐明的定义,只需要他站在那里。他是美,是天地灵气,是情绪作成诗歌;是羽毛华美的鸟飞过人类文明的千年瀚海,洗净对尘世的欲望,有一丝气力依然向太阳全力飞去;是金色的璀璨和玫瑰色的浪漫。

从此你再也不需要小说和戏剧来满足你对生活故事性的天然向往,是因为意大利人轮廓幽深又古典吗?古希腊的荣光和古罗马的恢宏?而在可见的眼前春秋里,在每一次生活喘息的瞬间想起他,都毫无例外热泪盈眶的时刻,你知道你心头的bitter sweet永远没有办法退散。

《纯真年代》最后一章行云流水,几十年倏忽而过,伊迪斯·华顿轻轻一笔,纽兰永远地失去了他的生命之花。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巅峰体验要更宏大一些,他是一棵树,我向上可以看见森林和天空,向下看见土壤和昆虫,生命交融,生机百态。他或许是森林中最奇异的一棵树,但树和树之间,其实也许并无太大区别。

 短评

一开始不大适应法扎这种眼花缭乱的打光和服装,然鹅半个小时以后就在捂着胸口对着小米尖叫了_(:3⌒゙)_ 他的眼睛里真的有星星啊啊啊 而且整个人有一种莫名的!情色气息!! 还有所有的歌都爆好听!!出来一首跪一首 每一首都能循环个十年八年的那种 最后 每次都好喜欢谢幕啊~

7分钟前
  • Toska
  • 力荐

相比大男主的德扎,法扎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简直堪称精妙,无论是康斯坦茨还是姐姐,都是集可爱与性感于一身。相比之下,莫扎特本尊的故事就真的比较水了,毕竟我们还是当作偶像摇滚音乐会听比较适宜。

8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推荐

两场居然能看全所有人也是很幸运了。

11分钟前
  • 樱桃肉圆子
  • 力荐

本命法剧!!什么都不说了,满分!自从迷上这剧之后整张专辑反反复复听了无数遍,甚至开始学法语,真的是整个人精神状态都不同了 !最爱Flo的Salieri~角色把握太精准唱段也都好听爆!「对了,现在我耳边还听着谢幕曲Debout Les Fous :*

14分钟前
  • 醉觅浮星
  • 力荐

超龄少年米扎特,胡子少女弗列里。向来天才多BE,自古黑金出西皮。

16分钟前
  • Mecycross
  • 力荐

“把我纹在你胸前。”不啻重复一千次一万次:法国佬浪啊!法国佬浪漫啊!!

19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全方位展现了法国音乐剧的优势与短板:轻叙事、重抒情,大量的舞蹈以及流行金曲串烧,服化道华美,确实会更讨年轻人喜爱。对于莫扎特的故事,讲的最好的自然是英扎,德扎有几个一针见血的设计,法扎则是给了莫/萨更大的施展空间。相较于小米,还是觉得flo的《美好的痛苦》与《杀戮交响曲》更洗脑啊~

21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法剧就是“我爱这个小姐姐!”“我爱这个大姐姐!”的high歌感。虽然叫“摇滚莫扎特”但是曲风明显是口水Pop(非贬义),也跟简单欢快些。有语言的原因也有编排的本意。充满着法国音乐剧的浪漫色彩,舞美浮夸直接(非贬义)。现场观感应该要好上许多,刷官摄没有德扎让人心潮澎湃也是真。

26分钟前
  • AsuraHu
  • 推荐

坠入大坑!!好听好听好听好听!!!

27分钟前
  • No thx
  • 力荐

根本看不出Mozart演这个的时候36岁了啊!!!

29分钟前
  • 大壮
  • 力荐

不知道法剧是不是都这样,看得很不习惯。剧情和人物都浮在表面上,萨列里是唯一稍有些张力的人物,但也就那么一段;有几首音乐还算喜欢,但还是认为音乐剧首先是戏剧。如果当初吃的安利是这部剧,那我也许就不会入坑了。//在上海看了好几场,我渐渐接受法剧就是这样的。。

31分钟前
  • 纬线
  • 还行

小米活蹦乱跳娇小可爱,舞台表现力又十分强大,简直像个小野猫。不止我一个人觉得他长得像浦井健治吧!最喜欢睡玫瑰、美好的痛苦、杀杀服你和纵情生活,杀杀服你里面的爱与恨、堕落与欲望纠缠的感觉简直了!美声和摇滚乐队的配合十分美妙,一曲唱罢简直要颅内高潮了。舞美超级好看,梦幻又华丽

35分钟前
  • 风蚀蘑菇
  • 力荐

最喜欢萨老师的“Le bien qui fait mal”美好的痛苦,“我颤抖着,心如刀割,仿佛被这样的美刺伤”“It's so good to suffer”;其次是“l'assasymphonie”杀人交响曲,然后最后合唱纵情生活也好美,“如若死是必然,我将刻下这样的墓志铭:愿我们的欢声笑语,嘲讽了死亡和时光” 舞美灯光都棒呆,10星

40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力荐

第一幕爸爸俘获我心,第二幕男二让人焚烧殆尽!!!我的妈呀!男二表白歌让人爆炸得不要不要的,太惊喜了,我完全懂大家对此的痴迷!接下来一个月我要反复听!【太迷乱了有时候我分不清台词是谁的,comic relief我也挺无感,这个剧比较像“莫扎特身边的人”

42分钟前
  • Rebel Scum
  • 力荐

舞台编排超强,每首都好听,Bim Bam Boum出来的时候我气都不敢喘,极致的美和空灵,Je dors sur des roses完全被小米和舞者震撼到,“出柜神曲”Le bien qui fait mal也是性张力爆表。

47分钟前
  • 糯木
  • 力荐

音乐剧的表现力好棒,是那种燃烧生命的表演,让人不得不感动。

50分钟前
  • vera
  • 力荐

看完官摄我彻底理解为什么法扎的粉丝在法剧圈乃至音乐剧圈都如此疯狂,这是多么炽烈而纯粹的理想主义,如梦似幻。行走在云端,即便脚下是万丈深渊,也要高傲地仰起头,直视着太阳。听,光中有生命。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官摄会在表演中插播观众cut,真的是当演唱会拍的吧。如果现场能欣赏到这样的舞美和编曲,我完全不在乎剧情。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rahi humilie, vous salue bien.我沃尔夫冈·阿玛多伊兹·莫扎特,在遭受羞辱与背叛后,向各位致敬。

55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妈耶,原声碟听了一年多都没有入坑,可见舞台剧还是不可脱离舞台干听。有钱剧组啊,舞美、服化、灯光、编舞…各方各面,华丽指数比起德扎简直几何级增长,隔壁摇滚红黑哭晕在厕所。尤其最后一场死亡戏,配上一把催泪女高音,直接体会到了灵魂飞升上达天庭之感。最值得一提,还是全剧对莫扎特音乐的运用,比起德扎,更能让人感受到这位天才在作曲上的才华。首尾两次安魂曲的出现,那哪是安魂曲啊,摄魂曲、收魂曲吧,若在现场绝对五雷轰顶、魂飞魄散。德扎这方面就显得略寡淡。瓦萨里的戏份和存在感也比德扎多好几倍,且都是撑场之作,一开口就惊艳。总之欢乐程度,当真是鄙视上帝,嘲讽死亡,愚弄时光。没错,就两个字:纵情,啊纵情。

56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前面看得差点睡着…直到莫爹开始唱谴责父辈,摇滚腔真是,woooooooow!开始看不惯眼影风骚版的莫扎特,后来也深深萌上了蹦蹦跳跳的小米!萨列里的歌都好好听…不说了要去loop了

58分钟前
  • Oblivión
  • 推荐

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看到3D版的那次官录

60分钟前
  • 回风舞雪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