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对决

HD中字版

主演:阿列克谢·沃特考夫,维塔利·基什琴科,瓦列里·格里什科,德米特里·贝科夫斯基-罗马绍夫,格拉西姆·阿尔基波夫,亚历山大·巴赫夫,维塔利·多吉耶夫,弗拉基米尔·伊林,卡尔·克兰茨科夫斯基,克里斯蒂安·雷德尔,克劳斯·克鲁伯格,维尔马·比埃里,德科马登斯,迈克尔·施内克,乌·钱金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2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坦克对决 剧照 NO.1坦克对决 剧照 NO.2坦克对决 剧照 NO.3坦克对决 剧照 NO.4坦克对决 剧照 NO.5坦克对决 剧照 NO.6坦克对决 剧照 NO.13坦克对决 剧照 NO.14坦克对决 剧照 NO.15坦克对决 剧照 NO.16坦克对决 剧照 NO.17坦克对决 剧照 NO.18坦克对决 剧照 NO.19坦克对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坦克对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0年代早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激烈的持久战使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都日渐疲惫。德军一辆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巨型坦克“白虎”,屡屡将苏军的坦克轰炸得机毁人亡。而这辆势不可挡的强大武器,总是从战场的硝烟中幽幽出现继而转瞬消失,没人能够确认它的真实存在,当然也无人否认。苏军指挥官决定建造一辆超级坦克T-34坦克的变种,与之抗衡。操纵该辆坦克的车长伊凡·纳季亚诺夫(阿列克谢·沃特考夫 Alexei Vertkov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在操纵坦克时,被“白虎”轰炸得体无完肤。死里逃生的伊凡不但活了下来,更拥有一种读懂“坦克语言”的特异功能。他坚信神秘的德军坦克“白虎”确实存在,并决心摧毁它。  由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执导的战争影片《白虎》,入围2012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并入围2013年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外展映单元-俄罗斯影展。吹吧,微风啊剿匪英雄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我住江之头粤语真正的生活夺命枪王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一季老广的味道第五季看不见听不见也爱你胡越的故事枪声人口贩卖许愿神龙聊天记录记忆裂痕(粤语版)鲜炸香酥脆飞狗巴迪5:排球健将欢乐喜剧人·老友季出国决对争锋红雀2017搞鬼小筑偷龙转猫五角秘势力烈血天空怪兽婆婆第一季天地玄黄旗袍传奇超次元学院2死神剧场版:无人的回忆幸福36计女虐天降良配秘密日记妖铃铃粤语版地下拳击场未知嫌疑人老米家的婚事废柴舅舅第三季男士止步黑鸟2019第59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夏之雪有情人1958

 长篇影评

 1 ) 虎式冲锋

坦克大决战是部纯粹的战争风光片。
没有过多的铺垫或是前缀,直入主题。

强悍的德意志军人
德军坦克上校是此片当仁不让的最佳男主角,一头金发,身材挺拔,英俊。从开始直到结束,几乎全是描写德军在坦克上校的指挥下,如何横扫千军般地展开强大的攻击。为什么此片没有明显的正邪之分,甚至有赞美德军强大武力的意味呢?究其原因,二战根源是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冲突。英美最开始是想借德军灭了苏联。英美跟德国之间的战争充其量是家里斗,德国跟苏联的战争才真是你死我活。二战结束后,英美对于德国没啥敌意,拍出来的电影也没描写德军怎么怎么残暴。电影表现的德军素质也比较客观。同时,二战中,德国研发的强大战争武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V型火箭,U型潜艇。都是二战中最顶尖的杀人利器。也使得以后导演拍电影有了渲染的基础。
 

 
虎式坦克的宣传大片
相当多的细节描写都是反映虎式坦克的强悍。
细节一,刚开始的美军步兵的抵抗,被虎式坦克轻松地粉碎了。步兵发射的火箭根本不能伤其毫发。细节二,在虎式坦克路经关键大桥时,一辆美军M-24进行抵抗,对虎式坦克发射炮弹,也是不起作用。
而虎式一炮就轻松报销了M-24,而且上前直接把燃烧中的M-24推入河中,虎式坦克攻击力和推进力可见一斑。细节三,片尾M-24跟虎式坦克的对决,纯粹是虎式坦克屠杀M-24。而M-24的作用就只是拖延虎式坦克,来消耗其燃料,可悲。都是坦克,咋命运差距这么大捏。故,中文把此片名翻译成坦克大决战是相当庸俗,也是相当不妥。
但是,电影中,虎式坦克不是货成价实的虎式坦克,成了最大的遗憾。
 

德意志漫想
二战德军几乎拥有统治世界的最强大武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成了其衰败的转折点。要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先在春或夏,或是德军改变一下当时策略,胜利一方很有可能就在德军一方,进而南下占领高加索,打败苏联,和日本会师。利用苏联和欧洲大陆的丰富人力和资源战胜英、美。改写人类并非没有可能。历史没有如果。二战,德国战败了。但是仍然被同盟国所敬畏。

 2 ) 看看成功是怎么实现的?

身在第一线的军官,透过种种迹象和自己的经验,认为德军正在准备进攻,但就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上级采取行动(看来不仅要有忠诚、专业经验,还要有充分的沟通能力才能真正施展自己),结果沉浸在德军马上战败、战争即将结束的喜悦的美国大兵们遭到了德军坦克的大举袭击。组织中永远有真正洞察现状的人,关键是怎么用起他们来。也许《从价值观到行动》中提及的“平衡”观念有助于此?
在撤退的路上,面对德国人动过手脚的路牌,有人发现了问题,但很多人凭自己一贯的认知坚持到底,结果走到了错误的地方?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掌握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试像拿破仑那样大局在胸,信心十足的拿捏时机吗?
在找不到敌人的情况下,一线军官如何冒着死亡的危险,说服飞行员进行大雾中的侦查,最终找到敌军?凭借的是自己充分的经验和多少次在现场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知识吧?没有多次对这片区域的侦查,他恐怕很难有足够的勇气去侦查。组织需要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在敌人突飞猛进的时候,指挥官在战略性思考。就像他坚信的哲学一样,任何一个战略都有自己的命门,德军的命门在哪里?一次偶然的观察,让他找到了敌人的薄弱环节。此时,“总部”的作用就发挥了,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让战地指挥官做出决策。也正是凭借总部准确的信息,指挥官作出了正确的决定,算准了对手的行动方略。在我们不知道总部该干什么的时候,这里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范例。
组织中永远有洞察实情的人,永远有忠诚的人,怎么样用好他们,怎么样通过良好的策略,怎么样借助完善的职能分工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实现成功,恐怕是我们面临的永恒问题。

 3 ) 终于弄明白了假虎式的来历。。。。

M26坦克。。也叫潘兴坦克。1945年生产。

我那虎式坦克优美的线条啊。。。。。。。
比起来M26简直是太丑陋了。。
炮塔两侧的斜面好像沙皮狗下垂的腮帮子。
炮塔后侧还有个突兀的转折,让其悬空。

太丑陋了。。。。。。。。

看美国大片一贯的恶心点:
点一:自摸心态
点二:德国人说德国味英语,苏联人说苏联味英语,法国人说法国味的英语,碰到有学问的人必操一口英国腔。黄种人一般兼有印第安的巫术,日本的武士道,中国的儒家仁爱。

能忍受以上恶心点的原因:
原因一:自摸有自摸的实力。不是吹牛逼,而是牛逼吹。
原因二:美国历史大片一贯的敬业,消耗巨资不惜再现真实历史场景
原因三:人性的刻画。也就是人文主义

这次实在是无法忍受了。。。。。
这次牛逼吹的实在是太大了。。
整个阿登战役扭转战局的关键是一个警察出身的军官。
他的特长:在侦查机里拍地面汽车里的人物特写,在侦察机里用助听器听地面坦克的马达。
如此敬业的德国军人,不近女色,秋毫不犯,赏罚分明,人格伟岸。居然把坦克排一排被警察,投降主义者,兼职做买卖娶媳妇的坦克士官用汽油给串烧了。原来坦克可以是这么对付的。。。
牛逼吹的太大了。。不好一一列举了。。。



我想起了一个国产骗钱垃圾片里,一个八路军军官端起AK47暴扫小鬼子的镜头。。。。。


本片唯二亮点:
亮点一:德国装甲兵之歌
亮点二:跑到地下指挥部里的交际花

 4 ) 服装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坦克真假

  里面不管美军还是德军一水的M48坦克,真牛,马歇尔计划提前实行,让德国人都享受到美国人的好处。
 德军的军装做的很到位,奖章的佩戴也很准确。中文的翻译有点问题。德军装甲兵指挥官应该是率领的一个团级战斗群而不是装甲旅。德军装甲兵唱歌那段,说这些兵都是孩子并,也不准确,里面好几个人都有二级铁十字勋章、银质突击奖章、黑色或者银质战伤勋章,甚至一个哥们儿身上有铜质坦克击毁勋章,怎么看都是老兵了,有着丰富作战经验啊。

 5 ) 真相史的残片【出自李宗衡影评】

1.之所以看起坦克大战,很大原因来自昆汀当年评价诺兰的一段话,他说特别想看诺兰翻拍坦克大战,会很有意思。是挺有意思的,同行看同行,有时候真的是挺难人寻味的。当然,我不确定他指的是不是1965年这一部。
2.整个历史都是个不断拼凑的大拼图,艺术史、电影史都一样,后来的人杰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补足”一种“真相史”,尽管这个拼图工作注定徒劳,仅仅只是多加了一小块残片。
3.60年代把一个战争题材拍成这样,华纳也真是没少砸银子啊。亨利·方达演得确实好,一种概念的好。
9分/10

 6 ) 进攻苏联—纳粹德国的石油野心

第一次写长评,写了几部电影短评,始终觉得不够过瘾。
   最近开始迷上二战电影,前天看了《虎虎虎》,比起那种纯纪录片风格,我还是喜欢这种掺杂着一点儿女私情的电影,有一闪而过的一级交际花,还有那想和葛菲做生意到forever的露易丝,临别用力的一吻竟然成为永别。我只是个狭隘的姑娘,总是被这些非电影主旋律的爱情所打动而落泪和辛酸。还是说点正事。
    一直都很佩服希特勒,在他华丽战术、铁血意志的背后是极强的经济头脑,是一心想要操控亚欧大陆石油命脉的野心。在1939年9月1日,“闪电战”(斯摩棱斯克会战)攻击波兰后,陆续攻下欧洲七国。希特勒在欧洲的战争基本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以空军为掩护的战争,其背后也是一场“经济适用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如果你掌握了石油,那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看看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下的卢布下跌也可见一斑了。很多人批评或者不理解为何希特勒不好好经营已经攻下的欧洲领土,却要两线作战,去攻打苏联。因为石油,苏联的高加索油田,这个油田的产量够德国一年的使用量,再加上罗马尼亚大油田,和本国的以煤制油的技术,基本可以支持希特勒的战争和民生使用。所以希特勒在1941年进攻苏联,当时兵分三路,一路北上攻打列宁格勒,中线打莫斯科,南线攻下高加索。但是当时南线是备受争议的,很多军官认为应该集中力量攻打莫斯科,因为那是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那里有了苏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破坏他们的通讯、铁路等。后来希特勒也放弃了南线。后来高加索战役的失败才应该是经济战的转折点吧。其实希特勒开始作战策略是对的,拿下油田,才能继续作战。这就扯得远了,与本片无关了。
    说电影,希特勒组成了一队突击力量,想要在50h内,从阿登森林直插安特卫普港,以天气为掩护,击溃苏联,获得6个月时间去发展高科技产业,飞机火箭原子弹,但最后石油用尽,放弃坦克集团军,扛枪步行回国。电影中几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是汽油管,德国人随身携带的汽油罐,因为他们没有油,需要随时从别处得到补给,这也是德国失败最致命的地方。
    第二,美国空运来的蛋糕。还是石油,德国都穷的把民生用的油都挤出来用到战争上最后一搏,美国人居然有飞机石油去运蛋糕。能源补给对比太悬殊了。
    第三,为什么在催海瑟斯,为什么50h,因为油料只够支撑50h了。
   第四,迷路。我记得以前看书说的是装甲师市长拿错了地图,战争也是这么戏剧,细节决定成败呀。
    战争打的是什么,是能不能长期的坚持战争,正如海瑟斯所说,战争不会结束,on and on and on,而且国家还要具备一直打下去的能力。没有石油的德国装甲部队和空军就再不能发挥"闪电战"优势。所以,无法拿下足够的战备石油,德国注定输掉整个战争。与日本的失败如出一辙,在美国后期的经济制裁下,没有了石油,失去了战争机器和在原子弹的威胁下,日本投降。
    二战就是一场富油国家高富帅美英苏同贫油国家德日意穷屌丝的一场战争,从根本上说,德国注定失败

 短评

周星驰看过的第一部电影!!

4分钟前
  • ArenA
  • 推荐

年度第一部五星佳片。这片太应该重拍一下了,坦克们实在是太那个啥了

9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前面罗唆了点

12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气势恢弘,叙事流畅,人物塑造出色,战歌热血响亮!五星级战争片。

17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b级制作的二战群像片,当然前面两个小时简陋到极致的背景所导致的不快,在看到最后半小时实打实的坦克大决战后都烟消云散了,台词也是AA级话剧水准。巴顿不见踪影,反而是亨利·方达扮演的小小中校最后让突出部战役大获全胜。

20分钟前
  • 小水
  • 推荐

德国人的严谨绝对是一流的,甚至严谨的失去理性(这片细节小故事还不错,最后的大场面也还行。基于历史的部分基本就是胡扯了。)

21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还是老桥段 虎vs谢尔曼

22分钟前
  • 子安
  • 推荐

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没拿好,缺乏战争所带来的残忍和痛苦

24分钟前
  • 闹闹的秘密花园
  • 还行

后面那是幕布吗

27分钟前
  • Eva
  • 还行

#FURYPREP. 除了坦克战和period之外和fury基调实在是不太像...当成是比较正统的拍摄坦克战的手法的补课吧~ 罗伯特肖好帅啊,蓝眼睛迷死人惹~

28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还行

美国人太大意了,阿登森林这场仗打得太莫名了。

32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战争场面实在是太唬烂了,虽然有些堆坦克的航拍镜头,但是全片没见一滴血,所有人表现中弹都是想飞天的架势,还有中弹后躺着不舒服调整姿势的穿帮。但人物写的好啊,有窥敌先机抗争上司的亨利方达,有顶在前线遭遇虎式的布朗森,有商人属性的士兵为情人报仇,有想着投降的军官终被德国人杀俘的现实教育(这个对孬种的展现方式其实比《拯救大兵瑞恩》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票片子的同类角色高明),当然写得最好的是兢兢业业不近女色的德国军官——虽然也给他安排了一场揭露他官迷属性的争执戏。剧情还安排了情报战、袭扰战等元素,尽管完成的一般,客观上也调节了节奏。阿登战役作为庞大帝国的最后挣扎,多少有些悲怆意味,编导给德国人安排了一首《装甲兵之歌》,用心可见一二

3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出了坦克被击毁的时候假点,其他很完美!

36分钟前
  • 折耳大猫
  • 推荐

节奏很棒

41分钟前
  • 雪風希夏
  • 推荐

值得一看

45分钟前
  • alexwillows
  • 推荐

部分亮点。

50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能源才是硬道理

54分钟前
  • windyxp
  • 还行

坦克像玩具

55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还行

西线战场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美军虽获胜却蒙受二战最重大伤亡……片首正确侦察信息遭高层无视一节很像遥远的桥。但区别是饰演英军参谋的演员乃无名之辈,而美军侦察官的扮演者名叫亨利方达。剧势由此预透。“元凶的角色如此重要,你只能选知名演员来演。因为他是影片后半程的核心!”——希区柯克

5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看得出来,导演很崇拜德军坦克部队。

1小时前
  • 流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