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变态

主演:科林·法瑞尔,山姆·洛克威尔,伍迪·哈里森,克里斯托弗·沃肯,艾比·考尼什,海伦娜·马特森,迈克尔·斯图巴,迈克尔·皮特,哈利·戴恩·斯坦通,加布蕾·丝迪贝,欧嘉·柯瑞兰寇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外语年份: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七个变态 剧照 NO.1七个变态 剧照 NO.2七个变态 剧照 NO.3七个变态 剧照 NO.4七个变态 剧照 NO.5七个变态 剧照 NO.6七个变态 剧照 NO.13七个变态 剧照 NO.14七个变态 剧照 NO.15七个变态 剧照 NO.16七个变态 剧照 NO.17七个变态 剧照 NO.18七个变态 剧照 NO.19七个变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七个变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Marty(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是一个爱喝酒的电影编剧,他的好友Billy(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饰)则和Hans(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饰)靠偷狗然后把狗还回给失主来赚钱。Marty近期在写 一个叫《七个神经病》的剧本,却没有什么灵感,于是Billy给他提供了一些素材。有一个神经病是一个杀手,每次杀完人都会扔下一张J扑克牌,有一个越南的复仇者,有一个自刎的贵格教徒....Billy偷了一条狗,这条狗是一个黑帮老大Charlie(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的爱犬。Charlie丢了他视如生命的狗,到处在寻找。他找到了Hans住院的妻子并杀害了她。Billy知道这件事后,愤怒的将他的情人杀害,而她也是Charlie的情人,随后Billy扔下了一张扑克牌。原来Billy就是那个神经病杀手。他和Marty、Hans来到野外继续写剧本,同时他也让Charlie单枪匹马前来决斗.....圣女魔咒第三季旋风管家第一季双截棍荣耀三九年枪,从背后打来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谷中十日第一季刑侦档案·谜凶落梦若水第二季双龙吐珠动物构造大揭密青春岁月笔仙怪谈福斯特医生第二季不可思议的黑洞寒栗第一季玛丽塔的悲剧裂缝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粤语欲罢不能:巴西篇第一季六尺之下第四季拯救大兵瑞恩变身大盗我在中国做电影恩智:她不可逆转肌肤春天的狂想汪洋中的一条船突围英雄路 第一季亚瑟王:神剑崛起45年逃离食人族斩匪学校2013那些迷人的往事柏林犯罪现场:夜生活杀手红月之夜夜幕救援约翰娜·诺德斯特勒姆:叫警察大话穿越西游那年我的初恋无法之地路易不容易 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越南顺化僧人自焚事件始末

对于我,感觉此片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最后越南变态的死。 越南变态在凤凰城的一家旅馆里,招嫖了一位红衣女子。“停,兄弟。做这事没有用的。”红衣女子突然说道。越南变态醍醐灌顶,只说了两个字:“汽油”。接着把红衣女子拖到了会议室,并在她身上绑上了炸药。他把刚买的汽油倒在地板上流到红衣女子脚下,越南人掏出火柴刚要点燃地上的汽油。此时,红衣女子用标准的越南话说道:“停 兄弟,做这事没有用的”。越南人闭上眼睛,等他睁开眼时,已经不在凤凰城了,而是坐在1963年左右的西贡街头…… 此时今天所要说的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1963年6月11日,一名来自越南顺化市善母塔(Linh-Mu)的佛教僧人释广德(Thich Quang Duc)在西贡闹市一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自焚而亡。目击者称释广德与至少两名同行僧人乘坐轿车来到十字路口。下车后,释广德以佛教传统的盘坐姿势坐下,随行的僧人将汽油浇在他身上。释广德用火柴点着了汽油,数分钟内即身亡于烈焰之中。 关于此事件的始末及影响下文有详尽的阐述: 【原文地址】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35581/15857      http://burningmonk.gnn.tv/blogs/5516/Thich_Quang_Duc_The_Burning_Monk 释广德为这次自焚行为作了数周的准备,包括冥想以及通过信件向他所在佛教教会和南越政府解释其动机。在这些信件中他说明了他想要唤起大众对当政的吴廷琰政府的高压政策的注意,后者信奉天主教。在释广德自焚之前,南越的僧人曾向吴庭艳政府提出过如下的要求:解除对悬挂传统佛教旗帜的禁令;授予佛教与天主教同等的权利;停止拘禁僧人;授予佛教僧侣以修行和传教的权利;对受害者家庭给予合理补偿并惩办死亡事件责任人。      当这些要求被吴庭艳政府拒绝之后,释广德便进行了他的自焚行为。在他死后,遗体被火化,而在火化中他的心脏奇迹般地没有被焚化掉。因此人们将他的心脏视为圣物,并由越南储备银行保管起来。      释广德的自焚经过了宗教和政治视角的多重解读,但并未引起宗教学者太大的注意。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持有的观点认为他“已经极度概念化为一位永恒而纯粹的宗教代言人,已然抽象地同化于其专属宗教的先贤和始祖”。因此释广德的自焚被视作“宗教自尽”并在宗教学上被视为正义,这一判断所基于的乃是撰写于公元 15-16 世纪的中国佛教文本。      而在政治和社会意义上,释一行(Thich Nhat Hnah,越南禅宗法师)和 Russell McCutcheon(作家)在结合当时的社会与政治背景研究 1963 年发生在越南的事件后指出,这种自焚行为可视为一种“政治行为”,其意旨在于唤起公众对操纵于欧美帝国主义手中的傀儡政府对越南人民的非义行径的注意。基于这种政治环境,释一行如下地描述了自焚行为:      “新闻界称这是自杀,但是本质上这并不是自杀,它甚至也不是抗议。这些僧人在自焚前留下的信件中说明了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警醒,为了打动压迫者的心,并唤起全世界对被迫害的越南人民的关注。自焚是为了证明他们所说的事情极其重要......这名自焚的越南僧人用他全部的力量和决心表明他愿意承受最大痛苦来保护他的人民......通过自焚来表达意愿不能被视为破坏,相反它是一种建设,即为人民而受苦并身死。这并不是自我了断。”      释一行继续解释为什么释广德的自焚不是自杀,自杀是与佛教教义相违的:      “自杀是自我毁灭,自杀有以下的原因:(1)缺乏生存和应对困难的勇气,(2)在生活中遭遇挫败,失去任何希望,(3)向往虚无……而自焚的 释广德既没有失去勇气或希望,也不向往虚无。恰恰相反,他勇气十足并充满希望,他对未来的美好满怀热望。他并不认为他是在毁灭自已,他相信他的自焚行为会为其他人带来美好的结果……我坚信那些自焚的僧人并不是期待着那些压迫者也一命呜呼,而只是希望后者改变其为政之道。他们的敌人不是人。他们不容异见,行为如同法斯西一般,专制,横征暴敛,充满仇恨,并对人心的善加以歧视。”      自焚行为的影响      这张著名的照片出现在肯尼迪总统的办公桌上。后来,释广德的自焚加速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肇始于越南的“入世佛教”的传播,导致了南越的吴庭艳政府在 1963 年被推翻,并有助于人们对于由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及其与由越共支持的**党之间的战争进行批评。      释广德自焚的社会与政治影响远播世界。次日《纽约时报》就报导了这一事件;数名自焚的僧人在 1964 年重蹈了他的行为,并导致了过去三十年里的针对越共政府的激进的“顺化僧人叛乱”。      两名美国人在 1965 年自焚,向越战发出宗教性的抗议。第一个人叫 Norman Morrison,他在读了一个教士写的一个村庄被凝固汽油弹摧毁的文章之后愤而蹈火。另一个人名叫 Roger Allen LaPorte。大概是在 1970 年 5 月 11 日,年仅二十三岁的 George Winne Jr. 在加州大学校园内自焚,他留下的遗言是“看在上帝的份上,停止战争吧!”      释广德的背景      释广德生于 1897 年,当他在 1963 年自焚时年龄为 67 岁。从七岁开始他就生活在寺院中,在他成为完全的僧人,即比丘时他年仅十二岁。在数年严格的苦行修炼之后释广德 成为一名传法法师,在 1943 年之前他花费多年时间重修越南的庙宇。死时,他是观音寺的僧人,并且是越南佛教联合会的导师。释广德被视为菩萨——“一个觉悟 (enlightened) 的生命,誓愿令一切众生都觉悟之后自身再成佛”。    在释广德自焚29年后,也就是1992年,一支乐队推出了首张同名专辑《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而唱片封面正是那张释广德自焚的照片。该专辑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音乐的娱乐范畴,是一张充满愤怒、反抗的政治性很强的作品。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豆瓣音乐条目】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49586/

 2 ) 多发现有趣的电影,让生活持续的快乐

翻开旧年买的《艺术世界》,看到如题的一篇文章,正好网上能找到,下面贴出来给大家先欣赏先

你迟早会对赖活习以为常

顾惟颖 | 文
栏主:以从事关于人心的告密活动为乐的散漫分子。

我曾经是个非常莽撞、阴郁的少女,那些用功读书、认真复习迎考的女孩和我的父母一并被我视作天敌。当我每天以破牛仔裤、黑皮夹克的装束来回挤公交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个人类的例外。为了强调我是例外,我干过很多出格的事情,比如在校园广播里一遍又一遍播放摇滚乐,强迫大家听《love will tear us apart again》那样的歌曲;偷走每天必须在校园里升起的国旗;买一包中华烟,带着同桌躲在学校的树丛里抽烟;为了证明自己的早熟,将一把梳子塞进学校电工的手里……在我做下这一切后,发现周围的人依然埋头于他们的事情,没人像发现一头九色鹿一样去看待我。我很沮丧,只能每日愤世嫉俗地与唯一理会我的父母争吵。那时的我坚信生活在别处。

如今,我并没有生活在别处,也没有成为例外,绝大部分我曾针锋相对的事物都已让我习以为常。我并非不再阴郁,只是我已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悲观。

所以,我会被《鱼缸》(Fish Tank)那么一部让青春败兴的电影感动。这的确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电影,但没有半点励志的意思。

光看剧情,《鱼缸》很像另一部在去年广受好评的英国电影《成长教育》(An Education),都是讲述半熟少女被中年男人勾引失去贞操,之后发现男人已有家室,幻想落空。所不同的是,《成长教育》是提醒广大女孩子睁大眼睛别贪慕虚荣,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地积极生活吧;而《鱼缸》所表达的是,假如你在年少时梦想“宁可好死,不愿赖活”,那么迟早有一天,现实会教会你如何赖活。

人们一直说,青春是美好的,可我以为,青春本身并没有多少美与好的风景,之所以美好,只是因其浑浑噩噩,看不见多少东
西,于是天真地以为应当坚持真理,美好是因为我们曾经天真过。而长大成人的意义,就在于让你在逐渐看见真相后懂得,现
实无需什么真理去坚持。

《成长教育》说的依然是真理,《鱼缸》说的则是真相—这就是为什么《鱼缸》可以打败前者,夺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的“2009 最佳英国电影”。

女孩米亚(Mia)的生活仿佛缺氧,她与单亲母亲、妹妹之间的交流只有谩骂与脏话,唯一能让她平静的事情,是独自跟着音乐练习跳舞。那僵硬的舞蹈让她深信,总有一天能从这缺氧的生活中跳脱出。

如果你看过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的前一部作品《红色之路》(Red Road),你便会对她那种手提摄影加生活流的沉闷节奏有心理准备,并提防她设下的“陷阱”。因为安德里亚的故事里一定会有峰回路转,正如现实总是冷不防发生一些意外。果然,米亚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个男人—母亲的新男友。这个赤膊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男人,会夸她跳舞好看、会在她脚受伤时背她走路。一切都是在情理之中,她把自己献给他,并且以为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

我们总是期待以美好的姿态走向成人,可事实是,走向成人的过程中,好多事情一点美态都没有。当米亚卯足劲找到那个逃掉的男人时,他只可怜巴巴地说:“叔叔年纪大了,不适合你。”他连一个浪子的背影都没有。米亚绑架了男人的女儿,却一点没有豁出去的气势,反而渐渐气馁,最终,事情的高潮在男人赏她的一记耳光里偃旗息鼓。

你以为将闹个你死我活的恨意,竟然一记耳光就了结了。就像《红色之路》里,那个寂寞的女人用身体做诱饵去引诱一个男
人,然后诬陷他强奸,目的是为了替死于车祸的亲人报仇。可最后女人在车站对仇人埋怨了几句,便放他上公共汽车走了。

没有坏人,也没有高尚,你以及你的敌人,早晚都得听命于庸常与淡忘,谁也救不了谁。米亚一心想救的被修理工拴住的老马终于在它 16 岁时死了,而 16 岁的米亚,刚刚学会赖活。《红色之路》的结尾处也用了“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爱会将我们分开》(Love will Tear us Apart Again)。导演在向她心中某种渐渐松手的锐利致意。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在向爱与伤痛致意的时候,已经没有眼泪。

读完了这篇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再读一下我的一点感想。下面我来了啊,注意啊,像看双色球开奖那样仔细啊。

说实在话,我现在还是会天真以为“生活在别处”,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的一面,可另一方面,理想是头猪,我们适当的与此保持距离,不要走火入魔。也就是说,你如果没那么点毅力,就把理想慢慢培养成一种兴趣吧。这位姑娘的意思大概是她做了这么多自认为出格的事情,大家却自己干自己的事,没注意到她,这让她伤感了,伤感得差点毁了三观中的人生观。好死不如赖活,可赖活又是那么痛苦,因为这和以往自己的理想是多么不同,我们对于生活,只能委曲求全。

  我对此文的中心思想阐述对了吗?差不多了吧。然后姑娘引出了一篇影评。抱歉,我没看过这几部电影,我也不会打算去看这么沉闷的电影,太无聊了,光她说的“如果你看过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的前一部作品《红色之路》(Red Road),你便会对她那种手提摄影加生活流的沉闷节奏有心理准备,并提防她设下的“陷阱”。我就不打算去看了。现在我要向朋友们推荐的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黑色电影,叫《七个神经病》,我不剧透,但我透露一点,这部电影的拍法不是《两杆大烟枪》的那种,电影稍微有点血腥,对白也很有意思,最主要的是编剧的疯狂与有趣。还有,喜欢tom waits的粉丝,可以在里面看到他本人哦。

 今天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看过的两三部色情片,感觉还是挺有深义的,分别是《情人》《罗曼史》《地狱解剖》,可在豆瓣一搜索,发现评分都很低,至少不高,我不知道时光网怎么样,可据我的猜测,喜欢故事情节的影迷,评分应该不会很高。对,就是故事情节,这是一个电影或者小说存在的最基本的原理,如果故事情节不漂亮,那么观众在电影院里睡着了怪谁呢?然后我又回过头想想,那我以前为什么会看这些色情片呢?原来以前快播还没出来,或者我寻找av资源的启蒙老师还没出现,或者我想界定一下色情与艺术到底是个什么鬼关系。现在我正式宣布,tmd没关系。色情就是色情,艺术就是艺术。至少我觉得电影没有色情艺术,色情片就是色情片,我提到的这三部电影,同样可以和港式三级经典《金瓶梅》相提并论。可看性还是《金瓶梅》强一点,当然,如果你喜欢沉闷的深度对白,可以了解一下我提的三部电影。

好了,最后提醒一下,joy division很难听,也许你会说,“你不觉得好听,并不代表别人耳朵里不好听。”对,你阐述了一个真理。可我就是说joy division给我的感觉是很难听,真的,以前我还有过一件joy division的劣质烫印T恤呢,因为看着看着烫印得挺漂亮,就买 了穿上,然后百度了joy division,说是挺牛逼的一个乐队,主唱没打算活过20岁,可到了23岁才自杀死了。接着我想都没想就下了joy division的一张碟——至今,忘了。不有趣的音乐就忘得一干二净。我还听了一些后朋的音乐,但都忘得干干净净了。后朋这种音乐类型真是难听,说不出的难听。比“忐忑”还恶心。所以至今,我再没听过后朋类型的歌曲。以下是一个虾米网友关于joy division的一小段评论“忍不住说一句:他的音乐实在不需要一直强调“23岁自缢”来“锦上添花”了,仿佛多少现在摇滚人老态横生都是苟且偷生,一切唯有一死不能明志,不能显出黑暗沁人。
生存或死亡是个对半的命题,无论选择什么,生命都不会猥琐,死亡亦不伟大。希望大家面对curtise多点平常心——若果他还活着,头发稀疏牙齿松落,后朋里我还是觉得他的地位无法动摇。”

这就是我要说的,也是我常提醒自己的,平常心,而不是“赖活”这一词这么悲观,我不否认许多人存在抑郁,走不出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事情,我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可是你不能这样写文章去误导别人,你应该说明,“不好意思,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你们看着完,别当回事,或者你们也能当回事,但我概不负责。”

还有,理想世界的那点事,如果你没有时间全力以赴,或者你不是家里富得流油,那么还是慢慢的将理想世界里的那点事慢慢转化成兴趣爱好吧,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一种兴趣爱好,或者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

 最后,希望这位女士,这位姑娘能够不要这么悲观,虽然你“已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悲观。”但还是不带这么矫情的。我暂时还体会不到杭州第七人民医院个别同志的情感。

   

  多发现有趣的电影,让生活持续的快乐,至少不是持续的悲伤。忧郁伤肝啊。

 3 ) 以暴力的名义反暴力

从头到尾都没缺少暴力的刺激,不管是打斗、枪战还是番茄汁,一个都没有少。

通篇都有暴力的快感,所有的暴力即使突然也是渲染过的。这很符合被昆汀改造后的暴力,这样的暴力被音乐、色彩和剪辑拍摄手法所映衬,来拱卫导演的美学观。

甚至开头你会以为导演在复制《低俗小说》,但是导演很快就证明了他的匠心独运。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复仇的故事,所有人几乎都是在复仇,老头儿的女儿被杀了;黑妹子杀的全都是坏人;越南小矮个儿是为美莱村惨案复仇。复仇是甘美的酒,暴力的正义性和大仇得报双重压抑的释放,让你的肾上腺冒起了啤酒一样啪啪啪啪的泡泡。

复仇是否能否赋予暴力绝对的正当性?也许在割喉老头和越南人的复仇中,我还只是感受到不适,但是当黑妹子把暴力发展到残忍的时候,我就暗暗希望导演不只是个媲美日本番茄汁片的B级片导演。

准确来说小白牙、八字眉、小狗狗和黑老大,才是故事的主角。小白牙没有复仇的故事,他是本片中的上帝视角,他放浪形骸无所顾忌,对生活早就丧失了积极念头和信心。他在我心中是必死角色,因为他这么有趣,不死的话会很可惜。就像《低俗小说》中的文森特,像《偷抢拐骗》里的榔头托普,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反派警官斯坦,像《无耻混蛋》里的党卫军上校汉斯,他们都是混蛋。

小白牙肯定会死,上帝一定会死,为了他爱的人。他爱八字眉,八字眉却爱一个做瑜伽的婊子,真是不幸。小白牙的朋友是个天才作家,却写不出个好故事,他决定现身说法,教训八字眉以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冷峻又荒诞的生活。这是他眼里的世界,在电影里小白牙简直如上帝一般,所有的事情都在他手里掌握,最后他求仁得仁,死在枪下。导演还耍了个聪明,小狮子狗一直不给他paw,但是临死前如愿了。那是当然,有什么是上帝做不到的呢。

老头和女儿、老头儿跟黑老太的感情只是铺垫,为他在最后对着录音机喃喃自语的时候提供反省的素材,他的信仰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定有真善美,而非假恶丑。他嗑药后说黑老太告诉他世界是灰色的,不过是他自己有所动摇,他不知道自己的信仰该不该坚持。但是他通过给越南人编的结尾想明白了,他坚定了信仰,并决定死掉以减轻世界的罪孽,达到救赎。

我们回到暴力上来。在荒原夜晚小白牙讲的枪战剧本无疑是本片的高潮,他描述了一个暴力美和暴力悲剧充分绽放的可能。他告诉了八字眉暴力的真相,这无关理智和法律,当八字眉的女友被枪杀的时候,他将再也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写剧本,他将冲入暴力,并制造暴力,所有人都将不能幸免。暴力和复仇是几乎无解的社会性传染疾病,环环相扣,冤冤相报;还好只是“几乎”无解,影片最后也给出了解。

甘地的说法是不完美的,老头说的对,以眼还眼,最后还会剩一个人不会全瞎,他还有一只眼睛。但是这毫无意义,甘地主义不能阻止暴力和复仇的泛滥。事实上甘地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他和他的主义也没有拯救印度。

小白牙没有得出最后的解,他没有信仰,急于归彼大荒,此岸对他来说毫无留恋。八字眉靠他自己也得不出,他只是一个记录者。得出解的是割喉老头。

他重塑了越南人复仇的结局,并成了影片的结局。他让越南人在向美国人布置人体炸弹的场景,闪回到了几十年前抗议美国人侵略的人群中,成了著名的高僧自焚抗议的主角。至此,恩怨放下了,复仇放下了,历史的时间性被折叠起来重合了。自焚成就了终极救赎,它将为电影中暴力向何处这个问题去提供最终答案。

导演的想法和东方佛教智慧不谋而合,他们都指向了每个人的自我救赎。中国人叫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 ) 七个神经病 Seven Psychopaths (2012) 影评z

第一个:专门刺杀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辛迪加的中、高级成员的连环杀手,手法干净利落,冷酷无情,而且每次“行凶”后都扔下一张方片钩,如同佐罗的印记Z,有推广品牌,向黑手党宣战的意味(面向超越国际的所有黑手党,乃至泛指一切黑恶势力,因为开场不久比利在跟马蒂提供创作构思建议时就分别提到了源于西西里的Mafia和源于日本的Yakuza)。因为目标的特定性而特殊,有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意味。这第一位神经病杀手看似并不神经,更像是罗宾汉似的英雄,而且身份最后才揭露,这是一条暗线。
  
  第二个:爱女惨死于刺客之手的贵格教徒,因为教义不能杀生,于是终生追逐跟踪凶手;凶手因为罪孽感皈依宗教寻求救赎,但为了摆脱他的跟踪通过自刭放弃升入天堂(基督教义自杀者下地狱),但临死前却看到他也毫不犹豫的自刎。凶手必然是含着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这里由于对西方基督世界文化欠缺了解,我一开始对他当着凶手的面自杀感到莫名其妙——但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偏执的复仇信念:对于饱受自己罪行折磨的凶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或修行,甚至不是下地狱,而是受害者家人时时刻刻的逼视和责问;而对于复仇者来说,最极端的复仇不是手刃仇家以眼还眼,而是手刃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这是一个极度冷酷、偏执,为复仇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让自己下地狱)的人,但他的冷静和决断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这种境界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死谢天”等以死或往生为终结的东方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我们看来毁人最极端不过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挫骨扬灰,很难充分体会到这种上天入地也无所遁形的恐怖。
  
  第三个:黑手党查理,典型的黑手党,颠倒是非,冷酷残忍,没有健康的世界观,因为自己的爱犬丢了就大杀四方,连得了癌症的老太太都不放过。他的人生快乐全部来源于一只小狗,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小狗却不这么认为,甚至和绑架它的比利产生默契。
  
  第四个:越南僧人(借鉴释广德形象),冥想在美国绑架妓女带着炸弹汽油去炸越战老兵集会,现实中却是在越南街头泼油自焚以示抗议。虽然同事劝他说这样于事无补,但他觉得至少有希望,于是毅然自焚。有一个以冷静的终结自己生命来实现目标的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的偏执狂。其实这个形象是汉斯临死前帮助马蒂丰实的,也是汉斯内心的完美投射,所以四号神经病和二号神经病完全是一个路子,自己的生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汉斯在妻子被杀害后立刻平静的坐在凶手对面和他聊天(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局面被第七号完全掌控,他还会钉死凶手不放),在意识到查理手下要去杀害比利和马蒂时,淡定的欺骗他们当着警察的面将自己打死以解救朋友。WwW.cnapplemov.cOm
  
  第五、六个:全国流窜刺杀全国流窜连环杀手的连环杀手扎克莱阿和麦琪,扎克莱昂入室盗窃却偶然搭救了法官囚禁的黑人性奴麦琪,从此两人开始了流窜刺杀生涯,刺杀了包括著名连环杀人悬案制造者十二宫杀手(Zodiac)。颇有些侠盗夫妻、神雕侠侣的意境;可惜后来扎克莱阿不想再杀戮,两人遂分手。
  
  第七个:比利,一个热爱生活、单纯善良、无所事事却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兼具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杀手,看透世态炎凉,有点种族决定论调,认为对罪恶不能有丝毫姑息,对朋友必须两肋插刀。为了给好友编剧创作灵感不惜化身第一号神经病杀手招惹黑帮,并捎带手的替天行道清理黑帮。理想主义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包括佐罗似的面罩和标记、最后火并地点的选择(西部荒漠),甚至为马蒂和汉斯专用的枪配上了标签,以及对自己必须最后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的精准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在于他一手操控了整个局面,完全是树立了一个敌人再去打到,颇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头。
  
  浪漫情怀则非常隐蔽——马蒂因为他杀了女人而与他割席,这看似是比利的一个污点,但其实是更深的一处伏笔:影片开头一号神经病一出场就干掉了两个正在讨论怎么虐杀安吉拉的黑手党,他们是查理派来的,而安吉拉正是查理的女友。查理曾经在提到女友时表达了“些许”不满,安吉拉在得知比利偷了查理爱犬后立刻当着比利给他打电话告状,还提到了“虽然我们之前不顺利”云云。可见安吉拉得罪了查理(可能嫌弃查理的爱犬太臭了),查理派人去杀她,结果比利救下了安吉拉顺便和她勾搭上了,以为解救了一位失足妇女,但这位失足妇女对此毫不领情,宁肯出卖比利也要重回查理怀抱继续失足,比利知道她回去找查理也会被射穿眼睛之类的手法虐杀,所以挽救无望,给查理正式下战书,顺道送她一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侠客似的第一号杀手为什么是神经病——为了帮朋友编剧本而向黑恶势力宣战,偷黑老大的命根子,泡黑老大的女友,杀黑老大的手下,并以身殉“职”,可谓理想到分裂,革命到忘我,浪漫到神经。
  
  第六号神经病最后找到马蒂寻仇,没想到马蒂在两位挚友的影响下已参透生死,非常平静,第六号若有所思,抱着兔子离开了。他当然不会杀马蒂,他只和麦琪一起作,只杀全国流窜连环杀人凶手,只想找回麦琪,而且他75年以后就只过抱着兔子思念麦琪的生活了。
2013-01-20 09:24:10    来自: marquiswill

 5 ) 戏中戏。剧中剧。

能编能导的Maitin McDonagh是英国电影圈的奇才。无论单线还是多线叙事从不遵循传统的手法。每次看他的片子猜测结局会如何是最大的乐趣,也是最大的折磨。

还想再表态一次:Collin Farrell与其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片里和新人辈出的男星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如再多接一些独立制作的片子----那张囧脸天生就适合这种酗酒成性情绪敏感容易失控的失意男子,包括“In Bruges”里落下心理梦魇的职业杀手,这才是适合他的路子。

Christopher Walken 和Robert De Niro 、Al Pacino他们都是这一辈影星里都是最棒的,真心希望他们能多演几年。Sam Rockwell最切合这种疯疯癫癫的非正常人类。最大的惊喜是老屁股Tom Waits,出了演唱之外老爷子参演的电影数量不少,虽然基本没有太多重量级的较色但是每次出现都想噩梦一样让人难忘。那张布满岁月的脸让每一个角色都拥有无比的说服力

 6 ) 暴力也是有情感的

you ever shoot a guy in his eyeball?

i stabbed a guy in his ear ones, ice pick, right in his fucking ear.

yeah, see, that'd be a different subject. That'd be "ears".

这是开头两个无名杀手的对话,答非所问的对白设计让片子有了些《两杆大烟枪》的幽默范。接着两人被神经病1号莫名地“砰砰”爆头,神经病感顿时扑面而来。

开场3分半时,编剧的好友之一Billy登场:舔着脸,半张着嘴,露着牙,保持节奏持续不断地一直敲门,扮演者还是Sam Rockwell。神经病感觉已经有了3成。

2号神经病超强的耐心与凶狠自刎的魄力我很是喜欢,但由Woody Harrelson扮演的、爱狗甚于爱自己的神经病3号才真正让这片子的神经病感觉上升了一个高度(仅针对于我的感受):《天生杀人狂》啊,暴力神经病专家啊,更何况,在本片里爱狗爱到死啊。

越南老头的故事略显平淡,其讨论的越共、臆想、佛教和殉教都是在烘托电影主题。那对以杀人为乐的夫妻档连环杀手的故事也并不新鲜,Tom Waits的气质倒是挽救了这个缺憾,他自带的颓废怪异感与片中他抱着大胖兔子小心谨慎的模样一结合,我已经能想象片尾他抽出砍刀打电话的变态劲了。

神经病的高潮在哪儿?Hans发现妻子被爱狗老大杀害后的镇定、Hans去掉脖子上围巾时阴森的笑容、Billy杀了爱狗老大的女人为Hans报仇之后的字幕与配乐。嗯是的,此时我们发现,编剧的好友之二Hans是2号自刎狂人,而编剧的好友之一Billy就是1号扑克牌J杀手。48分钟后影片隆重开始了。



特别喜欢Billy为好友设定的剧本结局:坟地开战,暴力足够,血腥也有,戏剧感十足,无厘头的让人发笑。这是一个典型的B级片剧中剧,甚至还有积极温馨的结尾,“Maybe there can be peace because that would be good”。这简直就是在描述《杀手阿一》里的那句台词:你的暴力没有情感。暴力电影和有暴力情节的电影最终想要表达的都是反暴力的情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贪婪,懦弱,自私,欲望,暴力都是人的共性,而为了弥补这些不可避免的冷漠与残忍,人们才需要爱与情感。Billy杀人偷狗冷漠变态,却能为兄弟的剧本搭上性命,这种毫无理由的仗义与友谊能让人想起《伴我同行》中的Chris对Gordie,stand by me.

神经病都坚持着各自的准则,死法都得符合各自的信仰,坦然赴死也只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安宁。温情在何处呢?1号神经病Billy为兄弟两肋插刀,2号神经病Hans与癌症妻子相依为命,死前握着他给编剧的录音说:it isn't gray at all,3号神经病为了自己的爱狗从头拼命到尾,4号越南老头为信仰自焚,夫妻档连环杀手分别时的泪水与眼中的温情。还有,Billy死前与小狗的深情握手。

俩挚友都是神经病,还都死了,留下编剧一人悲愤地带着挚友们留给他的故事回去拍电影了。而最终想明白的可能就是他和死去的Hans,所有的暴力都是有根源并且有潜能的,但暴力最终都会消逝,无论以何种形式。



Billy不用想明白,他所想所求所能做的,死前都搞定了。




 短评

马丁.麦克唐纳的片子里总有一个殉道者。他践行自己确信为对的事,坚定到执拗的固守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信条,直抵悲情的程度。笑对死亡时直截了当、全无所谓的从容态度,又有些北野武的味道。<杀手无假期>中是费因斯扮那位坚决不杀女人小孩的黑帮大boss,这部中则是坚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沃肯老爷子。

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马丁·麦克唐纳的剧本总是有一套。由于引入了编剧的概念,就可以让这部片子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玩各种变化和可能。暴力、救赎、黑色幽默,各种故事被揉在了一起。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辈子算是看不懂科林法瑞尔了……我又不喜欢伊,但伊每次都能演到一看名字就让人误以为很好看又好玩的电影让我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狂呼上当受骗,什么《杀手没有假期》什么《七个神经病》,一点都不好玩!看得伤心死了!

1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看不懂

14分钟前
  • 苏晓晓
  • 还行

用疯狂的黑色幽默来讲述一个其实屁大的事情,果然神经病们都是违反逻辑的。 不像“杀手没有假期”那么让人回味,只能说凭借荒诞和暴力把故事算是兜圆了。血浆真多...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邦尼不是黑帮的,这不公平…” 哈哈哈,这里笑死了。片子神神叨叨,神编剧、神段子,只是这些还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好故事,看完觉得自己也是神经病之一。

2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痞子昆的接班人?剧作结构一度以为会像是【低俗小说】,最终的由点及面再到圆,剧作依旧让人刮目相看,那股荒诞劲抵消了那股情节制造的刻意感,黑色和暴力在让观众爽过之后再次回归到相当正经的价值观,又不失感动悲壮和观影的情绪释放,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想改编可以考虑忘掉原著学这个。★★★★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暴力+黑色幽默 真是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笑点,以一个拐卖小狗团伙的故事为引子,牵扯出七个神经杀人狂,几个主角身上又带着深深的不靠谱的气息,让人在紧张之余又期待着下一轮笑点被戳爆...风格带点昆汀的痕迹,但是要更偏喜剧一些...结尾又挺悲壮,觉得看了个片把各种感情都调动起来了~ 四星半

24分钟前
  • Joey To
  • 推荐

越南男人一腔怒火即将点燃引信,一眨眼却成为僧侣在烈火中重生;贵格教徒阴魂不散刀片割破喉咙,一恍神却化身信徒在地狱里升天。浮生于世,诸般业障,让人执着于一条狗、一张牌,执着于仇恨;向往地狱,烈火烹油,容易忘记了一把枪、一行字,忘记结局。你看这写了七个神经病的剧本,写的不就是你我吗?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不怕疯子不讲理,就怕编剧不要命。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预估错了这片子的走向 太over了太致命了! 可是好看到爆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结构 节奏 台词 都太喜欢了 笑到脱力了我! Sam Rockwell我太爱你了! 你太萌了你的人设太逆天了不科学!

32分钟前
  • kidpt
  • 力荐

果然神经病!角色神经病电影也神经病!电影颇有昆汀的风采,剧本棒,演技佳,以及戏谑自嘲又cult的黑色幽默,算是去年看过的最让人惊喜的电影了!不过我觉得还可以更带劲儿一些。四星半

3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妓女在耶魯大學學過越南語"

35分钟前
  • ryan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喜欢了!老沃肯和吴刚真的长得一毛一样

39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看完我知道了,编剧兼导演是第八个神经病,而我...是第九个.

43分钟前
  • jijo
  • 还行

1.演技撑起来的好片,片头的Jimmy和Mr. Rothstein大亮。2.有意思的是预告片里把两个女配也算进了7个人里,但影片里明显不是。

46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quirky,psychotic,weird and demented~ 思维奔放的神剧本!Sam Rockwell就长着一张psychopath脸!他真的是在用生命爱基友!我一直觉得他是个被好莱坞underrated的演员。墓地那场戏杀手J躲在一块刻着Rourke的墓碑后面,Mickey Rourke本来也是卡司但和导演有分歧所以退出了,然后…就被导演黑了一把 哈!

49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这种剧中剧的玩法实在是放荡的很,不注意细节就很可能错过大量的亮点;马丁·麦克唐纳这简直就是在卖弄风情,顿时想起了另一个编剧骚人查理·考夫曼。

5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柯林和山姆这对狗男男!

54分钟前
  • Y
  • 力荐

神编剧,戏中戏,利用科林法瑞尔囧眉毛各种扮哭脸,利用山姆洛克威各种卖萌,剧情走向千回百转,鬼才猜得出来,笑点博大精深,每个人都很好笑。基本甚至差点快要挤入年度十佳。

5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