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女王玛丽

HD中字版

主演:卡米莉·拉瑟福德,肖恩·比格斯代夫,阿奈林·巴纳德,爱德华·霍格,麦赫迪·德比,托尼·库兰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3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2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3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4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5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6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3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4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5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6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7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8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19苏格兰女王玛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如此弱小的两位女王

电影的开头我其实看得一头雾水。台词是几百年前的英语,剧情的展开也很难懂。本来以为,这就是一部卖弄玄乎的电影吧,也不打算太认真。可后来,我渐渐看懂了。渐渐地,我投入进去了,走进了两个女人的世界。

我看懂了Mary利用一身智慧,试图追寻心中的和平与人民的爱戴,却造得其反,身败名裂。

我也看懂了Elizabeth无能的外表下,渴望着自我,渴望着幸福的心。终于认识到,原来做女王,也是那样身不由己,也是那样地弱小,甚至不能保护珍重的朋友,不能与爱的人相伴一生。

Mary. 她美丽,聪慧,勇敢。可她输得一败涂地。

Elizabeth. 她隐忍,退让,放弃自我,于是她在这个男性主义的社会里活了下去。

可Elizabeth她真的赢了吗? 不。她输了自我,输了渴望的幸福。最后,Mary是孤身一人,众叛亲离。可Elizabeth又何尝不是孤独的? 她羡慕过能做母亲的Mary,羡慕她的美貌,她的才华,可最后,她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做回懦弱无能的自己。因为那样才是她保命的武器。

是啊,她明明可以跟Mary联合起来,以两个女人的力量,统一Scotland和England,可是她没有。这不是她的错误,而是她的悲哀。在这个男性的社会,两个最强大的女人,还是那样的弱小。弱小到,害怕以一己之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都是奢望。

这才是最可悲的啊。

在我意料之外的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屏幕上呈现出片尾字幕时,我觉得被震撼到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这部电影很神奇: 在不知不觉中,它给了我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它让我觉得世界很残酷,可我所存在的世界,又很美好。

电影所展现给我的,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社会。是一个连权力最大的女性都被迫服从的社会。选择服从,一生失去自我。或是追寻心中所想,却惹祸上身,失去一切。

你会选择哪一个?

 2 ) 剧情好看!

对,完全说的没错,西尔莎罗南她的电影都特别好看,因为不仅仅情节厉害,选的题材都是很经典的历史题材,而且我比较喜欢看英国古典的历史题材电影,因为这种题材可以让我更深一步了解西方的习俗和他们以前的一些历史习惯吧,而且我觉得西尔莎罗南他拍的电影都是很好看的,因为他很少说拍烂片情节要么特别好看,要么演得很逼真!

 3 ) 生于帝王家

2018的新电影。看得困死了。是为了大卫-田纳特来看的,他饰演苏格兰教会的约翰-诺克斯,是女王的反对派,在影片里动不动就慷慨陈词,煽动民众。一听到他的口音就开心。

因为打开了错误的资源,之前还看了一段另一部关于玛丽女王的电影,法语,大量旁白,节奏更慢。

之前CW电视台也出过剧集《风中的女王》,剧集时间充裕,想必能更细致地描写女王的一生。

玛丽女王本身的身世坎坷,1542年12月8日出生——是摩羯座哦。出生六天,即当年的12月14日就继承王位,当上了苏格兰女王。因为当时所有所有的男性继承人都死翘翘了。基本上都是别人在摄政。

童年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16岁时(1558年)嫁给法兰西王储弗朗索瓦。据影片暗示,此王储好像性无能,两人无子嗣。1559年王储即位,玛丽成为法兰西王后。

1560年弗朗索瓦去世。玛丽返回苏格兰,因为血统比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更为纯正,成为王位的威胁。(伊丽莎白一世是亨利八世与第二任妻子安妮生下的,而天主教不许离婚, 所以这段婚姻不算数——在他们看来)

1565-1567年,玛丽与亨利-斯图亚特有一段婚姻,生有一子,即未来的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和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第一位英苏双料王。所以你看,没啥可争的嘛,玛丽输给了伊丽莎白一世,可是自己的儿子却继承了伊的王位。女王也好,村妇也好,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的一粒沙而已。

第三段婚姻的对象是第四代博思韦尔伯爵詹姆斯-赫本(有空再去查此赫本是否彼赫本,你懂的那个赫本)。

1567年玛丽逊位给自己一岁大的儿子。之后某年开始直到1587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玛丽都被囚禁在英格兰内陆的各种城堡及庄园里,1587年被斩首,罪名是密谋暗杀伊丽莎白一世。

玛丽出生时她的父亲预言:“魔鬼与之相伴。它随一个小姑娘而来,也会随一个小姑娘而去!”出生没几天父王就去世,死因可能是霍乱,但也有人认为是索维莫斯战役中输给英格兰导致的羞辱和悲愤才是死因。

玛丽本人的名言: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我死即我生)

这部2018年的《玛丽女王》(Mary Queen of Scots)根据传记《我的心是我的:玛丽一世的一生》(My Heart is My Own: The life of Mary Queen of Scots)改编。

《宠儿》里的安妮女王也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不过那又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斯图亚特王朝几度被推翻又几度复辟。英国历史就是这样,死了王又没后代,就各种找亲戚的后代来当王,沾边就算。不过好像一直以来都保持得比较纯正。

看过这样的电影,再上网查查看,了解些历史,就可以了。不要强求太多。

 4 ) 女性身份的多样性,不由规则而定义

题材:人物传记、史实

内容概括:本剧以两个女人的战争拉开序幕,伊丽莎白与玛丽女王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关系,18岁守寡完的玛丽女王回来了,威胁到了伊丽莎白的地位,伊丽莎白的嫉妒心开始作祟了,她年轻、聪明、自信,这是伊丽莎白没有的。玛丽女王不仅体恤平民,还不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过傲。在对方军队主将剑出鞘时,立即下令终止战斗,这是勇者,尊敬对手也就是尊敬自己。伊丽莎白的野心,让她最后登上了王位,玛丽女王被斩首了,玛丽女王推翻其妹妹伊丽莎白统治下的王朝未果,伊丽莎白统治了将近45年。玛丽女王的儿子,在伊丽莎白死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任同时统治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国王。

论点:“一定要提防那些臭男人,他们的爱跟他们受到的尊重,是不成正比的。”。战争结束后自然女王需要享受,显然她需要sex,也许女人天生就有被虐的想法。好吧,怀孕了,他去质问她为什么只给他一个侍卫的职位,但是你问我爱不爱你,就很荒唐,你只是一个工具,你要明确你的身份,毕竟孩子更重要。反过来,男人又给她一刀,提醒她以夫为纲,这是男权,男人觉得这是他们生来就拥有的权力——控制女人。

延伸论点:男人,就是我们的工具,要好好的利用上,伊丽莎白让自己的忠实男伴去引诱玛丽女王这一招绝,献男人还是从未有过的做法,妙。还有啊假如说所有男人都如亨利一样懂事,给女王lick private parts,那么我们根本不需要任何的Masturbation tool.

 5 ) 只有我才懂你的孤独

今天又开始了一个人的城市探险。自己荡下荡下就去了中图翻到了一本讲都铎王朝的史书,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那一幕电影画面简直在我印象里渗出来:被伊丽莎白女王判刑的玛丽女王穿着一身黑袍在侍从的陪同下缓缓靠近断头台,最后被扯开黑斗篷露出一袭红裙自认烈士像一只优雅的天鹅一样没有一丝犹豫地走向死亡。而那时候的伊丽莎白已经身患天花面容憔悴美貌不再。历史上玛丽女王和伊丽莎白女王为王位一生明争暗斗,最终都没有获得爱情,也许最后一生无儿无女的伊丽莎白帮助扶植玛丽的儿子詹姆斯成为国王这就是最好的结局。玛丽曾在信件中跟伊丽莎白说”除了我,你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没人会知道做女王是什么感觉,只有另一个女王知道。"一生里两位女王生前颇少见面死后却埋葬左右得以相伴,都沦为时代的牺牲品。我看<苏格兰玛丽女王>是跟mxx在飞机上很无聊的时候看的。先把电影看了再读书这种体验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像电影在脑子里在重播了一次一切细节情节都被无限放大不断回味。 (罗南真的超级适合演史剧像在油画里走出来一样这个电影的梳化服超级无敌美的裙子裙子裙子!!!这个在我夏天的微博已经说过了)

 6 ) 玛丽女王——失败的玛丽苏

我是因为想起在书虫系列读到过同名的短篇小说,便在浏览影片的时候觉得看一下也不错。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角度和书虫里小说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玛丽女王行刑前一晚给儿子写的信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的视角铺开。我不知道书虫系列里的这部小说有没有删减内容,电影中间确实是感觉到一部分的删减。但从内容上来看是大致相同的,书里没有伊丽莎白女王得天花和两个女王会面的片段。这两个片段的增加,突显了伊丽莎白女王面对玛丽女王时的那种自卑,电影中伊丽莎白害怕见到玛丽女王比她年轻貌美,这可真是符合小说里玛丽女王贯穿全文的自恋式的意淫。

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结果不管是这部小说还是电影,全部的内容都很玛丽苏,我想很多观众都喜欢玛丽苏式的爽剧,但绝不喜欢这种失败的玛丽苏式的惨剧。剧里玛丽女王一从法国回到苏格兰,马上就开始统治苏格兰,不采纳前任国家管理者也就是她的哥哥的建议,肆意妄为,一上台便开始革新。玛丽女王信仰天主教,老百姓和大臣们信仰新教,这种矛盾虽然是不可调和的,但作为外行的观众来说,也非常不赞成她刚登基就立马宣扬天主教,实在是缺乏政治敏感度。看到同父异母的哥哥在从一开始尽心辅佐她到见她完全不听劝后决然离去,真的想骂女主。她一意孤行,从挑选丈夫到宠臣当面被杀,丈夫被杀,逃亡流产,御驾亲征,战争失败,被大臣强迫结婚结盟,最后被关在伦敦塔里的20年。她的一系列失败的政治行为在她看来都是外在因素影响,但确实反映了她的政治才能不行。

尤其是和伊丽莎白女王对比,从小说和电影里都是从玛丽女王的视角来看待伊丽莎白女王的,她认为伊丽莎白女王一直妒忌她年轻貌美并且还有丈夫和孩子。相反的是在很多书本和影视剧里我们看到的伊丽莎白女王都是一个睿智、聪明、貌美如花的伟岸人物。但是这部剧从外貌到女王的智商都在丑化伊丽莎白女王,尽管这很符合原著小说,但作为还是觉得有点儿不能接受,当年安妮博林的凭借自己的美貌能将亨利6世迷地团团转,就可以想象伊丽莎白有多美,了解过她长过天花,后期都敷厚厚的白粉在脸上,但是在之前女王的脸也被丑化了,何况还是一个美丽的女演员来扮演的,还不如女演员化日常妆。至于丈夫,还是算了,一个外貌漂亮却懦弱还是男同的丈夫,至于孩子詹姆斯,玛丽女王并未写她与孩子的日常相处,没有亲情的描写。

从历史课本上稍稍了解的天主教更保守和传统,属于顽固派,新教是开放革新派。但在电影里感觉玛丽女王代表的天主教更开放革新,女王和侍女没有那么等级森严,和侍女可以说说笑笑,一起吃饭和玩游戏,包容同性恋的宠臣。其实我想电影可以稍稍科普一下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好了。

我觉得在电影和小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玛丽女王和自己的侍女、男宠臣在房间里坐着玩游戏,她的丈夫突然带着士兵冲进来,当着她的面一刀刀刺进了宠臣的身体里,整个房间血流成河。这里其实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她已经丧失了对王权的掌控,内部的大臣和士兵开始叛变。

虽然后面与一个有强大军队的大臣再次结婚,可惜后续在战争上屡屡失败,她还是不后悔的,生是天主教信徒,死的时候还是穿一袭红裙作为天主教徒而死去。作为一个女王,我觉得她确实不够强,没有伊丽莎白在政治上的能力,而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她到死都不更改信仰,还是挺让人动容的。

 短评

73/100 其实从女性为主人公的历史素材里进行创作,作者的意图已相当明显,但是没想到的是,电影没有盲目的把现代平权价值观生硬往里套,而是用了诸多真实可信,跃然纸上的男性形象,烘托出一幅尔虞我诈的贵族权利斗争的画面,进而去表现女性在此环境下的种种困境,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的关系也“意淫”的像模像样。能够看出为了缩短时间,有些细节不可避免的丢失了,也就意味着虽然整部电影华丽有致,但对它中心人物的展现,还是缺少了一种完整性。

5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不是很懂这个低分 故事很有意思,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同时对历史的缺口给出了十分现代的诠释,比如第二任老公关系恶化因为是gay,被怀疑私通而遭谋杀的rizzio是transgender…政治正确上表现无可指摘。虽然结尾必须尊重史实,但高潮部分突然涌现出超越政治的姐妹之情可以说是一次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其在父权体制的下为一点可怜的利益厮杀,不如联合起来改写权力结构。对于mary这个人物的个性,在某些政治情景下显得很charismatic,某些政治情景下却是血气方勇,让人觉得她的命运有些咎由自取,总之是个复杂的好人物。Elizabeth I 就更不用说了,MR几乎演绎出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可惜戏份比较少,也被最终的结局所限定了。

8分钟前
  • PEAR
  • 推荐

看的时候全程懵逼。她怎么回去就夺她哥实权了?怎么就威胁英格兰王位了?为什么要杀她?史实都讲不清楚。

13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服饰好难看。把玛丽塑造成反叛、野心仅是逞能的弓箭,而伊丽莎白是妥协中摇摇欲坠的盾。倒希望之后能拍部Margot的伊丽莎白,若不是影片质量,她的女配本该好好公关下。生硬的剪辑全然打散了两位女王的对峙,不必要的枝节很多,呈现的格局太小。拉扯出两位女人身后男性的奸诈,但错过多场戏来剥去玛丽的野心看她不堪的儿戏。伊丽莎白的“孱弱”写得更好,在男人簇拥下步向强悍,还是承受同样的不安

16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

因为看过二位女王当年的通信,所以觉得这片没有特别难消化。也是因为他们还挺忠于信件内容写的剧本,所以伊丽莎白前所未见的emotional和weak,但可以接受,Mary聪明莽撞但很有魅力,这个部分完成的很好。总之比我预期的好,就是首饰太廉价太塑料,像从温州批发的一样。

19分钟前
  • tintin
  • 推荐

很少有电影电视以Mary为主角,知道历史的结局,听着两个女王的对话也是讽刺,让人难过的泪流。感觉Mary 好稚嫩,好善良,在全是男人的世界挣扎求生,最后投入伊丽莎白的怀抱没想到也是死路一条

22分钟前
  • 无敌大水妞
  • 力荐

拖拖拉拉、又臭又长。如果期待双女主的话,劝你趁早打消这念头吧,完全只是讲了一个人。

26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有文本剧本还这么稀烂我也是……转场乱的一批,根本感觉不到时间顺序。有前置历史背景的观众都无法迅速融入剧情。罗南妹妹你的演技咋回事???走廊和哥哥冲突那场戏我仿佛看见你本人而不是女王。罗比姐姐美而演技好,然鹅变成配角。惊喜浮现gamme chen和乔老歪。老歪完全就是个功能性角色啊,没有发挥余地。

30分钟前
  • Chocovelvet
  • 较差

最后,伊丽莎白一世变成了红桃皇后。#也太无聊了吧!

3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预告剪成女女撕逼剧完全是误导!实际想拍女人如何在男权中求生存顺探讨生育权的现代励志剧,可惜Mary忽而御姐忽而智捉,而原本成天做女红长天花的Elizabeth结尾却摇身一变霸气四射,看得摸不着头脑,有点刻意影射当下了。不过喜爱英国皇室历史的话,还是看得很投入的,Stuart、Tutor、六个老婆的Henry、Bloody Mary、清教徒天主教的冲突啥的都很有意思。而岛国皇室一早就有女皇,也是非常酷了。

33分钟前
  • Helicopter
  • 还行

?看了评论惊呆了 除了剪辑有些混乱可能是导演想讲得太多故事时间线拉的太长 但是这部比宠儿好多了吧

34分钟前
  • 春娇与蔡明
  • 推荐

预告太有误导性了,哪里有姐妹撕逼,明明是两个性格迥然的女性君主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用各自的方式寻求生机。其中不乏政治上的阴谋和猜忌,嫉妒,欣赏,Elizabeth 与时局和解,Mary 殉道以坚守自我,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满满的女性主义。当然缺陷也是致命的:古装剧,boring;戏剧质感古装剧,double boring. 更不用提故事不够吸引人,在大部分观众眼里已经是原罪。

39分钟前
  • 石头免费
  • 还行

完全靠Saoirse Ronan和Margot Robbie撐起來的電影。兩個人真的不愧是新一代演技派的傑出代表。但是電影本身節奏把握不好,缺乏張力。不果想要表達的意思還是傳遞出來了。當年歐洲的monarch並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很多情況下仍然被貴族管制而身不由己。尤其女性monarch身邊的桎梏更多。那個時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44分钟前
  • 風颭雲
  • 还行

这个6.1的分数什么鬼啊扶额?首先16世纪英国社会及宫廷就有大量黑人了!说剧情看不懂?是刷着手机看的吗?说质感不如《权游》?恰相反质感不逊于《权游》,服化、美术、场景、摄影从构图到用光,都是一流的古典学院派油画质感…视觉上足够精良了。剧作来讲,找到了一个不俗的角度,把两位女王之间那些微妙的心理角力刻画到了纤毫。看权力顶峰的两个女人,如何因权力而荣耀,也因权力而孤立,它甚至是男权社会中两种女性生存方式间的切磋与较量。况且玛丽女王这个角色一点不扁平啊,你会看到人物的聪慧、慈爱、通达、勇敢、顽皮、爱娇、心计,甚至愚蠢到刚直的一面如何把她导向死亡。好多台词写得都很棒,毕竟导演是戏剧出身。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行刑前的这句遗言,可谓掷地有声了。Max Richter 的原声太赞了,不给个奥斯卡提名我就坐地上不走。

4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7分。罗比是个好演员,不惧“天花”的丑容,化妆师细节做得不错,睫毛很金色。罗南真的美。展示了一个温柔善良充满智慧的女王形象。

53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近四星。打分低原因应该是舞台剧女导演改编的电影,是出于对电影优势运用不足吧,不玩运镜变化,剪辑闪回,多层次并进叙事等等,故事就讲的过于平淡松散。最后伊丽莎白总结玛丽的失败:“你的天赋,导致了你的失败。”这句就可从童年起拍个长剧。于平常人说节制自律审慎是体面,于这个男权觊觎的王座,节制自律审慎关乎性命。玛丽女王自小的境遇养成,让自己始终不明白自己看不起的是什么。而安妮博林的女儿伊丽莎白太懂得。

58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7/10 非常切题,以至于Queen Elizabeth的人像建立的太简单和刻板;罗南演出了一种几乎是蛮横的形象,不同于我之前看到过的被刻画为“温柔”的Queen Mary的形象;同时,Queen Elizabeth被刻画为“柔弱”的受难者,和布兰切特出演的传记片不同 - 这样想来,塑造两个不忠于刻板印象的历史人物,并刻画角色颠倒的权利争锋,这部电影应该再高.5?(竟然在写影评的过程中argue against了写下的第一句话...)但同时存有的一些矛盾,接近结尾处的姐妹情深,并不知道真实历史,但根据剧情发展,这段太愣了

1小时前
  • Valuska
  • 推荐

服化道真的有看点 JACK也有看点 有几个关键帧很有戈雅和伦勃朗的味道 ... 只是感觉过于美化两个历史人物

1小时前
  • KAPO
  • 推荐

导演非常执迷于女人的血。玛丽产子两腿摊开流血,接的镜头是伊丽莎白用同样的坐姿坐在一堆红玫瑰上。以及,玛格特罗比摘下假发那一刻,一下子从红皇后变成了vivienne westwood,以后拍传记片,选角可以考虑她了。

1小时前
  • 舒农
  • 较差

和宠儿两场连看得出的结论:好演员确实是能拯救平庸无聊剧作的,罗南的吸引力可以让我忽略掉电影很多缺点,撇开没头没尾的历史呈现和过分注重多样性的选角,我反而觉得这其实是在借女王历史和脱欧背景拍女性叙述史,讲得是女性被压垮和边缘化的命运,哪怕是女王也不例外。所以她们相遇时的场景会让我觉得分外动人,一个被操控却自以为可以挣脱的女性遇上一个甘于被操控深知无法逃脱的女性,两种丰富纯粹的female subjectivity的碰撞,那一刻就够了。

1小时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