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蝴蝶

HD中字

主演:章子怡,刘烨,仲村亨,冯远征,李冰冰,王凯,蓝心妍,谢承颖,姚安濂,Felicia Pullam,Seiichiro Hashimoto,高昊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紫蝴蝶 剧照 NO.1紫蝴蝶 剧照 NO.2紫蝴蝶 剧照 NO.3紫蝴蝶 剧照 NO.4紫蝴蝶 剧照 NO.5紫蝴蝶 剧照 NO.6紫蝴蝶 剧照 NO.13紫蝴蝶 剧照 NO.14紫蝴蝶 剧照 NO.15紫蝴蝶 剧照 NO.16紫蝴蝶 剧照 NO.17紫蝴蝶 剧照 NO.18紫蝴蝶 剧照 NO.19紫蝴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紫蝴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28年,伪满洲国的日本翻译伊丹英彦(仲村亨)离开中国情人丁慧(章子怡)返回日本,数年后他再回中国来到上海时,变身高级特务。而此时丁慧已成为地下抗日组织的成员,并与该组织首领谢明(冯远征)相爱。抗日组织去火车站接从外地聘请的暗杀日本情报人员山本的杀手时,误认其为小职员司徒(刘烨),混乱中,丁慧杀死司徒女友依玲(李冰冰),司徒则被伊丹英彦抓获。  对一系列遭遇无比迷惑的司徒被释放后,发誓要为依玲报仇。丁慧与伊丹英彦重逢,成为两股势力互相设局要利用的重要棋子,她本人正为误杀无辜饱受内心折磨。某个日本会所举办的舞会上,伊丹英彦告诉丁慧山本与谢明均已死,丁慧震惊想刺杀伊丹英彦之际,司徒持枪闯进舞会。我的阿呆弟弟校园大冲突中国第一季绝命圣诞夜你好,查理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国色天香义胆群英骑士的荣誉亲爱的艾琳爱闪亮耀眼的一天天才狙击捉迷藏(2005)王和我登陆史酷比与超狗小氪:英雄冒险害虫2023恐袭哥本哈根杰森·莫玛漫游记战国妖姬超级特警Secret Mission~潜入捜査官绝对不会输!~舞翻天枕边的男人妈妈的爱极度危机(原声版)千秋之约拆·案2德累斯顿大轰炸成长不容易 第三季欢乐叮当老友鬼上身粤语摩登家庭第八季亚特兰蒂斯的阴谋黑疯婆子的葬礼黑暗中的十个女人惶恐假期鬼女艾拉甘城光辉游乐园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芝加哥急救第八季奥古斯丁

 长篇影评

 1 ) 伊丹对辛夏说了什么

从没有哪部影片像《紫蝴蝶》一样给我如此阴郁沉重之感。它是个悲剧,但决不是让人鼻子发酸、热泪盈眶的那种,它揪着你的心,慢慢地把悲凉与无望从你的眼睛、你的耳朵塞进你的身体,浸入你的骨髓,让你喘不过气,让你觉得自己正在沉入永恒的虚无黑暗之地。那种蓝绿色调的画面、晃动的甚至让人有些眩晕的镜头、永远下雨的城市、若有若无的极具宿命感的音乐把影片所描写的时代渲染成一个危险的漩涡,吞噬着每一个滑落到它口中的人们——无论是为着民族大义的斗士还是明哲保身的小民。

      影片最后,辛夏和伊丹相拥而舞,伊丹在辛夏耳畔轻轻说出残酷的事实。

      关于伊丹说的话,网上公开版本配的字幕是:
     “山本不能来了,他死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
      谢明也不能来了,他也死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
      我们可以安全地回东京了。
      我们赢了,辛夏。”

      然而,仔细辨别之后可以发现,伊丹实际说的是:
     “山本不会来了,他走了。他已经安全地回去了。
      谢明也不能来了,他已经死了。我们的行动成功了。
      你们的任务已经不可能完成。
      我们赢了,辛夏。”

       显然,网上公开版本为了审查或其他原因精心配上了与台词不符的字幕以混淆视听,却百密一疏没有更改演员的配音。兴许是认为声音比较模糊没必要重新配音。不管怎样,凭着这一点点蛛丝马迹,看客们还是艰难而幸运地寻到了导演最初设计的情节走向。而这个消解了使命、消解了爱情、消解了辛夏所有生存寄托和奋斗目标的结局,才与她眼神中流露出的震惊、恐惧与痛苦相吻合,才与前面剧情的若干伏笔相呼应,才更符合这个冰冷的故事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的人物命运。这才是历史和生活的本来面目吧。

       与这部片子结缘是2006年,那时还是DVD店遍布大街小巷的年代。从一摞摞的碟片中翻到这张时,被包装封面上章子怡举枪怒目而视的海报吸引。发觉是中日谍战题材,演员表上还有当时比较喜欢的仲村亨,便买了下来。原以为是部商业电影,看过之后才知道是一部导演个人风格浓郁的文艺片。也是因为这部片子,第一次知道了导演娄烨。在颂歌与神剧充斥屏幕的今天,回过头再看,《紫蝴蝶》这样的题材、情节和主旨,显得多么可贵。

       时间漫漫无期,时代和外界的力量又常常过于强大,个体生命短暂如蟪蛄和朝菌。好在总有些罅隙,让微光透进。能看见过这些微光,总是幸运的。

 2 ) 看娄烨诛心

我讨厌艺术反映社会现实的论调。我喜欢诛心,所以我喜欢娄烨。娄烨的电影里经常出现政治事件,比如《紫蝴蝶》里的抗战,还有《颐和园》里的2^6。一些单细胞生物骂娄烨哗众取宠,讨好西方观众。他们不明白的是,娄烨只不过是在通过动荡的政局来塑造人物内心的迷乱,就像生物系的学生用营养液培育单细胞生物一样。我看了娄烨的三部电影。《苏州河》是关于梦幻,《颐和园》关于欲望,《紫蝴蝶》关于痛苦。其中,《紫蝴蝶》的叙事最为冷峻。娄烨用近乎残酷的冷静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他平静地看着伊玲倒在血泊中,她的记忆像鬼影一样纠缠着司徒;谢明像一块木头一样倒下死去,周围没有一声尖叫;司徒冲进舞会,在苟延残喘的生命的最后一刻结果了辛夏和依丹,然后像条狗一样被打死。在电影的最后,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镜头配合着30年代小资爱情的靡靡之音,让贯穿全片的冷静变成一种自残的快感。在经历了整部电影的压抑之后,这种辛辣的玩世不恭比任何悲愤的抒情更能发泄得淋漓尽致。

伊玲是一个极尽单纯的小姑娘,用不着诛,她的心思大白于天下。这么一颗透明的心配上一张纯净的脸,让她和她的蝴蝶变成了幸福的象征——这是娄烨的惯用手法,就像他的下一部电影中,颐和园是爱情的象征一样。当她死去之后,她变成了所有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辛夏是个更有趣的角色。在大部分篇幅中,她是一个冷酷的女杀手。即便在冤杀了伊玲之后,她的自责与赎罪也完全在她的控制之下。她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只有在她死后的倒叙中,她内心最脆弱的一面才展示出来——这是我喜欢的诛心。她用性爱来逃避恐惧,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她内心深处也是那么茫然和脆弱。当她和谢明终于强打精神,去执行“任务”时,观众已经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火车站,他们不会等到刺客,他们会冤杀一个美丽的女子,他们会因此铤而走险,此行会拉开他们最终悲剧的大幕。在宏大的历史面前,个人命运就像风暴中的扁舟一样微不足道,但他们的痛苦却又那么震慑人心。

 3 ) 紫蝴蝶之一——题外话

    贾樟柯电影《站台》里有一个著名的长镜头:导演用镜头长时间地凝视着一座荒凉的土丘,看着崔明亮的表弟在土丘上艰难攀爬,足足五分钟之久。对于这个镜头,有教授认为它“充满了冷漠、隔阂”、“难以理解”。这个评价似乎想把该长镜头当作一个证据,去高度契合于“主流媒体”关于“第六代”导演“太自我、太偏激、太冷漠、沉溺于自己的小情绪”的描绘。
    请注意我在说“主流媒体”这个词时的万分忐忑——就好像中国真有那么一个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严肃媒体,可以时常发出一些靠谱的声音。对于我等普通影迷而言,这个“主流媒体”面目模糊,来路不明,却总能够像幽灵一样出没于报刊杂志,发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奇怪言论,造成一种达成共识的假象。而关于“第六代”,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在被公认为“个人化”的同时,这些导演却仍然能够被坚信为一个艺术流派式的整体。我以为,只有“自我”是“主流媒体”总结出的“第六代”的共同点;“难以理解”之类的话其实是“主流媒体”观影之后的共同感受,与导演无关;而“太”只是一个并无根据、欲加之罪的语气助词。可是,这个仅存的“自我”似乎也只是艺术家的普遍特征,说仅仅因为“自我”就能成就“第六代”,那就好像在说“第六代”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正常人。在“第六代”这个话题上,“主流媒体”制造了如此之多的尴尬,比如说坚称贾樟柯是“前卫的”,比如说觉得《颐和园》是靠讲敏感政治讨好外国人,再比如说,压根不知道《紫蝴蝶》想讲什么。
    我相信教授所说的“难以理解”是他在观影时的真实内心感受。在我看来,这种难以理解,并非来自影片内容的艰深晦涩,而是因为表达手法的陌生阻碍了情感交流。因此这个评价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教授本人的平庸,而更多的是中国的一种现实——正如同《铁西区》里那些在公共浴室里泰然自若的工人,中国人在经历体制深刻变革的同时,却仍然在精神上惯性地保留着母体的影响,对个体内心感受的表达仍然陌生。
    “个体情感”,不能概括“第六代”的风格,但却正是解读“第六代”导演作品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作为观赏相当多的影片的关键。在电影《小武》的结尾处,小武被拷在路边,引来大群路人围观。有太多的人轻易地引用“麻木看客”来形容这个场景,可应该注意到,《小武》的结尾延续了全片迷茫和怅然若失的情感基调,而不同于鲁迅式的愤世嫉俗。另一个异曲同工的场景出现在电影《任逍遥》里:大同街头的各色人等聚集在电视机前,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爆发出一阵喝彩声。我更愿意相信,在第一个场景里,导演试图表达个体忽然被置于群体对立面时的复杂情感;而在第二个场景中,导演是在刻画个体的缺失。明白了这一点,你也许就会明白,为什么同是对准劳苦大众的真实影像,《小武》是一部杰出的作品,而《安阳婴儿》就只有三流水准。

 4 ) 蝴蝶的死亡

黯淡浑浊的画面,晦涩的镜头,长时间的人物面部特写。沉默的剪影。反复出现点香烟镜头。交错的故事线和利落干净的描述。娄烨的作品承递的一贯风格,光给的很暗,大半画面潜藏在阴影中,不展的眉目,紧闭的双唇,突来的死亡和毫不留情的现实刻画。

要耐心看到三十分钟以后,作品的味道才会慢慢出来。这样的作品,必须持有耐心。

是抗战的大氛围,影片通篇充斥抗日游行的口号。单纯的中国女孩在这个时期背景下与日军男青年互生情愫,注定了这是个悲哀绝望的故事。穿错外套的刘烨被卷入无情血腥的暗杀事件,失去了心爱的女友,在镜头前他长大嘴巴,长大眼睛,无声地扭曲整个面部,那是一种难以用文字描绘的地域般的恐怖。章子怡扮演的辛夏本名叫丁慧,但辛夏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昔日满脸煤灰绑着两条蓬乱辫子的女孩,在目睹哥哥死亡之后,成为冷酷的杀手。暗杀组织的目标是一个叫松本的老头。当日的日本男青年再次回到上海,他的身份,却是松本的手下。他的任务,是剿灭这个暗杀组织。

故事并没有什么新意,关于战争的故事都是同样狰狞而残酷。如果其中还有爱情,其中一定会有爱情的,或者说感情,那一定是相伴着扭曲压抑,以及绝望。冰冷的回望,干脆的枪声,扳机扣动的时候没有犹豫,死亡来临的时候毫不拖拉。背叛和伪装,欺骗与暗战,利用与圈套,全部粉墨登场。包括爱情。当伊丹识破辛夏身份的时候,他对辛夏说,我要回东京了,你跟我一起走吧。他说完,房东来敲他的门,在他没有看见的刹那,辛夏背过头,眼里嚼着难以抑制的泪水。这一刻,爱情从阴谋的伪装,成为伤人的利器。之后的一个镜头,松本对伊丹说,辛夏小姐赴日的手续已经办好了,伊丹面无表情地垂下头。所以我理解最后伊丹在舞场里,在辛夏耳边说,我们赢了,你们的任务不可能完成了,谢明死了。伊丹谋求一个归宿,一个爱情和国家利益夹缝之间,深切的爱与无情的命运之间,最终能谋求到平静的一个归宿。那就是双双毁灭的结局。辛夏长大双眼,瞬间她的脸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挣扎,就像当时刘烨的那个长镜头一样,那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恐怖。突来的痛苦涨满了她的整个灵魂,她将手扣在伊丹肩膀上,然后缓缓后退,离开他的怀抱。伊丹看着辛夏怔怔的一张脸,然后他艰难转过身,应该是腹部中刀,他的手沾染了鲜血,然后他再次点烟,颤抖的手无法点燃一根细细的火柴。

这个时候刘烨扮演的司徒出现,他发狂地开枪打死了伊丹,以及辛夏。

这一场戏好像重重一锤敲击在人的内心。这是一部痛苦的电影,但痛苦如此清晰直白呈现的时候,不断重复的痛苦依然能够击中我。绝望像疾病一样蔓延过屏幕中每一寸画面,相伴而来的是日军侵华的纪实录像,南京大屠杀,轰炸,死伤的民众,炮火的轰鸣,红光,大地的颤抖。响起的却是当日司徒和女友执手而舞的爱情咏调。

这就是痛苦。好像每一针都扎在神经末端,无法承受的大恸。娄烨的镜头如此敏感而清醒,细细捕捉了每个人面部最细小的抽搐,以及内心趋近毁灭的折磨与绝望。在战争这个狞笑的怪物手中,在命运轰鸣的巨轮之下,个人的爱恨苍白无力,个体的生死唐突而没有意义。牺牲和救赎变成笑话,只有个体深切的痛交织成深重的呼吸,好像影片里始终弥漫着浑浊肮脏的空气一般。

我想这部电影无法赢得大多数人的喜爱。在这里看不到纯洁,看不到善良,看不到怜悯,看不到信仰,看不到赞颂,看不到美。战争中的每个人,有的只是撕心裂肺的真实,长久的恐惧,压抑,挣扎,和痛苦。里面的几个镜头深深打动了我,刺痛了我。让麻木的感知再度活跃起来。影片最后揭示了辛夏和谢明之间的关系,但这已经不再重要,我只记得辛夏反复说的几个字,我害怕,我害怕。

始终会有这样一些电影,它揭露黑暗和恐怖,电影中的每个人都背负罪孽,在现实的恐惧与随时幻灭的美梦之间苦苦挣扎。好像车站一场戏,一个戏谑的误会,若干条活生生的人命,被毁掉的美好青春,那之后停留在他面部的长镜头特写,那是一种痛苦,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地狱般的折磨。但那还只是黑暗时代的渺小缩影。最后缩在汽车里,阴暗中,还要清晰地告诉自己,我准备好了。

我为这样的电影鼓掌。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没有片尾安慰观众的一丝希望,死去的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历史中黑暗的一页哪怕翻过,疼痛哪怕被时间冲淡,但失去的一切,被毁坏的一切,会永远烙印于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每个人毁坏的内心。匆忙中被夺走的生命,矛盾中支离破碎的爱情,战火中飘摇无常的个人的命运,记录便震撼。

 5 ) 类型分析



      豆瓣上给紫蝴蝶的类型是:历史/战争。“剧情”我真心觉得不能算是一种类型,换做“爱情/历史/战争”更贴切一点儿。



    按照罗伯特麦基的类型片编剧理论,影片的激励事件发生在第一幕后段,即丁慧的哥哥被日本人杀死(因此她成为了抗日地下组织的成员),按照普罗普的三十一个故事成分,即是壁炉边缺少一位家庭成员(哥哥死了),从而开始了剧情的进展纠葛。而标准三幕类型片的主情节的三个高潮分别在约30分钟,100分钟和120分钟。在本片中即是:三年后火车站混战,丁慧失手杀死伊玲,伊玲男友司徒莫名卷入反日暗杀事件;谢明刺杀山本,抗日组织遭到伏击,包括谢明在内全军覆没;舞会上丁慧、伊丹英彦与司徒悲凉的大决战。按照危机、高潮、结局来说,危机是舞场上伊丹和丁慧的一段对话,高潮是决战,在最后一段长闪回后,空袭南京上海是故事的结局。



    回到最初谈到的类型问题上,作为历史/战争类型的电影,主要包含的四个价值是:


    好人(丁慧) 不好不坏的人(谢明)
    看似好人的坏人(叛徒)(司徒) 坏人(伊丹英彦)


    这是相对于好人而言的几个不同程度的负面价值,其中包含负面之负面的价值是:作为叛徒的司徒,也是战争类型中最重要的对立价值。全片中三次用短闪回描写伊玲和司徒的爱情,同时也出现了三次伊玲和司徒在家里听的那首歌,即是为了反复强调终极负面价值的来源,爱,以及爱人被杀产生的恨。对丁慧的恨是因为误杀,而没有日本侵略就不会有这次误杀,对伊丹也包含了同样的恨意。这是高潮的枪战的逻辑。



    回到爱情的类型上,包含的价值主要是对于丁慧的感情:


    爱(伊丹英彦) 不爱不恨(缺)
    看似不爱的爱(谢明) 恨(司徒)


    相对于上一组价值而言,事实上这组价值的正面其实是:恨(司徒),也就是写为:


    恨(司徒) 不恨不爱(缺)
    看似不爱的爱(谢明) 爱(伊丹英彦)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片中每两个人之间都充斥着疏离感和不信任,甚至主要角色之外的山本和伊丹英彦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而唯一一个纯粹包含爱的角色,即伊玲,在第一幕高潮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而作为负面之负面的看似不爱的爱(谢明),是这组价值中的终极负面价值,因此在最后高潮之后,导演安排了一个大段闪回,来交代谢明和丁慧之间的感情,这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高潮后有一大段闪回,但是因为在叙事上这一段也有很强的作用,并不能让观众就此回味影片沉重而高亢的高潮,因此最后影片多出一段上海南京的空袭,对于观众来说,没有新的信息加入,但那沉重的心情会继续延续下来,直到影片结束还回味不止。



    除此之外,娄烨导演对于人物情绪的细腻把握也令人沉迷,三年后丁慧和伊丹英彦再见时,丁慧受命引诱伊丹。两人分离后,伊丹躲在一旁查看有无跟踪,而丁慧义无反顾地转身返回奔向伊丹,虽然两人之间有诸多的猜疑,但是这份热烈的爱情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份禁忌之爱显然不可能有好的结局,这才造成了影片中无处不在的阴冷的气氛和距离感,这是娄烨的《色戒》,打上了导演强烈的个人烙印。

 6 ) 想象中的上海

娄烨编导的《紫蝴蝶》,绚丽而缠绵,作为10年精心准备的“东方传奇",它将世纪末对上海的想像与改写推到了新的境界。然而,在这种想像与改写中也包含了诸种关系与难题一一关于历史与历史阐释,自我与他者的定位,以及在这种二元身份定位过程中体现在主体身上的认识论局限与困境都似乎暗示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可能遭遇到的种种问题。当相对弱势的地区、国家文化遭遇一个强大的他者时,难道只能服从于“看与被看”的权力关系,乐此不疲地制造一个个“东方奇观”吗? 如同“五四”ー样,为了与西方想像中值得唾弃的过去完全决裂,坚定的西化论者宣称,上海将追随以理性和秩序为特点的现代世界,努力做到脱胎换骨,即使不能够进人第一世界,也会是一个与第三世界完全不同的“美丽新世界"。那么他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压抑历史创伤,重新发现大上海的情欲与风情,抹平作为“异物”与“他者”的特殊秉性,将自己置身于普遍主义的话语之中(有趣的是,从西方立场来看,东方则永远是充满特殊性的“异物”)。《紫蝴蝶》对上海的想像与重构,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从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开始(摩登的上海与革命的上海),最后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现实效果——对置身于商品世界的当代中国城市的救赎,代表着对历史创伤创造性转化的召唤。一方面上海铭记住了侵略者的种种暴行:满目的疮痍、废墟、战火与游行抗议的人群。而另一方面则是,由有轨电车与总机电话网络构成的现代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两个空间擦肩而过,却不是同等对话,电车中的白领女士对游行人群的冷漠,及满心期待着和他的情人的相见,无不暗示了情欲对历史的吞噬与改写,这就是《紫蝴蝶》的基调。上海的情欲像一棵含苞欲放的鲜花,等待着来人的发现与采摘。 关键的第二步则是在上海身上应用带有全球化普遍主义意味的自我拯救策略。作为招蜂引蝶的花朵,上海成为了不同于中国的“异地”,在这里突破了单纯的危机二元论调(革命与存亡),而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职业革命者、阴谋家、爱国者、叛徒、白领丽人和妓女们的冒险乐园。上海显然已经突破了战争中国的缩影地位,它的历史经验被重新灌制包装,然后运往全球,成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危机的缩影。 而中国人民与他们的敌人日本侵略者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整个世界通行的正邪善恶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日本特务头目与他所藏身的那个阴暗小屋不正是与纽约、伦敦、莫斯科的野心家的秘密基地一样吗?总有一个妄图破坏世界的阴谋家在国际都市、世界中心的阴暗角落窥视着我们的世界,而正义的使者则必须一举击破这个毫无疑问将严重危及世界的巨大阴谋。 当导演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布我们和你们一样时,殊不知这种将自身融入普遍主义的努力,却恰恰暴露了特殊主义的本质,东方变得更加怪诞,这里不仅有黄土地、中国功夫与京剧,这里还有西方人熟悉的世界危机和英雄主义,有爱恨情仇,甚至还有美女革命家,这不啻于给了西方观众又一个惊喜,似乎印证了他们对东方根深蒂固的认识一奇异、混乱,充满非理性的力量,但能够也正在被西方改造,走向文明。 旅美学者徐贲曾经引用莫定比的说法:“西方殖民者使得 第三世界人民在理解自己身份的时候,根本无法构建所需要的思想世界。这些思想世界早已由西方人按他们头脑中的第三世界社会文化的样式构建好了。"从《紫蝴蝶》的上海影像中看到,这种看似普遍主义的文化构建,恰恰透露出了它被规定的特殊主义的地位,是在“看”的期待中生成的“被看”的形象。不论它的创造者怎样以美学抑或市场卖点为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初衷,但隐藏在这个简单托辞之后的却是一种以西方为本位的出发点,以东方他者作为最后指归的意识形态,在东方主体身上并没有产生出强烈的排斥的倾向。 这不正印证了“(这种)以客观普遍的知识话语面目出现的西方意识形态能 不断产生和再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殖民主体”这个认识吗? 关于上海的身份想像,正是聚焦在在第三世界历史资源的再认识与再阐释上,聚焦在第三世界主体自身的身份定位和反思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之上。 如果说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的想像含有迎合全球化的最初努力一一以“特殊”来获取“普遍”的认同一西洋镜下中国的形象。 那么以《紫蝴蝶》为例的新的“中国”故事,则越来越失去了这些独特价值,而融人到国际标准化、工业化的美学口味 之中一一以情欲作为普遍价值与历史尺度。 在《紫蝴蝶》中被想像的上海,首先 暴露出的问题就是:上海到底是“我们”的还是“他们”的? 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也 正体现了后殖民问题在当代新的变化,即由萨义德西方对“东方”和“东方人”的 建构,到斯皮瓦克“属下真能为自己说话吗”的反问与尴尬。

 短评

章子怡合作过的著名华人导演还挺多:张艺谋→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2002年《英雄》、2004年《十面埋伏》,李安→2000年《卧虎藏龙》,徐克→2001年《蜀山传》,娄烨→2003年《紫蝴蝶》,王家卫→2004年《2046》、2013年《一代宗师》,冯小刚→2006年《夜宴》,陈凯歌→2008年《梅兰芳》,顾长卫→2011年《最爱》,吴宇森→2014/2015年《太平轮(上/下)》…… & 娄烨与刘烨,两烨难得合作。

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把王佳芝拆分成章子怡、李冰冰两体,娄烨的《色戒》。

7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妈的我烦了哈!!这个片子我可记得加了两遍了!还想咋的,我一次比一次评分滴!!

10分钟前
  • U 兔
  • 较差

体制内大制作,娄公子的电影必须得看胶片啊!看完胶片回来就想把DVD扔了啊!影调丰富细腻,摄影极端讲究,娄公子式的特写和虚焦自成一家。叙事有点[色戒],剪辑神出鬼没……不过这是第六代里唯一的牵涉到二战的历史叙事了吧,国族叙述特别有意思。另外国际章的扮相怎么能那么像郝蕾在某片里的扮相!

1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是娄烨的一贯手法和气息,但是抗日暗杀的故事没意思,演员表现也一般,无功无过,现在担心的是,娄烨新片《兰心大剧院》可能也会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表现方式。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1.继[苏州河]中的现代魔都市井描摹后,娄烨意图勾勒出一个风云动荡的历史时期中的上海。2.一部浸泡在凄清幽邃的冰蓝色之中的电影,恍若一场遥远而浪漫的迷梦,但却极少有欢乐时刻,压抑、隔膜与忧愁随国仇家恨一道渗入了骨髓。3.导演尝试以个人情感与欲望来一定程度上消解国家、民族、革命的宏大叙事,但却只成功了一半,主要原因是对丁慧的情感与欲望并未作足够刻画,倒是另一条情感线更有力道。4.以结尾的闪回来揭晓悬念,确乎比较大胆的处理,于是,我们看到,不同世界的人是如何因偶然的错误而相互牵连,进而毁灭了对方的人生。5.以经典老歌《得不到的爱情》作为主题曲,并作为片尾的3分钟抗日战争黑白记录影像的配乐,更为明晰地将儿女情长、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危机并置,进而引起观者的进一步追思。(8.5/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很难不爱娄烨的电影里那种诗意的疯狂。不论背景是什么,主题怎么也逃不过小人物的爱恨情仇。又不同于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一直在为小人物寻找一种普世价值,娄烨电影在追求的更是一种于独立微小个体的关怀。章子怡很有镜头感,但始终缺了点娄烨电影的气质。开头火车过站和片尾的床戏美到催人泪下。

20分钟前
  • 凉水
  • 还行

分太低了,娄烨的最大成本制作相对应该也是他综合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而风格还那么个人,对那个时代的还原极为精准达到了这类影片的最佳。大银幕的手持虚焦雨夜特写也放大了那种气氛,爱不能性很别扭突然的暴力,两段连接两位女演员的长镜头很神,短暂出场的李冰冰是她所有电影里最美的一刻。电影博物馆章子怡回顾展2元胶片版。

25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娄烨的色戒,摄影加上几个长镜头挺好啊。最后的床戏虽然晚得有点于事无补的样子,但这样交代始末我还是买账的。关键娄烨拍这种闷骚的感情太拿手了啊,并且拍哪哪下雨。=___=。

2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娄烨还真是能指望的导演,抗日题材也能拍得带有个人特质。罗曼蒂克消亡时,你也忍不住哭泣

2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乱世的重点不在于窘迫,而在于乱,就那种不论得到什么都无法不担心第二天就会全部失去的乱。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意料之外的喜欢!娄烨对传统意义上的抗战题材并不感兴趣,只是如同在夏日宫殿里一般痴迷拍摄宏大抵抗运动的历史背景下的男男女女。不信看电车旁走过的抗日救国的学生队伍,娄烨的音乐或多或少怜悯而温柔。救国宏愿和答不上来的战斗目的,沉浮在历史洪流里个体依偎在一起。多情的话语不重要,年轻的性命不重要,牺牲不重要,重逢不重要,甚至作为国家机器和革命斗士最后也显得不重要。人人如一张白纸,等着血来染净,然后打湿在1937年上海的雨中。徒劳的雨,失败的雨。

35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不差。玩文艺范娄公子还是差王家卫一个档次,两人都这么求画面,还喜欢夜晚和雨。好在娄烨找到了自己的赤裸裸还原现实的方式,代表就是 花 。另:娄公子成功的一半是他的搭档:摄影师,配乐师,尤其是剪辑师。

3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看完后就再没想起来这部电影说的是什么......

41分钟前
  • Enchanted Land
  • 还行

1,湿电影代表作从周末情人一直湿到春晚2,床戏猛烈一点,色戒就不用出来混了 导演忍了两个小时,终于让章子怡动了两下观众表示很失落

43分钟前
  • 爆爆
  • 还行

8.9;almost his best

47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辛夏每次和伊丹告别,都轻轻唤一声,明天见。哪知道再见时,已经没有了明天;谢明每次和丁慧分别,都小心嘱咐一句,好运气。怎知道从加入组织之日起,赌的就不再是运气。这破碎的山河,每个人都流离失所。日本女人攥住不放的手、司徒错拿的外套、依玲坐过的电车,都如那夜瓢泼大雨里的音符,不知所踪。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3.5。“至少你还活着,我们还在一起战斗。”“我们为什么要战斗?”显然不够好,但置于华语/题材维度,说《紫蝴蝶》和《鬼子来了》一样先进不为过。人本就是娄烨的魂。

50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原名《无辜份子》

55分钟前
  • 鱼罕兔
  • 还行

+56th金棕榈提名;4;车站那场戏太绝了;时代洪流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我们甚至不知身在其中,没有寻找出口,得不到的爱情,虚妄别扭的性,这里一片混乱,大雨如注,我们都是这场滂沱大雨里的一只紫蝴蝶,不知道为什么却在拼命扇动翅膀;

58分钟前
  • Foriverwx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