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结

主演:程枫,尹航,李芯逸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剧照

红 剧照 NO.1红 剧照 NO.2红 剧照 NO.3红 剧照 NO.4红 剧照 NO.5红 剧照 NO.6红 剧照 NO.13红 剧照 NO.14红 剧照 NO.15红 剧照 NO.16红 剧照 NO.17红 剧照 NO.18红 剧照 NO.19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红色其实是一种救赎的颜色

奥古斯特是个极其旁支的线索人物
可以看作是那个窃听癖的退休法官的年轻时代
而这个人刚好是瓦伦丁的邻居
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同上了一条船
一千多人只得七人得救
而他们是其中的两人
虽然只是他们两人,其实是所有人的救赎

红色其实是一种救赎的颜色
耶稣当年也不是这么做的吗

 2 ) 深红的感伤――《三色》之《红》观感

    红色的夹克、红色的酒吧、红色的吉普、红色的椅子,红色的房门,红色的书皮,红色的牵狗绳......片如其名,在《红白蓝三部曲》之《红》中,基希洛夫斯基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常常让人想起激情,热情,朝气等积极的词语。但在这部《红》中,基希洛夫斯基则在缓慢悠长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感伤,当然,他们都在积极生活,在红色的世界里,人们理应充满积极的情绪。
    这部影片的画面色彩非常漂亮,除了深红的颜色外,伴随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其色调都不断变化,时而亮丽,时而阴郁,但是总会给人美的感觉,基氏通过镜头将他眼中的美丽镶嵌于这个世界。故事发生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一个兼职做模特的女大学生,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法官,一个退休孤独的去窃听邻居电话的老法官,他们相隔不远,特别是女学生和年轻法官就在一条街上。但是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无缘见面不相识”,他们或许早已处在这样的空间,却无从相识,直到一次次偶然。因为女学生撞伤了法官的狗,与法官相识;法官则在窃听中得知了年轻法官和他不忠女友的故事;而直到最后,年轻的法官才和女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碰面。
    这部影片似乎就是一部基希洛夫斯基的电影,他没有完整的讲述一个让人明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这是部意义蕴涵于过程的电影,没有神秘的开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离奇的结尾。生活,一切在于生活的过程,这部电影尽情的展示着三个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我喜欢这种以一种慢悠悠的节奏叙事的电影,那女学生的热情与敏感,那年轻法官的风光与不幸,那退休法官的怪癖与感伤。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平淡,平淡的他们的生活让我们都觉得似曾相识,女学生兼职模特,去健身,显然深处热恋,显出一种小资的安逸,但是她那异地的恋人无端的怀疑猜测给了她诸多苦恼;年轻的法官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可是同很多事业上正要大展宏图的人一样,他不得不痛苦的面对恋人的不忠;退休的老法官呢?似乎他只能是终日陷入寂寞之中,以窃听他人的声音来陪他度日,直到女学生走入他的生活,还勾起了他一段伤心的爱情往事。微妙的是,老法官的往事竟很年轻法官惊人的相似,也是一次偶然中手中的书翻到了考试的内容,也是意气风发之时面对恋人的背叛。世间的幸与不幸,顺与不顺,善与不善,忠与不忠似乎就是永远以相似的方式不断的上演,生命在轮回,生活在轮回。当年轻的法官面对恋人的不忠而神伤时,老法官正面带感伤的向女学生叙述昔日的相似情伤,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将岁月的沧桑无常,生活的无奈多变从我心头油然而生。
    基希洛夫斯基当然不是想只是拍摄一部令人看来陷入伤感的悲伤电影,这部影片中也时时洋溢着生活中的希望与温馨,当时那不时映入眼帘的红色就让人感到足够温暖了。尤其是那个片子的中心人物――女学生,她让我想起了《天使爱美丽》中的爱米丽,她同样的善良、快乐,一种很红色的情绪,她以这种情绪深深感染了那个孤僻的老法官。一位窥探他人秘密的老人终于被深深触动,他不再偷听他人的秘密,相反,他向善良的女孩倾诉了他心中的秘密。女孩也留意着那辆红色的吉普――年轻法官的坐驾,但是他俩始终没能碰面,直到她乘船前往英国与男友相会时,伤心的法官也怀抱永远忠诚的小狗走上了离港的轮船。最后,老人在报纸上发现了轮船失事的消息,当他焦急的在电视上寻找女学生时,女学生和年轻法官都幸运的获救,两人站在一起,隔着屏幕是欣慰的老人,三个人的生活在那一刻仿佛结成一环,伴随着新生的希望,影片在一阵淡淡的音乐声中结束,留给我的是对人生温馨的体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中有种很惬意的温暖感觉,每个人都在生活中面对着很多感伤和无奈,但是那无处不在的温馨红色就是我们的心理慰籍,那一抹抹红色让人感到安全,温暖,给人摆脱悲伤的希望。红色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色彩,它更是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态度,人们的一个微笑,一丝善良,一点激情,都相互关怀,相互抚慰。所以,或许面对不幸与挫折,我们先应该静静品味一丝忧伤,然后,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红色,让红色安慰我们,让我们在温暖中对生活淡淡一笑。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94654.html

 3 ) 偶然的幸福 偶然的忧伤

法律学生手中的书掉在地上,翻开的那一页,他看了一眼,后来发现竟然是考题的内容,他后来成了律师。

这是基斯耶洛夫斯基的电影《红》里给我们展示的一个生活片段。这种偶然不仅是属于那个老法官的,也同样发生在那个年轻男子的身上,而且后者仿佛成了前者的翻版,他也一样被自己心爱的人背叛。

这部被称为以博爱为主题的电影中还有更多关于偶然的主题,那些偶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人的思想意识,还带来了好运和幸福。

瓦伦丁开车撞伤了老法官的狗,这一次的偶然事件让她认识老法官,并意外地发现他在窃听周围邻居的电话;也是这一次偶然,让老法官重新审视自己,并把自己告上法庭。本来偷听可能是一种偶然,由于老法官的违法行为,而使得偷听的行为成为一种必然的侵犯。

也许是瓦伦丁拯救了老法官,如果她不介入法官的生活,后者可能会坚持着窃听的生活。同时老法官的言辞也给瓦伦丁带来更多启示,他说在法庭中往往听不到真实,只有电话里的故事才是最真实的。

老法官能够识破年轻的瓦伦丁的心理活动,他知道她为什么没去向邻居家男主人检举自己,是因为她看到那家妻子的温和,和孩子的活泼。

这两个人互相影响着,从起初的偶然开始,让彼此都拥有了一段不寻常的人生体验。重看电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重新看同一部电影,感觉好像不是一部电影,其实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了,你发现了一些曾经没有被发现的,不是眼睛的问题,而是经历久了,心灵在成长。

当然再多的偶然都是导演所为,最后的场景,《蓝白红》三部电影的主人宫都出现了。如果你看了这三部电影,就会觉得这“偶然”得很夸张,那因为电影的原因。其实生活中的幸存者彼此都没有关联,没有人像基斯耶洛夫斯基将毫相干的人拼接成故事。而你看到了这些故事,人们对电影的观看产生心理作用,而这正是影片的亮点之一,不管你把它当成是讲故事的技巧还是其他什么,毕竟这结尾强调了人生的偶然。

最后影片定格在瓦伦丁的向右看去的表情上,而这一瞬间刚好和她拍照的那幅照片的表情十分相似,尤其是那脸上的忧伤,这是正常的心态下的表情,因为她刚从一场灾难中脱身,那是应该具有的恐惧。而这自然的表情却和当时摄影师让她表现出的忧伤那样的相似。

从影片来说,前一次是表演,后者是生活。但有意思的是,跳出影片来看,这两者其实都是一种表演,那正是演员伊莱娜·雅各布在影片中的表演,在表演相似的忧伤;即使不这样理解,这仍是一种表演,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也时不时的在表演?大多数时候还是没有排练的“表演”。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推荐影剧

电影《刺杀尼克松》英剧《问答》电影剧集集合推荐法国电影《阿尔德曼夫妇》电影集中推荐日本电影《大空港》美国电影《莫娣》美国电影《魅影缝匠》美剧《大小谎言》第一季中国电影《暴雪将至》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国电影《村戏》日剧《贤者之爱》日本电影《蒲公英》BBC版《无人生还》韩国电影《计划男》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电影《卡罗尔》中国电影《山河故人》华语电影《刺客聂隐娘》|英国电影《房客》|中国电影《双鱼陨石》|日本电影《儿童食堂》|英剧《伦敦黑帮》|美剧《上载新生》中国电影《春潮》|美国电影《房间》|美剧《真相捕捉》|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国产火爆网剧《隐秘的角落》|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日本电影《摇摆少女》|悬疑剧集《极地暗杀》日本电影《雨停了》

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电影原著改编成的电影(4)日本小说改编的电影(3)关于日本艺术家的电影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2)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1)15部悬疑电影推荐|关于日本艺术家的10部电影|关于何冰“后浪”事件功夫片岁月

 4 ) 无共鸣

    慕名而往,字逐句的听看。我以为,这不是个适合电影院的作品,隐喻和小细节太多了是,往往看一遍是不够的。
   作者,显然是以电影,作为思想表述的形式,是用来探讨问题的,并且显然是给了答案的。然而,老实讲,探讨的有些个生硬,情不能动人,意思自然也就传达不过来。又或者,如电影所言,我也是那个tromper sur tout的人。
   要表述恻隐之心,至少要勾起观众的vanite。然而,对于,母女对话的片段,对于小女孩偷听到父亲偷汉子的那段,对于,marque发现自己不是父亲亲生而吸毒的那段,我都没有被引起什么情绪。这些事,在我想来,发生也就发生了吧,毫无感觉。既然勾不起恻隐之心,又如何谈什么走岔路,有更遑论什么救赎了。对,就是“救赎”,这个令我反胃的词,一个被用烂了的陈词滥调。
    至于说,其他许多小的思想传递,我都觉得过于简单,而根本无需探讨。比如,许多人犯罪,只是一念之差。又比如,错放一个罪人,而后其悔过自新,亦算是功德。这些,都,实在是,太简单了,以至于,不知道为何要讨论。我们生来,就绝没有什么全然的独立自主性的,生活的从小的教育机会,背景,财富。是否遇到良师, 益友。等等外力,都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对于罪人来说,有一些所谓的罪人也只是,不溶于社会秩序的需要。谁能规定法律?无非是多数人,或者有力量的人。另一些,我们这些岸上的人,或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去探究他们的人生,大概我们只能说,我们生来为鹰,比较幸运罢了。对了,许多时候,我们只是运气好罢了。
    至于说救赎,太空泛,太陌生了这个词。对于我生活的时代,能做韦小宝,便已经是良心分子了,哪又会有谁有负罪感呢。
    说道人生的道路,爱心显然是没用的。有用处的,只有智慧!
    但凡讨论。我以为,真正高级的讨论,话题必然是无可调和的矛盾,精彩的是讨论的过程,而答案,一般都是,没有的!这一点,莎翁的悲剧,都符合。

 5 ) 最鲜艳的寂寞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逝世-----心脏衰竭。当一颗心脏旷日持久的承受来自人类灵魂最无法逃避的丑恶与悲观,原罪与冷漠,无论它曾经多么生机蓬勃,下场都是殚精竭虑后的黯然停滞。基耶斯洛夫斯基就像巴西的热带雨林,吸收世界排放的所有罪恶,用光合作用释放最清洁的氧气。无论你我,当这股氧气钻入你的心脾,你会对生命中所有的美好怦然心动。
   大师的作品是所有发烧友们耳熟能详的,从《双面微若妮卡》,《红白蓝系列》到《十戒》,《疾走天堂》,每一个都是掷地有声,而我最为陶醉的是《红色情迷》。这种喜欢可能来自于我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了解。他的确是个怪老头。在早期从事纪录片的拍摄时,他一直在强调一句话:“人们如何在紧张的生命中尽职的扮演自己。”而当他发现“人类与摄影机离得越近就越容易消失时”,他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电影之路,如何用最恰当的电影语言讲述纷繁生活背景下游离在感情与自我,困惑于靠近与疏离的你我他。这种思考促生了91年的《双面微若妮卡》和之后的《红白蓝系列》。
   基耶斯洛夫斯基从来都没有把电影当作是自己的全部,在电影的汪洋中他时刻清醒,他明白电影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倾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当别人问及他是否喜欢电影时,他面无表情的回答道:“不!”就是这个在平日里宁可看书也愿去电影院的人,却拍出了让我们无数人呼吸沉重视力模糊的电影,不得不说电影的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
  “我唯一的优点是我悲观。”大师这样阐述自己的性格。在《蓝》和《白》中,悲观似乎像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每个人都无处藏身。而所有的悲观都是寂寞在作祟。黑夜是所有人类的噩梦,尤其当它降临时你是孤身一人。在《红色情深》中,你会发现所有的主角都会养一只狗,无论是窃听别人电话的老法官,时刻被男朋友怀疑的女主角,还是被女朋友带了绿帽子的年轻法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狗尤其通人性。它会在你高兴的时候与你蹦来跳去,在你忧伤的时候静静蜷缩在你身旁,在你失声痛哭时伸出舌头舔去你的泪水,它对你的忠诚可以超越你任何一个男友女友。就像片中老法官的狗,尽管它的主人对他不理不睬,企图把它送给撞伤它的女主角,但当它痊愈之后,依然会飞奔着回来找自己的主人,哪怕他曾经抛弃了它。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如泣如诉“说好了是一辈子,就是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一辈子的感情,分毫不差的爱,人能做到吗?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还要承诺,还要欺骗?狗不会说话,自然无法信誓旦旦,它们只会瞪着水汪汪的眼睛,执拗的在你把它踹开的时候又回到你的身旁。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人类一样熟悉背叛,也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狗一样信守忠诚,不离不弃。
   每一个天性悲观的人都是寂寞的,害怕孤独,身边有一只小动物,可能是猫,也可能是狗,至少在夜里,四下无人的时候,还能尝到拥抱的滋味,感受另一种体温。
在《红色情深》里,被自己最心爱女人背叛了的老法官,永远都不会关上家里的门。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要走的东西是留不住的,所以他拒绝了女主角送还的狗,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就斩断情根。受了伤的人总是本能的拒人于千里,像一个防护机制。“爱怕了就不会在爱。”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坚若磐石的封闭也会被感情的焕发挤出一道裂缝。天性善良的女主角,热爱生活,对身在异地的男朋友忠诚无比却要忍受他的无端猜疑,看到丢瓶子的老人会上前帮忙,撞伤了狗会送它去医院,送它去找主人。当这两个相遇的时候,老人被融化了,他发出了一声感慨“可惜我比你早出生了30年。”坚冰融化,水流会比任何的江河都要湍急,感情也是如此。老人开始变化。向警察检举了自己窃听别人电话的行径;注视着自己的狗从孤身一人变为6只小狗的母亲;打开尘封的车库,启动雍容华贵的奔驰车,西装革履的出现在女主角的演出,却匿藏在一个谁也不曾注意的角落。无声无息的感情仿佛一颗不会开花的树,没有姹紫嫣红的浓烈,只有渗入地面几十米的根茎,蔓延,伸展,紧紧的抓住泥土。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去英国的轮船遭遇暴雨袭击,无数人遇难。老法官表情惊恐忐忑,当生还的7个人陆续出现在电视画面,老人紧张的双眼通红。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也不是……….第六个不是,直到第七个人的出现:她眼眶挂着泪水,似乎没有从刚才的惊恐中抽离,头发有水珠滑落,双唇微张,她的背后是一片红色的背景。老人咽下了一口气,疲惫的仿佛瞬间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默默的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透过一块破碎的玻璃,一颗破碎的心正在悄然愈合。

 6 )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评基斯洛夫斯基电影《红•白•蓝》之《红色情深》 曲 曲 基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或许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三色》之《红色情深》就是这样一部以博爱为主题的影片:学生兼模特瓦伦蒂娜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纯洁的爱情被践踏了;命运中的偶然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之中……影片中还加入了许多次要情节:老法官卑劣地监听电话,少年马克发现自己私生子身份后堕落吸毒,家庭的背叛,爱的背叛,冷酷的母女亲情,不可告人的毒品交易。正如笼罩全片的灰色调子(在《蓝》中导演大量使用了蓝色滤色镜,但在《红》中却并没有),人物都处在难以摆脱的复杂的矛盾纠葛当中,生命是那样冰冷孤独。然而,红色仍然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场会有一抹的红色映入眼帘。《红》在光线和取景上比另外两部更讲究,每一场景都会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出现,尤其是色彩,几乎被当成一种语言在使用。红色的车灯象征危险;咖啡店榨汁机上的红色樱桃象征精神创伤;红色夹克象征记忆中的爱。另外,夺目的吉普,小店的招牌,那本砰然坠地的书的扉页,动物医院里的半扇虚掩的门,庞大广告街景,灾难后屏幕上定格的现实与过去惊鸿一瞥。这些奇异地融合在影片中的红色不时提醒我们:影片传达的本质内容正是这不经意中出现的醒目的“红”,深情的博爱的红。 一 爱与救赎 圣经上说:爱我们的邻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续的他一贯的对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爱”为核心展开。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个问题:存在真正的爱吗?当瓦伦蒂娜说帮助购物可以让那位孤独的母亲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伦蒂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否定——人们的所谓爱的行为从根本上是为了自己。 影片中出现新老两代法官显然不是偶然的,他实际上扮演着审判者的角色——用窃听电话的方法对邻居们为人所不知的罪恶行径进行审判,他只是无力改变什么。笃信这一观点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虚灰暗之中,但注定有红色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瓦伦蒂娜的到来使他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你走后我告诉自己真恶心”,他停止了监听并去报了案。随着与瓦伦蒂娜的进一步交流,他终于看到了光明。实际上瓦伦蒂娜是在道义上对老法官进行审判,而与老法官经历相似的年轻法官奥古斯特又成为对老法官进行法律审判的第三个审判者。然而仅仅是审判远远不够。记得最后定格镜头中的那一片红色是什么吗?是救生员的红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红色的根本目的——“救赎”。红色的博爱!红色的救赎!人不是生来自私的,老法官说爱别人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们在爱别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我们自己。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桔黄色的车灯似乎象征着人们的爱心,对世界产生怀疑时,灯的电池耗尽熄灭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说:“电池我已经装好了。” 生活是艰难的,再阳光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不能因为阴暗就去否定生活,因为得不到爱就去否定爱。也许你的邻居或偶然与你擦肩而过人就是你寻找的爱人,但——咫尺天涯。影片开头那段电话线路的推轨镜头,音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对话,默认了电话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的确给人带来的方便,然而电话两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吗?人们无法在电话上进行心与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许多误解与猜疑:瓦伦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电话都会被对方怀疑质问。高科技成了人们疏离的载体,正是这种现代世界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之间更加难以沟通,各自遭遇着爱的冷淡、荒芜、失落和绝望,于是产生了罪——源于爱的罪,这种罪可能无法被审判,但可以被爱救赎,只要我们更加坦诚、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希望。正如导演所说:人类遵守种种戒律,并非怕上帝惩罚,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人性的需求,人总要设法超越自己,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讨好神,或是讨好人。 二 宿命与轮回 贯穿影片始终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组成的空灵音乐告诉我们,世界是玄妙的,必然与偶然,宿命与抉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故事是由那样多的偶然连接而成:掉下的书正好翻到了考试题目,广播坏了于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为买烟而错过了女友的电话……反复出现的赌博机似乎预示着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伦蒂娜却说:我知道为什么会赢。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显然,影片实际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论的烙印。瓦伦蒂娜对男友说,要不是她中场休息时跑出来,他们就没法认识。的确如此,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改变了你的一生。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吗?如果是命中注定呢?书带注定会断,广播注定会出毛病,希旦注定会在那时跑出来,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命运注定相同……这种奇妙的宿命在海难获救时达到了顶峰:红色背景上瓦伦蒂娜惊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广告招贴完全吻合,仿佛冥冥中早有预示。 “轮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奥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后的一个轮回:轮回的金发女友、轮回的落地的书、轮回的背叛,甚至轮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来的就是轮回的空虚无奈——奥古斯特也会像老法官一样孤独一生。 老法官说:“我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你也可以选择说或者不说,但结果都是一样。”我们仿佛被一种神的力量所笼罩,在宿命之中的人显得那样脆弱无力:爱脆弱得不堪一击,幸福总是紧连着痛苦,聚散无常,拥有和缺失都无从掌握,就像本来预测的晴朗天气会忽然狂风大作。在命运的操纵下,三个生活在同一时空的个体彼此独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们的命运却彼此纠结和影响:心灵相通的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时代,重复老法官命运的奥古斯特和瓦伦蒂那是邻居却互不相识。太多好事、坏事每天在发生,而你或许就在他们旁边,多数的事你无能为力,因为你毕竟不是上帝。于是老法官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他监听光鲜衣着下的阴暗的丑行,目睹着人性的丑恶虚伪,嘲笑一切所谓的善良和美好。他改变不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老法官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完满,上帝也会犯错误,导致他和瓦伦蒂娜错过了三十年,他对生活彻底失望。于是瓦伦蒂娜告诉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人性本非恶,只是难免软弱,有些事你可以选择不要放弃。他们两个人的心灵互相交汇影响,让观众停留在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风雨中总会有人死亡、失踪,但也总会有人获救。片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并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变的重复就此被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们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错误,终于能在一起了呢?总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绝望后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就连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阳光,仅仅一分钟的光明,却如此美丽,是否“爱”也是可以轮回的呢? 三 生命的美学 伸出你的手,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以人类命运为起点,人的堕落与跃升的路径,都可能在这一念间改变:那一念,会以撒旦的分身介入历史,或是承袭上帝造物的流程,我们也许可以决定。正如基斯洛夫斯基所说:“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只能把握今天。”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的手掌隔着车窗相合,那一刹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消失了,两个人的心灵融合了。 那个在《蓝》中出现的颤巍巍的老太太,老是够不到回收箱,不能把玻璃瓶塞进去,女主角看见了,但视而不见;《白》中的男主角也看见了,只能示以同情;瓦伦蒂娜看见了,毫不犹豫地走上去,帮她把瓶子投进回收箱。在一部部对生命充满破碎和悖离感的描绘之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终于表达了他对爱的肯定和盼望。爱人如爱己,很多情况下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总能用爱去改变些什么,拯救别人,也拯救自己,一幕幕纷繁芜杂过后,呈现出一副华彩乐章——救赎,生命的美,也许就在于此吧。

 短评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7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11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12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15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21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2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25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2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30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34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38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39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42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47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52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5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5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1小时前
  • StevenTon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