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猴子

HD中字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玛德琳·斯托,布拉德·皮特,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大卫·摩斯,乔恩·塞达,Joseph Melito,迈克尔·禅斯,弗农·坎贝尔,H. Michael Walls,Bob Adrian,西蒙·琼斯,Carol Florence,Bill Raymond,Ernest Abuba,Irma St. Paule,乔伊佩里洛,Bruce Kirkpatrick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十二猴子 剧照 NO.1十二猴子 剧照 NO.2十二猴子 剧照 NO.3十二猴子 剧照 NO.4十二猴子 剧照 NO.5十二猴子 剧照 NO.6十二猴子 剧照 NO.13十二猴子 剧照 NO.14十二猴子 剧照 NO.15十二猴子 剧照 NO.16十二猴子 剧照 NO.17十二猴子 剧照 NO.18十二猴子 剧照 NO.19十二猴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二猴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元2035年,人类被12只猴子军研制的一种病毒侵袭,大部分人类都在这场病毒灾难中死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生,但也只能在阴暗的地下,苟且偷生。  科学家们决定派人穿越时光回到1996年追查12只猴子军的来历。囚徒詹姆斯·科尔(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饰)被 挑选为志愿者。阴差阳错,科尔回到了1990年,当他向当时的人们描述未来的那场大灾难时,被当作精神病捉了起来并被医生凯瑟琳·雪莉(玛德琳·斯通 Madeleine Stowe 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科尔在病友杰弗里·戈因斯帮助下逃脱,回到了未来。因为没查清12只猴子军的来历,科尔再次被派回了1996年。  科尔这次发现了12只猴子军的起源地在费城,他找到了医生凯瑟琳,二人一起展开了追查12只猴子军的冒险之旅!饭情2019宽频聊斋当我们离开七扇门沃尔特和唐杜里的圣诞节天下父母维琴河第五季谈判专家 交渉人只有猫知道谁杀死了小格雷戈里八月一日胡同交响曲再次来寻我棋山传奇狼毒花和歌子酒第2季春娥大英雄千术3决战澳门咖啡之友男子啦啦队!!爱情公寓电影版神探娇娃花园墙外钢铁花跳吧!我就是舞后出走俏娇娃伊波拉病毒棋差一招同船爱歌三生有幸吾栖之肤围城1972希德姐妹帮暗夜英雄大师列传第三季名侦探柯南:沉默的十五分钟超人胜利特别版:超级战斗完美分身初恋2019斗破苍穹 第三季丧尸潮血战机械人路边野餐2015

 长篇影评

 1 ) 版本二:精神病人的臆想故事

        一开始坚定觉得是穿越科幻片,但是再次仔细看整部电影发现,按照精神病人的逻辑也是讲得通的。
    首先说下思路。小男孩在孩童时代经历了一场机场枪杀。(不知道是这场枪杀造成他精神开始出问题还是之前已经有了问题又遇到这件事故)这场枪杀的场景深深在男孩的记忆中伴随着他。而后病毒和拯救世界都是他想象出来的。
    对于几个争议点:
    1.场景的对应。可以视为精神病人将看到的场景和幻想的进行对应。这一点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最为明显。任何一个场景都有对应。首先,时光穿越,在动画片里提到,猴子在电视里有。医生和科学家,病床和床单,诡异声音和老头,以及一些细节和道具。一切都有对应关系。
    很重要的一点,大家仔细看疯人院里发生的场景,全是有用意的,包括电视放的内容,皮特说的种种关于细菌和自由的言论,黑人大叔说的话,等等,都对情节的发展起到铺垫的作用,这就从侧面说明,疯人院对于主人公来讲其实是行成他臆想的情节的主要来源。
    因为臆想是一种没有证据的推断,就好像我说这个故事是臆想,你可以反驳我说,那所有故事都可以是臆想。正因为如此,穿插在整个故事中的一些隐晦的对应可以完美解释这是一个臆想出来的故事。
    2.飞机场的梦境。可以看到,梦境竟然和主人公的故事同时发展,而且是主人公通过剧情的发展更新梦境。但很重要的一点,梦境的基础部分是一样的,这就说明,梦境里的机场枪击事件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是梦境中机场事件每次的人物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主人公在内心深处久远的记忆与自己想像的故事中的不断交织。
    3.解救小男孩的新闻。可以发现,新闻里说的是什么?男孩在地下的坑道,派在地上的猴子去解救。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放大看,整个故事的情节不就是人类被迫转移到了地下,而动物在地面么。这个新闻穿插在电影中,难道这仅仅是巧合?而且最后新闻说这是小男孩的恶作剧,这说明了什么,自己去想。
    4.子弹和照片。作为精神病人的主人公完全可以把自己照片中的人的相貌想象成自己的,这本来就是精神病人一个很常见的病症。可以这么理解,照片的图案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那本书本来就是讲先知预知灾难之类的,很容易对病人产生影响。
    补充说明的是,如果是臆想出来的,那么我们并不知道主人公现到底多大。可以说,所谓梦境的机场恰恰是一件最真实的事情。而同时,连接的手法非常巧妙,第一个镜头就是小男孩的机场一幕,转而主角“醒来”,一个镜头就把整个前后因果逻辑涵盖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并不排斥时空旅行的逻辑。只是这两种都说得通。这应该就是好电影吧,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理解。

 2 ) 一个充满幻想的多情少年的怪诞的科幻的香艳的刺激的梦

我曾经也做过类似的梦,游离于现实与未来科幻与写实生死交错之际。能将这样的梦拍出来,真的是高人。 但其实情节并没有让我产生太多新鲜感。 一些评论很不错,评论成了电影的一部分,我想film2.0应该考虑好好的将所有的观众纳入进来并进行互动,如果这样的一个奇怪的梦,是一个facebook近1亿社区的人一起做出来的,那该多惊人! 这部电影的视角应该从小男孩来看,他看到一个美女对一个临死的成年男子这么好,就开始幻想这个科幻情节出来了:他要是那男的该多好啊! 所谓的history所谓的future都是一种意淫的幻想。 所谓的拯救世界所谓的毁灭世界都是一种梦中的意念。 生命只有一种状态:now! 故事的结局是:小男孩意淫了一段时间,跟着妈妈离开了机场。 他也许在今天还很一相情愿的怀念美女曾经看过她的一眼。 后来会拍电影了,又添油加醋的拍成了故弄玄虚的 Twelve Monkeys》 我喜欢这个意淫,有创意。 ------------------------------------------------------- 12猴子观后感         一、长久以来,美国导演特瑞·吉列姆(Terry?Gilliam)一直是我最敬爱的在世电影艺术家。吉列姆至出道始,从未获得过任何一个重要电影节的主要奖项,他不但游离于好莱坞的主流之外,也不入欧洲评论界的法眼。然而全世界热爱他的影迷不计其数,影迷在网上为他建的殿堂“特瑞·吉列姆爱好者杂志”,内容之详尽是我迄今之仅见;以高品位着称的DVD出版商克莱特伦(Criterion)公司已发行了他的两部影片《巴西》(Brazil)和《时间强盗》(Time?Bandits),当代导演中享有这一殊荣的寥若晨星,即便如阿巴斯、大卫·柯能堡和马丁·斯科西斯也仅有一部作品入选。其中《巴西》一片更是破天荒的受到特殊礼遇,由克莱特伦精心制作了三张内容丰富的DVD碟片,更获得当年的DVD出版大奖。     我个人与吉列姆的相遇发生在1997年。这张名叫《十二只猴子》(Twelve?Monkeys)的碟片从此永久的留在了我光盘包里。在几年的时间里我重温此片不下十次之多,并且不厌其烦地向所有爱好电影的同道推荐。《十二只猴子》于我而言已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通往波普所谓“世界3”的一扇大门。这个极端复杂、暧昧却又感人至深的电影文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二、?手指飞舞,写下记录,继续向前,虔诚或者睿智都无法诱使它划去任何一行,即使是眼泪也无法冲洗掉任何一个字。——《十二只猴子》中的诗句          表面看去,《十二只猴子》讲的是时间旅行,我们就暂且把它当作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片来看。詹姆斯·科尔从未来回到现在,目的是采集50年前毁灭了大半个人类的病毒样本,并确认病毒是从哪里开始传播的。需要注意的是,科尔并不是回来拯救人类的好莱坞式英雄:他只能观察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这是影片的理论基础,也是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之处。影片的海报上清楚的写着:“未来就是历史”(The?future?is?history)。对于1996 年的人们来说,人类毁灭还是未来;但对来自未来的科尔而言,这已经是历史了,而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95年的“未来”乃是科尔的“历史”,所谓“未来就是历史”便是此意。科尔本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精神病院中,他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医生们:“拯救你?我怎么拯救你?这已经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了!”          然而在影片末尾,当他发现散播病毒的真凶后,却忘记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他真能将病毒散播者击毙,岂不是改变了历史么?但是,他注定不能成为拯救人类的英雄,因为人类已经被毁灭了,无从拯救。科尔想改变历史,却在不知不觉中沿着历史为他设定的命运轨迹前进---- 而他的死,其实也正是这历史的一部分。希腊神话中的忒修斯被神谕判定会弑父,他的父亲恐惧中逃到一个偏远的小岛上,却不料在观看当地的竞技时被恰好参赛的忒修斯失手扔出铁饼砸死。俄迪浦斯王从小便因弑父娶母的神谕而背井离乡,最终还是在命运的牵引下回到故国,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应验了神谕。科尔之死带有浓厚的古希腊悲剧色彩:无论悲剧中的英雄是主动(如科尔)还是被动(如忒修斯之父),亦或无意识(如俄迪浦斯),命运之轮都将一如既往的将他们碾得粉碎。     无独有偶,影片中借蕾莉博士之口提到了卡桑德拉,希腊神话中的女先知,她能预言未来,却无法改变未来,因为人们将她的预言当作疯话置之不理。科尔实在是卡桑德拉与俄迪浦斯的结合,他能预言未来,却如卡桑德拉般被视为疯子;他想改变未来,却如俄迪浦斯般成为命运的玩偶。对科尔来说,“历史”便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挣脱不了的。历史便是历史,白纸黑字已经写下;而正如影片开头那个诗人所说的:“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会让它有一点改变”。所以,无论是虔诚还是智慧,还是蕾莉伤心的眼泪,都不能改变这一切。正因为如此,《十二只猴子》是一个真正的悲剧,而《终结者2》只是一个浅薄的童话而已。在《终结者2》中,超级计算机的雏形被来自未来的机器人毁掉,未来被彻底改变了。那么原先那个暗无天日的未来会怎样呢?在一瞬间阳光普照,亦或整个烟消云散?     导演特瑞·吉列姆的神话情结与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他早年是轰动一时的系列喜剧片《巨蟒》(Monty? Python)的动画指导,而《巨蟒》的拿手戏便是以现代意识来解构大家熟悉的神话故事。例如《巨蟒和圣杯》(Monty?Python?and? the?Holy?Grail)调侃亚瑟王与圆桌武士的神话,《巨蟒在布莱恩的生活》(Monty?Python’s?Life?of?Brian)则将圣经里耶酥的故事加以戏仿,结果在英国因遭宗教组织的抵制而被禁演。以吉列姆本人而言,他成为导演后的成名作《时间强盗》和而后的《吹牛男爵的冒险生活》(The?Adventures?of?Baron?Munchausen)都是纯粹的神话题材,而到了《渔王》一片,已然将神话故事不着痕迹的融入剧情,并探讨了神话与现实生活的同构性。《十二只猴子》比以上诸片更进一步,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虽然全片只借蕾莉之口提到过一次卡桑德拉,除此以外与希腊神话看似毫无牵连,但是无论情节,人物还是气氛都象足了经典的希腊悲剧,俨然一部索福克勒斯的大作。我第一次看此片时并没有觉察到,但到了第二、第三次,看到关键处却每每想起《俄迪浦斯王》和《美狄亚》。遍观当代影片,恐怕只有安哲洛普罗斯《尤利西斯的凝视》一片可与之等量齐观。吉列姆能借最现代的时间旅行来表现最古典的“悲壮”之美学境界,不由人不由衷叹服。     然而时间旅行的奥妙还不止于此,“未来就是历史”?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假如我们任意截取科尔被杀前的一个时间横断面,那么,对此时的科尔来说,他被杀这一事件到底是未来还是历史呢?答案是:既是未来,也是历史!一方面,科尔此时还没有被杀,因此这无疑是他的未来;另一方面,他6岁时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6岁时发生的事又应该是历史才对。既然自己的未来已是历史,我们不禁要怀疑到底是否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这恐怕也是时间旅行不得不面对的悖论:难道参与时间旅行者都是失去自由意志的傀儡?所以当科尔绝望的说:“我希望未来是未知的” 时,我几乎能嗅到其中的酸楚。     当然,这些问题影片并没有作出满意的回答;事实上,它只是提出问题,而根本拒绝回答任何问题。正如我们将谈到的,看似复杂的时间旅行仅仅是冰山的顶端,海面下的一切将随着对影片的反复观看而逐一显现。        三、宗谱学真正的作用在于为那些不连贯的,不可靠的知识提供根据,从而反驳那些以真知和所谓组成科学及其对象的主观的想法的名义来过滤、整理、组织他们的统一的理论体的声称。——米歇尔·福柯《权利与知识:福柯访问及着作选集》          如果《十二只猴子》仅仅停留在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上,它无疑还是一部优美动人的电影,但绝不能让我如此疯狂的顶礼膜拜。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如《终结者》系列,《回到未来》系列等相比,《十二只猴子》的编导无疑具有更为敏锐的哲学嗅觉。     从索绪尔以来的结构主义者往往都重“共时”(synchronical)而轻“历时”(diachronical),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时间的函数,只有将时间钉死才能放心地探讨该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由“差异”所产生的意义。而一旦放开时间这个变量,整个系统就会乱了套。用术语说来,就是所谓的 “时序倒错”(anachrony)。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所谓“意义”,“真理”都只是由位于某个时间断面的系统发出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根本上动摇了相信科学真理,相信社会进步的启蒙主义理念。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是沿索绪尔的思路从系统内部解构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思路,通过时序倒错的手法将不同时间的系统元素拼贴到一起,同样可以达到解构的目的。而时间旅行就是这样一柄能划穿真理之幕的利刃,它使我们意识到,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一旦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系统,很多“真理”都会显得滑稽可笑。事实上,“巨蟒”系列喜剧的卖点就在于此:让一群现代人穿上古代服装去演绎古代的故事,再庄严神圣的话语在其插科打混的伦敦脏话中都消弥于无形之中了。《十二只猴子》的编导显然是意识到了时间维度对真理的解构作用的。听听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弗莱怎么说:“以细菌为例,18世纪时它还完全不为人所知!没人想象得到这样的东西——总之没有正常人想得到。”     导演是不是在暗示细菌,或者说客观真理是不存在的呢?没那么简单。一方面,杰弗莱只是指出,对18世纪的人们来说,细菌是不存在的;而对于我们20世纪的人来说,无疑细菌又是存在的。那么是谁掌握了真理?我们掌握了我们的真理,他们掌握了他们的真理,因为并不存在脱离时代的真理。如福柯所言,我们能掌握的只是一些当下的,松散的,不具普遍性的知识。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杰弗莱是以疯子的形象出现在片中的,他口中的话又有多大的可信度?这就是导演的狡猾之处。但是如果再进一步,我们又会发现“疯狂”这一概念在片中同样遭到了无情的解构(见下节)。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福柯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科学史学家冈奎莱姆(Canguilhem),他开拓性的思想对福柯影响甚巨。冈奎莱姆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史上“真”与“伪”的界限之所以处于不停的变动中,是因为人们总是从当下的科学认识出发来书写历史。一旦当下的知识发生变动,科学史便得重新书写。换句话说,便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源自克罗奇语:“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编者按);如果把历史放到历史本身的框架里去理解,那么细菌在18世纪又何曾存在过呢??一百年前看似坚如磐石的科学真理,如今看来却是破绽百出;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从一百年后看现在的科学知识,何尝又不是破绽百出呢?虽然我们只能从现在回望过去,所幸还有幻想的翅膀带我们离开地面,让我们得以俯视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无法看到的种种地貌。时间旅行无疑就是这对代达罗斯之翼,使人们能够通过幻想获得解放。     深具艺术气质的科学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Bachelard)曾区分过纯粹的幻想与来源于生活经验的艺术再现。幻想所具有的超脱魅力是普通的临摹现实之作不能比拟的。如同在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廖夫》和《镜子》中反复出现的热气球,带有幻想色彩的艺术是所有为重力束缚者的福音。在瞬间的飞行中我们暂时失去了历史的重力、意义的重力和道德的重力,并且籍此首次意识到“重力”的存在。让·鲍德里亚在《末日的幻象》中更进一步指出,如果飞翔的速度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我们就会摆脱重力的束缚而进入太空,进入真正的虚无。在鲍德里亚看来,我们身处的现实已经提供了这个危险的加速度,而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否则,如何解释作为幻想之极致的科幻文学在当代的流行?我们还有对幻想的渴望足以证明“地域”与“地图”还没有合而为一。     而幻想文学,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无论是《十二只猴子》中的时间旅行,《基地》里的心灵历史学,亦或是《让我流泪,警察说》里能使时空变幻的毒品,它们提供的不是对科学技术的前瞻,而毋宁是一种反思现实的维度。        四、你知道什么是反常吗?反常就是“多数定律”。——《十二只猴子》中杰弗莱·曼森的台词          受冈奎莱姆《常态与病态》一书的启发,福柯写出了《疯癫与文明》。在福柯看来,理智与疯狂之间并没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界限,相反,这条界限随时代的变迁而偏移不定。在1600年以前,欧洲还没有精神病院,疯子们自由的在大地上游荡----那时作为社会的“他者”而被排斥的是麻疯病人。尼德兰画家波希(Hieronymous?Bosch)的名画《愚人船》便是其最好的写照。巧合得很,虽然《十二只猴子》的导演特瑞·吉列姆从未承认看过福柯的着作,但在一次访谈中曾提到,他的电影在构图上深受波希、老布鲁盖尔(Peter?Breugel?the?Elder)和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启发。我们只能凭推测来想象波希画中那些古怪痴迷的疯人形象到底对吉列姆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疯狂”作为一个主题在他的电影中反复出现则是不争的事实。由《巴西》到《渔王》再到《十二只猴子》,吉列姆对疯狂的描划愈来愈具穿透力,而《十二只猴子》几乎可以作为《疯癫与文明》和《规训与惩罚》的脚注了。     来自未来的詹姆斯·科尔为什么会被关进精神病院?其一,他没有任何证件证明其身份;其二,他口口声声说世界会在1996年毁灭。换言之,科尔的“症状”并非生理性的,而在于其与现实秩序的抵触。精神病院乃是维持社会合理化(justification/rationalization)的一条支柱,是所有远离社会理性内核之他者的归宿。“精神病人”往往是新时代里的女巫和卡桑德拉,想想梵·高、尼采、荷尔德林、克莱斯特、海子,乃至贞德……而如片中蕾莉博士所说:“我们所深信不疑的是现在被当作真理接受的东西,不是吗,欧文?精神病学——它的最新的信仰,就象牧师一样——我们判断对与错,反常与正常。”     或许比《十二只猴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阿根廷幻想影片《面向西南方的人》:一位睿智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竟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作为一门科学的精神病学试图将一切异象都加以合理化,纳入理性的疆域,于是便有了蕾莉所谓的“卡桑德拉情结”(Cassandra?Complex)。在蕾莉煞有介事的将科尔的“症状”加以归纳梳理,并安上一个机智的标签的同时(明显是对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Oedepus?Compus)和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的讽刺),作为个体的科尔已然如某纲某目的昆虫般被灰色的科学话语所吞没了。     不要以为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电影。电影不过是一面银色的镜子,镜中的人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吉列姆因《巴西》一片被很多人称为银幕上的卡夫卡和奥威尔,然而《巴西》的开头说什么?“二十世纪某地”。他拍摄的不是未来,而是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有着我们这时代烙印的“或然世界”(alternate?world)。《巴西》如是,《十二只猴子》亦如是。不信你打开google,输入关键词“精神病院”,一连串如“一法官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变迫害工具”的字符便应声而出,触目惊心。最有意思的是一篇名为《精神病院随想》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实习的医学院学生,其最大的感想便是“对精神病的诊断,到目前尚没有客观的标准”。真是黑色幽默到了极点。     但如果这就是我们对电影的解读,那无疑又中了导演的圈套。《十二只猴子》是一部最彻底的反意识形态的影片。所谓意识形态,简而言之就是两分法,如迫害/反迫害,疯狂/理智,未来/现在,诸如此类。而《十二只猴子》更象是新历史主义学者格林费尔德(Greenfield)笔下那幅变幻莫测的画,时而是道貌岸然的贵族画像,时而是阴森森的骷髅头像,差别只取决于不同的视角。     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弗莱是片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是如此的魅力非凡,以致后来皮特在《斗阵俱乐部》中几乎全盘复制了自己在《十二只猴子》里的表演。杰弗莱的形象拒绝一切意识形态化的分类:谁能说清他倒底是思想者还是行动者,是疯子还是先知?他更象一个古典时代的疯子----如福柯所言,那时候的疯子们不但没有失语,反而被人们视为真理和智慧的象征。他们是政治体制的无畏批评者,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是第欧根尼的精神继承者。可是不幸生在二十世纪末的杰弗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发表他的演说,即使他深具批判精神,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反对流行文化和本质主义。        五、这是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星球之上,奥格星……尽管每个迹象都充分表明那是真实的:我能感觉,能呼吸,能听到;然而,尽管奥格星的经历确实是我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我之所以精神错乱是因为我正在逃避一些不知名的困扰我的生活的现实,朋友,你是否也精神错乱呢?——《十二只猴子》中TJ·华盛顿的台词          詹姆斯·科尔究竟是不是疯子?这个问题,恐怕比“杰弗莱是不是疯子”还难回答。虽然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他是个来自未来的正常人,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依据都来自我们正在观看的这个出自科尔视角的电影文本。有没有可能蕾莉博士说的都是真的,真有所谓的“卡桑德拉综合症”,而什么时间旅行,世界毁灭都只存在于一个疯子混乱的脑子里呢?如果是这样,我们从头到尾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一个伯克莱主义的“世界尽头”而已。事实上,这种可能不但存在,而且导演还在处处暗示,科尔在“未来世界”的所有经历都是“现实”在其头脑中的扭曲反映。我在片中找出了不下十处这种“幻想”与 “现实”的平行关系,若说都是巧合,未免太小瞧导演的用心了,下面是影片中“未来——过去”的平行关系:       科尔在地面上搜集标本时看到一头熊——在飞机场看到一幅熊的巨型壁画;       科尔还看到了一头狮子——去飞机场时看到一头狮子塑像;       送科尔回到过去的发光的时间机器——精神病院里的一台发光的CAT机器;       到地面搜集标本之前的消毒沐浴——精神病院里的消毒沐浴;       在地面上穿的类似雨衣的服装——精神病院里为防止科尔伤人而穿上的类似雨衣的“紧身夹克”;       地面上搜集的蜘蛛标本——精神病院里吞下的蜘蛛;       在地面上进入的一个废弃教堂——飞机场的百货商场(实际上就是那个教堂的“未来”);       掌权的科学家们——精神病院审查科尔的医生们(在人数和性别比例上与前者都完全相同);       下监狱里征求“志愿者”的广播——飞机场征求“志愿者”的广播;       地下监狱的狱卒——精神病院的门卫(与前者是同一个人扮演的);       在地下监狱里听到的沙哑嗓音——在费城街道上听到的沙哑嗓音(是一个流浪汉)。       对贯穿全片的这个关于时间旅行/世界末日的话语最有力的质疑出现在影片临近结束时:我们发现,在科尔梦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成为了现实(因为按照时间旅行的话语,幼年的科尔当时在场,目睹了整个场景),但却有一点关键的“错误”。本来梦中提着箱子的人一直是杰弗莱,但是在“现实”中真正出现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如果再考虑到上面列举那些绝非巧合的对应关系,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就成了问题。然而,就算我们是“精神错乱”(见本节引言),就真能象编小说一样构造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如果有所谓客观世界的话)的“现实”吗?          普特南(Hilary?Putnam)的“缸中之脑”如今已成了幻想类电影/小说的新宠。法国幻想电影《童梦失魂夜》(The?City?of?Lost?Children)早在《黑客帝国》(Matrix)之前就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缸中之脑”。至于以“虚拟现实”为主题的幻想电影更是多如牛毛,不过其中的“虚拟现实”大多依赖技术手段才得以实现,如《感官游戏》(eXistenZ)中的游戏机,《黑客帝国》和《十三层楼》(The?Thirteen?Floor)中的电脑网络,《末世纪暴潮》(Strange?Days)中的“精神读取器”,《录像带谋杀案》(Videodrome)中的电视讯号,乃至《失魂都市》(Dark?City)里外星人的超能力。然而仔细看来,上述影片中的“虚拟现实”都只是现实的“复本”,而只有在《十二只猴子》里我们经科尔之眼观察到的“现实”才是鲍德里亚意义上的“拟像”。虽然前者更接近鲍德里亚的技术决定论,但后者真正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使观众亲身体验了所谓的“超真实”(hyperreality)。“复本”只是真迹的摹仿物,我们在谈论“复本”时便已假设了真迹的存在;而“拟像”是没有原作,没有真迹的对非存有的模拟,是抹平了真/假二元对立的平面存在。当然,在谈论“复本”、“拟像”和“超真实”时我已经脱离了鲍德里亚的语境了。在《十二只猴子》中,有两个可能的“现实”:其一是科尔经时间旅行从未来回到现在;其二是所谓的时间旅行世界末日都只存在于科尔脑中。这两个相互包容而又相互矛盾的“现实”在片中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亦即不存在谁是谁的 “复本”,这与《黑客帝国》中截然对立的现实/虚拟现实形成了鲜明对照。     而关于真实,后现代理论家们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或许只有罗蒂(Richard?Rorty)那一句“当下才真实”最震撼人心。在《十二只猴子》里,科尔最后已无法分清那两个“真实”到底哪个才是真的真实,但是他宁愿相信是后者(即他是疯子),因为如此一来世界就不会毁灭,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呼吸干净的空气。或许在后现代噩梦里,实用主义已是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巴西》的结尾是这样的:主角和他心爱的女友开着卡车逃离那个“城堡”般的都市,来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乡间。突然间镜头跳回空荡荡的刑讯室:原来刚才整整二十分钟都是主角的幻觉。事实上他被审讯者动了脑手术而成为白痴,而他的女友在他俩被逮捕时已被警察打死了。吉列姆对此意味深长的评论道:“我认为这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归根结底,你是愿意选择“矩阵”里的虚拟现实还是那个荒芜灰暗的真实世界?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76088/

 3 ) 哲学让科学背神学的黑锅

人类从蒙昧到文明,先后建立了神学、哲学和科学三套知识体系。虽然科学已经攻占了神学和哲学的大部分领地,神学和哲学却不愿意束手就擒,而是继续霸占着道德制高点,“韬光养晦”以待卷土重来。神学家和哲学家的这种姿态非常管用,不经意间,对神学的黑暗和哲学的泥潭,人们已经放松了警惕,凡事都爱把账先算到科学的头上。《十二猴》就是如此手笔。
所谓科幻电影,通常只不过包含些许科幻元素罢了,其主题未必就有科学依据,甚至恰恰相反,反科学才是其真面目。时空穿梭和超级病菌是经久不衰的科幻元素,精神病学是仍然神秘耐看的文学和艺术题材,《十二猴》就是关于所有这些的典型作品。
但是时空穿梭其实是个哲学问题,科学意义上的这种穿梭根本不可能存在。或者说至少不可能以能够被人类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存在。科学首先是逻辑与实证,作为科学幻想,虽然不必奢求实证,但是逻辑是万万不能开玩笑的。比如,把一部电影播放一遍需要两个小时,那么再倒着播放一遍,总共需要的时间是四个小时,而不是零,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逻辑。虽然,依照相对论的数学模型,可以推断光速被超越时的时光倒流和时空被极度扭曲时的虫洞现象,但是切切不要忘了这些推断违背了模型的基本物理假设,因而只有数学意义,没有科学(物理)意义。即便在数学意义上,我们也“看”不到诸如摔碎的杯子重新复原的景象,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脑子也会是倒着运转的,对时间的感知也就面目全非了,岂能再用常理“思考”?要想让时光倒流不违背逻辑,就只能允许将这种“逻辑”也称为逻辑,这就是无所不能的哲学手段,天马行空也。但是允许这种“逻辑”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深陷泥潭也!
超级病菌能够造成物种大面积死亡,但绝对不可能超级到能够精确地使一个物种几近灭绝,其他物种却几乎不受影响。当然,比起那些能够使人无比癫狂的病菌入侵,《十二猴》的超级病菌还是很科学的,它仅仅就是让人死去。科学告诉人们,面对瘟疫,人类并不是什么特殊物种。而如果有这样的病原体,它也不可能在已没有人类的地表肆虐几十年,因为没有了宿主,它又怎么生存呢?超级病菌不是核辐射,也不是化学毒物!而换个角度,又几乎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微生物“病原体”就开始“肆虐”地球至今,最“聪明”的数百种微生物其实还一直和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和平共处,它寄生在人体内,伴随人类一生,比如,缺少了它的一部分人类,尤其华人,甚至对牛奶会消化不良。现在恰恰是那些“不聪明”的微生物最受“压迫”的时代,因为,百十年前,它还能够随时夺走肺结核患者的生命,那时候的人类除了可怜兮兮地求“神”,何曾有过实质对策?可见,恰恰是科学才让人类在同宗同祖的微生物“同胞”面前赢得了一点尊严。倘若编剧对动物不那么偏心,那么超级病菌在逻辑和实证上是讲得通的,但是《十二猴》的超级病菌却显然是神器,因为如上已经提及,即便科学家不培养任何病原体,病菌也从来不会放过人类和其他物种,比如,黑死病就不干科学家什么事情。“神”已经多次光明正大地以人类堕落为罪名发过飙,这次何必栽赃科学家呢?
且把哲学悖论搁起,撩开编剧蓄意设置的层层烟雾,抽丝剥茧之后,剧情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即未来“战士”回到过去寻找超级病原体的源头,却被当成了精神病患者。四个关键人物,即男主角、昏昏沉沉但“意志坚强”的未来“战士”James Cole,女主角、“爱”高于“理性”的精神病医生兼作家Kathryn Railly,“烟雾弹”、很有“思想”的十二猴军头目、疯得酣畅淋漓的真正的精神病患者Jeffrey Goines,“黑马”、实验室助手兼神学信徒Dr. Peters。个个形象鲜明、寓意丰富。若换个角度,这也是一个关于解梦和记忆重构的故事。再换个角度,这又是一个关于似曾相识的爱情故事。更多细节请参考其他网友的评论,不再赘述。
编剧以剧本为文学,导演以电影为艺术,引人思考,唤人共鸣,这是文学和艺术的本职和“使命”,无可厚非。作为十三年前上映的高分电影,其美学价值也毋庸置疑。但文学家和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哲学家,难免要在作品中贩卖些许哲学私货。当这些所谓科幻作者并非是合格的科普作者,甚至可能都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时,观众们可就得有所警惕了。编剧对未来六位科学家和科学的丑化和讽刺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个个咄咄逼人,且不说是变态和恋权,称之为反面的“科学怪人”绝不为过。他们代表着“科学主义”。他们非常不厚道,比如,竟然让James只穿着内裤和透明的女式雨衣出现在大街上等警察来抓。他们虽然拥有代表高端科技的时空穿梭机,但穿梭机却屡屡出错,他们掌握的历史“真相”还少得异常可怜。在巴尔的摩的精神病院,与另外五位医生不同的是,女主角Kathryn做为著名学者,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对于这个双重身份,编剧要褒哪个贬哪个,也是不言而喻的。果不其然,Kathryn最终对科学信念产生了动摇。为了防范危害,Dr. Goines接受Kathryn的提醒,加强了实验室安全措施,但文质彬彬的Dr. Peters却是防不胜防的漏网之鱼,以科学家的身份带走了致命的病原体。讽刺作品一不小心就会讽刺到自己,编剧煞费苦心,本来大概是想在科学闯祸的同时让神学来担当责任和道义,但是,殊不知,最后挥动科学双刃剑那个不该使用的刃的,恰恰是做为神学信徒的Dr. Peters。可见,相比起来,“怪人”科学家的“自负”和“傲慢”尚可挽救,神学信徒的“信仰”却是无可救药的。

 4 ) 十二猴子详细解析

十二猴子结局自由度很高,官方又没有解析,以下是自己的解析,是当做悬疑片来看待的。如果当作科幻片,将又是一种解读。希望读者看完后能够有自己的理解。

十二猴子本身寓意良多,本片扑朔迷离,让人看了之后一直摸不着头脑。自己也是看了其他人的解析,都觉得不满意,所以才自己写一份的。自己一开始也是相信主人公詹姆斯科尔是来自未来的人,但是总觉的有些地方说不过去,如同骨鲠在喉,没有办法安静下来。大家的解析也是各有各的道理,只是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是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则用另一个办法,反证法,首先假设科尔是个精神病人,然后再进行推理,出乎意料之外,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了起来。其实电影开头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本来就是精神分裂妄想症患者的访谈记录。

我的最后结论是科尔是精神病人,他幻想了一部份事情,现实与幻想给他带来了痛苦。
先说出来那一部分是真实的吧。片头科尔小时候目睹机场枪机案是事实,也是全片电影的伏笔和根基。科尔被抓进警察局,到从精神病院离奇消失,是真正的现实,没有一丁点儿的幻想部分。从凯瑟琳演讲开始到科尔从树林里消失,是现实与幻想交织的部分。余下的,都是科尔的幻想。
故事整体是这样的:年幼时的科尔与父母在机场时,亲眼目睹了一场枪击案,枪击案对科尔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终于,科尔在成年后成为了一个精神病。他幻想自己来自于一个未来世界,那里已经被破坏殆尽,人类苟延残喘。后来他从精神病院逃走,绑架了自己的精神病医生,并残忍的将她杀害。后来科尔被警方击毙或是彻底的疯狂,这里没能给出科尔最后的结局,实在是因为电影中无线索可寻。
现实 幻想
在精神病院吞食蜘蛛 在地球表面抓蟑螂和蜘蛛
机场外商场橱窗里的熊 在地球表面观察时遇到熊
精神病院大夫组成的审判团 未来世界统治世界的科学家
1990年初次被抓时穿的透明女式雨衣 未来世界穿的隔离服
进精神病院时被人抓着洗澡 在未来世界从地表回回地下时被洗澡
科尔坐电梯上去 未来世界作为志愿者被吊上去
审判团中有一个医生往口里喷东西 未来世界科学家往口里喷东西
病院检查病人的机器 第二次穿越使用的机器
                
现实对科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尔在现实中看到的东西或人,或多或少都成为了他幻想的素材。尤其,导演借精神病人杰佛里之口,说出了许多讽刺和富有哲理的话。我在写这篇解析时,与朋友一起重温了一遍《穆赫兰道》,使自己深受启发。原来那些奇奇怪怪,毫无逻辑但却又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场景,都是有着深刻寓意的。想要说清楚这些联系,需要很大的篇幅,还请大家耐下性子,看下去。
我们已经知道故事的整体,现在,进行的是抽丝剥茧,来将一个完整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展现出来。
科尔因为从小受到枪击案的影响,感受到人类的罪恶,于是幻想未来世界人类将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所毁灭。他幻想自己生活在一个被毁灭的未来世界,被穿越时空,来寻找病毒样本,拯救未来世界。这样的一个幻想设定,使得科尔在疯病发作被抓实可以摆脱幻想回到现实,来解释精神病专家的诸如“你是谁,你为什么会在这里,你怎样证明你来自未来”之类问题。他现实中没有办法证明自己,但却幻想出了一个绝对符合逻辑的理由,自己被派回来了,所以才能接触到1990年的精神病专家。
负责科尔的精神病专家,之一名叫凯瑟琳的女医生。但是,其实,真实的凯瑟琳并不是女主,并不是一直陪伴他的人,而是那个未来世界科学家中唯一的那个女人,即后文说自己是卖保险的那个女人。科尔枪击案中奔跑的那个女人想像成了自己的医生。因为科尔少年时目睹枪击案,等科尔成年时枪击案的女人不可能依旧那样的年轻。科尔将枪击案女人的形象赋予了自己的医生。有趣的是,科尔其实喜欢自己幻想的凯瑟琳,现实中还给凯瑟琳写了情书。

被判定为精神病后科尔被送往法国南部的精神病院。疯子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精神病院的疯子相互影响,同时,疯子也会将自己现实接触到的东西融入进自己的幻想之中。进入精神病院前洗澡,与回地下后洗澡场面如出一辙。精神病院的看护让病人杰佛里带科尔熟悉精神病院的一切。这里,精神病院不将精神病人当人看,不愿接触他们,甚至暴力相对,在科尔洗澡时便已经受到了威胁,之后又让病人带病人,结果使病人更加严重。看护骗杰佛里带科尔熟悉周围,讨价还价间,可见看护早已轻车熟路。
在精神病院,科尔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只有三个:医生,病人,还有那台电视机。精神病人的世界关严重影响了科尔的世界观,而电视机的内容更是使科尔幻想的“未来世界”完成定型。
精神病院科尔受到的影响:杰佛里告诉科尔医生不能让时光倒转,其实也就暗示了科尔穿越的不可能,为后来科尔怀疑科学家不存在留下伏笔。精神病人“L J 华盛顿”告诉科尔自己不是外星人,说自己虽然相信有奥格星,但其实是精神分裂的现象,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他有精神分裂,所以才能逃避来自地球上,困扰他的某种现实。这无疑暗示科尔回到幻想,逃避现实。杰佛里在晚上告诉科尔自己的身世。电视机只播四样节目:新闻,动画片,电视剧,广告。其中新闻和广告对科尔影响最大,新闻中的科学家使用动物做实验的不人道的做法,使科尔说出应该让人类灭绝的想法。在看电视时,杰佛里拿出了钥匙,帮助科尔逃跑。服用过药物的科尔几经挣扎才打开门逃了出去。注意,在这个时候,病院的电视机正好上演一群人逃跑的戏。电视对病人的影响甚大,病人也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在开门后,有一个病患居然说佛罗里达是最好的度假地点,而杰佛里只凭大喊几声股票,就使得病患全体躁动不安,甚至一名患者都说出自己有保险的幻想。在逃到走廊时,警卫没有加以阻拦,相反告诉他坐另外一个电梯。注意,这里的警卫有三个细节,一是在看一份报纸,报纸上写着:“bat child found in cave ! Boy captured by explorers 2 miles underground ! ” 第二个细节是警卫的脸变动了。第三则是两个警卫都在看一样的报纸,而那则新闻是头条。仔细看,这个警卫不就是在片头出现的未来世界的警卫吗?这个人,还出现在片末。而且是伴随着“志愿者请于37号门登机”的声音。

注意,科尔想逃出去,他登了电梯,也就是说,病院的病人都是在地下一层,是不是与科尔幻想的未来世界相似呢?这些细节下文在给解释。
然后就是科尔给女医生写的情书,被一个男医生朗读出来。然后被报告科尔逃离。病院的警卫医生都出来抓科尔。抓捕时警卫非常暴力,可见精神病院这样已是常事。
科尔被抓,然后在病院离奇消失。这里,科尔应该是逃了出去,就是用电影中的手法,通风口。
逃出去的科尔又一次陷入自己的幻想,结果又被送了回来,没想到出了差错,自己被送到一站战场,再次穿越,直接就到了1996年11月的巴尔的摩。
1996年11月巴尔的摩这一段,是有实有虚的一段。现实中科尔逃离病院,躲避了六年。六年后,绑架了自己当初的女医生,在破旧的剧院,易怒的科尔杀人了,在动物保护俱乐部,科尔威胁了他们。最后,科尔跑到杰佛里的家,大闹了一场。科尔杀了凯瑟琳,并且残忍的将她肢解。最后,警方找到了他,而面对现实的困境,科尔又选择了逃到幻想中躲避一切。
















第三次被派回来,与前两次有很大的不同,关键在于,这次科尔是主动要求回来的。他幻想自己与心爱的女人,一齐远走高飞。在这次幻想里,科尔和凯瑟琳都经过了角色转换,他们的身份变成了枪击案的主角。最终一切归于死亡。科尔完成了一个循环,他死了,但他又再次成为了那个小男孩,又可以重新开始一段生活了。
关于枪击案,一共出现了五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那个黄衣提箱人,变化了,第一幕没有出现,第二幕没有出现,第三幕出现,是杰佛里。第四幕没有,第五幕出现,成了那个助手。这里是有线索的,很多人分不清楚。第三幕出现是因为科尔在现实世界看到了杰佛里,就将他想象成了黄衣人。第五幕也是在凯瑟琳演讲时,科尔见过助手,所以才将他想象成了黄衣人。
关于科尔的幻想,科尔的幻想大多数时候都与现实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里与《穆赫兰道》相似,角色转换,现实的冲突,都简直如出一辙。抓住这一点,再仔细品味影片中的不同情节的相似之处,相信大家都能看出端倪。
关于电视机,电视机在这里对科尔影响甚大,也有一种反讽的作用。电视机甚至成了新的宗教。














后面影片也有许多关于电视的特写,尤其是播放动画和新闻时,甚至成为凯瑟琳相信科尔话的帮手















































































 5 )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疯子

“You know what 'crazy' is?'crazy' is majority rules”。。。“what made us crazy is mechanism..”。。“This is the last opporunity”。。Jeffery在精神病院里的疯言疯语听起来却句句睿智。。。以致我开始以为他真的是假装发疯呆在病院里的。。。可是这貌似导演耍的一个花招。。。Jeffery是疯子。。可是从真实--科尔是来自未来寻找病毒来源方面来看。。。他是最早相信的人。。。那么到底什么是疯子?如他所说。。。对18世纪的人来说,细菌是不存在的,而对20世纪的人来说,无疑细菌是存在的。。。在18世纪告诫人们洗手的人被视为疯子。。。可是那时的疯子所认识到的却是现在的真理。。。天才都是疯子不是因为他们的观点 不被人所认同,而是不被那个时代所认同。。。同样把时间后退几百年。。。几百年后回看今天的真理。。大概也都是漏洞百出。。。今天的疯狂却有可能是未来的真理。。。时代这个东西很小肚鸡肠。。如果你走的比他快就会被嘲讽否定甚至毁灭。。。我们现在所做的不过就是按某种“常规的发展规律”来寻找几百年后可能是谬论的真理。。。很有意义么?
来自2038年的科尔在回到1990年后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因为他的言语思想与1990年的思维认知框架相悖,远离1900年的社会认识。。在他看来,“现在不是现在,现在是过去。。”2038年的真理在1990年贴上精神病的标签以纳入1990年的理性疆域。。。那么是不是今天精神病院里面关着的是未来的真理?呵呵,真理。。。置于历史中,这个名词倍有自嘲的幽默。。
那么我所看到的是真实的么?科尔在数次时间往返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2038年的景象到底是幻想还是真实?自己是不是真得患有精神分裂?这种怀疑的产生一方面是精神病学的功效,另一方面是科尔内心倾向的暗示:他希望自己是在幻想,希望自己属于这个有阳光和海水的年代。。。而作为一个观看者。。虽然看到了他是来自2038年的事实。。可是心里却在提防被涮:搞不好结尾来了一个镜头。。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患有“卡桑德拉综合症”的科尔的幻想。。。。所以。。混乱。。怀疑眼前一切的真实性。。。《盗帅楚留香》里香帅醒来发现自己被魔法缩小了。。被关在巨大无比的房子里。。。魔法当然不存在。。是所有的物件被换做巨型,再加上一些心理暗示,就会让人以为自己被缩小了。。。谁又知道我现在所见的到底是怎样的呢?跳不出去。。把所见当作现实。。以此为基础构筑所谓的科学体系。。。现在却不知道这个基础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历史到底可不可以改变?什么是历史?
类似《Back to the future》之类的时光穿梭主题的电影,大都是未来改变的历史又改变了未来成为历史。。。呵呵,貌似文字游戏的描述。。都很佩服编剧。。能够把这种复杂的关系弄清楚。。。而观看的我也往往在尝试理清因果的不断的努力后发现这是一个环。。分不清因果。。《Twelve Monkeys》海报上的The future is history。。。貌似很精确的描述了这种神奇复杂滴关系。。。当男女主角变装之后。。我突然悟到了不断出现的科尔的梦,也猜到了最后的结局。。。1996年的童年科尔和2038年的科尔相遇在1996年的机场。。是future,也是history。。奇妙的交汇。。。好像是。。。时间下游的一个分支回流汇入上游后随之而下。。。又怎能分得清楚下游的水到底是从何而来呢。。。不断的特写镜头的切换让人感受着这种交汇。。感受着。。迷惑着。。。不,是被导演诱拐着。。。
 
 
将电影与现实相重叠,寻找其中的映射。。。结果就搞得自己。。神经错乱。。。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值得记住的电影。。。值得记住的导演。。Terry Galliam。。。

 6 ) 有个关键点大家都没看出来?

我的疑问是,在男主人公詹姆斯从1990回到所谓的现在的时候,做的那个梦,在机场带着病毒逃跑并对詹姆斯小时后喊小心的时候,可以看清楚这个人是那个疯子杰沸,而不是后来的科学家助手,这说明了什么呢?病毒的释放没有被改变,但历史编了?12猴子军本来是要释放病毒的,但由于女主角对杰沸的父亲也就是那个科学家说了杰沸的计划,以期与其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令杰沸的计划失败,只得释放动物园的动物, 不然改怎么解释呢?
还有,那个来自未来的乞丐为什么能在不同的时空,不出现的情况下和男主角对话,且叫他巴比有什么含义吗?
最后,未来的女科学家和带病毒可科学家助手同做飞机说明什么? 可以把病毒样本带回到所谓的现在?

 短评

其实大致的剧情不算复杂,但在细节和悬念上设置的很好,本以为会是一部类似记忆碎片的冰冷的逻辑型科幻片,结果还蛮有人情味的

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Bruce总那么悲剧那么令人心疼,连片尾曲,都成了令我肝肠寸断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

12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㈠精神病院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是这个世界上我最憎恶的东西之一。㈡与穿越相比,我更在乎的是永不厌倦的末世情结。满街满世界绝望的人,让他们就这样死掉吧也许那才是最好的新世界?㈢怎样生活才是正常的,做个皮特口中那样的消费者(这不是Fight Club里的他说的吗)?

1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这应该是最早的时间旅行 平行世界题材类的电影 很是牛逼

17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推荐

你以为你能改变历史,但历史同样会自我修正,只不过换一换人,结果还是那样。因为回到过去的人本身已经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只能参与,不能改变未来。未来是现在。(开头枪击是皮特,结尾变成助手)不管你信不信,我是这样理解的~

19分钟前
  • 猫苦艾。
  • 还行

故事基本結構倒真是跟堤一模一樣的,但塞進去的細節各種串片,拍出來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全程既視感好像看捏梗大雜燴捏梗大全一樣,還挺有趣的~話説,芬奇是不是看了這部所以挑皮特去拍fight club的。。。

22分钟前
  • Woodring
  • 还行

未来就是历史。科尔是卡桑德拉与俄迪浦斯的结合,他能预言未来,却如卡桑德拉般被视为疯子;他想改变未来,却如俄迪浦斯般成为命运的玩偶。对科尔来说,历史便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挣脱不了的。白纸黑字已经写下,正如影片开头那个诗人所说: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

2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开头觉得有些看不懂,慢慢看到最后,才会觉得精彩。

3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看到和它列为一类的电影,就知道这是一心理强片,但出乎意料:剧情不是主角幻想出来的,而是实时行进的,男主角曾怀疑自己处在幻想中,但之后的剧情将其纠正。女主角风情万种,注定影响到男主角。结尾,孩子的双眼很有意味。逃亡如此迷人。又一部可以多次解析的电影 H2 09.7.26 17:30

36分钟前
  • Η²
  • 推荐

和《蝴蝶效应》完全不同风格的时间旅行题材电影,时间衔接循环得很好。布拉德·皮特表演得非常好。

41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45分钟前
  • 西南偏西
  • 力荐

穿越题材珠玉无数,越晚看往往越少震撼,然而因为末世格局的科幻悲剧是第一次见,好感大增。没给出任何象征希望的反转,高潮戏就是补好残缺的真相,我们就这样看着那些阻止灾难的努力,最终成为灾难发生的一部分。美惨了,也惨得很美。再联系到启示本片的《堤》,别有一番滋味。

4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祖父悖论,时间旅行的你改变不了历史,一个死循环;虽如此,还是希望死后的未来能有所改变。没有特效依旧可以是一部科幻佳片,心理因素增加悬疑成分,幸好并不太压抑。

48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编剧一般。但为了皮特演的那小神经病多给这片一星。这鬼才居然能做到眼珠一个上翻一个下翻,太亮了。无论犯贱还是腹黑,装深沉还是耍流氓,皮特都演的跟玩儿似的,经此一片他在我心里的地位直接从戏骨飙升为戏神了。

50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故事看不太懂,不过布拉德·皮特的表演太惊艳了!本以为《阅后即焚》已经是他的界限了,没想到这个远远打破了界限~~

5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会让它有一点改变。★★★★☆

60分钟前
  • Q。
  • 推荐

我就觉得很困惑,时空传送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能找一个正常一点的人,关系到人类未来啊!秃子那个状态一眼看起来就有精神问题好吗!谁会一回到过去就惊动警察和医生啊?悄没声的执行任务得了,到处跟人说什么啊。

1小时前
  • 老残
  • 还行

这是拿疯狂末世+时空悖论多重嵌套的设定来致敬希区柯克?也算曲线救国了。布鲁斯·威利斯演得比广受赞誉的布拉德·皮特好,柔软、单纯。而这也是本片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科幻大片中显出不俗的地方:在整体的危机叙事和一片混乱的情节线索里,它的母题是非英雄化的,最终的落脚非“解决”而是“宿命”,一个烧脑而又浪漫迷人的、全程灌满喜闹剧色彩的悲剧。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细节把握非常好,张力十足,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疑似精神病患者是其生涯最精彩表演之一(之后搏击会里举手投足都是本片影子)。女主角玛德琳·斯托真是美。卡桑德拉与俄狄浦斯式的宿命悲剧。“精神病学是新的宗教”。不过1962年克里斯·马克《堤》珠玉在前,只能减分了。影院里的迷魂记和群鸟(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只眼睛朝上翻一只眼睛朝下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