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

HD

主演: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倍赏千惠子,吉柳咲良,平泉成,梶裕贵,木村良平,柴田秀胜,野泽雅子,花泽香菜,佐仓绫音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气之子 剧照 NO.1天气之子 剧照 NO.2天气之子 剧照 NO.3天气之子 剧照 NO.4天气之子 剧照 NO.5天气之子 剧照 NO.6天气之子 剧照 NO.13天气之子 剧照 NO.14天气之子 剧照 NO.15天气之子 剧照 NO.16天气之子 剧照 NO.17天气之子 剧照 NO.18天气之子 剧照 NO.19天气之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气之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一那年夏天,帆高(醍醐虎汰朗配音)离开位在离岛的家乡,独自一人来到东京,拮据的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找份工作,最后来到一间专门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担任写手。不久,东京开始下起连日大雨,仿佛暗示着帆高不顺遂的未来,在这座繁忙城市里到处取材的帆高邂逅了与弟弟相依为命,不可思议的美少女阳菜(森七菜配音)。「等等就会放晴了喔。」阳菜这样告诉着帆高,不久,头顶的乌云逐渐散去,耀眼的阳光洒落街道……原来,阳菜拥有「改变天气」的奇妙能力……倾世之音全能歌手红粉世家学园默示录夜之尽头驼路神卦女我略知她一二麻辣教师SP2他们第二季20世纪少年 最终章我们的旗帜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国语两个人的证明神偷情贼(上集)白夜追凶蝶影惊魂战悚目击者帕里什第一季缘份新天空(国语版)来不及说我爱你我们曾经想要的柳树屯一无所有青蛙王国落跑老爸妈妈的宝盒维京传奇:英灵神殿第二季热血街区电影版:极恶王 续篇非常嫌犯五道障碍CODE:M代号海市蜃楼动态漫画·六宫风华第二季亲密的陌生人2004像鸡毛一样飞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 第一季乐园探索发现秘境追踪第五季家庭问题警校刺客震震有词2022赛琳娜甜蜜十六岁1986最佳男主角2血腥担保

 长篇影评

 1 ) 泪王子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MOViE木卫

新海诚作品,之前也一直拿天气和风景做文章。最明显的,就是《秒速5厘米》的春季樱花,《言叶之庭》的初夏梅雨。这种环境氛围晴雨表,固然是引发多愁善感主人公的悲春伤秋,另外还直接对现实,进行了500%浓度新海诚滤镜的加工,成为导演本人的原画标签。

不只是东京,整个日本列岛由于靠海,四季分明。

有人要说,北京也是四季分明啊。但要表现北京的晴雨雪,可能很有难度——极大可能变成雾霾、沙尘暴和毒太阳。总而言之,北京这样的城市,本身就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不要说,凑一对少年少女,在那你来我往的,谈情说爱。

看完《天气之子》,我的感慨,是想赋诗几句: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虽然大家经常揶揄琼瑶阿姨,觉得她是上世纪的爱情洪水猛兽,可是,怀春少年(女),悲悲戚戚的,从来也都是人之常情。像《天气之子》这出大型中二世界天气系的动画片,本质上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矫情玩意——我说的没有一丝夸张成分。

它借都市传说,附会上东京原是大海的梗,挺好。实际上,怎么看这本子,都是新海诚要展现他好美好美好美的七彩光谱作画大法。从出道的《秒速五厘米》,一直到第一次在国内新爆的《你的名字。》,任何知道他名字的,基本上都对贴有个人标签的棱镜光,眼熟到不行。

《天气之子》的最大问题,是晴女奉献自己,毫无情感动机,连讨对方欢喜都说不上。两个人本来你依我浓的,好想好想这么在一起。仅仅好像是大家不怎么喜欢下雨🌧️而已,晴女就觉得对不起苍生。 实际上,那下不尽的,两个月的豪雨,也没有让东京这座城市颠倒,人们照常通勤工作,👮照常抓人,更没有影响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爱了。

搞这么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玩意,还是为了后面男主救女主的戏精上身(故事该转折了!)。《天气之子》把男主救女主的情绪爆发,逃脱行动,痛下决心,连哭带吼,活生生整成了感动东京的表演过程,做作到接不上戏。 如果说,跑铁轨是日本动画加新海诚本人标签的套路活用。那么,警察围堵小绵羊机车的桥段,完全是商业片标配,如果是突突突东京市区,真不想多看。

最离谱的,还有那位几次反水,不停摸手上戒指的老哥。他无缘无故地出现,又神魔上身的反扑,总而言之,就是要表现爱之忠贞坚定,好在最后,把男主往天上推,成全这小两口。

大家知道,动画片里任何事物,都是创作者和原画师加上去的。所以看着男女主人公,在积雨云上一番高空速降表演,以万佛朝宗的功夫方式落地,我并没有觉得特别美,更没有心血来潮做感动状,而是一直盯着男主手腕处的手铐。它一边扣在男主上,一边在高空中挣扎。 男主怎么都抓不住女主,我心想,该不会直接用手铐,把对方拷上吧,这样就生生死死,永远在一起了不是。 结果,新海诚并没有接这个梗。

这是技术失误还是编剧失误嘛?当然不是。

一直到枪响和手铐,《天气之子》都在矫情的道路上跑出了全马(马拉松)的距离。那把枪,开枪的冲突方式,同样处理得十分草率。

离家的少年,是否需要用这样决绝的方式,去反抗家庭、学校和社会体制规章。作为一个架空电影,《天气之子》似乎对少年特别想融入东京的心情,别有感触。从踏进东京大都会的那一刻开启,男主的心声,不断以画外音旁白形式出现(个人有点抵触的一种电影手法)。但《天气之子》最噩梦的表现方式,是动不动就让男主哭,稀里哗啦眼泪成灾,像海。然后是一言不合,毫无征兆地大插歌曲——我在《你的名字》已经有点忍无可忍了,以及老土到渣,审美像昭和时代土味爱情片的闪回方式,真的太可怕啦。

《天气之子》能在日本做出近140亿的票房,又代表日本申报奥斯卡参赛,说明这部片子自然有可取之处,它全方面展示东京的城市魅力。再怎么不济,把动画片当通俗言情剧拍没什么问题,但新海诚能不能别搞得这么没追求,净学一些迎合大众口味,老掉牙,酸臭到嗓子眼的破抹布。

好比片中主人公是未成年,16岁少年人的爱恋,好像很纯情,很羞涩,有第一次的表白,第一次要送对方礼物,我心雀跃,忐忑不安。可稍微一想,你就知道,已经进入令和年的日本年轻人,怎么可能还在玩小朋友过家家这一套。这完完全全,是高年级小学生都已经开窍了的事情。

新海诚当然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用小学生水平的风前辈(晴女的弟弟),来化解这种弱智青春恋歌尴尬。可是,男主一直在那自我对话,跟自己抒情的劲,真的令人大倒胃口。

还有不知为何,新海诚特别喜欢年龄差的设定(即女>男),想想也是很无聊。难怪不成熟的离岛少年,永远需要追寻一个比他更成熟,有担当,能在城市立足的女性?搞半天,还不如玩宅男系的看胸梗。毕竟有人说,他再也不想看新海诚在那哭天抢地了,除非他去拍个色香味俱全的H漫来耍耍。

从进入工作室打量成熟女性,误以为是老哥情人,到解救晴女手拧毛巾,中间不乏一些色色的视角眼光,《天气之子》虽然把情感处理得极端弱智,却还是个成人向——尤其是那些希望重温少女怀春时代,像长不大的迷你兔那样可爱,活在自己小世界的白日梦观众。

毕竟,只有东京雨一直下,日本其他地方,或者世界各地(哪怕电影展示了一个卫星云图的地球全貌),是淹没了,还是死了几千万人,他们也不想扯上关系。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你和我。准确的说,只有少男少女,和被他们感动到的那个自己。

他们也不喜欢这部电影

 2 ) “二次元守望者” ——“创世系”诗学与“世界系”的左翼面相

原刊于《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04期

在近年来为国内“二次元”文化研究带来巨大启发的《动物化的后现代》中,东浩纪在最后的致辞中直言不讳地表示,出版于2001年的该书中的内容已大多跟不上脚步,这是“亚文化难以避免的性质”。[1]193可见他本人对当时二次元文化的潜在变革已有所察觉。比如,在对世纪末最后一年二次元作品的举例中,东浩纪将Key社的电子小说游戏Air作为由“情色的表现移转到萌要素组合”的代表:“对于游戏所要求的不是以往重视故事的张力,也不是世界观或是寓意,而是能快速令他们感动的方程序。”[1]115然而在2005年,京都动画改编的TV版Air却成为新世纪的一部经典动漫。这一时期日本动漫神剧频出,如同属京都动画改编自Key社团游戏的Clannad和轻小说改编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同人社团游戏改编作品《寒蝉鸣泣之时》等都出现于2005—2007年。与东浩纪在世纪末的观察不同,这些改编作品显然有意突破以往无涉世界观和寓意的“数据库社交”与“低共鸣”状态,意欲成为有所承载的作品。 这一符合东浩纪自省的新趋势无疑说明,基于“经济泡沫破裂创伤”之上的“御宅族”(Otaku)话语已无法概括今日的二次元,而以新海诚作品为代表的“世界系”(セカイ系)则代表了一种不尽相同的新话语。近年来,随着《你的名字。》的热映,以周志强和王钦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已经对“世界系”做了深入的内部阐释。但新海诚于2019年11月在国内上映的新作《天气之子》又似乎呈现了某种异变,完全逆反于以往“世界系”的观众期待,走向了青年抵抗及终末论。《天气之子》确实是一部不合格的“世界系”作品吗?而如果反之接受《天气之子》作为“世界系”作品的新阶段,那么这种异变无疑就应当被视为某种对于“世界系”的“完成”,而这就需要跳出以新海诚作品为唯一框定“世界系”的框架,重探在东浩纪心中日新月异的新世纪二次元文化中,与“世界系”平行发展而又相辅相成的作品中寄托的“世界观”到底是什么。

二次元的“创世”冲动:从《新世纪福音战士》到《凉宫春日的忧郁》

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中,东浩纪以《新世纪福音战士》为例论述了“二次元”作品“宏大非叙事”的特征:作品只是一系列零散事件的散布,而不见一个完整的“大叙事”,这表现了御宅族从“故事消费”走向“数据库消费”的“动物化”进程。然而,虽然东浩纪指出,世纪末这一模式的晚期形态Air和Kanon呈现了一种程式化的空洞愉悦模式,但是他仍然在之后的章节指出,除了“御宅族”之外,共享同样消费模式却具有完全相反行为模式的另一群体也同样存在,即所谓的“街头系少女”。在20世纪90年代,数据库象征交换这种“意义化策略”已然无法满足最低限度的自我主体维持,御宅族群体形象伴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迅速转为崩溃甚至自毁式的负面形象,其中最重要的相关事件就是“奥姆真理教”事件,一种由“无法忍受的日常”所带来的终末论自毁。相反,处于同样的最低限度主体次元被突破的情况下,“街头系少女”则表现了“可以适应”的行为方式,甚至展现了浓烈的革命意识。东浩纪引用宫台真司《活在不会结束的日常中》里的话,指出这样的行动原则“也许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全面放弃包括要求的所有事物,决定性的,却是我们目前前进的道路”[2]。

虽然东浩纪没有将这一要点融入到对于二次元作品未来走向的预判中,但他仍准确地指出了数据库消费作为恋物癖的潜在双重性。实际上,虽然《新世纪福音战士》呈现为典型的“数据库消费”,但究其主题仍是关于“次元壁”被突破之后的两种态度。事实上,该作品无论在精神(“心之壁”)和身体层面的战斗(“AT力场”和“朗基努斯之枪”)模式中,都围绕着“壁—穿刺”的隐喻展开。而与一般的灾难性作品不同,其中的末世并非地球的物理毁灭,而是关于结束人类个体的“孤岛”状态,将所有人类融为一体。虽然决定继续去“适应”日常这一决断只作为结局给出,但也足以反映纵使在20世纪90年代如此萧条的社会状态下,日本社会仍有一丝要重铸世界的期望,而正是被保留在“数据库消费”中这最微薄的期望,在新世纪之后的作品中得以萌发。同属末世论题材,2000年至2001年连载,并于2002年被改拍的《最终兵器彼女》讲述了恋爱中的少女被改造成末世之战最强兵器,不得不与恋人分离的故事。在世界毁灭的一刻,少女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制造了一个与之前日常无异的精神世界,并将恋人的精神保留于其中。另一部著名的外星体入侵末世之作《苍穹之法芙娜》一度被指摘有复制《新世纪福音战士》之嫌,但这部作品完全扭转了矛盾隐喻:外星体抹杀人类的方式是出于一种“同化”的愿望,而人类则要尽量维持个体“不被同化”,即维持“值得忍受的日常”,作品后来的走向也把拯救世界的希望寄托于外星体与人类之间的互相拟态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含有大量表现日常生活的内容,这与末世题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把“数据库”中的碎片还原为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是新世纪二次元作品最显著也最容易被轻视的趋势。东浩纪的论述中读者虽不再直面“大叙事”,但“数据库”仍然被作为“大叙事崩溃”的后效来理解。在这种视角下,新世纪以京都动画为代表的日常番剧屡出“神剧”似乎是很难被理解的。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接受甚至推动“大叙事”的崩溃,唯有当它不再成为“世界”本身之“大他者”这一根基时,亦即被创造性地扬弃时,它才不再是精神包袱。于是在“街头系少女”所谓“意义变为强度”的决断之后,由“适应”转为“创造”是其必然的走向。作为该类型的经典之作,2007年由京都动画改拍自Key社另一款游戏的Clannad(中译为《团子大家族》),保留了游戏中完成“任务”(实现他人的情感愿望)就能从女主病故的世界返回之前日常世界的设定,然而即使并非游戏玩家,作品本身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也不会因为这一刻意的设定而减弱。显然这类作品在通过创造不同的世界存在方式来引导读者做出选择,这就将“数据库消费”或者“恋物癖”转向了其积极面,突出了数据库往往被忽略“感性杂多”的特质:如果你爱的东西如此杂多,你只能通过选择甚至创造一个日常世界来承载它们。

在这股新世纪的“日常”风潮中,京都动画功不可没,并于2006年自轻小说改拍了一部可以被视为“核心二次元”的番剧:《凉宫春日的忧郁》。作品塑造了一个能够决定世界存在方式而又不自知的少女凉宫春日,她厌恶无聊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类,想法和行为都很奇绝。然而慢慢地有一些朋友似乎偶然地聚集在她身边组成了社团。这些朋友都是由于她的幻想而出现的超能力者:能穿越时间的朝比奈实玖瑠、能进入异空间的古泉一树、来自外星具有超强数据记忆和处理能力的长门有希,最后是代表了日常生活的男主阿虚。这部作品几乎没有剧情可言,内容无外乎男主和超能力者们如何满足凉宫的各种荒谬的“创世冲动”,以免当下世界的崩溃。这部作品将极端不同的“世界观”态度置于一处:一方面它决然肯定了虚构与创世的绝对正当性,发出了“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的著名二次元宣言;另一方面,所有的虚构又都最终服务于凉宫对普通人阿虚的情感诉求。这部可以说最为符合“数据库消费”的番剧表达了这样的决断:只有在“创世冲动”被充分解放,日常中的虚构潜能被充分发挥的时候,此在的世界才是最为鲜活和完整的。

《凉宫春日的忧郁》是新世纪二次元“创世”冲动的宣言性作品,它诡谲的作品形式足以佐证此言并非过度阐释。该剧2006年初版竟采用了乱序的呈现形式,而直到2009年版才回归正序,这无疑展现了彻底将“创造性日常”从参照“大他者”现实的“崩溃秩序”中抽离出来的决心。更为体现这一决心的,就是被誉为“震惊世界”的八集段落“漫无止境的八月”。在长达八集的时段中,每集都只重复同样的内容,但分镜则完全不同。关于这一行为的动机,京都动画从未正面解释过,然而一旦将其置于“创世”的理解中,就能够窥见其中的“诡计”。在奥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的《〈创世记〉字疏》中,他着重反驳了以时间线性顺序理解创世“过程”的看法,抛开其中的宗教色彩,这一反驳也完全可以被视为彻底摆脱现实线性叙事的主张。由于说话者(或创造者)“不会先发出无形式的声音,然后再把它结合起来形成话语”,故而作为数据的“质料”也不是在时间上先于被造事物而产生的,“两者是同时创造的”。[3]42奥古斯丁认为,创造的本性就在于这种“同时性”,表现在时间顺序上也就是“一次性”,“创世七日”不过是一种引导理解的权宜之计:“一次性创造万物的这位造物主也是一次性创造了这六日,或者七日,或者毋宁说重复了六次或七次的一日。”[3]165“漫无止境的八月”几乎如实复刻了这种对于创造的理解,而有趣的是,在剧情中所有人都没有察觉他们一直停留在同一天,只有具有超强数据信息能力的长门有希在真实的“时间顺序”中共经历了这一天15532次,而在衍生的剧场版《凉宫春日的消失》中,她成为希望造物主消失的反派角色。

跳出“漫无止境的八月”的方法,其实只是满足凉宫春日想在暑假最后一天和大家一起补假期作业的愿望。也许90年代对于经济崩溃的日本来说也正是这样一个无法逃脱的时间囚笼,是被东浩纪所说的“数据库”中的困兽。而新世纪的作品则无疑将“数据库”理解为一种世界之多种可能性的大全状态,一种充满潜能的日常,而非溺死于其中的恋物泥沼。正如阿虚在第八集中发现了日常中的情感潜能,将这一牢笼转化为了世界新阶段的开端,这也许是京都动画代表整个“二次元”对观众发出的呼吁:这七天是牢笼还是创造,取决于第八天普通的你。新海诚的“世界系”或许就属于这第八天。

“世界系”的“创世诗”:作为阻碍而被扬弃的“世界”

与新世纪前十年“创世系”几乎同时演进的就是“世界系”作品。与“创世系”决然转向日常潜能从而颠覆“二次元世界观”的工程不同,“世界系”在产生伊始更多地保持了和世纪末“御宅族”话语的连贯性,以一种有条不紊的节奏落回到日常的土壤。最初的“世界系”试图找到从内部避免次元崩溃后主体性溃败的方法,即一种打开“次元壁”,将“数据库消费”重制为“故事消费”的努力。这也许正是新海诚作品能够在大众院线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实际上他已不再属于完全的“二次元文化”。

与“创世系”在日常中所辉映出的哲学不同,“世界系”则是典型的文学。国内学者王钦曾在相关讲座中论述过,在《星之声》与《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下文简称《云之彼端》)到《秒速五厘米》的演变进程中,“世界系”逐渐摆脱了《新世纪福音战士》模式下以外部威胁为中介达成的“内面”与“外面”的转化,而直接将“内面”以自白的方式呈现为“风景”,这是柄谷行人对日本近代文学生成机制的概括。但在这一叙事中被忽略的是,《星之声》并非新海诚作品真正的起源之作,其更为早期的作品,也就是制作于1999年的黑白短剧,后又于2016年重制的《她与她的猫》,几乎搬用了夏目漱石以猫为自白者的叙述方式,这无疑是对日本文学“自白制度”的沿用。在2013年为某不动产公司制作的动漫广告《某人的目光》中也直接搬用了这一模式。但在沿用这一文学模式的同时,新海诚显然也试图克服文学的“内面之壁”,这表现为只有在猫这一“自白者”去世的情况下,空洞的人心才被重新充实,从而恢复往常的亲密关系。这似乎是在“世界系”阐释中被忽略的面相:为何自白者之自白只是遗言?这也许不仅是出于煽情的考虑。

由此,一种“创世系”的诗学标准就被建立了起来,“中介的消逝才能恢复往日的联系”被视为“世界系”的原初问题。在《星之声》与《云之彼端》中,世界之所以需要被拯救,是因为它本身是恋爱得以发生的中介性场所,正如在《最终兵器彼女》中,即使世界没有被拯救,也需要以垂死之力造就一个保护恋爱的“精神世界”。在这两部作品中,世界作为中介都被推向了消逝的边界而几近毁灭。从这个角度说,《云之彼端》无疑是新海诚作品中最被低估的一部,由于少女具有以梦境遏制世界毁灭的能力而被强迫长眠不醒,在救世界还是救爱人的抉择中,“世界”这一场所作为恋爱中介的同时也是阻碍,而只有无限逼近这一边界,才能在临界时刻将少女和世界一同拯救。而这也是“世界系”与“创世系”最为逼近的时刻:不是通过赎回作为外部条件的世界才使恋爱成为可能,而是在达成恋爱的同时承载它的“世界”被同时创造。这也就是奥古斯丁创世观中所说的“质料与事物被同时创造”。

当“世界系”触碰到了“创世系”的域界,《秒速五厘米》的重要性就不在于它是最典型的“世界系”,而是它开启了“世界系”的新阶段。新海诚对于铁路的迷恋是显而易见的,在《她与她的猫》重制版第四集中,他甚至借猫之口向铁路表白:“我对这个(铁路)声音非常崇敬,规则有力的声音,那是令世界转动的心脏,将力量传递到世界各处的声音。”在《铁道之旅》中,德国学者希弗尔布施引用欧文·斯特劳斯(Irving Strauss)的概念说道,铁路使得“景观的空间”变成了“地理的空间”,人们不再介由景观的相邻性为中介理解运动的“中间过程”,而是直接朝向目的地。另外,由于速度给视觉带来的晕眩效果,铁路旅行又生成了“全景式观看”,风景的转瞬即逝使得人类的视觉经验由眼前细碎的具体事物转向了野望。[4]较之拘泥于一时一地的“风景的发现”,作为流动的风景线的铁路是世界自身“内面”的外化,它直观反映着世界内部包括社群聚集、经济分配以及权力宰治布局等诸多要素。显然在新海诚心中,铁路将景观世界转变成了地理空间系统,和景观空间相比,地理空间是封闭的,被置于坐标之中被识别的单位,即作为恋人所在之目的地。由此,虽然铁路仍似乎是一种线性联系,实则却是对于固有景观世界的破坏。如果说《云之彼端》是要将世界和恋人一同拯救,那么在《秒速五厘米》中,在向着恋人所在之地的轨道旅行中,旧世界与新世界就是同时被创造的。在这一阶段的“世界系”中,既是恋爱发生的场所也是阻碍的世界,在少年名为恋爱的行动中,同时被破坏也被创造着。

在这一视角下,京都动画与新海诚虽然在商业上互为竞争对手,但实际上都在“创世诗”这一新“二次元”范畴中并肩前行,只不过采取了不同的方案。对于京都动画来说,新世界就根植于旧世界之中,它是旧世界的固有潜能,因此它倾向于弃绝对于数据库的“全景化”理解(以长门有希为化身的超级信息体),重新将视野投向具体的日常经验,这一点在京都动画2017年的校园日常推理作品《冰果》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世界系”作品则更倾向于通过全景化地把握世界,超脱出旧世界中的固有束缚,走出旧世界而达成一种直接的“恋爱”。由此,新海诚很难被归入“世界系”的作品《言叶之庭》似乎也可以得到恰当的一致性理解。在该作品中,凉亭被风景化为男女双方相遇的场所,但亭中的恋爱关系却始终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阻隔。唯有当风雨袭入亭中,双方离开凉亭之时,恋爱才直接发生,而最后的告白场景也只发生在公寓的楼梯上。作品中男主的制鞋技艺也并非仅仅迎合恋足癖,而是暗示着拯救恋人的方式,就是帮助她走出旧世界的囚笼。

由此,“世界系”作品就继承了“创世系”对于“同时性”的执念,但其方式更为激进:世界的毁灭与创造同时发生。这种创灭的同时性使得“世界”固有的中介性烟消云散了,恋爱的直接性要超越于所有中介之上。这一观念在《你的名字。》中被更为彻底地贯彻,在更为激进的设定中,男女双方跨时空互换身体,直接到达对方的地理空间,而陨石毁灭事件作为对景观的毁灭就不再与恋爱构成一种外部的“因果关系”,它就是这一恋爱自身的显现,正如齐泽克(Slavoj Zizek)在《事件》中所说:“只有世界毁灭才能成就一对恋人。”[5]在国内学者周志强的论述中,这种真正的关系被发现为“没有关系”。[6]在固有的世界中,这种“没有关系”正是现实无论如何以中介性的话语加以描述都无法勘尽的剩余物,而在“世界系”作品中,它同时是恋爱故事的目标和起源。而对于整个“世界系”来说,《天气之子》似乎正是扮演了这一角色的作品。

“只差一步就是文明的方向”:《天气之子》与“世界系”左翼面相的显露

在这样的新世纪“二次元”叙事中,再回到开篇的问题:《天气之子》仍然是一部合格的“世界系”作品吗?毫无疑问是的,实际上它对“世界系”核心观念的表露比新海诚以往的作品都要显白。而也正是因为这部最为直言不讳的作品,使得已经习惯了被恋爱外壳包裹着的“世界系”的观众感到异样。

《天气之子》的显白之处,首先就体现在当少年最初出现在荧幕中时,手边放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篇幅精悍的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深受战后一代美国青年追捧,支撑起了美国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批判最尖锐的精神面相。这部作品曾多次在轰动美国的刺杀事件中出现,其中就包括约翰·列侬(John Lennon)遇刺事件以及刺杀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总统未遂事件。让这样一部书在影片开篇露面,少年之后的持枪抗法行为就已然被清晰地预示了。当《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融入“二次元”之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可以被追认为“电子小说游戏”的文本。它的时间跨度极短,场景流转没有充分的叙事逻辑推动,而几乎只依赖于主人公个人情绪化的选择,出场人物也几乎只呈现一种表层的人设特征,像NPC(非玩家角色)一样为主人公的选择提供节点。而这种符合东浩纪所说的“数据库消费”模式的文学,不但没有成为玩家或读者沉沦于某种消费程式中的囚笼,反而深刻地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与生活世界的异化,并凸显了主角蕴含于朴素道德期望中(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的个人决断和反抗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支撑一代人透彻的批判意识,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也在于这种在近半个世纪后才被识别的特殊文体。

《天气之子》恰是日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故事被设定于一个世界性的灾难情景中,但它除了被理解为个体愿望的阻碍之外就未曾被严肃地对待过。在这种对于世界的轻佻态度中,无论其状态正常与否,“世界”都只是个体生活的阻碍,男女主人公对于正当行为的理解就像“麦田守望者”一样只是看护着个体,而以往被作为个体存在基础的世界,则被彻底弃绝到了一个“没有关系”的域界之中。如果说在《你的名字。》中,对世界的弃绝还只是表现为一种世界的被动毁灭,那么在《天气之子》中则表现为一种主动的弃之不顾:“世界系”的最终指向是对“世界”的弃绝,它最终关联于一个比“御宅族”话语更厚重的历史语境。

少女拯救最终被从世界拯救之中抽离甚至与之对立,这使得贯穿于新世纪作品中的“巫女拯救”主题得以被重新发现。实际上,无论在“创世系”还是“世界系”作品中,有待被拯救的少女都带有一定的巫术性,恋爱双方的关系总是处于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所说的“交感巫术”之中:“举凡曾经接触的两种东西,以后即便分开了,也能够互相感应。”[7]《天气之子》中的晴女再次与新世纪初的人设遥相呼应,其中最著名的巫女便是出现在Air中的神尾观铃,她是一个背负这世代翼人诅咒的少女,幼年丧母又被父亲遗弃,由母亲的妹妹收养。由于是得到幸福而后死去,神尾观铃并未被拯救,却也仍然打破了翼人轮回的宿命,成为最后一个背负痛苦一生的翼人。

超越于“御宅族”的少女人设幻想,新世纪初“未被拯救的巫女”也许背负了战后日本由《神道指令》所带来的创伤,它是由驻日盟军司令部颁布于1945年,强制宗教与国家分离的世俗化法案。在《国家与祭祀》中,子安宣邦论述了这一法案在日本思想界激起的创伤反应,这种分离被认为是将战争责任完全推给了“神社神道”,主张对其进行最严厉的压迫性控制。对于这种强制性世俗化方案,以大原康男为代表的学者希望通过“神道国家”的再认识卸除对于“神社神道”的归罪。大原康男采取的论述策略试图说明“神道国家”是“神社神道”传统的一个异变现象,因此反对“神道国家”并不意味着“神社神道”需要背负一切罪过。“未被拯救的巫女”似乎就是这一观念的具身化,虽然在死前获得了幸福,却仍然承担了不属于她的诅咒,无法找到除罪的方式。巫女的悲剧反映了这样的愿望,即当具体的历史政治时期已然过去,“神社神道”就仍然有权被民众自由地选择,亦即一种被爱的权利。正如大原康男在《神道指令研究》中所说,以民众自由选择为基础的祭祀信仰,只要不是政治上的强制就没有危险性。[8]

然而在子安宣邦看来,这种保守的论述策略无外乎是在否定将“神社与神职被视为国家之物”这种“神道国家”在明治时起便是日本的历史诉求,大原康男通过将“神道国家”矮化为暂时出现的政治制度,试图将《神道命令》视为针对作为日本精神传统的“神社神道”的压迫性暴力,从而将其从军国主义·超国家主义的归罪中解放出来。[9]116—118持左翼立场的子安宣邦明确地指出,实际上《神道指令》并非针对性地压制法案,而是重申了《日本国宪法》中关于政教分离的世俗化原则。虽然日本右翼思想家试图通过将欧美国家重新发现为“基督教世俗国家”而佐证“神社神道”的非罪性,但这一论述策略中有着历史性的倒错。事实上,明治时期的日本看到的正是欧美国家基于宗教认同感面相的国体,正是由于这种对于宗教性的前置使得日本第一次世俗化最终导向了战争的结果。而再认识论者则试图通过这一原则重新发现现代世俗国家中的祭祀性与宗教性,并假设这种宗教性未曾在“神道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无外乎是历史的颠倒。[9]122—123

如果将“巫女”视为这一争议下日本“神社神道”的化身,那么新世纪初的“巫女”无论获救与否,她们都以受难者的形象出现,且都仍然被期望带回旧时的世界:在Clannad中少女只有通过复归旧时的安乐世界才能够被拯救;在《云之彼端》中,对于旧世界的置换被终止之时少女才得以醒来。但从《你的名字。》开始,对于少女的拯救只有在旧世界的毁灭与新世界的创造中才能够达成。其中身份为巫女的宫水三叶显白地表露了其“神社神道”的象征身份,而她在开篇就不断抱怨乡间生活和神社活动,表达着对于都市世俗生活的向往。然而在尚未瓦解的旧世界中,身体的交换象征着神道与世俗的彼此寄身皆处于矛盾之中,只有以旧世界的毁灭为契机,两者才能够跨时空地相遇,并在新的世界线中,神道才得以融入世俗化生活,并在日常之中重新被邂逅。《你的名字。》的决定性意义,就在于呈现了这种左翼的世俗化理想。

在这样的脉络中,《天气之子》作为“世界系”最终解决方案的面相已然十分清晰。通过牺牲巫女而换回既有的世界面貌及秩序,这是对于新世纪初巫女拯救题材的回归,服务于某种右翼视角关于“神社神道”归罪的创伤性表达。而新海诚以一种左翼色彩的决断正面击溃了这一表达:如果说“神社神道”真的是值得日本珍爱之物,正如晴女在地上所行之事,它仍然能够寄托愿望,那么就应该彻底地剥离她的神格,卸除旧世界对她的捆绑,在旧世界的毁灭中期望能在新的世俗化世界生根发芽。如果说《你的名字。》说的是“只有世界毁灭才能成就一对恋人”,那么《天气之子》则是在说:我们必须通过从天上把少女救下来(对于“国家神道”的世俗化),才能彻底和旧世界决裂,而这是保护少女(“神社神道”)最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天气之子》标志着“世界系”的完成。正如那句独白:“那个夏天,我们改变了世界的形态”,它最终展现了对于日本整个国民精神之历史重负的反省。在《近代日本的亚洲观》中,子安宣邦论述了自1930年开始日本为谋求地缘政治地位而展开的自我表象。以高山岩男为代表的“世界史的哲学”在一战的徒劳中看到了西方普遍性历史话语的缺陷,同时也是其可利用性。在一种对抗性的急切话语中构建着以作为“特殊国家”的自身为中心的普遍性历史概念,这样的历史哲学观最终成为“东亚共荣圈”等侵略意识形态的策源及其事后粉饰。[10]26—28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系”正是在逐渐地摆脱《新世界福音战士》所确立的基于外部威胁的“世界系”,消除对抗性话语这一基础性中介。于是,弥漫在20世纪末,具有某种排斥性和自我中心性的“御宅族”话语,在《天气之子》中随着世界面貌的改变而被彻底动摇了。

从“拯救世界”到“毁灭世界”,这是“世界系”作品在20年内走完的历程,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样的历程始终伴随着“创世系”一同展开。“世界系”重新阐释了“拯救”这个词的意义:一种终结和创造的必然机制,这是世界得以更新和运转的真实动力。而与“创世系”不同的是,“世界系”最终看到了“终结”似乎是比“创造”更关键也更需要投入意志的目标。正如子安宣邦主张道:“‘世界史’的终结乃是把国家作为历史中行为合理化的终极依据,这样的时代已经终结,而且必须终结!”[10]30而这种指向终结的决心所引出的创造的一面,似乎就是《天气之子》中少年在空中救下少女时的配乐《大逃亡》(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中的那句歌词: “只差一步就是文明的方向。”

(谨以此文悼念京都动画纵火案中的死难者)

注释[1]东浩纪.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M].东京:講談社,2001.[2]宮台真司.終わりなき日常を生きろう[M].东京:筑摩書房,1995:168.[3][古罗马]奥古斯丁.《创世纪》字疏[M].石敏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4][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M].金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80—83.[5][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事件[M].王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20.[6]周志强.现实、事件、寓言——重新发现“现实主义”[J].南国学术:2020,10(1):35.[7][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赵昍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8.[8][日]岛菌进.国家神道与日本人[M].李建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66.[9][日]子安宣邦.国家与祭祀:国家神道的现状[M].董炳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0][日]子安宣邦.近代日本的亚洲观[M].赵京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3 ) 一个误读

对我来说,这是个妥协现实,选择前途和「出世」;还是去相信违反客观规律的天气、相信天气神社六百年前天井画上的民俗信仰,「人生を棒に振る」ように、追求“感情/つながり”的故事。

我不断感到来自现实生活的常识,与“超现实”般的感情/つながり相互对立。前半段丰富的生活细节,特别是两位刑警的言行,不仅代表了法体系,还代表了来自现实的社会规范与各种价值体系的制约。

这种“现实”,与超现实的雨、“控制天气”的巫女能力、迷信般的神隐和祭品,相互对峙。在前者/“现实”的提醒下,让男女主之间的感情/つながり,显得像民俗信仰般虚幻。而男主为了追求虚幻的感情,做出一个个选择的时候,前者的“现实”又以刑警追捕的形式,不断追赶着做提醒,提醒这些行动将面临严重的现实后果。

当两者交锋,男主对刑警说,是女主拯救了天气,因而牺牲了自己,还有那个神隐的梦;而在代表现实的刑警面前,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两位刑警所代表的现实看来,男主所做的一连串癫狂行动,是个脑子想不清楚的少年,在毁掉自己漫长人生里的众多机会。

男主孤注一掷的选择,用年老刑警的话说,就是“白白浪费人生”,也因此,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显得非常有勇气。

充满勇气地“逃狱”,在地铁线上一路奔跑,在废墟里颤抖地开枪 → 冲破现实,走进超现实的民俗世界,追求虚幻的つながり。那里有迷之生物,有龙,有不可知的神隐、人柱力等生活规则。

最后把妹子从虚幻的民俗世界带回现实,两个人在晴空中下坠,那时候既是甜蜜,也是绝望的。这虚幻短暂的美好与甜蜜,在落地后不得不再次与“现实”对峙。天气怎么样,世界今后会如何,都无所谓。可是男女主自身,身边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带女主回来后,每个人的生活都糟糕透了。

男主:本来就解释不清的非法持枪状态,最后拒捕、逃狱,甚至做出袭警的行动。等待他的,一定是进少管所和前科,然后是备受苛责、充满坎坷的未来生活。女主:回归,然后就要强制与弟弟分开,被送往不同的儿童保护设施,在儿童保护设施里孤独地受限制地生活。小栗旬:也因一时有感,袭击警察,因为这段つながり没办法通过审查,失去了接回女儿和女儿生活的机会。

在各种恶性条件下,还能否继续保持单纯的爱,温柔地相互体谅?“三个人”一起笑着生活?恶性天气,像海洋生物和龙一样的生物雨水,荒废的东京,都无所谓。这些现实才是下了三年的雨,是不能承受的「神様の悪い冗談」。

剧情从下坠再次回到三年后的现实,是一段温暖的故事。新海诚说,不要想太多虚无缥缈的问题,现实没什么可怕的。东京就算连续下了三年的雨,还是政令指定都市,就算本所上野等下町全被淹了,还是地方高中生毕业后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就算有过短暂的不好时光,也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还好好活着。「ホッとさせた」

对我来说,这大概是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规则的对立,感情和つながり在现实规则面前,无疑像民俗信仰一样虚无缥缈。这个故事被我误读为,新海诚在鼓励怂人勇敢地去做选择,勇敢地突破现实,并且不要怕重回现实。后果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会继续活下去。

 4 ) 金羊观影团||一场银幕内外的价值叛离

Vol21,《天气之子》,新海诚在《你的名字。》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作品。
在本期观影团的评分争论中,被金羊的内部人员集体霸凌(痛哭)

三年前《你的名字。》可以说是新海诚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一次全方位的成功。清新柔美的作画风格,细腻动人的情感刻画,有趣讨巧的时空设定,以及难得成熟的叙事手法,让《你的名字。》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创造了日影史上难得的奇观。就在我们以为新海诚终于褪去过往叙事上的“鸡毛蒜皮”而走向成熟之时,他却在三年后的《天气之子》里重新拥抱了那些他所被人诟病的部分。

诚然,从《你的名字。》的圆满到《天气之子》的两极,新海诚在寻求“作者化”与“大众化”的平衡过程中究竟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而新海诚借由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又该有多极端呢?

本期金羊观影团共28位友邻参加,21则短评,均分6.7分

(或许是历期观影团评分最为两级化的一次)

poster by @德卡的羊


其中串联内容长评部分来自以下几位金羊优秀的羊友:

@乍暖我误入下雨的马孔多,却只是冷漠的旁观者

@张萧不是潇是“真烂片”or“真作者”?这次的新海诚依旧像左岸派(本篇影评值得所有的瑞思拜)

@幽幻不知道取什么题目

第一章:高度提炼后的后现代爱情寓言?

@德卡的羊,9/10分

看之前的新海诚,总会觉得有一股略显矫情的氛围在影像里弥散。但这次不会再有,天气不再成为空间的后景或者情绪的助推。而是切实的成为叙事主体,也构成了主角间的紧密联系,牵动情绪。虽然依旧是熟悉的奇幻高概念纯爱架构,然而通过故事所提炼出的为爱情而背离世界的自私或者叫奋不顾身令人动容,当人物的行为不再符合“理性”,以完全疯狂的姿态去面对世界,他们的冲动僭越制度,不计后果。于是爆发出再强烈的感情也合乎情理了起来,做到了由内而外的真正共情,即使疯狂的不是我们。帆高与阳菜都不属于这个世界(拿不出身份证明),于是他们努力的寻找着存在的意义。阳菜想成为这个异变世界的太阳,帆高想成为阳菜的太阳。直到阳菜逐渐变得透明、帆高被警察追捕,才明白为他人奉献无法获得意义,他们根本不属于这里。他们开始背离这个世界,不惜淹没整个世界,我们才明白,和人彼此需要的,才是存在的价值,才能构成世界,这是边缘人的爱情神话。能写出如此偏执疯狂的故事,需要多少勇气啊,怎么不是相信爱情的理由。新海诚最佳。

@思路乐,8/10分

抱着《你的名字。》期待观众相比会相当失望,因为全片都是新海诚对主流价值趋向的一种反叛。在边缘世界中寻求着安身之所,在温柔的情愫前想要不被打扰,在外界的逼迫下匆忙逃离,最后在自我价值的赋予和被赋予后,毅然绝然地背弃了这个世界,在这样自私而又癫狂的爱意之间所焕发新生。如此高度寓言化私人化的故事必然是要被观众所隔离的,而这样的设置似乎又让新海诚自己陷入了二十多年前庵野秀明所唾弃的“无能死宅”的尴尬局面。而结局的设置也使得全片在最后一刻显得如此敷衍乏力。但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属于新海诚的一次“堂吉诃德”式的价值反叛,以及对自我的“作者性”背叛。极致与极端,也许就在一念间。

@奔兔吉尔,9/10分

商业动画版的黑泽清。完美承袭前者标志性特点:末世气息中某种东西的泛滥成灾、简单祈祷就能获得能力(轻架构而重表达)、组装家庭的欢乐时光与原生家庭的缺席、过度滥用的后果是反噬自我献身、打破(天气与人情)固有平衡,在残缺现状中重新洗牌,一切亦重新回到原始,达到另一种“忘我”的和谐。阴雨连绵的东京大都会逐渐失去“壁纸狂魔”的美感,所有不合理之处都在“动画”语境中变得次要,新海诚难能可贵呼之欲出的作者性,这亦是我愿意看到的。

@老滚,8/10分

如此纯粹、简单、自私的爱情,怎么能不叫人动容,为了爱,为了彼此甚至能抛弃世界,为了自己去反叛体制,这其实也算一种伟大。东京也不是简单的背景舞台,它是冰冷的,是冷漠无情的,阳菜和帆高相互的爱情,更像是在冰冷的城市里面给彼此找到温暖,这其实也算是爱情的最初衷吧,不过现在的我们都忘了为何而爱,而新海诚对爱情的描绘也更像是对体制的质问,为社会的奉献再大,甚至牺牲自己,到最后却会因为体制而让彼此分开,让人唏嘘,所以还是放手的去爱吧,抛弃世界,在天空之下去拥抱去呐喊,我们不欠这个世界。

@絶対値対相対値,8/10分

新海诚这次回归了最简单纯粹的浪漫主义。文本太弱,没有《你的名字。》好看?从前作商业化类型化,依赖情节剧戏剧性的试水走出来,真正拥抱自己作者化、诗意的表达。不再有《秒速五厘米》的空洞矫情或是前作的俗套尴尬,《天气之子》真正讲了一个脱离社会伦理乃至于疯狂的纯爱故事。天空与心连结,每一次落雨与放晴都充满韵律和节奏。烟火、雷击、爆炸、枪响、哭喊、奔跑、升腾,直至最后一同坠落,迎来那一场永恒的暴雨,淹没整个城市。这个世界已经如此疯狂,所以我不介意在雨中奔跑、淋湿。

@笑别掩柴扉,9/10分

现代性史诗。如普罗米修斯一样的盗火少女,消费社会下,日式特有的“幼齿美学”封存下来的爱,皆是现代社会消融已久的“神性”的延续。一场场暴雨带来的奔跑能量,跨越地域与空间的爆炸式共情,这是比光还美的存在吧。

第二章:自我表达和资本妥协所带来的尴尬境地

新海诚在《你的名字》的成功后向大众推出了这样一部具有灭世倾向的电影,确实很敢拍。而且这种任性至极,为了爱情愿意付出一切的疯狂的浪漫,还是很符合我胃口的。这样的情感,是很纯粹的爱。无论是反抗神谕和东方集体主义的“小我为大我牺牲”,还是东京街头少年的热血冲动与奔跑,都如此让人动容。这么一部“极端且极致”的私人作品,的确够劲。

当然,最大的优点依然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优点——画面。 男主在麦当劳睡着时闪现的画面我很喜欢, 阳光洒在海面上,融合着典雅的配乐,庄重神圣。动画电影首先应是电影,而电影表现光的艺术是很难的,没有真人电影里的自然光源可以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海诚还在烟火一段加入了3d效果,与2d作画的完美搭配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但通俗来讲,新海诚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剧作逻辑的出现很多问题,很多情节都是突然冒出来的,甚至没有一点铺垫。就比如说男主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圭介收留他的原因又是什么,女主作为晴女的代价是什么,都是没有提及或者到影片的后半段才提及,就显得很不自然了。当每一件事都有这么多巧合安排到了一起,这才凑出了这出感天动地的爱情。这么一来,情感就是间断的,不延续的。

新海诚在这部作品里的情感表达明显是失衡的,想要“自反”和“改变”的同时又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而使一切变得更糟。他用这样一部电影证明了,视觉只能带你到这么远,以及把音乐用到泛滥的地步来试图激发情绪,还不如讲好一个故事来的有用。

《天气之子》一度让我误入下雨的马孔多,却只是冷漠的旁观者。

@乍暖,5/10分 ;@幽幻,6/10分 ;@果樹,3/10分 ;@在流放地,8/10分 ;@无色无味的气体,9/10分 ;@西卡里奥,7/10分

第三章:纵使它如此极端,依旧值得被讨论

@张萧不是潇,9/10分

关于《千与千寻的神隐》最奇妙的变体:与天空连为一体的少女实是神话的秘密,消失(或隐身)的现象揭露了她作为【天气之子】——现身及带来奇观与圣学降临(大约在影片61m处出现了全片最叹为观止的一段:霓虹都市里天气同圣乐的交响)——与全人类命运的矛盾便是她乃【神】最好的佐证。而她与帆高的恋情象征的则是爱的伟大——神与人的沟壑唯有爱能打破。我愿,你愿/即使再无晴天,被水花沉溺/也要与你再见惜别,而那被淹没的东京便是我们对他们最终的惩戒。告别《君之名》里平稳唯美的协奏曲后,新海诚转而谱写了介于电子时代的古典悲剧。在援交、枪械、通缉的多重元素构造下仍能将西方哲学与爱的两重壁画优美绘出。视听也是神奇:当高速的剪切与魔法般的光线相会时,电影真正用“画”的形式诉说了影像的流动气质。实在是属于二维动画的史诗。(建议全文背诵)

@幽幻,6/10分

如此精致的作画自然是可以吹一年的,但这掩盖不了剧情的中二和空洞,过度的音乐非但没有提升情绪,反而因为太mv化而削弱了情感,所幸歌还算好听,结局有点感动。

@妳的世界几点,7/10分

止不住的风,止不住的雨,止不住的你。止不住的缠绵,止不住的相思,止不住的哀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化为波澜壮阔的画面,在爱情和世界面前,少年毅然决然选择了爱情。少年的出走让我想到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 ,东京的雪又让我想起《东京教父》。在新海诚的世界里,少男少女的情爱总是那么天真,中二,矫情,浪漫。如果想放松心情,这部优美华丽,奇趣欢乐的新海诚动画确实不容错过。当然,欠缺思想性的空洞,鸡肋的MV元素, 刻意迎合观众的娱乐情节使得这部剧只能沦为二流的爆米花动画电影了。

@不死者,6/10分

和新海诚没什么缘分,这种近乎“粗暴”的纯爱架构方式(类似“一眼相中”的情感、命运联结)简直第一步就把我扼杀在荧幕外。从头至尾给人的感觉像是空有一番偏执与热血,动机的铺垫上,情感的饱和度上依然各存空缺,幼齿化的心境补白和泛滥的音乐只剩让我劝退的“反作用”。当然,新海诚致胜的诀窍是一种“爆炸式”的能量共情,只需一瞬便将内心点燃,这与他的构架方式其实是类似的,要么“一眼相中”这种私人化的奇观表达,要么注定是冷漠的路人,茫然地注视着被水淹没的东京

@卡佛啪啪卡夫卡,6/10分

主题曲 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 点明了影片的核心问题:爱还能做什么?或者说爱仍能做什么?又或者在这个故事里首先要追问的是“少年仍能做什么?”“仍”这个副词包含了先验的让步语气,首先暗示了一种困局。此时观众逐渐发现本片与《少年的你》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生存,与庞大的结构对抗,他们在你困顿时沉默,在你勉强抱团取暖时,却出来告诉你规则该如何如何。由此相较,在两个少年不管不顾终于“为自己选择”之前,本片在人物动机的铺垫上其实各有缺失:制肘不该生硬地停留在拿枪指人,也不该以一次次逃跑化解,也不该用“中二病”搪塞过去。新海诚真的很会塑造奇观,而且每次都能触动我,但我更迷恋的是《你的名字。》里对人与人之间永恒联系和微妙共振的充满幻想的描绘,可惜在本片中只剩下热血沸腾后的遗迹。

@法式曌影,7/10分

少男少女的纯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啊。略逊于《你的名字。》,其实剧本甚至要更好,将情绪外化成天气成为毁灭的引子比有些不切实际的陨石要高级的多;不过这次新海诚想做的太多了,却终究最多只是个二流导演,想要做到类型杂糅面面俱到,最后却只有一条爱情线做的动人(而且还是不够完美),反倒导致叙事的累赘,削弱了主线的力度;前一小时过于拖沓而后一小时的集中爆发都是叙事的大问题。可难抵主线故事太过凄美,真正的为爱奋不顾身、不惜抛弃这个世界。“我就是想再见她一面”明明这么矫情的台词却居然真真切切的让我动容,当两人在天空重逢划过天际,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啊。正是在现实中太难实现,在影像中就更加动人。我又相信爱情了。

@身不在场,4/10分

细想了一下,新海诚一直都是按着PPT的思路进行动画制作,你的名字是这样,天气之子也是这样,不管是整体画面的调度还是人物的情感安排,都用了最简单和最庸俗的方法进行最直接的展示而非诠释。大量精细的作画在漫长的MV之中把观影本该有的乐趣推到了无尽深渊里。另附一个年度疑惑:帆高一口气从新宿跑到千代后,还可以继续爬六七层的楼梯?!可能他后来上天是真的累死了。

@铎mao猫,8/10分

全片呈现出扭曲的不合理,让人难以置信,但故事却是纯度异常的少年恋爱物语,是没有逻辑的,不顾一切的,跟君名还是很不一样。新海诚在一部电影里贡献出多次年度scenes已经不是壁纸不壁纸的事了,而是自我意识的完美展现,他甚至可以再极端点,无论是故事,还是MV式拼贴叙事。这次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但我喜。

@伏眠,6/10分

我先把你的名字的短评复制一下吧。 逻辑还是要谈,bgm也不能当饭吃,风格还是喜欢的。 再说这部,新海诚宁愿把十二分精力全放在画面上音乐上,也不愿意分出一分给影片逻辑,大到人物架构故事呈现小到细节动机的生硬由此而来。 不过这部的结尾我是喜欢的,突破了以往的英雄拯救世界套路。“接下来的三年,雨再也没停过。”我甚至很希望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到这里就很饱满了。

@迷宫中的站起来,9/10分

连最朴素的back to life都变奏升华了——剪辑日常的凝练过后马上转向天空,晴,雨,放晴,又雨,节奏复调。身体与天空连结,生命与物候连结,落雨的节奏、奔跑的节奏、心动的节奏,均与主节奏连结。本来拍的就是音乐剧,嫌歌太多吗?太过类型化?怎敢把晴女掠回让大家一起浸淫在霏霏细雨中。看到东京淹没,怎么会不震惊与感动?

仅打分:

金羊批话怪@卡列宁,0/10分;

@失意的孩子,2/10分

@孤独的自由 ,6/10分

@月色归来时 ,@Tous Les Jours ,7/10分

@红与橙 ,8/10分


历期评分TOP5:

1.《痛苦与荣耀》 8.0;

2.《同义词》 7.7;

3.《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7.6;

4.《你的鸟儿会唱歌》《少年的你》 7.5;

5.《太空生活》《江边旅馆》 7.4;


SEE YOU NEXT TIME!

PS:最后再次吐槽一下影院的翻译问题

 5 ) 就让大雨把城市倾倒——比左更左的《天气之子》

《天气之子》上映后,对其评价出乎意料的以负面居多,从故事、人物、节奏到价值观,几乎被批了个遍,更有人将其与前作《你的名字。》相比,认为新海诚水准有明显下滑。然而,正如同大众对于《你的名字。》的追捧大多不得要领(如果仅将其作为通俗爱情故事来解读的话,其实际只能算是个三流作品),对《天气之子》的批评也是全然的偏离靶心,而完全忽视了影片激进的政治性和对于时代的重大意义。

影片的故事结构非常简单:东京正在经历严重的天气异常,作为“晴女”的女主角如果牺牲自己的生命,则可以驱除暴雨、恢复晴天。女主起初选择牺牲自己,但最后在男主的坚持下,两人选择放弃拯救世界,而是一起活下去。

在日本动漫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即是“夺回日常”——平凡的学生被卷入巨大的阴谋或灾难中,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与抗争,最后顺利夺回了最初的平静生活,顺便完成对日常之珍贵性的赞颂(一种二次元叙利亚学?)。有趣的是,影片的主题和此正好背道而驰,讲述的恰恰是日常的不可能。如果说通常故事中,女主角会被描写成日常的象征,是和日常一起需要被守护的东西,而在《天气之子》中,女主角则成了某种和日常无法兼容的存在。于是,面对“世界系”作品的经典命题“世界还是她”,主人公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比起世界,我更需要她。

《天气之子》的惊人之处,首先在于片中随处可见的强烈表态,这既体现在主人公不顾社会伦理的最终选择上,也体现在大量口号式的台词上——“不要管我们!”,“我们不会再要求什么,所以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这何尝不是那些“三和大神”和家里蹲的心声?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将其视作对时代现状的反映或对御宅族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化,那我们又一次射出了偏离之箭。站在左派的角度来审视《天气之子》,我们会发现它不仅包含着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且是一部有着激进政治立场的宣言性影片。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主角群,没有一个人是有正经工作的。男主是离家出走的学生,女主刚刚丢了兼职,年幼的弟弟无法承担工作,还有一个开着无以为继的破事务所的大叔,一个求职屡屡失败的助手……都是一些甚至被社会认为是不具备盘剥价值的人。这种安排显然不是纯粹的巧合,因为对于社会的系统性的盘剥的拒绝,首先就表现为对工作的拒绝,而电影的主线讲的也正是女主对巫女这份“工作”的拒绝。

女主的超能力,最开始是类似天赋-业余爱好那样的东西,在遇到男主后这种兴趣成为了工作,她一度似乎在为社会的奉献中找到了满足感,但是不断奉献的结果自然是自身的消失(想象那些过劳死的工人...)。现实中人类的命运虽然并不依靠超能力,但无疑是靠着每个人的劳动,并且经常是底层的透支性的劳动来支撑的。女主所谓牺牲自己换来天晴,其实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吗?——接受自己被盘剥的命运,去支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东亚价值观向来歌颂勤劳、吃苦、奉献、牺牲,而当这种价值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时,就形成了一种以“被盘剥”为荣的畸形导向。资本家可以将996说成是福报,年轻人对于被剥削的抗拒被社会视为不负责任。但新海诚告诉我们,不负责任并不是年轻人对于现实的逃避,而恰恰是他们最清醒的抵抗。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背后掩盖的许许多多的牺牲后,我们难道不该感到,这个系统依然有序地运转着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吗?这就是为什么男主的态度如此可贵,他没有被所谓的“大义”所蒙骗——如果需要牺牲女主来救世界(要我们接受被盘剥的命运),那就让世界垮掉好了。

电影同时存在着两个完全发生在不同层面上的冲突,一是只存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关于要不要牺牲女主、拯救世界的问题,事实上外界对此完全不知情,也并没有给他们任何道德压力;另一个则是成人世界和男女主角的冲突,警察寻找离家出走的男主和独自照顾弟弟的女主,以试图让他们回归日常生活。因此男主在警车上喊出 “你们什么都不懂!”时,观众清楚感受到了两个冲突之间明显的错位——成人世界对年轻人内心斗争的无知,同时也是无感;年轻人的激喊在成人世界里,显示为无意义的噪声,甚至从未发生过。

对成人世界来说,主角的烦恼既幼稚又荒唐(成人根本不在乎你拯救不拯救世界,只是要你回去上学),但是对于主人公这是和性命一样重要的事情。所以电影里面有一个非常扎眼的道具——枪,这个元素对于新海诚的电影来说可谓是非常突兀了。然而正是这把枪,为主角的选择增加了非常强烈的力量——你们不要以为我只是小孩胡闹,这是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我可以为它去死,或者杀死你。正如鲍德里亚所说“……真正关键的是不负责任,是被剥夺了话语权或从来没有说话权的那些人们的反抗。”

如果说,影片把“不负责任”当成主题,已经构成了对“平凡少年获得超能力最终不再逃避命运选择拯救世界”这一传统的反叛,那么当这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以一种消极、逃避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虽然过程中也有过“我们逃走吧”的段落),而是最终化成了一种主动的、真正的、以命相搏的行动,是我不惜生命的代价去“不负责任”,其激进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于院线动画电影的想象。

新海诚在政治上的激进性还表现在,主角在对关键问题的回答上是拒绝调和的。当要求在世界和爱人之间作出选择时,男主角的态度和左派的一贯立场表现出了高度一致: 如果世界的正常运转要建立在这样残酷的牺牲之上,那我宁可不要!而更为激进的是主角的第二次回答——当他面对“这样世界岂不大乱/东京会被淹没”这样老生常谈却屡试不爽的维稳态度时,他用力喊出了影片中最为震撼的关键台词,一个标准的左派发言——“那便乱罢!/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

因此,主角们最终的选择是:从这个盘剥系统中彻底退场。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女主选择活下去,并相应地失去了超能力。回到地面上的女主,脖子上的项圈象征性地断裂了,这解开的并非巫女的诅咒,而是劳动的诅咒、生产的诅咒、工作的诅咒……失去锁链的女主仍然可以祈祷,但她的祈祷不再拥有实效、无法进入交换范畴,也因此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一种充满热情的游戏。

最后的尾声处理同样值得击节,其构成完全符合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首先,男主拯救女主晴,牺牲世界(肯定);之后,成年人安慰男主,世界并没有因为你们而改变,不用放在心上(否定);最终男主见到女主,做出最终判断“并不是这样的,世界确实被我们改变了”(否定之否定)。男主选择认可自己选择的意义,而没有接受成年人立场去矮化这种价值。

这代年轻人最有代表性的反抗态度,就是不买房买车、不工作、不消费、不结婚生子,且看看我们(人类)会不会死光。它不表现为破坏、斗争、剧烈的对抗,而表现为一种全面的退场。比起消极的逃避,影片中的立场更值得我们学习——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世界毁灭),也要从整个系统的盘剥中退场,以保存自己的人性(所爱的人)。资本主义之症结,正在于大家过于依赖这个基于盘剥和责任的系统(从经济到伦理的全面统辖),无法做到彻底的退场,因此必须有这种“世界毁掉就毁掉”、“这种世界宁可不要”的觉悟。齐泽克说我们可以想象世界末日,却无法想象一个资本主义以外的世界,难道不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敢这样彻底地撤回,无法说出那可怕的话吗——乱就乱吧、死就死吧!

在基督教故事中,亚伯拉罕应上帝之命献上了儿子以撒,最终上帝认可了他的虔诚,还保住了他儿子的性命。然而在《天气之子》中,我们却并没有看到这样狡猾的、两全其美的调和性结局——坏天气真的降临了,东京被淹没了大片,一切正如说好的那样。并且直到影片最后,作为拒绝牺牲的代价而降下的雨依旧没有停下的迹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晴(正常运转的社会)和阳菜(不被异化的生活),确实是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且如同影片中表现的那样,这是个字面意义上与人类命运(既是片中的,也是现实世界的)相关的重大抉择。正是在这个最终选择上,新海诚令人吃惊的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没有妥协、没有调和、没有折衷——就像齐泽克说的,在左与右之外,并不存在第三条道路。

-----------------------

延伸阅读:

锐评新海诚系列

《铃芽之旅》影评:《铃芽之旅》中的白猫之谜

《你的名字。》影评:《你的名字》并不叫希望

 6 ) 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一、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作为一个因君名而入坑的新诚哥支持者,我非常关注诚哥最新的作品《天气之子》。君名大获成功,而诚哥也从小众导演跃升为备受关注的导演,瞩目下的诚哥新作会有怎样的表现?但在君名的光环压力下,我并不过度看高,百亿票房,口碑还不错,就算成功了。日本7月19日首映,随后香港、台湾也相继定档(8月、9月),但国内短期内无法得见,于是坐标广州的我决定去香港,看8月3日的优先场(点映)。那天,赶一大早的车去到目的地,带着些兴奋,带着期待却又不想太期待的心情,看了这部《天气之子》。(实际上8月8日公映我又去了二刷)

剧情概述 东京天气异常,雨水繁多,女主阳菜为病危母亲祈祷晴天时,偶然得到了让天气晴朗的神力。她邂逅了离家出走的海岛少年帆高,而找到了打工暂住地的帆高,突发奇想拉阳菜做起了帮别人复晴的生意(有范围和时间限制)。两人因收获赞赏和赚到钱而欢天喜地,而帆高也渐渐对阳菜心有所钟。然而神力有代价,作为交换,神力者会慢慢变得透明乃至消失。东京突发大暴雨,阳菜询问帆高是否希望雨停,得到肯定回答的阳菜做了最后一次祈祷,天空放晴但阳菜消失在空气中。。。而因为之前的一些意外和背景,帆高被解雇还被抓捕,但他仍奋不顾身逃脱,执意要拯救阳菜,阳菜得救并变回普通人,作为交换,晴天再次变成暴雨,最终水淹东京。。。

电影并不难理解,前面部分我都能完全理解,但这个结局猝不及防,让我有点呆,一下转不过来:这就是结局?我陷入了思考,但在二刷的观感下和这些天的思索中,我或许明白了诚哥在表达的是什么。

与君名内核一致 这一次的作品,其实跟君名很相似,画风、名字样式、radwimps的音乐,还有剧情——邂逅的两人、暗许的两人、发生异变、拯救女主,就不说一贯的壁纸狂魔了,都几乎一脉相承。你要说是君名2.0,可能也并没有太大的错误。如果你是对上那个点的人,这次也可能无法抗拒。但是,相比君名的交换身体、彗星坠下、三年时间差等刺激度和变化度高的剧情,天气之子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上要差一些,其整体的震撼度上比之君名要差一截。不过,真挚的感情,为爱一往无前的内核却没有变——泷不远千里来寻并策动救援拯救三叶,帆高不惜与大人对抗违背世界拯救阳菜。。。

与君名巨大异同 诚哥靠刀片致富了,不收刀片了。许多人问:诚哥这次相信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与君名一致的地方。但是,在达成这个结果的过程里,却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在君名里,泷救了三叶的同时也救了糸守——救了世界,而在天子里,帆高救了阳菜的同时,却让东京变成了水城——毁了世界。。。诚哥虽然如大家所愿,拒收了刀片,但却回送给了你一个烫手山芋:如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世界,你是否同意?如果牺牲的那个人是你所爱之人,你又是否同意?拯救世界和拯救你爱的人,你会如何选择?

虽然天子在震撼度上不及君名,但却给我带来错愕感,我想好些人都会有如我一般的反应,甚至感到不理解、不舒服。过后回想,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因为,我(我们)是自动自发用的社会成人角度去想问题。。。

成熟的大人,叛逆的少年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成熟地想问题,多了不少考量和顾虑,会现实地取舍,会聪明地放弃,会顺应环境,不再感情用事,不再凭内心冲动。我们会用超我(高要求、道德化的我),压制、限制我们的自我和本我(个人意愿的我、本能的我),我们被父母老师教化,被社会化,通常也社会化得不错,乃至内化为自己思想,会自动使用社会角度去看待事物。天子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符合社会宣扬的调调,尤其是我们的文化和引导,重集体轻个人,我们自动自发带着集体眼光,带着道德感去评判这个结局,个人意愿凌驾于集体利益,让我们感到困惑和不妥。。。

然而,在我们长大之前,我们对这些“个人意愿”,是很适应而易感的,直接表达,凭感觉行事,才更接近我们自身本来的反应。相对于成熟表现,更多地忠于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喜好出发,有更强的行动力,带着对未来更多的向往,是我们长大前先天拥有的特质。但这些率性表达,是必定要受到家庭和社会教化的,而青春期就是这种个性表达和规则管教的矛盾的高峰期。帆高就是这样一位叛逆少年,片里没有详述帆高的背景,但通过只言片语,离家出走的帆高大概与父母有不少矛盾,与岛内社会也可能有点格格不入。

来到东京,帆高邂逅了阳菜,爱上了阳菜。继离家出走这个叛逆行动之后,帆高又做了第二次忠于自我的行动,在东京面临大暴雨的时候,在是要好天气的东京还是阳菜上,在是要满足社会的期待还是个人的意愿上,帆高没有犹豫,坚定选择了阳菜,为此与大人们对抗,不惜让雨继续下,最终水淹东京——“相比起天晴,我更想要阳菜!”(貌似是这样的台词)。这一声呐喊很符合这个少年,爱情,在性渐渐成熟的青春年华里,是个人情感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帆高这个“没长大的叛逆少年”眼里,阳菜,就是他的全世界!

我们本该理解帆高,因为我们都年轻过。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许多人对这种感情淡忘了,不以为意了。。。可能你达成过了,经历多了,没啥特别,不被打动了;可能你失败过,受过伤,不再相信,变得冷淡了;也可能你被限制过,被禁止过,无力抗争,不了了之了;也可能你长大了,懂得了现实和明哲保身,以前那些不再认同了;也可能你本来就对这些感情不太感冒——那个时候的青春心情,可能有些人都忘了那是什么感觉了。。。那些感到困惑,乃至不理解的人,可能已习惯了当一个社会人,一个大人,一个成熟的人,少不免会以成人、社会的眼光去审视丈量,要是像君名那样没有理念冲突倒好,要是出现天子这样的对立,就可能产生疑问了。我这个被触动的人尚且有疑惑,就不说别的没怎么被打动的人了。

目前天气之子的评价,有些争议,有点呈现两极分化。一位微博博主(Richard改不了昵称了),分析过IMDB上天气之子的评分结构,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体现,而从年龄角度看,年轻用户评分较高,年龄大的用户评分较低,且年龄越大,评分越低。这是个有意思的结论,大致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年纪轻的更能认可“叛逆的少年”,更倾向于个人意愿的角度,更能留住那些感觉,而年纪大的就更符合“成熟的大人”,更能看到个人之外的群体角度,对那些感觉淡忘的也越多。

但是,爱情是自私的。爱,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满足,一种期望对方正向回应自己的自我满足,我们希望对对方好并得到回馈,希望拥有并独占她,我们不希望分享她,我们不希望她消失,就像帆高那样。这完全是一种个人意愿,即使那些“成熟的大人”,更有道德感、更多社会视角的人,对结局感到不适的人,只怕也能同意,爱确实是自私的,谁能轻易地说:为了救世界,我同意牺牲我所爱之人。。。

帆高的选择,无可厚非,何况他并未在人们处获得多少温暖。虽然,诚哥有特意展示黑暗面以做对比之嫌,但那都是真的,我们大概都或多或少体验过人们冷漠、利益、机械的一面,而像帆高这样带不来什么益处的小屁孩,碰到那些的几率更是大增。。。当然,社群有正向的一面,认为这样毁了世界,无视了其他所有人的处境,太不妥,也无可厚非。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有执意于自我,不忘本心的人,也有成熟稳重,更多社群集体意识的人,“叛逆少年”与“成熟大人”一直存在着,他们的对立矛盾一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你站在哪一个角度都没错,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当然,诚哥并没有将这种矛盾过于尖锐地表达,东京只是被淹了三分之一,而两人也并不清楚后果。帆高过后是有歉意的,而最后一幕,变回了普通人的阳菜,也还在为天气、为世界而祈祷。。。

或许,我们都能理解帆高的,我们不能理解的其实是新海诚,质疑这部电影为何要如此表达?有些人并不想看到这种冲突,但诚哥却在这里玩起了些许深度,你们不是批君名没深度吗?来,你们要的深度~救世界还是救所爱?诚哥并不是真的要你去做这样的取舍,他大概只是有些什么想要说,有些什么想强调。

二、改变世界的形状

有一个网络上流行的词:中二,大概是指多在初中二年级时发生的,自我意识满溢的一些思想和言行的概称,用来形容某人不够成熟,比较冲动莽撞、自我中心、与众不同的言行,略带贬义,有调侃的意思。这个词用来描述“叛逆少年”是天然地适合,两者异曲同工,只是“叛逆”表达的是反抗、不遵从,面对年长辈,而“中二”表达的是表现特别的自己,面对同辈。不过,我不是想说“中二”为人熟知的这些意思,我想说的是潜藏在这个词下不太为人道的那一面。

冲动、自我、违抗等叛逆中二表现的另一面,也可能是纯真、勇气与实诚,尤其是那份爱恋之心,单纯而率真,想和对方在一起,想成为对方眼里特别而重要的存在,为对方能做任何事的那个感觉,清澈见底,炽热无华,一如中二叛逆少年帆高。。。——我仍然记得,上放学偷偷关注你,暗自计算期待在同一条路上碰见你;我仍然记得,受学友也是你前度怂恿,在他家电话给你表白,失败后在他们的笑声中一片空白;我还记得,为了吸引你的目光,在市场转悠了好久用饭钱买了件自以为好看的衣服;我还记得,突闻朋友说要追求暗恋着的你,我的失措和心痛,勇敢坦白最终选了我的欣喜;还记得,去百多公里外你的家乡找你,你穿着白裙子来接我的那刻;还记得,陪着拒绝了我的你,被你依着去市里;还记得,坐飞机千里送蛋糕为你庆生;还记得,为了你,和群里朋友大佬争吵决裂。。。我不能记得所有东西,但我记得那种感情很真挚。。。

帆高的那一声呐喊不止很符合这个少年,还很符合许许多多的少年、青年,乃至中年,甚至老年。爱情,我们的爱之心,实际超越了年华,只是青春年少时,最纯粹。。。

这份诚挚的感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形状。当阳菜得到了神力,帆高拉阳菜做起帮人复晴的生意时,实际他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本来的雨是否会下足三年,未可知,但使用了神力后,雨水似乎会反作用似的下得更大一点,以这个表述来看雨的程度是有受到他们影响,或者理解为晴天时的雨水蓄起来在后面下了。两人的这段关系,始于阳菜的善意,然后帆高回馈“救”了阳菜,并拉阳菜帮人复晴解决生计,阳菜也喜欢上这个助人的活。然后东京大暴雨,帆高送上戒指为阳菜庆生,阳菜在收到帆高也想天晴的肯定回答(顺口间)后,决定为世界、为帆高做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祈祷。。。知晓后的帆高,执意要救阳菜,反抗大人们,不惜违背世界。帆高的坚定心意感动了阳菜,两人携手回到地面,阳菜失去了神力,作为交换,东京雨一直下,直到淹了三分之一。。。两人的这段感情,简单纯粹,毫不复杂,但这份诚挚、中二、出于个人意愿的情感,却改变了世界的形状——短暂晴天、人们心情、雨中世界。。。

你的这份感情,同样能够改变世界的形状。当年你15岁,你与她有着青涩但真诚的感情,然好景不长,她要随家人搬去很远的地方。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之后一直到大学毕业,你都未有恋情。毕业后你进入游戏公司,5年后制作了短篇动画《星星之声》,获得好评。随后辞去工作,3年后制作了第一部长篇动画《山的彼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后又3年,你结合初恋的经历,制作了动画电影《秒速半分米》,里面的真挚感情和现实打动人心,你一时声名鹊起。随后2年你结婚了,结束了并不辉煌的恋情生涯。又过2年,你出炉了《追赶彗星的孩子》,但因与大佬宫崎寻的作品类似,珠玉在前,未获成功。之后2年,你制作了中篇动画《雨叶之庭》,回归了自己,极致的画面让人赞叹,但仍被吐槽剧情弱。又过了3年,你综合了之前作品的元素,并在西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祭出了长篇动画《你叫咩名》,优秀的剧情加上情感丰沛的表达使其爆了——咦?没错,“你”就是新水诚。 实际我上面指的就是新海诚。诚哥作品里传达出的那份细腻、真挚而浓烈的感情,真的、终于改变了世界的形状——票房记录、观众认可、业界注目。。。

你也可能像诚哥那样影响世界,若你有些权力和影响力的话。可能你会推动对年轻人更宽容一点的环境,可能你会出版讲情感和年轻人、教育和相处。或许你去不到那种程度,影响不了大世界,但你仍有机会影响你的中世界。你可能在与父母亲戚的交锋中,影响了他们的观念,你的诚挚、坚定,可能动摇他们不合时宜的传统婚恋观、教育观。你的坚持,和勇气,可能会让你跨越感情上的难关,亦可能会让你因爱起飞,成就一段佳缘,通过了情感考验,或爆发了潜能,让周围人启发、鼓舞,影响了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即便你对中世界影响甚微,你的小世界也是重要存在。可能你会更进取、更积极生活,我已多次在贴吧听说被君名改变了,豆瓣里又信爱了的点赞数以万计。虽然也可能让人更丧,因为你没对象,因为你屡次失败,但你渴望、相信的心,至少没让你丧失希望,起码你还会憧憬,起码你会柔情一些,不至机械般冷漠。你的屡败屡战甚至可能影响了周围人——你的这份感情,真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形状。。。

三、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诚哥不相信爱情——我这个新支持者,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时候流传开来,可能是在秒五之后,因为那是他声名鹊起的一作,将两小无猜、初恋的那份纯真感情因两地分隔慢慢变淡无疾而终的无奈现实深深表达了出来,让许多人锥心、共鸣。。。他收获了大量刀片,连同其它作品的刀片,他因此而致富——这当然是句调侃,但他能得到这句封号,却是实至名归,从《她和她的猫》开始,他就在述说着孤独、遗憾与阻隔。。。《她和她的猫》里女主的孤单和哭泣,《星之声》里相隔遥远宇宙空间的美加子和升,《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醒来的佐由理失去了喜欢浩纪的记忆,《秒速五厘米》里明里和贵树相忘于江湖,《言叶之庭》里孝雄和雪野年龄身份的阻隔,连奇幻冒险剧情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也镶嵌着再见和离别。即便是happy ending的《你的名字。》,记忆的消失和10年、7年的等待也让人难抑悲伤,诚哥也没说两人相遇后记忆肯定会恢复。。。你说诚哥相信爱情,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但是,在我很有限的观影经验里,好像没有哪一个导演会如诚哥那样,对爱情主题如此情有独钟,对爱恋之心如此念念不忘。从他的第一个作品开始,从《她和她的猫》去到《天气之子》,他的所有电影作品,全部都在描述着爱情、刻画着爱情,一直没变。。。尽管那些爱情充满着悲伤、遗憾和困难,但没有谁像他那样,持续不断地述说着,更没有谁表达得如他那般入木三分。。。 并且,诚哥也从来没有对爱情绝望,纵观他的作品—— 1、《她和她的猫》片尾旁白:“我...或许还有她都应该...喜欢着这个世界”,即使女主遭受了情感打击; 2、《星之声》里只有旗舰可能归还的信息让人绝望,但却还没有明确信息表明美加子被击落、已死去,一息尚存; 3、《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很让人绝望,因为近在咫尺互相倾心的对方,最终忘却了对自己的感觉。但即便如此,浩纪仍然可以重新发展与佐由理的感情,但遗憾的是片头似乎显示两人渐行渐远。。。唯一的抚慰,就是浩纪终找到了佐由理,救醒她并完成了约定,了却了心愿。个人觉得要说虐心,云彼并不下于秒五; 4、《秒速五厘米》则可以说最绝望,两人是真的从深厚感情慢慢变淡,无疾而终,包括早苗的暗恋,是真的终了。。。明里放下了,而最后贵树也释然了,算是最后的一丝慰藉; 5、《追逐繁星的孩子》因为本来就是生死与离别的主题,所以少不了有绝望感,他想谈的是再见与放下——Hello goodbye & Hello; 6、《言叶之庭》年龄身份的障碍让人却步,但却非不可为之,诚哥的表达有了更多积极的信号,相比起以前,这个爱情的绝望感已然大减; 7、有些人说,《你的名字。》是为了迎合市场,故意或被迫修改的结局,但诚哥本人,包括川村元气都解释强调过,这结局是从最开始就定好了的。按老诚哥粉的说法,《你的名字。》很新海诚,也很不新海诚,这是诚哥最带有希望的一部,尽管其仍然带着浓厚的悲伤底色。。。 本来,我是想说说诚哥作品也没那么绝望,然而写着写着去重温了一遍,直接几天睡不好觉,连风格异类的繁星,主题也直接就是生离死别,“新海诚不相信爱情”,名不虚传。。。

但是,一个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诉说着一个东西,是为何?一个人一直持之以恒地描绘着一个东西,是为什么?证明了这个东西在他心里很重要,证明了这个东西一直占据着他的脑海,证明了这个东西在他心里挥之不去、斩之不断——诚哥的眼里满是爱情的影子,诚哥脑海里满是爱恋的细节,诚哥心里满是爱情的感觉。。。

诚哥表达了许多爱情的遗憾、阻隔,是如此细腻动人,以至令人共鸣和哀伤不已。但是,只要诚哥愿意,只要他愿意将头转180°望去,他原先看到的那些爱的荒凉,立马就可以转为看到爱的光芒。。。他们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你被那些无奈现实、距离遗憾刺痛过的那些伤悲,也就是你被那些心心相印、柔情细语温暖过的那些欣喜。。。同样细腻动人,同样让人共鸣和感动不已——诚哥的后3部作品,从《言叶之庭》的转变,到《你的名字。》的确定,到《天气之子》的接续,都迸发着爱的火花,就是明证。。。

不相信爱情的诚哥,是因为本质上相信爱情。。。

新海诚相信爱情,只是不相信命运 这个标题是B站网友(僕は存在し)的一句评论,挺对的。一切的时间距离、空间阻隔、现实无奈,都可以归为命运,不是不相信爱情,只是不相信命运的阴差阳错、造化弄人。。。但要我说的话,我想更具体地说一句,新海诚不是不相信爱情,他只是知道世界的困难,以及,爱情的脆弱。。。

这份真挚的感情,常不足为外人道。。。一旦你真心喜欢上,她就常常只能藏在心里。你不太会(不能)跟父母说,也不太会跟一般的熟人朋友说,你可能只跟你最好的朋友说过,又或者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说过,又或者很可能,谁都没说过。在这份感情面前,我们患得患失,敏感脆弱,你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也不想(不敢)让她知道。。。然而,这份感情你只能传达给她,你最想告诉的人是她,但你最不想(不能)告诉的人,可能还是她。。。这份感情,在云间,在月光下,在落叶中,在她眼眸里,在她笑意里,在她发梢飘过的香气里,却唯独不在你口里。。。 或许,你鼓起勇气想表达心声,但却可能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只是单恋一场空——我望着你,你却望着远方。。。或许,你猜不透她,但又开不了口让她知道——因为,你害怕告白不成,反而破坏了两人关系,明明你已经鼓起了勇气,不仅没有回馈,到头来却变成了后悔。。。这份不在你口里的情意,可能还没传达过就这么憋在了心里,烂在了心里。。。

这份真挚的感情,常经不起风浪、打击。。。在我们情感最纯粹的青春年华,我们的爱恋之心却最易被打压,尤其是我们的文化:禁止早恋。。。我们家庭社会的教化常常有点过严和僵硬,衣食住行思都可能成为被管教、限制的对象,遑论这份两性表达、有生育风险的热情。。。然而,大人们的着力点不是性教育和情感理解,而是严控恋爱,这份本来已经敏感易碎的情感,不仅变成了偷偷摸摸的东西,还常一经发现,就严阵以待,要见家长,要检讨,被说教,被禁止。这份纯真的感情,常常还没得到表达和发展,就被掐死在摇篮中。。。 然而讽刺的是,年少时不允许恋爱,但年龄不够大时,却又催促着结婚生孩,我们的教化如此冷硬,传统的观念是如此利益,我们的爱恋之心到底何感觉,这份感情到底经历了什么,似乎无关紧要。。。我并不是鼓励早恋,我只是认为这份由心而发的感情,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在这样的文化下的社会,也呈现了一个现象:爱情地位不高。。。我们似乎不太看重爱情,尽管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说起爱情,或我们为了爱情而去做什么,常会感到不好意思,觉得不值多提,习惯遮遮掩掩。。。我们会用“儿女私情”来描述爱情,这个词略带贬义,有看不起的感觉。而其他的词,像情意绵绵、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柔情蜜意、柔情似水、一往情深,有明确提到爱情的解释(百度百科)只有一个。而影视评论里,爱情似乎更是低一等的存在,动辄深度、格局为尊,爱情是商业娱乐,却少有人说爱情的深度。。。我们连自己的情人节都没有,七夕还被煞有介事地科普回去了。爱情这种情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些卑微,觉得这份感情,是摆不上台面的存在。。。

倘若,你们幸运地两情相悦,(暗地里)发展的不错,却也未必就能顺利起航。可能你们个性观念不太合,无法好好相处,相爱容易相处难。。。也可能你们情感不稳,喜新厌旧,或过度现实;亦可能你们受到太多家人的插手和反对;又可能你们碰上了最严峻的考验——两地分隔。。。一个不留神,这点爱情之火就随时可能被扑灭,一个现实打击,这份感情就可能被风浪打翻——这份真挚的感情,可以像水晶一样清澈,也可以像玻璃一样易碎裂。。。

在命运造化弄人,在现实困难阻隔面前,我们的这份感情,常常等同于一个词——孤独。。。这是诚哥作品深深弥漫着的感觉,也是深深刺入我们心胸的感觉。。。

最相信爱情的,是新海诚 然而,尽管如此,虽然如此,诚哥却没有放弃过去表达,诚哥没有放弃过去描述这份感情的美好,没有停止过去刻画那一瞬的悸动!

在君名里,诚哥几乎集合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失忆、时间、空间等距离和阻隔,但却没有往遗憾、绝望上去表达,而是展现勇气、行动和坚持,最终将那些距离、阻隔都跨越和融化了,感觉就像是,诚哥要将以前的那些遗憾都要一一打破!诚哥通过一部集自己大成的《你的名字。》说,爱情不仅有悲伤、遗憾和阻隔,还有温暖、勇气和相拥。。。

不管这段感情最终是喜悦还是哀伤结局,诚哥真正念念不忘的,是在世界困难下的那份真挚的爱恋之心。。。在父母们,在社会大人们,在别的导演,在别人对这份感情,不重视、不以为意、忘却了的时候,在诚哥这里,却被珍视有加。。。在别人不去表达、谨慎表达的状况下,诚哥却一直坚定地、不遗余力地去表达。。。那些我们自己都似乎要遗忘了的,都不以为意了的感觉,却在看诚哥的作品时,像决堤爆发的山洪般涌出。。。那都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那些渴望,那些思念,都曾经那么深刻地存在过,那是只能传达给你的,曾经无比重要的感情,那个时候,你就是我的全副身心的所在,那个时候,至少那个时候,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不管诚哥的作品世界如何设定,故事如何讲述,有一点却是一直没变——真实的情感表达。。。那些情感是如此自然、纯粹,毫无花假,那些细节也是如此细致,触动人心,在诚哥真挚情感的描绘下,一切都显得如此真实,那些真心实意,那些画面音乐,传达出了细腻而强烈的感情,就像自己亲身经历。。。对,就像那时的我(我们),那些心动、偷望、掩饰、寂寞、想念、冲动、甜蜜、惆怅、落泪的时刻,都是那样的细碎,却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些片段,那些瞬间,都曾那么真切地存在于我的眼睛里、心胸间。。。

诚哥念念不忘那份真挚的爱恋之心,更深深留恋着那些怦然心动的片片时刻和那些悸动渴望的强烈情感。。。——那就像,就像梦幻的景色一般,那真是无与伦比,美到极致的风景~

四、《天气之子》想说的

君名大获成功,收获了票房记录和大众的认可,当大家以为得到肯定和名气的诚哥会变得人见人爱,不收刀片、迎合主流看法的时候,诚哥微微一笑很倾城,反手就使出了一招《天气之子》。。。诚哥不仅没有“迎合主流”,相反还变本加厉,与社会角度“背道而驰”。。。我能想象得到这片哗然之声,之前就提到过评分有点两极分化,内容有点争议了。

——“是的,如大家所愿,刀片我是没想收,但我并没有说要迎合你们。当时君名的时候,你们说我没深度,说缺乏内涵,说世界毁灭当口还在打情骂俏。好吧,我就给你们来一点深度,并且,很抱歉,你可能搞错了我的意思,我并不是想说拯救世界,我就是想谈恋爱,从头到尾我都是想要表达那份感情,想救三叶的同时也想救对三叶非常重要的而自己也有了感情的糸守而已,要不是三叶糸守与我何干?另外,我也没想表达什么高大上的内涵,乡愁和文化传承是顺带表达的。而如果忘却了、丢掉了以前的东西叫成长、叫成熟的话,如果表达这个叫内涵,我想我是有点抗拒的,我不太希望被说“加龄臭”(老人味,老气横秋)。我觉得我此生,很难再有几次像现在这样大热后,在众人的期待下推出新作的机会,所以,我干脆反其道而行,是的,我要放飞自我,这一次,我仍然只是想表达那份感情,但这一次,会有冲突,会毁了世界,我想我的意思很明白了——我就是想表达那份感情而已,即使那会被许多人批评,即使我因此会“跌下神坛”。”——新海诚如是说(以上新海诚设计对白)。

本来,我还不太确定自己的这些想法,但之后特意去找诚哥的访谈来看,我确信,这基本就是这个“中二叛逆中年”,在《天气之子》里想要说、想要强调的东西——从头到尾,我都是想表达这份真挚的情感,想表达那份强烈的个人意愿,即使那要违背全世界,不惜违背全世界——“相比起东京放晴,我更想要阳菜(相比起迎合你们、符合你们,我更想要表达我重视的、我喜欢的,更想表达我想表达的)!”

(诚哥部分访谈内容于结尾附上)

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 在影院里,就是在听到这个主题曲的场景时(帆高与警察们对峙,执着要见阳菜一面),有想哭的感觉,但即便是二刷,我都没有被感动落泪,甚至对结局的疑惑还更占上风一些。但是,在我回到家细细听了这首主题曲后,细细看了那些歌词后,我彻底沦陷了,老哥我深深被触动,泪洒当场。。。

渐渐提升的音调。。。徐徐增多的乐声。。。慢慢激昂的语气。。。灵魂的女声伴音。。。传神的歌词刻画。。。 将一个自感普通、微不足道的人,将一个在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的人,将一个失败过、受了伤的人,将一个不愿妥协的人,将一对不被祝福的人,将所有仍怀有真挚的心却在爱面前不敢动弹、面临困境的人——为爱所动渴望为爱坚守、为爱追寻、为爱抗争——将缓缓拿出勇气乃至违背全世界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我能做些什么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我还能做些什么吗?我(我们),还能凭这份爱,做到什么吗? Movie edit版本中间多了一段歌词,拉长了缓慢升高的过程,让这种感觉更盛。。。然后再去到后面的高潮部分,前面那些情感的储积,在此得以爆发,一泻千里,不知不觉间眼泪已忍不住涌出。。。

音乐是诚哥电影的灵魂,是传达其感情的神器。所以,诚哥会直接倒转头来,让画面、台词去配合音乐,而不是让音乐去迎合画面,因此,诚哥的作品,音画配合之间有特别的感染力。而Radwimps的音乐,与新海诚的感觉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诚哥作品里的感情(君名、天子)通过Radwimps的演绎,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过,这首主题曲,完整版只在谢幕时才演唱,而Movie edit版本只有三分之一多,他在电影里的存在感,可能不及另一首受欢迎的主题曲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Grand Escape),或许还不如片尾曲“大丈夫”。然而,这首歌却是《天气之子》的灵魂。。。不管是电影里帆高面临困境、要违背世界的心境,还是上面说到的诚哥想表达强调的东西,都表明,这首主题曲才是《天气之子》的灵魂。。。还有诚哥的访谈可以证明——

不过,这首歌可能不是谁都能听懂、听出感觉。因为:1、这首歌的细微变化需要细听;2、或许需要点经历、阅历;3、不结合歌词可能体会上不去,但翻译有些参差,还不够准确传神,我是参考了好几个版本+机翻才觉得抓准了。

我现在一听到这首歌和相关音乐,情绪就会涌上来,就想泪目。。。譬如这首“晴れゆく空”,是帆高救了阳菜后,阳菜第一次展现晴天神力,那个放晴的场景,那个百分百的晴天女孩,配合这首配曲,非常动人心弦。。。

结局与译名 天子的结局,让人产生价值观的疑惑,而剧情本身的表达可能会被忽略,我也是后知后觉。个人看来,这个结尾并不简单,我来说一下。帆高在救了阳菜,两人回到地面后,阳菜留在东京,而帆高被审判,判令回家并受监视教育3年,所以帆高之后不太能、也不想连累阳菜而没再去东京,实际上阳菜因父母不在,可能也被安排亲戚或相关机构监管着,两人就此分别。这时,东京应还没被淹,应是久雨积患、间中暴雨后才淹起来的。。。3年后,高中毕业的帆高出发去东京,亲眼看见了应该已经知道了的被淹了三分一的东京。帆高心有歉意,去找须贺时表示了歉意,去探访泷的奶奶时也表示了歉意,但这部分大人们,包括原大学生夏美,都很理解帆高。须贺说“你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泷奶奶说“回复了原是海的本貌”,轻描淡写回应了帆高的歉疚。现在的帆高似乎不那么“中二叛逆”了,更多“社会群体”的视角了,但是,没人是极端偏向的,即便是个少年,并非说当时离家出走的帆高就没有社会群体的视角,只是看这在一个人身上如何配比,面对着什么情境。当时的阳菜,在帮人复晴时感受到,她喜欢这样,她很高兴帮助到别人,让大家也高兴起来,这是社会群体视角,其时占比还不少。然而,当这种视角和准则与自己生命和意愿产生冲突时,她不太愿意了。她确实也想让大家脱离大雨的困恼,却不强烈了,最终是在询问帆高是否希望复晴,而帆高随口间回答“嗯”之下,决定为大家、为帆高牺牲,帆高的回答就是催化剂——这时阳菜的个人意愿已然占据主导。。。之后,同样是在帆高坚定挽救的催化剂下,阳菜的个人意愿变得无比强烈,决定放弃社会视角,回到了地面变回了凡人。而须贺是另一个典型,他是跟帆高一样的离家出走长大的“中二叛逆”少年,但多年的跌摸滚打让他也成为一位成熟的社会人,开始他认同牺牲一个人换取晴天,后又想劝告阻止帆高的行动,社会视角一直占上风。但帆高执着想见阳菜一面的心意,让其想起了亡妻,感受到、或唤醒了曾经的那份强烈心情,最终“中二叛逆”了一把,帮助帆高拦截警察。可以说,不管你对这个理念冲突如何觉得不妥、不舒服,就这个故事里头,没人是故意只看个人视角,帆高并不是“无脑中二”故意要跟社会对着干。

在见过须贺和泷奶奶之后,帆高要去找阳菜了,但却有点不知如何面对。然而,两人在半途就相遇了,在那个熟悉的坡道上,阳菜正在为天气、为东京而祈祷,帆高的眼泪一下子就蹦出来了。。。“不对!事情不是这样的,不是没发生什么,不是干了无关紧要的事,我们那天,确实地改变了世界!我们确实做了重大的抉择,我选择了阳菜!而三年后还活着的她就在我面前!”。。。事实上,阳菜也会心有歉意,她就是确实给不少人带去了晴天的人,但也是她,收回了让大家高兴的晴天。并且,她是直接看着东京被淹,经历转移搬迁(自己或看着别人)的那个,她应该要比帆高的感受更深。。。现在已经变回了普通人的阳菜,已不再能让天气放晴,她只能做最普通不过的祈祷了,所以,看着承受这一切的阳菜,帆高的心一下子就痛了起来,连同看到活着的阳菜的感动,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在听到帆高呼喊自己后,阳菜含着泪飞奔了过来,并环颈抱转了一圈,而且在看到帆高眼泪后,先关切发问:“大丈夫?(没事吧?)”,听到这句或许该由他先发问的帆高,激动、感动之余只回了“嗯”一声,只想到了紧握阳菜的双手说:“阳菜,我们一定会。。。大丈夫哒!(没问题的!好好的!)”,这时,响起来的片尾曲也正是“大丈夫”。。。

《天气之子》的英文译名——“Weathering with you”,本意天气的Weather,变成Weathering后,有经受住、渡过的意思。Weathering with you——意思就是“与你经受”、“和你渡过”,润色一个更有文采和感情的表达,那就是——“与你共渡”,“风雨同路”。。。面对社会的残酷,生活的艰辛,以及内心那份或多或少的歉意,帆高和阳菜并没有从此轻松,两人要携手风雨同路。。。还好,两人都比较看得开,都很看重这份感情,都能认同这份个人的意愿。还好,还有须贺、夏美、泷的奶奶这样的大人在。最重要的是,有爱,有你在旁,勇气和坚毅因你而生,以后的风雨,让我与你共渡。。。

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爱的歌也已被唱尽,众多的电影也已把爱诉说尽,生在那样的荒野中的我、你,即便如此...还有爱能够做到的事哦~还有我能够做到的事哦~」——最难不过坚持初心,即便失败过、困苦过,仍然能保持那份初心和希望,还会有那样的大人在吗?也是有那样的大人在,没有忘记,不愿妥协,比如须贺,比如诚哥,比如青春心不死少女心不灭的老哥我,或许,还有同样的你。。。

感谢诚哥~感谢Radwimps~为这个世界带来一股清流,为这份感情喊出一片晴天。。。让这份脆弱但却重要的情感表达了出来,画圈圈强调了出来,这份感情理应被理解,理应不被遗忘,这份感情理应有一席之地,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为何要让一无所有的我们怀揣梦想?」 「为何要让我们对有限的人生抱有希望?」 「为何只给我们在手中一掠而过的东西?」 「尽管如此还要紧紧抓住的我们 丑陋吗?」 「还是说 很美呢?」

「回答我——」

—————————————————————————

PS:关于《天气之子》的评价,感觉诚哥并没有像君名那样,全力以赴地去雕琢故事的变化,或者说为了表达其想表达的意思,而限制了剧情的设计。对于一般人或慕君名名而来的人,可能更想看到君名那样跌宕而又无冲突的作品。不过也不一定,或许像现在这样“不惜违背全世界!”的表达让人更感动。而对结局的疑惑和争议,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妥,不认可,觉得是个“败笔”,但反过来,也可能成为这部电影的加分点,你说“败笔”,我也可以说是“深度”,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大概少不了,但这些都在诚哥的意料之中,且东宝似乎也没啥异议,顺应诚哥并力推。。。不仅不及君名那般跌宕震撼,还特意“中二叛逆”了一把,于是天子评价就成现在这样了,到时国内上映,在我们的文化下,预料会有一波争议潮,觉得不妥、不认可的人可能不少,就目前前列的评论多为质疑吐槽,就可见一斑。我觉得不可能超越君名,最终评价也大概不会太高,当然须得说,君名不一般,所以也不是天子差了。而我给天子的评分,基于诚哥这背后的意义,我直接就可以给5星。若抛开这点,天子本身的质素还是很不错的,画面不必说,君名内核一致的感动,逻辑也没多少问题,理念冲突我也完全接纳,我给4星,但Radwimps的音乐,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这首主题歌就值得一个星了,所以,我最终评分是5星。

本文至此结束,谢谢看到这里的朋友~!衷心祝愿你们遇到Weathering with you的TA~!

下附诚哥部分访谈截图——

以上。————2019年8月26日发布,9月2日前数次修改定稿。11月1日国内上映,观影后4日凌晨略改动。

 短评

跟“你的名字”相比退步了,依然是画风绝美但讲故事能力为零的新海诚。太多逻辑硬伤、东拉西扯的剧情以及强行圆满的结局。“只要我们能恋爱、哪管洪水滔天”的世界观让我目瞪口呆~

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遇见你之前,我的人生是阴天;遇见你之后,我的人生变成了晴天。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只要有你在,每一天都是晴天。

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画面和音乐满分,剧情节奏还是新海诚的痛点。似乎是抓住了大众对于君名喜爱的点,然后把所有的元素都塞进去密集地煽情,丝毫不管人物逻辑的合理性。男主沿着山手线徒步池袋跑到代代木,长达两分钟的双人煽情跳伞,剧本可能是琼瑶写的。新海诚说的很对,这确实会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作品,在画面做到极致的同时,剧情仿佛失忆,灾难性地为了达到煽情目的向前推进。新海还是没有跳出君名的框架——或者他根本没想跳出来。

10分钟前
  • 牛岛若利
  • 还行

有必要泼一下冷水:不是黑,作为期待已久的诚哥新作,很失望。整体结构完全比不上君名,剧情很迷很迷,一如既往精致的画面和比前作更好听的音乐都撑不起这个故事。男女主角的相遇、连接以及彼此之间的感情太过苍白,全靠男主令人厌倦的呐喊来刻意强调。此外,几乎所有的冲突都制造在和警察(剧中反派?)的对立上,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引人不快。看似更宏大的“世界系”设定,最终还是落在了小格局上。

11分钟前
  • 晴蘭
  • 较差

天气之子又名广告之子,连我国的海尔都强行打了一波广告,海诚哥的电影必有元素,天空,四季,云彩,彩虹,铁路,城市全景。以及放不下对胸的执念。女二号永远都比女一号好看,男主永远都是最艮的。立花泷和三叶强行乱入难不成是要打造新海诚电影宇宙?个人觉得你的名字高于天气之子。

13分钟前
  • MAN OF STEEL
  • 推荐

在我心里新海诚作品还是以文学性为代表,我不太接受它的商业片化。这部天气之子的模式化在君名之上更攀一层,讲述了一个并不是特别有趣的故事,同时将以往的内敛的文学性表达将至了新低。虽然一镜一帧还是那样的美,甚至更加美了,但它并没能衍生出更多令人动容的意象,能够触景生情才是最好的美。还是一样的细腻画面,还是一样的插入曲手法,但角色平板化,故事模式化,总不免感到一丝疲惫。不过这次可以明显看出更大胆的剪辑,途中甚至数次出现长达近10秒的黑屏,意在让人沉淀与回味。令我印象最深是第一次开枪时的桥段,表达把握得非常棒.再有就是双人坠落的那一镜,个人认为它是这部剧的核心高潮了,拍得也非常棒,只可惜有些戛然而止。因自己过高期待的落差而打下三星,对情感的挖掘和表达差了《秒五》太多太多,离别也沦为一个没有内核的形式躯

18分钟前
  • CannedFish
  • 还行

写的是什么那是真的看不懂了 我对男主能从池袋跑到代代木是很服气的 他还是在山手线上跑的 蛮聪明的 毕竟不是东京人所以会迷路(本片我觉得最合情合理的地方

19分钟前
  • yoko
  • 还行

带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完全无法代入感情。怎么看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孩在胡闹啊。首先离开家的原因也没有交代,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也很模糊,最后拿着一把枪乱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持枪就是不对吧,而理由只是“我要去找女主!”拜托,不要再自私的给大家添麻烦了…牺牲些什么交换超能力也是老梗了吧

22分钟前
  • 小小甜甜猪猪
  • 较差

3.5。诚哥啊 这次文本真的太弱了……开场前EVA的贴片预告都让我虎躯一震 立民党的广告动画甚至让我热泪盈眶 到了正片 能让我感同身受的只有湿乎乎的东京和每天必经的街道。节奏形态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商业的模式化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 但我无法被预设好的感动吸引。认真看完所有人员名单才退场 凝聚了这么多人心血的作品 确实是精美的、安全的 值得收回成本。所以下次 来点大胆好玩的好不好……

23分钟前
  • 小南
  • 还行

画质一如既往无可挑剔,剧情上争议可能会有点大。看的时候京都已经连续下了二十天雨了。俺、100パーセントの雨男😂

27分钟前
  • Saga
  • 推荐

真是有些看够了这种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的戏码

28分钟前
  • 亡招菌
  • 还行

这是被抹去前史的春光灿烂猪八戒与小龙女的故事。以前的新海诚是笑中带泪,这一部是破涕为笑,一种荒谬到极致以至于火冒三丈却寻不到愤怒源头的奇妙观感。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有人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出了攻壳机动队SAC,有人写出了天气之子,人类真是丰富多彩。

32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还行

190719涩谷东宝:“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受不了看见放晴天来到。”

37分钟前
  • 困扁头
  • 推荐

看懵了,无法评论这个故事。但第一感觉就是羡慕。随便一个离家出走就能遇到双马尾美少女和nicebody大姐姐,美少女还附送了个会女装的弟弟,更过分的是顺带连猫都有了…我也离家出走过怎么就没这么好的事情,生气了。

39分钟前
  • efuchan♡
  • 推荐

盂兰盆节跨过魂火,去世的人就能出现;天空之上穿过鸟居,透明的她就能回来。人类习惯用适应与否推断天气的正常,恰是剪断了人类与天空牵连的细线。若你不是治疗天气的巫女,便不必承受透明的命运。若被水淹掉是世界的宿命,我们是否要联手改变天气的形态。你我是天地间的过客,爱才是放晴的唯一条件。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画面很星海城。他多年的努力也让人敬佩。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看得人很难受。强行感动和强行温情。强行高潮的刺耳音乐。也许已经是现在很好的日本动画。但营销团队不要再拿这种追求商业化的动画片和宫崎骏比了。内涵艺术和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压根比不上宫崎骏。

45分钟前
  • 寂地
  • 还行

和《你的名字》近似的世界观,少年荷尔蒙和世界秩序的博弈。《你的名字》以个人意志逆转自然灾害得以动情在于伦理上的合法性,《天气之子》欲破环的却是成人世界的交换原则,责任感的丢失让它的幼稚鲁莽更为刺眼。

50分钟前
  • V.Dunham
  • 还行

7分,画面和音乐还是没得挑。剧情部分似乎被吐槽很多,但我还挺喜欢的。一部特别中二与少年气的电影,甚至有点不懂事一般的不管不顾,这反倒是我最受用的地方。小栗旬的角色恰好就是男主的另一种对应,人嘛,有时候就是该疯一点,顾虑太多就越来越没劲了。当然,剧情确实还是有些没那么顺的地方,但是,有喜欢的部分就够了。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打2分的是认真的吗。我觉得比起前几作有很大突破。男主傻缺中二为了爱情宁愿全世界下雨,这种不完美和躁动才是青春期的完美体现,得知女主真实年龄之后不管身边的警察,为了去找女主连枪都使,这种无畏的不理性的自负的看似自私的举动难道不就是那个年纪的爱情吗??这个世界是有很多乖乖娃,但是这不是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没看懂的憋插嘴,敢于挑战不完美的角色和剧情才能证明监督的水准,没有逻辑就是最好的逻辑

55分钟前
  • 六道恭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