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

HD中字

主演:邱华梅,徐敏,盖琪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剩女 剧照 NO.1剩女 剧照 NO.2剩女 剧照 NO.3剩女 剧照 NO.4剩女 剧照 NO.5剩女 剧照 NO.6剩女 剧照 NO.13剩女 剧照 NO.14剩女 剧照 NO.15剩女 剧照 NO.16剩女 剧照 NO.17剩女 剧照 NO.18剩女 剧照 NO.19剩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剩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单身女性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但现代中国女性如何平衡社会对她们的期望,以及她们自己想要什么?每个女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同时她们必须努力保持自己的抱负,还要承受来自家人、朋友、甚至是政府的压力。《剩女》电影讲述了三位充满希望的单身女性,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仍然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爱情。复仇之焰2023特务迷城鸡龙仙女传错爱2024癫狂之旅第一季雨后神女农民2023爱心咖啡在公交车站直到天明契约少女管家 动态漫画第八天之夜漫长的旅程1967圣诞节会下雪吗?黑暗深渊情绪料理 第二季钥匙窒风之中第三季重案组第四季色欲情仇4鬼压床2022大人别出声地铁四重奏北回台湾的滋味远离尘嚣2015初恋的故事樱之园1990新画皮黑豹特警队大使家怨信者无敌2016无神之地深海异形家有爹娘2大蛇大圣金钱掌控

 长篇影评

 1 ) 需要一个怎样的三观?

我,33岁,未婚。

确实,看到华梅被家人逼婚,认为不结婚就是自私,尖酸的话从家人口中说出来,电脑前的我眼泪簌簌掉下来。是的,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所以太能感同身受。在他们眼里,年纪大了不结婚,是罪。对,是罪恶。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高姿态的教导你,你的努力,你的善良,你再怎么美好,没结婚,就是原罪,需要被训斥,需要被教导。

盖琪在自己的婚礼上说:我去追求最世俗的幸福。她没有笑,也没有哭。只是在大家的注视下低着头,说完这句话。纪录片没看完,找不到完整的视频,但是也不需要看完,因为我知道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完纪录片查看百度百科,都2020了,竟有这样的解释。很意外。

我也真是闲得,写评论竟然放截屏。喷子闭嘴,世界很大我愿意相信美好但是不需要看见喷子的口水。

没有结婚,除了有些对不起父母,其他还好。在父母的观念里,结婚生子是才是女人的生活。我无法撼动这六十年来形成的三观,也无法改变自己这三十年来自己的想法。现在的自己,有健康的家人,有稳定的工作,六年的男友,三五知友,还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不敢说未婚的我多么的幸福,但也确实没有不幸福。

生活嘛,谁能说得清楚?

 2 ) 解放ing

结合自身经历,还有近期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前两部,律师姐姐很像莱农啊,努力考出去,离开贫穷的家乡,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如果没有做到世人眼中所谓适龄结婚生子,就好像一文不值,你所努力达到的一切、取得的成就都没有价值。也想到了我自己的未来,虽然我才不到27岁,但是想着未来我可能也是这么一种世人眼中的“剩女”,一种带着悲剧、鄙夷色彩的种类。连我爸在电话中都在说学历高的女性不好找对象,我爸妈聊天时候开玩笑细数我们小区还没有结婚的“大姑娘”,也许不带恶意,但是我觉得有歧视在里面。都觉得人生的幸福在于找到一个爱你的,你也爱的,结婚,然后happy ending。然而,我的现实经历,父母作为第一个婚姻范本的耳濡目染,长大以后看的书,纪录片,更加现实的电影,实际婚姻情况根本不幸福。真正幸福的婚姻少之又少,心灵相通的,不会因为贫穷而吵架,不会因为三观不合而争执,我现在的标准,对于另一半,只期待不要有任何暴力,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不经意的冷暴力,都不要有。女主所说的尊重,举例为家务,我真的很赞同。在中国,女生无意间遭受的恶意还有限制太多了,包括自己对自己的限制跟贬低,哭也不行,别人当着你的面说黄段子,吸烟,还有很多偏见。我内心的幸福结局真的不是不婚,只希望在还没有找到理想的那个他之前,无论我多大年纪,都不要有人对我的年龄说三道四。我自己也不要觉得自己不珍贵。律师姐姐真的很了不起,我也是。

 3 ) 婚姻不等于爱情

片子聚焦的三位女性确实都非常有代表性,一个因为不愿将就而单身,一个因为总是被家庭反对单身,一个选择了“妥协”——在宣传feminism的分享会上说结婚前的日子是有趣婚后的日子是幸福并且隐隐约约地有一种终于爬上鄙视链的上一环的优越感有些许的讽刺。

最喜欢的是律师姐姐的态度,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美容、健身、上婚恋网站、去相亲角等等,最终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看她在校园内继续学习、踏着自行车的样子,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那份自由的气息。

已结婚的那位姐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婚时她那看透一切平静的脸和宣誓时说的让我们一起创造世俗的幸福,律师姐姐也许还抱有对爱情的期盼和些许浪漫主义情怀,而这位姐姐则是非常冷静地接受现实评估自己在婚恋市场的“价值”,因为男方在年龄上做了妥协,她愿意“妥协”跟随男方来到广州,做一名大学教师—真的是世俗标准下非常完美的搭配了。两个人都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最终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于它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结婚也好单身也罢,都是“本人”的选择。

也许本就不应该把婚姻和爱情划上等号,婚姻更多的是一种保护财产和分摊风险的制度,如果认定了自己为爱而生就大可不必委曲求全,当然想要一个稳定的婚姻家庭也就要学会向生活妥协,评估自己的价值、合理定位,适当地抛弃一些风花雪月。

 4 ) 对抗

这也是个人视角有没有可能抵抗并冲破集体视角的故事。

1 教授姐姐是集体视角下的顺从者。她决定服从集体叙事,“人生在什么阶段就要完成什么事“。最后被追问你认为结婚才代表好的结局吗?她的回答是结婚比单身要无趣,但是比单身幸福。她的幸福首先要屈从于集体视角,所以对于她,迅速“下嫁”,生子,安居,是自洽而唯一的选择。

2 广播台MM似乎是一个反叛者,她反叛的具体对象是作为集体视角代表的母亲。但是她的反叛做不到彻底,因为她的经济利益同父母是捆绑在一起的,学校一路都由父母安排,车、房都由父母买好,想来工作应该也有父母的参与在其中,这就决定了她在对抗中的劣势地位。

3 律师姐姐是着墨最多的一位,我想导演似乎想要呈现她为一个成功了的解放者,她出逃了。在西方视角下,这通常代表了胜利。但是我感到的却是集体视角的强大而不可战胜,她想要自己定义自己,却只能靠出走才能实现。

在不同的时空里,个人视角对抗集体视角的事一直在发生,那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被渺小成了“螳臂当车”,“蚍蜉撼树”,而只剩了庞大的机器继续高歌猛进着呼啸而过。这样的片子记录下了至少具体成了堂吉柯德们的努力。大战风车本身,其实就是多么勇敢多么美丽呀。

 5 ) 自私不是随自己的意志生活,而是要求别人按你的意志去生活。

Selfishness is not living as one wishes to live, it is asking others to live as one wishes to live.

-Oscar Wilde

自私不是随自己的意志生活,而是要求别人按你的意志去生活。

这句话送给影评《除了极少数人生赢家天生不需要婚姻,其他人不结婚大部分是因为人生有硬伤》。

20年前,有人说,大部分人喜欢同性是因为感情有障碍。

30年前,有人说,大部分人婚姻破裂是因为性格有缺陷。

40年前,有人说,大部分人婚前性行为是因为道德有瑕疵。

50年前,还有人说,大部分人未婚谈恋爱是因为品质有问题。

......

这样的句子结构有多么的唯我独尊,我应该不用解释了。想想如此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曾经或许至今仍在被污名化,只因我们认为“寻常”才算是“正常”,而“不同”就等于“畸形”。但正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如此“不同”的人在勇敢地抗争,选择少有人走的路,社会才不断在进步,而生活在21世纪的你,也不会在结婚前连自己的老公长得是人是鬼都不知道。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如今能享有自由开化的社会生活的基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对于支持那篇影评的人,我想说: 各有各的活法,请你对与你不同的人善良一点,若坚持思想专制,也许穿越回封建社会会是你更好的归宿。 “那感觉就像是在深海里溺了水,永远在孤军奋战,即使你每次都打赢了。舆论也会提醒你不要得意得太早,有人随时等着看你跳楼甩卖或是晚景凄凉的笑话。”自以为洞悉世事的发言者们,你的人生观绑架曾经让一些女性如此无助。2020年了,我国社会舆论对未婚女性还是如此不友善,有你的一份功劳。

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于看完那篇影评后感到被冒犯的人,我想说: 你绝不是少数,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是自信、清醒的选择,是很多人羡慕而又不可及的人生体验。你对自我的坚持,正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如果你已经过了30岁但仍是未婚,不代表就被判了死刑。结了婚还有再离的,谁规定了20岁开始的婚姻就比40岁开始的更幸福。买双鞋还要挑挑拣拣,可能消费几百双鞋后,才发现最舒适的款式,更何况婚姻。朋友的姑妈人到中年,离异带娃,最后兜兜转转与自己的大学初恋走到了一起,那甜蜜的滋味胜过初恋。爱,不是年轻时的特权,爱,不是青春退场后就不再拥有的感觉。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实在无心恋战,以片中女律师为例,能够快速结束战斗的打法就是移居国外,直接换一个舆论场。

对于所有读到这里的朋友,无论你是哪一种生活方式,愿你认真生活的心永远不受委屈。

 6 ) 这是乡土文学硬写在城市么?

说实话,觉得这片子没拍好。我只看到了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突,而这根本不是“剩女”的关键所在。

重男轻女、父母之命、养儿防老、甚至于“姐弟恋禁忌”这一系列的中国传统乡土观念贯穿整个片中三位女性的思想根源。看似是城市中的生活的女性,实际是被“乡土观念”所绑架。

但这是当代城市“剩女”的问题关键么?

女律师真的走出乡村了么?她是逃离乡村啊。她除了工作之外,完全没有融入城市啊。她在婚介所提出的想法是来自内心的么?走进酒吧和迪厅的时候自然么?剩女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她甚至于不能代表生活在城市中的一份子,她只是活在那里啊。

播音员的婚恋问题被长期压抑在母亲给她灌输的观念阴影下,“父母之命”跨不过啊。但是试问城市里还有多少青年受着无理由的“父母之命”呢?重点词在“无理由啊”。

而大学讲师是最终与自己妥协的,生活从”有趣“过渡到“幸福”。

什么是“剩女”的概念?我一直以为剩女是“大龄未婚”。而我们太多地聚焦了“大龄想婚而未婚”这部分人群了。女律师想婚么?想啊,不然她去婚介所干嘛?她从根子里就没有和乡土脱离关系啊,家庭对她来说依旧是最终要的羁绊啊。

通篇讲述的是无法融入城市的乡土人群与观念,而实际让女人“剩下”的,却是越发狭窄的社交圈和越发提高的女性地位而导致的择偶标准提高。

最后大学老师摈弃了“姐弟恋禁忌”的乡土观念,婚了育了。所以这片子最终还是让大家摆脱乡土才能进入城市么?

 短评

真实。缩影。看着想哭。从父权大男子主义爹味儿浓的山东农村走到京城的律师,从小处于母亲控制欲之下的京户独女,还有一个学文学的高校工作者,三个典型,很多话大家都听过,多少人处于一样的情境。山东女最压抑,某种程度上也最自由最没有妥协,去法国是个不错的选择,逃开这个千军万马千夫所指的大环境,她很勇敢。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说白了一切都是落后没文化引起的,其次还是国家个人都不够强。发展才是硬道理。其实大家都势利。很好奇山东女去了法国之后的境遇。

7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力荐

三星全给律师,不容易而且极其有胆量。我挺喜欢大学老师的老公,坦诚,可爱。不喜欢大学老师,你抉择都做了,你干什么还要贬损对方抬高自己呢,什么叫“比他小的追我的也有”“想着给他生个孩子糊弄糊弄他”,你可配不上人家。

8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还行

看看热闹,感叹女律师的行动力,唏嘘大学女教师的伪善。

13分钟前
  • freedom
  • 推荐

胜在真实,败在表面。三个剩女(其实只有两个)形象明显着墨不均,只有女律师是完整呈现了中国剩女群体的真实处境:一面抵抗,一面撤退,在随波逐流中心有不甘。我想我能理解女律师的泪水...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给了一条明路:只有逃出国才能摆脱逼婚。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未婚女性得首先弄明白一件事:是向往单身不想结婚?还是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还是想结婚但找不到合适的?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再谈女权比较有说服力。显然,我国同性恋对于此事的思考要比异性恋女性全面得多。

1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2019.6.15 SIFF 最最印象深刻的是播音主持那个28岁的姑娘说,妈妈绝对不接受(包括她自己)来自农村的对象,然后下一秒就是律师姐姐出现在老家棉花地的镜头,蹦完迪去法国开启新生活,真的是开挂的人生了!导演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刻画了律师姐姐在不愿意否认原生家庭的期望与展开自己人生理想的矛盾(包括对浪漫恋爱关系的向往),教授的婚姻观念也非常欣赏。ps导演在现场,大家的反应她应该hin满意,respect!

22分钟前
  • 笔杆酱
  • 力荐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以色列导演拍的。真的很真实了,边看边哭。律师姐姐的爸爸妈妈说的话,每一句都和我爸妈一样。律师姐姐就是那种一边期待爱情和婚姻,一边又在嘴上说没有婚姻人生也不会怎么样的人。大概很多人都是这样矛盾的存在吧。幸好,她还是勇敢的那个。她去法国前对心理医生说的那段话我都快背下来了。“我还是要奋力奔跑。就好像逃生一样。社会很安全,但还是很不安,要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去打仗,剩女也好单身狗也好,别人的催促也好,你要不停地去和他们战斗。你打胜了一个,打胜了一个,但那个地方有千军万马。最好的办法是一边战斗一边撤退。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不结婚的问题。我过着一种战斗的生活,逃亡的生活。”2020.02.25

26分钟前
  • miss。miss.
  • 力荐

适龄中国女性看得话总能找到一些感同身受。虽然三个女性戏份不太均衡,但是都有其典型性。“剩下来的”果然是“条件”够好的都市女性或是自食其力的知识女性。

30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虽然话题性很足 但全片显得 律师这个人物真的太有冲击力了 更想看一部只有她的纪录片

35分钟前
  • 泡菜
  • 还行

#19 SIFF 第六部#我给我爸妈拍了主创的照片,分享我激动的心情,他们没一个回复我,我去问我妈,为什么,她说不要被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洗脑…你就知道看这种东西…我能说什么,我也很无奈

39分钟前
  • 景 三
  • 推荐

唉 女孩子不应该为这种事掉这么多眼泪

42分钟前
  • 豆瓣庄雯如
  • 推荐

第一次看国内电影展上的电影。很难想象一位以色列导演能把《剩女》这样的中国题材拍的如此接地气。电影中的众多细节都让场内的观众开怀大笑,只是随着剧情的深入,那些笑点却尴尬的让人笑不出来。其实影片里的主角都还是有能力做自己的选择,现实中有更多女性在被贴上剩女标签后,婚配的选择权是被全部剥夺的。即使文明与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中国人眼里,婚姻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与爱情却是难以直接划成等号。电影结束后主创留在场外让观众答疑。讽刺的是,大部分观众仍然关心影片中最终选择去欧洲留学的女主角是否还是单身,听到她有对象的消息后,发出了欣慰的感叹...

45分钟前
  • 熊未学会飞
  • 力荐

以色列导演拍的,挺杂乱的,有些流于表面了,但看问题却很准:痛苦的女孩都是因为被束缚在亲情中,看不得亲人难过,所以才会愤怒又无奈,所以才会一边撤退,一边战斗。

49分钟前
  • 英恩
  • 还行

只看了看开头结尾。那个女律师让我感同身受。家同样在山东,这些话听过很多次,或是别人对自己说,或是别人对别人讲。女律师要去法国前夕,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万般牵挂,让人感动。最后爸爸说,你让我争光了,又回到了最初的面子问题。不结婚要催要逼是因为面子问题,现在去国外读书很高兴也是因为面子。一声长叹。最后爸爸放鞭炮那一块,笑死了,很山东了!

53分钟前
  • 宇宙无敌小可爱
  • 推荐

生了个闺女,丢人。但是闺女上了大学,增了点光。但是闺女不结婚,丢人,简直是抬不起头的那种丢人。但是闺女出国了,那就又增了光,结不结婚不重要了。反正村里人问,就说闺女出国了,你闺女能出国吗?

58分钟前
  • 布卤
  • 推荐

对女律师的这条线铺得最细致也探讨出了足够多的问题。“走出去”很难,但可能到了某个节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走出去”。

1小时前
  • 伊夏🪀
  • 推荐

赞赏那位律师,从农村到北京,最后为了坚持自己的标准也为了逃离社会的婚姻压力选择去法国留学,还是法语授课。家里人不理解的催逼,但父亲还是个明白人,说“你为我争光了”。女性身份要从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开始。

1小时前
  • 吉川春代
  • 推荐

一回头导演和女主坐在后面一排………

1小时前
  • ???
  • 力荐

当被他们千军万马所包围,唯有且战且退

1小时前
  • 力荐

这么有特色和地气的题材竟然是出自其他国家女导演之手(当然也可以理解本土制作的困难可能有无敌的多)。它最宝贵的在于没有单纯贩售这个术语背后的社会恶意与体系漏洞,也审视着三人彼此自己的困境(母女关系和困在安全区;家庭责任与独立意识;“将就过过”和不安分),使得“剩”不再停留在状态和字面上的讨论,跨越了文化语境已实属难得。Hua Mei的故事真的感动了,我希望她能够获得无数的成功。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