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骨之壤

HD中字

主演:阿格涅丝卡·玛多特-加巴卡,维克多·兹波罗夫斯基,雅酷朴·盖尔秀,帕特里夏·沃莉,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波利斯·席克,托马斯·科特,安德烈·格拉博夫斯基,卡翠娜·赫尔曼,马尔钦·博萨克,安德烈·卡诺普卡,塞巴斯蒂安·波拉克,凯瑟琳·斯凯娜卡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糜骨之壤 剧照 NO.1糜骨之壤 剧照 NO.2糜骨之壤 剧照 NO.3糜骨之壤 剧照 NO.4糜骨之壤 剧照 NO.5糜骨之壤 剧照 NO.6糜骨之壤 剧照 NO.13糜骨之壤 剧照 NO.14糜骨之壤 剧照 NO.15糜骨之壤 剧照 NO.16糜骨之壤 剧照 NO.17糜骨之壤 剧照 NO.18糜骨之壤 剧照 NO.19糜骨之壤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來自星象占卜的完美復仇

雖然有商業片元素但卻意外好看和過癮,來自於奧爾嘉小說改編、波蘭與德國合拍的《Pokot》(原作名特別好聽叫《糜骨之壤》),它有很多取悅觀眾的小聰明手法,使得節奏與配色都很合胃口。
[1]概念
事件開始於老婦人的狗丟了。在白雪皚皚的樹林裡潛藏著太多殺機,心狠手辣的獵人們、同流合污的警察、冷血無情的神父⋯其實人類比動物可怕太多,他們貪婪地妄想掌控自然,於是本片站在動物保護者的立場,強烈聲討生命的區別對待。
鏡頭運動帶有強烈的情緒性,運鏡速度和突然的快速搖晃具有暗示作用,很容易帶動觀者情緒,結合台詞 讓我們因為殘暴行為而憤怒與悲傷。
有個雖然很普通但效果極佳的剪輯,在神父與警察的冷嘲熱諷時,採取「嘴部大特性」來製造強烈譴責性暗示,既好玩又易懂。
另一方面,前半部分劇情使用了很多類似神秘色彩與顯靈作為幌子,意在造成迷惑;許多動物凝視的恐怖畫面,讓人背後發毛。對自然描繪的這部分有點像《女巫》,很喜歡這種飽和度低、暗部陰重的處理,由於環境對情節有重要性立場,風光延時素材也被大量運用;章節使用「月份」分場,並月曆扉頁上標注本季可獵殺的動物,很新穎與諷刺,主要集中於冬夏兩色極為相反的時間段。
[2]人物
很聰明的一點是,對人物的設計可以影響情節發展,許多埋藏在對話或小事中的經歷,在後半段完全被使用上。
先說主角,有人覺得老婦人有些過於瘋瘋癲癲,但或許是劇情需要才刻意如此,人物行為合理化需要配合台詞的塑造,話多話少、速度都需要考量好;這是個正義感十足且行動力很強的角色,雷厲風行且不實風趣善良。
與女主角並行的兩位男性:鄰居與純蟲學家,存在感則比較弱一些,但對劇情發展的輔助作用都很重要,就不細談了,(只是老年床戲有點辣眼睛的不適)。
眼鏡小哥典型的「技術宅拯救世界」,但必定有某種疾病buff才能發揮技能;演員本身演出過很多愛情電影(也有同志片),算是本戲中的顏值擔當了。
倒楣的「好消息小姐」也是一個雙面性人物,她代表了一定層面活在霸權男性陰影壓迫下喪失自我意識的女性,在遇見合適的人後生活與性格都翻天覆地地改善,使得她部分的故事有點「女權覺醒」的意味。
反面角色也各有各的特點和讓人印象深刻的背景,就人物創造方面這部電影是很好的教材。
[3]畫面
老婦人強調的巫術預言增添了劇情懸疑,配合整體昏暗深沈的色調、極少數暖色狹小光源。場景表達上將明暗兩種氛圍對比區分,發生事件時多少低飽陰暗、講述交代人物關係或其他情節時,紅青對比則成了主要色彩(部分配合使用黃藍),最明顯的一場美術配置是「好消息小姐」的雜貨店裡,清一色只有這四種顏色,達到了協調統一,也使得觀眾的焦點集中在紅藍鮮豔的女主角身上。
本片在焦點的聚集上做得很聰明,光線強弱處理明顯;有個很有趣的場景,老婦人帶著學生們深夜找狗,手電筒的光束揮舞在空無一人的樹林中,形成一種舞台表演般的美感。
場景的設置並不繁多,質感正確很加分,可以很好突出情勢和人物性格。老婦人家使用了很多手工布製品、大方的森林系的裝飾、色彩豐富且溫暖;而鐵籠倉庫則冷冰冰只有鐵質物品;在教堂部分很諷刺地將孩子們蓋上動物頭套,並將神父置於二樓高台單獨的視覺點,有點操作木偶的諷刺意味。
[4]聲音
聲音設計一直在電影中舉足輕重,《神秘獵殺》的配樂多匈牙利舞曲感,將兇手們的慘劇反向營造成復仇的酣暢淋灕,甚至形成讓觀眾很爽的熱血節奏;沒有用絲毫悲傷或恐怖的音樂。
另一大部分的聲音源於老婦人的旁白,她對人物的成長經歷的揣測,配合想超能力(其實算腦洞)一樣的幻視畫面,很有意思。
但有點遺憾的是,不論是防空洞裡動物的哀嚎、還是走廊的回聲、昆蟲的鳴叫都依據傳統概念裡的既定印象去做,並沒有過多創新。
·《神秘獵殺》★★★☆

 2 ) 糜骨

《心之全蚀》波兰新浪潮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的悬疑犯罪片,改编自波兰国宝级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获的小说,讲述60岁的英语老师在波兰森林中照看一个度假屋,但是越来越多的狩猎者在森林中神秘死亡,而警察似乎也束手无策,影片以动物保护为表象,映射了这个社会弱小群体的一些不公遭遇。男人们(权力者)为了满足自己丑陋欲望,虐待的不仅是动物,还有女人,孩童等处于弱势的群体。

 3 ) 影评,糜骨之壤 Pokot (Spoor)

神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所爬行的一切昆虫。“
《圣经·创始记》1章24节

人类是神所指定的管理者,治理大地与地上一切的活物,可是历经这么多年月,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杀戮弱小的生灵!偷猎稀有动物!贩卖珍稀鸟类!不少人将动物视为人类的私有财产,随意处置,实在令人胆寒。

今天影评的开篇让诸位有一丝”义愤填膺“之感,是的!因为接下来个人所推荐的影片就是一部带有这股强烈气息的动物保护题材作品。

《Pokot》(英文译名”spoor“,中文译名”糜骨之壤“),讲述一位年老的英语女老师对抗狩猎者,保护森林动物的故事。(此为概述,点到即止)
作为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参赛(获奖)影片,这部波兰剧情片的看点的确不少,值得观众好好思考一番。

I. 题材关注度
导演Agnieszka Holland将”动物保护“确立为本片的主旋律,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甚至得到了电影节评委的认可,主流媒体的”变革之风“悄然而起。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是共存?还是支配?已经初露端倪。共生共存是必须且唯一的出路。

II. 演员的表现力
一部优秀的作品(单从内容而言),剧本是第一位的,第二就是演员。毫不夸张的说,一名好的演员足以左右一部影片的走向。但是如何界定”好“与”不好“呢?个人有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自然度。表现是不是”自然“?有没有”刻意感“?
其次,情绪到位。充分把握剧中人物的情绪走向,有的放矢,张弛有度。
最后,肢体语言。除了言语,肢体动作也是一大关键点。许多时候,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极小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惟妙惟肖的演活了剧中角色。
回到本片,单说一位——影片的主角Janina(Agnieszka Mandat-Grabka饰演)。朴实、老迈、狂热是我对于这个角色的基本印象。
从细节方面来看,Janina”歇斯底里“状态的随意迸发,让观众略有不适(刻意之感稍微明显了些)。
从整体方面而言,Agnieszka对于角色的演绎成中上水准。丰富的面部表情、细腻的肢体表达,有效弥补了由于过于情绪化的演绎而导致千篇一律的语言、对白呈现。

III. 颇具争议的剧情
从狩猎群体随意猎杀丛林动物——>Janina动员自己学生呼吁保护动物(无效)——>Janina要求当地警署出面制止残杀(未果)——>Janina亲自上阵、以暴制暴
这一系列的剧情发展,情节设定,充满着争议性,充实着对立感。其中最让人难以理解(匪夷所思)的是”Janina最终采取的极端行为——通过猎杀狩猎人员,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从一个羸弱的老妇人,转变成一个终极猎人,Janina的”究极进化“,让观众惊愕不已。
不过回看整个故事,脑中再过一遍后,感觉这个处理与设定又让人不难理解。何意?简而言之,导演试图通过剧中人物极端的行为、过激的举动,凸显“动物保护”的目的性、必要性、紧迫性。

IV. 精致的画面
风景唯美,构图严谨,每一帧的画面都令人陶醉,这是众多观众对于影片画面的一致褒奖。不错!不过最令我难忘的是“画面色彩的对比感”。
怎么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两种色调交错出现,一种“阴暗晦涩”,一种“阳光灿烂”。
当人类猎杀动物时;当儿童、妇女被虐待时(闪回的记忆碎片);当女主开始猎杀狩猎者时。出现的画面带有明显的“压抑感”,典型的暗色调,不容置疑。
与此相反,当女主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当小动物无忧无虑的在山头田间嬉戏的时候;当女主与同一战线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出现的画面,色彩度饱满、光线明亮,浓重的暖色调,溢于言表。
导演运用影片色调的交替,一览无遗的展现了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太巧妙了。

V. 各色的人物(隐射政治、人权等多个话题)
Janina:年迈的英语教师,热爱自然、关爱学生,狂热的“动物保护主义”者
Dyzio:技术宅(不能惹,开挂型宅男),患有癫痫病,与女配Dobra成为剧中当之无愧的颜值担当
Dobra:弱势女性的代表,受制于其男友(就是那个买通并威胁警察署长的Wnetrzak)
其他角色还包括:被钱所惑,偏离了良知的警察;过分强调“天赋人权”、”征服地球“的神父;猎杀动物、开设赌场、毫无人性可言的Wnetrzak,等等

VI. 结尾的升华
影片结束前,荧幕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美丽、和谐的画面——Janina找到了两只逝去的狗狗,女主与两位老年男士及技术宅、小男孩(Dobra弟弟)、美少女Dobra一起围坐在木桌前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美的如此不真实!这到底是幻境?还是现实?个人给出两个假设。
1,幻境。即使有Dyzio的协助,这些人最终还是被警察所俘,狩猎者继续拿起武器杀戮小动物,一切又恢复了”常态“。最后的画面或是梦境亦或是天堂。
2,现实。动物保护联盟最终战胜了狩猎组织、逃脱了警察的追击,几个人悠闲的生活在鲜花满山、动物成群的山林之中。(至于两只狗狗如何合理解释?只能说长相像,并不是以前的两条)
两个假设,个人更倾向于前者。原因有三点。
首先,扶正了三观——杀人者必偿命。
其次,本作是剧情片,不是奇幻片,所以情节梳理要合情合理。
最后,升华主题。坦言理想(保护善待动物)与现实(随意猎杀动物)的差距,警示众人”任重而道远“。

写在最后。近来,个人很少涉足欧洲剧情片的影评,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由于此类作品的隐意很多,如果一知半解,或是断章取义,容易误导影迷。所以个人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放慢了对于这类作品相关影评的推出,特此告知。

导演★★★★★(有思想、有内涵,对于剧本的掌控能力很棒)
演员★★★★☆(女主的演绎略微有些过,也有可能是剧本设定,整体中上水准)
剧情★★★☆☆(铺垫有些冗长,隐喻不少,有些散。需要仔细看片、认真琢磨)
视效★★★★★(美不胜收,意味十足)
音效★★★★★(欧洲音乐的气息浓郁,细腻、默契,无限贴近剧情走势)

推荐人群:有内涵的人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4 ) 一份认真的非专业观后感:真以为《糜骨之壤》只是为狗杀人的电影?

【原文来自微信个人公众号“浮游日”,欢迎视奸】

如果只看评分的话,很多好电影或者说,有意思的电影会被错过。
比如这一部。
这部不怎么悬疑的悬疑犯罪片之所以吸引我持续观看,是因为一些镜头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表达。
我尤其喜欢杜斯泽科被教堂宣扬猎杀的神父所激怒那一刻,大闹教堂无果被人架出去后,只听背后孩子们继续唱着猎杀的圣歌,她随着衔玻璃而飞的喜鹊(象征着火灾)抬头仰望那圣洁的教堂尖顶,面目极力隐忍。
此时音乐暗自收紧,沉重喘息的一瞬间画面为蓬勃刺眼的血红色所染,正如她的杀意无法抑制地喷溅出来——满腔愤怒感同身受。
这正是我忍不住为老太太和电影喊酷的地方。影片高潮也正在这一部分。
 
影片的镜头还有个特点,就是镜头很关注人脸的动态,并且镜头的角度也耐人寻味。
镜头从倾听者(警察、猎杀者)身侧或是低处探出,注视着状若疯子的老太太叽里呱啦说着反猎杀的话。
注意到这一点再去看杜斯泽科与人争论的场景,画面或者说导演的意味就不言而喻。
很多人厌烦于杜斯泽科喋喋不休和长篇大论,我认为在这样的画面里,观众对老太太的反感正是某种成功。
不必纠结杜斯泽科的激进话语的一字一句,真正的意义在于双方的对立。

最后说说《糜骨之壤》的主题。
首先,我不赞同把片中人物的所有话语和观点当作是影片的观念,即使杜斯泽科最终复仇成功也不能说她所有的激进言语和行为是对的。
影片的主题不应该局限在抠字眼的价值观表达上,也不应为此而否定一部具有探索性意义的电影的价值。
所以为野猪仔报案、认为可以通过克隆补偿被猎杀的动物之类的观点我就不谈了。
 有评论称此电影主人公为狗杀人,三观奇特。这也是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原因。

我倒认为,杜斯泽科最终选择涉险杀人,是长久以来眼见太多不公之事,而自己奔忙呼喊却被警察冷眼相看甚至嘲笑以对,法律和上帝冰冷无情,残忍之人互相勾结毫无悔意,最终导致了她的爆发。
两只爱狗被误杀只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整体看下来,主题的反思和表达还是过于单薄,十分打动人心不足以,深刻思考又缺失。
 
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很好,在我眼中是一个非常酷、非常「战斗」的老太太。
杜斯泽科可以看作是弱势群体面对强权不公,理想中挺身而出的激进分子代表。
她懂得星象(自然宇宙的象征),在古老神秘的力量下看见他人的不幸和恶意,借人类自己的手替弱势同类和上天复仇。
 每当猎杀者尸体被发现,总能看见丛林中平静注视这一切的动物。你说,人所作的恶,真的无谁知晓吗?

舆论有导向,价值观也会随历史变迁,但总有最基本的、人类所一直保有的某些认识。
上亿年物竞天择,这颗星球从不缺少杀戮和欲望,但就是因为还存在爱、克制与尊重,人们的生活才得以生生不息啊。

 结尾我想放上杜斯泽科和醉酒后胖子市长的对话。

「是你杀了我的狗,对吗?」

「是。但……我、我不知道那是你的狗。

  我……我会另外给你两只。

  你怎么哭了?

  为了我吗……」

「来,喝了它。」

「这是什么?」

「费洛蒙,会让你舒服点。」声音嘶哑,「我现在就带你回家。」

  她哭着搀起那人,外套的狼头尖牙森森,往森林深处而去。

 5 ) 强压之下奋起反抗,你嫌人反抗姿势不好看?

【欧盟电影展-08】《糜骨之壤》:被很多诟病的影片三观我接受起来还可以:你滥杀无辜、欺凌弱小,法律轻慢,宗教偏颇;那丧失了自己“亲人”一般的宠物的主人公以暴制暴开反杀,也是完全能理解的。

强压之下奋起反抗,你嫌人反抗姿势不好看?

最后有过伤痕的罪犯和同伙其乐融融,意思上呢,其实就是告别了过去,他们都是温柔平和的人。当然,作为悲观主义者,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可能更动人。

与其纠结是否鼓励了极端动保和女权主义,不如从艺术角度来说,有点太多余了。黑屏念白那里,我以为就结束了。的确那里结束更好些。

想讲的杂线太多了,关键概念到处都是又没有轻重调节,全程靠老太太喋喋不休,这样的说教没人喜欢的。

从节奏上来看,除了BGM在线之外,电影和老人的身体一样松弛,始终没能让人入戏一起提心吊胆。另一方面不如说作者拍摄的时候太“远”了,想做价值输出,但又无法和观众达到共鸣。几个“弱者”其实都还蛮典型的,但身临感真的不强,以至于花了很多心思的一些铺垫,没能达到效果,反而挺遭人烦的。

波兰的景色倒是很美的,拍的小动物们每一个镜头都很可爱。

 6 ) 藏在影片后的背景知识

看不懂这片子的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影片后的文化背景。

波兰属于东欧国家, 波兰语和俄语相似。在波兰,很多地方允许狩猎,因为小镇比邻森林,有时候会有🐗等动物伤害农作物。

但是,狩猎是有狩猎的季节的,政府规定的是狩猎季节是避开动物繁殖季,以维持生态平衡。

我一波兰朋友业余时间也是猎户(有许可证),在狩猎季节可以在允许的区域狩猎,以保持🐗数量不会过多。所有合法猎户都要登记,猎户数量也是严格控制,并且狩猎动物的品种也是有规定的! (正常情况下,政府会监控动物数量。我朋友说,如果🐗季,野猪数量过多,还会对猎户罚款。)

但是,影片中的狩猎户是在非狩猎季节猎杀动物。警察和市长收到贿赂,一同对所有动物进行不分季节的猎杀,其中包括猎杀了女主的🐶(这个是不合法的)。

人们仅仅出于娱乐而猎杀各种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女主对漠不关心的警察说: 看看,我留了动物的部分,为了以后你们可以去克隆!

我个人坚决反对:为了皮毛,为了装饰品,去猎杀动物!

回到影片本身: 最多7分。片子铺垫太多,层次感太弱,反而弱化了主线。

 短评

野性十足,《肉与灵》里的“动物世界”充其量只是文艺式小打小闹,这里的“人与自然”可都是来真格的。女主全场飙戏,撑起了一部犯罪和田园混搭的另类“黑色”电影。问题也不少,价值观先撇在一边,剧情剪切和人物交代,副线的实际作用,闪回的用意,都值得商榷。@Festspiele Berlin

5分钟前
  • 北回归线
  • 还行

太棒。其實復仇不是為了動物們,而是為了人性的脆弱面,也即是人性的光輝面。不能提供人文關懷的宗教要麼是虛偽的,要麼是愚蠢的人類有意或無意誤斷了神的旨意。

7分钟前
  • Mr_Split🌈
  • 力荐

好一个疯狂的老太太,虽然有极端动物保护宗教国家历史占星等元素,但纯当一部浪漫的复仇片看还是很满足。冷幽默歇斯底里惊悚犯罪怪异神秘自然的氛围渲染的也好,包括进入角色和回溯现场的拍法还有泛指的地方都是点到的太杂过多,要再纯粹和狠一些就更过瘾了,比如很相似的肉与灵就是。欧盟影展百老汇。

12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真的不好意思说我情节都没看明白,看明白的地方又觉得很一般。回头再评。

16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HKIFF# 动物真的比人好看比人有意思。不过整个故事太直了,没有皱褶和层次感。

18分钟前
  • btr
  • 还行

摄影不错,配乐太屎,其他接受无能

22分钟前
  • 明天就现充
  • 很差

拍法这么年轻这么cool,没想到导演却是一位大妈。赞!

2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看了一半实在受不了退场了。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3.5 杀动物还是杀人?影片开头边阐述占星术还边展示独居之屋,多少想到基耶《十诫》之首《神诫》。表演又嫌多少有些许过火,年轻人的表演总像拼了命吸引眼球,老年组的表演则像拼了命展现演技。但是摄影真是很美啊!母女一起编导,也是美事一桩。

28分钟前
  • vivi
  • 推荐

還是有歐洲電影的風骨的,雖然包的是類型片的皮囊。這似乎和我們workshop是在同一個地區拍的,趕緊來看一下波蘭的鄉村。

33分钟前
  • 667DJP
  • 推荐

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影片的精神和信仰是我所追求的 动物也是有灵性的 它们的生命同样值得尊敬 影片出现多次的麋鹿和憨憨的傻袍子 是正义之神审视人类犯下的罪恶

34分钟前
  • 玉坠儿
  • 力荐

不是很懂这种世界观,吃动物和被吃难道不就是公平的自然法则么

3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鹿蹄爆头,昆虫钻脑,雀鸟烧房;一个嬉皮童话,波兰星座疯婆子John Wick,借星盘运势和动物保护之名,反体制反宗教中的权力叙事;怪里怪气偏喜剧,还成

40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狩猎四季。猎人与反猎者,杀生与杀人正义性质的思考。动物的每次倒下都是糜骨之壤,回忆插叙和嘴部特写别出心裁。Kuba能不能再帅点??!!!!大长腿金发眼镜斯文造型惊鸿一瞥看得口水直流!笨拙可爱帅气腼腆的IT nerd小哥款贡献全片最多笑点,根本让人笑个不停!幸好漂亮的女配妹子最终被他泡上>3<。

43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一部三观诡异的奇怪电影,这片子也可以叫“别惹狗奴”,狩猎动物不能被原谅,杀人就可以理所当然,还说是男权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不公。抛开价值观的问题,把一个连环杀人案拍成人与自然的文艺片,这点挺有意思的。这部【糜骨之壤】拿了柏林电影节的阿弗雷鲍尔奖,确实挺让人大开眼界的。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片的主题也容易落入《玉子》的窠臼里,尤其结尾大反转反而减小了力度,也增加了行文的矛盾,在想想她养的狗吃什么的时候觉得更说不通。。。不可否认的是霍兰的节奏和氛围感特别好,合着配乐给人一种亢奋的感觉。[B]

52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前半部分不错,后半部分给人一种『前面花的太狠没钱了让我们快点结束吧!』的仓促感,其实可以不用这样结尾就很有力度了。听导演采访(因为英语其实我也没怎么听明白)说是根据小说改的,不知小说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这种激进的反猎杀电影,却最终做到了反激进,如最后的乌托邦化为虚影。

55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还行

非常喜欢的故事,非常喜欢的风景,非常喜欢的生活。星盘、极简、码农,每一个梗都觉得很会心。全片结束时全场响起掌声,当之无愧。

57分钟前
  • 阿狮
  • 力荐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能看到一部以六十岁女性为主角并讲述人与自然还有弱势群体的电影真是让人感动

59分钟前
  • 胡嘉雨
  • 力荐

小说文本改编。极端动物保护主义只是表象。果然女导演拿起刀就是狠一些。60年代“爱与和平”花一代老了之后除了唱“日升之屋”还把决绝反叛延续下来。虐杀动物的人也会虐待女人儿童,坏蛋必须死!老太太叫宣讲猎杀低等动物的神父滚下来那刻,我好想为她鼓掌!

60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