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上尉

HD

主演:麦克斯·胡巴赫,米兰·佩舍尔,弗雷德里克·劳,贝恩德·霍尔谢尔,瓦尔德马·科布斯,亚历山大·费林,萨缪尔·芬齐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波兰,葡萄牙,法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冒牌上尉 剧照 NO.1冒牌上尉 剧照 NO.2冒牌上尉 剧照 NO.3冒牌上尉 剧照 NO.4冒牌上尉 剧照 NO.5冒牌上尉 剧照 NO.6冒牌上尉 剧照 NO.13冒牌上尉 剧照 NO.14冒牌上尉 剧照 NO.15冒牌上尉 剧照 NO.16冒牌上尉 剧照 NO.17冒牌上尉 剧照 NO.18冒牌上尉 剧照 NO.19冒牌上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冒牌上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德国二战题材影片。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名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威利赫罗德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他凭借捡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军官,将溃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来组成特别任务小组,一路抢掠地在行将陷落的纳粹帝国大地上为所欲为,并以元首为榜样掌握起逮捕和生杀大权。  该片获得了去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反贪风暴之加密危机 粤语版70年代秀 第二季新鲜2022钱信伊:亚洲笑星闹美国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功名十字路我要成名粤语猛鬼街4:梦幻主宰德凯奥特曼(国语版)飞奔去月球光头党的一生火线警探:原始城市血珠X频道之怪奇物语游侠情老公出差1999阿松 第二季教皇诞生99法郎狱中豪杰夏洛特的网阿侬的新娘影子爱人鉴你所见:花露森林她最好朋友的丈夫好汉两个半 第十二季比尔·伯尔:我的朋友都很杀伟大的盖茨比恐惧拉斯维加斯十年2015中国1921我不是冯导泰国黑帮攫夺者莽汉斗老千凶灵女一号不予警告毒牙异域逃离疯狂艺术村月牙儿吸血姐妹伦敦陷落(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一件改变命运的衣服

《冒牌上尉》并没有过多描写战场的残酷,也没有讲述纳粹铁蹄下少数族裔的悲惨遭遇,而是以一件发生在战争末期的奇人奇事为切入点,以冷峻肃杀的黑白镜头为视角,为观众展现了一场平庸之恶。

本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主人公是一名年仅19岁的德国士兵威利·赫罗德,他被后人称为“埃姆斯兰刽子手”,因为在战争结束前的两周,他在位于德国埃姆斯兰县的监狱屠杀了100多名囚犯。

然而这个郝罗德并不是狂热的纳粹党徒,也没有所谓的政治信仰,他原本只是一名贪生怕死的逃兵,而让他从一名逃兵蜕变为杀人狂魔的,只是一件偷来的军官制服。

影片开头,是衣衫褴褛的郝罗德在躲避德国宪兵的追杀,因为他是一名逃兵。

郝罗德好不容易躲过了追杀,又要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此时正是德军全面溃败的时期,四处都是和他一样的逃兵,这些逃兵要么是被宪兵队抓住,要么就是在偷粮食时被老百姓干掉。

不过郝罗德的运气比较好,他在路边发现了一辆抛锚的吉普车。车里没有人,但是有食物,还有一套德军空军上尉的军装。

此时正是冬季,郝罗德换上了这身军装,擦去了脸上的污秽,立马从狼狈的逃兵形象,变成了威严的上尉。

正在郝罗德摆弄这身军装的时候,迎面走过来另外一名逃兵,对方明显是个老兵,资历比他高,但是见了郝罗德却主动敬礼,原来对方把他当做了真的上尉。

老兵请求上尉把他纳入麾下,于是郝罗德干脆真的装起了上尉,一路上召集溃兵,骗吃骗喝。

郝罗德年仅19岁,如此年轻怎么会成为上尉呢?

其他逃兵也不是没有怀疑,其中一个逃兵,甚至一眼就注意到郝罗德的裤子不合身,但是他并没有拆穿,因为当逃兵是死罪,只有被其他长官收编,他们才能逃过一劫。

至于这个长官是真是假,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

而郝罗德也乐于过上耀武扬威的日子,毕竟他的身份是上尉,可以把手下的士兵当做仆人使唤。

冒充成上尉之后,郝罗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城里骗吃骗喝。

当时的德军已经全面溃败,老百姓对他这身军装并不买账,于是郝罗德发挥了惊人的骗术天赋,声称自己是来统计居民们被逃兵抢劫的财产损失,并且会在上报后归还居民的财产。

郝罗德的骗术果然得到居民的尊敬,为自己和手下赢得了一顿烤肉。

作为一名冒充的上尉,郝罗德深知,要想争取周围人的合作,就要维护他们的利益。于是当居民们抓到一名偷东西的逃兵,要上尉主持公道时,郝罗德非常配合的枪毙了那名逃兵。

由此开始,郝罗德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虽然他曾经也是一名逃兵,但是穿上这身象征权力的军官制服,他就成了执法者,开始决定其他逃兵的生死。

既然是狐假虎威,就要借最高权力的威。郝罗德称自己是受元首亲自下令,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一路唬住了不少德国军官,还接管了位于埃姆斯兰县的监狱。

这所监狱关押的都是被抓住的德军逃兵,监狱的长官们对如何处理这些逃兵分成两派:一派是隶属军队的军官,认为这些犯人们消耗了大量食物,应该被处死;另一派是司法部门的官员,认为要等到临时法庭到来后再决定如何处置犯人。

不过他们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临时法庭的官员。此时冒充上尉的郝罗德出现了,他利用这两派的政治倾轧,让自己成功上位,变成了解决逃兵问题的特派官员。

而郝罗德解决问题的手法非常简单粗暴:挖个坑,将这些犯人杀了、埋了。

毕竟他只是个逃兵,不是什么司法官员,这是他唯一能想出的方案了。

这个方案正好迎合了军官们,于是大家根本顾不上验证郝罗德身份真假,就算有所怀疑,也“看破不说破”,立即让行刑队夜以继日的工作,屠杀了大量被关押的逃兵。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上以“某某皇帝后裔”、“某某神仙下凡”自居,为自身权威寻找合法性的例子,数不胜数。

你问这些身份是真的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名分”,干什么事都方便。

找到所谓的“合法性”后,当然还要以杀立威,让自身的权威站稳脚跟。

郝罗德最初也许并不是一个弑杀的人,当他在行刑现场时,脑子里幻想的是自己在抱头尖叫。然而为了身份不被揭穿,他必须装出一副冷酷的样子,必须迎合同僚们的利益,可以说他一直在被形势推着走。

后来,英军的轰炸机把监狱夷为平地,郝罗德又收拢幸存的士兵,对他们“任意封赏”。

笼络人心后,他组成了一个“郝罗德临时法庭”,穿梭在处于权力真空区的城市中,将那些想要对盟军投降的德国居民以“叛国罪”论处,肆意搜刮抢掠。

酒肉、美女、豪宅,全都为他所有,不服管教的手下,也被他随便找了一个名义清洗掉。

此时的郝罗德甚至没有了同僚的掣肘,完全成了当地的“土皇帝”,他也终于享受到最高权力带来的快感。

这种逍遥的日子,直到真正的德国宪兵将其逮捕,才终于告一段落。

德国军事法庭发现了郝罗德冒充军官的事实,可是又有什么用呢?盟军随时可能占领柏林,与其处死这个冒牌上尉,不如把他送到前线去当炮灰。

郝罗德听到这个判决,还“大义凛然”的表示:“我愿意为国捐躯。”然后转身就偷偷跑了。

就像前面所说,郝罗德从来都不是狂热的纳粹分子,他和他的手下们就是一群投机主义者,利用混乱的局势,为自己谋取私利。

然而这样的平庸之恶,同样值得我们的警惕。

历史中,真实的郝罗德从德国军事法庭逃跑后,躲藏在威廉港,以清扫烟囱为生。不久后,他因为偷窃面包被英国皇家海军逮捕,最后被确认定是遭到通缉的战犯。

1946年8月29日,郝罗德和他的6名同伙一起被处决,终年21岁。

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披上一件军官制服,就可以肆意夺走一百多人的生命。没有制衡的权力,在庸人手中也可以造成巨大破坏。

影片结尾,导演还为观众送上了一个颇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彩蛋:郝罗德和他的“临时法庭”穿越到了现代德国,在城市街头招摇过市,玩起了行为艺术。

郝罗德和手下们坐着吉普车,穿着二战时的旧军装,向人群挥手致意,起初看起来还很滑稽,可是当他们对路人肆意搜身,并且抢夺手机、钱包等财物的时候,恐怕谁都笑不出来了。

历史终究是严肃而残酷的,如果没有最后这个彩蛋,人们也许还会觉得:“这个郝罗德真TM是个人才,居然能骗过这么多人!”

只有当灾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人们才会明白历史不是在开玩笑吧。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2 ) 《冒牌上尉》--- 杀人如麻的19岁的冒牌上尉,真实事件改编

《冒牌上尉》是一部德国反思二战的黑白电影,导演是曾拍过《时间旅行的妻子》的罗伯特.斯文克。

影片讲述,在二战最后时期一个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假冒空军上尉,成为杀人狂魔的故事。获得了第6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

本片是根据二战真实故事改编的,主人公就是史称《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威利.赫罗德。他18岁被征召服兵役,后被派往意大利参战。

因为在一次战争中摧毁了两辆英国坦克而被授予一级勋章,19岁时他在撤退中与部队分离,电影中的故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后来的事看过影片都知道了,但与片中不同的是,被逮捕受审后因为当时战事混乱,他被错误释放。直到1946年因为偷窃面包被英国皇家海军再次逮捕,赫罗德才真正受到了处罚。

经过核实,赫罗德一行杀害了125人。他被判处死刑,死时21岁。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表现这个故事时,采用了『黑白』的色调,达成了与现实世界隔离的效果。不用跟现实相同的彩色,一方面是因为故事太残忍黑暗,如果与现实太多连接,观众在情感上接受不了。

同时也是比较容易穿帮,所以导演用『黑白』来提醒大家『这是一个故事』,以减少观众在代入人物时的心里负担。

影片的声音设计无疑是非常优秀的,许多桥段没有音乐,而是用画面场景的声音替代了背景音的作用。这些真实的犬吠,风声和炮火声,营造了肃杀,混乱的环境氛围,给观众很强的临场感,影片也因此获得了第31届欧洲电影奖的『最佳音效设计』奖项。

从剧情上看,在『假冒上尉』的途中,主角其实漏洞百出。过长的裤脚,拒不出示的士兵证,还遇上了过目不忘的老仇人。

但他每次都能在快要暴露时化险为夷,原因是,他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逃兵们要跟随『上尉』,让自己避免被追杀。旅店老板宁愿相信是真的有赔偿金可以拿,营地中的长官则需要元首特使的权力来解决僵局。

除了各取所需,主角没被揭穿还有更为深沉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在遇见他的当下,人们其实已经『放弃了思考』。那时,摆在他们面前的看似有两种选择,『信』与『不信』。

但身处当时的德国,人们没理由怀疑一个身穿『上尉军服』,高喊着『希特勒万岁』的『元首特使』。

也就是他们并非完全出于理性的利益判断才『主动决定』相信他,而是在强大的符号系统和社会标签体系的影响下相信了他。只是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是真的经过思考才『选择』的相信,确实是让人挺感慨。

电影在黑幕之后还有个彩蛋,男主一行架着印有『临时军事法庭』字样的军用车,穿越到了现代德国柏林的街头,身着纳粹军装的他被手下簇拥着,开始对当街的路人们公开搜身,抢劫,这是真实的柏林街景。

出场的也都是真实的路人,不是演员。面对主角一行的无理举动,他们或疑惑,或畏惧,但大多数都选择了顺从。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像电影正片中的某些场景呢?为什么把二战民众换成了现代人之后,主角还能得逞呢?

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那件军服,他们手中所持的武器,以及各种让他们看起来很职业的装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使用手中的武器,路人也没有想到检查武器的真假。因为只要有了这些『军服』『武器』以及『装备』,很容易让人不会去深究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即使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会下意识的服从。

关于这一点,在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招募了一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参与者。并告知他们这是一项测试『体罚对学习行为作用与否』的实验,参与者们会随机抽选到『老师』或『学生』的角色牌。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旦回答错误学生便会受到电击惩罚,如果连续答错,电压也会依次提高。在这期间『老师』和『学生』是被一堵墙隔着的,只能听见声音,但两人互不见面。接下来,为了更好地阐述实验过程,我会详细重述实验步骤。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老师』,看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学生回答错了第一个问题,电击机器的电压为45V。之后学生又答错了下一道问题,电压上升到75V。学生感到疼痛,并开始嘟囔。到达120V的时候,学生突然大叫了起来,并不停的敲打墙壁。这是『老师』可能意识到了学生受到了伤害,转头向一直坐在一旁的实验人员求助。接下来,身穿制服的实验人员会告诉老师『请继续』的指示。老师接着提问,学生再次答错,电压上升到150V,学生在墙对面那边大叫着『我有心脏病,我想退出实验』。但一旁的实验人员仍示意可以继续提问,并承诺『老师』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得到了保证后,『老师』选择了继续,直到电压超过了330V,学生那边已经没有传出任何声音了,实验结束。

你可能会想,自己一定不会是这个残忍的『老师』。需要特别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受到真正的伤害。他们由工作人员扮演,电击惩罚也不是真的。那些尖叫声,捶墙声都是工作人员事先录制好的音频,而每位参与者被分配的都是『老师』的角色。

而这个实验就是为了测试,『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你猜会有多少人中途停止了这种不人道的行为呢? 实验的结果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每个参与者都在电压到某个数值时提出了暂停并质疑这项实验的想法。

但在权威人员表达了支持后,没有人在300V之前坚持停止,65%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极限的450V。

一位亲历的参与者曾写道,当他在担任『老师』的中途想要停止时,便怀疑『整个实验可能只是设计好,为了测试寻常民众会不会遵循命令违背道德良心,如同德国人在纳粹时期一样』。

当一个人被赋予伤害他人的权力时,如果有制服、职位、专业性,又或者看起来『合理』的理念。比如电影中『逃兵』已经被判了死刑,他们的存在危及德军战斗力,那么人们很有可能会做出可怕的事情。

米尔格伦实验和《冒牌上尉》都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是被命令走下尸坑的老兵,或者射杀逃兵的演员。他们放弃了自己曾相信的善良和悲悯,下意识地服从命令,这种『罪恶而不自知』的行为,被一位犹太著名政治思想家 汉娜.阿伦特 总结为『平庸的恶』。

它指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或者放弃个人价值判断的『恶』。而在片尾,远离了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逃避的历史。

导演设计了这个在当代的彩蛋,他警示了人们,罪恶并未远离,平庸之恶仍有可能发生,『纳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正是身处和平年代的现代人需要特别警惕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冒牌上尉》是德国拍的。德国作为二战的挑起国,战后全国上下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 威利.勃兰特 下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2013年的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负有永恒责任』。2015年在二战结束70周年,德国总统高克和民众一起悼念苏军俘虏。

此外大量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深入探讨纳粹制度,战争和人性相关的话题。曾获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 君特.格拉斯,其代表作《铁皮鼓》就与二战有关。

他剖析了当时德国小市民的盲从心理,借此抵制民众对纳粹历史的回避。而电视剧《我们的父辈》,电影《帝国的毁灭》、《浪潮》等等,重现了在时代裹挟下的大、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给人警示。

另外在德国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德国的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分量的纳粹历史,并且强调要从多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时期所涉及的问题提醒大家要引以为鉴,时刻自省。这体现了德国在反思过去错误时的务实和正视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或许现在看来,那场改变世界格局的『二战』泰国遥远,它只是历史书上寥寥几页的内容,只存在于影像文字或长辈的口述里,但如今,强权也依然存在。

年初,有一则『叙利亚难民骗3岁女儿笑对炸弹』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父亲怕连日战火给女儿留下心里创伤,便告诉孩子炸弹爆炸声是男孩们在玩烟火游戏,并约定听到这种声音就要大笑。这是一个父亲为了保护女儿,能说出的最令人心酸的谎言了。

说回电影,一件『上尉军服』竟能让赫罗德犯下这样反人类的罪行,还能得到身边这么多人的支持,着实令人震惊。

当一些权威标签或者外在信息摆在眼前时,人们会倾向于相信它,并服从它所暗示或代表的力量。而这个倾向通常比我们感觉上的要高更多,假设一个场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和一个上市公司的CEO,他们(过去所有)的经历和知识都是一样的,唯独此刻的身份不同,两人说出来的同样一句话,是很难被同等看待的。

诚然,社会中的既有观念体系无处不在,我们也必然会受到它们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常怀反思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是真正『正确』的。

从本心出发审视事情的对错,而且甚至当周围人都彼此影响时,保留自己的独立判断,时刻对危险的思想心存警觉。这样可能能尽量减少『冒牌上尉』这样的悲剧,这或许也是影片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3 ) 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今年最恐怖的战争片,没有之一

《冒牌上尉》很有可能进入不少人的年度十佳之一。

这部二战题材影片的恐怖程度可能比今年所有恐怖片加起来更甚。它讲述了权力的可怕,描绘了文明下的疯癫。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它有穿越时间的魔力,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一直伴随在侧,既早于影片的故事节点之前,又跨越时间和空间,绵延到现在,以及未来。

影片最为恐怖的一幕是这样的:“冒牌上尉”威利·赫罗德冷静的命令士兵,用对付飞机的高射炮扫射“万人坑”里的“罪犯”,

一时间血肉横飞,断骨四溅。很快高射炮弹药用尽,威利·赫罗德掏出了手枪,开始处决剩下的罪犯,

围绕在他周围的军士们,效仿长官的行为,火速包围“万人坑”,宣泄式地胡乱开枪。枪声不断,射出的不光是子弹,消耗掉的还有他们的灵魂。

尸体堆中,有一位罪犯仍旧在哀吟,威利·赫罗德命令曾第一个服从加入他特遣队的士兵,进入坑中,完成近距离,精确射杀。

那位士兵战战栗栗地开了枪,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威利·赫罗德敬礼。

而后,狂欢的庆祝与不停歇的肆意屠杀交织并行,整个集中营的囚犯被渐渐杀光。

威利·赫罗德不肯善罢甘休,他命令他的壮大起来的队伍,走到集中营外,到城市中去搜查“可疑者”,然后随意实施裁决。终于,魔鬼吞噬了他的心灵,这里变成了地狱,文明输给了疯癫。

索尔仁尼琴说得好: 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那种淹没一切的信念刺激出疯癫的行为,让文明黯然失色。

福柯更进一步,针砭时弊的指出: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 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狂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狂的历史。

文明的表征是理性,理性是秩序、对肉体的道德约束,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整齐划一的要求。

但一些列事件的叠加,人性的释放,文明的漏洞,让越位现象不断升级,让权力扩张无所不能。

最后,权力假借一切,施行了为“元首”证明的规训与惩罚——毁灭性的大屠杀降临在这个原本被文明钳制的罪犯集中营里。疯癫与文明的界限总是这样模糊,两者互为彼此,缠绕不清。

1657年,法国总医院借医学研究之名建立和对穷人实行“大禁闭”,以此消除所谓的社会动荡;1794年,却有人在比赛特尔宣布解放收容院里带着镣铐的罪犯,以此解决劳动力不足、满足战争需要,笼络人心,达成政治目的。1945年,在德国投降,希特勒自杀的前几日,被追杀的逃兵威利·赫罗德,意外捡到一套上尉的军装,开始招摇撞骗,站在了权力之巅,如撒旦一般把疯癫狂病散播到集中营和周边地区,感染了成百上千的人。

疯癫和权力如病毒般传染开来。首先凭靠的是那件上尉的制服。

制服象征着位置和权力,上尉的服装,就让逃兵拥有了和权力共谋的机会,可见权力的不受约束与极端性。《冒牌上尉》先后多次呈现这件服装的变化。第一次穿上上尉服时,其实并不合身,裤子稍长,这让威利·赫罗德第一次来到农庄时并没有马上威慑众人,而是靠妥协换来了食物和住所。

第二次来到农庄,他因为不合身的上尉服,其实很快就被普通士兵察觉,但依然没有人揭穿他。

直到来到了集中军营,他站稳了位置,开始裁剪裤子,让上尉服更加合身,

到了后来,他甚至不再需要上尉服饰,穿着短裤,就可以下命令,让人听从于他。

上尉服的权力象征性并不没有消失,而是威利·赫罗德本身,他的面容和肉体已经和权力融为一体。在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他发现,要握住权力,需要杀人!在酒馆里,他吃了肉,睡了床位,旅馆店长逼迫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杀掉一个偷盗者,以正规法。

在路上,他拿出手枪,威胁士兵。在军营里,他和队长相互利用,终于开始了大屠杀。这些被囚禁在集中营的人,都是前线的逃兵,扰乱了后方,被关在这里,等待军事法庭的审判,可战事吃紧,根本没有人来理会这群被排斥者。威利·赫罗德的到来,无疑给集中营的队长解决了难题。

本来有人一直不同意杀人,认为屠杀同胞“太不德国”,可在威利·赫罗德假借“元首”之名的淫威之下,也不得不妥协。大屠杀之后,威利·赫罗德彻底了获得了权力的认证。其实,从士兵到军官,都有人识破了威利·赫罗德的假上尉身份,。

但没有人真正揭穿他,小酒馆的老板,希望借用他的身份和权力,正法一个小偷;农场的逃兵,希望被他收入队伍中,逃避处罚,分一杯权力的羹;军营的军官们,则希望通过他,处决这些麻烦的犯人;他们听从他的建议,服从他的命令,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还可以推卸责任。

但权力的合谋逐渐形成,整个军营开始失控,逃兵不再被当做人来对待,而是消灭、宣泄的靶子和对象。

罗伯特·斯文克多次表现了威利·赫罗德和他的士兵们陷入疯癫时的癫狂行径,从军营的餐厅到城市的旅馆,这群人,借着上尉服,那些带有煽动性的元首话语,规训旁人,惩罚旁人。一句“他是叛徒”脱口而出后,就可以在大街上处决一位市政官员,然后占领旅馆,拥抱女人,把他人当做玩偶。

但盟军部队进入德国后,威利·赫罗德被捕,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无罪释放。更荒诞的是,这个故事真实发生过。威利·赫罗德出生于1925年,是一位屋顶工人的儿子。他因为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埃姆斯兰营地(片中的二营地)的残暴屠杀而被称为刽子手。

他在营地的八天时间里,谋杀了超过100名同胞。而他当时只有19岁。

一个月后,德国宣布投降,赫罗德因偷盗行为被皇家海军逮捕,经调查后被确认为战犯;半年后,赫罗德及其手下被占领英军要求挖掘当初被杀害的集中营囚犯,一共挖掘出了195具尸体。1946年11月14日,赫罗德在断头台上被处决,终年21岁。

在我们这个时代,这种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更可怕的是,有一种结构正在形成,这种结构不仅没有消除疯癫与理性的歧义性,反而决定了这种歧义性,甚至为其提供了包容性。

片尾,导演安排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彩蛋。赫罗德带着自己的特遣队在今天的德国大街上继续随意“裁决”。

他们肆无忌惮地调戏女人,抢夺他人财物。

而路人们的反映大多数是服从,而没有反抗。

疯癫再次降临,假以文明的形式,用权力要挟了一切。就在上个月,德国民调显示,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项党(AfD)的民意支持度创下了历史新高。《冒牌上尉》绝不是一部历史剧情片,而是一幅当代肖像。

它让我们一边警惕四周,紧盯历史的车轮是否正在后退,一件上尉服就可以导致大屠杀。

这是何等的恐怖。

最后疯癫了的尼采说过: 作为西方世界的历史基础的悲剧结构不过是对悲剧及其沉寂后果的摒弃与遗忘。

《冒牌上尉》用惊悚的故事惊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疯癫的文明史,警惕权力的合谋,正视自我的内心。

 4 ) 平庸之恶_

《冒牌上尉》其实就是对艾希曼的审判——平庸之恶的最好的诠释,结尾的彩蛋应该是全篇的高潮,剧组的人来到了现代柏林的街头,他们穿着纳粹的衣服,开着印有“军事法庭”字样的车,对普通的民众搜身抢劫,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顺从,即使他们心中会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6月1日),纳粹德国的高官,也是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被称为“死刑执行者”。 1942年艾希曼出席万湖会议,被任命负责执行屠杀犹太人的最终方案,并且晋升中校;换句话说,将犹太人移送集中营的运输与屠杀作业大部分都是由艾希曼负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艾希曼被美国俘虏,但之后逃脱,在经过漫长的逃亡旅行后,艾希曼流亡到阿根廷。1961年以色列的情报部门摩萨德查出艾希曼的下落,将其逮捕,于耶路撒冷受审,被以人道罪名等十五条罪名起诉。这次的审判也引起国际的注目,1962年6月1日艾希曼被处以绞刑。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 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现场报道了这场审判,并于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在汉娜·阿伦特所撰写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邪恶之强制性报告》中这样描述审判席上的纳粹党徒艾希曼,“不阴险,也不凶横”,完全不像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就那么彬彬有礼地坐在审判席上,接受绞刑,他甚至宣称“他的一生都是依据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所有行动都来自康德对于责任的界定。”艾克曼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作为一名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据此,汉娜·阿伦特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阿伦特以艾希曼的行为方式来阐释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平庸的恶”,这种恶是不思考的,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甚至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许有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这就是现代社会中、体制化之中个人平庸的恶的基本表现。 阿伦特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道和她提出的“平庸的邪恶”(即因不思想、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直到今天仍然是人们讨论和引用的著作和概念之一,同时也启发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品质,以及从灵魂深处思考和反思自己。“平庸的邪恶”这一概念帮助去除了人们对“恶”的神秘感。它让人们看到,这样的恶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 这就是恶的“平庸”。只有善才有深度,是本质的。

 5 ) 《冒牌上尉》:这可能是今年最恐怖的电影了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邪恶的源头,日本德国。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在对历史的反思上,这两个国家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日本一直在用暧昧的眼光去看待这段历史,而德国却是一直在用赎罪的心态去面对这段不堪的过往。今年,又一部二战题材的德国电影《冒牌上尉》上映,虽然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历史剧情片,但当看完之后,却让我全身汗毛倒竖,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应该是本年度最恐怖的一部电影了。

《冒牌上尉》讲述了德国历史上被称为“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列兵威利赫罗德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两周,逃兵威利赫罗德无意间捡到了一套上尉的军官服,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利赫罗德上尉,他自称身上有来自最高元首希特勒的秘密指令,并且收拢了一群逃兵作为自己的部下,在不断的招摇撞骗之下,威利赫罗德渐渐迷失了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个肆意杀戮的魔鬼......

这部电影的整个观影过程引起了我的极大不适,倒不是说影片中有什么血腥暴力的场面,而是其在心里层面对人的摧残,在这漫长的118分钟内,我们看到了威利赫罗德这个人是如何一步步的从一个人变成一个魔鬼。起初,他是一个死里逃生的可怜虫;接着,他是一个为了活命不得不撒谎的冒牌上尉;但后来,末日般的混乱和权力的甜美让他渐渐的迷失了自我,最终,他成了一个肆意夺走他人生命的魔鬼。整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人灵魂的堕落,而这个杀人如麻的年轻人,也才仅仅20岁而已。

我们常说: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如果没有道德和法律的拘束的话,人性只要稍微一受诱惑,便会跌入万丈深渊。德国战败的前夕,整个德国都陷入了一种混乱无治的末日恐慌,而这种恐慌无疑成了赫罗德内心中那个魔鬼的美餐,那些跟着他一起作恶的士兵也是一样,因为没有了约束而又获得了权力,他们便放出了自己内心中的魔鬼,让他们去肆意的杀戮。而且,与以往二战电影不同的是,赫罗德杀害的那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外国战俘或平民,而全部是跟他同种同族的德国人民。

其实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从古到今发生过无数这样的事情,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亲历者言论就是:“那不是我的错,那是时代的错,那个时代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只能这样”,而且他们在这么做时通常也会给自己找一个看似高尚的理由,比如为了国家,为了某个党派。但这些所谓的“伟大理想”和“时代环境”并不是他们肆意妄为的借口,躲在“爱国主义”这面遮羞布下并不能掩护他们屠杀同胞的恶魔行径,为了生存也并不能让他们心安理得的逃脱制裁,因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是可以自己做出选择的

关于这一点,在电影中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当赫罗德陷入疯狂的时候,他让两个逃兵去射杀另外四个逃兵,并且承诺说只要杀了那几个人,他们两个就还是好同志,就还能光荣的成为希特勒的好战士。怎么样?这话是不是很耳熟?经历了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这些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而那两个被选中的逃兵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他们中的一个,在经历了一阵短暂的颤抖之后,便坚定的向自己的同胞射出了罪恶的子弹;而另一个,却在短暂的瞄准之后将子弹射向了旁边的空地,然后举枪自尽。这段戏虽然只有不到一分钟,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畜生,就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作恶,哪怕这种选择的代价是自己的性命。那些用伟大理由来给自己作恶找借口的人,全是披着人皮的畜生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到恐怖的一幕其实并不在正片当中,而是影片结束后出字幕时播放的画面,在画面中我们能够看到,主角的“临时法庭行刑队”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现代德国的街头,这些开着二战军车,穿着二战纳粹军服的流氓们大摇大摆的在现代德国的街头调戏妇女、侵犯人身权利、抢劫,但他们迎来的是什么呢?没有反抗,没有逃跑,这些满脑子先进思想的现代人面对这些小丑一样的“古代人”却是温顺的配合,就像绵羊一样,反倒是最后一名中年德国妇女奋起抗争。而与此同时,背景音乐也从略显滑稽的交响乐变成了严肃的单音旋律。

这一瞬间我想到了《乌合之众》、想到了《希特勒回来了》最后路人向希特勒的扮演者行纳粹礼、想到了《浪潮》最后失控的场面,想到了很多很多。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你会发现,七十多年过去了,看似一切都变了,但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民众依然愚昧无知,依然很容易就受蛊惑,只要有一个野心家站出来,有一个事件引发出来,民众就会顺从的成为没有脑子的服从者。

在《冒牌上尉》的开头,“上尉”威利赫罗德本来被酒馆里的众人所鄙视,但他掏出小本来简单地说了几句要为被抢的老百姓讨回损失,人们便立刻起立高喊“希特勒万岁”。这很滑稽,但也很恐怖,毕竟,有些东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灭亡,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随时都会卷土重来,而我们,却假装对其视而不见,将脑袋埋在泥土中,等待着下一场灾难的来临。

 6 ) 《冒牌上尉》,现实,始于荒诞,终于荒诞

如果你可以选择去做另一个人,去过一种全新的生活,你会怎么做?

如果这种新的生活可以为你带来荣耀、金钱和权力,如果它可以让你不再背负过去的债务和责任,你会不会抛弃掉过去,用新的身份重新开启你的人生呢?

我想是会的,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种诱惑,面对更好的选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我们希望人生能够有一次错位——就像《成为马尔科维奇》里说的那样,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另一个人,逃脱当前生活的困境,来试图营造另一种生活,每个人逃避生活的原因都不一样,但他们总愿意为了一种假设而达到某种目的,即使之前从未想过人生能错位的人,在有了这样一次机会后,也大多会选择接纳它,并放弃当下的生活。

错位的人生体验是种机遇,它能让我们摆脱当下的种种不开心,给予我们另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但他有好的一面,同样也会有坏的一面:错位人生,会使我们在行为和性格上偏激化。

正因为你不必去承担过去,以往隐藏在心中的恶便随着新身份的苏醒而苏醒,压抑的情绪也随着这种苏醒而爆发,当你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去释放这种恶的时候,恶本身就会被放大,比如在电影《小丑》里面,当主角遭遇社会不公对待时候,他凭借小丑的面具达到了重生,进而报复社会,以往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恶也爆发出来,面具让他不必为所犯下的罪恶承担责任,同时,它也会让他的恶得到尽情释放。

《冒牌上尉》也是这样。

该片其实只有一个主要角色,叫威利赫罗德,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国防兵,但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身上尉制服,进而假冒军官,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

一个普通的士兵,假冒上尉,后来还在纳粹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执掌生杀大权。挺荒诞的故事,一点也不现实,偏魔幻色彩,这种设定我一般只会在「高概念」电影里见到,就是那种依靠着某些有趣的故事设定而产生的程式化电影,比如《爆裂鼓手》,比如《活埋》,这类电影带有某种幻想色彩,往往以“如果......,那么......”的开端讲述故事,这样的开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在这里,《冒牌上尉》的故事设定就是:“如果一个士兵得到了上尉的制服,那么会发生什么?”

这样事情几乎在现实中不会发生,所以一开始我觉得电影很扯,但后来我发现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不禁直冒冷汗,荒诞本来与现实是两条不会交叉的线,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在现实题材加入荒诞,或让现实具有某种魔幻色彩,《Hello,树先生》是个例子,《幸福的拉扎罗》又是个例子,这些片子很现实,因为他们的故事植根于我们脚下的土地,但它们之中也有一部分是超越现实的,就是电影中的魔幻(荒诞)部分。

在前部作品中,树先生疯了,整个世界也跟着混乱起来,世界随着树先生的疯,而失去了秩序,这种视觉冲击尤其强烈,在《幸福的拉扎罗》里,拉扎罗被狼吃了,却又重返人世,他成了神,然而在愚蠢的世人眼里,他只是个碍眼的傻子。

两部作品对于疯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半部分的写实,更是强化了后半部分荒诞的悲剧程度,在这两个故事里,世界改变人,让他们变得不和谐,归根结底,是世界所造成的结果,和人无关。所以身处于那个世界的树先生和拉扎罗,就显得极不相同,他们无法去改变世界,只能去改变自己,因此,片子的整体基调是灰色的。树先生与小镇,和拉扎罗与整个人类文明之间的对抗,才会显得如此动人心魄。

但这种荒诞,终究是个人的荒诞,《冒牌上尉》所讲的,却是集体的荒诞。

个体与世界的对抗,是孤独的对抗,也是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对抗,这种对抗一般很难取得胜利,《楚门的世界》里,个体与世界的对抗被具象化,虽然最终楚门赢了,但实际上,他把自己的过去输给了创造那个世界的人,离开伪造的世界,也就代表告别过去,这种告别,就是悲剧意义的。

在《冒牌上尉》中,个体和世界的对抗消失了,个体通过身份标签进入到世界中,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影响集体,进而去颠覆世界规则,这种过程,就是集体的荒诞,在电影《浪潮》里,具有强烈符号和形式特征的意识形态,因为形象简单,规则清晰,逻辑上能自圆其说,通过集体传播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造成这种灾难的原因,就是因为越极权化的思想,越能使人将其内化为信仰,外化的标签和符号本身不具有这种魔力,但倘若他们通过信仰的形式加以传播,就会形成一股内化的力量,成为集体遵循的铁律。

这一点我在关于《小丑》的那篇影评里有提到过,而在《冒牌上尉》里,当一个普通人被赋予了某种超出他当前层级的权力之后,他往往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因为他无法驾驭这样的权力,往往就会在某种思想下将一些规则践行到极致,这种权力会让他产生某种压力,压力必须得到释放,而恰巧,在本片中,纳粹所代表的极权主义,正好是他“发泄”这些权力的突破口。

在本片中,威利赫罗德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聚集溃散的士兵组成一支特别任务小组,借法西斯之名履行军人义务;另一件,是随意屠杀集中营的犯人,从别人手中拿走(犯人的)生杀大权,这两件事,存在一种过渡,表现了威利赫罗德心理的一个过渡过程。

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逃兵,所以他本身就有罪,在他伪装上尉之后,为了尽可能的不暴露自己,他总会借着“最高指令”的名义来逃避一些猜忌,他不止一次被怀疑过,但为什么他总能化险为夷呢?

事实上,并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遇见的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选择了视而不见,这个冒牌上尉一身疑点,一点没有一个上尉的样子,但战争是混乱的,正因为它的混乱,荒诞才容易被人视而不见,要我说,战争中的荒诞,才是战争的常态。

一场战争,从来不会始于一个恰当的理由,也很少有任何警示,一战、二战都是如此,电影《沃伦》里的种族屠杀,也是瞬间发生的事情,你根本没法找到任何缘由,战争的双方并非有深仇大恨,但他们在对方身上所制造的暴行,却要比任何形式的报复都要残忍。

有时候,你真不知道人类究竟能干出什么来。

《冒牌上尉》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来自于一群人对尸体填埋坑里的犯人的多次机枪扫射,扫射一圈,还有活口,换弹夹,继续扫射,后来子弹卡住了,一群人端着步枪上去解决——即使影片是黑白色调,这个场面还是异常的血腥,最残酷的是,这种暴行,一旦开始,就必须执行到底。荒诞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意识到了现实的荒诞性,却还要重蹈覆辙。

上尉赋予了威利赫罗德太多的权力,他利用这种权力染指整个社会,让荒诞遍及它所走过的每一个角落,独裁统治的铁腕政策,让他如鱼得水,同时也使他越陷越深,最终,属于威利赫罗德的战争落幕。

他被抓捕,并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付出了代价,他的故事足够传奇,也足够荒诞,是战争塑造了威利赫罗德,同时,战争也让这种荒诞合理存在,这样的故事,我相信在如今这个时代,也很有可能发生。

当一个人有机会去伪装成另一个人的时候,他会极尽所能的压榨这个人的能量,成为这个人,并取而代之,可怕的不是这种伪装,可怕的是这个人本身,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能达到什么目的,但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肆无忌惮,往往都会朝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最终难以回头。

威利赫罗德有机会回头吗,有,当然有,如果当时他没有假冒上尉,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他还是假冒了,所以,这个结局,是威利赫罗德咎由自取,荒诞主义来源于人,荒诞的现实则取材于人的行为,塑造神的也是人,塑造这种荒诞的是人,人让人成了疯子,成了凶手,成了伟人,人塑造了一切,如今想要毁掉一切,自然也轻而易举,荒诞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它成了我们生活的内核。

现实,始于荒诞,最终,也将终于荒诞。

无法改变。

 短评

又一出「钦差大臣」的现实演绎,在二战尾声期这个特殊的时间,利用民意/军心的动荡、各军事/司法部门之间的制掣制衡,一个普通人以近乎黑色幽默的荒诞方式,一步步黑化成活生生的恶魔,残酷得令人不寒而栗,简直是纳(极)粹(权)崛起的缩影;民众在权力面前的盲从与利己立场的站队,平庸个体从恶心理的激发与扩张,心灵黑洞在迷狂中无限沉沦,最终只能任人性深渊吞没;最后的“彩蛋”警醒意义与反思性极强。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有趣的是,一个烂人竟然也能靠口传伟大领袖的指示飞黄腾达

1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一开始最让人惊叹的在于一个下等士兵居然靠一套制服自导自演一个高大上军官,并顺利骗过所有人的演技,毕竟有些气质不是靠衣服能装出来,就像小店老板说的:现在制服已经不好使了。另一方面也让人一方面惊叹德国在二战时期严谨的军政系统,最遗憾的是发现,再严谨的法治在人治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贴标仗势最高元首,就可肆意强抢杀戮,我们知道上尉一路横行,哪怕只要有一位路人角色深入质疑,一切都不会发生,然而慑于元首淫威,竟然没人敢查此人来历,更可怕而又可笑的是彩蛋对现当代人类社会的警醒,竟无路人质疑二战军人强抢当代路人的合理性去反抗,就像我们生存的社会依然有贴着各种名头的骗子横行,为什么他们仍有生存空间?可见真正要鞭笞的不是被放大的人类暗黑的杀戮欲,而该反思人类社会脆弱在哪里,社会运行机制竟可被自身的病毒肆意反噬

14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二战版《官场现形记》,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让故事更多了一层细思极恐的味道。导演的拍法很老道,黑白灰暗的色调加上影片自始至终用一种冷峻的风格去刻画着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戕害,结尾一黑到底,片尾字幕彩蛋更是神来之笔,赫罗德死了,像赫罗德这样的灵魂从这世上彻底消失了么?问题背后令人深思。

15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主角“铿锵有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各种"伟光正"上身...都是国内吃瓜群众熟悉的配方,一切真的不遥远了

20分钟前
  • 致命拜访
  • 力荐

倘若英雄意外落井,投石的人会格外勇敢;一旦凡人穿上虎皮,作伥的鬼会分外积极。越是预警的农舍越富饶,越是危险的军营越安逸。递上一把杀戮的枪,要么饮弹要么叩击;递来一把掘墓的锹,要么绑腿要么活埋。看到他穿着新衣,缄默着伸出手臂同谋。再一回头,自己业已赤裸,军装却生在他身上,再褪不去。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首先,黑白调的处理很好的渲染了那个行将没落第三帝国的冷峻和肃杀,后方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惊惶,处处细思极恐。撒旦不止没有固定的脸孔,而且还可以有很多分身。甚至一旦一个天使被赋予了不受限制和监管的无上权力,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撒旦。每个人在极权的蜜糖和大棒交错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要么共同为恶,要么被恶吞噬,难以有第三项选择。结尾的高潮犹如一个重锤,把人性和极权之恶表现到淋漓尽致。《浪潮》的悲剧源于一个学术实验,而本片的惊悚却是一个赤裸裸的魔幻现实主义。天啊,更难以想象的是,两部竟然都是来自真人真事!

22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初见海报,就嗅到了《伏尔加纤夫》背后的残酷和慈禧“马拉车”传说的荒诞。果不其然,建构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又类似于《钦差大臣》脉络的狐假虎威再次透彻的看到了德国人在电影层面对极权主义和群氓的见微知著和痛定思痛。但,新的阴霾早已横亘在日耳曼的天空,他们好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2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触及了极权社会和极端环境中的诸多重要议题,对“平庸之恶”的一次有力阐释。文明的存在脆弱可笑不堪一击,因此结尾的“彩蛋”更是对当下的必要思考,即民主如何在不失去自己立场的前提下抵御野蛮的反扑。坐在黑暗中,意识到我自己和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做到主角所做的一切,几乎恐惧得全身发冷。男主小哥哥一百分!

2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看着他身上的军装越来越合身...

31分钟前
  • 安阿瞒
  • 力荐

挂满勋章的军服,是恶魔钦点的特殊身份,就算脚下踏着白骨,也会有人褒奖你的忠诚。令人胆寒的口号,是时代赋予的无罪证明,只要战争尚未结束,走到哪里都会得到簇拥。他能慢条斯理吃烤肉,也能明目张胆动私刑,他是残忍无情的战争屠夫,也是毫无正义的临时法庭。可讽刺又恐怖的事实是:他只是个逃兵。

33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真实故事改编,纳粹版《我的团长我的团》啊,摄影十分突出。人和制服的关系真是魔幻,别说上尉,其实扒掉元首的军服和勋章,不就是个瘪三吗。所以说喜欢的衣服就不要嫌贵,那不算购物,是人格的自我塑造。

34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穿上军装就能颐指气使,戴上军衔就能号令一方,拿出手枪就会疯狂屠戮,成了杀神就会势不可挡。杀人过后不忘欢声雀跃,作恶过后还会广受褒奖。白骨成群可知敬畏生灵,尾幕一出不禁后背发凉。

39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推荐

最可怕的其实不是冒牌上尉杀了那么多人,而是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他是个冒牌货,但没有去戳破他,所以其实杀人的不仅是他,他也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木偶。

44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推荐

结尾被纳粹搜身的现代人不是演员!不是演员!不是演员!猛然被惊了一身冷汗,作为最以善于反思而著称的德国在面对突入其来的纳粹尚且如此,再细想当下……突然就成了魔幻大片啊!这是一部全新视角的二战电影,是继《索尔之子》后的最佳二战电影!

49分钟前
  • 光影屋
  • 力荐

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这个不满20岁的逃兵在二战结束前两周,穿着捡到的上尉军官服就此「上位」,一路招摇撞骗收编一众逃兵,从死里逃生的惊弓之鸟修炼成被权力掌控不能自拔的恶魔。人性最禁不起考验,最终被日益膨胀的欲望吞噬。结局字幕的彩蛋绝对让人有汗毛直立的恐惧感,戏谑也罢,但确实警醒。堪比《浪潮》带来的震撼,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态度,真是令人钦佩。

54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这部电影一定要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观看。

5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权力应该被用来限制权力。——孟德斯鸠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片尾是今年看过最牛逼的彩蛋了。

1小时前
  • 西决
  • 推荐

大型狐假虎威现场,主人公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影片最后的彩蛋,郝罗德和他的“临时法庭”在现代柏林招摇过市,玩起了行为艺术,最初看起来很滑稽,可是当他们对路人肆意搜身,并且抢夺手机、钱包等财物的时候,恐怕谁也笑不出来了。历史终究是严肃而残酷的,即使最后一刻法西斯也还在作恶。

1小时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