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7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8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9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过这部纪录片,连撸三天串

以《舌尖上的中国》领衔的美食纪录片,想必是很多人的佐饭神器,有《小海鲜》这样以食材为主题的,还有《寻味顺德》《新疆味道》《云南味道》《老广的味道》这种以地域特色美食为主题的。最近出了一档纪录片,它是中国的一种家喻户晓的烹调方式,也是大街小巷里最为吃货老饕钟情的夜宵选择,它就是看似简单但操作难度系数高达9.9的烧烤。

在成都,烧烤被称为“鬼饮食”,这种昼伏夜出的美食遍布在各个犄角旮旯,一年四季生意火热,邀上三五好友,就着冰啤汽水,那滋味,再过瘾给劲不过。

在B站新出的《人生一串》中,就将烧烤文化放大,让观众看烧烤、品烧烤、忆烧烤,就着夜幕,用一串烧烤解决人生中的种种难题。

大概因为B站是出品制作方,《人生一串》中有浓浓的B站风,光看每集的名字就能感受:“无肉不欢”,“比夜更黑”,“来点解药”,“牙的抗议”……再加上有点中二鬼畜的解说词,这种搭配,真的很像烧烤与孜然辣椒的搭配——刚刚好。

看这部纪录片,你大概真的需要点一份烧烤外卖,边吃边看方能坦然应对。

第一集就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欲望和喜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无肉不欢”

烧烤的肉类食材是真·讲究。

四川凉山西昌市,说到这个地方,四川人瞬间想到的可能都是火盆烧烤,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夏日,亲朋好友皆围坐在炭火炉盆前,大根的竹签上穿着大块的肉,不管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绅士淑女,在火盆烧烤的大肉前,你都是直接用手的粗犷食客。

小二哥火盆烧烤不知道是不是西昌最好吃的火盆烧烤,但一定是最火热最西昌的火盆烧烤。

他家的肉来自凉山跑山猪,肉质紧实但不柴,肉皮Q弹有嚼劲。

爱吃西昌火盆烧烤,美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能和兴味相投的亲戚老表、知己好友把酒言欢,在闹哄哄的场子里,“扯”起嗓子聊天,才是这一餐烧烤的精髓。

云南昭通的牛肉小串是“把把烧”的形式,从过去的老牛肉到现在的小牛肉,口感变了,美味却没变。

“中国当代烧烤的启蒙者”——喀尔曲尕,保留着最原始风格的红柳烤肉,刚削出来的红柳签,大块的罗布羊肉,一把粗盐,这高级的做法保留了羊肉的香气。

喀尔曲尕的羊肉是烤串,那尉犁县城的烤全羊,则是让罗布羊的肉,浑身上下都成为盘中美餐。

烤前

烤后

广东湛江,三面环海,这里卖的可能是全中国最便宜的烤蚝。

蒜蓉去味提鲜,就着汤汁,才不辜负每一颗生蚝的价值。

很多老饕都是无肉不欢,像烧烤这么火辣重口的烹调技术,配以大肉才能让这种原始的美味凝聚其中,烤肉就酒,生活滋味越喝越有。

无论是美国的红鲤鱼、英国泰晤士河的大闸蟹还是丹麦海边的生蚝,但凡一出“泛滥”新闻,中国的吃货就蠢蠢欲动想要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也对,中国食客是能把泛滥物种吃成保护动物的神秘存在,我们吃得多,吃得精,吃得怪。

第二集“比夜还黑”说的就是中国吃货对食物的“容纳度”,让食材瑟瑟发抖,它们的黑夜随着夜晚的到来,随着烧烤摊的炭火,来临了。

吉林辽源的烧烤摊主小军,他是蚕蛹世代的天敌。

蚕蛹、飞蛾、青蚕,都不能逃过宿命的残酷,在小军老板的碳炉前,它们都是顶顶美味、营养价值极高的食材。

广西百色的烧烤界,有位奇女子萍姐,她的拿手好菜是——烤猪眼睛。

被它盯着,你方了吗?

还有“男士的加油站,女士的美容院”——猪鞭,刺不刺激?

“爱吃”福建人的广州人,喜欢吃活物,在烧烤架上,尚在残喘的螃蟹、鲍鱼、大虾、象拔蚌,都是直接火烤。

川渝地区的烧烤界有道名菜,不用穿串,用锡箔纸包裹容器直接上火烤。很多外地人觉得重口味,但它软糯绵密的口感却是很多食客的心头好。

烤脑花

吃哪儿补哪儿的idea不知道是谁最先发起,但很多人最初吃脑花,就是抱着这个想法。

徐州最有型的烧烤老板老王,他店里的招牌叫“老球嫩腰”。

老球即羊球

嫩腰即羊腰

食客们大快朵颐,而公羊却只想捂紧自己的下半身。

看完两集大肉和重口味,再喜欢烧烤可能都会觉得有点腻了,那就需要一点解腻良药,就是顶起烧烤界半边天的素菜。

索性就再“来点解药”

辽宁锦州的铁合金,有着烤干豆腐卷这款让东北老爷们儿竞折腰的美味。

湖南长沙,一家父子开的小店,能让减肥期少女放弃减肥大业,在深夜前来觅食。或许比起大肉,吃点小菜,能让如她一样的女孩享用得更心安理得一些。

吉林长春有家店,招牌是烤土豆,这家店相对于“鬼饮食”的路边摊,规模大了不少,还有电梯传菜,但和其他烧烤店一样,幸福感是满满的。酥脆的裂壳声,一秒让人馋虫大动。

云南建水的特产豆腐也是烧烤界一绝。这个小城的时间很慢,享受美食的时光被拉长了。西门烧烤店里没有西门大官人,而是有位豆腐西施,很多小伙来吃都是为了她能亲自烤一烤豆腐。或许这一刻吃的早就不仅是建水豆腐本身,而是一种氛围。

湖北宜昌有位茄子妹,她的拿手菜是烤茄子,一手烧烤技能不仅让她在街头烧烤男人帮中独树一帜,认识了很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和老主顾,还让她收获了隔壁的烤生蚝的覃哥。

夫妻搭配干活不累,茄子妹的烤茄子有着常见的蒜泥,还有独创的溏心蛋,一口下去,只想说“老板,再来一根”。

烧烤的故事尚未结束,后面还有什么惊喜,你得自己去发掘。

烧烤是最富有烟火气的美食,它的制作过程是真·烟火缭绕,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市井街边,一个小小的摊子就能撑起一片天,甚至家传几代。

烧烤对食客而言,是三五好友的深夜食堂,每每此时都能边吃边聊交交心,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烧烤对老板而言,最初是谋生的手段,到后来成了人生的一项大事。起早贪黑且不说,每家烧烤摊都有自己独创的秘制调料,足以见他们对烧烤的匠心。

小军老板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老板,可当了老板才发现真的不容易。

老王的店叫“一家人”,因为曾经有位食客大姐说这个店就像家一样。

茄子妹的小摊因为城区改造,生意受到影响,老公覃哥很发愁,茄子妹却淡然处之,她没有汲汲利益的欲望,只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笑容。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的烧烤摊,老板是夫妻,国营厂慢慢不景气,他们在楼下摆了摊位,那是素菜五毛,荤菜一块的时代,味道很好,份量很实在。他们也没有什么大的愿景目标,每天迎来送往的都是街坊四邻,那时的我,觉得烟火中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手中创造的味道是最好吃的东西,辣到我飙泪,也要哭着吃下去。

突然有一天,夫妻俩没出摊,而且再也没出过摊,一打听才知道,女儿毕业工作了,夫妻俩的任务暂告一段落,不卖烧烤,回家养老了。

后来我也吃过很多家烧烤,有露天的,有店面的,物价随着大流上涨,味道却始终不如他家的好吃。我知道这可能是心理作用,但事实就是这样,眼前的再好也未必赶得上记忆里那些五毛一块的小串。

你记忆中的烧烤串儿,还在那个地方吗?

 2 ) 市井万物皆可为剑——《人生一串》拍摄浅析

2018年的春夏之交,火了两档美食类视频,一个是制作粗糙但粉丝众多的美食作家王刚系列,另一个是B站纪录片《人生一串》系列。一个是美食短视频,一个是美食纪录片,在这两个领域里,前有以日食记为首的一系列短视频号,后有《舌尖上的中国》带起来的美食纪录片红海,按理说入局已经十分困难,可这两匹黑马的出现却另辟蹊径,创造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拍摄风格,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追本溯源,王刚系列和《人生一串》系列有着一个共同点:触手可及的真实感。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以《人生一串》为例,探讨这种真实感由何而来。

一.深度还原感官体验,狠戳最强的感官刺激点

就好像化学实验里我们最期待的是反应最剧烈的那一瞬间,吃过烧烤的都知道,烧烤摊前最能激起人们荷尔蒙的是串串们在火焰中上下翻动滋滋冒油和咬下去那一刻咯吱脆响,香味在口中炸裂。《人生一串》就毫不客气地抓住这几个高潮点不放,用大量浅景深镜头密集轰炸。这样的镜头,错过一帧都觉得吃亏,那视角好似你在烤炉前眼巴巴盯着你的肉串儿,稍不留神就要被如狼似虎的食客们抢完。镜头怼在食客们油腻腻的嘴上,或是一顿猛嚼,或是竹签划过留下一道孜然粉的痕迹,或是一口下去浆水喷涌而出。每一幕都是烧烤摊上夜夜上演的镜头,每种食材的特性都突出同一个点:爽。

《人生一串》的整个拍摄都坚持抓拍,包括收音工作,甚至没有让老板提前表演一遍怎么烧烤。导演陈英杰在一次访谈中说,为了还原真实的感觉,甚至除了极端情况之外都不打灯,观众能听到的那些烧烤时候吱吱作响的声音,也都是现场收音的。这种级别的拍摄必定需要对烧烤这种食物和烹调方式有足够敏锐的感受力,要想拍出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片子,必定得先成为在烧烤摊前流尽口水的饕餮之徒。

二.不规避粗野之物,还原回忆的完整度

豆瓣上有个贴切的比喻:《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美食的一张名片,是用来让外国人见见世面的,而《人生一串》就好像一份市井小报,用来给普通百姓留存记忆。既然是基层百姓,就不必去登大雅之堂,草根的东西虽然粗野,但也有草根的美感。

近年火起来的土味视频们精于此道,粗糙却足够猎奇,有时甚至真实到残忍。王刚的美食视频直接在镜头前杀鱼放血,《人生一串》则直接放出烤猪眼、劈开猪头取猪脑,在菜市场随机扯羊蛋……这些看似暴力血腥令人不适的高能画面其实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的菜市场或是你家厨房里,在你的长辈们看来,不过小菜一碟。为什么之前电视台不播?因为要照顾到老人小孩。现在的互联网有足够的选择自由,终于可以把这些赤裸裸地拍出来,着实痛快。

《人生一串》对于场景的拍摄也毫不遮掩,烧烤摊常藏身于街头巷尾,功力高深便不怕就餐环境恶劣。凌乱的小圆桌,花花绿绿的塑料小凳,散落一地的酒瓶竹签和时常乱入的小广告,这些平常入不了艺术家法眼的事物,当被组合起来原原本本地搬上屏幕,却能毫不显杂乱地透出酣畅的市井气,可见拍摄功力之深。

第一集烤全羊里杀羊剥羊皮,一句旁白让我十分佩服:“这时候剥皮,就会极为轻松写意”。又要皮,又要做老实人,接地气还不端着,带着质朴真诚的初衷,把真切存在的文化直接横切给观众看,这个拍法,不真实都难。

三.源自被拍摄者的情感表达,单纯不做作

被拍摄者的情感表达永远高于导演的艺术修饰,即使这情感是隐晦的、表述不清的,也比导演自作聪明的无病呻吟来得真实。这条原则的反面教材已经很多,比如《舌尖3》,比如模仿日版的《深夜食堂》。

烧烤摊上不缺故事,烧烤摊主最有故事。每天大战前的平静,宾朋满座的热闹,觥筹交错间的释怀,人去摊空杯盘狼藉的孤独,一瓶啤酒下肚,金句频出。烧烤摊主从小想当老板,当上老板才发现并不容易,“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他问旁边的老妹儿,“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深夜摊上一对男女吃着烤串,女生泣不成声,酒足肉饱之后,男闺蜜说“下次找对象看着点,别再栽了。”不知是不是烟气熏的,竟又想流眼泪。那些在烧烤摊上宣泄的欢笑和泪水,都是不服、不甘心、不满足,交织成一股不甘平凡的韧劲儿,想和生活掰掰手腕。

纪录片重在记录,而不是演。即使被拍摄者不好意思,摄像机也不能不好意思。《人生一串》里茄子妹和老公坐着聊天,老公说着说着就哭了,一边死命想忍住眼泪,一边笑着和摄影师说,“这段给我NG掉啊”。最后这段还是出现在了片尾,这对患难夫妻都笑了,眼里含着泪。这种场景对于摄影师来说可遇而不可求,说到动人处不打扰的同时一分一秒都不走神,才能得到这种对于纪录片来说意料之外的礼物。

讲述医患关系的纪录片《人间世》导演秦博在《奇葩大会》里说过,他们曾在开拍前花费八个月的时间驻扎在医院里,就是为了能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拍出最真实的画面。说到底,纪录片的真实感取决于记录者本身有没有走进这个故事里,成为故事的一个主人公。不浮于表面的参与,看得到这个事物的美好和污浊,看得到所有人物的喜悦和矛盾,看得到不加掩饰的情感。看到这些,方能使“市井万物皆可为剑”,所有的剑指向一处时,那必定耀眼夺目。

 3 ) 完整版的出镜烧烤店地址!

第一集 无肉不欢

小二自助烧烤(航天路

出镜菜品:凉山小猪肉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航天路与航宇中路交叉口斜对面

马思烧烤园

出镜菜品:昭通小串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区海楼路与通贸街交叉口西北100米

阿不都烤全羊

出镜菜品:烤全羊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218国道东50米

湛江烧蚝王

出镜菜品:原味烤生蚝 蒜蓉烤生蚝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绿林路15号绿林食坊内

三毛老地方烧烤吧

出镜菜品:蒜蓉烤官渡蚝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官渡镇三角村村口

第二集 比夜更黑

小军烧烤(丰寿路)

出镜菜品:烤蚕蛹 烤扑棱蛾子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泰安大路339-4013(四百货小红帽第三个门市)

江滨荣姐烧烤

出镜菜品:烤猪眼睛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江滨一路A32号

活泼Wut Put(建设六马路店)

出镜菜品:火烤鲍鱼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1号誉海食街5楼(禄鼎记楼上)

高老庄特色烧烤

出镜菜品:烤脑花

注:纪录片中的小脑壳烧烤已经歇业,片中提到的刘哥好友的店,也许能找到刘哥的味道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环山村油榨房

一家人烧烤(苏堤路)

出镜菜品:烤羊腰 烤羊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苏堤路12号

第三集 来点解药

大飙烧烤

出镜菜品:烤干豆腐卷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造纸厂2号楼

钱锋碳缸烧烤(总店)

出镜菜品:吊炉土豆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与东岭南街交汇走东南湖大路辅路东行一百米

长沙烤韭菜的父子烧烤摊暂时没找到准确地址

西门烧烤

出镜菜品:烧豆腐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正街163号

茄子妹烧烤

出镜菜品:烤茄子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北路老刘红油面馆对面

第四集 牙的抗议

单四烧烤

出镜菜品:烤猪鼻筋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文鑫路257-263号

于家烧烤

出镜菜品:烤心管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街道接到三里桥村大队东58米

阿宋烧烤

出镜菜品:烤海肠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福来里街2号附15号

老字号阳历烧烤

出镜菜品:烤牛油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三五一七农贸市场

“必须带外地朋友去试试西安的嚼劲”

杨姐烤肉

出镜菜品:糖醋麻辣味烤板筋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老机场路中段(老机场加油站向北50米)

第五集 骨头骨头

宝子烧烤

出镜菜品:烤羊蹄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128号怀远市场

老五烧烤凤爪一绝(锦华街店)

出镜菜品:烤凤爪 烤河蟹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福德转盘北50米

江湖一盏灯

出镜菜品:烤鸡脚 生烤鸡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源北路丽阳星城08号

元素碳烤工坊(滁州总店)

出镜菜品:烤小龙虾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凤凰西路延伸段105号(老侉全羊倌正对面)

第六集 朝圣之地

北三第一家 老太太烧烤(巴洛克店)

注:分店地址较多,目前查到的这家分店地址较为可靠

出镜菜品:烤肥翅(这是牛肉) 生烤鸡蛋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巴洛克南三道街69号

“我们心目中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手里必须要有一根烤串”

商老三烧烤

出镜菜品:肥大串(带肥肉的肉串)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四望亭路232-1号

“福州驰名走鬼摊”

阿龙烧烤(广达路店)

注:晚上21点-凌晨5点营业 时间不定

出镜菜品:台湾烤肠 烤生蚝

地址:每日不定,在福州市香格里拉酒店附近 老板电话:13960817452

参考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公交仁德站对面)

拿福食府(广大路)

注意:晚上22点以后才是“风筒辉”的主场

出镜菜品:烤濑尿虾

参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大路46-58号

最后小小的放下自己的链接,求大家给个关注和意见呗 ~

//mp.weixin.qq.com/s/YU2EbP8MsVlTeme8wCpJ_A

 4 ) 此片不火!我吃素!!

制作精良!用心别致!无脑总结第一集的主题——市井的得意!

品品片头,这大气磅礴的配乐,由巨到微浓缩世间百态的繁华兼孤独的画面,仿佛看过了一百张脸一百个故事,格调就跟其他美食节目不一样!纸牌屋/西部世界既视感!

人生一串

开篇像所有美食节目一样上升逼格“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其他美食节目渲染氛围的时候应该是这样吧:多日不见的夫妻俩在镜头前羞涩的坐下,几道家常菜,偶尔对视一笑,温情的氛围在沉默中流淌……

没有!这里不是这样的!深夜烧烤就是真实!市井到每个签子每口小烧!!多日不见得夫妻俩粘了椅子就开始拌嘴啊!谁跟你含情脉脉眼波流转!“你个傻老爷们净胡说”

这也太真实了8!

美食的画面还用说吗!这可是深夜烧烤纪录片,没有一帧废料!最平民的幸福!不做过多剧透!

生蚝: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啊!!

第一个场景西昌-长签火盆烧烤,此时文案是“汉彝混居的气质,野性中带着秩序”,配乐却一秒变谐??品一品,这纪录片是真的不一样啊!央视就不敢变谐!不过这个老板是真的谐!

此处为原生字幕

换个场景!

老板你不能偷吃食客的羊啊!

滋阴补阳的生蚝大家get一下!

都说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在烧烤摊,真的不过分。一个传烂的梗叫做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深夜的烧烤摊,有酒也有故事,烧烤真的解决不了,第二天酒醒了接着奋斗呗。

哭也是真的能让你哭,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故事,想起了我的同学。如果此片真的不火,我真要吃素了也要叫上多年未联系不知在何方的大学室友去撸一顿串,老子吃韭菜还不行吗!

笑着笑着怎么就哭了呢

东北烧烤就是不一样,来来往往都是大哥的感觉。

嘈杂的城市夜晚,我自有我的小得意。

 5 ) 小火苗上滋滋烤着的肉串,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啊

出走央视后,陈晓卿销声匿迹了大半年。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导演,不少人记挂着他的动向。直到6月14号,在上海电视节上,陈晓卿圆寸、黑衬衫,重新出现。这次,他带了一部以《舌尖3》原本主题“中国和世界”制作的《风味人间》,身后的身份头衔也新增一栏——腾讯视频副总编辑。

国外从BBC到Netflix,国内从央视到腾讯视频,像陈晓卿这样的传统电视人在平台间流动,而我们观看纪录片的渠道,也正在改变。

国内二次元文化发祥地的B站,在视频网站主导的纪录片2.0时代,抢滩登陆。《人生一串》是由Bilibili和旗帜传媒联合制作的烧烤纪录片,恰巧切中了观众饥肠辘辘的食道。自6月20日播出,三集下来,播放量逾580万,豆瓣评分9.0。被《舌尖3》吓退的口水,对很多人来说,这次终于能如愿痛快流下了。

先出场的是小二哥。名字叫着亲切,平头,一双笑眼。

随即凉山彝族小猪肉出场。

镜头跟着小二哥去深山中找烧烤的重要食材——昭觉县的跑山猪,活动在海拔两千米以上。干蕨草点着,松塔扔进火里,来让松木和蕨草的味道大火渗进肉中,这是彝族人褪毛的方法。

猪肉回到西昌,在案板上被小米椒、蒜蓉和盐包裹调味,长签串起,直入火盆。食客用大椒、黄豆、芝麻磨成的调料,配着连皮烤得带一点点焦脆的小猪肉,吃得眉开眼笑。

小二哥招呼客人,调侃“把签子给我留下”,从晚上六点到凌晨三点,这里被满不在乎的喝酒吃肉气场笼罩,热闹个没够。

电视的黄金时代,电视台播什么,观众看什么,唯一的选择,大概就是手中的遥控器,从CCTV1一直调到CCTV10。如今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观众会倒逼市场。

《淑女的品格》的点子被微博转发后,立项了;《人生一串》也是被观众的期待催化出来的。去年黄磊主演的《深夜食堂》,直接将日本的原故事,连根拔起到中国,水土不服。感觉到被糊弄了的观众,怒摔桌子,“烧烤摊和大排档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

在观众呼唤中催生,《人生一串》团队决心要做出“深夜食堂”的野生草根气息。《舌尖》系列第一部制作前,美食纪录片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团队全无包袱。包袱被转移到后来者身上,在接触项目开启之初,导演便对整个团队要求,“要和舌尖做出差别”。

对网友和制作团队来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地标”,太过瞩目,以至于无法忽视,绕不过去。之后的每部美食纪录片,都在这座地标边找新的路径。

《舌尖3》的导演选择“题材”换血。

舌尖三遭遇了严重的口碑滑坡

“中国各地的美食几乎都被拍了,那就拍食具吧。”

第一集中的章丘铁锅,播出后在淘宝一锅难求,被网友吐槽变味成了电视购物节目。

陈晓卿带《舌尖》团队,另外制作的《寻味顺德》,选择把视角缩小到顺德一地,以更细腻的视角勾连《舌尖》中最容易引起共情的乡愁。

今年年初的《水果传》,把纪录片聚焦到水果,希望在影像和文案上,从中国美食纪录片的“传统保守色彩”一脚拔出,确立年轻跳脱的味道。

另一个尝试是,在每集列出关于“主角”的有趣知识点,这种“死理性派”风格,和另一部以图示表明营养成分《源味中国》类似,恰好是陈晓卿一直想在美食纪录片中实现的——对食品本身特性的探讨。

而《人生一串》的团队,在海报上的视觉语言做了天然区分,《舌尖》落点在“中国”,是文人山水画味道;《人生一串》的落点在“人生”,霓虹招牌闪烁在海报的黑夜里,这种活跃在香港、重庆和赛博朋克影像中的元素,天然让片子从宏大叙事向下深潜。

他们用了更多的手持镜头,来搭配导演自己“下场”配的北方大哥风味的解说。吃得春光满面的食客,专心翻着手中烤串的老板,端盘子快速穿梭的服务员,以第一视角跟拍,以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代入感。

有人评价,第一次在纪录片中见到这么“接地气”“黑色幽默”的文案。诸如“给力”这样词汇的运用,把文案风格和“馈赠、食材、色泽、悠长”这类“雅词”构成的舌尖体,一劈两开。对人物含着一些冷幽默的调侃,也洗掉了有些电视纪录片《艺术人生》般的煽情味道。《人生一串》在B站如鱼得水,大概也是因为落地的风味,合了“B站观众老爷”(注:对B战观众的戏称)的眼缘。

《舌尖》系列一集片长50分钟,由6个故事编织而成。《人生一串》片长30分钟,4个故事,节奏更快,剪辑得更为紧凑。佐以B站的弹幕,对于习惯了开2倍速观看视频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节奏,更下饭。

“看得人巨饿”“馋得要死”,B站评论区被流口水声占领。豆瓣网友“子穆”说,“比《舌3》好得不止半点儿。专心将镜头对准食物,便是最好的平凡。”

食物和人物,是每个美食纪录片团队都要掂量的天平两端。《舌尖3》就是在这上头栽了跟头,给儿子煮(看上去很普通的)爱心早餐上传公众号,制作(中药背书、三无产品)中药口红,这些煽情且立不住的故事,盖过了食物本身的光彩。

目前观众对美食纪录片的期待,和一些美食真人秀,还没有太大分别,在《人生一串》摄影统筹徐天淳也承认,前五集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是一个“美食节目”。

《舌尖》之后,不管是《水果传》《源味中国》还是《人生一串》,在观众熟悉的“美食节目”框架中,都呆着比较舒服。他们依旧遵循着《舌尖》系列一集4-6个人物的结构。陈晓卿说到腾讯出品的《风味人间》,“新作的叙事方法、影像风格和幕后制作团队和《舌尖上的中国》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在美食纪录片市场几乎还是蓝海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稳妥,观众暂时也不会腻味。播出之后,媒体也方便写《这部纪录片让你找回看舌尖时的感觉》的稿子。大家皆大欢喜。

B站和腾讯视频的互联网基因,暂时还没有给美食纪录片,带来太多改头换面。

文案从“情怀味”到粗粝落地,摄影风格从四平八稳的大广角到晃动的手持镜头,在《人生一串》这里,一些变化已经发生。

虽然不知道从传统电视,到视频网站主导的美食2.0时代,真正跳出《舌尖》框架的片子什么时候诞生。现下,《人生一串》能够让观众流出来的口水不咽回去,便已算“成功”。

 6 ) 不喜欢第二集所展示的态度。

吃不是问题,杀不是问题,甚至展示杀的过程也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展示杀这个过程中的态度,是洋洋自得、以为趣味,还是还是客观理性,不带倾向。

当然,还有另一个观念,既反对杀的展示方式。

反对杀,部分人可以批评圣母,站得住脚,没问题。

别人有反对的权力,不喜欢也有批评的权力。

但以一种成为饮食趣味一部分的方式,展现杀的过程,这就过分了。

前面活烤蚕蛹部分虽然残忍但还勉强可以接受,因为至少我个人想象不到怎么先杀死再烤,关键,食客和老板没有以此为趣味。

但后面有一家主打卖点的店就太过分了。

老板“活泼哥”,“年轻人需要的视觉刺激”,“非常有想象的空间”

食客,“很兴奋啊”,“觉得挺好玩啊”,“转来转去一直在动,比我还要兴奋!”

配上食物努力逃离火烤的画面,真的觉得很正常?很快乐?

未成年人,孩子,做出烧蚂蚁取乐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无知,因为还没有建立价值观。

但一个成年人,还通过未侵犯自身利益动物的死亡而感到快乐,感到趣味,甚至获得快乐,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些动物(食物)不是蚊子等对人类有害,骚扰半天打死一只当然可以建设任何心理状态,没问题。但别忘了,这些动物对人类提供了正向增益。

哪怕最基本的尊重,也不应该乐于见到其死亡与挣扎的过程?

更不应该成为饮食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故意开店展示这种过程,以此吸引食客是万万不应该的。

的确,很多成年人也没有完整的价值观,一涉及生活细节,思辨的过程,就开始混乱。

但是做节目的团队也没有?

选材的时候就不应该选这样噱头的店,猎奇可以,但不是这种方式。这样的店,一点也不值得提倡。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这不是虚伪,这是态度,是一个普通人(都不必善良正直)面对道德困境时的思维逻辑与行为选择。

远疱厨而不是反疱厨,我不反对你的立场和职业,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强调一遍,吃,杀,都没问题,活杀活吃也没问题,在吃之前看对方痛苦死亡的过程,以此助兴,感到快乐,成为饮食快乐的组成部分,过于残忍了。

 短评

致那些食欲色欲交织的夜晚。把酒言欢,肆意江湖,当代风陵渡。对这片感情很深,啥也不说了,撸起!

3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第二集令我非常不适。我不反对吃别人吃猪眼睛、羊睾丸、猪鞭等物,但是我反对食客狞笑地说火上活烤的海鲜在“兴奋地跳舞”,挤眉弄眼地暗示某些食物壮阳,以及特写把蛹、蚕、蛾刺穿在签子上或者活挤内脏的镜头。这很恶心。

8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较差

“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

11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第一集棒呆堪称烧烤安利指南,第二集不敢看,中国人没有什么不能拿来烧烤的,我有点接受无能,有一丢丢害怕😨。

15分钟前
  • 小痕呀
  • 推荐

低配版《舌尖上的中国》,什么都在模仿,一点自己的内容都没有,牛皮都要吹破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强行灌鸡汤?滤镜太碉堡了,这丫是在做快本还是手机视频啊?

19分钟前
  • 我不是
  • 较差

什么是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嘈杂的街道,重口的烧烤,醇香的啤酒。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过往。

23分钟前
  • 嘿嘿嘿
  • 推荐

把这几年中国美食纪录片的通病——强行升华主题控制到了一个可接受的程度,更多聚焦于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伴着亮红色的火炭与升腾而起的烟,便是最市井的珍馐;本作的解说者实乃功力十足,熨帖稳健,相得益彰。

2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一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馋,两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饿,三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闷,一堆人吃串是为了吹牛逼……

25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烧烤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返祖现象。从石器时代开始,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类第一次的快乐体验或许就是围成一圈用火烤肉带来的。

26分钟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推荐

B站已经不再满足于动漫了,来看看B站出品的记录片吧

30分钟前
  • 酱油c
  • 力荐

本来想给五星的,的确是文案满分,看完分分钟想离家出走的节奏,然鹅搜了下大众点评,所到之处皆是没什么人气的小店,当地评价并不高。略失望,感觉被耍了...默默把行李放下机票退了,还是吃楼下烤串吧。

33分钟前
  • 似锦。
  • 推荐

晚上看的,这把我馋的啊。本身就爱撸串,夏天啤酒和串更配啊。还发现好多特殊的串的品种,感觉有点被吓到了。

38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让舌三的人汗颜吧

43分钟前
  • 五十度灰
  • 力荐

好吃,夏天不撸串好像没过夏天,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节目。

48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力荐

节奏感挺好的,那些“满嘴油腻”的镜头非常自然,作为一个不怎么吃烤串的人认真求“人生一锅”~

49分钟前
  • carina
  • 推荐

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5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我天 这片子简直有毒 把烧烤拍的淋漓尽致 第一集全是肉肉 好治愈啊 解说词也不错 强推一波 人间烟火气 最美烧烤味

55分钟前
  • 糯米团
  • 力荐

不健康但是开胃,市井烧烤自有它的迷人之处。解说很B站风格,片子拍的也跟烧烤本身一样烟火气十足。就是什么时候国内美食纪录片能完全摆脱舌尖的影响就好了~

57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总体来说还是更加网络化的舌尖,家家都是撸串+买菜+准备调料+情感升华的模式,不知道第二季还这么拍会不会有点重复感。不过这里就凸显出第二集的好来了,虽然里面的东西我完完全全不想吃,但加了这么一集就有了一个破局。美食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看来还是别太把食物的意义往上拔,一个馒头要都能上升到文化传承的层面,那我吃着都噎得慌……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比《深夜食堂》中国版接地气多了,这才叫“本土化拍摄”。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