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狗启事

HD中字

主演:丁鹤,黄靖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寻狗启事 剧照 NO.1寻狗启事 剧照 NO.2寻狗启事 剧照 NO.3寻狗启事 剧照 NO.4寻狗启事 剧照 NO.5寻狗启事 剧照 NO.6寻狗启事 剧照 NO.13寻狗启事 剧照 NO.14寻狗启事 剧照 NO.15寻狗启事 剧照 NO.16寻狗启事 剧照 NO.17寻狗启事 剧照 NO.18寻狗启事 剧照 NO.19寻狗启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寻狗启事观后感: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电影《寻狗启事》 如果满分10分的化,我会大方的给出9分的高分,因为这部电影太贴近现实了。现实是什么?是中年人那张沾满了俗世灰层的脸,是一把被各种磨难磨钝的刀。主角为了读硕士为留校给导师做着各种各种的事,内心是惶恐和压抑的,他心里清楚如果得不到导师的支持他三年的攻读就是白费。相信很多人也耳闻过之前一些导师的丑闻,私底下讨好导师塞钱走关系几乎也是国内公开的秘密。主角属于看法单纯的人,单纯的认为在中国这个资源型的社会靠自己本事就能走的很稳,但现实是社会并不单纯,很多事很多人往往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所以他想不明白为啥人们都喜欢在背后整那套,他的论文观点也偏激说明了他认为到看问题太单纯。他爸属于那种性格锐利的人,啥事都要争个占理,结果次次都吃亏被算计,从狗咬了小孩到被讹诈动手到带狗看病他动手。这部电影是黑色幽默,因为社会道路你泥泞的,而那种看法单纯性格锐利的人注定要摔很多跟头,反而出事圆滑心机复杂会耍手段的人能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主角对女友的暗恋而因家庭经济情况不敢表白,对狗丢之事的惶恐怕导师给自己穿小鞋,对他爸在外惹事求饶求谅解,关键时刻四处借钱被看不起,都反映了当代中国现实青年的焦虑,在电影的最后出租车上和母亲的那段对话得以全部的释怀画龙点睛:儿呀,你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不要学你老爸当个刺头一事无成!这个社会老实人不受待见!当狗吧!狗是忍耐性极强的,狗为了生存可以像人摇尾巴乞讨,可以一周不吃东西,可以没有尊严,可以咬了你一口就跑。要想人上人就得狗中狗!抛开所有君子那套,励志变得圆滑老练,变成道理能讲一二三,手段能耍四五六,才能更好的在这个泥泞的社会生存!主角终于醒悟了,他开窍了,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原来连评个三好学生都是爸爸给了好处,这可笑而又可悲的现实还有啥不能释怀的,他彻底的将他老实人的本质和他救下的小狗一起埋葬!片尾他拿着钱直接去找了导师没有一丝犹豫原先这事是多么让他感觉不耻,看到暗恋的女友居然在用身体交换留校名额,片尾准备放下一切去外地的他接到了学校电话,从他的眼神告诉我很显然举报者就是他自己,因为他是唯一的目击者在观察的时候已经拍照了,当然他在回去的公交车上还是犹豫了下,毕竟牵扯到他的暗恋女友,但关上窗户的时候已经想明白了:不再当个老实人,要当一条不择手段的狗!

 2 ) 《寻狗启示》:落魄者肖像

狗并非主角,而是一个幌子,用来引出东北这片土地上略带喜感的人情世故。因为弄丢了导师拜托寄养的狗,张广胜有失去留校任教资格的危险,父子两人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找到那条狗。张广胜希望在导师出差归来前找到狗,好像啥事都没发生过。但荒诞的是,导师在知悉事情原委后,狗却出现在了导师的家里:自动跑回了老家。这场乌龙基本上葬送了张广胜留校的期望。同时,因为寻狗启示的贴出,不断有人借狗惹事来讹诈父子俩。

张广胜遗传了父亲憨直冲动的个性,如父如子。张广胜的父亲年轻时在工厂当一名技工,算风云人物,技术高超,却不懂人世。当下岗浪潮袭来,他自然成了首当其冲被辞退的对象。虽然电影没有明确说明他为什么离婚,但我们可以猜测离婚的原因与他的性格脱不了干系。。在酒桌上与同学交酬,或在警局处理狗的事情,张广胜表现出憨直的个性,无疑与家庭影响有关。虽然狗丢失的乌龙让张广胜在导师面前丢尽了面子,但至少他还能想到给导师送礼来保住留校的机会。

年迈的父亲经过岁月的洗礼也愿意放下脸,瞒着儿子向前妻的丈夫(大学教授)借钱来打通关系,帮助儿子能够留校任教。像国有企业(结尾出现的大烟囱)的职工一样,教师无疑也是一个铁饭碗。铁饭碗意味着稳定,这是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家都争着抢着想进入体制工作的原因。与张广胜有暧昧关系的女同学甚至愿意出卖肉体来获得张广胜留下的教师资格入场券。

《寻狗启示》展现了东北这片充满悲伤气息的土地上一个普通家庭的际遇,一群落魄者(或者说,在世人看来属于失败者)的群体肖像,带着辛酸和荒诞,背后折射出的是由潜规则建构起来的人情世故。这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情境的缩影:人情关系比个人能力更重要。落魄者并非社群中的少数个体,而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每位普通人。“寻狗启示”,最终变成了“寻人启示”: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中,人民还能正常生活吗?

 3 ) 是狗还是人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只是用来引入主题而已。这样的名字看着蛮奇怪的。但至少,快速把观众带入主题。

全程东北方言飙,作为南方人来看,不免觉得,怎么东北讲究的不是直,快么。怎么听着这对话显得很墨迹呢。不过这些写实的场景,真的让人一下就沉浸在东北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但是不断晃动的镜头,看着真的很想吐槽了。难道这也是什么表现艺术?

对于张广胜经历的这些事,作为市井小人的存在,是大多数的日常吧。那种无力感,被现实死死地扼住喉咙的感觉。尽管心里明白的很,却也知道有些差距是努力弥补不了的。这是大多数生活的可悲之处吧。尽管他老爸神神叨叨的,但在背后,仍是默默地为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藏起来的好,他从来不知道。

如果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这个角色里,我想我早已觉得崩溃了吧。不务正业的老爸,生活的压力,毕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甚至是在其他同学面前,那种无形的低人一等的感觉。人和人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巨大的差距。他努力地挣扎,想要改变些什么。可是,26岁了。仍然一无所有啊。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有多艰辛啊。为什么如此感同身受,大抵是因为自己正在这条路上走着吧。向前没有看到多大的光明,背后也没有路。一个人背着所有的希望,漂泊他乡。

而在这复杂的社会里,并不是所有人的心都是明亮的。圆滑世故的富家子弟,借色上位的韩雪,见色忘我的牛教授。这只是社会乱象的一觉。更讽刺的是,广胜喜欢着韩雪,可是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配不上她,不敢触碰。可她却只是一个趋利附势的小人而已。光鲜外表下,谁知道是颗什么心。“实在”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的缺点,一直在人际关系中充当一个受害者。可有时候也许能算好事,至少自己活着,没有对不起自己,也没有对不起别人。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对于“铁饭碗”的说法,也许是停留在上一代人意识里根深蒂固的一种谋生观念了。毕竟人活着,没了物质,何来追求与幸福。试着去想,安逸,没有变动的生活,不正是大多数人眼里的幸福生活么。但其实这种机遇的事情,很多时候也只能尽尽自己的努力,而结果,是只能“顺其自然”的。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永远保持内心的明亮,我可以多费点劲地生活着,但我不祸害人啊。无论怎么样,生活逼迫我夹着尾巴做人,但我,永远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只招之来呼之去的狗。

 4 ) 20多个群,5分钟内,导演发出1000多块红包,就为宣传这部影片

已经过了大半年,影院还没开门。

尽管还有院线电影在苦苦支撑,等待上映之日。

但其中不少数也在现实面前被迫放弃原来的计划,选择通过线上首映的方式来和大家见面,如郝蕾、金燕玲主演的《春潮》

这次要和大家推荐的电影,同样选择了上线网络。

因为是导演处女作,加上没有雄厚资本做支撑,没有流量明星来参演,没有平台来做宣传。

在这波行业寒冬下,这部电影几乎是0营销,全靠导演个人手动发红包,托亲朋好友帮忙宣传。

上线网络后,导演把电影的观看链接转发了20多个群,5分钟内发出去1000多块红包。

这样的安利方式让人好笑之余,也觉得土味且寒酸。

一如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

《寻狗启事》

《寻狗启事》由蒋佳辰担任导演/编剧,丁溪鹤、黄靖芯、于海等主演。

这部影片是蒋佳辰的处女作,在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上获得最佳编剧提名和最佳男演员。

尽管获奖,但上映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在拖了2年之后能够通过网络方式和大家见面,或许也算是幸运了。

影片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正如片名所点出来的,主要讲述了一个东北小镇上青年寻狗的故事。

男主张广胜帮别人照顾几天斗牛犬,结果他爸带狗出去溜,没拴狗绳,给溜丢了。

为了在狗主人回家之前找到狗,父子二人焦头烂额,用尽各种办法。

上警局想要查一下附近的监控,警察却表示爱莫能助。

一来呢,狗丢了不是案件,没法查监控;二来呢,就算查了,那监控上人都看不清,也就更别说狗了。

于是父子两人只能回家各自出主意。

儿子是个研究生,人比较老实规矩,整了个“寻狗启事”出来。

满大街发传单式找狗,但却不幸被讹上了。

碰瓷男声称被寻狗启事照片里那只狗咬到,找上父子俩,要求赔医药费。

原本这种碰瓷别搭理他就好了,但父亲老张却是个直脾气,生气地踹了人家一脚。

这下不赔也得赔了,为息事宁人,男主只能自掏腰包打发走了碰瓷男。

碰瓷男刚走,又碰上无赖。

有人打电话来说找到了寻狗启事中的狗,男主急忙赶过去一看,却发现是只土狗。

无赖缠住男主索要“辛苦费”,并声称男主如果不要狗的话他们就把这只狗给炖了。

无辜的男主只好再次自掏腰包买下了小狗,带回家自养。

儿子这边的办法行不通,当爹的就准备出招了。

老张带上男主直奔算卦摊去,男主摇了一只签,大师念了一段24孝,说了4个字:

“顺其自然。”

老张表示,得了,那什么都不用做,狗总会回来的。

男主却愁得半死,半夜睡不着觉,还得溜出去找狗。

如果单从影片的前半部分来看,有点像是《平原上的夏洛克》

《平原上的夏洛克》用两个农民追凶之路引发出无数荒诞笑段,而《寻狗启事》则是用东北小镇上父子寻狗之旅来营造喜剧效果。

无论是大妈大爷们操着东北方言急赤白脸的吵架方式,还是父子俩寻狗的各种洋招土招,都令人捧腹大笑,十分接地气。

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寻狗故事”,那影片也不至于出彩。

因此,这部电影或许也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片名叫寻狗启事,但找狗一直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重点是这是谁的狗。

那么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始。

男主是一名研究生,他帮人带狗,却意外弄丢了这只狗。

更加不幸的是:

这只狗是他的研究生导师牛教授的爱犬。

男主家境贫寒,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靠申请贫困生补助读研。

正巧,这名牛教授手里掌握着男主毕业后是否能留校的生杀大权。

按父亲老张的话说:

“企业能破产,工人能下岗,当官能下马,就学校这么一个稳当地方了,那谁有这个机会那不脑袋削个尖往里扎啊!”

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儿子能拿到一个“铁饭碗”,就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因此男主三年来对牛教授鞍前马后,不仅被同学嘲讽太狗腿:

“对,那是他爸。可不得改口了么?这家伙一天屁颠的就跟老牛身后,你都要成红孩儿呢,你知道不?”

连亲爹有时都忍不住吐槽:

“瞅你那德行,还牛教授的狗呢,我看你就是!”

牛教授出差期间,一只丢失的斗牛犬,让男主留校的前程变得缥缈起来,也点燃了父子两人长久以来藏在心中的矛盾。

父亲熟知人情世故,认为要拿到“铁饭碗”,就必须要花钱打点关系。

儿子则厌烦父亲这种圆滑势利的处事原则,认为父亲是把歪风邪气、不正之风当人之常情,想要靠自己谋得出路。

这对父子俩的矛盾,或许也是许多毕业生家庭面临的矛盾。

在象牙塔中长大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理想化的,就像男主,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而作为已经被社会驯化的家长来说,他们的世界是更加现实,充满了灰色规则。

其实,托关系为孩子找工作,在毕业生家庭之中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只是寒门子弟与富二代,依旧还是有差距的。

对于男主来说,其实他何尝不懂得“花钱办事”的道理,只不过没钱又不能拼爹,只能在牛教授身边献殷勤刷好感度。

但对于男主的富二代同学来说,人家压根就看不上什么所谓的“铁饭碗”,前程早已是星光大道。

影片借“寻狗”做引子,来引出男主这个寒门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终要探讨的还是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影片中最后一个镜头里,沈阳热电厂的两座大烟囱静静地伫立在画面背景之中。

导演蒋佳辰说,这是沈阳的地标,如今听说要快拆除了。

在时代的浪潮中,电影里的东北正在面临转型和振兴,但个体命运的转型,却陷入停顿之中。

正如出身寒门的男主,也正如“农家女”苟晶与陈春秀,底层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一直是个难愈的痂。

但影片中仍然给出了一个喜剧结局,在同学、暗恋女生、导师处接连碰壁,遭受现实打击后,男主准备离开这座小城。

却由于导师和女学生的丑闻曝光而意外得以留校,又应了解签人的那句“顺其自然”。

这样一个荒诞而完满的结局,实则饱含辛酸和苦涩,你可以解释为希望,也可以解释为另一种妥协。

除了值得深思的故事外,我还想再夸一下影片中饰演父子的演员。

由于片中使用了一场一镜的方式来拍摄,导演的调度,演员表演的连贯自然,都至关重要。

在影片中饰演男主的丁溪鹤和饰演父亲的于海有多场对手戏,甚至是爆发式的争吵戏份,在这些长镜头里两位冤家父子的情绪变化都拿捏得非常准。

特别是丁溪鹤,在毕业散伙饭那场戏中,拍摄时全是真喝真吐。

一共拍了七次,到天亮的时候已经是醉酒状态了。

但尽管如此,他在这场戏中的表现依然非常自然,台词也都说得十分连贯,确实厉害。

凭借影片中表现,丁溪鹤获得了上影节亚新奖的最佳男演员,无论是实力还是努力,都值得得到这个奖项。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去关注一下这部影片,是喜剧,也依然具有现实力度,值得鼓励。

青石电影编辑部|Leslie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5 ) (转)生活往往比电影还黑色幽默

两年前初识这部片,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上,彼时我刚从上一份工作中碰得鼻青脸肿,丧得不行,来电影节散心。电影是朋友送的票,没报太大期望走进影院,却误打误撞遇到了上影节两大惊喜影片之一(另一部是《阿拉姜色》)。影片的故事简约而不简单,镜头设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充满匠心独运的场面调度,演员的表演更是炸裂,当时就对这部名不经传的小片子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两年来,我换了工作,有幸又不幸地见证了这部小片的艰难上映之路。大环境之下,扶持青年导演的计划一个又一个成为历史,公司解散,工作人员纷纷四散,影片几经波折,最终也只能在疫情下选择于2020年端午后优酷上映。宣发费用更是一分没有,只能靠微信微博的微商式营销和导演演员用爱发电做宣传。如果把《寻狗》的上映之路也拍出来,那简直比电影都黑色幽默了。

导协这篇文章,写了寻狗的前半段坎坷,经原作者付梦珍同意,转发到豆瓣上,供各位豆友参考。

东北青年导演蒋佳辰 和他的《寻狗启事》之路

原创 付梦珍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2018-07-13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蒋佳辰导演处女作,《寻狗启事》入围亚洲新人奖单元。该片主演丁溪鹤凭借张广胜一角获得最佳男主角。

《寻狗启事》讲述了即将硕士毕业的张广胜不慎将教授的狗丢失。为了避免教授生气带来麻烦,他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找,进而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通过东北青年张广胜,在琐碎繁杂生活场景中的奋斗与成长,表现了普通人面对困难与抉择时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一代人的生活境遇与东北现状。

力求真实

2016年中旬,蒋佳辰和朋友吃饭时,听说了一个东北青年,辞去稳定的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做宠物繁殖,赔到血本无归的故事。一位不安于现状的东北青年形象在他心中浮现。

“其实这类青年在东北很常见,现在整个东北的经济基本探底。身边很多人要么追求稳定的工作,要么去外省,整个地区都处于不安全感中。”

《寻狗启事》剧照

蒋佳辰联想到自己生活的现状,“我这么多年生活在东北,东北也处于经济不景气的节点上,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找狗这件事也很好玩,能够用细节反复拉锯。”

当天晚上,蒋佳辰开始写《寻狗启事》剧本,次年春天完成万余字初稿,投到由合一影业和香港国际电影节联合举办,旨在发掘新导演的“早鸟计划”。该片在亚洲范围内的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投资。

“通过人物的生活状态折射出时代感,寻狗带来了强烈的外部戏剧性推动,兼具可看性与艺术表达。”蒋佳辰在早鸟创投现场如此说道。

《寻狗启事》预计拍摄25天,实际拍摄19天,全程在沈阳拍摄。特约角色也会提前面试,拍摄前,剧组全体人员排练走戏,摄影与美术均为蒋佳辰同事,沟通很顺利。

影片全程使用肩扛,共61个镜头,多以走位和机位转换实现叙事,摄影镜头全部采用50mm以下的短焦,以保持电影的临场感与纪实感。

片中一场张广胜喝完酒出来的镜头,三个场景,360度转换,11分钟长,马路两边铺满了灯。“长镜头的走位与打光更加辛苦,但它带来的真实感无可替代。”

《寻狗启事》剧照

语言作为一方水土的文化产物,带有强烈的地域特性,《寻狗启事》根植于东北人爱唠嗑的特点,台词密集。

“东北话中的讽刺感、幽默感实际上给到非东北人看都会有理解上的差异与信息获取上的损失。但东北人的性格,实际上就是通过语言淋漓尽致表达的,这是真实的生活状态。”

生长在东北

念初中时,父母工作忙,蒋佳辰常常一个人在家里看录像带。读高中时,一位学艺术的朋友给他推荐了《肖申克的救赎》,后者看完深受震撼,觉得“电影太有意思了”。

考大学时,未能进入专业的电影院校,蒋佳辰“曲线救国”,进入鲁美摄影专业。大学时,他是同届摄影系里最爱写剧本,最爱拍片的同学。

大一时拿着DV拍了短片,在学校一位老师推荐下参加了北京798艺术节,并入围。放映时,798画廊的一位老板对19岁的蒋佳辰说:好看,有劲。

展映给了蒋佳辰信心,“虽然我家里没人从事这个行业,我也没系统的学习过电影,但我可能是有天赋,能做这行,最难的是你在不知道能不能做的情况下徘徊。”

毕业后,蒋佳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学系,系统的学习电影知识,之后跟组。北漂的几年,他拍剧照,做道具,当制片,生活不稳定却也经历颇为丰富。

跟组的经历让蒋佳辰更了解如何在剧组尊重他人,更好的沟通,“你会知道整个剧组的流程如何运作,明白他们的难处。”

《寻狗启事》片场工作照

彼时,鲁美招聘老师,邀请蒋佳辰回校任教。

考虑到学校生活偏向于稳定,更适合于潜心创作,蒋佳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备课讲学。当梳理自己之前学习的知识时,他发现这实际上是自我总结与思考的过程。

教学期间蒋佳辰带着学生拍片,积累经验,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那些短片的经验,也无法做出长片。“短片是实现一个想法,长片是系统密集的制作过程,短片能为拍摄长片积累经验。”

《寻狗启事》剧照

教学时,蒋佳辰也遇到过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希望他们能继续搞创作,将当地的影视行业发展起来。但东北的工作机会满足不了他们的能力。尤其是影视行业,留在东北只能够拍一些广告和宣传片。

他们的选择多是去北京等大城市,或者转行,“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留在东北,不是仅仅为了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是能建设东北,在这里奋斗。”蒋佳辰一直觉得老家的人才流失,“很可惜。”

时代的焦虑

参加早鸟计划期间,王红卫对蒋佳辰说,“你们青年导演正处于能犯错的年纪,想把电影做到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平庸,就失去了青年导演最大的价值。冲劲、猛烈是你们的特质,一定要拍有劲的电影。”

王红卫的话给了蒋佳辰放手去拍的信心,“只要你是做这件事的料,坚持走下去不难。”

北漂时觉得生活难以为继,蒋佳辰回老家搞教学和创作。《寻狗启事》前,他写过剧本《不治之症》,并未找到投资,失落一段时间后,他继而写其他剧本。

回顾这些年的电影之路,蒋佳辰觉得更多的是幸运,“成千上万个导演里,我的电影能够入围扶持计划并脱颖而出,找到投资,拍完,能进电影节,已经很幸运了。”

蒋佳辰

生活中,蒋佳辰会保持对身边新闻的嗅觉,寻找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事件。

“首先故事要吸引我,听起来觉得好玩,再从故事里提炼能让人思考,有价值的东西,观影以后要能留在心里。”

伪满时期,东北工业体系完备、技术先进。建国后,辽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一直在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资源、财力、技术、人才和装备。改革开放后囿于体制、地域、资源等原因,老工业基地经济下滑严重,“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现象”等都是热议话题,重振老工业基地也成为东北人的口头禅。

《寻狗启事》中张广胜的毕业论题为“东北的振兴与发展”,影片也通过“走后门”、“铁饭碗”等情节,折射出东北现状,喜剧外形下,包裹着悲剧内核。

《寻狗启事》剧照

“寻狗是一条路,张广胜一开始目标明确,找到了狗就找到了工作和未来。寻狗过程中,越来越没有方向,亦越来越明确未来其实并非由自己掌握。”

张广胜出身平凡,生活困难,使得他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无门无路的他选择了拉近和导师的关系达到留校目的,却发现导师只是利用学生,这与北京大学沈阳教授被实名举报、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跳楼等事件冥冥中呼应,《寻狗启事》也揭示了校园师生间非正常关系的一面。

“不是我对社会事件有前瞻性,而是这些事情在大学一直存在,只不过没有通过某个事件集中爆发出来。”从情感上来说,蒋佳辰希望家乡能更好,“我不是说要批判谁,而是想好好思考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带动观众去思考,那更好。”

影片最后,关于张广胜的去留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结局的设置决定着这部电影的气质,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电影,表层是张广胜的选择,背后有深层次的东西。”

蒋佳辰说,影片开始部分张广胜的选择或许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但在结尾部分,他回到原点,做好了接受一切选择的准备。

 6 ) 现实主义批判电影

寻狗启事,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长春电影节的一个惊喜收获。全片浸润着浓浓的东北幽默,不是那些生拉硬造的东北话电影,而是很接地气很用心的作品。导演用来比较长镜头时,说这一部是长篇文艺电影,我倒觉得已经很贴近生活,应该是现实批判作品。 演员虽然没有什么知名的大腕,却也表演的非常到位了,几乎每个角色都是丰满立体,印象深刻。能把东北语境和台词演绎的这么传神,想来也是本地人,有一些沈阳那边的口音挺突出。其实除了导的好,演的好,我觉得台词和剧本非常见功力,不仅流畅接地而且深度也足,应该是特别用了心的,寥寥一个生活小段落,很通俗易懂的把东北为啥这么难振兴说清楚演明白,不得不点赞。导演是摄影出身,看电影时觉得好多长镜头,有的很精彩,有的似乎不太合适,看后交流的时候才知道,几乎都没剪辑的。简言之,推荐东北人有机会一定看看。 剧中反映的教授把研究生当狗奴隶最后却卸磨杀驴的事,前阵子新闻看过,当然不可能说的太直白,不过据我了解,现在的研究生也不是个个都甩教授的,有时候只要被安排多干一点不是份内的事,扭头就走,不跟教授干一架都不错了,希望我这个了解的也是个例吧。现在这一代的年青人更自我,没办法脱离环境去评价了。 再说说狗,其实只要养了,就有责任,不能光顾自己高兴,太任性,无论是公共安全还是善后以及其他的,不能不当回事。但也不能太当回事,我不否认狗某些时候确实比一些人强,但狗代替不了人,事事都把狗和人放在一个角色地位上,不合伦理,早晚是要出事的。例子很多,不深说了。 最后说下象牙塔中的人际关系,大学是与社会接壤的一个场所,于是同学们的百态,有时就是他们到社会上的百态,智商高却情商不高的,人情世故圆滑的,家庭差距马太效应的,道德观扭曲的、有梦想有韧性的,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如果细思量,一定是非常好玩的。 最后再次推荐这部东北浮世绘一样的好电影,相信导演的潜力,未来一定会展现出更大的空间来。

 短评

好玩倒是好玩,非常东北,加上东北话自带喜剧效果,还挺有趣的,尤其对东北观众,自然更加亲切。不过剧情整体还是略嫌随意,有点太依赖东北话了。哦,有个呕吐的长镜头还挺好玩的,感觉演员那场戏很辛苦。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纯正东北风味的影片,环境、人物、台词、观念等,都百分百东北风味。也很写实,只是,贫嘴有余,格局有限。

8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虽然没什么突破性,但拍得真是好!开头跟拍美如李沧东,那对话,那小长镜用的都挺不错。就是片名和内容有点跑题,然后转场方式有点儿重复。整体能看出想往达内的路上靠。

12分钟前
  • 王写写
  • 推荐

以摄影代替剪辑的意图是好的,但拙劣的技术与现场调度功力实在难以撑起这一野心。#实在不喜男主,表演完全不知收放。

13分钟前
  • 还行

真的挺好看,东北风情浓郁,台词又接地气又很逗哏。以寻狗事件为引,反映了工人下岗、高校黑幕等现实问题,最后落脚在父爱的核心命题,导演思路清晰得很,而且长镜头玩得也不错。男主醉酒那块感觉不像演的,呕吐的也太真实了吧,跟我呕吐状简直一样。

17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东北黑色幽默。好高兴参与了优酷组织的主创线上交流,疫情以来久违了的与电影人交流的机会。

19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还行

方言电影,过分依赖台词带来的喜剧效果,整个故事架构也比较依赖地域性特色,虽然也乐得挺开心,但如果换一个环境的话大概就索然无味了吧。

2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太能唠了

25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好久没看过这么纯正东北基因的电影了,《钢的琴》以来吧,而且这部比《钢的琴》更加生猛和愤怒,感觉是踩着线过审的,寻狗,也是寻路东北。下岗大潮,就业困难,人情社会,阶级固化带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无力和迷惘。成长伴随着理想的崩坏,年轻学子的最终抉择似乎也呼之欲出。

27分钟前
  • m89
  • 推荐

蒙吉写了个剧本,翻译成东北话,交给一快手知名Up主拍成了电影。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顺其自然”的牌匾搬不上公交,人生低谷还需有个打印店兄弟,对酒吹一瓶吐一路的沈阳达内兄弟长镜,河蟹泡沫棺材,无法说出的话和清晨小黄车的背叛,娘们唧唧父子情深……咱个假东北银看着那是相当舒服,但小兄弟,你研究生答辩都不整个PPT,也别怪评审不让过

3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粗糙也是一种生活化吧

37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如果特殊的语言并不能强化表达,那就是无意义的形式主义。东北话在本片的重要性并不大,反倒限制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台词部分。

38分钟前
  • NinianYann
  • 还行

残酷的现实,夹着尾巴做人是常态

43分钟前
  • MY BMM
  • 还行

我一直以为我看了个加长版的小品,电影的有趣完全是依赖东北话,换成普通话,这歌故事得无聊死,以及过于依赖东北话,就让这里的东北话变得有点刻意,因为我们生活中真的不这么说话。

4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1,剧情过于真实,值得点称赞。2,摄影,但是摇晃的镜头是我最讨厌的,愚以为除了两场接电话去公园找他爸的情景可以用手持外,其他部分都该正常话拍摄。3,浓浓的东北味,也是个人最不喜欢的地方。4,缺少电影味

50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中间看到有些较为冗长的戏份有些坐不住,例如用东北话翻来覆去吵架的场景(其实那些吵的嘴都差不多一个意思),和广胜夜晚在大街上烂醉如泥的桥段(因为人物状态大于戏剧事件)。除此之外的部分其实还蛮有观赏性的。

55分钟前
  • 豆友壹零零肆
  • 还行

和《学区房72小时》同一个平面的直男风现实主义电影,可直接命名为“留校名额72小时”,对长镜头同样迷恋,而这些镜头同样只有叙事及心理表现的功能,没什么美感。对父子关系的描摹比较真实。但,我们的新导演,就只能写这种一地鸡毛的表象生活吗?

59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龙斌大话电影,男演员歪头时酷似李佳航

1小时前
  • 弹涂鱼
  • 还行

我也从小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985本硕博,大学期间奖学金,还公派出国留学,我以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但后来发现这背后都有我父母在做工作。最后他们尊重我,没有留校,其实我可能也留不下,背景不如人家硬,如今在广州,很庆幸。

1小时前
  • WashBe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