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新至第01集

主演:迈克尔·雷德格瑞夫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6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2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3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4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5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6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3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4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5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6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7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8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9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

没看之前我知道发动这场战争的各种原因,看到地狱那一集什么原因也想不起来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民遭受这些痛苦,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高于生命。让德行低劣、无知的人掌权是多么可怕啊,他们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逐渐丧失了痛苦的感受,对生命重量的理解,竟然把利益看得如此重,把人民的生命看得如此轻。宁愿当个被压迫的弱者,也不当只会剥削的强者。 战争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毫无价值的伤亡。经历过一次就能明白它的残酷和愚蠢,可是竟然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战争结束时,谁输谁赢其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结束了。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他们的领导人还在试图说服他们失败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只觉得解脱了”真是悲哀得可笑,除了那些利欲熏心的统治者,谁会把所谓的输赢利益放在人的生命之上? 奥匈帝国的战舰被击沉时,远远看起来船上的人在向上面奔跑,很感慨,看了好几遍这个画面,战争和这个场景何其相似。人们自愿或被迫卷入其中,为了自己在意的的一切为了希望去拼命。但宏观看来不过是奥匈帝国的战舰被击沉了罢了。在船上的人无法决定是否被击沉,能够决定的人并不在意。每个人只能在这一现实上像个蝼蚁一般孤独地奋力挣扎。

神奇,不过隔一段时间人的想法就与之前不同,否定之前的观点,造成战争的并不是个人,而是体制。比起单纯的反战人们更应该思考战争背后反映的内在逻辑。

现在想想,虽然社会环境有推波助澜的嫌疑,但是根本上还是人本身就保留了凶残的兽性,有破坏和伤害的冲动吧。各种动物还因为配偶地盘种种原因打得死去活来呢,你能说人家那是体制问题吗。可能直到人类面对更大的生存的挑战不再这么闲得慌的时候才能停止这种无聊的相互争斗吧。如果真的有世界和平,真心道阻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啊。

切 格瓦拉。正义的战争?

 2 ) 悲哀

很喜欢里面茨威格说的一段话“在1914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和平后,他们哪知道何为战争,战争成了英雄与浪漫传说,人们只能透过学校课本与博物馆里的书作看到战争。骑兵穿着漂亮的制服冲锋陷阵,没有半个死者的光鲜行军,像男子汉般的疯狂冒险,一段美好的体验。难怪在送他们去屠宰场的火车上,他们竟然还又叫又唱的。”

 3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着这么清晰和真实残酷的镜头,我有点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战那个时期的人物,看到那些镜头前的士兵或平民对着镜头嬉笑搞怪,心中满是悲凉和同情,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能开心起来。 连续用一天追完了好几集,感觉就像看了好几部战争大片,心情也是沉重忧郁的。无限感慨,那些因为战争而死去的士兵和平民是多么地凄惨,沦为帝国主义者肆意发动战争的炮灰和牺牲品。更难受可恨的是,这些发动战争的人,还打着保家卫国的口号给平民和士兵洗脑,无视战争给家国造成的灾难!! 纪录片的文案也很客观和启发,带领我们思考战争的罪与恶。我觉得历史上所谓的正义的战争很少,太多都是邪恶的。不过是强国为了利益欺负弱国,或者强国之间争夺利益而互撕。结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 看纪录片于我而言是学习历史和反思历史的最生动的形式,终于不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轻飘飘的毫无人性的文字和数字。

 4 ) 战争

由前线记者原始的镜头汇编,加上后期配色和配音,使得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战珍贵的史料了。解说角度很中立,毕竟战争本身就是上位者的博弈,受难的是平民百姓。一战直接死于战场超过1000多万人,受伤2000多万人。战争方式直接从原来的“死亡冲锋模式”逐渐演变出堑壕战,生化战,飞机战,坦克战。有一个疑问就是,如果1918年德国军队没有感染上西班牙流感,一战结局是否会不一样?是否会有后来“在屈辱中长大的德国人”时刻准备的复仇?

 5 )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一战号称人类战争史上最毫无意义的战争,绞肉机,屠宰场,等等。这个系列的纪录片用了很多史料,有些镜头之前在另一部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里已经看过,有些在电影《漫长的婚约》里被引用。但相比较电影,真实总是更为残酷。 简单说几点感受: 1、一战就是欧洲几个任性的土皇仗着家里有钱,说动手就动手,越大越收不了手,然后就把自己的皇朝给打没了。俄皇尼古拉二世最倒霉,一家七口被暴力革命份子直接肉体消灭,老奥皇死了也算解脱了,新奥皇接了烂摊子,整个帝国也玩完儿了,英皇运气还可以,总算保住了。 2、一战前那几十年,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真是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家底和国力啊,特别是德国,太牛了。一战二战都一样。特别欣赏德意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极其硬朗的作风,绝非我们一直以来推崇的中庸——也恰是和稀泥的文化基础,也才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类自身的一贯追索,体现在科技上可能就是一板一眼精益求精,体现在个人可能就是过于严肃崇尚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特别的骄傲与自矜。而,有些事实正因为其无法否认而令许多人不愿正视。就像中国人总不愿承认日本人有一些比我们先进优秀的地方。

3、那些口中心中念念不忘自由民主的国人呢,就真应该多看书看真实的书,了解真实的世界,不止今天,更是过去。你就知道,在政府,上层统治者眼中,民众就是工具,是他们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工具,是坏了修,修不好扔的工具。不然,英,法,俄都有对逃兵进行枪决,都有军队哗变,人数并非少数。而宣传机器永远在歌颂,牺牲必须是争先恐后,奋不顾身,自愿抢着,否则就毫无意义。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为了自由,为了荣耀,如片中所说。当你经历过这样把人从文明状态变回毛人的战争,那些字眼就不再是正面的,而成了一些令人感到尴尬和不适的字眼。遗憾的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进步。我们依然在用毫无价值的歌颂绑架那些不得不被毁掉的生命,只因一小撮人的恶行。

4、作为一个普通人,需得切记的是一定不要被宣传迷惑。当倍受折磨的士兵,再也无法忍受人间炼狱时,在浓烈的厌战情绪之下,没有人在意和考虑他们的感受和生而为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战场之外依然热闹依旧。《当他们不再老去》,尚未老去的人们已经重新过上了自己的生活。休假回城的士兵发现自己无所适从甚至不受欢迎,因为人们并不愿意时刻记得自己的普通生活是有人用那样的血肉折磨换来的。何况当局可能从未正确报道过前线的真相。而如果士兵面临的不是死在战争的折磨中,就是死在行刑队的枪口下,那战争真的就毫无意义。在上层建筑的眼中,你们甚至不是人,若觉得被当做人来对待了,比如法国的贝当将军喝着士兵的汤,要求改善伙食,那也不过是为了士兵喝了汤好去送命。普通人能做的,只是尽量避免成为炮灰,虽然这样卑微的愿望实际也很难实现。

5、了解历史,不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都是为了能学到点什么。而学习本身,如果不能指导生活,让自己在任何荆棘遍布、暗流涌动的时代都能看清真实不迷失,那又跟看一千个笑话有什么区别。学以致用,听上去很功利,其实不然。因为你依然可以在看透一切之后什么都不做改变,但这与你浑浑噩噩地活着依然有天壤之别。毕竟,这才是真实。

6、用不能正确看待历史的人,永远无法从中学会教训。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看并客观审视过去一段段非正常的历史,好好地看清看透说明白,那我们才是真的有了自信。

 6 ) 一战随笔

在上个世纪初,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惨烈程度及其对整个欧洲的破坏,甚至超过了我们熟知的二战。但如果你穿越回1914前夕,你会发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安详: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无数美妙的艺术作品诞生,科学繁荣。在巴黎、维也纳街边的咖啡馆,你能看到里尔克深情凝望莎乐美并为她朗读新作,贵妇的沙龙里谈论着俄国小子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整个欧洲皇室也团结在"欧洲贾母"维多利亚女王的身边,俄皇、德皇、英皇都是表兄弟。 就在这样的一片歌舞升平中,死神悄悄挥舞起了镰刀:据BBC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平民大量死亡原因之一是西班牙流感。一开始在战壕中开始传播,最后又被伤兵带回了乡间、城镇)。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怎么这些表兄弟们说翻脸就翻脸了? 接下来我就以英国为例,给各位看官总结一下这位参赛选手参加一战的原因: 塞尔维亚人在波西尼亚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所以奥匈帝国要攻击塞尔维亚。但是俄国认为自己是斯拉夫民族领袖,所以北极熊支持塞尔维亚准备攻击奥匈。可是德国和奥匈是好基友,所以德国要帮助奥地利抵制俄国。然而德国的前总参谋长毛奇规划的是一个东西双线作战的策略,牵一发动全身,如果对俄国出兵同时也要在西线进行动员,法国就可能受到威胁。如果德国要进攻法国,那么一定要取道比利时。比利时和英国一直眉来眼去的暗送秋波,所以最后英国参战了。那么问题来了:英国和塞尔维亚是什么关系呢? 绕了这么一大圈有点晕了吧,其中的因果关系要使劲圆才能圆的过去。但有的时候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像一阵阵波纹似的传导到另一边,又有点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原因套着另一层。 当然这其中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像以上这个例子这样需要拐个山路十八弯才能联系到一起的因果,还算因果关系吗?我们总希望十万个为什么都有相对的十万个所以然。也许有时候事情就那么发生了,在极其偶然的因素下,但事后我们总要去赋予其一个因为所以。这本身就是人类在面对未知的茫茫自然下进化出的一个"合理化"本能。 比如说对于一战,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会总结为是民族主义崛起或者是对殖民地的一次重新分配。当然我们也能找到相应的论据。 1.关于民族主义崛起。比如说东欧的巴尔干半岛一直被称为是"欧洲火药桶",原因就是奥匈帝国一直想把其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与此同时塞尔维亚和波西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属于斯拉夫人自己的国家(后来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算是完成了这个梦想),所以冲突不断。 2.殖民地的重新划分。德国在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力大涨,工业水平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但悲剧的事这时候海外殖民地都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请看下图。 基本只能在非洲发展了…德意志人对于重新划分势力的要求又屡遭拒绝,只能囤积军备,最后擦枪走火了。 但不管怎么分析也都是事后诸葛亮了,战争这东西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起于毫末,乘风而起势不可挡。观其前后,大国纷争好似顽童胡闹,一踩我脚我抠你牙,这样的仇恨通过政治机器这个放大器,成为了鳏寡孤独制造者。用战争检验文明的时候已经过去,列国所有的纷争还是在交易桌上解决的为好。

 短评

地狱绘图

10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力荐

这一战,把旧世界的全部肮脏都集中展现出来,并最终被砸毁。但是人们还是相信人和人之间终究是善意的。后来的二战才是毁了人类的幻想,所以有点不能不打的意思

14分钟前
  • 丑嘴唇
  • 力荐

标记下,断断续续在CCTV9补看完了,上色的影像太具震撼力,依旧差评西式pov.

15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推荐

法国在一战百年出品的纪录片,经过彩色化处理的一战映像极富感染力,人物就像是记录五六十代发生的事。所用的素材大多集中在西线,这也是协约国最漫长最激烈的战线

17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说到杀人,人类的智能可谓花样百出”

19分钟前
  • lalala三只小猪
  • 推荐

除了德皇不论第几次看都能给人以惊喜的中二,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浩浩荡荡登陆旧大陆的美军了。当时美国几乎没有常备军,山姆大叔海报全国张贴,招募百万志愿兵。法国人因此叫他们Sammies。Sammies战斗经验不足,在美国本土训练时没有制服就穿常服,没有武器就用木枪木炮替代。Sammies最受人欢迎,因为他们总是亲切,总是微笑。在全片后半段几乎完全压抑的氛围中,Sammies一出现,配乐顿时变得欢快,令人振奋。法国境内美军公墓我正好走过一遍,一战二战,东境西岸,全都维护良好,整洁肃穆,一排排昂贵大理石,脚下的小国旗质地高档,坟头玻璃罩内蜡烛常年不灭,在风雨中也把前路照亮。因为美国人要葬在战死之地,地动山摇河流改道也不迁移,所以至今每年圣诞节,美国政府都会给墓地附近村庄的法国老人小孩发放津贴礼品,感谢他们的照顾与陪伴。

23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茨威格: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后,年轻的士兵们还以为战争是荣耀与浪漫。

27分钟前
  • 湿度
  • 力荐

很多非常珍贵的资料,格局大但也不失细节,娓娓道来,历史洪流下包裹着闪烁着的人情光辉。带着关怀人类的慈悲来反思这场战争。人类是极易被煽动变为狂热于某集体事件的,但人类又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获得经验。片尾对德国复仇的预测令人恐惧......是二战的超长预告片。

30分钟前
  • 留下来
  • 力荐

影20100:几处经典:1.40老兵参加过凡尔登战役,休假回到巴黎后,他却感到痛苦,“没有人在意我们,我们都是牺牲品,只不过时前线的可怜虫,我们被遗忘了,没人需要我们,我感到无所适从,仿佛不属于这里。战争使既得利益者发了财,在远离前线的地方,生活美好如常”;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道:如果我们认为德国必须保持贫困,让德国孩子挨饿和致残,我敢预测,复仇必将到来; 3.新一代德国孩子在屈辱中成长,并梦想着复仇。4.几个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比利时帕斯尚尔战役。大西洋海战-U型潜艇 5. 土耳其青年党恩维尔·帕夏在高加索地区进攻俄失败,让信奉基督的亚美尼亚人做替罪羊,屠杀超过100万。6. 1918liugan。期望世界和平,人类善待地球。

35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毫无意义的战争

38分钟前
  • 🐱叫柏拉图
  • 推荐

影像资料非常珍贵

43分钟前
  • Mr.Raindrop
  • 推荐

欧洲人少是有原因的。非常详实的纪录片,大量珍贵原始镜头画面,很喜欢。

46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珍贵的影像。做人留一线啊!b站看此类纪录片关弹幕保智商,苏粉滚粗!

48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推荐

「一代德国儿童将在羞辱中长大,他们渴望复仇。」

53分钟前
  • GALA
  • 力荐

非常好看的一部纪录片,内容详实,非常仔细的介绍了一次大战的前因后果,全部由老镜头组成,经过后期上色,更直观的给人以震撼,红色的鲜血,灰色的铁丝,棕色的泥土,黄色的火光,白色的尸体交织在地狱的大门口。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后期的爆发西班牙流感更是让世界超过一半(10亿)的人感染,带走了数千万条生命。。。但可惜的是,这并没有让人类懂得什么,20年后,一场更严重的大战已准备登场。

58分钟前
  • 兵部左侍郎千夏
  • 力荐

一战居然还有那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旁白小哥的法语很标准,一查原来一个法国人一个魁北克人,你俩英语好标准啊……(弹幕有些人真是为德国的统一欧洲大国梦操碎了心哟

1小时前
  • 九毛
  • 力荐

看些参战国的士兵,十八九的样子,还都涉世未深,在镜头前逗趣,好像即将参加一场游戏……然后镜头一转,就是泥泞的堑壕、铁丝网、枪淋炮弹……埋葬的,是一代人的青春,播撒的,是有一代人的仇恨。

1小时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推荐

一上色 就更残酷了。人间地狱

1小时前
  • 杨小歪
  • 力荐

在B站看完。除了战场影像和news reel还结合了作家、诗人、记者、战地医生、士兵信件对战争的忠实描述,字里行间皆可窥见战争毫不掩饰、全无道理又一视同仁的残酷,而通过还原战场真相来反战永远是最有效的。如果说一战的发端是帝国主义利益之争的连锁反应,那么它的绵延就是沉没成本的惨痛教训。《凡尔赛条约》分赃不均再度为二战埋下祸根,正如福煦所预测:“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停战。”另外,原来Adolf Hitler、Hermann Göring、Erwin Rommel、Guillaume Apollinaire等人都参加过一战啊。

1小时前
  • 莫歌
  • 力荐

任何战争都毫无意义,胜利的不是人类,是吃饱腐肉的苍蝇和蛆虫

1小时前
  • 不执于念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