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1998

HD中字

主演:梁朝伟,羽田美智子,刘嘉玲,李嘉欣,高捷,潘迪华,伊能静,魏筱惠,方璇,陈宝莲,许安安,夏祎,谢衍,徐明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粤语年份:199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上花1998 剧照 NO.1海上花1998 剧照 NO.2海上花1998 剧照 NO.3海上花1998 剧照 NO.4海上花1998 剧照 NO.5海上花1998 剧照 NO.6海上花1998 剧照 NO.13海上花1998 剧照 NO.14海上花1998 剧照 NO.15海上花1998 剧照 NO.16海上花1998 剧照 NO.17海上花1998 剧照 NO.18海上花1998 剧照 NO.19海上花199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上花199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改编自张爱玲曾将其“翻译”成国语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上海英租界一所名叫“长三公寓”的高级妓院里,红倌人沈小红(羽田美智子)、黄翠凤(李嘉欣)与周双珠(刘嘉玲)心事迥异,一个想同某个男人建立长久关系,一个一边与多个男人斡旋,一边秘密锁定其中最有闲有钱的一位,想其 将来帮她赎身,另一个心地仁厚,却又看破红尘,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几个女人用生存、竞争与心计作武器参与两性(同性)斗争,来到妓院狎妓的男人则抛出金钱、权力与性,见招拆招。红粉动江湖废柴小仵作便当2015追逐杀人蝶的女孩乌鲁木齐的天空通天书院食人虫玄天战纪2之九幽烈火张天师传奇后门 後門疯狂夏令营天狼星隐秘的角落起势摇滚(粤语)怪物2005永无结局的故事小丑之夜1953神犬小七第一季禁忌关系之双非鬼灯的冷彻 第二季第三个人盗墓笔记艾特熊和赛娜鼠2有爱就有家2011你不知道的恐怖故事南京,今夜请将我遗忘茶花女2000蓝色月光第五季生命新旅程1991靓妹仔哈斯巴根的天骄我的名字叫莎拉洞穴恶人雕塑人生电影43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二季:结摸金笑尉(上)爱情傻瓜轮椅惊魂能不能原谅你,我想想看张震讲故事之洗脸女生的传说

 长篇影评

 1 ) 似乎藏过头

侯孝贤的片子,我很少有不喜欢的,但这部的确不太喜欢。

可以理解他的蕴蓄,但是蕴蓄到故事交代不清的程度,过了。
王老板一节,沈小红姘戏子,都是侧面交代,原作里是有捉奸在床的一幕,被他掠过,只有之前蕙贞的旁敲侧击,可以听出弦外之音,但是若不看原著,是蕙贞陷害还是真有其事还是不清楚。之后酒席中间有喊出事一幕,似有指涉,但是当时的王老板,到底是知道这件事否?看屏幕上四周人纷纷离去,惟独他淡定地喝酒,那么应该是知道了,又或者是误会?后面沈小红辩解,他似乎又和好,仿佛这事真的是误会。到底是真是假,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又为何与沈小红仍该断未断,看不明白。我是后来查了网络才知姘戏子确有其实,否则这一节看得一头雾水。他与双玉在酒席上又如何坐在一起,也是不明。翠玉为何坚持不让罗老板贴钱,又是一疑(她要出的钱明明一样不是吗)。再就是伊能静一角,出场匆匆而过,后面又毫无交代,不知作何用。双宝有一幕和手下老妈窃窃私语又为何,还是没有交代(虽然确定和双玉有关)。双玉最后嫁谁,我猜应该是洪老板,但是完全不交代,还是落在云雾中。五少爷不能娶双玉做大老婆,可以理解,又如何不能做小老婆,以致要一万大洋让她嫁别人(这人他还不清楚)的程度,还是奇怪。最莫名其妙的要数台词用的方言。故事在上海,讲上海话不奇怪,,就算有人来自他乡,但大家总是互为外地人,公用语言理应还是上海话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方言出现就莫名其妙。王老板后来才去广州,原本在上海,何以讲一口粤语,而且沈小红蕙贞都能和他自如对答(沈小红的台词明显是配音,口型完全对不上,当然她是日本人也得原谅),这里很奇怪。其他的,闽南话还是哪里的也出现不少,不知是配音没做好还是其他的原因?我觉得侯孝贤的电影一般细节很小心,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上面说,这电影若在完全没有故事准备的情况下看,完全是不知所云,这里面前因后果,后来看一些影片剧情介绍(其实很多里面根本没有出现,大概是看小说加的吧),才明白过来。但电影不是小说的注释,如此交代,是不是过了?

我对这片子和《咖啡时光》的感受相同,画面很好,气氛到位,但是情节……断头(没有交代清楚或没有结局的片断)实在太多了,影响主要情节的理解。

 2 ) 绮惑





巧得很。《石头记》刚又读过一回,这边就拿到《海上花》碟片。
情绪上贴合至极,且连日心静,也不觉它闷,虽然时常耳闻,这电影是闷得死人的。

原著《海上花列传》,历代邪狎小说之首,写来却情而不淫。
电影则以朱天文为编剧,侯孝贤为导演,拍得十分缱绻冲淡。
一样的镜里情郎,画中爱宠。
说的是旧上海,长三书寓,倌人同客人的故事。

四面尽是烛影珠光,柔暖,魅艳。清倌人珠翠摇摇,讲一口软和沪语,得闲捏个翡翠杯,斟两盅,醉一回。
乍看一个温柔乡。其实好多暗涌。
《石头记》里有讲,天地间正邪二气互搏,男女偶秉此气而[font=楷体_GB2312][/font]生者,若在富贵公侯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在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是生于薄祚寒门,必为奇优名倡,一样不甘庸常。
呵,正是,长三书寓的女子,哪一个不是胭脂堆里的豪杰。须知,花男子的钱,实在是从古到今多少人学不来的本事。

公阳里。
周双玉跟朱家五少床头忆旧,说起当日情事
——曾记否,二人立下誓来,若做不成夫妻,不求同生,但求共死。
呵,好现成一出长生殿呢。
这边双玉已捧出两盏鸦片,要哄着五少喝了,然后自己再喝,一道死了,殉情。
了不得,宛转娥眉马前死。

其实呢,长三书寓里没有人会殉情,殉不了,情痴情种实在都在《胭脂扣》里头死绝了。
双玉以死相逼,最终是好端端让五少出钱赎了身,又给嫁妆,让她嫁人。
这五少倒清纯,被讹了大笔钱,犹在殷殷切切关心,嫁给谁呢,她嫁给谁呢。
人间午后,日头光斑耀眼,晃上他十九岁未谙红尘的面孔。
他哪里知,双玉得到她所要的,嫁给甲或是乙,原亦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这极繁艳然而极苍凉的场合,情爱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它看似轻佻,只要交易即可办到,但其实却最郑重难求,即使它呈现出来,亦必是以一种隐晦曲折的方式。
王莲生不幸爱上荟芳里头牌沈小红,桩桩件件,曲意逢迎。
他被她控制,做一切事情都为了她,甚至,当他去找另一个女子寻欢,亦只不过为了叫她吃醋。
他是这段关系中注定要被伤害的那一个,因为他爱得比较早,比较深。

而公阳里周双珠又是另一种样子。
当她淡定坐在那里,吸烟,闲话,你甚至会错觉这人世间竟有些清平在。
她宝蓝衣衫笃定温柔,寻常不出手,但对朱家五少的讹诈,却由她一手设计操控。
呵,小事体,反正这些钱,他出得起。

还有尚仁里头牌黄翠凤。鼎盛时期的李嘉欣,呵,真美艳,且决不木讷,精悍得很,坐在那里,反倒把鸨母数落到没法回嘴。
后来她赎身,要走了,临去,听帐房先生唱出衣裳头面名色,一件件交到鸨母手上。
翠玉镶金的坠子,蓝彩织锦的罗裙,她曾借由它们扬起花帜,春风沙场中攻城掠地,自有她的骄矜跟尊贵。
美色是她的领地,不容置疑。
原应如此,有好的姿容便以好姿容取悦人,有好的思想便以好思想取悦人,各安天命,各尽本分。
这样看起来,这个行业实则没有半点不堪。

且她们看上去真是静好,行动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
带来幻觉,事关情爱,仲夏般丰盛。
然而,呵,说到底,一切目眩神迷,只是绮惑。
是我们自己正照了风月鉴,看不到骷髅,只看到皮囊。


2006-6-19


 3 ) 沈小红和王莲生

黑屏转场,每场长镜头到底,镜头如沉钟游走,遮遮挡挡,摇摇晃晃,人吃饭、划拳、抽烟、说话,话里包含了前前后后的所有情节线索——这拍出来的电影像极了舞台剧,胜在场景更精更细,有些还带着更开阔的纵深和转角。

沈小红当着洪老爷的面给王莲生耍性子那一场,人在屋里,摄像机隔着敞开的门板在屋外,左右前后移动,画幅里总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被门挡着。好像那本来是两人的私事,无意与外人看到的,只是观众侥幸才得以窥见。所以也好像是更赤裸的内心,看到沈小红如何性情乖戾,王莲生又如何被她吃定,你来我往的嗔骂中两人的心理地位如何变换。再转场时,小风波已经过去了,门板也重新闪在了镜头后面,又是笑靥如花,又是相敬如宾了。然而你窥见过内心,你就懂了这表面的和平。是倌人与客人,却哪里只是买卖关系。

这王老爷应该是个相当不乏权势的角色吧,看后来众人做局贺他回广东高升,像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按说会猜他在烟花场所是最擅长片叶不沾身的,可偏偏是他最走心、最动情。和沈小红初识不久,两人关系升温害她折损了几个旧客,他就放出话来:“他们不来就不来好了,我一个人替你撑场面”,要替她还俩,要还清债就娶她过门。后来沈小红姘戏子被他酒后闯来,起了疑心后,像个孩子突然发现迷了路一样四处去捉奸,最后竟然趴在地上从门缝往卧房里看——这群人虽是身在妓院虽是把酒言欢,像这样的失态仍然是太不顾一切了。砸了屋子,至少也比这更阳刚一些。
我觉得他是真爱沈小红。但沈小红可能并不敢真爱他,本来性格也有缺陷,他并不能控制得了她,甚至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张蕙贞只是他在沈小红身上期望而不得的温顺,是影子、是备胎、是筹码。他所有的闷闷不乐和喜笑颜开,都是为沈小红这情所困。
而沈小红呢,看似是自视更高,其实是自轻来的。You accept what you think you deserve. 她也许根本无法相信王莲生会有真情,常使性子来试探,是不是我这样过分了你还依然宠着我,像个孩子专捡大人不许的事情来做。

在我眼中他们两个是主角。黄翠凤的精明利落,周双珠的圆滑老道,也都是一出好戏。这剧本真是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4 ) 编剧是不合格的

除了几个名字,大致的情节,这部电影和原小说还有多大关系?

原著小说的生活气息浓厚,热热闹闹,众多人物入镜出镜,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电影压缩了人物,压缩了场景,故事的丰富性被大幅度削弱。结构上,把群像戏改成了沈小红, 黄翠凤,与周双珠的三条线,又不铺开了写,情节处理得比原书更隐晦,通过色调,镜头,缓慢的动作营造出跟小说完全相悖的冷清氛围,简直将一盆麻辣香锅做成了一小碟寿司拼盘。原著的着眼点从社会官场缩小至小街曲巷 ,电影迈的步子更大,从妓院转向于集中在二,三个高等妓女,视野更后退更狭窄。

剧本碎片化地选取几个场景交代下情节,演员哑剧似地摆pose,沈小红, 黄翠凤,周双珠三个人经常像在演独角戏,尤其是沈小红。除了虚得不能再虚的气氛,几个清倌人与画面中出现的精美服饰,古香古色的道具一样,美则美矣,让人过目即忘,除了概念性的展示,她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是怎样,她们在人生中的位置际遇乃至困局真的有打动观众吗?

沈小红泼辣大胆,包养戏子,能当众拳翻张蕙贞的前上海头牌,电影楞是拍成了捧心西施,一脸自怜自恋,我见犹怜的深闺怨妇。哪怕是把李漱芳硬套在沈小红身上,跟戏子私通的前因后果不应该多交代一点吗,不然通过什么抓手同情,理解,或痛恨沈小红呢。总之光看电影呈现,沈小红这个人面貌非常模糊。再何况日本投资方塞进来不合适的日本女演员。

黄翠凤的故事,要展现她的手腕应该选罗子富被她折服的谈话,她吞鸦片反抗老鸨,她利用罗子富赎身的场景,剧本一概没有,只有她训其他倌人的对话,流水账的赎身流程,除了牙尖嘴利,很有主见,性格更深层次的东西体现在哪里?

周双珠的部分,又是个背景板一样的人物,几盆花放在一起,除了能看出颜色高度花蕾大小怎么样,能分辨出各自属于什么目科组系种吗?

最后插入更年轻的周双玉的故事,意在跟前辈有经验的倌人对比,虽然前面在周双珠的对白中铺垫了一点,但是仍然很突兀。

王莲生改得毫无性格可言,他的懦弱好骗任人拿捏几乎没有体现,跟沈小红的纠缠,与张蕙贞的关系全靠几句别人的对白。任何人来演都没有差别。

洪善卿这么重要的线索性的人物,除了像个居委会老妈子,他给王莲生办事,在几家妓院调停斡旋,各种勾兑手段和收益一概抹去不提,洪老板惨遭编剧毒手,沦为背景板。

众人吃酒划拳的几场戏,除了简略交代出局的场面,情节上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再次沦为电影背景板。至于说这些嫖客们(男人)是妓院 ,倌人(女人)背后的阴影,命运的实际主宰者,这种设定放在任何两性故事中都成立,于这部电影而言有什么特殊性呢。

海上花列传这样的故事比美剧精品比如mad men更丰富,适合大陆的导演比如郭宝昌来拍。改成这样变成了花样年华,最好的时光,已经跟原著没什么大关系了。

刚巧看到王安忆的采访,回忆负责美工的阿城说,没有用的东西要多,没用的东西多了,就有气氛了。所以这部电影不注重情节是有意为之,追求风格美而不是故事逻辑。评论里一边倒的梦呓般的影评倒是很配合阿成和朱天文的心思,跟一贯以来大众对所谓海派风情的想象不谋而合。

 5 ) 极品

我特别注意了下最后的演职员表,看到有N多的古典家具公司赞助。器物考究到连墨兰,蕙兰的套盆都拿捏得犹如沉香上的纹路,一脉端正一缕恣意,恍惚以为是天生在那里的。这个电影10分,美工起码是5分半。油灯熠熠得和长镜头共筑九韶之舞-----又美好又易逝的光晕。给“当下”的热闹一点况味,场面调度也是绝笔,镜头冰清鬼静。而后淡入淡出,捉奸一出也完全反高潮。侯在这点上的圆融老成,只有枝翡翠头面上回了一口气,象雪白幕布上的点绛唇。我们却看不到“她”的眉眼。因为太黑,风云韶丽片刻沉郁了。

 6 ) 今已矣 繁华梦醒矣

第一遍看《海上花》时还在上大一,听了几节张爱玲的课,便是急急地想把张译注的《海上花列传》和侯孝贤的这本电影看了去。彼时对侯知之甚少,阅历也浅,除了昏昏欲睡、对几位主角的沪白产生别扭之外,未曾看出个名堂来。
事隔多年后,对张的热衷早已过去,再次萌生想看《海上花》的念头也是因为刚看完的金宇澄的《繁花》,一样的传统话本的叙事模式,一样的沪语对白,连名字似乎也是出自对“海上花”的解构。
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海上花》是一幅幅铺开的传统国画,一张圆台面,数双乃至十多双筷子,一桌酒,人多且杂,一并在背景里流过去,这便是侯孝贤讲故事的方式。
《海上花》的接受程度想来并不高,对于本不通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也许华美服饰和昏暗色彩调配可以满足他们对东方的神秘想象。但对于大多数不能接受侯孝贤电影表达方式的人来说,就像我初看时的感受,美则美矣,失于沉闷。动辄十几二十分钟的长镜头对话全靠平摇推进。两个小时的沪语对白,大部分主角的念白还不甚标准,中间夹杂粤语,然而若是换成国语也就失去韩子云原著精髓的独特所在。如果对原著不够熟悉,剧情甚至也都不知所云,无非就是恩客狎妓、倌人争风、钱利交易、赎身嫁人的戏码。
然而这些都不妨碍《海上花》成为经典。昏黄柔焦的煤油灯光,琵琶弦子拨响两三声,评弹声起,吴音婉转,呖呖如莺簧声,家长里短的喧哗与骚动,猜拳喝酒的喝令声浪,点燃鸦片烟火袅袅,翡翠头面精致叮当,凡此种种均将所有看似无意义的情节揉碎了碾开去铺陈在旧时代的影像时光里,值得一次又一次地细细品味。

侯孝贤碎片化又留白极多的叙事模式,无法用系统的方式来言说。此地便借了史料,不成系统地说开去。
片头慢慢淡入三行字:

十九世纪末
上海英租界的高等妓院区
当时的人叫它“长三书寓”

这边相当于背景介绍。十九世纪末的英租界,事实上已经是英美合并成立的公共租界,无论外面的华届换成什么政权,租界总是作为孤岛独立存在而不受影响。上海租界孤岛的独立性也投射在妓院内部。此地便是一个独立于外界存在的岛中之岛,是与世隔绝的社交场所,老爷少爷们吃酒划圈,抽鸦片,谈生意,倌人们争风吃醋,拼头面,姘戏子,外面发生什么似乎与里面的人毫无干系。第三场酒席是唯一一处与外界发生关联,众人被一阵喧闹声惊去,得知只是捉赌,便讪讪归来。又得知是有人跌死,纷纷觉得新鲜前往观看,无聊至此可见一斑。
妓院也分三六九等。19世纪后半叶,会弹唱、善说白的妓称书寓,专门接待当地文人学士,通常也称她们为“先生”,也就是通俗所理解的卖艺不卖身。及至20年代,书寓已全部融入长三等级。长三不及书寓品格高尚,对狎客多有求必应,服饰豪华,擅长筵席赌局的应酬,周旋于富商达贵之间——这便是《海上花列传》 中女性角色的群像。

高等妓女的身份解读:口音与等级
长三妓院中最多酥软的吴语,即使是上海本地的土娼,也会强效苏白,至少用苏州口音装点门面,冒充苏州帮,一般苏州出身的倌人被视为最高等。刘嘉玲的角色周双珠就是典型的一例,周双珠本就是个薛宝钗一般玲珑剔透的人物,为人滴水不漏,周旋于老鸨、姐妹、恩客、双玉相好等以众人等之中,在书寓身份地位不低,在达官贵人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话语权。刘嘉玲的苏州籍贯在此处大占优势,在几位主角中沪语讲得相对地道,还夹带一点苏白韵味,和双珠这个八面玲珑的能干人物严丝密缝地重合了。
有钱的广州人移居上海,以做生意为主,形成粤帮,粤妓的地位也相应提高。此处沈小红与相好三四年的王子富(梁朝伟)独处时才说粤语,由此推测她出身可能也是广东。沈小红的扮演者是日本人羽田美智子,也是最让我困惑的选角色。沪语、粤语都需要配音,举手投足间都带着隔阂畏缩,想要表达出这个角色的敏感多情也是差得太远去。
苏北口音的张蕙贞虽然也是沪白,但能听出一些苏北口音。苏北帮在上海职业结构所处在底层地位,大多是码头工人拉黄包车和剃头匠,于是苏北出身的妓女身份也不高,因此张蕙贞初始也被嘲笑为“野鸡”,被王子富的老相好所看大不起。
在这部戏里,真正用口音撑起台面的是周双珠的恩客洪善卿和黄翠凤的鸨母黄二娘。洪善卿大抵是个跑“中间人”的角色,爷叔级别的上海话腔调十足,言谈举止间有上海人的市井气,圆滑气,小聪明。而黄二娘则是一口纯纯的苏白,狎其的酥软嗲气,扮演者潘迪华是《阿飞正传》里的交际花姆妈,也是《花样年华》里的女房东,擅长演旧时上海滩女人角色的她,再次出演这类贪婪、精明又凉薄的角色可谓是不再话下。

叫局与出局
召唤妓女到妓院以外的场合曰“叫局”,一帮官吏或文人若不召妓作陪,简直不可能在任何社交场合聚首
于是就有了片中四出极其精彩的酒席群戏,情节的几处重要的线索也在几次酒席中得到衔接。
第一场酒席:画面从黑暗中亮起。一群男男女女衣着富贵,猜拳划酒令,闲谈欢场趣事。王子富身边坐着周双珠,王开始只是笑,同众人一同喝酒看划拳,突然变了脸色中途离去。狎客之一道出王子富与沈小红、张蕙贞之间的感情纠葛之原委。

第二场:王子富身边坐着沈小红,经历了张蕙贞事件,二人刚刚和好,如胶似漆。周双珠坐在洪善卿身侧,不紧不慢雍容有度。作为小先生的双玉也出来做局,被安排在初入欢场的朱五少爷身边,当下双玉就对年轻羞涩的朱淑人一见倾心,着急挡酒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场:由张蕙贞产生的不合越来越多,沈小红与王子富的矛盾也渐渐深化。这次王带着张蕙贞来坐局,但面上显然有些落寞寡欢,酒后便跌跌撞撞去找了沈小红,却不想撞破沈与别人的奸情,因此大为光火,砸光所有东西,愤然离去。这也成为他决定纳张蕙贞为妾的导火索。

第四场:这局酒席为庆祝王子富高升广东而设,然王却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在洪善卿和姨娘的闲言碎语时透露,张蕙贞也姘上了别人,使得王子富出手打了她,纳妾的事再也没有下文。此时王子富身边的倌人换成了已经开脸的双玉(双玉的发型说明她已经不是清倌,应合前处双珠提到时候为她点大蜡烛的说法)。双玉与朱淑人的一段少年恩怨,则是另一段逸事。

欢场里的男男女女,真情假意,利益交错,较之现实更为透明,有关风月,有关感情,在片中明白人眼里便是笑谈。

最后扯远了去说,最高档的长三妓院荟萃于公共租界的四马路(现福州路),和宝善街(现广东路)的弄堂街场。有意思的是,解放后,福州路上的书寓被大小不一的书店,林林总总的文具店所取代。80、90年代记忆中的福州路是书城、外文书店、古籍书店、艺术书店、各种教参教辅、私营书店,还有宣纸、砚台、毛笔、古玩的文具铺子的集中地。一转眼到现在小店全都破败关门,改开了咖啡店奶茶铺,几乎要认不出原先的样貌来,这是后话。

 短评

我还是很奇迹般的全程看完了纯上海话对白的长片,那种絮叨跟琐碎也透着股让人心痒痒的精致,即便他不是一副风月场所浮世绘,也绝对有着江南之地的市井气质

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宁愿暂时不是一个上海人,看的时候或许还好受点儿。什么破发音,一个比一个破。刘嘉玲明显有苏州腔,倒不错,流利闲定。李嘉欣过得去,毕竟都是大段台词,记住就不容易了,伊能静、梁朝伟和日本演员的沪语,简直是不堪入耳,还不如找替身呢。越来越皱眉头梁朝伟的演技不知为何,光靠幽怨眼神,我也可以

9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还行

上海滩风月场群像,古韵十足,余味悠长。侯孝贤的一场一镜,举重若轻的调度。这回不再远观,而是以中近景长镜头为主,摄影机的摇移流动亦极为迷人。叙事打破了情节剧的传统框架,散而不乱,缓而不闷。角色间的谈笑风生大都笑里藏刀,暗潮起伏。人情世故,勾心斗角,怅怨痴痴,尽在其中。(8.5/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几个演员的演技都好赞啊!梁朝伟是真帅啊!刘嘉玲和李嘉欣也完全是电影脸!

17分钟前
  • ╯^╰
  • 推荐

#重看#眉梢眼角均是微妙轻触的机锋心事,话中有话,余味留白尽在画框外,好一幅徐缓舒展的人间百态图,美得令人沉醉。昏金暗玉里凝固的旧时光精魂,推杯换盏中暗含的中国世俗社会的伦理秩序,一切都是人情世故的较量,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均衡摆平,出局架势与台面文章的拿捏与今日何异,进退拉扯皆做足文章,这种被日常化的仪式感已渗入无分年代的生活况味。几组人物构建了人际相处的普世模式,尊卑长幼,堂子内外,情感的焚毁,丝丝点点的计较,均是人生永恒的光景。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哇,真是太漂亮了...完美的时代复刻!全片都是室内中景,对话虽然琐碎,却写得细致,一点一点把人物形象拼起来,而且吴侬软语太耐听了,一点不觉得长。摄影机的距离刚刚好仿佛让观众置于场景当中,多一人,少一人,对话都是如此,烟照抽,饭照吃。果真没错,这真的是“在清朝”啊!

2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有朋友反映没看懂。按照儒家伦理,旧时士大夫是不同妻子讲爱情的。高等妓院,说白了就是这些人花钱去买爱情的地方。妓女和恩客间,会产生感情,不像现在那些会所脱裤子就上。但感情的维系,必须得靠金钱。换句话说,恋爱,是当时上流人士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26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看了小说再看这电影,不得不感慨,即使是调度力强大的侯孝贤,也无法还原韩子云小说的原味,此间的纠结与多线叙述没有展现其魅力。朱天文编剧的能力也无法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几乎照搬了张爱玲白话版的所有精彩段落。演员一会儿吴语,一会儿似憋坏了,抓狂般飙出一段粤语,实在煞风景。所以,这是一部老外喜欢的电影,因为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弹唱和鸦片烟,就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

30分钟前
  • vritti
  • 还行

侯導捨棄了以往跳接的手法,但長鏡頭卻是更長了,這時候淡出/淡入這種以往未見於侯導片中的手法,成了片段與片段連接的方式,就像做了一場又一場的夢。畫面從全黑到油燈的一點亮燈心,又漸漸亮起來,抑或是變暗更暗,只剩一點燈心在黑暗中沉沉睡去,緩緩張眼又緩緩閉眼,像個老靈魂見證著那一段故事。

32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以开场八分钟的吃老酒长镜为基调,全场由一系列室内单场景长镜联系组合(将侯式的日常长镜用到了极致),加上吴语对白,混和了一种舞台剧和纪录片的感觉。梁朝伟内心戏粤语独白那段让人突然觉得是王家卫附体了。

3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倌人等良人枯等岁月,恩客陪先生凉薄人生。温柔乡许下山盟海誓,一道死倒是不敢了。外面跳楼追出去看,抓赌来了却毫不在意。有人是黄浦江刚钓上来的鱼,被虚情分食朵颐;有人是城隍庙新买来的簪,被假爱刺出鲜血。绣服上陈年老苔的绿,血色鲜唇的红,和着一屋子男男女女,困在这妓馆里,到死也出不去。

3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汗,一点没觉得闷,反而由衷的喜欢。差不多一场景一镜头,摇来摇去的,真是牛逼。整个片子呈现的气质就是绵里针,表面上看无论是镜头、配乐、人物对白,动作都是轻轻柔柔、缓缓的感觉,内里却暗藏机锋,人物关系的对立也非常明显,各种隐藏着的矛盾,这气场,这味道,真是精彩。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更像舞台剧,谈话当然是重点,但吃饭和抽烟一直贯穿其中当引子。人的欲望像每个人拿在手上点水烟的纸火,起起灭灭。一盘一盘男女关系则是餐桌上的杯盘碗碟,开了收收了开。

45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简直看不下去,烂的要死的上海话,酒桌上台词永远是吃老酒,倌人一个个都矫情得很,又不是演琼瑶剧。客人就会花钱,低声下气,跟简介说得完全不一样,不知道哪里的权力与性。场景就在一家妓院,还是阴暗沉闷。无法想象男人来这种妓院全都是谈一场生死相许的恋爱

50分钟前
  • 静如瘫痪
  • 很差

纤浓简古,至味淡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2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四个字:气定神闲。青楼女子如是,侯孝贤亦然。

56分钟前
  • 57
  • 推荐

真的是有那种时代下的烟火气,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里的人们。少即是多,无即是有的哲学和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场戏,戏外的东西全靠观众去想象,所有的人都困在那一个地方中。王老爷和小红以及蕙贞的纠葛,双珠的旁观,双玉的节烈,最喜欢的翠凤的明白。青楼烟火,戏如人生。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很心虚,当有人问我你看到什么了,我几乎回答不出来。但这片子太美了,就像艺术家的良心。

60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张爱玲——“她们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1小时前
  • 丁一
  • 推荐

舞台剧质感。长镜头捕抓、烛光室景和淡入淡出幕景显得如梦似幻,这是侯孝贤和朱天文想象中的上海腔调。刘嘉玲还好点,梁朝伟和李嘉欣就显得不自然了,尤其崩出那一口蹩脚的上海话。上海人精于计算,在这里是言不由衷、工于心计、奢靡阴郁,逢场作戏三昧俱。各“花”各心孽海情天,这里便有了点红楼一梦的况味。有意思的是,对于上海,李安、侯孝贤、王家卫、关锦鹏、许安华等港台导演总是乘机装饰,借机做样,有时显得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而上海本都的谢晋却放眼神州大地,吴贻弓《城南旧事》却拍出了地道的京韵。对于此片还是要看原著啊。8.3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