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鱼

HD中字

主演:韩石圭,沈惠珍,文成根,明桂南,郑镇荣,吴智慧,宋康昊,李文植,郑在咏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鱼 剧照 NO.1绿鱼 剧照 NO.2绿鱼 剧照 NO.3绿鱼 剧照 NO.4绿鱼 剧照 NO.5绿鱼 剧照 NO.6绿鱼 剧照 NO.13绿鱼 剧照 NO.14绿鱼 剧照 NO.15绿鱼 剧照 NO.16绿鱼 剧照 NO.17绿鱼 剧照 NO.18绿鱼 剧照 NO.19绿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刚服完兵役的莫东(韩石圭 饰)坐火车回家的路上认识了美爱(沈惠珍 饰)。不知为何,莫东感觉自己以后的生活都会跟美爱有牵连。回家后的莫东正找工作,他再次遇到了美爱,美爱是在夜总会唱歌的,更是黑帮老大(文成根 饰)的女友。莫东也因为美爱的关系加入了黑社会。  忠心耿耿的莫东对美爱却有一丝丝的好感,而美爱冷酷的外表后面是一颗炽热的心。没想到,他们的组织面临解散,莫东打算付出自己的所有以及心爱的女人,他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大脑超载异常你认真要结这种婚吗?亡命天涯太想爱你无脸的男人1993辛普森一家第六季十月围城异形庇护所第三季产前阵痛真相见证人:三里岛核泄漏事故网络犯罪调查第一季玛歌鲁迅之路少年们为他燃灯欢乐神仙窝国语匆匆那年跳水男孩爱之闪电我还是一个兵网球王子全国大赛篇日语19号消防局第二季我的心机闺蜜缘份新天空国语撞死了一只羊虎面角斗士坏心肠笔中情死神假期星际旅行:进取号第二季忽然遇见你周公伏妖我的ID是江南美人猫和老鼠:胡桃夹子的传奇过年好深入敌后搞搞震3我家的女儿交不到男朋友兽心大病人大黄蜂国语以女儿之名坏妈妈生死一线

 长篇影评

 1 ) 《绿鱼》:黑帮情仇中的城市缩影

《绿鱼》是李沧东“绿色系列”的第一部,连同《薄荷糖》、《绿洲》,确立了他在本土的地位,同时在国际电影节也打开了知名度。《绿鱼》跟李沧东的关系如同《小武》之于贾樟柯,同为第一部剧情长片,先后获得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的龙虎奖。两位导演的处子作都相当成熟,对于两国电影均有着划时代的历史影响,现在的李贾二人成为了国际上各自国家当仁不让的代表导演。

作家出身的李沧东是名编剧好手,这是不争事实。但初看《绿鱼》的剧本并不新颖,大哥与小弟的黑帮情仇看上去还有点陈腐老套——如同某款海报上三位主角并肩、一身黑衣墨镜造成的误导,搞不好错以为是激烈的枪战动作片。分析原因显然是韩国一向的明星本位宣传,十有八九的海报都要做成大头贴。

《绿鱼》的入口可以把它视为韩国式帮派片,不过走的是李沧东个人特色的写实路线。何谓写实?吴宇森跟古惑仔那种“死都死得那么潇洒”的港产片子当然不是写实。李的高超之处在于通过写实带出一股消逝的忧伤,主人公莫东的“命该如此”一部分就因周遭社会环境的改变所造成。不可否认,悲剧性的莫东是李沧东热衷表现的那类人。退伍回家的他一事无成,心系家庭却只能茫然度日。转机很快到来,莫东得到帮派老大赏识,进了黑帮当小弟,然而之前出现的致命女子始终没有远离。致命的地方不在于她的美貌妖娆,而是她的身份——美延是大哥的女人。他们的出路在影片开头就已经预示,莫东追赶不上那趟远去的、载有美延的列车。

莫东带着些失落情绪回家,《绿鱼》给了一个全景镜头,老房子对面不远处矗立着成片的高楼新城,后面屡次暗示和强调这一事实。这时的韩国还没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尚没有出现《薄荷糖》中韩国社会被影响的倾向和弊端,城市化的脚步却已经到来,影响波及诸多社会层面。有些人一度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却没有他们的份,如同无处可去、找不到位置的莫东。

李沧东想要表现的主题是借助类型化的帮派片关注韩国社会的变化,就如同台湾等其他东亚国家地区的电影讲过的: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祖辈相传的价值观念遭到了破坏,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卑劣不堪。身处这个熔炉中的渺小个体,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牵连影响,莫东就是其中之一。

反映在《绿鱼》中,序幕部分是一组老照片。影片由一趟回家的火车开始,莫东跟过去的兵役生活告别。为了收拾无赖他甚至砸碎了军队里的奖章碑,空手而归。口琴声中,隐约道出物似人非,莫东跟过去道别,美好记忆已经不在。他一个人会念叨着 “这块地以前不是我们家的么”、“以前这里有好多槐树”,只是眼前一片住宅小区,他的话也无人理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同那次精心安排的家庭野餐,转瞬破灭,找不回过去的东西。此外不时出现的新兴夜总会,这是美延工作的地方,也是后来莫东经常光顾的地方,是为夜生活的一面。

李沧东很好地把握了小人物的心理状态,莫东善待亲人,随身携带发黄的老照片。他无法抑制地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如同追求着不可得的残存美好。往高处看,莫东不过是个被时代抛弃落下的小人物,他瞎打误撞闯进了不属于他领地的帮派生活。他的处境如同一家人的小房子,直视河那边的高楼就是现实造成的尴尬,

帮派组织生活有着顺利的开始,莫东很快获取大哥的信任,他努力办事。但是即便一个小地方也人心纷乱,事情不断。与帮派生活相对应的是莫东的家庭,这一块的分崩也是电影力求表现的重心。母亲不仅要照顾手脚抽搐、身为脑瘫患者的大哥(此大哥非彼大哥),还要当保姆养家糊口。二哥酗酒成瘾,家庭矛盾闹个不停。三哥开着小车,忙着卖鸡蛋赚钱。小妹做小咖啡厅的招待,博取客人一笑。这一家子有着金钱物欲的困扰,生活不见得好。莫东嘴上说着赚钱,想承担责任。他有着近乎盲目的乐观,实际上不胜重负。莫东身体当然不算强壮,拳脚也一般,处事时有种抓不住东西的无力感。他几次寡不敌众被揍打,却带着一股狠劲伺机报复。暴力成为莫东习以为常的一种手段,相同的地方在于美延身上也有着暴力留下的伤痕。

莫东跟美延的悲剧因子,不只是错误的开始,不只是那趟追赶不上的列车。有了大哥的翼护,莫东成为帮派分子,但大哥这一称呼也是难以逃脱的阴影。后面列车相会,仍然离不开这一称谓的影响。偏偏莫东有着正直信念,不计回报地付出,这就催促着悲剧的形成出现。这是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感情用事,他愿意为某种事业、某个女人英勇地死去。事实上,感情的纯真是一个人最初拥有的美好品质,因此也被理解为幼稚——纯真的付出往往要伴随着伤害。电影中充分体现为莫东对大哥的忠诚不二,对恋人的真心实意。相比之下,无论大哥还是美延,只能站在对立面,面对内心责难。

一方面性格随和、一方面执着义气的莫东,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趁着末段,李沧东赋予他超越一般个体的人格魅力,完全爆发。

“大哥,别挂电话,别挂电话!”

红色的桥,绿色的鱼。丢失的拖鞋,被蜜蜂叮蛰了的妹妹。大哥,你记得吗?

这场关键的倾诉,电影把场景安设在了废墟上,与惶恐莫东对话的是残障大哥,他连清醒的意识都没有,多么心酸的嘲讽。《绿鱼》表现了韩国社会转型的阵痛,面对传统道德观念丧失的忧虑和价值观念坍塌的反省,李沧东发觉时代的进军无可扭转,只能选择相对保守的结局。因为莫东,一家人搬到一起继续生活,不失为最后的美好希望。【来源:http://ent.163.com/08/0729/16/4I1L3FA400031NJO.html(图文)】

ps.Alpha等人对本文亦有贡献 :)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2302650/ 《绿鱼》话题延伸

 2 ) 只是一点自己的想法

李沧东的第一部电影,却是我最后看的一部,哈哈哈哈哈。从故事和角色塑造来看,这部真的是最青涩的一部。但是没有什么出错的地方吧,逻辑人物动机等等都在合理范围内。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就可以看出一些他本人的特点,尤其是叙事上一定程度的留白,关于末东杀掉大boss的动机给的稍隐晦了一点,留了一定的解读空间给观众。这里李沧东电影的文学性有一定体现。除此之外,例如末东送给女主的家里的小照片,这些意象埋下的伏笔都有文学性的体现。镜头摄影等也都是他朴素的风格,就是有些地方灯打得不太好。还有脑瘫的大哥,李沧东是始终关注到了一些边沿的群体,难免想到绿洲女主角。不能说话的人总是知道很多的真相和秘密,这也是让观众很容易感到惋惜,让情绪沉浸的一个点吧。不过故事就这样吧,感觉都不够后面的电影题材特别。但李沧东的黑帮片还是看起来很“文静”了。噢还有,四个兄弟站一排嘘嘘那里,是不是致敬风柜来的人了?

 3 ) 李沧东的起点

“第一次”这个词永远让人心动,它意味着青涩和新鲜。一部导演的处女作则多多少少带有自传的色彩。导演的技巧还不够娴熟,来不及掩饰掉自己的痕迹。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他拍出了多么优秀的作品。纵观一个导演的创作生涯,处女作永远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隘。

1997年,43岁的李沧东以长篇电影 [绿鱼]正式作为电影导演出道。早已以作家身份在韩国声名鹊起的他,在日后所有的采访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便是:“你为何选择做起了导演?”

李沧东每次都会回答:“写作实在太无聊与痛苦了。”的确,写作只能被困在房间内,动弹不得。而拍电影则能获得更大的空间自由。写作是一个人的自我挣扎,而电影则能有一整个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一个作家,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使角色深入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影像使他在写作上的天赋更加立体化,以视觉更加直观地呈现于观众眼前。同时,在朴光洙导演片场的工作经验让他了解了电影工作的过程,给予了他结识许多名演员的机会。因此,他的处女作中,便汇集了韩石圭、文成根等韩国顶级演员,共同塑造除了片中细腻的人物形象。

即使他有着充足的信心能拍出一部好电影,但转行拍电影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在当时,韩国的电影产业并不兴旺,人们尚未养成走进电影院消费的习惯,对于极具个性的文艺片更是很难接受。在这萎靡不振的电影产业中,黑帮和爱情是两个最受欢迎的题材。观众的口味也是投资方的口味,也是这个原因让李沧东从类型片角度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当然,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他显然不会只臣服于资本。他认为黑帮片的概念与当时的社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时下正值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万事以利益放在首位,弥漫于整个社会的功利主义风气与黑帮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他选择黑帮题材的重要原因。

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带来城市化。90年代,新都市计划遍布韩国,乡村经历动荡。林立的高楼转眼间拔地而起,而曾经在同样土地上自然生长的树木似乎没存在过。原来的农村成为了首尔的卫星城,资本不断进入,在大的时代浪潮裹挟下,人们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生活方式被迫做出改变。

莫东对城市的变化充满了不解,和哥哥去新建成的小区里卖鸡蛋。放眼望去,不是巍峨矗立的高楼,便是正在施工的景象。而这里,本来是一片槐树林。他看着高层住宅一脸迷惑,问道:“这里原来不是我们的地吗?”哥哥没有回答。

城市化改变了整个地区的自然面貌,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但比起城市风貌,对人类更重大的变化莫过于生活方式与社会分工。李沧东在[绿鱼]中用一个普通家庭体现了这一改变。

在男主人公莫东的家庭中,父亲过世,母亲作为一家的大家长。他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家中的长男又是脑瘫患者。

李沧东将主人公莫东设置为一个服过兵役归家的军人。在服役的两年时间里,莫东对故乡、对家庭是缺席的。正是因为这种缺席,才会对突然出现的变化提出疑问。在归家之后,他发现,家庭呈分裂状态,以前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兄弟姐妹不见人影。影片中,他分别拜访他的兄妹,也将一个四散的家庭图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城市的现代化带来了家庭的分裂。家庭成员开始从事不同的职业,从大家庭分解成多个小家庭。莫东去找他在警察署工作的哥哥,说:“我们一家人还像过去一样住在不好吗?”哥哥回答他:“住在一起能干嘛?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莫东家的兄妹开始从事不同的工作,也再不愿居住在一起。

片中家庭最为和谐的时刻是,是因为母亲的生日,全家人终于聚在一起。四兄弟一起在路边撒尿,不自觉地一同笑了起来。非常可惜的是,家庭的和谐只有一泡尿的工夫,随机这和谐烟消云散,兄弟间恶言相向,大打出手。

但一直到影片末尾,文成根饰演的黑帮老大裴泰坤问莫东的梦想是什么,莫东依旧回答说,是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开一家餐厅。

[绿鱼]中李沧东给了莫东死亡的结局,却完成了电影内男主角的梦想——让没有了莫东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开了一间餐厅。这样的家人团聚是向新都市开发前的一种回归,也是对完整家庭的一种回归,尽管缺少莫东的家庭已不再完整。

[绿鱼]作为李沧东的电影处女作,带有不可磨灭的自传性色彩。在某种程度上,[绿鱼]复刻了李沧东自己的家庭环境。李沧东的父亲是一个激进的左派分子,从不工作,也因为政治原因进了监狱。在他的家庭中,父亲是缺席的,母亲工作养家。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一个姐姐。一个哥哥是个流氓,一个哥哥是戏剧制作人。弟弟是个学生中的激进分子。而他的姐姐则是一位脑瘫患者。脑瘫患者的存在,不仅是患病者个人的痛苦,还是整个家庭的负担。对这点深有体会的他将其放入了电影中,在处女作[绿鱼]中塑造了身为脑瘫患者的大哥,也在后来蜚声国际的[绿洲]中完美塑造了文素利脑瘫女主角的形象。

抛却所有的标签,[绿鱼]依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这部电影证明了李沧东导演对演员的掌控力,也为他在电影领域做出更加自由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电影旅途中,他带着他的电影和演员走遍了戛纳、威尼斯等各大电影节。进而在2007年凭借[密阳]将全度妍送上了戛纳最佳女主角的领奖台,2010年凭借[诗]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今天,他已经成为世界认可的电影大师,韩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

 4 ) 犯冲动、走极端只有年轻人能干出来,但值得赞扬么

剧情

服完兵役的末东在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了被小混混调戏的美延,他因为英雄救美遭到了殴打。回到家的他依然对美延念念不忘,同时接到了美延打来的电话。

原来美延是黑帮大佬培太昆的女人,末东因为她便加入了黑帮,培太昆也对他赞赏有加。然而短暂的和平被打破,黑帮大佬之前的大佬金杨济从监狱里出来了,与培太昆开始了新的较量。可是培太昆不争气啊,对金杨济一味忍让,直到一次他的小弟们得罪了金杨济,培太昆选择了用自己女人给金杨济赔罪。

完事后的美延情绪失控,末东将其带回家,在床上,美延的无辜让末东心生怒火。他刺杀了金杨济,得知消息的培太昆怕事情败露,亲手杀死了末东。

美延与培太昆继续生活在一起,他们有了孩子……

评价

一个天真的小伙怀着对女人的好奇与莫名爱慕卷入了这场帮派斗争之中,最终丧命。他最终得到了什么呢?女人还是大佬的。美延对他应该没有爱情,可能只是觉得这个小伙还不错吧,可小伙却为了她丧命。犯冲动、走极端只有年轻人才能干得出来,但值得赞扬么,显然不应该

其实其它小弟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走上黑社会,可能不是因为女人,但一定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幼稚的理由,他们以为那是江湖道义,其实那是死亡旋涡

 5 )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尽管也有《薄荷糖》这种严格片断倒叙的结构式影片,但李沧东似乎更应该被划到现实主义导演的范畴。这自然与其题材直面现实,镜头客观写实,影像朴素平实有关。一句话,较之韩国其他作家主义导演,诸如玩结构的洪尚秀,玩镜头的李光模,玩色调的金知云,李沧东貌似是最朴实无华,老老实实讲故事的那个。

作为作家和导演,对于诗和电影的定义,李沧东是这样理解的:“诗到底是什么和电影到底是什么是一样的问题,现在,我在用后者来回答前者。”而在其电影里,完成诗意和现实互相切换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给影片赋予象征,对于一个大师级导演来说,绝对只能算是一个入门话题,但李沧东的隐喻,却多得像是终极话题。他的影片总会重复出现同一种道具或同一类元素,如此不厌其烦,非逼得观众往深远处联想不可。就其前四部影片而言,《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象征意味仅从片名即可见一斑。此外如火车(车站、地铁)、宗教(牧师、祷告)等元素更是屡试不爽的法宝。而最为其惯用的道具,则大概非镜子莫属。《薄荷糖》里,永浩在酒吧卫生间外对一名在此工作的未成年少女一通居高临下的训斥后,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摆了个洋洋自得的痞子手势,却又突然垂头丧气。明明是未泯良心的发现,偏偏用穷凶极恶的方式来表达,极好地诠释了其色厉内荏的纠结挣扎。而《绿洲》里面,恭珠(公主)利用手中镜子反射室内阳光,对晃动的光斑影像想象嬉闹,乐此不疲,而那些光斑,居然幻化成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个极富诗意的画面,显然是导演借此映照脑瘫患者五彩斑斓的内心。《密阳》的结尾,申爱剪发,宗灿捧镜的那幕更是耐人寻味,端镜如捧遗像,持剪好似自刎,半长半短的头发,半密半疏的阳光,镜中头像前后,一人隐去面目,一人背着身躯,极端呈现了光明和黑暗对立,希望和绝望并存的两难境地。

而在《绿鱼》里,退伍回家的莫东在落地镜前自照,他大气地劝阻母亲不要去做保姆,儿子会出去赚钱的。镜中的那个年轻人恰是一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的姿态,偏偏在这张脸的旁边,却挤过来智障大哥那张痴呆作怪,挤眉弄眼的脸。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通过镜中的两张脸已经有了预兆。及至结尾遭到黑道大哥毒手,他挣扎着走到车前,栽倒在挡风玻璃上,而镜前的那张脸,一面怒目圆睁,另一面则因贴紧玻璃而扭曲变形,大口的热气呼出,在车窗上凝成雾气。镜头于此几乎定格,如此触目惊心的写实,分明又透着残酷失真的诗意。而这种“美与残酷的相互转折”(崔卫平语),恰是李沧东反复慨叹的恒久命题。

电影里另一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还有打火机。仅莫东给别人点烟的镜头,就有三处之多。第一次,莫东从夜总会门外遭遇美爱,后者正被大哥纠缠而故意耍小性子,懵懂的莫东挺身而出,救美不成反遭羞辱,大哥手下“宋康昊”将其打得鼻血直流还掏出香烟借火,强弱对比悬殊之下,莫东也只能乖乖就范。第二次,因为美爱说好话而被大哥安排到停车场做登记的莫东再次和“宋康昊”照面,宋依然以借火为由找乐,因为之前大哥训斥其“年轻人没有骨气”,加之刚刚窥见美爱车内痛哭的刺激,小伙子终于强硬了一把,一棍将“宋康昊”撂翻在地。而第三次,莫东为大哥杀死仇家,然后和大哥在即将拆迁的废墟前见面,黑暗中大哥划了两根火柴,均没有点着香烟,这次是莫东主动将点燃的火机递了上去,黑暗中的火苗微光转瞬,随即摇曳熄灭。不难看出,与香烟连接在一起的打火机在影片里被李沧东赋予了男人式的勇敢、骨气、尊严和血性,但耐人寻味的是,莫东因为这种直率的血性而赢得老大的赏识,却又因为这种盲目的血性而送掉了性命。而从被动到主动的递进延伸,无疑更加深了这种悲剧色彩。

到影片结尾,命运的隐喻则转化成了那只无处可逃的鸡,它被智障大哥逮住,而最终沦为黑道大哥嘴里的美食。所以,莫东的悲剧其实是家人和社会的联合绞杀,它的吊诡之处还在于,其代价换得的竟是此前个人求之而不得的天伦之乐。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惟一还能证明其生命痕迹的,只剩下美爱那几滴无济于事的眼泪。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而我为你保留的记忆还有最后一点真,却只能通过一张小小的相片去追寻了。

 6 ) 记一下

一.火车的延伸
我对被线条分割的画面很偏爱 一面是绿色的围墙,一面是自然世界,中间的桥是紫红色的美延.
二.丝巾
风带来的丝巾我倒并不太喜欢,莫东拿着它寻找美延我也不太喜欢,就跟古时候的小姐故意落下的手绢一个性质.但是它湿透了粘在莫东脸上时很有意思.莫东成了紫红色的蒙面怪物,他的脸不再被人看见,但是我们知道它湿漉漉的.他对美延的幻想和我们对他的脸的幻想同时产生.
丝巾最后的命运是作为莫东对美延感情的象征被火烧掉,燃烧在他的墨镜上,虚幻,无法触摸.
三.迷失的男人
美延让莫东坐丢了回家的火车,在这个变得陌生的社会里寻找回去的路
四.大哥的目光
等待莫东的大哥傻傻的盯着每一辆路过的车,镜头追随大哥的目光,跟着一辆面包车运动.车退出画面,车后的莫东突然出现在大哥的身边
五.兄弟
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男人”的莫东对着镜子打量自己,大哥从镜子旁探出头来傻笑.兄弟俩在同一个画面中,却在不同的平面,距离遥远.男人照镜子总是在对自我男性气质无限意淫,不知为何每次我都觉得特别好玩 哈哈.
六.莫东向前的一步
环顾四周的莫东在镜头追随他目光的时候向前迈了一步,镜头回来时成为了特写.
六.白车靠右
说的很多,社会腐坏,莫东当兵时被压抑的个性的解放.用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方式.一,我们需要一个权力代表来承受莫东从军队压制中解放后的发泄,同时它要具备及时的压制性和易接近性来预示莫东即将踏入的社会的压制,那就是警察了.二,我们需要一个相同的压制手段以产生戏剧性趣味性,那就是对讲机.三,我们需要一个推助莫东完成心理过渡的人,那就是三哥.所以最后三哥成了一个卖鲜鸡蛋的人了 哈哈~
七.牧师的阳具
牧师的阳具因有罪而受到炙烤,牧师的阳具使他受苦,但火烤的疼痛同时也带来快感,尿和射精都是液体排出,受苦的牧师是处男莫东的化身.
八.美延的火车
美延坐着火车一次次离开培太昆又一次次回到培太昆,他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培太昆的控制与美延的依赖使美延的火车的终点站永远是培太昆.至于莫东,只是一个比美延干净漂亮却同样无法摆脱培太昆赋予他们的命运的存在,与其说他们是恋人不如说是同样的病人.
美延的塑造很成功,导演和演员都功不可没.同样是黑社会老大的女人,同样是外表冷傲个性倔强的类型,李沧东对美延的塑造比前几天看的姜文对米兰的处理好得多.美延的冷傲跟着几分男人的豪气表现出来,美延的强烈个性依托着剧情,美延的神秘由导演的娓娓道出衬托,而姜文在这几个方面对米兰的处理却只是一律苍白地选择拒绝或者依靠语言.
九.旋转
终于如莫东的向往相聚的家人之间爆发了巨大的矛盾,莫东开着车围绕扭打在一起的家人打转.此时莫东是被孤立的个体,拼命想要全家团聚的莫东却成为了家庭中最疏离的成员.
十.扭曲的脸
莫东看到车中的美延后内心扭曲的外现.
十一.杀鸡
莫东在家庭社会情感压力下被抹杀,成为了滋补美延和培太昆的营养汤
十二.绿鱼
莫东梦想全家一起开一家家庭食堂,也许一切都可以从他赚到足够的钱开始,然而为了绿鱼迷失的莫东最后沉到了河底.培太昆要他杀人时说的话时骗人的,却真的应验了.莫东没有得到绿鱼,河底的绿鱼却被家人打捞莫东尸体的网捕获,被家人吃进了肚子.
十三.黑
李沧东的诗是一片的明亮,这种明亮直到绿鱼的末尾才出现.绿鱼是黑色的故事,美延是黑色包裹的女人,只要莫东不完全沉到黑暗的河底,画面就永远不会明亮,美延就永远不会穿上白纱.个人的牺牲永远是时代变革的必定产物.
绿鱼充满初生牛犊的挑衅和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诗的故意淡化而产生的诗意对比强烈.碰巧黑白都是我的最爱.


 短评

李沧东处女作的首个场景里,女人飘落的纱巾蒙住了男主角的双眼,李作品中常见的迷离感和主体在世界中无处可存的Weltschmerz便这样得以开宗明义地呈现。《绿鱼》主角的悲剧在于在两个“家庭”之间失去了方向感,为了在原生家庭里实现平凡渺小的开餐厅愿望,他被卷入了另一个家庭里,其中的兄弟情谊建立在更赤裸裸的权力关系上。最终两个家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见面,男主角则有如那只被捕杀的鸡,把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却难逃被吃掉兑现的命运。李一出手就展现了纯熟的导演技巧,特别是能在不过度戏剧和风格化的前提下拍出个人气质来。但早期李的重手痕迹非常明显,本片显然是先有的主题架构再进行的人物创作。而其中粘合剂作用的女性角色则非常弱,在剧情逻辑和主题进行两方面都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地位。

5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虽然剧情有点脱线,但是李沧东的东西永远那么高级,一方面是每一场戏的情绪铺陈都非常稳健,另一方面是用光的精到。嘴贴在车玻璃上一口一口呼气的镜头设计真是绝了。李东俊的音乐很好听。

7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感觉宋康昊的花衬衫简直太浮夸了!某些地方颇有北野武的调调,但是言而总之这个故事蛮普通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做得比较深刻,偶尔会想起杨德昌。酒吧里有个妹子唱歌的180°复合长运动镜头简直帅呆了!

1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节奏慢到看不下去,韩国当过兵的都那么怂,黑帮也那么软,真不知道跆拳道是怎么发展的。

12分钟前
  • 较差

恍惚间还以为李沧东学着吴宇森或是北野武拍了一部黑帮片,但最有意思的(非主线)其实是男主报完仇想追火车却没追上、让警察靠边却没了下文,像男主这样睚眦必报且处境艰难的小人物贯穿了李沧东之后的每一部电影(《绿洲》中的禁爱、《密阳》中的苦难),他冷眼旁观、如实记录,尖刀永远对准韩国社会。

1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1.沾湿的红色丝巾蒙住的脸、被刀捅之后倒在挡风玻璃上的脸,开始与结束的呼吸困难;2.黑帮除了我们经常在影视里看到的忠与义,还有冷血的背叛、利用与残酷;3.逃窜的鸡与一家人的热烈欢迎是一组很伤感的对比;4.韩石圭和沈慧珍都演得很好。

1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8分,正如短评区里所说的,这电影的剧情很普通啦,但很富有生活气息,偏文艺向的黑帮片?作为97年的老电影要求我也不会放的太高了。厕所中杀人的镜头会不会被《卑劣的街头》借鉴了?这两部电影也有相通之处。

19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李沧东是调动情绪的大师。蒙住脸的丝巾,叫嚣警车靠边停,火车上的初吻,杀人后给哥哥打电话时的痛苦掩饰,墨镜里烧成灰烬的丝巾…配合萨克斯曲调,没有出路的悲凉爬上心头。开始和告别,冷漠与利用,结尾的欢乐氛围像一张可怖的大网,令观者窒息。PS观影时总想起贾樟柯的《小武》。

23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李沧东在看完侯孝贤的电影后,说“他怎么知道我的秘密?”于是就拍了这部处女作。讲的依然是小人物迷失在大时代的生存法则下步步走错的人生,虽然黑帮情节略无趣,但火车、KTV、树枝都成了他日后电影的标志符号,萨克斯配乐有几个瞬间竟然恍惚穿越到了《出租车司机》。 3.5

2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C / 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悲欢,散文般的节奏注定使得情绪的呈现比题旨的挖掘更到位。偶尔有几个镜头太突兀(包括那个旋转镜头),但整体已经把握得十分沉郁稳健。结尾高楼崛起中的家庭世外桃源与突如其来的心碎重逢都仿佛梦境。电话亭里的那段,韩石圭的表演可真是太震撼了。

3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越往后越喜欢这个不急不缓、小起小伏的如诗般的故事。老屋与高楼并置,高速的城市化逐渐让我们远离了绿鱼那样的生活,却又因它的不完善,生活并不能稳妥。韩石圭太善良、忠诚、专注,注定了他的追逐只能像片头赶不上列车一样,独自消亡。最怕喜宴变成闹剧,结尾的安宁略微让人缓心。

36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绿鱼指儿时记忆,是人的潜意识中对于美好的定义,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往事,在时间的推移中,绿鱼指向人生中所有美好却又实现不了的事情,如静静燃烧的红色爱情,这团火小到只能燃烧自己,注定不能同爱人一起燃烧,绿鱼还指向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未来,李沧东一直在进行着一种如薄荷糖一样回溯的人生。

37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李沧东控。把一个小混混拍得纯粹真切。在火车上和女主角玩猜瓶子的无聊游戏,理想是和家人一起开一间餐馆。杀人后,惊慌失措,却给哥哥打电话说起了关于钓绿鱼的童年趣事,用一件趣事来缓和和过渡严峻的剧情,还有什么比这处理更让人惊喜的呢?每个诞生在李沧东电影里的边缘人,都是永垂不朽的。

38分钟前
  • 泽帆
  • 力荐

黑社会。李沧东偏儒,北野武偏法,吴宇森偏侠,贾樟柯偏道。

4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李沧东处女作。冷冽的诗意写实主义初露端倪:长镜头,无画外配乐,含蓄克制的叙事,省略暴力及戏剧性场面。可惜与韩国特定时代社会问题的联系不够紧密,未真正跳出黑帮类型片框架。退伍军人,火车,镜子,野餐,驾车转圈等意象在[薄荷糖][密阳]中复现。多处横摇与甩镜代替剪辑,团圆结尾与杀鸡隐喻。(8.5/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智障的大哥,黑道的大哥,大哥的大哥。憨小弟三燃打火机,智障哥抓住了那只鸡,兄弟们总掏小鸡鸡。自照镜里闪过痴呆的脸,挡风玻璃抵蹭着扭曲的脸,墨镜里的纱巾灰飞烟灭,黑暗中的火苗微光转瞬。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后来我用一张相片留住了记忆留住了最后一点真。

46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权力关系全部反转:交警怕司机、混子变老大、士兵成手下……经济发展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卷入其中。女性角色虽然是附庸,但这不正是韩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很像黑帮电影,但又完全不是。结尾镜头稍稍抬起,远处就是成排的楼房,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血色。

4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小武。。。这是李沧东风格初成的少年,他是个内容和形式上都重复探讨和实施的导演,只不过越来越稳健。绿洲和薄荷糖是青春的巅峰,密阳是少言寡语却有力道的中年,可到《诗》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太多惊喜的完美老绅士了。准确而诗意,稳定但陈旧。

51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还行

一个好人的死亡解决了所有问题——典型的黑色电影命题。很遗憾,电影没能把普遍的后现代问题准确嵌入韩国的风景之中,但那抹杀不了李沧东所达到的高度。

52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李沧东总是这样.让看完后的观众的心,总是揪的紧紧的.莫东是个傻汉,善良多情又忠诚.可这样的人注定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的.就像肮脏的深海中一尾青色稚嫩的幼鱼般,不能存活下来.

54分钟前
  • joann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