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星异客

HD

主演:凯文·史派西,杰夫·布里吉斯,玛丽·麦克科马克,阿尔法·伍达德,大卫·帕特里克·凯利,西利亚·维斯顿,特雷西·维拉尔,金伯利·斯科特,康查塔·费雷尔,维森特·拉雷斯卡,索尔·威廉姆斯,彼得·格雷蒂,阿杰·奈杜,Melanee Murray,John Toles-Bey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K星异客 剧照 NO.1K星异客 剧照 NO.2K星异客 剧照 NO.3K星异客 剧照 NO.4K星异客 剧照 NO.5K星异客 剧照 NO.6K星异客 剧照 NO.13K星异客 剧照 NO.14K星异客 剧照 NO.15K星异客 剧照 NO.16K星异客 剧照 NO.17K星异客 剧照 NO.18K星异客 剧照 NO.19K星异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K星异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位自称普洛特的戴墨镜男人(凯文•斯帕西 Keven Spacey 饰)突然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车站。他自称来自天琴座附近距地球一千光年的K-PAX星,以超光速来到地球考察。普洛特被当作精神病人入住曼哈顿精神病院,受到马克•鲍威尔医生(杰夫•布里奇斯 Jeff Bridges 饰)的治疗。马克认为普洛特是妄想症患者,却又对普洛特的奇怪行为和不可思议的天文知识将信将疑。同时,普洛特的到来在病院中其他病人中造成轰动,人人都希望能被选中随普洛特回K-PAX星。马克医生竭尽全力希望找出普洛特的真实身份,却没想到自己竟在此过程中越来越被普洛特的理论所说服。普洛特的真实身份究竟为何?  本片被提名美国科幻、幻想和恐怖电影协会最佳男主角(凯文•斯帕西)。我们生活的年代狠狠爱屌丝男士第一季碍事者台北焦油双性恋白山新歌外来媳妇本地郎第七部一刑的乌鸦华佗与曹操贵族精英巧克力男孩樟树味,茉莉香2023小芒年礼节预兆 散步的侵略者 电影版天才小捣蛋围城1972外来媳妇本地郎第十部武神扯蛋圣诞史异乡故事 異鄉故事不日成婚失格纹的最强贤者史塔维斯基仲夏夜之梦1935人间风雨情尘封的记忆飞女刑事1987五亿探长雷洛传:雷老虎贤惠幼妻仙狐小姐你好世界狗女真假哥窑瓶嘉莉妹妹哥本哈根蒂法有麻烦了受伤的心亲·爱的味道武松鬼三惊小和尚捉妖余生那些年 国语版龙女下凡麻烦请你先告白第五节早安,维罗妮卡第一季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我来自K-PAX

影片《K星异客》的格调十分讨我喜欢。表面上看似一场由精神病人与心理医生对话而引发的身世之谜,实则带领观众探讨了家庭、婚姻以及社会伦理。处处可见的是病人与医生在思想、观念以及心智上的碰撞。这个自称来自K-PAX星球的普洛特是否真的是精神病患者?我们的鲍威尔医生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时怀疑自己的判断。

 

疯狂与病态 Crazy vs. Ill

 

普洛特与鲍威尔医生第一次见面的开场对话就十分微妙:

 

鲍威尔:你知道你为什么在这里吗?

普洛特:当然,你们以为我疯了(of course. You think I’m crazy)

鲍威尔:我们会用“病了”这个词来说(We prefer the term “ill”)

 

很显然,医生的话带有纠正的意思。这次温和的交锋实则是非理性与理性打了个照面,宣告序幕拉开。“疯狂”与“病态”的定义到底从何而出?两者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下所谓的“正常”。卡伦荷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中指出:“我们关于正常的观念,就是通过认可在一特定团体之内的某种行为和情感标准而获得的。这个特定团体把这些标准加诸于其成员身上。但是这些标准因文化、时代、阶级和性别的不同而大异其趣。”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社会所谓的“正常”是源自经验与模式的传承,体现在思想观念与生活风格上。“正常”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是由大多数定义的。当人类的大多数生活在这种模式下时,模式反过来成为了一把外在的行为标尺,时时刻刻地度量着每个个体的生命进程。标尺允许在个体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但若越过多数人接受的标准,这样的行为就需要被重新定义,这样的人便会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卡伦荷妮说:“我们之所以要称这些人为神经患者,其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熟悉、并且只熟悉一种行为模式…我们称一个人为神经症患者应用的一个标准就是,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否与我们时代的普遍认可的行为模式合拍。”鲍威尔医生显然用的是这样的准则。所以他很在意这个定义,纠正了普洛特的说法,说他是病了而不是疯了。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存在在我们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常常按照准则、概念来区分、来判别,从而形成二元对立,例如正常与病态、光明与黑暗、无私和自私等等等等。这种区分粗暴地将事物划分为二,人为地在头脑中拉开了两边的距离,用概念筑起一道国界,在意识的地图上逐渐巩固。这种思维模式将人简单地推向了两极,而忽略了那道国界线下的土地原本是连续一体的。正如黑夜与白昼是浑然一体的。它造成的另一个问题是,将人的思维与生活限制在一种模式之下,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的就是全,却往往忽略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而这其中则蕴含了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普洛特会用“疯狂”来形容别人对他的看法,而鲍威尔医生则用“病态”来形容普洛特。“疯狂”是相对“正常”的程度性表述,它暗示了普洛特对像鲍威尔医生这样的正常人所谓的“正常”生活和思维模式的洞察与理解。在他眼里,“疯狂”无外乎是他由黑夜转向白昼的渐变前行状态。“病态”则属于只生活在黑夜中的“正常人”赋予白昼的定义。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那个世界,从而也否定了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影片最后,普洛特向鲍威尔医生告别时的场景也颇为耐人寻味:

 

鲍威尔:你和罗伯特波特是同一个人(医生指着一本高中毕业相册上的罗伯特波特)

普洛特:这太荒谬了,我根本不是地球人。

鲍威尔:你就不能承认那个可能性吗?(Can’t you at least admit the possibility?)

普洛特:我愿意承认我是罗伯特波特的可能性,除非你也认可我是来自K-PAX星球的可能性。(I would admit the possibility that I am Robert Porter if you will admit the possibility that I am from K-PAX)

 

我想普洛特代表的是真正的自由、人性的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而鲍威尔医生则代表着科学理性的局限性。其实我们身上多多少少有着鲍威尔医生的影子。我们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和概念企图滴水不漏地诠释这个世界和周遭的人,不希望得到任何质疑、相悖的可能。彷佛就此能够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命和把握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源自内心的恐惧,惧怕颠覆和改变。

 

家、家庭和婚姻 Home, Family and Marriage

 

影片其实更多的篇幅是有关家与家庭的概念。

 

鲍威尔:我希望你能更多地谈谈你的家(I was hoping you’d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home)

普洛特:你想知道什么呢?

鲍威尔:你在K-PAX上有家庭吗?(Well, do you have a family on K-PAX?)

普洛特:在K-PAX上没有你们概念中的“家庭”。事实上,“家庭”并不是必然的,正如在绝对大多数的星球上一样。(On K-PAX, we don’t have families in the way that you think of them. In fact, family would be a non sequitur on our planet, as it would on most others)

鲍威尔:…

普洛特:我们没有所谓的婚姻,也没有丈夫和妻子(We do not have marriage on K-PAX. There are no wives. There are no husbands.)

 

很显然,鲍威尔所认知的“家”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家”(Home)相当程度上等同于“家庭”(Family)。而在普洛特所描述的K-PAX星球上,他们虽然有生物意义上的父母,但是他们是整个社会轮流抚养教育的。

 

普洛特:在K星上,孩子并不是有其生父母所养育,而是由每个人。大家轮流抚养,有所有人教育。(On K-PAX, children are not raised by their biological parents, but by everyone. They circulate among us, learning from one and then another)

 

因此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他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只是以个人。这个观点是作为单身主义者的我所喜闻乐见的。

 

“家庭”(family)是以婚姻与血缘构建的,与姓氏、宗族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在古代,宗族是为了生存与安全由几个家庭联合起来的大家庭。这种社会形态的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出于人类的动物性需求和传宗接代。血缘、姓氏、图腾所赋予的无非是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什么人类需要在这其中寻求这两者呢?很显然,因为个体的弱小。尤其是在人类文明和科技诞生之前,无论是面对猛兽也禽还是大自然,人类都显得无力渺小。唯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血脉是最有效的缔结。

 

社会文明发展至今,血缘的连接已经不像从前那么紧密了。但在中国,光宗耀祖的传统家庭观念始终根深蒂固。我总有一种感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始终将焦点聚集在“家庭”这个概念上,而忽略了两端的“社会”与“个体”。我想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社会体制的松散和法制的不健全,以及个人权利意识的薄弱。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无形之中给子女造成了一种束缚。我尤为不认同的是中国父母视子女为其生命的延续,或者某种程度上的投资,因而给予其过高的期望值,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子女。这种怀有过分的期望的家庭关系无疑钳制了孩子自身内在的发展。“父母”乃至“家庭”的概念是一种束缚和局限。

 

相对来说,西方社会的“家庭”比较松散。社会角色也更为多元。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没有那么强。他们更为崇尚个体的个性发展。即便夫妻过不下去了,多是和平分手。提现了尊重对方追求自由的权利。我相信这是心智发展处于领先的表现。

 

我认为,人终究是单独的个体,必须也只能独自面对其生活的种种。所谓的依靠和依赖都只是外在的、暂时的、不确定的。父母只是我们生命旅途上与我们同行一段的同路人。他们将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但如何去行走那得靠我们自己。我很欣赏高晓松一次在节目中说的话。大致意思是,他很感谢他的女儿投胎到他家,做他和妻子的女儿。女儿的生命的剧本早已经被写好,她是她自己的导演。作为父亲,他只是一个制片人而已。我想,这是作为父母,在看待子女关系上的一种突破。我的观点可能更为激进,更为理想化。我更赞成的是电影中普洛特所描述的K-PAX星球上的状态。孩子是由所有人抚养、教育的,因而集成了整个星球的意志和无限的可能,从而不会只受到“家庭”造成的单个或者几个生命的影响,“家庭”的概念彻底消除,因此也没有所谓的丈夫或妻子。当然,目前人类的心智远远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若真到那个人类心智高度发达的时候,我相信,如普洛特所描述的,无国界,无法律是有可能的。到那个时候,一切约束人类行为的就是自律与爱。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了Metallica的那首Wherever I May Roam中的两句歌词:

 

The road has become my bride

Where I lay my head is home

 

对于一个真正的行者,他不会有疆界的概念。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家早已脱离了家庭的概念。

 

既然否定了家庭的概念,那么普洛特当然不会赞成有婚姻这么一回事。当鲍威尔医生对其催眠的时候,他无意中表达了他对婚姻的否定,态度多少有点轻蔑。

 

普洛特:他讨厌人们这种作茧自缚的作法。我的意思是,我们K-PAX上没有这种傻逼事情。(He hates the chains that people shackles themselves with. I mean, we don’t have all that crap on K-PAX)

 

对此,我无法不拍手叫好。即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我也痛恶婚姻这个概念。婚姻本就只是一个仪式,其本身绝不是目的。若两个人想生活在一起,那么爱对方,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对方成长,不断完善是双方在一起的目的。婚姻或许是一个承诺。但承诺仅表示决心和勇气,绝不是保证书。中国式婚姻最让我觉得可笑的是这根本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牵扯了两家人。热闹地就像公司招聘。在我看来,如今这个社会赋予的丈夫或者妻子身份更像是两份职业。于是婚姻证书更像是一份工作合同,一份自以为是的保障罢了。一道堤坝将自发的两性情感之泉,分为婚前与婚后,将原来自然的水流人工地管理起来。可笑至极。

 

我并无意拿“单身主义”这个概念来划分队伍或是贴标签。单不单身的状态并非关键。真正的单身主义所代表的是一种个体的觉悟--回归到自我完善,追求自由也尊重他人追求自由的权利。

 

 

蓝鸟Bluebird

 

影片结尾处,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普洛特带走了贝丝。正如她写到的,我无家可归(I have no home)。孑然一身的她确实具备了生活在K-PAX的条件。她不会有那些牵挂和眷恋。相信她会在K星上找到真正亲切、安心的感觉,也就是家的感觉。同时贝丝是个聪明敏捷、观察力强的人。只有她一眼认出了普洛特正是那只蓝鸟。

 

我相信此处的设计实则是一个隐喻。蓝鸟在西方象征着幸福快乐、温暖亲切、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普洛特给人的印象。他的出现给这家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们带来了神奇的力量。他以他自己的方式,慢慢地解除了与他同一屋檐下伙伴们的心理障碍。他令一生渴望爱情的Doris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使始终还怕呼吸肮脏空气的小黑哥脱下了口罩;让一直幻想嗅着臭味的大叔闻到了芬芳,甚至最后鼓励鲍威尔医生去修复与长子的关系。

 

我想这也是对那些精神病医生的嘲弄。真正有效的治疗绝非是你们头脑中的那些therapy。心理治疗需要的是敞开真心,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放下头脑中的概念与成见。

 

关系Connection

 

在结尾处,普洛特的一席话依然一语中的,发人省醒。

 

普洛特:你知道我从你们地球上看到了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多到能够住满50个星球,植物、动物、人类、细菌、病毒,你推我挤,设法生存,撞来撞去,相互依赖,建立关系。(You know what I learn from your planet? There’s enough life on earth to fill 50 planets. Plants, animal, people, fungi, viruses, all jostling to find their place, bouncing off each other, feeding off each other, connected. )

鲍威尔:你们K-PAX上没有这种关系吗?(You don’t have that kind of connection on K-PAX?)

普洛特:无欲无求(Nobody wants, nobody needs)

 

人们总是将自己建立在各种关系中然后迷失自我,进而用各种手段去维系、保障着那些关系,企图在关系中寻找安全感。佛说,诸行无常。所以,没有靠谱的关系,只有靠谱的人。

 

 

 2 ) 寄生生物啊

十分四十一秒的时候埋下了伏笔……
然后,只能带走一个人,就是寄主。
所以呢,波特的身体被留下来了。

大致如此

 3 ) 关于他是不是K-PAX星人

看了电影以后懵逼了,后来去百度了才有点解开我混乱的头脑,特此摘录下来,希望藉给大家参考以下文章来自网络(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godsend/blog/3043597/ http://i.mtime.com/109101/blog/559911/
第一遍:
      惊奇!确实经典!表演自不必多说,由凯文·史派西和杰夫·布里吉斯坐镇。
      无论是作为科幻电影还是科幻小说(说实话,此剧的小说我没看过),“科幻”的包容性是巨大的,而她很好的结合了科幻,悬疑,心理分析等因素,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他,他中有我的境界。非常符合喜欢这种类型影片人的口味。~然而对于我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怀着波特到底是人类还是外星人的想法来看下去。然而最后发现,他是不是外星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带给我们希望让我们找到迷失的自我!在科幻电影里面这是我见过的最富有现实意义的外星人了,人类真是神奇的动物啊,可以想出如此惊异的故事来。而像费米悖论,德雷克公式这些关于外星人的各种学说已经不在重要了,也不那么吸引人了。影片中皮特作为“人类”对精神病患者的帮助所达到的效果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精神治疗师(如,马克)的能力,正像他所说的:人都有自愈的能力。我始终是怀着皮特到底是人类还是外星人的想法看下去的,然而第一遍并没有看太明白,有好多矛盾之处。

如下列出证明皮特是外星人的主要证据:
证据1,他可以看见短波的紫外线,而人类不具有这种能力。
证据2,回答出了天文学家提出的只有少数几位天体学家才知道的问题。
证据3,解答出了天体学家关于K派星运行的轨迹。
证据4,可以跟狗说话。
证据5,从医院消失三天按照皮特的说法,北上游历各国。
证据6,可以说是隐藏证据,最后皮特离开了地球。
证据7,最后带走了贝丝。

而证明其属于人类的地方有(这还用证明么?):
证据1,他见到水龙头后的反应异常说明原来精神上受到过与之相关的刺激。
证据2,马克对他进行的调查显示他确实是人类,因为5年前皮特确实受到过痛失亲人的打击,之后便失踪了。
还有疑问之处是:青鸟的出现是偶然还是皮特所施的“魔法”?为什么贝丝会对皮特说,你就是那只青鸟?

 

第二遍:
      当听到那句话:“别担心,我不会寄居在你身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第一遍看的时候怎么就没注意到他的解释呢,唉!而且他在给马克解释为什么他长的跟人类一样时提到的:为什么肥皂泡是圆的?因为那是最有能量效率的形状,同样的,在你的星球上,我像你;在K-PAX星上像K-PAX星人。这也佐证了他前面说的话,为什么要寄居于人类身上, 这样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上面的矛盾和存在的疑问了,对于外星人的7条证据和人类的两条证据,因为K星人已经进化到生物的终极阶段,只剩下了精神,而靠寄居于肉体来进行行动。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类进化的终极阶段是怎样的?
      但是K星人又是什么时候寄居于罗伯的身体的呢?影片后半部对皮特的催眠术很好的解释了K星人和罗伯融合的时间和原因,即由于5年前罗伯遭受到的失去亲人的悲惨遭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皮特看见水龙头喷水时会有如此剧烈的异常行为。
     回过头来也就好解释为什么青鸟会出现了,因为是K星人寄居在了青鸟身上,说明贝丝具有可以看透皮特本体的敏锐感知能力,再加上从影片中断断续续表述的K星人的社会结构也可以了解到贝丝是最符合的选择对象:没有家庭,本性善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K星人最后带走了贝丝,因为她相对于其他人,最符合K星人的要求。

再多说一句,非常喜欢本片的电影音乐,非常好听很有动感!

K-PAX—为什么来到地球?
  他为什么来到地球?从催眠到最后查出发生在罗伯身上不幸的遭遇,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断。从开始催眠时,他说他有个朋友,和他一起看星星。这个朋友就是罗伯,在罗伯还是少年时,他们就是朋友。而每当罗伯有事,波特都能感觉到,并来地球帮助他。这一次来地球,也是罗伯出事了。他的妻子和女儿被杀,他也自杀了。但我想他没有死。波特来到以后就寄生在了他的身上。当地已经给罗伯做出了溺毙的结论,而罗伯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后大概也失去了意识,他无法独立生活了。波特既然和他是朋友,当然会帮助他。所以波特在地球旅行5年,其实也是为了帮助罗伯找到能够照顾他的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能够解开天文学家的难题,因为当时的他真的是K-PAX星人,他在这5年里控制着罗伯的身体。而他为什么会对水,会在催眠到关键时发狂呢?因为身体里有两种意识,罗伯的意识在通常情况下是沉睡的,只有碰到能够触发他内心巨大悲痛的东西时,才会做出反应。所以在他看到龙头喷出的水时,会那么慌张;所以他在被问及那关键的一天时会做出发狂的举动。波特会接受催眠也不是因为他害怕被关去3层4层,而是他不想毁了罗伯,他的目的是为了给罗伯找到安身之所,而不是让他受苦。事实上,催眠表现出的痛苦,恐怕不是罗伯一个人的,波特可能也感到痛苦。所以在催眠时,你会感觉有时是罗伯,有时是波特,因为存在于一个身体,恐怕有共识性的意识,他们在相互跳转着。当马克最后递给波特罗伯学校的名册时,波特只是看了看,告诉马克既然知道了罗伯的事,以后就请好好照顾他。
—————————————————————分割线———————————————————

    看了网友的解析,这是我最想要接受的一个解释,Prot(或许名字也不是真的)是外星人寄居在Robert Porter身上,而Robert Porter是那个有悲惨遭遇的地球人,详见上面皮特是外星人的主要证据。
    不管怎么样,Port的确能看到紫外线,他也的确消失不见三天,Port对药物免疫也是真实的,Bess消失不见也是真实的,我们如果一定要说他是地球人,那这些问题就无法解释。
    而结尾Port要离开的时候,面对医生发现真相时很坦然(因为不是自己嘛),而且对医生说希望你照顾好他(Robert Porter),所以最后离开时一大堆精神病人都说不认识他,他不是Port。(不是有一个说法吗?精神病人和天才就一步之遥,那个说所有人身上有臭味的胖子,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种领先于人类的进化或者超能力呢?)
    之前他的旅行都是带着Robert Porter的身体的,而这次他把身体留下来了,或许是因为他找到了可以替他照顾Robert Porter的人了。(医生)
    而想起他反复强调的,只能带一个人去K—PAX ,为什么,为什么只能带一个人,因为他只能同时寄居在一个人身上,从而带走他。
    and last 片尾的小彩蛋,医生用望远镜看向星空,是在看Port吗?因为Robert Porter不是就在医生身边嘛,所以医生是在看Port,看K-PAX,
    
    正如片尾时他们的对话:
    Port——And yet l sense that when l leave here,l will be missed.
    Dr——Yes.
    (By the way,Spacey的声音好好听,我是不是该为了他的声音去看月球?)

 4 ) K-PAX科幻外衣之下的另一种现实

1.希望大家在看本评的时候也看一下回帖,有更多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回帖比本文更精彩。

2.有一句笑话这么说,”我就‘相互理解’这个话题与他激烈辩论了俩小时,还拉来了亲友团,直到他不得不接受我的观点。“
人是要随时接受或者准备接受真实生活里的各种可能性,但还是让我们都平和一下,不用那么较真。至于观点各自保留。也许有一天就会改变。争论本身是无法带来真相,同意或者不同意也只不过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闲下来对一部电影的随评。也许在争论电影里这个人是不是外星人的同时,真正的外星人就站在面前被无视,然后他摇摇头,走了。如果这样的话,至少影片中的”尊重““包容”“智慧”和”可能性“就被忽视了。只看到了外星人或是神经病,有点可惜。所以大家各抒己见时,无论心存善意或”互捧臭脚“,只是一堆观点罢了。爱与和平,莫吵莫吵。

3.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影评。“忽略他是人的可能性,就和忽略他是外星人的可能性一样,本质上是狭隘的,反过来说也一样。”多方面的可能性“更有意思。
——————————————————————————
这个电影的表达方式非常出色,人为的神化,神秘化或复杂化了许多细节。但我觉得不需拘泥于细节,最重要的不在此处。重要的是这么好的一部电影会启发每个人思考,给每个人的启迪都不一样,收获也各不相同。

忽略他是人的可能性,就和忽略他是外星人的可能性一样,本质上是狭隘的,反过来说也一样。每个人需要保留独立自我的判断,也尊重其他人独立的判断。做一个视野宽阔的人,并不一定要站在看似独特的那一边。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外星人,至少心里会因此舒服许多。
也许,K星人或者一个高智商病人。真相也许就那么,那么简单。也许,真相也都并不重要。

——————————————————————————
十年之后再评价。

K-PAX是皮特的第二重人格,这个人格智商极高,对天文学等格外有天赋,很小的时候就存在,并总是进行自己和自己的谈心,并且这个人格非常智慧、完善。

为了避免事故带来的巨大创伤,他通过形式上的自杀把表象人格分离并深埋起来,当然也许是因为自杀之后的失忆综合征导致的。

也因为这个缘故第二重人格也就是K-PAX变得异常的善良,仁爱和强大,甚至拥有了一些像特异功能似的能力,去帮助人不要再遭遇不幸

他所想象的K-PAX星球在童年就开始构想,最后加入了因自身悲剧而衍生的各种理想主义特性。

喜爱吃素,是因为他虽然很善良,却是屠宰场员工,加之经历的血腥事件,无法再接受肉食。

有错就要改,但是k-pax发现有的错误是无可挽回的了,而且一错再错。

他曾经对婚姻关系并不能接受,之后也因为家庭的惨剧,导致他幻想出一个没有家庭和夫妻关系的K-PAX星球。

之所以那样去描述K-pax星球的繁殖,实际上是反向的,他目睹妻子被奸杀-对性产生厌恶排斥(恶臭,高潮时感觉胃上被踢了一脚)最终联想到K-PAX特有的繁殖。

他之前对以牙还牙这点反应很激烈,正是因为他也以牙还牙的杀死了凶手,亦让自己成为了罪人无法回头。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才彻底的人格分裂。他不断的提醒别人这点,正是因为自己的经验之谈。不想让悲剧再次发生。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k-pax的人格最终进入了逻辑悖论,也无法解释一切来获取逃避。医生最终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为了逃避这个即将要被自己所承认的悲痛现实,他重新塑造幻想,给自己定下了期限,最后杀死了自己的精神或称为失语症,以彻底遗忘现实,亦是第三重人格。

智商极高的精神病患者,为逃避现实幻想出的绝对理想化世界,K-PAX星球,其实谁没这么想过呢?——尤其是追求本善却生活在这疯狂乌糟世界里的人。

并不是科幻的科幻片,科幻外衣之下的另一种现实。

【附录】——————————————————
黑牛奶不要糖 提供的KPAX原文小说:

小说最后主人公的独白中已经说了:
  
他一定是被激流冲到了岸上,从那以后,他就不再是罗伯特了,而是“坡特”(也许是波特的缩写)。在被纽约警方发现时已经在这个国家游荡了四年半。在那段时间里他怎么谋生则完全是个谜。但我怀疑他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学习世界各国的地理和语言,而不是真正的周游世界。没准他也睡在耶里,尽管吃穿从哪里来无人知晓。

但谁是坡特?他的关于没有政府、金钱、性或者爱情的世界的思想又从何而来?我的见解是第二性格能够利用我们普通大脑中未被开发利用的部分,也许那些遭受专家症或精神紊乱困扰的人就是如此。他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构造这个田园诗般的世界,在那里所有困扰着罗伯特的问题都不会存在。他的关于自己幻想的乌托邦世界是那么的逼真那么的完整,以至于他甚至发明了一种自己的语言——pax-o。令人费解的是,他竟然能预测到K-PAX的真实大小、形状、运行轨道,甚至是其他一些他所“参观”的星球的具体信息。
(顺便说一句,他提供给查利教授的数据和答案后来被证明完全正确。)

他的理想世界应该是一个当孩子处在成长阶段时父亲不会突然死去的世界。坡特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K-PAX上的儿童很少见过自己的父亲,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谁;与此同时,他用他们可以活到上千岁的思想来安慰自己。

这个世界也不应陔存在着性和爱情,这些常人的需要却毁了个年轻人的前途。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爱也就不会有失去,如果没有性,也就不会有性犯罪。甚至没有水的世界,因为那让他想起洒水器!

在这个理想世界里不应该有任何形式的流通货币,因为钱曾使罗伯特不能上大学,而且,为了钱必须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工作——杀掉自己喜欢的生物,那份工作也要了他父亲的命。作为补偿,在他的理想世界里没有动物会被屠杀或者利用。

他的世界还是一个没有上帝或任何其他宗教的世界。因为那样的宗教信仰使得萨拉拒绝使用避孕器具,也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的结合会遭到小镇人们的唾弃。如果不存在宗教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最后,那里应该是一个没有学校,没有国家,没有政府和法律的地方,所有这些在坡特眼里都一文不值。在他的理想化星球里没有人会被这些所驱动。

我起初被一个问题困惑着:既然处在那么不可忍受的环境下,为什么坡特不和他的怀孕的妻子搬离这个小镇?后来是吉塞拉,这个在农村成长的姑娘提醒我,几乎是所有的美国年轻人,都有一种恋家情结,为了经济上的原因,他们从事着自己痛恨的工作,在家乡厮守终生,麻木地把时间用在喝啤酒和看肥皂剧上。

如果在。1985年8月17日那天没有发生这一切,现在坡特很有可能正和他的妻子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不幸确实发生了。他又一次呼唤他的第二性格——坡特,请他帮助自己处理这无法言表的恐惧。

但这次坡特也无法抚平他的创伤,至少在地球上——这个每天电视新闻报道里充斥着强奸与谋杀的地方,他办不成,在坡特眼里,惟一能逃避这一切的就是他构造的虚幻世界,那里没有暴力和对死亡的恐惧。那是一个美丽的叫做K-PAX的星球,生命中没有疼痛与悲伤。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劝说罗伯特和他一道同去。然而,也许是罗伯特受到的打击太深,他越来越缩进了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连坡特都无法与之交流。

我们还不清楚为什么坡特选择在那一天的那个精确的时间“回去”。也许他已经意识到要说服罗伯特与他一起回去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发现五年的时间都不能劝服他。

不管如何,坡特确实在那个时刻离开了地球,而罗伯特仍然留在了3B病房。
  
说实话,我很讨厌小说中最后的这一段话。说得太多,把PROT描述得这么清楚,他也就死了。

 5 ) 医生,病人,奇怪的区别

如果仅仅按1-5颗星作为依据来定位一部电影,那我只好给K-PAX5.3颗星。如果按照精彩,非常精彩,无聊,无聊至极划分的话,那K-PAX无疑是极精彩一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祝福PROT在K-PAX生活得愉快,因为我是真的相信他来自K-PAX,就如那些精神病院中的患者一样,深深相信着。我一直相信有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或者感官的世界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成了艺术家或者疯子。所以我从未反感过有精神问题的人群,甚至很感兴趣,至少我坚持认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背负着另一种使命的。

Mark的使命是治疗病患,他作为医院中的主治医师,更象征着某种权威。而这种权威一旦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已不容置疑,就好像胖子胖到低头也看不到自己的脚,那他印象中鞋子的颜色也成了定式,而一旦有人提出置疑的时候,却还会用身体上的优势压倒别人。在PROT帮助治疗病人的时候他所表现出的气愤也直接说明了此问题。一旦拥有此权威,就一条路走到黑,虽然他也怀疑过自己的判断,但身为权威的执行者,MARK的身份也不容许他怀疑。他一相情愿地认为他只是个精神病者,甚至在PROT画出精确的天体运行轨迹之后,在PROT神秘消失3天时,在证明他的眼睛能看到紫外线时,在他与狗对话时,这种种有利证明他的身份的证据一一列举,仍无法改变他的看法--MARK确实是精神病者。所以他未曾要求PROT进一步证明他来自K-PAX,而是绞尽脑汁想推翻他的论证。医院中的患者们,被正常人囚禁的患者们,深深相信着PROT,相信他来自K-PAX,相信他会带一个人逃离这个荒唐的世界,并为此积极地做着准备。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对比。患者与所谓的正常人的对比。然而真正讽刺的是有时真理以看似荒唐的形式出现时,少数人往往是正确而且疯癫的。“医生,病人,奇怪的区别。”

PROT是个极富有神秘感的人物,他身上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他善良,单纯,冷静,超脱。超爱吃水果。他会问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个博士,还会像孩子一样往自己的碗里狂添水果。他的理论吸引着MARK,吸引着专家们,精神病们还有观众们。关于他们星球的高度文明,还有已经不存在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每个人的高度自制力和整个社会高级的共产主义。也许只有在失去了感情的情况下,PROT和Robert的友谊才如此珍贵。PROT极其重视这位朋友。以至于在他发生意外之后,借助他的身体游历世界,为找一个可以照顾他的人。直到遇到了MARK,就像MARK说的,是PROT选择了他。在PROT即将离开的时候,他感到不舍。在K-PAX,所有人无欲无求,他离开了,不会有人怀念他,因为没有理由。而在这里,他会被人怀念。也许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该情形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程度还不算太高的星球,至少我们还拥有感情--这会害人的东西。

其实这部戏想对我们说的真的很多。借助PROT的口,借助精神病者的口,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仅用大道理表述枯燥无味的东西。关于寻找幸福的青鸟,关于死亡,没有任何人能控制,还有那个好像传说一样的理论:“ 宇宙会膨胀,然后缩回原形,然后再次膨胀。。如此周而复始
  但你不知道的是当地球再次膨胀的时候,现在发生的事情又会重演
  你这次犯的错误,下一次经历的时候依然会重复
  你犯过的每一个错误。。将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有错马上就要改,因为一次。。将会是你的永远”

至少在我看过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有冲动改正一切错误的。

PROT带回了无家可归的BESS。给更多的人留下了希望。为Robert找到了照顾他的人。让MARK与儿子重归于好。他说他去去就回。

 6 ) 最省钱的科幻电影

它与以往所见的科幻电影完全不同。

它确实是科幻电影。

挖掘人性的科幻片。

就是情节太枯燥了,悬念太无聊了。

近期看了几个美国、法国的科幻电影,发现欧美的科幻日趋日韩般的含蓄起来,台词从口头俚语变的日趋文绉绉掉书袋起来,大手笔的视觉效果也日趋隐蔽起来。

这完全不符合美国佬好大喜功、个人英雄主义、死玩电脑特效和视觉效果的个性嘛。但在我们这么个爱怪不爱才的国度中,国产片如果闷的话,会被骂装逼不用去星巴克,而欧美片闷的话,则会被赞为有思想深度。

这部片,虽不至于跌入3星以下的装逼文艺片范围,却也够不上5星有思想深度,甚至连电脑特技跟视觉效果都不在入流范围,科幻题材吧,却又是软科幻,软科幻本身就比硬科幻起评分要低,所以勉强给它3星半已经足够。

一个来自地外星系的外星人。熟稔自己星球的科学技术与星球运转轨迹,并且对人类天体物理学及心理疾病病理学方面深有造诣,才区区200-300岁,真是青年才俊啊。想想咱们人类,就算活个百八十岁也顶多只在一个领域获得长足发展,更何况这还没计算老年痴呆症患者。。。

前半段被处理成一个心理悬疑片,观众纠结于医生和精神病患之间精神和意志的较量。后半段编剧又硬生生把故事扭曲成一个悬疑侦探片,马克医生试图通过拙劣的推理手段,印证自己的猜测来证明“患者”心理疾病的本因。

看到影片最后部分马克医生通过一个小铅笔头找到了波特身份的线索(这里我一直认为是一个BUG,既然当初照这个男人所说的,他脱了衣服跳进湍急的河水中,按照常理来说急流中的溺水者会被水流冲的一丝不挂,那么他这根能表明他来历的小铅笔头是在什么地方藏着呢?),进而锁定了他只是个物理知识比较丰盛的普通人的时候,大家都感觉自己上当受骗。

但所有人,精神病患,医护人员,甚至马克医生却都特别期待波特所说的乘着光束的旅行,和拥有两个月亮的K-PAX星球。他说是那么美仑美奂,那么真实可信,就好像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一样真实存在在宇宙的深处。即便他的话是假的,人们也愿意相信它的存在。就好像许多人没有见过万里长城,但依旧相信在月球上也看得到那世界第八大奇迹一样。

最后波特真的离开了,留下脑瘫的沃特并带走了无家可归的自闭症患者雪莉。波特跟人们带着的启示实际上是,别怀疑你看到的,你的自信和理性判断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可能你以前很坚定,但在别人充满信心的话语中,你的信心在不断的动摇,直到最后被人摧毁,并徜徉在别人话语中提到的那个无尽的幻想世界中不可自拔,最后丧失了自我创造性。

一个寄生的外星生命就这样通过一个被遗弃的人类肉体,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的就击溃了人类历经5000年才积累起来的科学信仰,并树立起自己的,来自K-PAX宗教信仰。

这宗教让人们都怀揣着前往梦幻之星K-PAX的美梦,他们的精神领袖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只要自己能被选中。多完美的征服计划啊,这比起《世界大战》中用杀人光束击败人类军队征服地球的效率更高,损失更少。

这也是为什么19世纪欧美列强开拓殖民地必有传教士先行的原因。完全的征服不在于武力,武力只能征服一时,被武力压制的人,其精神仍然是独立而清醒的。而精神征服则会让被征服者完全丧失自我,心甘情愿为征服者肝脑涂地。

到底沃特是在治愈癫狂的精神病患,还是刻意在绝望者中塑造一个全新的宗教谁也说不清楚。在我看来可以这么解释,对于创始者沃特来说,说那些话不过是与他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在绝望中等待救命稻草的人来说,它无异于背后闪着圣光的奇迹。于是,一个全新的宗教,就在创始者不经意之间促成。奇迹虽然已经驾着光离开,但相信他的教徒们会将这来自于外星的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直到千年后,故事的原初都将面目前非,只留下一个虚无可笑的神话,和一群虔诚的信徒。

 短评

你看,人有时候活得那么绝望,被各种恐惧、悲伤、回忆所缠绕,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叫做希望的东西,让你发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过去不能重现,但是现在永远都可以把握。不管真相如何,我们都想有一颗来自外太空的,像他一样温暖的心。

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我觉得Prot 是占用了Robert 的身体,带走了Bess 。而K -P a x是应该存在的,高度进化可以以精神灵魂方式进入一个人的身体。开始觉得被忽悠了像伪科幻片一样,可后面来看应该是存在真实的。

9分钟前
  • 七十三
  • 推荐

有Spacey在,越看越温暖。

13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科幻包装的[小王子]。

14分钟前
  • 卡卡
  • 力荐

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治愈的片子了,'every patient have their own prot' 你是乘着光束而来的电子小水母,击中我们最原始的单纯,是不是去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星球,我们真的不必再轮回错误?还是,珍惜幸福就已足够?配乐完美,凯文完美。

1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很温暖的科幻片,结尾要动点脑筋才能明白。Kevin Spacey的表演没的说!

2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那开头他是怎么突然在车站出现的呢?”“剪辑出现的。”

28分钟前
  • 少数豪
  • 力荐

超赞的OST!影片因为原声烘托,氛围增色不少。科幻电影依靠纯逻辑,摆脱技术桎梏的另一个极致。

3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做好准备,应付一切,下次再来的时候希望和你说说话。一个科幻片就这样把我整泪了,配乐超棒

3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奇特而治愈的“科幻片”(?)。导演将悬念感营造得太好了,到最后一刻都让人各种揣测!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6/10。科幻元素全由对白展现,因此故事沉闷且百思不得其解。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纷乱斗争,波特的星球是美国梦的代表,那儿有名叫博爱和顿悟的两个太阳同时升起,没有政府和法律,没有武力和战争,家庭的概念消失,人与人完全平等,连令博士们咋舌的天体运行知识在外星人那是常识,让波特不枉此行的只有吃了不吐皮的香蕉和其它水果,他不知道人为何不接受耶稣和佛祖的教导,却用以牙还牙的暴力逻辑支配社会法则,之所以本片超越了浅薄的美国乐观主义电影,就因为它的多义性结尾,似乎成为植物人的波特露出值得玩味的微笑,暗示了波特真实的身份是一个常有惊世之论的疯子,他热情地与医生和病人说笑,下达古怪的任务以治愈心病,譬如整天畏惧死亡的男人在体验死亡后大彻大悟,摘掉口罩露出满脸胡须的微笑,可以说波特身负美国人崇尚的拯救、自强的英雄形象。

4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非常吸引人,不拖沓,有新意,却不花里胡哨,能触动人心里质朴、温暖的一面。我看到鼻酸流泪。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细节,其实是精神病医院里那个脾气不好、总是把脸抹得很白、自称“等人来吃饭等了11年”女王打扮的老女人。她说“有人觉得我疯了,但我只觉得这是浪漫罢了。就像烛光晚餐、看日落……

48分钟前
  • 一座夏天垮下来
  • 力荐

片尾曲结束后尚有影像,勿走开

53分钟前
  • RD
  • 力荐

没有任何特效的科幻片,看到最后挺感动的,善待身边的一切吧,在你失去它之前

5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演技、原声,下次来,带我走吧 :)

58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没有任何特效的一部科幻或悬疑片。影片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一直对此片争论不休,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样。你无法判断他是K星人,还是只是个精神分裂者。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剧情给你带来的希望,不管情绪遭遇再多的负面因素,只要能看见希望,那一切都总不算太糟,不是吗~

59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最温情的科幻片

1小时前
  • 不流ᝰ
  • 力荐

我们K星人都知道,宇宙会膨胀,再收缩,一遍又一遍。无论你做了什么,它都会跟着你一辈子,你做错的每一件事,你都得承担,一遍又一遍,直到永远。所以我想,你这次一定要做正确的事,因为这次,就是你唯一的机会。

1小时前
  • 亚比煞
  • 力荐

这才是小王子长大了的真人版。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吃香蕉不吐香蕉皮!

1小时前
  • Golden Blu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