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HD国语版

主演:邓超,阮经天,刘诗诗,文淇,林嘉欣,郭京飞,马苏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2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4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5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6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4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5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6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7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8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19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起连环凶杀案掀起了城市的狂欢与躁动,数起案件中受害者均遭虐待致死,且充满仪式感,所有线索都与一个人有关——精通犯罪心理学的天才神探方木(邓超 饰)。在与同事米楠(刘诗诗 饰)调查案件时,方木发现曾经是自己高中同学的江亚(阮经天 饰)似乎深藏很多秘密。此时网络上出现名为“城市之光”的用户,以发起投票的方式让大众决定律师任川(郭京飞 饰)的生死,方木、米楠等警察虽然用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阻止这场“以暴制暴”的黑暗审判,这座城市陷入了混乱的旋涡。紧要关头,方木觉察到江亚的妻子魏巍(林嘉欣 饰)竟然是解锁江亚秘密的重要证人,就在真相即将大白的关键时刻,一场惊人变故突如其来.....青云志2刽子手2017请让一让立体奇兵风流戏王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美国行动(粤语版)甜蜜的心跳魔发信号100拉字至上:Q世代第一季错位青春第二季奔向爱情神奇乔纳森的纪录片企鹅家族第四季女婿乱入第二季疯狂夏令营1994英语生存法则墨脱公路南下孖宝闯八关高地人花样江湖蜘蛛宝宝,或你所听说过最疯狂的故事刺客俱乐部三月的狮子1992伊藤润二狂热:日本恐怖故事阿帕鲁萨镇边缘故事2022赵子龙2020皇帝出京爱的阶梯传教士 第三季凹凸世界第四季南泥湾小凯撒一周的偶像奔跑吧·生态篇超模们第一季猫与爷爷街头女斗士替身情缘2009

 长篇影评

 1 ) 怎么才能为受害者声张正义呢

看的我有点难过。

逼死学生的老师被没有被学校开除,只是扣工资记过处分。
强奸幼女的坏人被当庭无罪释放。
扶老太太过马路的女初中生被判几万块的赔偿。
法律并没有为受害人声张正义,法律拿加害人没有办法。
如果没有城市之光,谁又能替他们声张正义呢?

电影里方木也说:那些人是有错,但是错不至死。
然后加害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错受到任何的惩罚。
城市之光杀了加害人,而且城市之光只是因为自己的中二病杀人,所以城市之光有错,那么如果城市之光并没有杀掉他们,那么我们应该为城市之光拍手叫好吗?
比如阉了强奸犯?比如拿走老太太的财产?这算真的城市之光吗?我自己的话,真的会拍手叫好,欢迎这样一个声张正义的“大侠”的,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否则在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又有谁能够为受害者做补偿呢?想到了Priest的默读,里面费渡建立了一个“受害者联盟”,让被法律丢弃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办法找回公道。
现实世界中又该怎么办?刘鑫害死了江歌,刘鑫会受到什么惩罚吗?林家四条命没了,绿城又会被怎么样吗?多半并不会……所以真的很唏嘘……

邓超和阮经天本片都演技爆表,刑讯室对峙那部分太精彩了。刘诗诗在里面的角色很俏皮,打影子那段很可爱。

 2 ) 据说这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删减阉割的片段,看完觉得好可惜…

1.任川的法官身份
小说里任川是法官,电影里改成了律师,原因你懂的。

2.任川被投票炸死
小说里任川是被网友集体投票投死的,有种大众审判的意思,类似前段时间江歌案的集体投票。电影里改成了玩游戏,网友并不知道是真的要投死任川,最后杀人的还是江亚。寓意和深度弱了好几个段位!

3.米楠在网吧怒吼网友
算点睛之笔的一段,看剧照和特辑对比是删减了。任川在网友投票下被杀后,米楠冲进网吧中,怒斥网吧里的人都是杀人凶手,并要现场逮捕投票的人。任川被炸改成是江亚操作后,就跟网友没啥关系了,这一段也就被迫删了,少了一个高潮,痛心。

4.方木的结局
公映版质疑较多的是方木的结局,看采访导演说其实有拍两个结局。最终采用的版本,应该就是审查的意见了,代表光明的警察怎么能死呢?最后方木和米楠在病房的,感觉像后期补拍,用光和风格都完全不一样。

5.廖亚凡的身份设定
在小说里,廖亚凡的身份是方木的未婚妻,当时看小说的时候其实观感很不适。电影里这点的改编是更好的,改成了类似“女儿”的设定,她和方木的关系也由爱情变成了亲情。

6.廖亚凡被杀
小说里是因为廖亚凡做了对不起魏巍的事,江亚才杀廖亚凡,电影里把这个动机给删了,江亚的角色魅力被大大削减。杀人要有动机这事,编剧能不知道?但是现实就是,前面方木就一直被江亚压制,如果后面还是反派占上风,一个反派魅力太过强大,甚至超过了方木,超过了警察这个群体,这个片子能上映才怪了。

7.江亚怎么做到的完美杀人
正片里只有江亚连环杀人的犯罪结果,没有展示过江亚是怎么做到完美杀人的。导演说杀人细节都有拍摄,正片中被删减了,改成了用旁白交代,呵呵。

8.神秘消失的雷米和马苏
电影片头的特别出演里,有《心理罪》原著作者雷米和马苏,但我仔细看了公映的版本,并没有发现他们两个人的戏份,应该也是被删减了。本来还期待雷米大大的银幕首秀的,唉。

 3 ) 挑一些与我想象中的小说的出入

和小说相比,人物关系虽然有些变动,但还在合理范围之内,邓超版的方木形象上有些老,眉目之中少了些忧郁,由于廖亚凡变成了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不再是小说里那个离经叛道的不良少女,所以方木对廖亚凡的感觉不像小说里那么负疚,感觉上也许关晓彤更适合廖亚凡这个角色,比较叛逆。由于篇幅的关系,无法把魏巍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所以魏巍这个隐藏的复仇者也就无从演绎了,台词方面感觉推理成份太弱,根据犯罪现场进行的心理画像无法解释其合理性,只是把推理结果告诉大家,推理的论据有些薄弱。还有,把任川法官的身份变成了律师,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吧,如果变成法官也许审查都通过不了,任川被炸死之后,方木冲进网吧指着所有的人歇斯底里的喊“你们所有的人都是杀人凶手”的部分被删掉了,感觉无法体现方木的愤怒、悲愤、无助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所以才会用牺牲自己来熄灭城市之光。结尾部分,小说方木咬断的是自己的手指,被魏巍调包解救成功,可惜如此惊心动魄的结尾无法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只能变成在江亚的斧头劈下去之前被米楠解救出来了,相比之下薄弱了很多。总的来说,改编的还算可以接受,比李易峰版的要好很多。

另外,没有看到有邰伟有些小小的失望,毕竟在小说里他起了很大的作用,电影里全被杨学武代替了。看完了电影也没发现我们的雷米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哪个呢 ?🤔🙄

 4 ) 十句话

① 连续给自己放了三天假,每天上午看一部院线片,中午吃一顿大餐,下午写写观后段子,生活规律没压力的感觉真好。

② 这个版本的《心理罪》几乎不含神乎其神的心理画像术,甚至借刘诗诗之口调侃了这一套:“能搬动尸体当然是强壮男子了还用你分析?”这是直接把弹幕写进了剧本。

③ 毕竟雷米原著也不算推理小说,拍成带架空色彩的心理惊悚戏,轻推理重人性,聚焦内心厮杀,成分是对的。不过中国犯罪片在这个领域经验不多,跟上半年那部《记忆大师》一样,细节分寸不好把握,口碑也容易吃亏。

④ 邓超的表演是往沧桑写实路子走的,长发和眼镜的造型又带出了漫画感,跟其他刑警不是一个画风,出场自带神童光环,接着被虐到六亲不认绝地反击,嘻嘻应该跟《恶魔蛙男》的小栗旬干一杯啊。

⑤ 反派像是诺兰《黑暗骑士》的稻草人,都是留长发戴眼镜瘦削文质爱吼爱笑的斯文变态,阮经天表现相当不俗,如果朝反派专业户的方向努力,成就指不定赶超隔壁的基里安·墨菲。

⑥ 网络民意给平民判死刑,这点比去年那部《玩命直播》深入,但碍于院线潜规则,没法进一步呈现,据说原本是拍了斥责投票者的情节,被删了。

⑦ —“这世上有太多法律制裁不了的坏人。”—“包括你吗?”这句反问是全片的价值核心:一个人为自己的替天行道辩护时,他已经跟自己想消灭的对象成了同类。

⑧ 电影最聪明的,是把城市之光的杀手代号,不漏痕迹地过渡到人民警察的正能量上,要没有那一堆彩蛋,估计正片里还得砍掉不少才能过审吧,又一个能上教科书的案例。

⑨ 临结尾一场韩式野兽打斗,正邪基友撕得昏天黑地,那抗打是蝙蝠侠的,那自愈是美国队长的,放在一个法外行刑的大主题下,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是超级英雄粉。

⑩ 所有情节硬伤加起来都没下面这个过分:你告诉我在哪个高中,长阮经天这样还能默默无闻?平平无奇的古天乐从此不孤独了。

 5 ) 有勇气但全盘失败的“抽搐悬疑片”

点映过后,在豆瓣上写下这么一段话 “ 如此狂躁的叙事节奏、如此狂躁的过火表演、如此狂躁的摄影打光。宛如一个《七宗罪》脑残粉在香港、韩国进修后,撞出来一个“新”类型——抽搐悬疑片。剧本堪比车祸连环追尾现场,每场戏之间都是断裂的,槽点遍布,从丢包袱到反转都狂赶,连基本的推理过场都没有。 ”

不过实际上,《城市之光》并不是这么三言两语就可以评价完的作品,它至少算得上是今年华语院线电影中,一部相当难以评价的作品:

一方面,它的选题和切入点的尺度在近年来的华语悬疑犯罪电影中难能一见,主创团队也挺努力地在自圆其说。但另一方面,叙事节奏的狂乱无章和几位主演的过火表演,则把电影拉下了水。

电影中的第一位死者,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之前凌辱了班中一位同学致使其跳楼自杀,引发民怨。这是“城市之光”案件第一次引发警局注意,以相同的方式再次演绎“死亡”,是“城市之光”引发网友热议、引爆焦点的最大原因。

同样的,第二位受害人,被吊入了一个灌满羊水的废墟中的水囊。第三位受害人,因妨碍救火而致人死亡,最终以同样的方式困在火海中爆炸身亡。这些连环凶杀案的受害者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度掀起城市网民热议的对象,引发过极大的民怨;犯罪现场的线索都与一个人有关,方木。

故事由此开始,如之前的《无证之罪》、《嫌疑人X的献身》一般,《城市之光》没有采用“警方在明,犯案者在暗”的模式,而是一早就将犯人真身(江亚)告知。方木和江亚在案件进行到一半时便几乎已互相知根知底,但直接证据的缺失使得案件步入迷局。

然而,本该呈现出一种高智商对决的《城市之光》,自己将自己绕入了狂躁与混乱之中。

整部电影在开头部分便缺乏像样的“根基”来稳住整个全局。从第一秒起,犯罪现场虚假离谱到极点的风范便贯穿了下去,轮番上演的一场接一场狂暴血腥、一惊一乍的犯案现场戏码,无不遍地充斥着虚假感。

过快的剪辑节奏和过大的信息量,并没让电影为观众带来明快的节奏,反而是一种“强行快节奏”——每个情节转折点,都发狂般地往前赶,来的如风暴般极速,却缺乏大量铺垫、伏笔的支撑和起码的推理步骤。

于是,观众只能被强塞进这部作品之中,被导演、编剧所给予的信息量牵住,却难以拥有相对应的时间来理清楚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悬念感就地消失了,只剩凌厉的狂躁和过分紧凑的剧情。过分急躁地将文本信息合盘托出,不带一丝犹豫与沉稳,只能放大影片场景/叙事节奏中的虚张声势。

《城市之光》中几位演员的表演,进一步加大了这种虚张声势之感。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表演”,如何进行“卖力的表演”,于是,一场场过度外放的对手戏用最精分的方式摆了上来。按理说,好的演员是能带着戏走的,这部电影中的两位男主角邓超、阮经天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好演员,各自也算是有代表作品,却无一例外被戏牵制住了。

邓超不是第一次演犯罪题材的电影,《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中的表演都不错。但在《城市之光》中,他的表演缺乏收敛,几乎都是在用劲拿最情绪化、最大起大落的方式来外放,自然流露的戏非常之少。他的人设也存在问题,作为心理学天才和警探的双重身份,却很少将自己推理的过程展现出来。

阮经天演的更令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表演机器”:靠最表面化的表演技巧来表现人物内心是如何的邪恶阴暗、张牙舞爪,癫狂得流于表面。另外,这个人物的演绎前后是被一分为二的。在前半段他犯案的时候,电影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冷静的高智商罪犯,但是越往后,阮经天的表演就越显得歇斯底里,缺乏真实感,情绪与人格转变都是断崖式的。尤其是与邓超在审讯室对质的那场戏,只为冲击观众的感官刺激。实际上这类犯罪者绝非是我们“想象中的变态与癫狂”模样,他们应该会有更丰富的人格展现。

这部作品里还算可以的表演,实际上都来自于配角,比如只有几场戏的文淇和只有三场戏的林嘉欣。只靠不多的表演就能把人物写实的一面和人物的前史、人物内心瞬间情感(而非仅只限于情绪)表现出来,至少能给人些可信度。

不过话虽至此,《城市之光》却也算不上是一部没价值可言说的烂片,至少它其中有趣的一面是,把设定和视角选在了“信息化城市时代”。

“信息化城市”、“多媒体交互方式”,共同构筑了一起接一起的“惩恶”式连环凶杀案完成的舞台和传播的渠道。充满着仪式感的“惩恶”犯罪故事在设定上乍一眼看去,仿佛是《七宗罪》的当代版本再混杂入了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等时新元素,踩遍了社会热点。“清扫这座城市的尘土”,是江亚杀人的部分目的,也是不少网民的心愿。当下,碎阅读和快情绪发泄,使得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事件表面,而不是去追问真相背后。

电影中所展示的“惩恶式”犯罪,在开头时显得野心勃勃,借助类型片手法,融入社会当下新闻热点,电影中的一系列连环凶杀案,宛如一场凶手、媒体、大众的三重狂欢,把批判意识放在了“网络舆论”和“扭曲崇拜”身上

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一设定最终被简单粗暴地归为了江亚的“少年时期的阴影”,诸如年少时的经历让他内心充满着扭曲和黑暗等等,完成的落位点又投靠到了正能量的传达上。一段接一段老生常谈,无异于落入了虎头蛇尾的俗套,自断了主题上的探讨。

文/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6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探讨的“舆论”和“网络暴力”的问题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原计划在国庆节上映,后来推迟到年底才终于与我们见面。

电影改编自雷米的同名小说《心理罪》,如今已经改编为2版电视剧和2版电影。

其中李易峰、廖凡主演的影版《心理罪》在今年8月上映,但口碑并不理想。

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从导演到编剧、演员全都不同,和李易峰版《心理罪》并无联系,是两个不同的系列。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演员阵容还是颇为强大,其中邓超凭借《烈日灼心》成为金鸡奖影帝,阮经天凭借《艋舺》成为金马奖影帝,文琪凭借《血观音》成为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林嘉欣更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上提名或获奖。

不少观众对邓超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是一流的实力派演员,恨是因为他经常演烂片。

刚刚在《中国合伙人》得到观众的表扬,转身就去拍了《分手大师》。

上一秒在《烈日灼心》展示优异的演技,下一秒就去演《恶棍天使》。

好在邓超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

邓超认真起来真的很可怕,他把方木聪明的同时又过度自信、理性的同时又兼具感性、冷静的同时又夹杂冲动、善良的同时又胸有城府的性格都展示了出来。

方木在分析案件时的大局在握,在恍然大悟时的细思恐极,在证据不足时的气急败坏等一系列情绪都被邓超演绎得淋漓尽致。

什么叫细思恐极?就是当方木听到江亚说“你不该让一个女人独自留在家”时,方木火急火燎来到酒店却发现米楠毫发无伤。他立刻明白,江亚说的“女人”指的是另一个女人……

尤其是面对廖亚凡的死亡,方木五味杂陈,心乱如麻,从他的表情中我们能看到失去亲人的伤心之情、江亚对孩子痛下杀手的愤怒之情、不该把廖亚凡一个人留在家里的后悔之情,以及没能保护好廖亚凡的自责之情。

他跪在廖亚凡身边,想哭又哭不出来,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爱意、愧疚、难过,他不知道能做些什么,甚至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他想将江亚就地正法,却又不得不遵守法律,他对着空中打光子弹所流露出的复杂情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些丝丝入扣的细腻演绎,都让这个形象立住了。

邓超再次告诉大家什么叫演技,也再次证明自己是实力派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早早就告诉观众,阮经天饰演的江亚就是凶手,所以电影的重点就从“凶手是谁”转移为“怎么找到证据”和“他为什么犯罪”上。

这样拍的好处在于,电影没有落入猜凶手的俗套。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许多悬疑片中,导演为了避免观众猜到凶手是谁,会减少凶手的戏份,导致凶手的戏份太少,使得形象塑造有所欠缺。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早早揭晓凶手,导演也就可以增加江亚的戏份,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

江亚的父亲认为他不是亲生的,于是从小虐待他、殴打他,江亚逐渐变得心理扭曲,成为了一个疯子。

终于,当江亚愤怒、仇恨到极点的时候,他使用斧头砍死了对方,然后把他当成撒气的对象、泄火的玩偶,直到几年前找到新的猎物,强奸幼女的李一。

江亚时而正常,时而癫狂,而阮经天的表演也使得网友褒贬不一,有人表示称赞,也有人说像神经病。

可关键在于,他演的就是一个神经病啊,把神经病的角色演得像神经病,没有任何问题啊。

也有人说,真正厉害的罪犯,都是表面上不动声色、人畜无害,但实际上阴险狡诈,冷酷无情。

其实我们联想一下那些童年阴影,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冯远征,

比如《神雕侠侣》的裘千尺,

这些童年阴影不少都是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你越说他们是童年阴影,越说明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越害怕,越说明他们演得好。

对于邓超、阮经天略显夸张的表演,我们很难评价好坏,没有谁规定表情丰富就一定好,也没有谁规定收敛克制就一定好。

至少在我看来,哪怕是用力过猛,也比面无表情的面瘫式表演好。

当然,演技固然重要,也只能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无法做到雪中送炭,一部犯罪片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电影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结尾方木和江亚打了一架,目的是将江亚的皮肉吃进胃里,方木想让法医解剖自己的尸体从而找到江亚的皮肉,结果最后根本没有用这个伏笔,那么方木和江亚的打戏就显得相当多余了,方木的自拍录像本应该起一个未卜先知、锦郎妙计的作用,最终变成了故弄玄虚、虚张声势。

如果方木死亡,然后警方从他体内找到江亚的皮肉进一步抓获江亚,电影会更好。

不过这个问题很多网友也有不同看法,这里不展开讨论。

诚然,《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算不上特别优秀,和《看不见的客人》《心迷宫》之类的佳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甚至都不如邓超的另一部犯罪片《烈日灼心》。

但一直以来,我们都过于看重电影的评分,而忽略了评分之外的东西。

不够优秀的电影也有它的可取之处,8分以下的电影也有它的价值所在。

我给《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打四星,并非是因为这部电影多么优秀,而是它让我感触很深,让我思考了很多,这个时候电影好不好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

退一万步说,哪怕这是一部大烂片,电影里探讨的“舆论”和“网络暴力”的话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先说说电影里的案件。

这一系列案件都非常有趣,作案手法非常具有形式感,类似《七宗罪》。

比如老师给学生一本试题叫他一晚上做完,导致学生跳楼自杀。

于是,江亚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铁链将其牢牢拷住,并割破他的手腕放血,只留下一部手机用于报警或求救,而手机的解锁密码就是那本试题所有答案总和的开平方。

由于老师没能在休克之前解出答案,最终流血过多而死。

一个男人占用消防通道,使得消防员错过最佳救火时机,导致受害者被活活烧死。

江亚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男人家里纵火,并用他的汽车占用消防通道,使得消防员没能及时将他救下。

一位女生搀扶摔倒的老太,不料遭到老太的讹诈。

于是,江亚在老太家里装上雷管,使得老太不得不承认是她陷害了别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犯了错,并且遭到无数网友谴责,无数网友希望他们死。而江亚就把网友的想法变为了现实。

主犯当然是江亚,但参与网络暴力的网友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黑镜》第三季第六集中,程序员开展了一个“后果游戏”,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最不喜欢的人的照片和名字,再加上“去死”的标签。

程序员会统计每天得到“去死”标签最多的人,然后控制人造蜜蜂将其杀死。

这样的剧情让人细思恐极,因为太贴近现实生活了。

日本留学生被闺蜜救了一命,却对受害者一家冷漠无情,有多少人想要她死?

幼儿园老师性侵儿童,有多少人想要将他大卸八块?

家属拒绝剖腹产,导致孕妇坠楼身亡,又有多少人恨不得将之碎尸万段?

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在上演,有些人违背道德,但没有违反法律,法律不能将他们定罪;还有些人知法犯法,却逍遥法外。于是,网友就辱骂他们、诅咒他们。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真的有人站出来,私下杀了留学生、老师、家属,杀了那些网友最痛恨的人,很多网友都会称他是百姓的英雄,是正义的化身。

而江亚就是这样的人。

江亚选择的对象都是网友最痛恨的人,这些人干了坏事,法律又拿他们没办法的时候,江亚就站出来替天行道。

表面上江亚好像并没有做错什么,仿佛是在行侠仗义,为民除害,仿佛是在实现网友的心愿。

如果你觉得反派杀人是有道理的,就说明对他的形象塑造成功了。

并不是说江亚杀人是对的,但他的犯罪动机是成立的。

许多犯罪片中,反派杀人的理由太牵强,站不住脚,根本无法使人信服。《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无疑是弥补了这一缺陷,让你能够理解江亚为什么杀人,而他的犯罪动机就是想要做一个“城市之光”,照亮城市的黑暗。

换言之,你支持江亚也有道理,不支持江亚也有道理。

当一座城市腐烂、黑暗的时候,当坏人逍遥法外的时候,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伸张正义,比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但如果他杀人是出于私心、虚荣心、得到人们赞扬,如果他靠虐待别人来宣泄苦闷,如果他对无辜的孩子下手,那他就是错的。

(这里再多说几句,导演编剧是有办法引导观众支持或反对一个角色的,导演编剧可以把相似的行为拍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同样是私刑者,就可以拍出不同的效果。当私刑者是主角的时候,导演编剧要让观众支持他有很多方法,比如就把主角塑造成正义人士,比如讲述世界被黑暗势力掌控,主角要奋起反抗。《死亡笔记》《星球大战》《碟中谍》,以及大量动作片、科幻片、反乌托邦电影、犯罪片、超级英雄片就是这样的例子,主角都是游走于法律之外,私自决定别人的生死,但同时又为人正直;而当私刑者是反派的时候,导演编剧要让观众反对他,就可以将他塑造得很邪恶,比如动作片、科幻片、超级英雄片里的反派,同样是游走于法律之外,私自决定别人的生死,主角是英雄,他只是坏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导演编剧安排江亚对干儿子下手、对廖亚凡下手,就是为了达到让观众反对江亚的目的。)

电影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影中,在法庭审理女生扶老太的案件时,一名律师帮助老太辩护,促使法官判决女生赔偿老太数万元。

于是,江亚绑架了律师并在他身上安装炸药,号召网友在网上投票,如果超过10万人想让律师死,他就炸死律师。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舆论和道德不能代表法律。

律师的确是害了那位女生,但这件事情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处理,江亚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网友也没有这个权利。

江亚自诩正义人士、城市之光,他藐视法律的存在随意杀人,其实他才是最应该被绳之以法的。

江亚的做法,其“扰乱治安造成的坏处”远远大于“寻求正义得到的好处”。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江亚这样的人变多了,社会只会更加混乱。

如果人人都像江亚那样,想杀谁就杀谁,事情只会变得更坏。

无论是逼得学生自杀的老师,还是占用消防通道的男人,还是讹诈女生的老太,的确是该接受惩罚,但他们该接受法律的制裁,不该被江亚和网友处以私刑。

江亚固然有错,而在网上嚷嚷着要把那些恶棍杀死的网民同样也是帮凶。原本江亚只是一个普通的杀人犯,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个失败者,他自己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然而,正是有了这群怨念极深的网民,才使江亚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也就是打着正义的幌子擅用私刑。如果没有那么多键盘侠,没有那么多网络暴力,也就不会有江亚这样的人来把网民的想法变为现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变得乌烟瘴气、混乱污浊。

你发张自拍,会有人喷你;你发条微博,会有人喷你;你发篇影评,会有人喷你。你在网上做什么都有人喷你。

以前我们进入网络是为了逃避现实,现在回到现实是为了逃避网络。

而《黑镜》第三季第六集中,程序员开展“后果游戏”的最终目的,并非杀死网民最讨厌的人,而是引诱心理阴暗的网民给不喜欢的人贴“去死”的标签,然后杀光这30万参与网络暴力的键盘侠。

参与网络暴力的网友中,我相信有一部分是善良的,但同样有很多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打击,只好在网上靠伤害他人来宣泄苦闷的人渣。

但是网络暴力发生的时候,你很难判断谁是善良的,谁是人渣。

于是,《黑镜》的程序员选择了一网打尽,选择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错杀一个。

因此,想要和辱骂他人来排忧解闷的人渣区分开来,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参与网络暴力。

人们确实有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但前提是不能伤害到他人。

《黑镜》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恐怖之处在于,它们太贴近现实生活,甚至可能发生在未来。

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效仿江亚,号召网友投票选择最讨厌的人,然后杀死票数最高的一个;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效仿程序员,对参与网络暴力的网友心生怨恨,然后将他们赶尽杀绝。

我不知道这样的虚构故事是否会变为现实,但只要我们不参与网络暴力,那我们就不会有危险。

总的来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不仅仅是一部犯罪片,也是在教育我们不要参与网络暴力。

面对不同看法的言论,面对不能认同的行为,少一点侮辱和谩骂,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短评

简直觉得这就是中国类型片的瓶颈与困境了。开局稳顺吸引人,但架构全局的能力不够,拍到一个小时之后开始泄气露怯,做不到一气呵成,总是磕磕绊绊。邓超用力过猛,刘诗诗别演戏了,太差了。

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做了坏事就要受到惩罚”原著粉表示还是拍出了精髓。怪不得遭遇审查问题,删改之后尺度还是很大,阴郁灰暗的风格,社会阴暗面,人性的善恶,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争辩。前面节奏很快,有找不到证据的“电冰箱问题”,但方木刻画很精彩,没有蝙蝠侠的哥谭市,最终还是相对公平的江湖秩序——理性和正义

1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花样杀人的设定有日系的感觉,邓超的赴死设局还挺无力感的,是要在内心救自己。结尾的花絮,大概就是此类电影的最终困扰。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最爱的高智商犯罪片类型,看完感觉怪怪的,就是觉得哪里不对,仔细一琢磨,原来是只模仿到了虚张声势的外表,内里是很科幻的一团乱麻。特别是最后半小时,就是灾难现场,故事线一塌糊涂,编剧开始自己玩了,狗蛋的犯罪逻辑始终bug不断各种扯淡,更可怕的是毫无电影感,导演的水平怎么看怎么网剧。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每个角色都不对。对,每个角色都不对。

25分钟前
  • 贝塔先生
  • 较差

其中部分演员贡献了比较好的演技,但是邓超没有。

30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还行

点映场。以为邓超加持会比李易峰版好点,结果还是难看。现在国产(大制作)犯罪电影的通病,用夸张的视觉音效场景来放大恐怖感,但都不会好好讲故事,探案的过程神乎其神,却没有真正的推理和分析,莫名其妙就伸张正义了。拍的还不如一集美剧。

31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较差

如此狂躁的叙事节奏、如此狂躁的过火表演、如此狂躁的摄影打光。宛如一个《七宗罪》脑残粉在香港、韩国进修后发狂般妄想“革新”大陆悬疑片,结果撞出来一个“新”类型——抽搐悬疑片。剧本堪比车祸连环追尾现场,每场戏之间都是断裂的,槽点遍布,丢包袱到反转都狂赶,连基本的推理过场都没有。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七宗罪》到底养活了多少打着悬疑推理旗号推销高功能神棍的片子?

40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最大的惊喜是原来有文淇!为你打电话,可惜戏份太短了还是加一星。原著还原得不错了,但塞得好满节奏敲锣打鼓的到真正高潮时反而昏昏欲睡了,原著也不是什么神作,电影最好应该是取其精华超越原著才为之上乘,但是很遗憾没有做到,仅仅是比下有余。

4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杜琪峰曾在片场丢丢丢地骂人:他妈的全都是错的。事后他解释为什么骂人:因为他们不专业。恩,《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就是那种“他妈的全都是错的”电影。从刘诗诗上摩天轮的浓烈网大感,到匿名IP上网全民用脚投票的现实bug。欣赏在中国搞破坏搞警匪片的勇气,但片尾那是啥,嫌今年过得不够惨?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片尾的警察正能量大概对再审过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刘诗诗-演技的坟墓。一到新片上映原作者就迫不及待出来背书,痛说革命家史,大概也算中国特色吧。最后三十分钟的急展开还是蛮精彩的,挽回了不少分数,特别是旧工厂的狗咬狗打斗,当然你得先忍过前九十分钟网大质感、无聊套路、强行喂狗粮的煎熬。

51分钟前
  • m89
  • 还行

廉价场景,蹩脚镜头,注水对白,夸张演绎,这不就一网大多个龙标么?

53分钟前
  • 王写写
  • 较差

本片又名《心理罪之找不到证据》。刘诗诗:我找不到证据!邓超:……警长:还是找不到证据,那就先放他出来溜溜弯吧!邓超:……刘诗诗:我们还是找不到证据!邓超:我还不如去死!

5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邓超阮经天表演上是尽力了,可惜毛病还是不少。悬疑剧悬疑感不够抓人,推理剧推理不突出,讲黑暗人性吧也太表面了。还有一个国产都市题材的通病,就是那种伪装高级的低级感,画面布景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很假。最后,00后的文淇都演成这样了,80后的诗诗不该羞愧吗?

59分钟前
  • Pluto
  • 较差

演技排行:文淇>刘诗诗>阮经天>邓超...原著就不是推理小说,就不说调查推理这些弱项,但电影反倒把邓超向来干瘪式用力过火的演技集中暴露出来,和文淇最重要的两场对手戏,几乎都被碾压,连节奏、情感都没抓住的邓超,只在那儿干嚎...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这故事进度赶得哦,应该有点推理的地方都被邓超和阮经天的浮夸的表演所替代了。整部电影一开始还是一个米楠视角的叙事,演着演着也没她事儿了,专注于男性的撕逼与嘶吼,看得也疲惫,没有一场戏是真正静下来看拍的,真的不如原著(虽然原著也不好)。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这可能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所有主演都戴假发的电影。

1小时前
  • 金敏丧
  • 较差

可以感受到邓超用尽全力带不动刘诗诗的无奈,槽点多到可以做一部诚实预告片,(吐槽的时候会经常提到黑什么骑士之类的),不过好几次在片子崩掉之前居然还能收回来,变成一部还算可以的警匪片,不容易了

1小时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比之前上映的那部《心理罪》要好不少。3.3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