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的画像

HD中字

主演:珍妮弗·琼斯,约瑟夫·科顿,埃塞尔·巴里摩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4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2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3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4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5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6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3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4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5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6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7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8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19珍妮的画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珍妮的画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本(约瑟夫·科顿 Joseph Cotten 饰)是一名画家,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生存,然而,那个时代实在是太萧条了,所以艾本始终活在濒临破产的边缘。某日,画家偶然中遇见了一位名为珍妮(珍妮弗·琼斯 Jennifer Jones 饰)的女孩,艾本为珍妮画了一张速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张速写被画廊老板相中,并交代他再画一些这样的画。  之后,艾本和珍妮断断续续的见着面,画家以她为模特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本和珍妮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羁绊。珍妮长大了,艾本所画的一副珍妮的肖像油画被博物馆收藏了,他的生活亦渐渐得到了改善。可是,与此同时,珍妮却消失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原始生活40天第二季完美的世界1993碟仙碟仙弃黄从正权欲 第一季国门英雄残值相棒第8季小小少年外星女郎庭审专家第六季咒乐园义胆雄心国语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临时劫案动物管制官第二季灰熊人女人万岁时光与他,恰是正好科洛弗档案(粤语版)因为爱情有奇迹 DVD版江山多娇指控地狱厨房(美版) 第十一季天使惠子,凝视金钱伙伴神探夏洛克 第三季断箭五等文官天才 第二季开天辟地渴望勾魂女郎西尔维娅传坚强 Stronger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 第三季能继续奔跑下去真是太好了。偶然遇见的你秀逗魔导士EVOLUTION-R

 长篇影评

 1 ) 这次看完我没有哭。

英国的神秘主义,有历史。几百年前有个诗人叫多恩,写了一批黄金诗歌;1930年代也有一个神秘主义者叫多恩,他发明了片中的理论。

如果两个人在两条平行线上,因为一点互相吸引,他们就会渐渐联系平行线上其他的点,把你的年历填满。

所以这两人相互吸引的点,首先是科德海角。画家当然喜欢它那种山崩海啸的壮美。而小女孩就是在这里绝命。他们第1次相逢是在纽约滑冰广场上。就这样,横跨数10年,他们就在平行点上相互呼应着。

德彪西的达芙妮和克罗艾也是反映这种超越时间的朦胧感。没有这些音乐,电影就并不成立。

但是这个片也是一个很强烈的暗示,有一个人在天涯海角等你,超越所有时光。只要你勇敢去追寻,就能找到真爱。那就是存在的意义。这样的男女总是和谐的,不像劳伦斯的小说,男女总是在对标。

 2 ) 写于 2012-7-26 22:29

《珍妮的肖像》的海报很有喻味,画家亲吻着他的珍妮,可女子却是颧骨扫着大片粉色涂着油漆一般光泽的红唇。尖翘的鼻子,眼神空洞。读过原著的一定熟悉珍妮这个角色,是有着叫人捉摸不定的某种吸引力,她似乎如命中注定的一般,落入这个倒霉贫困的画家小客房里。与他在某处公园相遇,以特定的小女孩的身份好接近他,然后神奇的随着画家为她作像而飞快成长。

  其实也许珍妮不过是孤独的画家一个幻想呢。原著的作者与小说中的男主角很多处相似。都抱有梦想,可惜闯不出什么名堂。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物质世界里。于是精神的衍生衍生出一个女子的摸样,她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一个特别的珍妮。

  知道珍妮为何离开画家吗?似乎与《聊斋》里狐变女子遇见穷书生一样,珍妮为贫困的画家带来好运和收入,同时,随着物质的丰厚,画家开始恍惚,迷离。他一遍又一遍画着曾经珍妮的肖像,从黑白到彩色,越是真实却越是陌生。物质的世界里,唯一收他画的一对老夫妇赞美那个彩色的珍妮,画家却忘了真实的那个珍妮的样子。

  他逃到了乡下,却又神奇的碰到了长大的珍妮。结局也许注定了。珍妮不过是作者的幻想,是故事中画家的一段梦,可随着似水的光阴,珍妮与画家道别,落入滚滚波涛的大海。

  是啊,那首歌Portrait of Jennie /Where I come from nobody knows /and where I am going everything goes /The wind blows, the sea flows, nobody knows /And where I am going / nobody knows...
   珍妮也许是知道的,她常常唱起这首歌。也许又是作者让我们不要过多的去回忆这段幻想的悲情,它本是一段神奇的偶遇,而孤独的画家也要在他的故事里继续的孤独下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3NTEzNDc2.html

《珍妮的画像》

 3 ) 好莱坞情节剧中的异类【译】

作者:Gem Wheeler (Little White Lies)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珍妮的画像》应当是一部悲伤的电影,从许多层面来说,它也确实如此。这部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女人的悲惨命运,她注定要在一场猛烈的海上风暴中消逝。影片的主角是一对恋人,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与彼此分离,但偶尔会有一些奇特的时刻,让他们聚集到一起,度过短暂的幸福。在那些更为平静的时间中,这部影片传达着失落与悲伤的情愫,以及孤独带来的阵痛,上述的所有元素,都要归功于那些杰出的演员贡献的精妙表演。

这部影片改编自1940年罗伯特·内森所写的同名小说,它也是威廉·迪亚特尔的导演处女作,于1948年的圣诞节在纽约市举行了首映。第二年的四月,这部影片在美国进行了公映。在第一轮放映时,这部影片在票房上失败了,但是,它在评论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部影片在1950年重映时,采用了一个更为愤世嫉俗的片名《海啸》,但这一次的票房也没有很理想。

这部作品的制片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影片原先的作曲家伯纳德·赫尔曼在与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产生大量争论之后,被新的作曲家迪米特里·蒂姆金所取代。摄影师约瑟夫·H·奥古斯特在1947年的死,对于这部影片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工作被一位未署名的摄影师李·加尔姆斯完成了)。最终,《珍妮的画像》的制作成本和拍摄时间大幅超过了原先的计划,这也导致了塞尔兹尼克职业生涯的终结。

不难理解,这部诡异而忧郁的影片,在最初上映的时候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观众。任何一位期待那种直截了当的情节剧的观众,都会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感到失望。在浪漫的表象之下,《珍妮的画像》是一场深入的冥想,涉及了激情、成就以及艺术中蕴含的改变事物的力量。

在1934年一个寒冷的冬天,风景画家艾本·亚当斯(约瑟夫·科顿饰)通过贩卖他那些平凡的画作来谋生,而他也引起了艺术品经销商斯宾尼小姐(埃塞尔·巴里摩尔饰)的注意。她与其说是被这个年轻人所打动,不如说是被他那些死气沉沉的作品所触动。她认为,如果艾本能够找到正确的灵感,他的名字一定能够载入史册。

一天,艾本与珍妮·阿普尔顿(珍妮弗·琼斯饰)偶然相遇,这彻底地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这个迷人的年轻女孩,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她的父母和朋友,她提及一些早已消失的纽约地标,这令艾本感到有些困惑。她很快便消失了,留他一人迷惑地呆在原地——不过他们之后还会见面的。每一次他们在路上相遇的时候,她就会长大几岁,并最终成为了一位光芒四射的女人

珍妮与艾本第一次见面时,她唱了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歌曲(这部影片的配乐基本由德彪西的作品构成,这首歌可以算是赫尔曼留下的唯一贡献),这首歌宣示了这一角色的神秘性:「没有人知道我来自哪里,但一切事物都要去往我的归宿。」艾本探索着她背后的秘密,但最终令他震惊的是,他爱上的这个女人,早在几年以前就丧生于一场可怕的海上风暴之中了。当她走向自己的终结时,艾本不顾一切地想要拯救她,但命运似乎注定要让他们遗忘彼此。

珍妮弗·琼斯——这位总是被低估的演员,在这部影片里奉献了最为精彩的表演——与不幸的珍妮同样耀眼。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少女的那种可爱的笨拙,以及成年女性的那种困惑感,可以说,珍妮和她那位艺术家情郎一样复杂。珍妮不是一种理想化的投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有血有肉的女人。这种对于失落之物,以及漫长过去的渴望,似乎困扰着所有艾本身边的人,他那位爱尔兰出租车司机朋友古斯(大卫·韦恩饰)就是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在艾本身上,我们可以同时看到敏感性以及被压抑的激情,这种特点被约瑟夫·科顿诠释得淋漓尽致,这让他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欲望对象,就像他那位不幸的爱人那样。

然而,这个故事的关键,在于它真正的「主角」,我所说的这个角色,并不是那两个显而易见的男女主角。正是在艾本与斯宾尼小姐会面之后不久,他见到了珍妮。当这两个人在中央公园相遇的时候,他回头发现斯宾尼就在他的身后。在故事的关键时刻,也是他这位年长的朋友、这位赞助人,找到了珍妮的围巾。这条围巾被艾本当作是护身符,也被他用来证明这段不可思议的故事。巴里摩尔的精湛表演支撑了整个故事,同时还推动着它向前发展。她对艾本无言的爱是最让人心酸的,因为他们之间那些诙谐而充满激情的对话,证明了他们之间其实是有可能性的。

在寒冷的冬天,纽约城里覆盖着大雪,游走着许多失落的灵魂,这为整部影片提供了一个难忘的背景。怪诞的绿色与棕褐色渗入了黑白影像,在关键时刻使人感到晕眩而迷茫。在影片的最后,从黑白到彩色的切换,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艾本跻身于名流之中,我们在影片闭幕时已经看不到他了。而斯宾尼小姐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天才,是她最终定义了艺术真正的意义。她的听众们——有趣的是,她们全都是女孩——都露出了惊奇的神情。在《珍妮的画像》最后的时刻中,痛苦和失落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爱,那是一种被画布所捕获、趋于永恒的东西。

 4 ) 海风中忧伤的吟唱

很小的时候看过部美国的黑白影片叫《珍妮的肖像》(Portrait of Jennie),剧情是一位以卖画为生的画家,在冬日夜晚的路上碰到一个小女孩珍妮。她在唱歌,画家给她画了张速写。出乎意外,这张速写被画店老板看中了,买去了,还要他再画副肖像画。画家约了安妮替她画像。奇怪的是,他每次见到珍妮她都长大了不少。到画家完成她的肖像时,她已经出落成成熟而美丽的女子。安妮的肖像被收进了博物馆,画家处境由此获得改善。

时隐时现的珍妮和画家渐生情愫。一天珍妮说是要去国外,和画家告别。俩人告别后不久,画家像是听到安妮在海边发出的呼救。画家最终意识到他遇到的是珍妮的鬼魂,奋力去海边救她,想改写她的生命。在暴风雨和汹涌海潮中,他跳下水去救珍妮。他仍然迟了,珍妮消失在狂暴的大海中,只留下她忧伤的歌声在海风中飘荡:

     Where I come from nobody knows
     and where I am going everything goes
     The wind blows, the sea flows, nobody knows
     And where I am going
     nobody knows...

那歌声有穿透灵魂的凄怆和空灵,珍妮就那样漫不经心地哼唱着自己的宿命。

电影的具体情节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看完电影后,被海风中安妮的歌声困扰了很久,直到旋律隐没在我的生命里。虽然我不知道她唱的是什么,那时我刚读小学听不懂英文,却刻骨铭心于歌声传递的无奈和忧伤。

很多年后读三毛的散文《惑》,惊讶地发现她也曾受到这首歌的盅惑。我又去寻找与这部电影相关的资料,想知道她到底唱的是什么。

与画家相遇时,她在唱:“我从哪儿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要去……”

最后他们死别时,她绝望地唱着:“抱紧我,我们在一起了,现在……爱只有一个,什么都不能改变它。……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因为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在某个地方。”

画家遇到安妮时,她是个小女孩,他看着她渐渐长大直到分离。

安妮用特殊的方式和最爱的人过了最完美的一生。难怪珍妮在和画家告别准备去国外时说:“世界多美啊。世界就是为美而存在的。──不管我们是现在活着,还是多年前活过。”

 5 ) 歌声、光影、灵感

也是从当年“央视星期天下午”的译制片知道她的,据说80年代末播放过多次,我已印象模糊,太小了记不清了;而那个年纪的我也不可能对这类电影感兴趣。前年10月在百度“情迷彼得堡吧”里看到有人上传,可惜链接已经过期,于是去电骡上拖了几星期才下载完,然后又几经周折自己翻译了字幕。

故事讲述的是大萧条时期,纽约一落魄画家埃本·亚当斯(乔瑟夫·科顿饰)与女孩珍妮(詹妮弗·琼斯饰)的一段奇异的罗曼史。珍妮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在影片中,她其实就是画家的灵感,来自内心深处的灵魂。有人把她归类为鬼片,但这种八股的归类法显然不恰当。

埃本第一次遇见珍妮时,她还是个小女孩,珍妮说:“你等着我,我转三圈,就会长大。”她果真转了三圈,等画家第二次遇见她时,她已经是个少女。在片中,珍妮一共出现过6次:

1.在小路边,身着黑白两色的裙帽,留下一条丝巾,在路灯的光芒中消失。在影片结束时,丝巾的最后出现,喻示着珍妮生命的结束。

2.在滑冰场,她长成了一个少女,身着黑白两色的衣裙,戴黑色贝雷帽,在阳光的光束中消失。

3.在路边,她成为了一名端庄的淑女,着灰白格子大衣,告诉画家父母意外死亡的噩耗。

4.在画家的房间里。着白色花边长裙,画家给她画肖像;次日两人一同去了修道院。

5.在路边,已长大成人,着丝裙,烫了蓬松的卷发,画家继续为她完成肖像。

6.在海边灯塔。着丝质连衣裙;画面色调变为绿色。

正如一篇影评里写的,片中珍妮所唱的那首歌,是观众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据说很多人是从三毛的书里知道这部电影的,少年时的三毛内心一直纠结着的正是这首歌。歌声确实太奇怪,尤其唱到“the wind blows”,仿佛行将打开生死之门,让人战兢着将会在它后面看到的东西。

因为翻译的缘故,当时连看了2遍,又喜欢又害怕,尤其那是在冬天的晚上。又害怕其中的阴郁和凄凉,诡异的音画,又喜欢和感动于珍妮和埃本之间弥漫着忧伤的感情。当时就很感叹于这部很有内容的作品,关于艺术家的灵感和激情;而珍妮是朴实、可爱和亲切的,不像《鬼屋》之类的作品中那种魅惑病态的形象。40年代能有此佳作,十分钦佩。塞尔兹尼克大制片的很多作品都很优秀,只可惜往往曲高和寡。据说这部影片当年票房惨败,真不敢相信是真的;不过好的东西总会有有心人记挂于心的。

片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美丽的光影和城市景色。这也是注重视听的塞大制片一贯崇尚的罢。从珍妮第4次出现开始(这时她已长大),每次她都是从暗处慢慢显现到亮处,光影慢慢打上去,画面慢慢变亮,面部也慢慢变亮,给人一种美丽渐现的感觉,真是享受。还有一个镜头印象很深,珍妮的第2次出现,当她滑着冰消失在城市楼宇间,两栋修长的高楼之间的黄金分割处投下的太阳光束,画面太美了!

彻底喜欢上詹妮弗·琼斯,超过喜欢她在《太阳浴血记》里的演出。有珍妮的时候,气氛总是温暖的,音乐也时常会陡然一转,变得轻快柔美起来。即使是在紧张的回忆与最后可怕的绿色画面时。

剧尾,如同当年珍妮鼓励埃本的话:“总有一天你的作品会挂在美术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赶来欣赏。”几个小女孩在“珍妮的画像”前驻足品论:“画家一定深深爱过她,看她多美!”而我看到画中的珍妮,更增添了一种忧郁在眉宇间;这是渗入了画家的情感罢。那幅变成彩色的珍妮肖像本身也很美,那光影,那色彩,那线条,那灵魂;只是那个画廊女店主的表情太过诡异,有些破坏了我内心的平和。

画廊女店主曾对埃本说:“你的画毫无感情……你应当学会真正为一样东西挂虑、担心。”感情,或者说激情,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对于艺术家,对于每一个人。

 6 ) 珍妮的画像

那天在一家小店里翻碟,忽然被一张DVD的名字惊了一下,《珍妮的画像》……珍妮的画像……珍妮的画像……好象很熟悉似的,莫不就是三毛在某篇文章里反复为之纠缠的“珍妮的画像”?

记得当年读到这一篇,还为这幅画疑惑过一阵子,虽然现在手里拿的是DVD,但想来也一定大有关联,于是赶紧收之。不然仅凭DVD封面上那一句“美国影史上最伟大的爱情电影之一”,恐怕是不会买的。

买回来以后照例又是搁了一段日子才拿出来看,恩,果然并不失望,是一部“很有气氛的片子”。


影片有一个比较卓尔不群的开头,或许是四十年前常用的手法,在今日看来却又多了一种味道。落魄的静物画家,灰白萧瑟的冬天,大地茫茫,不知哪里来,要往何处去。远方公园的长椅上出现一个小女孩,名叫珍妮,她请他等她长大……

他拿着她忘记带走的丝巾,不敢相信发生过的事情。但此后小女孩又一再地伴随着神秘的气氛出现在他面前,每次出现都会比原先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他开始只画她的肖像,并获得了知名画廊的认可,珍妮的画像,被认为是伟大的、将来必定要放进博物馆供人瞻仰的作品……

他画笔下的珍妮,永远侧仰起头,淡淡地望向焦点之外,神情哀伤……周围的人开始怀疑珍妮不过是他自己的一个幻想,连画家自己都开始怀疑,为什么珍妮每次都是来无影去无踪,为什么最后一次告别之后,约好了秋天再会,却从此再不见踪影。

画家去往珍妮曾经就读的修道院问修女,修女的回答是珍妮在杂技团工作的父母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因为钢丝意外断裂而亡故,而她自己,也在几年前10月5日的那次海啸事故中葬身海底。

画家不愿相信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觉得既然珍妮能够跨越时间来到自己身边,他便与她有着互相交缠的生命,他必定也可以跨越时间找到她。

于是在珍妮去世几年以后的10月4日,画家赶到海啸发生的灯塔边,顶着巨大的风浪出海,找到了孤舟上的珍妮,但随即而来的另一次相似的海啸,又将他们永远地分开了……

被渔民救起之后,画家在幻觉和现实之中徘徊,得不到答案,但终于让他看到珍妮被海水吞没前留给他的那一块丝巾……从此他不再怀疑珍妮是否仅仅是存在于他脑中的幻象,他甚至也不需要更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切真的曾在他生命中上演过,既然“如果你有幻觉,那么你的脑子里一定占据着一个灵魂”。



这个故事令我隐约地想起倩女幽魂,《聊斋志异》里的聂小倩,阴阳虽然是始终都要别离,起码也曾有过一刹那的交汇。两个故事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中国古人笔下好象很少触及“幻觉”,《红楼梦》的太虚幻境是后文的一个伏笔,点点滴滴都有照应;《聊斋志异》是宁可不辞辛苦地制造出阴曹冥府的种种境况,也要将一切诡闻异见落到实处。反而西方就比较喜欢缠绕在“幻象”与“现实”之间,将责任全部推给各人自己的心思。

但《珍妮的画像》又是真有其画的,就像影片里提到的,埃本的这一副画,现在就陈列在某家博物馆里,每年都有人专程为了她而来。

看完电影以后,去找三毛当年提到珍妮的那篇文章,记得是在《雨季不再来》里,果然即是这一册的开篇,文章名叫《惑》。



“天黑了。我蜷缩在床角,天黑了,天黑了,我不敢开灯,我要藏在黑暗里。是了,我是在逃避,在逃避什么呢?风吹进来,带来了一阵凉意,那个歌声,那个飘渺的歌声,又来了,又来了,‘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挥著双手想拂去那歌声,它却一再的飘进来,飘进我的房间,它们充满我,充满我……来了,终于来了。我害怕,害怕极了,我跳起来,奔到妈妈的房里,我发疯似的抓著妈妈,‘妈妈!告诉我,告诉我,我不是珍妮,我不是珍妮……我不是她……真的,真的……’”

“已经好多天,好多天了,我迷失在这幻觉里。”

“《珍妮的画像》,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片子,这些年来从没有再清楚的记忆过它,偶尔跟一些朋友谈起时,也只觉得那是一部好片子,有一个很美,很凄艳,很有气氛的故事。”

“大约在一年前,堂哥打电话给我,说是听到《珍妮的画像》要重演的消息。我说,那是一部好片子,不过我不记得什么了,他随口在电话里哼出了那首珍妮常唱的小歌——‘我从那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

“握著听筒,我着魔似的喊了起来,‘这曲调,这曲调……我认识它……我听过,真的听过。不,不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好像在很久,以前不知道在什么世界里……我有那么一段被封闭了的记忆,哥哥!我不是骗你,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些风啊!海啊!那些飘缈,阴郁的歌声……不要逼著问我,哥哥,我说不来,只是那首歌,那首歌……’”

“那夜,我病了,病中我发著高烧,珍妮的歌声像潮水似的涌上来,涌上来。它们渗透全身,我被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强烈的笼罩著,这是了!这是了!我追求的世界,我乡愁的根源。”

“在家闷了快一个月了,我只出门过一次,那天妈妈带我去台大医院,她说迅一个好医生能治我的病。我们走着,走着,到了精神科的门口我才吃惊的停住了脚步,那么……我?”

“……妈妈退出去了,只留下医生和我,他试著像一个朋友似的问我∶‘你——画画?’我点了点头,只觉得对这个故作同情状的医生厌恶万分——珍妮跟我的关系不是病——他又像是个行家的样子笑著问我∶‘你,画不画那种……啊!叫什么……看不懂的……印象派?’我简直不能忍耐了,我站起来不耐烦的对他说∶‘印象派是十九世纪的一个派别,跟现在的抽象派没有关系,你不懂这些就别来医我,还有,我还没有死,不要用这种眼光看我。’珍妮跟我的关系不是病,不是病,我明白,我确实明白的,我只是体质虚弱,我没有病。”

“珍妮仍是时时刻刻来找我,在夜深人静时,在落雨的傍晚,在昏暗的黎明,在闷郁的中午……她说来便来了,带着她的歌及她特有的气息。一次又一次我跌落在那个虚无的世界里,在里面喘息,奔跑,找寻……找寻……奔跑……醒来汗流满面,疲倦欲绝。我一样的在珍妮的歌声里迷失,我感到头落的狂乱,我感到被消失的痛苦,虽然如此,我却从那一刹那的感觉里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快乐,一种极端矛盾的伤感。”
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沉醉在那个世界里不能自拔,虽然我害怕,我矛盾,而我却诉说不出对那种快感的依恋。夜以继日的,我逃避,我也寻找,我知道我已经跟珍妮合而为一了,我知道,我确实知道。‘珍妮!珍妮!’我轻喊著,我们合而为一了。”

“唉!珍妮!我来了,我来就你。于是珍妮向一阵风似的扑向我,我也又一次毫无抵抗的被吸到她的世界里去了,那个凄迷,空无一物的世界里。我又在狂跑……寻找……依恋著那颓废自虐的满足而不能自拔。”

“‘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珍妮!珍妮!我来了,我来就你……”



《惑》的创作年代,据三毛后来自己说,是在“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再读一遍,仍然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年轻时候的她那种极端的敏感,以及这不同寻常孩子的敏感所带来的痛苦和纠缠。

影片中的珍妮,父母双亡,极端地渴望爱,害怕穷其一生都得不到任何一个人的关怀,才会在生命逝去以后,还执着地要求画家“等自己长大”。而当时的三毛,正停了学校的课,跟着一个画家学画,一方面不能够像其他同龄人一样长大,一方面又不知自己的前路如何,敏感的心灵所受到的焦灼,父母并不能够开解,却时时在电影和画像中找到对应——“我一样的在珍妮的歌声里迷失,我感到头落的狂乱,我感到被消失的痛苦,虽然如此,我却从那一刹那的感觉里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快乐,一种极端矛盾的伤感。”——但同时又害怕自己和珍妮一样变成了一个幻象:“妈妈!告诉我,告诉我,我不是珍妮,我不是珍妮……我不是她……真的,真的……”

这种恐慌和分裂,甚至严重到了要去看精神病医生的地步,而精神病医生对绘画知识的缺乏和嘲弄却令她更深刻地怀疑这个世界的荒诞性。我想当时,正在暗恋自己画家老师的三毛,也不是不渴望好象珍妮那样说一句:“请你等我长大”的。



我比较幸运,或者说我比较通俗,并没有在童年承担那么多由敏感带来的痛苦。今天再看这电影,就更没有强烈的感触或者共鸣,反而是三毛写于二毛时期的这一篇短文,至今读来仍有一丝牵痛。每个敏感的孩子都是这样地长大,心里的千疮百孔都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去填补,家长也许看不到他们的挣扎,也许看得到,也无能为力或者习以为常,将这些认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磨合……于是一代一代,就这样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地磨合下去,有些也许痊愈了,有些则会在长久的时间以后,在当事人也以为已经完全痊愈了以后,仍然致命。

《多少恨》里说:

一个心愿永远是年轻的,一个心愿也总有一点可怜。她独自一个的时候,小而秀的眼睛里便露出一种执着的悲苦的神气。为什么眼睛里有这样悲哀呢?她能够经过多少事呢?可是悲哀会来的,会来的……

 短评

有些镜头用了叠加的画布,营造了一种既唯美又不真实的氛围感受,仅存在浪漫幻想中的美好爱情还是疯了般的危险幻觉,到底孰真是本片的一个悬念。最后接近12分钟的色调与之前黑白胶片的巨大反差,但最后围绕灯塔戏大段大段冗长的铺陈着实效率低下,过于讲究场面的震撼力,好在本片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浪漫制胜。最后彩色的使用目的明确直接。

4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看的第一部约瑟夫.科顿的影片,还是在很小的时候电视里看的,记得那时候在一本环球银幕上见到过一张科顿的照片就一直对他念念不忘,看完此片之后是彻底的被他的魅力所迷了。PS:时光倒流70年一定是受了本片的启发。。。

6分钟前
  • 秦诺诺
  • 推荐

因为三毛的《惑》而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今晚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难得的黑白文艺佳作,探讨了艺术的想象之美与惨淡现实融合的可能性。诗一般的意境,陷落其中。久久回味。PS:其实就是画家版的《倩女幽魂》啦

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力荐

纯真时代的纯真爱情,黑白片的怀旧质感让这个纯美的故事更加动人。落魄的画家在纽约邂逅神秘的少女,从此思如泉涌佳作不断,纵然少女只是昙花一现的鬼魅,不禁让人想起《倩女幽魂》《人鬼情未了》的某个片断,能穿过时空限制打破阴阳相隔的,大概也只有童话故事里那般纯真的真爱了吧,真如女主珍妮所说,“只有真正爱过一个人,才算真正活过。”

1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珍妮弗前段太显老,看着有点尴尬,后边倒是慢慢越来越和角色相契合了。受限于年代海浪片段略显搞笑,收尾不如期待中的好,不如前边那么浪漫缥缈。感觉Miss Spinney是个不同寻常的角色,但是结尾又没有揭示谜底,好纠结。

14分钟前
  • 优杉
  • 推荐

摄影和视效很让人惊叹,黑白画面中的色彩有种默片既视感~

15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Portrait.of.Jennie.1948.720p.BluRay.X264-AMIABLE“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夏天过去了, 秋天无声无息地来了, 珍妮没有回来

17分钟前
  • 凯尔希
  • 推荐

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的吹,海哗哗的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雨季不再来》还有《温柔的夜》里面,三毛一遍一遍说这个电影,我们都还是太孤单。

18分钟前
  • 给我打钱
  • 推荐

影评人黄国兆说,“小津大部份影片的片头工作人员字幕,都是以方方正正的字体,打在同样的一幅麻质布料上,由默片至有声片,由黑白至彩色,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更递里,竟然没有丝毫改变。 ”……而威廉迪亚特尔则在布努埃尔十部最爱之一的珍妮的肖像中将小津两大招牌元素片头麻布与转场空境合二为一。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669952706/

23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和小說略有出入,倒是在理念架構和情節敘述上更類似于之後很多年的那部時光倒流七十年,當然,這是一個更甚一籌的故事:一個女孩,愛上一個畫家,於是快速地長大以期配得上他。結局是悲望的,就像這個故事的夢幻和過於美好。影片的態度略微曖昧,遊走于真實與虛妄之間,指涉藝術家創作時的靈感與幻想。

24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超越时空的爱恋,时光倒转几十年,衣袖飘飘,人影渺渺,是幻是真已不重要,他找到了属于永恒的缪斯;摄影一流,表演略夸张,结尾一刻钟画风突变,从黑白变成绿、红滤镜直至彩色画像的上色,感觉回到默片年代了。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3.5 Jones明明把角色的每个阶段和层次都表现得不错,却依旧全程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尬感,太奇怪了...视听足够浪漫,摄影slay, 真·彩色电影。

27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还行

3.5 这女人看上去起码40岁了,还TM little girl

28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色彩运用有点意思。全片基本都黑白。但高潮与结尾各用了一种单色滤镜。最后一镜展示完成后的肖像用了全彩。拍得还行。就是片首Selznick假模假式的旁白令人作呕。

29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

三毛曾经在《雨季不再来》中提到过这部电影,因为少年时被电影里的一支歌蛊惑因此大病一场。电影渲染了较强的悲剧性与宿命感。落魄画家和身世飘零的鬼魂相爱,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纵使不舍终究还是要舍得。看过后不太感动的原因大抵是男女主角表演好莱坞腔太重。

30分钟前
  • 错荡
  • 还行

原来是各种“人鬼情未了”或者“穿越时空爱上你”的鼻祖(不知道还有没有更早的),男女主角非常美颜,一定程度缓和了某些台词的别扭。。片子的摄影真是太美了,在大多数场景都是夜晚或室内的情况下,发挥出了长处,约瑟夫科顿坐在月色下吐烟圈的侧影实在令人难忘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全片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氛,更接近想象中Gloomy Sunday的模样。摄影风格的追求加上到今天的影像失真,女主的容貌、身高、歌声,以及无处不在的配乐,都比谜底本身更神秘。情绪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到牵引,跌进黑暗的漩涡。

37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这部片放到今天来看也是独一无二的。完美的表演,恰到好处的光影还有德彪西的音乐...Jennifer Jones从女孩到女人嗓音的变化还是很惊人的。

39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穿越时间,与君相逢。生于笔尖,存留画布。海啸的高潮场面是黑白片里少见的绿色滤镜染色,最后镜头的画像则完全用彩色画面展现。更罕见的是演职人员字幕完全放在片尾,片头仅仅出制片厂和片末。PS.修道院修女是由丽莲·吉许饰演。

4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时间犯了个错,让他俩相遇。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不知何处缘起,也不知终于何处的一段爱情,摄影营造的暧昧氛围很动人,但许多桥段浪漫到几乎矫情和假...Jennifer Jones很不错,不过比起美丽而悲伤的珍妮,我更爱这位把爱情存在视作生命的画家

46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