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2022

HD中字

主演:高桥一生,奈绪,森田望智,高良健吾,由纪纱织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雪国2022 剧照 NO.1雪国2022 剧照 NO.2雪国2022 剧照 NO.3雪国2022 剧照 NO.4雪国2022 剧照 NO.5雪国2022 剧照 NO.6雪国2022 剧照 NO.13雪国2022 剧照 NO.14雪国2022 剧照 NO.15雪国2022 剧照 NO.16雪国2022 剧照 NO.17雪国2022 剧照 NO.18雪国2022 剧照 NO.19雪国202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徒劳的美

看完原著之后就很想看电影,因为实在是有一些地方没看懂,需要影视画面的解答。

电影相比起原著扩充了不少东西,比如说驹子的日记。我看原著的时候隐约察觉了驹子是爱着行男的,但未曾想过会有如此之爱,乃至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前因后果些微惊到我了。这大约是我不曾发现的部分加上编剧和导演的解读吧。

拍得非常美,其实就是很平常的雪景,北方不鲜见。但配上和服,配上茶水,烟气和三味线,雪国就活起来了,驹子也就活过来了。奈绪可真好看,驹子倔强鲜活又绝望的感觉透过文字立起来了。一生君作为旁观者,依靠大量的旁白叙述了雪国和岛村的内心世界,声音非常好,很合适雪国的氛围。大量的旁白来描述当然不是电影的好选择,但原著那种细微的心里描写纯靠镜头和演员确实太难表现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叶子我以为是更清冷美人的类型,选角上确实觉得不太合适。

原作的徒劳感莫名的吸引人,以至于两个人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情感都淹没在了绝望的徒劳下面,电影不能说完美展现,不过能感受到尽力了。

 2 ) 拍的很好 视角很新

看完之后去看了原著 其实小说很难懂 大量的景物描写 所以去知网上搜了解读 看了觉得这部电影的视角真的很新 也合情合理 让整个小说的故事简单易懂

感觉编剧也是在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 大家都说驹子为了不负师恩才选择与行男订婚 是自己的牺牲 然后就扯上性别对立之类的 可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那行男回来那一天为什么要去接 只有行男一个人去火车站送自己前往东京的情谊 死前一直在呼唤的情谊 拒绝去探望行男之后马上说要把自己的日记烧了 然后又转手把日记送出去 这真的是一个牺牲就能解释的吗 如果说岛村来到雪国是为了寻找乌托邦 那岛村对驹子来说何尝不是乌托邦呢

对岛村来说无比纯洁的驹子 其实是会在日记里写无数遍讨厌贫穷的人 是怀念东京繁华的人(小说中驹子的房间一直伴随着一个高级的衣柜和针线盒 搬家了也一直携带) 对驹子来说 能从岛村身上得到东京的气息 暂时忘掉自己人际关系的牵绊

但是在赶鸟节上 岛村终究没来 乌托邦终将只是暂时的 她放弃了照顾珍重自己 自己也很珍重的师傅而选择等待已经有妻室的岛村 一切的一切都是徒劳

我觉得她的前言不搭后语可能真的是心里藏着很多心事 一直掩盖的表现

或许这些乌托邦本身就像大观园一样 逃避的产物 温柔乡终将会破灭

很多资料都认为叶子和驹子是一体的 是灵和肉的区别(我对此存疑 但这一点貌似是主流观点)

电影中 目睹了叶子死亡瞬间的岛村回想起了驹子的日记

像看电影一样 好像在茧房里的还有岛村一样 虽然死的是叶子 但是小说中最后一句话讲到

(目睹叶子死亡之后)感觉天上银河倾泻而下

虽然死的是叶子 但自己的对雪乡这一向往的心何尝不是因为沉重的负担死了呢

这里的蒙太奇很像《告白》最后爆炸的那一部分

回忆的高潮之后 便是无尽的虚无 便又是穿过长长的县道 回到凡间

岛村再也不去雪国了 也可能是因为看了日记 又经历了火灾这一出 感受出了寄托在自己身上的万分沉重以及自己的心已经无可救药地死去 无处可以寄托 乌托邦再也不在 一切都是徒劳 想要逃避吧

至于选角…是因为益生菌才来看的 觉得他跟我在小说里读到的感觉确实不太一样

没有那种富态 自私 油腻 敏感 但是也确实演绎了一个很有性吸引力也很冷淡的嫖客…(。→v←。)甚至有那么些decent

奈绪很美 觉得她有些场景好像马思纯 演技也还可以 但是总觉得这个驹子的气质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荷花 反而让人敬重…

不过按照驹子就是叶子的说法 叶子在小说中是除了对爱人谁都不关心 一直带有尖利的眼神的人 或许在这方面 奈绪的让人敬重反而情有可原

 3 ) 《雪国》里的镜像学

川端康成是讲镜像学的

为了表现《雪国》的主题:一切都是徒劳。

除了设置驹子为了爱情出卖肉体的徒劳、为了财富抛弃爱情的徒劳,还设置了两个镜像人物来多角度强化:

驹子的内化镜像,叶子。叶子没有出卖自我,始终坚守爱情坚守贞洁,然后被火烧死,她哀求岛村,救救她吧救救驹子。她以为另一条道儿上的人能活下去;

驹子的外化镜像,岛村。作为情人,作为作家,他观照驹子命运的起承转合,玩味书写,却不想介入,及时抽身。你折腾的真好看真美感啊可还是死路一条。

川端本人也是死路一条。

 4 ) 爱而不可得。

这部影片是根据川端康成的同名诺贝尔获奖小说改编的,导演渡边一贵要改编这部唯美的爱情小说是十分需要功力的,原著有大量北国小镇四季景色描写,以及长篇的体现主人公情感的对话记叙。从影片的整个制作来说,能较好地体现了小说原有的情感和氛围。 在这个宁静、深邃、遥远的,被冰雪覆盖的北国小村氛围中,人物的情感交织是剧情主线,从某种程度上,三个人相互之间的情感交融,有一点类似于《红楼梦》中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个人的感情纠结,爱而不可得,得而不能爱,患得患失。

 5 )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时值川端老爷子逝世五十周年之际,NHK推出老爷子代表作的经典翻拍,忘了是看到新经典还是浙江文艺的推介,我便对此影片有所关注。

影片前一个小时几乎就是按照原作,或者说,按照原作读者或岛村的视角来平铺直叙,没有太大的亮点。要说算是亮点的镜头,我觉得,驹子在岛村面前拨三味线奏《劝进帐》可以算是。

我对原作中岛村的印象是一个中年发福的东京中产阶级西洋舞蹈评论家,与影片中高桥一生的形象有所出入,虽然他可能为了拍摄特定去增肥了,但还是显得过于年轻俊美。奈绪还是较为贴合原作中驹子的形象的:年轻纯净带有美的徒劳,眼睛水灵,喝醉时又带有神经质的动作......刻板印象罢了,总之,驹子是可爱的,却不是依附于何人何物的谄媚。

要说疑问的点,我一直以为 “穿越县界长长的隧道” 这里,写的应该是火车穿过隧道的场景,因为和原作中开头写的岛村乘坐火车前往雪国的片段是相衔接的,但是影片开头居然是岛村踽踽独行穿过隧道,黑色宽大的外套和颀长的身躯,四周寂静而空灵得仅剩下风声,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去僻远的山寺里苦修的。

雪景很美,人物之间的对白也衬,没有嘈杂的背景音,句句如针毡般清晰可闻,不久便带来后知后觉的钝痛。

要说被什么吸引,初次是因纯粹的雪景,纯粹的美;再次则因哀叹和怜惜,因驹子可怜又可爱的身世遭遇;三次则因洞穿,美的徒劳究竟是不是一种悲哀?还是说哀而不伤的美才是主旨?

雪国中的美与死亡总是分不开,一如戴焕和周婉京老师所说的:“看樱吹雪,看它飘下来的时候,你其实看的是樱花的死亡,但我们要祭奠这种死亡。”

我一直以为,至少在看影片之前,都是觉得驹子对行男的感情真如她本人所言的没有那种意思,我甚至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她面对岛村,面对这样一个仰慕对象时掩饰的说辞。

雪国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对岛村而言是一个梦,让他逃离现世,得以喘息。同样,有趣似乎又富有艺术见解的善解人意的岛村对驹子而言,也是一个梦,一个出走和逃避的寄托。无论对哪方而言,这样的关系都只能算是徒劳。

可嘴里说着“真是徒劳”的岛村,还是不可避免地掺和进了驹子的世界里。驹子的过去和复杂的心情也随着岛村前后三次踏访雪国而逐渐明晰。

原作里也提到驹子对叶子复杂的感情,“一想到那孩子,我总觉得她会成为我后半生的沉重负担呢。” 作为行男护工的叶子,陪护行男走过生命的最后旅程,也就是目睹了行男的死亡。我在想,驹子是不是怀着一种对叶子嫉妒和感激,甚至向往的心情呢?

如果仅仅拘泥于原作表面的文本,我不会发现一个这样丰富鲜活的驹子,在遭遇着巨大的压抑生活的表面,在稀碎平常的日记里,一遍一遍地,绽放着哀而不伤的带有暖色的美。

最后三十分钟,是不可错过的感动。

 6 ) 没有1965版好

男主怎么还有点装13的感觉呢,来人叫男主去管管孩子们,男主一副“无所谓,只不过以后分到的钱会更少。”俺想知道这个场景想表达什么?另外头发更利索点不好吗?男主大段的独白,还有驹子的嘴形都对不上,全靠后期配音。

男主给人的感觉像极了美国佬去东南亚度假的感觉,低成本高享受。

最后是叶子,敢再像村妇一点吗,说叶子声音非常好听,感受不到啊

 短评

2022.4.16

9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奈绪没有撑起来真是太遗憾了,其他都过得去,叙事手法我也可以,但凡奈绪再入味一点我都不会觉得这么隔靴搔痒,偏偏我还是因为奈绪看的,倒是对以前的版本有了兴趣。没看过原作,但是原作的强大完全感受到了。

14分钟前
  • laflor
  • 还行

高桥一生的服装让我觉得他是一个杀手,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我们的主人公要开始暗杀任务了……

18分钟前
  • 离经叛道的Will
  • 还行

大师就是大师,把简单的三人关系写的这样百转千回。这部小说和电影,都与芥川龙之介的《南京的基督》有颇高相似度,先以男性视角讲述,再用女性视角收尾。这种在特定封闭时空发生的感情,说难听点儿,就像养了一条狗,男人只是把女人当一个特别的、调剂的、娱乐性的寄托,而对女人来说那却是全部。雪国的岛村和南京的冈川,他们都随时可以抽身离去,他们也知道自己终将离去,或许有牵挂有愧疚有痛苦,但都徒增唏嘘,终成笔下风流。有当代的话倒是一言以蔽之: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20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叶子太弱化了

23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爱情就是这么做作。苦心经营,敌不过东京来的一个嫖客。

25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益生菌和奈绪都是好演员,可不晓得为什么,在这样的故事里完全撑不住;尤其奈绪,跟和服姿天生八字不合。尽管这是个严格依照小说顺序做的剧本,却反而看得人愈发吃力,还不如做得跟肥皂剧一样,说不定更好看呢。

30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还行

高桥一生和奈绪的选角都不太适合这类文学体裁,即便人物情绪浓烈也无法有代入感,散发出一股照章行事而非创作的感觉。前者没有文人气质,后者的台词有点棒读,演这类题材整体上功底都不太够。森田望智倒是相对较能融入这类题材的气质氛围。过量的旁白来推动剧情是一枚险棋,除非演员旁白功力特好加上编剧特别会写,才会有加乘效果。雪景很美。

34分钟前
  • kanno
  • 较差

最后二十分钟…是真没想到川端康成的故事都被能改造成推理档,高桥一生披着斗篷离去的背影,怎么看都更像金田一耕助而非岛村orz…叙事全靠旁白叨叨,既无对雪国风土的细腻摹画,亦无对三人关系真正入心的演绎。看之前还纳闷怎么亿万同人会做这一部,原来是编剧把人物关系读出了这么一层莫须有的暧昧来。可是川端所谓生存的徒劳或美的徒劳,都不是这么个徒劳法。与原作偏差极大,没读原作的观众请绕行此版。

38分钟前
  • 奥兰少
  • 较差

奈绪惨就惨在太像苍井优,然而又是低配版的,是第一次看就觉得眼熟,但看多少遍也记不住的脸。不上不下才最要命啊。

4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是什么样的倔强 让我们不说一句真心话第一次觉得益生菌如此不适合这个角色,完全神游的感觉,奈绪倒是意外地耀眼,尤其后面日记部分。

43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还行

(奈绪:从芥川龙之介到川端康成)似乎是以新的视角重新切入川端的原作,雪国依然是清冷的雪国、雪国的女子也依然是雪国寂寥的女子,岛村只是观众的眼睛,从东京来到越后旁观那位名为“驹子”的艺伎的一生,行男是她爱过但终究注定失去的人,叶子是她想爱却无法直言的人,而叶子对驹子的好感是毫无掩饰的,她对行男的好只是因为驹子曾经喜欢过他。驹子自述日记的口吻过于哀伤与无可奈何。白茫茫的雪地,活过似乎没有痕迹;红彤彤的火光,把爱恨都付之一炬。尽管徒劳,也要捕风;虽为幻觉,也要捉影。

48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拍出了原著的蒙太奇感和混沌感。看到叶子和驹子同时出现在温泉旅店时,突然跟岛村共情,产生了类似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里的那种眩晕感。嘿,love shuffle,低温环境下的魔幻。但是没有喜乐,只有心酸。像是片中总在重复的“徒劳”。是徒劳啊,驹子总是活在别处,叶子苦于错付,岛村始终在迷茫。高桥一生的确还挺色气的。奈绪的演出好厉害!

50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好无聊以至于让我读川端康成的心有些许退却。高桥一生在这个剧情中显得很碍眼是怎么回事?Nao盘发气质佳恍惚间像年轻时的优酱。

55分钟前
  • 贫血战士
  • 还行

桥老则老矣,演这种有钱又有点丧的文青还是手到擒来啊。即别人的故事是别人的故事我只是个开麦拉(。还真是。驹子日记那段跟看电影似的,但就算打破第四面墙火场里她还是朝叶子的方向跑过去,最近的距离是擦过肩膀。ps奈绪真是楚楚动人啊,眼睛总是湿漉漉的。

58分钟前
  • 纤维+可乐大户
  • 推荐

将原作中的虚无变夯实了,不容易懂的故事也变得通俗。驹子后半太耀眼,就像一团火,周围一切都暗淡了,为爱奋不顾身看着一点也不徒劳。雪景虽美,却还是不若川端康成的文字美。

1小时前
  • sweetbear
  • 推荐

才发现奈绪长得像去森化的苍井优

1小时前
  • 一重奏
  • 较差

中规中矩 倒是想起当时读原著的回忆了 某棚景一键魂穿岸边露伴( 想知道那谁是不是为金10男O打雌激素???bushi x

1小时前
  • raku
  • 还行

只能说演员选的不太适合 ,或者说主演们的气场和功底还达不到足以诠释霓虹旧时代经典作品的能力 ,田中裕子和吉永小百合不得不赞美,绝对时代尤物。整片都平平淡淡毫无亮色 。

1小时前
  • 琢臻
  • 较差

用手指触感记住的女人,和另一位眼里闪烁着灯火的女人,川端康成懂她们,懂這份命运里的「徒劳」,在意识到徒劳和无法摆脱徒劳,自愿深陷徒劳的困境中,处处弥漫着哀伤与虚无。白雪,银河,火光,女人的脸,寂灭景象

1小时前
  • 淺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