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HD

主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张子枫,张家骏,王子文,陈瑾,陆毅,张国强,杨立新,吕中,咏梅,刘莉莉,马秋子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国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2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3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4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5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6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3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4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5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6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7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8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19唐山大地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唐山大地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 饰)、方达(张家骏 饰)。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她被军人王德清(陈道明 饰)夫妇收养。高考后,方登(张静初 饰)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师兄杨志(陆毅 饰)产生了感情……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成年后的方达(李晨 饰)去杭州闯荡,娶了媳妇小河(王子文 饰),并干出了一番事业。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天地有情2002麦香东月西阳紧急救命另一个日常权欲 第六季比利小子第二季印式英语主要嫌疑犯1973夏天的大人们侧耳倾听2022怪物临界区域星际穿越(原声版)神刀凛冬烈火100玉米田的小孩2摇滚水果一梦枕星河网疗记第二季御天神帝4之雪国秘史开心鬼放暑假马布里街头小霸王工厂天使成年人们杨善洲末代独裁最后的骑士2015千年包公铁血柔情地下凶猛2024多情的土地我们是你的朋友亡命徒吸血鬼女王2002陪审义务少数派报告2015校园鬼谈明星许愿池维多利亚的秘密2002时装秀阿森的故事扫毒(粤语版)武松(山东版)

 长篇影评

 1 ) 好吧!我也是来砍小孩儿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看过这个戏之后,你会忘了真正的“唐山大地震”。忘了官方数字下的24万人的罹难。忘了有关地震是否曾经被预测的种种是是非非。忘了我们曾经不顾一切的拒绝任何来自国外的援助。忘了这事儿发生在1976年。电影虽名为“唐山大地震”,但实际上唐山和大地震这两个背景都被严重虚化,剩下的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家庭——一开始他们家的房子塌了,然后他们家妻离子散,后来他们家又破镜重圆。他们甚至连邻居都没有。。。。我们说一场大地震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骨肉亲人的死去,而是你发现你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居然能够瞬间崩塌。由此这种深切的不安会伴随终生。黑泽明在回顾关东大地震时,将之形容为一个人间的地狱。所以你看他拍《梦》的时候会表现一个极端残酷的末日场景,那个场景当中没有谁会是主角——怎么能还有谁是主角呢?李元妮是谁呀?趴在那儿衣不遮体、撕肝裂肺的那个吗?你放眼一看,我操!一百万人都那样!你怎么还能对准了一个人在那儿猛拍呢?就是因为她是你的电影的主角?

这个电影预告片里最后打出一行字幕:亲人永远是亲人。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不是亲人就永远不是亲人?好吧,那我们是谁呢?跟你们家那些事儿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家也死了人,死的还比你们家多得多,却只能在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情节剧中充当背景,做那个可以被人随意摆弄随意丢弃的活道具。那我为什么还要在这儿陪你一起玩?就因为你给了我一百元,或者我给了你一百元吗?那对不起了,我只能说,多这一百元我不会富,少这一百元我也不会穷,咱们还是拜拜吧。

我们没有办法按照一个商业片的标准来衡量这样一个电影。第一,这压根儿不是一个商业片的路子,有谁会这么搞吗?震五分钟,然后拖拖拉拉再腻歪两个小时?第二,这样的题材你搞成一个纯商业片你还真好意思?你们自己对此是毫无责任感,反过来却还要对观众进行道德绑架。这算什么?便宜都让你们占了,我们这些当背景的、做道具的、成了分母的人连不哭都不行了?或者说,我们连“被哭泣”之后腻歪一下都不行了?就被算成是“砍小孩儿”的?那我倒要问问,你们算什么?砍了小孩以后血淋淋拉出来讨钱的?

冯小刚身上的戾气很重。他极不耐烦,他觉得自己特会拍电影,却不得不跟一群一点都不会拍电影的人搅合在一起。真无聊。他幻想了人民群众对他的衷心拥戴,他觉得自己跟那些人冥冥之中存在一个完美的沟通渠道。嗯。。也许这一切只能由那具如今仍躺在广场上做栩栩如生状的尸体来解释了。他当年在城楼上挥手,面对人山人海,胸中气象万千的同时,也不免会有些疲劳。一个声音在他心里说,唉!他们懂什么。。。。

在电影里,我们也看到了对这个人的膜拜。却不是在唐山,而是在部队大院里面。冯小刚说,这是王中军的主意:因为他对那个时候场面的印象太深刻了!王中军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他当然参与到了那场举国匍匐的哀悼之中。可是他是否知道,在那一天的唐山,距离大地震发生将近三个月之后,在腐尸瓦砾之中,一直被迫处于坚强状态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纵情痛哭的时刻。他妈的!泪飞顿作倾盆雨!

可惜,冯导不去拍,却要拍王总的感受。。。哦,对了,亲人啊!你们知道谁是冯导的亲人了吧!

另一个细节:筹备剧本的时候,冯小刚找到刘震云,请他写大地震的剧本。刘震云说没时间。又找到刘恒,刘恒说现在憋着写地震的人挺多,咱们就别凑这热闹了。

牛逼啊!原来这“二刘”也是能“砍小孩儿”的主儿。

我们不易理解的情况之一是,既然前面有了《手机》和《集结号》这样优秀的作品,为何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水准会如此之一落千丈?冯小刚对于王朔刘震云刘恒这些作家的依赖可见一斑。没了这些给他掌舵,他这艘船就指不定开哪儿去了。

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个连“平行叙事”都不过关的剧本。同胞姐弟俩,三条叙事线,十年一轮回,都不知道怎么搭着写。张静初怎么就长大了?怎么就怀孕了?怎么就出国了?怎么就嫁了一个大自己十多岁的老外了?李晨为什么不考大学?干嘛非得离家出走?为什么娶那样一个媳妇儿?蹬三轮就能蹬成了大老板?徐帆。。。。为谁守身如玉呢?都够立一块贞节牌坊了。一辈子不搬家。。。。哪儿还有家嗯?80年代初的时候一半唐山人还住地震棚呢。原来的地方改成了百货大楼,那你最好就到百货大楼当售货员去,顺便还能多来一些植入广告。母女重逢干嘛非给女儿跪下?女儿没死啊!应该高兴啊!一辈子的罪这还不了?她活着呢!乐疯了呀!要是我恨不得高兴地把房子烧了。腻腻歪歪磨磨唧唧,大家知道为什么有“那山 那人 那狗”这样不着调的话了吗?

徐帆的表演好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好的表演百看不厌,可我不知道谁会愿意看她撕肝裂肺的哭三遍以上。我一遍都受不了,这种表演完全是生理性的。影后级别?算了吧,别吹牛逼了。徐帆这台收音机,频率特窄,只能收俩台——一个j交通台一个文艺台。你就来回拧吧,都挺正经八百的,可听来听去就剩下一个字:“假”!

哦,说了这么多,我自己才明白,原来我们就是因为这些才被认为是“砍小孩儿”的。

好吧,我就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地震》前面三十分钟,地震场面大概在十分钟左右,震后方登被陈道明夫妇收养直至毛逝世约十五分钟。前面大约只有五分钟左右来交待徐帆一家人的关系。我记得的只有吹了吹电风扇,吃了个西红柿。这真的不够啊!就算亲人永远是亲人,可是电影里头观众需要把这几个人在内心里面缝合到一起。更深层次上,观众还需要将自身投射的银幕上,使得自己也成为那个家庭中的一员。五分钟怎么够?所以说,李元妮一家的家庭关系完全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后面几十年的亲情苦戏,只能靠硬煽了。
  
  地震场面不到十分钟,除去震前的天空紫光闪现等等环节,真正的地震场面大概只有四分多钟,我并非要多看一些房倒屋塌的镜头,可关键在于,之后人们内心中的地震该如何表现。比如张静初,在有限的空间之内,如何来表现她内心中那片始终扫不尽的瓦砾?这个电影真的不适合用顺序时间的方式来表现。陈国富曾建议,大量使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却被冯小刚回绝。也是,冯小刚的电影从来都是按照时间线老老实实从头到尾。还是那句话,频率窄。
  
  对这个电影我曾经给予厚望。或者说,对冯小刚我曾经寄予厚望。因为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像他那样认认真真讲故事了。大家可以看看贾樟柯在搞什么,用九十分钟的电影玩儿几个观念,没时间去拍纪录片就请明星来演伪纪录片。他的想法很好,观念也犀利到位,可是没有耐心了,觉得没必要再讲一个足够复杂的故事了。冯小刚一直还好,《手机》、《集结号》、《非诚勿扰》都很好,很舒服。尤其是《集结号》,坟前的那场戏很厉害。我觉得一个人可以这样在一个商业片里这么用力,这么掏心窝子。他用这种态度去一部接一部的做吧,一定都会是很好的作品。
  
  《大地震》,冯小刚也是竭尽全力,可惜没有任何一场戏能够承载他的力气。他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包工头,他能够把几位作家的作品尽可能贴切的表现。他几乎是一个没有多少独立见解的人,他所能够接受的东西也很少很单调——频率同样窄。而且,随着事业的进一步成功,他越发相信自己的选择。那些他认为不值得关心的东西,一概不再关心。

    说到剧本,我刚看了报道需要澄清一下,原作剧本中有很多方登方达姐弟俩在分别成长的过程中心灵感应的戏。两条线索互相照应。所以我说剧本连基本的平行蒙太奇都不合格是不准确的。不过,这些互相照应的戏在成片当中均被删除,所以才造成了两个孩子不挨边,各自成长的线索七零八落的事实状况,这一点身为导演的冯小刚要负全部责任。
  
  我们的可悲之处是,我们甚至只有一个冯小刚。
  
  我们不得不对这样一个人寄予厚望。当他让我们失望之后,就无法转移自己的情绪。所以只能按着他死骂。
  
  
  
  不过说句公道话,抛开大地震不谈,冯导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我喜欢商业片,但商业片一定要努力做的很纯正才对得起观众。

    几个月之前,我看到大地震的剧情梗概就跟老杜讲,这片子过五亿没问题。那个判断是基于《集结号》和《非诚勿扰》。现在我仍然相信它很可能要取得五亿以上的票房,但对于我而言,这事儿已经变味了,我只是想,如果冯导遂愿,他就不单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了。更重要的是,他可能就此完全失去了,通过电影来找到自己人生定位的机会——他最终会变得不爱电影了,而只爱电影给他带来的那些实际的东西。
  
  其实我也不想对冯导的电影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怪只能怪我们能够寄予希望的导演实在太少。某几位,直接可以被划入“戏曲片导演”的范围了,戏还都不怎么雅。
  
  他们的这篇也许真的该翻过去了。
  
  李鸿章说好,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儿。
  
  干完了就退休吧。再拖下去,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了。何苦,累得一脸花。









 2 ) 豆瓣装逼一族的兴起(无剧透)

有哪一个人在讲故事的时候能让大家笑起来?又有哪一个人在讲故事的时候能让大家哭?国外的不说,国内的非冯小刚莫属。
在这片观后感里,我不许有任何人有反对意见,因为全场观众的反应就说明了一切,你有不同意见只说明你脑残,没别的解释。
在去影院之前,有同事说男的带一包纸巾,女的带两包。我当时还觉得稍稍有那么一点夸张。可到了后来忍耐实在是超出了自己的界限,眼泪一泻千里。很多人说“哭、眼泪只是个噱头”。我不禁要问问了,你懂得眼泪是什么?你只看到了代表结果的眼泪,可你不能体会撞击心灵的过程,人要是想哭,怎么都能哭出来,没必要花钱去电影院表演一把。对么?
还有人说冯小刚拿地震来赚钱,我试问那些打破脑袋迎合好莱坞口味,想冲出亚洲的导演们,有几个人的电影题材贴近老百姓了?我觉得用人民币来拍《无极》,倒不如多拍几部《唐山大地震》吧?
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有的人从一开始就痛哭流涕的,有的人到最后才哽咽。有的人也许没有哭泣,这些都正常。可有的人却拿来炫耀:“我就没哭,有什么可哭的?”我只能说这样的人没脑子,自己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干嘛呢。不用理会,直接忽略。
演艺界不装逼的人几乎没有了,可不装逼的冯小刚却被一群装逼的群众指三道四。你们什么都不干就坐在电脑前整天混日子,手指头一动就把谁谁都骂了,自己觉得有个性,自己觉得过瘾。有意思么?你觉得你提出的观点和别人不一样,你就另类了?你就牛逼了?还是说你可能就会出名了?
现在这个时代,被感动被打动不容易,甚至都没什么人爱搭理你,有这样一个导演,想着法儿的想让老百姓开心,变着样的让老百姓感动,你们还他妈拿上劲儿了,要脸么?难道看那些电视上哈韩哈日哈狗屎的超女超男满口港台腔的各省奶油男女你就觉得自己舒坦了?你以为自己超凡脱俗了,你以为你说的和别人不一样你就能咋地了?年轻、浮躁!
还有人质疑电影中某个细节如何如何,你是瞎呀,还是怎么的,没看过《余震》么?虽然电影改编自《余震》,也不能面目全非呀。脑子进水了才会有疑问。
我不在这里剧透,没看过的去影院感受,千万别连看都没看过呢,就跟着那些脑子有病的人一起走边缘路线,异类往往什么都得不到,非主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只一次的告诉我们:下场很惨。
感谢冯小刚把这么好的著作拍成了电影,感谢徐帆、陈道明这些刘德华、黎明等港台摆拍高手永远望尘莫及的好演员。感谢绝大多数的人能正确的欣赏这个作品。

另外,让我们为唐山地震中死难同胞表示哀悼,为汶川地震中的受灾人民表示缅怀!为我们至今能拥有身边的亲人爱人和朋友而感到庆幸并珍惜他们。

这部电影冯小刚只让我想到了这些
---------------------------------------------------------------------------------------------------------------年代分割线
时隔8年,才想起来看,那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都上小学2年级了。。。。
感谢大家的留言,谢谢,赞同的不赞同的都感谢看完这篇文章,谢谢

 3 ) 生命是脆弱的 爱却是强大的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潜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我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我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持续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职责。

 4 ) 冯小刚的哭泣艺术

灯光暗下那会,朋友还拿出纸巾问我要不要,我自然多谢她的好意,心里始终不信冯小刚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要你泪流成河,你就得乖乖听命,我还真的不信了!

早先的上海电影节,冯小刚又火力全开,随便放炮,一边说中国电影跟中国足球一样不行,一边说电影节上观众是礼貌鼓掌,诸如此类。只见冯小刚不停戳指别人痛处,招招致命,惟独落下了自己,可能在他看来,自己已是内地商业第一人,早已跟下面的猢狲们划清了关系界限。不说别的,这是一名严重缺乏自省精神的电影导演,他经常会打自己嘴巴,比如《非诚勿扰》就是当初《大腕》所挖苦取笑的对象,然而他就那么得意起来,觉得玩什么都来劲。别人拍古装大片,他也跟着来《夜宴》。别人说他驾驭不了大场面,他就搞《集结号》。别人说他不会玩续集,他就拉着王朔再搞一个段子续集。

这番《唐山大地震》尚未上映,新闻里的纸巾满地尚无可考,此类夸张渲染的通稿真正做到了满地都是,引诱观众做好被感动的准备。如果观众实在没兴趣也不要紧,上映之后电影院就是历经一场地震,多数影厅和好时段全被《唐山大地震》给占据了,不看也得看了。有了这些里里外外的事儿,也难怪冯小刚倍儿有自信,只要弄哭了你,票房自然到手——不就跟那逗你笑的《非诚勿扰》一个道理嘛。

相比有害毒素超多的前作,《唐山大地震》确实有所进步。它讲了一段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徐帆的表演很用心,陈道明等配角也尽职尽责,并且不会招人反感。但是看完下来,无论是从镜头语言还是演员表演,我愣是想不起有什么灵光一闪的段落值得回味一下,同时我也肯定不会再进电影去看一次。这电影越往后看,越觉得累。一是跳,缺乏联系赶时间,恨不得让姐弟赶快长大,生儿育女好重逢,二是怎么看都觉得是为了等待母女冰释前嫌,那一跪和一连串的对不起,太沉,消受不起。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哭了、感动了,然后脑海里自行过一遍汶川大地震的就近记忆,那会电视网络上到处都是人间惨象。可地震过后到底留给人们什么,仅仅是先感谢国家再把所有人都感谢一遍吗?这个剧本不错,可惜被改编得有些温吞,无益枝叶实在太多。对话对话再对话,演员说的基本是人话,但也仅是人话而已,要想提炼出什么经典台词是不必了。《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一个家庭从破碎到完整的过程,却完全没有任何的深入与批判,好一出落难家庭的温情重逢剧。可冯小刚偏偏有了优越感,他被自己感动了,不停地问,你哭了没。这就好比一个考六十分的学生,成天跟不及格的人炫耀自己的学习秘籍,完全把自己当人民表演艺术家了。

对于电影本身,实在不想多说,因为这部电影跟它的植入广告一样真没什么多说的必要。至于开头说的,散场时掌声稀拉,朋友很郁闷纸巾没用上。有人肯定会跟冯小刚一样跳出来,说你一个人不哭并不代表什么,我可以找到成百上千个人哭,整齐划一,好似某场追悼会。可那样有劲么?如果泪水有用,制造它一吨又何妨。一部电影无法透过表面去看问题,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这样的电影根本不值得多说。

如果冯小刚真那么喜欢看观众哭,那么我会真心推荐阿巴斯2008年的《希林公主》,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毕竟他认为电影节奖项是“肮脏拉关系”,而阿巴斯大概拥有现世的最高段位。里面从头到尾就是一群女性观众哭泣的面孔特写,但片中从未点明她们是在看什么电影。冯小刚完全可以把这些人想象成《唐山大地震》的观众,可事实上,电影里的女人们在看一部并不存在的电影,仅此而已。【TIMEOUT】

 5 ) 《唐山大地震》的类型化叙事缺憾

(什么样的时代生产什么样的电影。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能提供给我们的产品。别抱怨别愤慨别内疚,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你可以选择看或不看,但别道德绑架也别被绑架。)



作为一部“中国特色”的大片,《唐山大地震》其实并不是一部很多人想象中的“灾难类型片”。虽然在影片开场借助外国特效团队再现的唐山大地震场景。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特效水平到目前为止的最高体现,但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价值仍然不在于对灾难场面的展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如同《唐山大地震》的英文片名《余震》一样,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是那些幸存下来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后的漫长时光里,重新找回丢失的家庭亲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山大地震》如果一定要按照类型片分类的话,它更应该算做是一部家庭伦理电影。

但无论《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灾难片还是一部家庭伦理电影,它都不是一部适合全家观影的影片。由于影片故事所涉及到的极端环境下的惨烈人性选择,以及微妙复杂的两性情感关系,加上影片开头和结尾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再现,我个人建议未成年观众不要观看本片。

但对于大多数成年观众来说,《唐山大地震》则可能是一部能够打开他们情感闸口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保持了冯小刚导演一贯的叙事风格和水准,对于那些期待看到一部艺术精品的观众来说,他们很有可能会失望。整部电影除了开场大量借助外国特效团队才得以实现的地震灾难场面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技巧都没有超过《手机》和《集结号》这两部电影。

作为一部从小说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具有一个气势很大的片名,但它的故事却仍然没有完成类型化叙事的突破。原著小说《余震》以姐姐的故事为主线,完成了一个跨度三十年的故事;而电影《唐山大地震》则将故事主线分散为三条,分别是母亲、姐姐和弟弟,而且母亲的故事线索明显是支撑起整个电影故事的主线。这个电影故事的切入点和改编思路,很技巧地回避了这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的激荡变革,而是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情感变迁上。

作为一部有唐山市政府参与投资的大制作影片,这种改编思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自然是一种最为安全的叙事策略。整个故事的重心从姐姐转到母亲,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这部电影的市场切入点的改变。如果《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仍然以原著中姐姐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的曲折人生经历为主线,整部电影的故事格局就会落入到相对私人化的个人情感体验范畴,势必无法容纳各个投资方在叙事和资金方面的要求,无法成为一部“中国式大片”。而现在电影将故事重心放在母亲身上后,整个故事就从相对私人化的情感表述,转变为更加通俗的家庭伦理故事。从当下中国观众对于这种故事的接受度来说,虽然整个故事仍然停留在电视情感剧的层面,但无疑增加了观众对这个故事的认可程度,扩大了观影人群的基数。

作为一部目的明确的商业影片,《唐山大地震》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唐山大地震事件本身,或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普通中国人心灵史的层面,而是运用了大量通俗剧手法,渲染和强化了一个唐山大地震背景下的奇情故事。整个电影故事的三条人物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平行铺开(但同时又非常技巧地错开了所有过去三十年中的重要标志性年份),三个主要人物几乎毫无变化地跳跃完成了三十年人生历程,浓缩了几乎所有人生苦情场面。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在观看《唐山大地震》的过程中,只要观众愿意在影院的黑暗中开闸泄洪,那么流泪这种生理反应几乎是不被个人主观意愿所控制的。换句话说,只要观众还是一个具有正常情感模式的人,只要观众不去故意违抗自然的生理反应,那么在看到《唐山大地震》中的诸多悲情段落时,流泪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观影反应。

这种配合商业策略的电影手法就其本身而言并无对错之分,现在的观众需要一部能够让自己释放各种压抑情绪的催泪电影,市场就自然会提供。但是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快速消费品,《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又要面对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巨大灾难和无法痊愈的心灵伤痛,都曾经真实地发生过,而且现在还在诸多普通人的心中悄然延续着。

《唐山大地震》等于是被迫遭遇了这样一个几乎是永恒的电影话题:如何完美地平衡一部电影的商业和艺术元素。从《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来看,它明显是无法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使命的。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元妮一家人,固然悲惨的身世令观众不得不哭,但如果我们将视野上升到民族集体回忆或者普通中国人心灵史的层面来看这部电影的话,我们就会疑惑地发现,这部电影中元妮一家人几乎完全是和真实社会隔绝开的,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中甚至连元妮家的邻居都没有出现过。

虽然从叙事策略来看,这种几乎是架空的故事手法无论从审查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都相对安全,但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点就成为这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的巨大缺憾了。片中和真实历史有密切相关的事件寥寥无几,除了直接构成叙事基础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外,就只剩下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了。但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这个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变成了一个和影片故事以及人物命运毫无关联的一个奇观性的视觉展示,从电影角度来说几乎是令人费解的: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却没有和电影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产生任何联系,那么在电影中对此事件的展示,其目的又是为何呢?

如果我们放弃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在艺术层面上的要求,仅从文化消费产品的角度来看《唐山大地震》,我们就能很明确地看出,它所有的叙事技巧都服务于一个明确目的: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费诉求,通俗点说就是要满足观众进电影院看到一场真实灾难的再现并为之洒下同情泪水的欲望。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特别是它的故事基础是一场发生在34年前的真实事件,如何处理大多数观众在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必然产生的内疚或愤慨心理,则是《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在营销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微妙平衡。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伤痛回忆,用何种历史观和态度来看待这场至今仍在悄然延续的集体伤痛,则会是观众能否和这部电影取得相互谅解的关键。而能够营造出一个适合全民参与的情感宣泄氛围,或许会是这部电影完成市场使命的关键所在。


 6 ) 《唐山大地震》:一脸“爷”相

1、
  
    六月份提前看了《唐山大地震》的媒体特别场次,当天放映时出了个小插曲,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银幕上的画面忽然全倒过来了。当时正演到76年伟大领袖去世的镜头,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是导演的大胆艺术手法,都没敢出声,几分钟后发现画面还是倒的,才渐渐有人嘟囔:“妈的是胶片放反了吧……”
    暂停半个小时后,放映重新开始,这却让我想起件事儿来,来自新影联老总高军的一次访问。1997年,冯小刚倾其所有做最后一搏,拍了《甲方乙方》,可就在给全国影院老总放映的那天,现场出了事故,银幕上“葛优张嘴,却没有声,画面与声音严重脱节。当时冯小刚正在吃韭菜陷饺子,顿时急得涕泪横流,把韭菜都吐出来了。”
    时间总爱跟人开些小玩笑,这些小玩笑总能给人带来些许感慨。13年后,《唐山大地震》的提前场事故冯小刚不在,但我们假设那天冯小刚在的话,会怎样?他可能会火冒三丈,当即大发雷霆,吓得工作人员个个肝儿颤;他也可能会气定神闲地坐在那,回头跟媒体们逗逗闷子……
    总之,他肯定不会急得“涕泪交流”。13年,冯小刚苦媳妇熬成婆,苦孙子熬成爷。

 

2、
 
    《唐山大地震》处处都在展示着它的“爷”相——爷拍的是《唐山大地震》,这题材你其它人碰一下试试?你敢吗?你行吗?;爷不但拍了,还要涨票价,还要买5亿票房,你不满?爷吐口唾沫就是钉,绝对不惯你们包;爷就让你们看这片子哭,你们谁敢不哭?有没有没人性!禽兽不如……
    在中国的导演里,没有谁敢这么理直气壮地让观众俯首称爷,张艺谋不会,他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能力;陈凯歌是真不敢,几年下来,他已经失去了这个胆量和勇气。只有“特独孤求败”的冯小刚,面对他的飞扬跋扈的宣言,大部分听者表示无奈,小部分表示气愤,于是大部分和小部分商量一下……还是等进电影院看完电影再说吧。
    看完之后出来,大部分表示无奈,小部分表示气愤。

 

3、

 

    无奈,是因为这片子你真没法去骂它;气愤,是因为这片子你不忍心去骂它。
    冯小刚太聪明了,他知道面对集体记忆与亲情,中国人从来都无法怒目相向。他的战术就是让你没机会发泄——就像片中那个粗鲁植入的著名保险公司广告,那句广告刚说出口,直接来一场地震,根本不给你笑场或咒骂的机会。
    而对于集体记忆和亲情戏的准确拿捏,又恰恰是冯小刚的看家本领。1997年之前,冯小刚曾经拍过四部电影(《永失我爱》、《一地鸡毛》、《情殇》、以及《冤家父子》),这些电影让冯小刚掌握了日后贺岁片创作过程里屡试不爽的命脉,既以早期王朔文学作品奠定的情感基调,看似混不吝的痞子风范,内里包裹着直击人心的温暖。这也是冯小刚作品一直以来的内核。《唐山大地震》里,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切入,来讲述那场震惊世界的旷世灾难,这也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不二法则。而编年体的叙述方式,更让电影具备了宏大叙事的“中国往事”意味。
    集体共鸣从来都是电影转化成市场效应的捷径,冯小刚在这方面从来就没失手过。《甲方乙方》拍摄于1997年,在那个特殊年份,该片的“好梦一日游”主题,就像一个突然出现的成人童话,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未来的好奇,以及对过去的怀念;1998年的《不见不散》,将故事搬到了美国,对海外留学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在美华人的生活进行了描述,对当时的国人来说,这恰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1999年,《没完没了》最后葛优对姐姐的那段独白,将实际末国人的纠结情绪系数化解;2000年的《一声叹息》,将目光对准了现代都市中年人的家庭危机,甚至引发一场不小的社会道德批判;2001年的《大腕》,恰逢中国入世初年,市场化以及商业营销等词汇沸沸扬扬的年代,拍片对产品营销和广告植入等商场热点话题的尖刻抨击可谓一针见血;2004年,《天下无贼》,正值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愿景的提出年份,影片主题与之刚好契合,片中的一些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2006年,古装动作大片浪潮热吹,《夜宴》作为冯小刚创作生涯唯一一次投机行为应运而生;2007年,零明星的《集结号》狂收2.7亿票房,凭借的是对战争和军人的另类审视;2008年,《非诚勿扰》瞄准了大龄“剩男剩女”这个当下最为热门的社会话题,同时把电影里的城市招牌做到了极致。
    《唐山大地震》同样如此,片中出现的场景和事件时刻在挑逗观众记忆的神经。尤其是对于76年震前以及震后部分,冯小刚将自己的记忆还原成一个金黄色,散发着淡淡旧相片气味的童话般的梦境,电风扇、奶油冰棍儿、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寥寥数笔,喧闹、繁忙、温暖、美好的影像跃然于观者心田。之后,他又把自己的军人情结尽情地展示了一把,红砖军区大院儿里的草绿色,以及漂亮的女兵,是他们那一代北京顽主们记忆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情节,处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这一点不服不行。

 

4、

 

    《唐山大地震》注定赚得盆满钵满,老总们会很开心,上面也会很高兴。但这也注定它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说它“功利”、“投机”、“贩卖灾难”……这样的声音一定会出现,冯导再不高兴也没用,因为你这片子确实给人提供这些非议的机会。“任何类似电影都有这样的非议?”请参照《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再简单一点说,这片子缺乏反思。当然在这个国度,这也确实不是一个导演所能控制的。
    关于影片的内容,有几句话说。
    之前冯小刚面对“这片子叙事有问题”时显得有点不爽。《唐山大地震》我看了两遍,第二遍感觉要比第一遍好,但还是觉得问题存在。主要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比如86年方登有了孩子,辍学当家教抚养她长大,这其中只用了一次打碎东西来表现她的不易,实在太不够了,等她带着孩子回到情绪复杂的父亲面前,情感酝酿得实在不足,而外国丈夫的出现更是突然。对于这个问题,本人在采访张静初时她也曾表示:“这也是我在配音时有点伤心的地方,就是圣诞节回家,因为她必须去做家教嘛,回家发现孩子不见了,就像疯了一样,后来因此认识了她那个外国丈夫。这中间还是有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心情,现在在戏里面可能就没有太多展现。”想象如果有了这一部分,就会好很多。
    方达和小河有了孩子,过年时方达非要把孩子留给母亲李元妮。小河伤心得要死,最终还是把孩子给李元妮留下了,最后一个镜头是小河泪水涟涟地亲了儿子一下。看得我有点郁闷。我觉得这段最后应该在小两口出门时,李元妮追过去把孩子送给小河,因为当初她的儿子,方达就是这么得来的啊!(奶奶来接孩子那段,也是我认为整部影片里最棒的部分)这人怎么这么不长记性呢……这确实是一个感性的问题,不过我认为如果像我说的这样处理,会比原来那种处理好。
    用汶川大地震来作为转折点,冯小刚说这是他和编剧的想法,这个点没问题,但处理的方式很有问题——无论音乐,画面感,还是镜头调度,都与之前和之后的部分割裂开来,整个感觉就不搭,如一友人所言:“就像八一厂拍的。”
    穿帮问题。第一个是方达和哥们在车站打台球时用的一毛和五毛钱纸币,看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回来查了一下,第四套纸币是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但当时是86年,用得应该是第三套纸币,而且那纸币也太新了,像刚从银行里取出来的似得;另一个应该也是86年,方达在杭州蹬三轮拉陈道明,流光铮亮的马路上,赫然冲过去一辆大众出租车,以及一辆别克商务车。一部如此分量作品里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不应该。
    结局。一个老者,面向地震纪念碑说了句“过几天再来看你”,就骑着自行车走了,虽然有王菲的《心经》映衬,但对于这样一个大片来说,还是分量不够。我在想,导演为什么不找一些地震亲历者,做一个纪实性的采访,放在最后和字幕的一起出现呢?这个方案除了能对影片起到提升作用,对于后人来说,这些资料也是一笔文献财富。
    还有一点题外话。在《余震》原著小说里,继父对方登是有骚扰甚至猥亵行为的。电影里导演或多或少留了一点尾巴,比如继母对继父说的那句“不着调”,方登最后远离父母也和这个问题有直接关系。有些看过片子朋友认为冯小刚要是想表现,就痛快拍出来;不想表现的话,就应该把这些内容都去掉不剩,否则现在看着不伦不类。不过我觉得这倒没问题,如今的内容也符合人之常情。至于“痛快拍出来”——除非冯小刚想得奖想疯了。
   
5、
   
    不过说到底,冯小刚这次一定又成功了,有了《唐山大地震》,有了5亿票房,事业从此可能会打开一个新局面,这个局面即便无法和奥运后的张艺谋相提并论,也足以让影响力扩大到他以往一直难以企及的一块死角。
    他一定清楚得很,做“爷”的滋味,比做“国师”舒服多了。

 短评

把前十分钟拍成短片就行了,用特效再现了地震,震撼完了观众立马黑幕,上演职员名单。后面的也太八点档了,掉价了!

4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一个母亲真的很难抉择,哪个都是心头肉,但是一个女孩也真的不容易,最后温情的和好,可是却错过了最珍贵的时光,遗憾,悲凉,也有些许温暖。

9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推荐

陈道明每次出场我都像一个花痴一样发出赞叹...

13分钟前
  • Autorun
  • 推荐

很多人说冯小刚举着地震旗号卖亲情,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去看,因为处于这个嘈杂的社会里,人们已经很难平静下来思考亲情的伟大以及珍爱生命的意义,给这部片子两个小时,坐在电影院里认认真真看完,很多东西值得去想一想

14分钟前
  • 上发条的长头发
  • 推荐

这电影如果叫《唐山一家人》或《天崩地裂一家亲》,可能大家接受起来心态会平和得多。其实我感到最可惜的是,以后再也不会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了。

17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首先我并不认为冯导是利用地震来炒作挣钱,总有些特殊的时候需要用艺术的手段让那些未经历过的人们记住那一天。相反,我认为这种题材与内容还是很值得一看,不只是地震,更多的是血浓与水的亲情。其次演员的演技都是可圈可点的,很投入很动情,有些桥段我甚至也会心酸心痛得差一点哭出来。~

19分钟前
  • Uncle Mario
  • 推荐

小的不用跑 大的你也跑不了

20分钟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还行

为什么不把原著里养父性侵犯那段演了啊 陈道明好符合那个角色。。。

24分钟前
  • 鲍小斯
  • 还行

什么样的时代生产什么样的电影。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能提供给我们的产品。别抱怨别愤慨别内疚,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你可以选择看或不看,但别道德绑架也别被绑架。

28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强震23秒,余震32年。——憋开政治和商业,个人感觉电影还不错,自《妈妈在爱我一次》之后很少见观众挥泪影院有如此壮观场面的。那句话很好“活下去才是开始……”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毛尖老师说《唐》:它挟持了一个民族最大的伤口

38分钟前
  • 成知默
  • 还行

是有感人的点,但达不到预期,浪费了好题材。

41分钟前
  • ᥫ᭡້໌
  • 还行

这不是有人性没人性的问题,是真的不好看。

43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天灾地祸无法避免,受到的伤害也是惨痛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预防和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47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5分钟的灾难片+130分钟的家庭苦情肥皂电视剧。哭点又多又明显,但就是挤不出半滴眼泪。

5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真是好片子,本来就是看了豆瓣影评差点打算不去看呢。结果根本不像影评里说的根本就没有刻意煽情,都是很合情合理的台词剧情,就象是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一样会做的事说的话。但是这才是最感人的。感谢导演能这么细腻的发掘出来,拍出这样的好片。   地震虽然不是好事,但是关联的是亲情。

51分钟前
  • 已经注销
  • 力荐

首先是无法理解那些给予电影一星两星评价的人。当然,各人有各人喜好,不过,看了不少评价觉得实在是装逼装过头了……影片时间跨越很大,在这点上冯导做的不好,让人觉得有流水账之嫌。但就故事而言,我并不觉得是在打国难牌而刻意煽情,很多东西都是实实在在能够打动人心的。★★★★☆

54分钟前
  • Q。
  • 推荐

浪费好题材

58分钟前
  • fhskfdhlaksa
  • 还行

帆姐,你迎来了人生最精彩的一个角色。

59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力荐

唐山大地震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救姐姐还是救弟弟,对一个母亲还说太残忍了。

1小时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