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与虚无

第2集

主演:吉姆·艾尔-哈利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2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6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摘录

What is space? Does space only exist when there's stuff in it? Does space only have a meaning when it's enclosed by walls? Think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objects. Does that gap still exist if you take the objects away? What meaning can we give to distance if it doesn't have a start and end point? Ultimately the question is this: Does space in itself have form? Does it have structure or shape? or Is it just the place where things happen? Since Newton's time, gravity was thought to be a force that pulls all objects together. Bu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gives u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icture and a totally new perspective. Although gravity appears to be a force --- it's nothing more than the curvature of space itself. When an object falls it isn't really being pulled by gravity --- it's just following the simplest path through bent space. The equations of general relativity revealed that it was the presence of mass that caused space to curve and distort. The reason we have gravity on earth is because the earth is actually bending the space around it. In Einsteinium theory of the universe, space becomes a dynamic entity that reacts to its contents. Space knows about the presence of gravitating bodies, and responds to their presence by changing its geometry. observable universe cosmic web it shows massive clusters of galaxies linked together in vast filaments, each one containing trillions of stars; its scale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but it would take light almost ten billion years to across the distance in this image. Far into the future, some hundred billion years from now, if intelligent life form still exists in our galaxy, they'll look out into space and see only the stars in our own milky way. All the other galaxies will have disappeared, and we'll be alone in a vast dark empty expanse. To Aristotle, the concept of nothingness was deeply disturbing --- it seemed to present all sorts of problems and paradoxes. He came to believe that nature would forever fight against the creation of true nothingness --- as he put it, 'Nature abhors a vacuum'. 'We live at the bottom of an ocean of air.' The earth is cocooned in an atmosphere that rapidly thins out the higher you go --- eventually becoming the cold silent expanse of space. They believed there had to be a medium carrying the lightwaves. 'luminiferous aether' This is the classical world. Action and reaction. Cause and effect. It's sensible, certain, and knowable.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al: The more I know about where something is, the less I know about how it's moving. In truly tiny amounts of time and space, something could come from nothing. You could borrow energy from nothing, so long as you pay it back quickly enough. (the vacuum is alive) the Dirac equation If things and anti-things ever met each other, they would instantly annihilate, turning all their mass into energy. Disappear completely. Whenever you try to remove everything you can from empty space, it's still always awash with all these fluctuations. Within nothingness there's a kind of fizzing, a dynamic dance as pairs of particles and anti-particles borrowing energy from the vacuum for brief moments before annihilating and paying it back again. The vacuum goes from being nothing to being a place absolutely teeming with matter, anti-matter creation. Nothingness is a seething mass of virtual particles appearing and disappearing trillions of time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embryonic universe) We are simply the debris of huge annihilation of matter and anti-matter at the beginning of time. There's a profou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othingness from which we originated, and the infinite in which we are engulfed.

 2 ) 万物,亦是虚无

相比宗教信仰这种意识形态上对于世界的理解,我更喜欢数学、物理学所揭示的理论。我认为这些通过大量的研究、做实验、实际观测等等,所得出的结论,有更为严密的逻辑,更加具有说服力。

BBC的记录片《万物与虚无》就非常对我的胃口,尽管本人在学生时代的理科成绩极差,但这部纪录片还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花4个小时看了2遍,也算领悟到其中的一些道理。

起初,人们的认知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有了“日心说”,又观测到了“太阳系”,再到后来的“银河系”、“仙女星系”,直到慢慢发现,这些,仅仅是宇宙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

而我们所知的宇宙的起源,来自于一百多亿年前的,极其微小的量子涨落。宇宙大爆炸之后,一直在不断地膨胀,也是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万物”。如同从虚无诞生出万物,而当这个膨胀的过程足够长,万物也将归为虚无。

经过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等无数人类的努力,得出包括“宇宙大爆炸论”在内的种种理论。在我看来,已经很接近于宇宙的真相。

当人类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越多,但也会越发觉得,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又是多么的奇妙。

既然已成为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存在,那我们就是独一无二的。死亡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开端。我们是万物中的一粒尘埃,也终将归于虚无,而虚无,又将造就万物……

只有现在存在的这一刻,于我们是最为重要的

 3 ) Out of Nothing,Everything (观影笔记)

Everything 万事万物 宇宙

1924年仙女座星系(含有超过一百万一颗恒星)的发现,使人类意识到宇宙比之前人们意识到的大数十亿倍。

1. 空间是什么? 欧几里得几何的绝对性→ 高斯绝妙定理(我们能在三维空间观测二维曲面的曲率,但我们三维空间的曲率不用在四维空间中观测)→ 黎曼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空间本身有扭曲、弯曲的能力,并由此产生了Gravity,地球上有引力是因为地球弯曲了他周围的宇宙空间。而一个物体下落不是(牛顿引力)被“引力”所牵引,而是因为空间本身有曲率,Gravity是物体在沿最简单路径穿过弯曲的空间。对空间的思考我们认为宇宙是有形状、有结构、且可塑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活的有机实体,非一成不变的,宇宙在不断膨胀。(而爱因斯坦本人都不敢相信,甚至还认为是方程出错了,想改方程)

同时,哈勃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中遥远的星系都在变红,且越远的星系变红的速度越快(物体接近我们时,光波被压缩→呈蓝色;物体后退时,光波被拉伸→呈红色)这与广义相对论一致。

所以得出not the galaxies are flying away from each other through space, but the fabic of space itself in between the galaxies is expanding.是宇宙的空间整体在膨胀变大。 宇宙的诞生 big bang theory,宇宙最开始是一个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雪花是宇宙大爆炸中最早的光线被拉伸后的遗迹。

2. 为什么夜晚会变黑? 恒星距离我们越远,他的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越长,所以如果宇宙一直存在,那宇宙中所有的光线总有一天会到达地球,而夜晚的天空将会被这些光线照的很亮,但是我们现在的夜晚并没有如此亮,why?

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宇宙在更年轻时,小很多倍时,宇宙一端的一束光开始向我们的有利视角驶来,但随着宇宙的膨胀,光通往地球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快进到如今,这光还没有到达地球。所以,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观测星空,都无法看到它。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空是137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发出来的光,也被称为“可观测宇宙”。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光是有机会抵达地球的那些星和星系。而且由于宇宙在加速膨胀,当光速赶不上膨胀的速度,未来我们的夜晚会越来越黑,可观测的宇宙也在加速变小。

夜晚天空变黑这一常识其实蕴含了宇宙的奥妙。

Nothing

1. 如何理解 虚无(the void) 真空(the vaccum) 空无(emptyness) 无物(nothing)?

亚里士多德→ 托里拆利 水银管创造真空空间:真空是一种物质,大气有重量→ 帕斯卡“我们生活在空气海洋的底部(越高气压越低)”→ nothing is everywhere 真空是自然的默认状态

2. 虚无的属性? 自然界不存在nothingness。所以人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一种不可见的介质中:“以太”(认为是光传播的介质)。但后来发现光总以同一速度传播,所以“以太”不应存在。那么宇宙真就是空无一物的嘛?(引出量子力学)

3. 量子力学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量子世界中知道物体的位置越多,对其运动的了解越少,“位置和运动轨迹”不能同时知道这两个量。(用照片和录像视频的例子阐释)

能量和时间也是一对量:在非常小的时间和空间里,某种物质可以从真空中产生。“你可以从无物中借去能量,只要你能尽快还清”

引出关键人物保罗狄拉克(真的大佬,从童年就拥有的超强的视觉想象力,最喜欢的电影是2001太空漫游,我和大佬最喜欢的电影相同hhh)

就在保罗狄拉克出来之前的1928年物理学界有个大难题:描述宇宙如何运作的两个重要理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两个理论分别为狭义相对论E=MC²,描述的是接近光速的物体的行为;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描述的是事物小到量子领域的行为。)而电子是小到量子领域而又传播速度快到光速,所以如何买描述电子的运动呢?

狄拉克方程(简洁的像诗一样优雅,是巨大数学物理冰山露出的一角,提供的东西太多)

反电子→ 反原子→ 反物质 → 关于真空的全新思考:电子和反电子成对从真空中出现,很快又消失,真空是一个创造并充满物质与反物质的地方,真空中充斥着这些波动即量子涨落(quantum fluctuation)→ 量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虚拟粒子

4. 量子物理在宇宙中的应用

由此对量子世界的观测,促成了对整个宇宙大规模结构的推及:宇宙 从真空中诞生,迅速膨胀。最初诞生时,比单个的原子还小,在这种尺寸下,宇宙不受我们所熟悉的经典规则控制,而是由量子世界的奇怪规则支配。量子力学形成了宇宙结构,我们的宇宙只是量子世界膨胀了很多次之后的产物,Nothing have really shaped Everything.

量子涨落: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但随着宇宙的冷却,物质与反物质几乎全部湮灭,数十亿物质与反物质粒子中,可能残留下来一粒,在数十亿粒子的湮灭中,残留下来的一粒创造了星系、恒星、行星、人类。我们只是时间初始时物质与反物质巨大毁灭下的残骸,难以想象的爆炸残留物。(在我打下这句话的时候,浑身发冷)

小记

本以为看完这系列纪录片后我会更加加深自己之前的看法:“人类实在太渺小,人类世界微不足道,甚至人类不值得,人类凭什么生存在宇宙之中,人类在行星系无数次湮灭中凭什么值得被拯救。我连砂砾都不如,我不配被记住。”但是当我看完了这几部纪录片后,我觉得人类是一种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奇迹,构成我们身体的每粒粒子都来源于宇宙大爆炸中,构成我们生命的粒子也构成了行星、恒星、星系、星系群、万事万物,每个人就是宇宙,我从没觉得自己和宇宙的关系,和万事万物的关系这么这么的密切,我也从没有对自己的生命有如此大的敬畏感。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之于宇宙虽然连沙滩上的一粒沙子都不如,但是人类居然能站在如此如此渺小的角度,站在一粒沙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如此宏大的宇宙,能得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我们每个人也能站在更加卑微的角度去思考宇宙和自身的关系,思考生命的意义,太幸运了。科学太浪漫了

 4 ) Gaze at Cosmos

太好看了 宇宙纪录片比很多科幻片好看太多了

这个片子把好多耳熟能详的人名和理论的来和去讲得如此如此生动 从海森堡到亚里士多德 从爱因斯坦到哈勃 从迈克逊和莫雷到迪亚克 从欧几里得到高斯 等等等等 这些人来到世间如何为人类仰望宇宙如何描绘宇宙图景给出了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贡献

我们去描绘宇宙奥秘 不仅仅是需要观测 不仅仅需要天文学 数学乃至哲学等等学科 都需要迈着一样的步伐前进 相互映照相互帮助 帮助产生更加准确的理论 像高斯和他的学生提出来的三维空间的扭曲要基于四维空间里 这个看似毫无用处的太过超前的数学理论 在多年后被爱因斯坦所用 “this exactly what I want” 像真空给商业届提供了大量赚钱的机会 导致真空的创造变得普遍而廉价 这反哺给理论科学 商业化真空让真空科学研究变得更加容易 各个学科乃至世俗的商业相辅相成的图景太美妙了

这个片子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把这个纪录片推向高潮的时候 一个是迈克逊和莫雷的实验 想去验证光以太的存在 那个实验太精彩了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俩太聪明太聪明了 好聪明的做法 让人惊叹不已 还有一个推向高潮的地方就是介绍Dirac方程诞生的时候 如此简洁而美丽的一个方程 是数学巨大冰山的顶端 下面有庞大的数学分支 里面有段话我真的太喜欢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哭了 纪录片里的一个科学家在接受访谈的时候 把Dirac的方程比作诗 不是因为他们都很美 是因为他们都是最超负荷的语言 这里我把那段话摘抄在下面:假设你想到一首诗 你可以说它是一种最超负荷的语言 能把所有内涵压缩到一张很简短的页面上 Dirac提出的方程就是这样的简洁 你可以随后再去解读它 就像你重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你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典雅 same for Dirac’s equation 你也会有同感 你会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东西that你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发现 就像Dirac自己说的那样 他的方程比他聪明 因为这个方程能给出的东西远远多于他往里面放进去的东西

Dirac 的方程揭示了物质与反物质 我们不过是一次物质与反物质湮灭的一个残骸 我们所坐落的地方不过是地球上所有沙子加起来数量里的一颗沙子的残骸

里面还有一个地方我也很喜欢 震撼到我 讲到我们观测星空的时候 能看到的不过是几百万年时间之前的图景 我们并看不到实时的、现在的宇宙图景 因为光需要花太多时间穿过宇宙抵达我们的眼睛 所以夜晚我们仰望星空 不过是在看宇宙古老的图景 不过是在看古老的遗迹 当有一天宇宙膨胀速度大过光速 当光也跑不过它的膨胀速度的时候 我们夜晚能看到的 只能是漆黑的、冰冷的、寂寥的空无一物的夜空 我由此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到了 所谓“可见宇宙”指的是什么 我们可见的如此荒诞 它不是实时的 它如此古老 如此片面 如此有限

最后 影片的最后 揭示了宇宙最核心的奥秘其实来源于nothing 即真空 真的荒诞而美妙 真空里小小物质和反物质的诞生和湮灭影射了巨大宇宙来源的奥秘 我们的宇宙像是巨大真空里的小小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后的结果 那我们宇宙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宇宙残骸 我可能不过是住在一颗原子里 我看着我房间里枯萎的郁金香 我可能就是那枯黄叶片里的一个原子里的一个残骸上的一个会思考的有机体

影片里有句话我很喜欢 他说当观测的器材科技还没有重大进步的时候 如果科学需要重大进步 那么对人类的要求就是 你要有imagination上的重大突破

 5 ) 微观世界

西方科学家在探究真空的过程中,逐渐揭示了宇宙起源。

科学家的魅力是想象力、巧妙的实验和严谨的数学。人类对“虚无”的探索里程碑无外乎依赖于以上三者。

首先的一个观点是,这世界不存在虚无。比如,我们堵住吸管后,吸管会瘪进去。

当然,水银柱实验很轻易制造了“虚无”。逐渐地,科学家揭示了“空气是有重量的”,“越高空,空气越稀薄”。那不存在空气的地方,是否就是虚无的存在。

但是,光能穿过虚无呀,虽然声波不可以。于是大家猜测,光以太是光传播的媒介,那么宇宙便不是虚无的。因为光能穿梭于宇宙,那么宇宙该被光以太填满。然而,证明存在光以太的实验没有成功。是实验失败了吗?还是根本不存在光以太?

聪明的爱因斯坦解释了光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接着,量子力学登场了。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仅证明了虚无中存在物质,更由此揭示了宇宙起源(的有证据的猜测)。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通俗来讲是说在量子世界,速度和位置(能量和时间)无法在同一时间准确知道。这揭示了在真正微小的时间内,某些东西可以无中生有,再有中变无,小的能量不断出现与消失。但这些东西是什么?

物理学的两大基石,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物理学,都在描述宇宙运行,但无法协调统一。狄拉克结合了二者,根据公式推理得到了反物质的存在。

于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提到的在真空中无中生有的物质,可以是粒子与反粒子。一个粒子从真空中出现,伴随着一个反粒子的出现,当它们相遇后迅速湮灭并爆发能量,将能量归还于真空中。

虚无的画像被更新了。真空中不存在虚无,而充满了量子涨落。后续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真空中存在的能量活动。

现在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便是量子涨落的结果。在时间诞生之初,宇宙从真空中出现,产生无数的物质与反物质。几乎全部的物质与反物质都湮灭了,每十亿个物质会留下一个物质,构成了现在的世界。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成为大爆炸的热量。

我们大概是物质与反物质湮灭过程中的残骸。

我们以为的虚无,可能创造了万物。

 6 ) 万物与虚无

我们是如何从孤立、不起眼的视角来凝视星空并开始演绎出万物的形状、大小和起源的?

16世纪之前关于宇宙的观念:地球是一个巨大并且固定在固定位置的旋转星体薄壳中的一员。

1572年,1a型超新星的爆炸出现,它比太阳明亮了亿倍,在白天也能看见它。英国议员 Thomas Digges和他的一位天文学家朋友John Dee一起探索这颗奇妙的星星,最后Thomas Digges用自己的模型打破了哥白尼原有的“恒星附着于球壳”的思想,改变了人类关于宇宙的观念,使得天文学家狄格斯不得不意识到一点——恒星分布于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

Thomas Digges提出,但是这个观点却有一个悖论----为什么夜晚的天空不想白天一样明亮?意思是既然宇宙中有无数恒星,就算它们与我们相距无数光年,但总有一天它的光会到抵达地球照亮地球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两百多年,这个问题的一直没有进展。直到十八世纪,望远镜的巨大进步...

Herschel和他的妹妹Caroline用他们发明的望远镜日复一日地观察天体的运动。

1785年,Herschel出版了银河系的近似图。在他的图像中,宇宙是有边缘的。但同时他还发现了奇怪的星云,但他却不能知道那是什么----他的设备不能观察外太空的情况。

Herschel逝世后,人们发明了恒星视差这一方法来估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宇宙唯一星系和多星系的两派论。

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工作的Henrietta Leavitt一位无名女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更精确计算距离方法。

1923年,随着观察设备和科技的发展,天文学家Edwin Hubble用Henrietta Leavitt的方法计算出了仙女星系与(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与我们的距离。

他的发现打破了宇宙唯一星系的理论。

但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要解开宇宙的秘密必须用到数学与物理理论。

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得的几何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空间相关概念。

两百多年前,Carl Friedrich Gauss和他的学生Bernard Riemann提出了三维空间的概念。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用高斯和黎曼的数学概念,改变了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他的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是都有形状和结构的。人物开始提出宇宙是动态的,不断膨胀的。但是爱因斯坦却相信宇宙是静态的。

这时候,Edwin Hubble观察到了光在运动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及远近恒星的颜色,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拍即合证明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宇宙在不断膨胀说明宇宙是有起点的,就像一个气球一样。

通过卫星,我们已经可以观测计算出宇宙的年龄。

到这里,我们才回答Thomas Digges的问题:为什么夜晚不想白天一样明亮呢?

原因就是在很久以前宇宙还没有这么大的时候,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膨胀的速度超过了恒星的光速,以至于它的光亮永远到不了地球。

事实上,我们只能观测到137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发出的光,这称为可观测宇宙。

但宇宙膨胀的速度由于一种我们称暗物质的东西使他膨胀的速度一直在不断增快。

这意味着,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会越来越少,无数的恒星会离我们愈来愈远,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远离彼此......直到只剩自己。

-------------------------------------------------------------------

几千年的探索,但似乎宇宙的结局是一个悲剧。

宇宙不断膨胀,所有的星系都会变成孤岛......

然后呢?

 短评

引用评论“还是亚里士多德赢了”

3分钟前
  • o-o
  • 力荐

拍的这么唯美,其实说的炒鸡简略啦......................还是翻翻书更好。

4分钟前
  • HHG🥱
  • 力荐

圆了我看那么多年关于宇宙的杂书后始终无法接触相关理论的形象的梦想。ps. 多认知宇宙的存在和变化,有利于提升一个人装逼的境界。

7分钟前
  • 墨鱼仔
  • 力荐

21.2.8 先看了虚无后看万物。实在符合心境,有天意。

8分钟前
  • Ocap
  • 力荐

以普通人看得懂的方式讲述

12分钟前
  • Show
  • 力荐

继续涨知识,好多地方即便用非数学方式讲了,我的脑子还是要转好久都没懂= = 不过看起来还是很震惊的,尤其是第二集,简直大开眼界

14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力荐

看过一集,真心第一次觉得物理那么浪漫又美好。突然有了看这类书的好奇心。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我们是量子涨落留下的意外结果。

17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正在翻译此片的我被震撼哭了

20分钟前
  • TanKnoX
  • 力荐

我时常想,在某一个教育发达的,不捆绑泛学科的平行宇宙里,我会否有机会去读物理系……研究人与社会不如纵身跳入星空…如果回到137亿年前,尚未膨胀的宇宙里,能看见所有的所有的星系的时刻,如同2001里炫目盛大又怪诞的迷幻镜头,让人忘记自己只是渺小和虚无,仿佛万物只为我而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我剥开一颗百香果的时候,一场宇宙大爆炸在我掌心发生,每秒一万亿年。

23分钟前
  • jaderiver
  • 力荐

高兴地向我男人介绍量子涨落,没想到他早就知道了,是不是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丢脸。

25分钟前
  • 友好的境外势力
  • 力荐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30分钟前
  • 无脸男
  • 力荐

从无中生有,亿万年前死去的恒星的残骸变成了我们,人类的存在就是宇宙了解自身的方式。太好看了,超治愈,强烈推荐

31分钟前
  • Otori
  • 力荐

量子力学毁三观,太像玄学了

34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everything与nothing,原来并非非此即彼。万物伟大又渺小,刹那又永恒。

39分钟前
  • 失语症患者
  • 力荐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啊 宇宙包含太多哲学真理 不断膨胀的宇宙就像不断膨胀的人类 最终结果就是消失殆尽...

44分钟前
  • 查理酱
  • 推荐

太阳系是沙滩上的一粒沙。面对浩瀚奇迹,个人的情绪真的毛都不算。只要对宇宙抱有好奇和惊叹,活着的每一刻都好珍贵!能够仰望天空之奇幻,做条学术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那种一旦体会过就出不来的至高无上的幸福。说出来不怕笑话,前几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求知欲膨胀到激动失眠…被自己蠢哭了

49分钟前
  • 爬行钢炮
  • 力荐

从显微镜下的病毒,到望远镜中的星系,可见世界共享着相似的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常识中以为的虚空,其实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量子涨落。“我们的宇宙只是膨胀了许多倍的量子世界。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所谓一沙一世界,也许并不只是诗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禅机…

51分钟前
  • .
  • 推荐

物理学最终回归到数学公式上的表达 形而上回归到哲学 形而下回归到数学 太有韵味了 而这韵味又是文学性的 正如纪录片中的比喻 数学方程式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最大范围的隐喻 最终凝缩而成的公式也是一个浪漫的俳句

55分钟前
  • 南野文
  • 力荐

宇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竟然是可以被人类理解的。

56分钟前
  • 米徳·苔尔
  • 力荐

we are nothing

57分钟前
  • 郭七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