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伍德

HD中字

主演:约翰尼·德普,莎拉·杰茜卡·帕克,比尔·默瑞,马丁·兰道,帕特丽夏·阿奎特,杰弗瑞·琼斯,丽莎·玛丽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艾德·伍德 剧照 NO.1艾德·伍德 剧照 NO.2艾德·伍德 剧照 NO.3艾德·伍德 剧照 NO.4艾德·伍德 剧照 NO.5艾德·伍德 剧照 NO.6艾德·伍德 剧照 NO.13艾德·伍德 剧照 NO.14艾德·伍德 剧照 NO.15艾德·伍德 剧照 NO.16艾德·伍德 剧照 NO.17艾德·伍德 剧照 NO.18艾德·伍德 剧照 NO.19艾德·伍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艾德·伍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关于奋斗的个人自传电影。1951年,心怀大志的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终于等来机会上演一出自导自演的电影,但是,这个计划不久就夭折了。  艾德并没有气馁,而是接着又一个一个的找投资商,找演员,甚至连他的女友也被拉进剧组参加演出。每次总是准备工作进行得大半时,电影合同最终还是没有拿到,梦想一次次的破灭,女友也离他而去。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逆时针旋转乡村爱情2同路阿根廷红草滩全面回忆金钱第一失明笔记海贼王剧场版10:强者天下特工佳丽2:武力巾帼了不起的小神仙2黄蜂 第二季哇哒叔叔斗龙战士2之星龙圣域丛林历险记鲸之歌寻凶诀末日村庄马尔科姆的一家第六季人骨麻将国语幽灵毒枭失恋饭阿波罗现场秀的女孩们赌圣3之无名小子永远的亚马逊合伙人3部阿卡普高开往印度之船新朱门恩怨第二季殊途同归第一季罗莎·卢森堡孽火拆弹专家(粤语版)红发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无边泳池南游记之闹三界活起来的技艺第三季不要离开我

 长篇影评

 1 ) 让人感动的一部电影

今天看了以前买的《Ed Wood》。

因为眼前充斥的缤纷色彩太多,所以在刚看的时候,也觉得挺不习惯的,但是直到看完电影的花絮,我才发现其实拍出一部好的黑白的电影,比彩色的更难呢~黑白的电影,就对对比度有很高的要求。也许彩色的图看着很好,但是一成了黑白的效果很可能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了~所以布景的人员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呢~~~~
嗯,对黑白电影的肃然起敬就先到这里了~

关于电影中的故事,我想是不太会说的,因为我实在不是个会讲故事和写读后感的人,只想重现片中一些让我感动的台词。

喜欢里面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Ed Wood:一个好莱坞的二流导演,即使被拒绝了100次,仍然热爱着电影,仍要做第101次的努力。
他也曾经动摇过。当他满脸失落,轻声说:“I made the worst movie of all time”时,我心中也一阵酸涩。
他是一个天生的导演:即使看到一段小小的纪录片,眼睛中也带着炽热的光彩:”If I had half the chance,I could make an entire movie using this stock footage.”
为此,他要身兼数职:当编剧,导演,制片和演员。为了导电影的一次机会,他揭露了自己埋藏的最深的秘密,他要拉着所有的朋友接受洗礼;为了投资的机会,他放下自尊,屈膝于一个女明星,他失去了女友;为了完成电影的拍摄,他没有执照躲着警察慌慌张张的赶拍一个个街头场景,他只能深夜跑去偷道具悄悄的拍摄,他要忍受别人对他一次又一次的质疑……

喜欢老去却仍焕发着表演光芒的Bela Lugosi:他那保守严肃的外表下,是一颗对电影充满热爱的心。每一个人,都会有暮暮老矣的时候,而对于这样一个曾经辉煌过的电影明星,几十年后得到的,不过是人们的一句:“Isn’t he dead?”这种孤苦一人,无人问津,只能依靠政府救济金和吗啡的生活,真是一种悲哀。当他在Ed Wood的电影中那爆发的表演热情,激动地喊道:“Home?I have no home.hunted ,despised,living like an animal.The jungle is my home.But I shall show the world that I can be its master!”,当他坐在病床上,看着被赶走的狗仔队记者,落寞的说:“Eddie,why did you chase them?After all these years,the press is finally interested again in Bela Lugosi”,当他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对Ed说:“Eddie,I want to make another picture.When are we going to make another picture?”当他终于平静的躺在棺材中,继续梦想中吸血鬼角色的辉煌时,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

最难以忘记的一幕,是拍完了与章鱼搏斗的那场戏后,Eddie和Bela二人在街头的对话:
“Bela,I wanna thank you again for last night.”
“That’s fine,Eddie.All in the line of duty.”
“No,no,I want you to know how much I appreciate all you’ve done for me.A great man like yourself shouldn’t have to be wandering through the muck at 4 a.m..”
“Well,there are not a lot of fellas I’d do it for.”

最后,Ed Wood终于站在了观众的掌声中,他的身边,是每一个与他一起、为了电影而并肩奋斗的同伴,是宽容忍受他怪癖、给他以极大支持的女友;他身后,是荧幕上那个永远经典的Bela Lugosi。Eddie动情的说:“I just wanna say that this film is for Bela.”

心中的梦想,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喜欢这个故事,喜欢里面的人物,喜欢Johnny Depp和Martin Lamdau,也喜欢这部片子的导演——Tim Burton。

 2 ) 一幕乐观的悲剧

边看这电影,边让我回忆起《色情男女》,回忆起《喜剧之王》,都是怀着一腔戏剧梦想的人们,由导演讲述的导演的故事,于是便分外真实和心酸。第一次发现,约翰尼德普竟然笑得与周星星如此类似,灿烂得有些生硬,眉毛会抬得高高的,而这种笑容,往往在他最尴尬的时刻呈现,当被别人指斥“从没有看过这样烂的电影”,当四处奔波也寻求不到赞助商的投资,他总是会这样笑着,并投入下一次的努力。

在《色情男女》中,阿星总是流露着失落的,明明是在追求着艺术的,但往往现实事与愿违,不得不随波逐流。印象最深的是当街拍三级片的那幕,每个工作人员依次戴上墨镜,掩耳盗铃地期冀做这种事情的永远不是自己。场面实在有些黑色幽默。在《艾德·伍德》中,艾德却总是以乐观示人,我们总看到他的笑,但也不会忽略他那句“我只是想讲故事”后面的隐隐失落。

贝拉·路格西,一个被别人过气的吸血鬼扮演者,一个时时在人前摆着架子,软弱时会向艾德哀叹“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老人,被别人提起时总会被问到“他还没有死吗?”我们看了太多演员光鲜诱人的表面,而只有很偶然才能碰触到他们是多么的孤独。如果曾经拥有的一切已经成为生活中难以磨灭的牵拌,永远走不出光环散尽时那无边的黑暗,那么,我也许宁愿不曾拥有过曾经的一切。我这个人非常容易被老人打动,尤其是一个孤单而沉迷于往事中的老人,时间实在太残酷,而我的这份渺小的悲悯最终总会回落自身的。

《艾德·伍德》并没有在人生的路途多舛上渲染太多,也不似要承载多少人生感悟和道理。一切似乎既成事实,艾德总是在坦然面对着,于是,这电影看得我还比较欣慰。还没有看完全部影片,蒂姆波顿应该不会给出一个南海十三郎式的结局的。我觉得,拍出这样电影的导演同时也是在鼓励着他自己的,尔冬生如是,周星驰如是,蒂姆波顿也应该如是。在影片中,艾德完成的电影也不能上映,但是,他的电影仍旧给了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以启示,我想,其中的潜台词是:如果这部电影给更多人看到,一定会有更多人从中得到需要的东西。

一个导演的奋斗史,无论胜败,都会被他的同行所理解吧,也一定会给有梦的人们以启示。也许艾德能继续乐观下去,那么悲剧便不成悲剧,等我把全片看完便知结果了。

~~~~~~~~~~~~~
看完了,本来快得内伤了,又被童话般的结局调整过来了,像周星驰偶尔不搞笑而拍《喜剧之王》一样,蒂姆波顿也不魔幻了拍出这部《艾德伍德》,都是出乎意料地动人的,算得上是惊喜。

 3 ) 向狗屎的 艾德伍德 致敬

我一开始把伍迪艾伦和艾德伍德搞混了。我爱伍迪艾伦的电影,简直就是天才。 引用豆瓣对这位传奇人物的评价:稍稍熟悉美国电影的影迷,多少都会听说过这个传奇人物。而市场上能见到的伍迪作品也不在少数,甚至多达十余种,尤其他最近的一些作品,更是一部不拉。说起这位鼎鼎大名的导演,影迷们大多只是用“天才”、“牛”,甚至“大师”来表达他们的尊敬,然后多半就缄口不言。对于一位不是美国犹太知识分子,我们显然还很难彻底了解他的思想脉络和文化背景,从而他的作品显露出的特质和优异之处,我们很多时候也只是感觉到,而恐怕也不能象艾伦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圈内的那些忠实观众一样能够会心一笑。

 

那么艾德伍德又是谁呢?他在别人面前自我简绍时总是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个小字,却总是那么不卑不亢,神采奕奕。如果你觉得中国很多片子很垃圾的话,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电影还不努力创作更好的影片,请不要仅仅只是烧钱。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也知晓其中必然有这么一个原因。有世界顶级烂片导演艾德伍德来衬托,我至少是个中庸,最烂也是个倒数第二名。

 

艾德·伍德撰写过至少47个剧本,执导了18个影视作品,监制了12部影片,在若干电影里跑过龙套,可以说,与电影沾边的事儿他都做了。然而艾德·伍德在世的时候,名声远没有死后大。艾德·伍德一辈子有诸多作品,却事业惨淡,去世时一贫如洗。人们之所以会记住他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有人总结史上最烂的导演时把这一殊荣给了他。

 

这仅仅只能带给我们一些饭后谈资,娱乐性不高。我们得感谢这部传记片从此让艾德伍德的名声更加远播到普通的老百姓耳朵。更搞笑的是艾德伍德是一个异装癖,这狗屎的异装癖男人总是让女朋友找不到自己的衣服,自己的内裤胸罩莫名其妙的变大也不知怎么回事,自己躲在床上装无辜。最厚脸皮的是艾德伍德把自己的故事写进电影《忽男忽女》还找来自己的女友本色出演,同时自己扮演自己,一个异装癖男人。让人觉得狗屎的是艾德公然穿着女友的衣服迷你裙子,弄起胸部在现场导戏,去酒吧喝酒,毫无羞耻的去结识《公民凯恩》的奥逊·威尔斯(这是多大牌的电影人啊),把假黄色金发假头套拿在手里一脸严肃地谈起电影责任。真是一坨狗屎

 

 

这都算了,艾德伍德的电影《外星第九号计划》满堂谎言,贝拉卢戈西逝去,找来贝拉的替身拍摄,却对外宣传是贝拉卢戈西的遗作。这些狡诈的手段简直就是电影界的龌搓。最起码的道德真的是出现了问题吗?

 

我不知道如何说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我只是知道我在渐渐的被感动,直到贝拉卢戈西在自己房子前拍摄的那一段,我彻底说不出话来。我心里只有两个愿望,希望艾德伍德赶快给贝拉一部好电影;贝拉不要死,一定要等到艾德的下一部电影。我很庆幸艾德最后在影片的最后一幕终于成功了,我马上又重新回看了一遍《艾德伍德》,但是我尽量跳过贝拉卢戈西出现的情景,特别是那一段。我真的是感动了,如果影评界以及广大的影迷都说艾德伍德是世界最烂的导演,我不知道该怎么来说,那么请你看看这一段,这难道是一个只会烧钱的导演可以拍得出来的吗?

 

艾德可不会烧钱,用纸头做的坟墓,用碟子做的飞碟,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节省资金的高招,我能够想想《阿凡达》的巨资拍摄,的确是钱都用到了刀刃上,给影迷带来一种震撼的视觉感受。那么一些只会烧钱的电影真的是带给我们什么了吗?

 

演员,编剧,导演,制片,销售,宣传。。。。。一个人到底能同时承担多少个职位?还可以嬉皮笑脸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仅是一件事情。那么多年,直到死去。

还要顶着异装癖这样的习惯去应对外界的嘲弄不解,这是多么大的公关危机

没钱,没钱,没钱,没演员,没演员,没演员,没道具,没道具,没道具

不说了,这么多的辛酸,他妈的还像一坨狗屎一样坚持

这就是世界最烂的导演生平用行动这样做给我们看的,被所有人所不耻的行为疯子

1994年,被鬼才蒂姆伯顿和杰克船长搬上了大荧幕,是不是让我们更多的来嘲笑那已逝去的电影大师呢?

如果是伍迪艾伦这位电影大师看了这部电影,会说些什么呢?谁知道呢?毕竟斯人已逝,我们谁都不好做出猜测,就像我们不能嘲笑艾德的异装癖,如果你不了解内情最好不要瞎批判

 

 伍德艾德迟早都是要红的。他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外面穿堂堂七尺男儿的军服,威严潇洒。里面却穿着胸罩,女式内裤。如果当时战死沙场也势必要被战地医生发现这个秘密,成为千古流传的军队笑话。载入名册。如今艾德伍德也同样载入名册,一贫如洗年仅54岁死于心脏病在一个接济他的演员家中。

 

所有的人都骂艾德伍德,艾德的女朋友多勒瑞斯弃他而走,从伦理道德上来说,她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全世界都是热烈赞同的。其实女朋友对伍德艾德的爱,我作为旁观者来看真的是已经做到了一个女人该做的本分了。

 

爱情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艾德被人们骂得一文不值。难道他真的仅仅是个拍烂片的导演吗?跟个畜生没分别,污染了电影世界?难道艾德伍德的载入史册,是载入了吉尼斯吗?等待一个挑战者去破记录吗?

就我而言,我是嫉妒艾德伍德的。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由、梦想、爱情,他都坐拥了。是不是过得太幸福了。真心为他欣喜,这就是上帝对他的奖赏。

 

现在有多少的电影导演受到这个禁令,那个专横人士的干涉。艾德自己是编剧,自己是导演,自己做道具,生出来的孩子从来都是亲生的,连接生这等事也是自己亲自上马。即使是烂片,总算是自己的孩子,自由生活,享受自己电影上映的喜悦,即使被影评观众批评孩子眼睛长歪了,嘴巴跟个青蛙嘴一样。

 

如果有人说乔布斯,比尔盖茨是伟大的梦想家,没有一个人会有异议。如果说艾德也是最伟大梦想家,同样也不会有一个人吐抹口水过来,即使说他烂片的那些人也不得不佩服,甚至自愧不如,悄然竖起大拇指致敬。

 

凯西,一个太过美丽的金发女郎。艾德伍德后面的那个女人。艾德第一次约会就坦然承认自己的异装癖,但是自己是异性恋,喜欢和女人做爱。就这样真实地开启了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凯西和艾德携手扶持风风雨雨20年,在艾德死后,保持终身未嫁。

 

阴差阳错地看到了这部片子,结识了史上最烂导演——艾德伍德。用中国话来说就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外国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总是被模仿但是从未被超越。

 

每当有什么重要人物逝去,我们总是会有一些人得一种病。迈克去了,千万歌手悲痛,沧海一粟的方大同翻唱bad致敬;乔布斯去了,每一次苹果开会都会留有一张空座位以此致敬,周恩来总理去了,联合国降半旗致敬;是的,这些人物为我们社会带来了太多的荣耀,影响了太多的人,那些深有感触的人儿对自己的偶像致敬无可厚非。

 

1978年艾德伍德去了,蒂姆伯顿在1994年拍摄《艾德伍德》致敬,还在在《圣诞夜惊魂》《火星人玩转地球》《断头谷》和《僵尸新娘》等影片里向艾德伍德致敬 。现在被好莱坞公认的鬼才导演蒂姆,竟然为电影史上最烂的电影导演拍片致敬,这是在讽刺什么么?谁知道呢?

 

看了这部片子,我总是想写点什么,电影也看了一些,从没正儿八经的想写点什么。唯独《艾德伍德》让我有一种必须要写的冲动。不是为了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或是个人对导演艾德的谈资。我只是希望如果有人看到这篇文字,我想和他分享一些东西

 
我被这个烂片导演艾德感动了,谢谢蒂姆伯顿导演

如果遇到真爱,请珍惜懂得感恩,感谢凯西一直陪伴艾德。

准备实现梦想的人多的去了,难得是可以笑着去挑战,而不是眉头深锁。

 

 

一不留神,我准备也借此这小小的一篇文字

向狗屎的 艾德伍德致敬,因为自由 为梦想 因为爱情

还有那贝拉卢戈西,以及所有陪伴伍德艾德做梦的人儿,包括埃德伍德的前女友

 4 ) 像黑白一样纯粹

就是这样的夜晚,就是这样的小木屋,就是这样的棺材,就是这样的吸血鬼,就是这样的墓地,就是这样的十字架……就是蒂姆·波顿!片头一出来,一连串的“就是这样”直冲脑门,我甚至忘了这将是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当像墓碑一样的HOLLYWOOD的大标牌停止闪耀,片子的主角抱着一棵树从人群中不急不慢地走出来了,噢,这不是那个剪刀手,不是船长,更不是那个杀人狂……这就是淹没在好莱坞众多电影从业者中的一个,为着不饿肚皮,更是为着理想而挣扎的艾德·伍德。一个被划归为边缘人的导演、编剧、制片……

没有华丽绚烂的布景,《艾德·伍德》用纯粹的黑白手法记录了一段心酸与感动并存的人生。
这是像黑白一样纯粹的心酸和感动。

艾德·伍德像得到宝贝一样看到一段早被视为废片的交卷,并想方设法将其创作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只要能做成这部片子,他不顾制片方的嘲笑和女友的激烈反对,暴露了自己隐藏已久的迷恋异性装扮的怪癖,并将这个元素作为影片的主题。结果,这部片子成了制片方和发行方嘲笑讽刺的对象,艾德本人更是被告知“这是我见过的最烂的影片。”艾德却用轻快的语调回应说:“我的下一步片子一定很好。”
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抽动了一下。面对犀利的讽刺与嘲讽,坦然应对的人要么是万事皆看空,或者可以自谑为脸皮厚,而艾德的从容,却是由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坚强地支撑起来。

拍一部烂片不难,难就难在拍一辈子的“烂片”,却仍坚信自己的信念,一辈子都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贫苦一生潦倒一世。即使生后有无数的影迷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本人被当作cult片的宗师,艾德生前却无疑是寂寞而不被认可的。“最差劲的导演”、“最差的影片”……诸多“殊荣”并未打消他从影的决心,极尽一切可能寻找投资方和演员,也许前一秒钟他还在吧台上阴郁地啜饮,后一秒钟他便能活灵活现地在可能的投资人面前讲述自己的剧本。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便会使劲浑身解数去争取。拜强尼·德普所赐,我不仅一次被艾德脸上那孩童般真挚的笑容打动。

当一个人纯粹地为理想活着的时候,他的人生便足够成就一部传奇。因为纯粹,艾德与老牌吸血鬼演员贝拉·卢戈西的忘年交也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经典情谊。老卢戈西在几近(活着已经)被人遗忘的时候,艾德却以一种“一时偶像,一生敬仰”的态度将他再度请上银幕,虽然,这些影片并没有改变老卢戈西潦倒的困境,甚至让他成了新的笑柄,但两个人的合作却因为惺惺相惜而显得弥足珍贵。当年迈虚弱的卢戈西一次次向艾德求助,艾德对待自己的老偶像,现在的合伙人,与其说是伸出援手的朋友,更像是一个儿子对父亲那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当艾德愤怒地将戒毒机构猎奇的记者赶走,当艾德隐瞒住难堪的真相将无钱继续治疗的老卢戈西接走,我仰起头,把即将流出的泪水收回。
在人生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时候,能收获一份这样的友情,就像是无尽的长夜中唯一燃烧的火苗,照亮走向尽头的路。也许正因如此,老卢戈西才会在临近人生尽头的时候,不惜随时凋敝的生命,为了艾德的影片纵身跳入冰冷的水里搏命地出演。有此一友,此生足矣!

如果说因为事业,艾德·伍德的人生惨淡无光,那么他与凯西·伍德的爱情也足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爱一个人,便会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易装癖,包括他糟糕的事业,包括他那些奇怪的伙伴,甚至能为他冲上大街纵身跳到车上以截下一辆出租车,20余年,无论贫穷富裕,无论疾病健康,无论死亡与否,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艾德是否应该感谢前女友的抛弃,从而能遇上凯西这样的女子并将她收为自己的妻子呢?

真实的艾德·伍德的人生也许并无影片中描述的那么动人,他只是在寂寞与贫困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然而蒂姆·波顿却用最纯粹的色彩,将其描绘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传奇。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才能做出最打动人的影片。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蒂姆·波顿迷,只是从有限的资料中得知,艾德与老卢戈西的友情和蒂姆与文森特·普莱斯的友情很像,而蒂姆·波顿本人曾经也有过不被广泛认可的经历,另外,艾德影片中一些恐怖、科幻的元素也受到了蒂姆·波顿的推崇……人在叙述和自己相似的故事时,那种共鸣和感情是最纯粹而真挚的。
在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蒂姆·波顿的影片中,我同样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圣诞夜惊魂》中坚持要过圣诞节的杰克还是《文森特》中顶礼膜拜文森特·普莱斯的小文森特,也许还有更多的我还不了解的角色,在阴郁的气氛中,却总能感受一种执着的甜美。

这种甜美,也像黑白那般纯粹而永恒。

ps:将我在HC的第100贴献给你,当你看到时,我还是会静静地一个人发呆,享受回忆的甜美。无论贫穷富裕,无论疾病健康,无论相聚与否,始终爱着,不离不弃。

    本人对艾德·伍德和蒂姆·波顿的了解有限,以上言论若有纰漏,欢迎不吝赐教。见笑。

 5 ) 一个编剧·一个演员·一个导演 同一个好莱坞

    一个编剧·一个演员·一个导演 in HOLLY-WOOD
    ——分段式感受《巴顿·芬克》、《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和《艾德·伍德》

  好莱坞是每一个期望成功的电影人能够圆梦的地方,但好莱坞之梦本身未必圆。我们或许看得见,但摸不到;有些人摸到了,却是近视眼……

巴顿·芬克(Barton Fink):
  好莱坞是每一个期望成功的电影人能够圆梦的地方,但好莱坞之梦本身未必圆。我们或许看得见,但摸不到;有些人摸到了,却是近视眼……
  而那些触觉较敏锐的则可以不顾身在之福,柯恩兄弟、克里斯多弗·盖斯特、安德鲁·尼科尔、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对其处境的嘲讽是一种资本。
  剧作家巴顿·芬克在这三个人之中起步算是最好的,在纽约,他有自己的声誉,自己的合作人,还有一大群喜欢他的剧作的观众。他不满意,他决定去好莱坞发展,去写电影,哪怕只是B级片。
  初到好莱坞,他得到了赏识;初到好莱坞,他见到了偶像;初到好莱坞,他结识了友好的新邻居。
  然后,在好莱坞,他发现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在好莱坞,他发现偶像只是浪得虚名;在好莱坞,他的新邻居是一个有着用shotgun崩人脑袋的嗜好的疯子。
  他也许该庆幸,他因此完成了他这一生最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但他只能诅咒,玩世不恭地诅咒这个位于洛杉矶的玩世不恭到把自己的名字摆在山上的半自治娱乐型城市。
  他带着他可怜的自豪和可悲的愧疚,在沙滩上,他看到了一幅同旅馆房间中曾令他神往的挂画几乎一模一样的比基尼女郎坐到他面前,摆出了一模一样的pose……
  我忽然意识到,在英语里,图片和电影,是同一个单词,picture。
  柯恩兄弟的电影总是很嚣张,但结局往往很平静,很显然,这一次的平静,远离着电影,远离着那个地方。

戴安妮·塞尔温(Diane Selwyn):
  Naomi Watts是那种在我看来即使是好莱坞也很难找到的既上镜头,又不失亲和力的比方说你很难在现下流行的AVG词汇诸如萝莉、御姐中找出一个合适用来形容她的演技前卫的传统式百老汇型女星。而《穆赫兰道》却是一部令她曾感到拍摄过程就是在揭自己现实中的痛处的惊悚悲剧,这或许是我对这部片子可能感到一丝反感的唯一理由。
  这部电影值得说的太多了,而那些值得说的部分中现在还值得我来说得就已经没有了。即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穆赫兰道》”这种类似自标自榜的言论看起来不错,很民主,但我还是要说那些诸如拿出虐童(细想来,这个怎么说呢,保留态度吧……)、现实人格分裂等来装点“属于自己的《穆赫兰道》”的想法比较无稽,我并不缺乏想象力,好吧。
  又是一个外来的寻梦者,这次是一个演员,一个好莱坞从来不缺,而一旦跻身则名利双收的行当。好莱坞不像香港,万年配角们总是能够接到足够的戏,好莱坞的边缘演员想要不被抛弃就如同选秀般残酷,而那些所谓的二线明星想要闯入一线,又不知要付出多大努力和需要多严重的机会了。
  戴安妮·塞尔温,初到山脚下的她就像她的梦想般纯洁,但终于有一天他的一切因为梦想变得无法收拾,最终连自渎的方式都失去了,只能选择毁灭一切,然后自我毁灭了。如果自甘堕落比较好接受的话,那倒是她最好的结局。
  那个她足足做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梦——我一直对梦的时间轴同现实的时间轴是否有着同样的坐标系有疑问——其中埋藏着多少对现实的隐喻或许可以不必去逐景扫描,但你依然会在这个几乎是完全架空组合的梦境中感到一些什么,即使你知道这只是一个梦,尽管你已经看过至少三遍这整个梦……
  那是一种令人战栗的触动,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无措地抽搐着。
  好莱坞之梦的缩影。

艾德·伍德(Ed Wood):
  如果有一个银幕形象可以让我真正对当红前痞子Johnny Depp肃然起敬的话,那就是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传记式电影《艾德·伍德》中的主人公了。我可以清楚地感到Tim Burton和他的Johnny Depp在这部影片的中倾注了多少对前辈——那怕是史上最差——的敬意。
  这又是一个圆梦的故事,艾德·伍德,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虽然他们的梦想参差不齐。
  艾德·伍德,这是一个梦想机器,一个YY强者,若放到今天甚至直可呼教主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他的强大之处,在于他可以以物喜,但从不以己悲——至少影片中描述的时期是那样。这是一个只要有梦想,就去找机会,只要有机会,就要去实现梦想的虽百败而不涂地的小强。这就是他,然则这个评价于他,我看来反而是次要的。
  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作品,有一个圆梦公司,他们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与无所不能的行动当真就对症下药地圆了很多人的梦,一个故事一点感动,京味十足的那种,结尾用一点点黑色渲染了一个感人的高潮。
  巴顿·芬克是自私的,戴安妮·塞尔温是相当自私的,而艾德·伍德是自负的,他的自负,不是单纯的自以为是,而是自以为可以以一己之力承载他人的梦想,他是一个圆梦者,至少他自以为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已经足够了。
  那段几乎等同于影片主线的忘年交——艾德·伍德与著名的初代吸血鬼扮演者、因吸毒而过气的耄耋老人贝拉·卢戈西,最终变得令人不得不想去回味,老人走了,几乎没留什么遗憾。是一段真诚,一种热情,拯救了一个即将悲惨地消亡的老迈灵魂。
  很遗憾,有些时候这些都无法帮助艾德·伍德获得成功,就像我评论那部烂透了的《史诗电影》时很想说的,胡闹就是胡闹。就是这样,无论是认真的胡闹还是严肃什么的,终归不会看起来认真或严肃,胡闹就是胡闹。好莱坞也许很刻薄,但这已经不关好莱坞什么事了。
  艾德·伍德几乎就是不会拍电影,也不太会写剧本,更不会对所谓电影艺术有任何客观的了解。
  然则艾德·伍德拍电影的过程本身,却很是一种行为上的艺术。
  史上最差导演,这头衔无论如何不会带什么敬意,但起码,也是一种肯定……
  人类史上体现百折不挠的传记很多,甚至还有蜘蛛织网作旁征,我们倒是没有必要把艾德·伍德这样一个失败者上升到榜样的高度去膜拜。
  那么借用热情动漫的公益宣传中一句话结束这段影评吧,看起来一定要积极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艾德·伍德》放到最后来说。
  “热情比神更有意义!”
  有神论者御免……

 6 ) 其实,我是一名导演

   艾德.伍德:1924-1978,易装癖,喜欢穿着胸罩和女性内裤;天才演说家,可以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找来投资为他那些烂片;20世纪80年代,他被评为历史上最烂的导演,他拍摄的影片《外星第九号计划》被称为影史烂片之王,但是他一辈子最想做的工作,就是想成为一名导演。。。
    好莱坞是一个制造梦想的地方,但现实的世界却是非常残酷的,富有激情却缺乏导演才能的艾德.伍德注定很难成功,但是影片《艾德.伍德》中他的拼搏精神却是令人佩服的。蒂姆.伯顿看来是他的狂热拥护者之一,为其制作了这部半自传影片《艾德.伍德》,并为他虚构了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尾:在《外星第九号计划》首映礼上,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现实中,艾德.伍德的作品没有一部获得成功,晚期埋头撰写情色电影剧本,生活潦倒,最后郁郁而终,也许,这样的结局这才更真实些。。。
    艾德.伍德是一个梦想家,是一个没有成功的梦想家,但他那种乐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许,能被评为最烂已经表明了他的成功。。。

 短评

这部片的意义远大于其内容和形式。又是关于理想破灭,而且还这么烂,途中几次想删。而最悲剧的恐怕是这竟然是真人真事!号称“史上最烂导演”,ED兄大概是ENFJ,但其实他的人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最起码他始终坚持了他的理想。拍电影这行恐怕更多的是辛酸,要不是真爱,谁费这劲啊!

7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堂吉诃德。史上最烂导演艾德·伍德就是蒂姆·波顿的堂吉诃德,让人怜悯又嫉妒……Lugosi去世前在自家门前摘花那一幕令人无比动容。

10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德普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生活如何,永远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改变,阳光便会追随于你。

1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只有波顿,才会给这样一位“烂"导演树碑立传,电影虽说是纪实题材,但看得出保留了他自己电影中的哥特风格。从某种方面来讲:他和波顿是同样伟大的导演,甚至强于波顿。因为他那种对电影的热情,无人能比,和如今大陆的烂片导演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再也不要拿”艾德伍德“来形容他们了,好吗?

14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B级片导演--伍迪艾伦。知道这片子是因为第十放映室。

15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很好笑但其实更多是心酸,好莱坞何尝不是一个定义失败的地方,好在现在他也重新定义了“成功”。最后他竟然就那样遇见了奥森威尔斯。。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电影值得你为之奋斗,为什么不在你一生中拍一个人的梦想呢?”一部具有哥特味的奋斗励志片,其实非常喜欢艾德·伍德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即使全世界都否定他,仍有勇气做喜欢的事;Johnny Depp易装相很美,Bela lugosi虽则老矣,神秘而孤独的形象为影片增添几分蒂姆·伯顿最擅长的黑暗色彩。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艺术的确需要天赋,但是艺术的不确定仍旧能够恳诚努力,“电影值得你为它奋斗”,艾德·伍德坚信这句话并投以执着,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才华,尽管被评为"史上最烂的导演",但他的真诚也在他死后为他迎来了赞誉。depp的荒唐和不伦在形式上让本片的意义得以验证。

28分钟前
  • iokanaan
  • 推荐

何其悲壮,何其苍凉。几乎哭到难以自持,因为在每一个非虚构的角色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快要坚持不下去时,看见发光炽热的梦想,滚烫。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关于史上最烂导演的传记片,而是一部讲述全世界电影人辛酸史的自传电影。结尾处波顿将这位公认最傻叉的伍德和公认最牛叉的奥逊威尔斯拉平了距离,足见一个导演要实现理想,无论是天才还是蠢蛋都要经受同样的折磨与苦闷。

35分钟前
  • 37°2
  • 力荐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被这个世界所不容的、无法实现的梦想。

3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39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他是史上最烂导演,却在死后为无数B级粉所拥趸。他有稀奇古怪的异装癖,喜欢穿着女装招摇过市。他是极具天才的演说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撬动投资人的钱袋。他是奥森·威尔斯的粉丝,蒂姆·波顿的偶像。可笑又固执,热血又有趣,一个一生追求梦想的失败者——他是艾德·伍德,电影史上的堂吉可德

4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

4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被波顿一拍,史上最烂导演成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多次笑喷,以泪收场。

5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纵不能光芒万丈,也要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54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莱坞之王,小人物有喜有泪的奋斗史也能成就cult片之王。打动不了别人,也能被自己感动。在这点上电影烂片之王伍德和公认最牛叉的奥逊·威尔斯没有区别。向艾德·伍德致敬,也向无数电影中的小人物致敬。

58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无数个像ED一样的小导演,成就了HOLLYWOOD。

60分钟前
  • F.
  • 还行

艾德·伍德是个具备妥协和投机力的理想主义者,而托米·韦素是个有钱的理想主义者,先天暴发的后者比白手起家的前者低能了多少,《艾德·伍德》就比《灾难艺术家》优秀了多少。付兰兰应该把这片拉上十遍,看看什么才是真正可敬的“向下致敬”。和奥逊·威尔斯的相逢提升全片,天才蠢材,同此凉热。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德普的脸谱化表演之一,腻歪透了

1小时前
  • 谭不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