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

完结

主演:原沙知绘,矶山沙耶香,袴田吉彦,竹财辉之助,须贺健太,八十田勇一,片山萌美,凛美,鸟越壮真,渡辺真起子,おのののか,上地春奈,森田凉花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剧照

女朋友 剧照 NO.1女朋友 剧照 NO.2女朋友 剧照 NO.3女朋友 剧照 NO.4女朋友 剧照 NO.5女朋友 剧照 NO.6女朋友 剧照 NO.13女朋友 剧照 NO.14女朋友 剧照 NO.15女朋友 剧照 NO.16女朋友 剧照 NO.17女朋友 剧照 NO.18女朋友 剧照 NO.19女朋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青春的终结,我们变成『这样的大人』。

昨晚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看了《女朋友 男朋友》,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今天下午跟其中一个人在咖啡馆谈到这部电影,他喝点小酒有点颇感慨的跟我谈他的心得。我其实对于他的那些『颇感慨』有点难以理解。从知道这部电影加入了『同志』的元素,到后来在一起讲座听到一个台湾电影学者提到这部电影,再到不顾熬夜的看完它,说真话,我是对这部电影有点失望的。我也期待它能如同当年让台湾蜚声世界的《悲情城市》(侯孝贤)、《一一》(杨德昌)、《喜宴》(李安),甚至本土化一点如同《海角七号》(魏德圣)、《赛德克巴莱》那样,我却看到兵荒马乱的历史背景并没有能撑得起这部电影,看到的更多的是『你我』。

《蓝色大门》: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为了写这篇,我特意昨晚熬夜又把易智言的《蓝色大门》翻出来看了一遍。台湾一度是华语流行文化的策源地。从爱情这个具备普世性质的问题入手,让少男少女们把手中的钱拿出来,心甘情愿的,含着笑又带着泪。有人曾经讨论为何为何台湾电影中涉及青春的电影如此之多,似乎要把『青春是糖,甜到哀伤』这样的意境反复咀嚼,扩散到极致的状态才肯罢手。

某节电影课,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一位老师梳理了一下可以代表台湾青春电影的几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代表作,分别是《蓝色大门》、《盛夏光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包括:《一页台北》、《星空》、《海角七号》、《艋舺》以及《LOVE》等)。在这些电影中,大多数的电影都涉及到怀旧,即对于已逝的不可回的岁月的怀念,然而也以怀旧为载体,记录了台湾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其中包括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各个层面,当然其中还包括一些经典的集体记忆,如台湾人永远不忘的921大地震,在《盛夏光年》以及《那些年》中都作为非常重要的段落插入到电影的情节推进之中。

然而在所有的这些台湾青春电影中,我的心头好却是《蓝色大门》。如果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去看《蓝色大门》,也是挺有玩味的余地的,当然我大概十年前看《蓝色大门》却主要从小清新的角度去体味青春期里面的暧昧和疼痛,对于视听语言并没有太多的体验。昨晚看才认定《蓝色大门》的配乐是别出心裁的,而光线(阳光、灯光)等的运用也可谓匠心独到。我一直说,台湾几乎不可能有超越《蓝色大门》的青春小清新式的电影了。事实上,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得到国际大奖,甚至没有受到台湾本土的金马奖的垂青,但在更加实质的意义上,易智言导演为台湾青春电影定了调,而且捧红了桂纶镁与陈柏霖两位演员。在这点上,我想易智言导演再也没有超越《蓝色大门》的作品。2005年,易智言携陈柏霖、范晓萱等赴日拍《恋爱地图》,再也没有《蓝色大门》的韵味。

《蓝色大门》中,孟克柔以为接吻就能测试自己到底是喜欢男生还是喜欢女生。失恋后的孟克柔问母亲『这些年,你是怎么活过来的?』她母亲有点不耐烦的回答说:『我就是这样活过来的啊。』并没有多少解释。从女儿年纪活过来的母亲显然觉得女儿所经历的煎熬不值一提,当然她可能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喜欢一个女生。

最后张仕豪说:『总会有什么留下来吧。留下来什么,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然后换成张仕豪的花衬衫飘远以及孟克柔的旁白:『三年,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变成体育老师呢?还是变成我妈?』

骑名牌单车,在海边看到拣水瓶的阿婆会把水很快喝完然后把水瓶送给阿婆的张仕豪每天晚上会去孟克柔家的水饺店吃晚饭,而单亲家庭的孟克柔则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以最青春无敌的梦想来经历属于她的青春期,她喜欢班上一个女生,受了委屈会为她出头,当然失恋了也会躲起来哭,含泪在墙上写『我是女生,我喜欢男生。』在孟克柔与张仕豪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性取向。

当然,易智言导演非常巧妙的向在富庶年代蜜糖中长大的一代提问,没有了紧张的政治压制与道德束缚而成长于流行文化与爱情谜题中的一代,『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回答:这样的大人

2012年,我开始写『28岁说』系列。2010年我硕士毕业,2011年初经历了分手、回京、重回学校等事件后,我有一种仿佛又回到毕业前人生的错觉。但是28岁的人生却并不平坦。我相继担当了2次伴郎,上几周还回家奔丧。其实,28岁最大的体会是,『青春期』时代的人生突然间就崩塌了。真的就好像是在刹那间,你发现周遭的朋友的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进入婚姻阶段,当爸爸,买房买车,更加事故更加疏远,亲人也再不是你觉得每次回家都会安详的坐在原地等着你。仿佛你一不留神,这一面就是最后一面了。

这个时候我经常会在心底暗自嘲笑我们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青春,心底还要有点抱怨,原来在很多年之后我们就变成了『这样的大人』。

电影的后半段,从青春期式的自恋与疼痛中抽离出来,不再迷恋青春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青春正是由于其短暂,不可回望不可复制,才显得如此让人着迷。三个人在成人之后分别在有了自己的位置。有人专职小三,有人兼职小三,似乎没有一个人过的幸福。

在同学的盛大同志上,张孝全与桂纶镁再度联系上。其实在现实的空间中,桂纶镁、凤小岳与凤小岳的正房、以及gay蜜都有相交。只有张孝全一个人躲在自己的空间之中,远离尘嚣,默默的隐忍的踩着地上的结婚戒指,然后继续的专职做着小三。张孝全与桂纶镁是电影中平行的两条线索,是彼此的镜子。这也是他们各自终于决定从自己既定的旋转轨道决定抽身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的完全是自己的样子。

成年后的凤小岳供职于政府。在政治气氛紧张的台湾时期,他在学校办校刊,不惜与教官顶撞来传达自由民主的思想。在集会期间,他也是积极分子。我也认识几个当年的积极分子,看到他们现在的猪头样子,我真的也很想去问问他们,这是当年你们绝食抗议不惜牺牲生命而想要换来的未来吗?

在几乎已经实现了自由民主的台湾社会,凤小岳却选择了犬儒主义。
在终于摆脱了经济的束缚的青壮年时期,凤小岳却选择了将自己的真爱培养成专职小三。
桂纶镁和张孝全呢,两个人仍就如同风中的陀螺无力旋转,直到他们认定的生命状态不可持续。

这一部分是导演杨雅喆对于易智言问题的尝试性回答。你看吧,不管我们多么用力的去挥霍我们的青春,纯粹而真挚的感情多么值得歌颂,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法治昌明物质富裕的年代,我们却变成『这样的大人』。

这样的大人的好坏是非是经不起推敲的。After all,我们只是变成了跟『大人们』一样的『大人们』而已。

我倒是很想问问他们,那样的青春是不是直接扔掉好了,还不如没有经历过。当然,我也想问问那个年代的『我们』,我们会如何回答?

同志与旁观者身份的独白

台湾老师提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说对于这部电影非常期待,尤其,台湾电影在经历了侯孝贤、杨德昌时期的全盛之后,一直在寻求未来台湾电影的文化传承。魏德圣近几年表现不俗。而杨雅喆这个生长于80年代的导演,跟前几代导演的视阙确有不同。当然《女朋友男朋友》最终也确实不负众望,桂纶镁最后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了金马奖影后。

张孝全这个角色是其中很有意思的角色。他总是担任主动退出的角色,默默奉献,隐忍克制。当桂纶镁的母亲给钱不够的时候,他偷偷补上。当心爱的男人喜欢最好的朋友的时候,他拱手相让。甚至为心爱的男人吃苦瓜。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不主动不放弃,也不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

张孝全涉及同志题材的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今他已经年近而立,身材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青春美好。他饰演的角色作为电影的一条主线,却承担绿叶的功能,一直以『爱情』的名义承担受难者的角色。而在电影中,他似乎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并没有任何参与者的主动感,主动退出机制发达,也因此显得更加让人心疼。

我个人对这个角色的认同更多,可能更多地也来源于越来越对很多事情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兴趣衰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忠于感情,也无法选择犬儒状态而主动投奔物质生活的诚实善良可信重情义的人,最后的生活可能最终就是一个loser的状态:大龄、单身、同性恋,还要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女儿还跟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其他的要提到的是电影的视听语言。我们看到的流光溢彩的画面,但是我们看到大陆电影对于那一段岁月的呈现基本上是『灰暗』处理,这是两岸不同的创作视角。而作为90年代前后冷战格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电影也将当时的台湾的状况进行了梳理,这在电影文本中的功劳不小。因为我们不仅看到有人的热情,当然还有酒精,有诗,还有流行音乐。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些才是90年代前后学生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政治问题在电影中偶尔涉及,尤以香港电影为甚(《蓝宇》,关锦鹏;《蝴蝶》,麦婉欣;etc),其中还有不少讨论同性恋身份等。但是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可以把个人成长插入到国家大事的层面去讨论具体的人性,视角是如此的接地气,如此的气若游丝,又没有超越电影本身所能负载的主旨。

最震撼我的一个镜头是桂纶镁买花的镜头,车窗中我们看到他陶醉的脸,张孝全跑过来,紧张的车装摇下来,我们看到凤小岳的脸。这样的相见在张孝全看来是如此的不可预料,在三人的关系中如此的突兀,而在剧情的把握上又是神来之笔。这一幕过来的时候,我眼泪横流,这才是人生真实的状态。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是一种状态。所以也许我们并不是在经历层层递进的人生阶段,我们只是在不同的状态之间流动而已。

http://brave.huozhe.info/?p=162


(12月10日动笔,12月27日初稿完成。)

 2 ) 林美宝陈忠良和王心仁

林美宝拿剃刀剃头发的那一刻,真是,帅呆了。


定义:这是一部台湾电影,又是两男一女,又是同性恋情。
让我想起那部最初为之一振的盛夏光年。不一样的是,这一部跨越的年代,除了青春,还多了生活的味道。

林美宝,陈忠良,王心仁。一个最自由豪迈但内心最柔弱,一个安静压抑的永远在旁边体贴着人,还有一个天真的阳光的惹人疼的孩子,被另两个人从开始宠到最后。

去当兵的被退学的最终不是王心仁,而是陈忠良。
陈忠良在当兵时认识的那个男人,脸上身上也都是王心仁的味道。

林美宝爱的却不是王心仁,她的所有作为都是由于那不愿被抛弃的心意。她希望有一个人能一直抱着她,很久很久。渴望被爱。
但是她的妈妈首先走了,她奋力踩摩托的油门,哭了。
陈忠良在她的手上写下“仁”,陈忠良走了,她哭了。
那个她甚至不记得他喜欢什么颜色的王心仁劈腿的时候,她也一样哭了。
失去很容易,甚至生命都好脆弱。

陈忠良呢,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一直与自己的性取向作斗争的隐忍角色。而张书豪演的娘娘腔,就同性恋得明目张胆。所以陈忠良的痛苦,不是对自己的认同,而是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最伤他的话是,”友谊长存“。

而王心仁是没有伤痛的,他很自由。
自由地劈林美宝的腿,自由地与李美宝偷情,自由地说好要一起离开台湾开始新生活却还是忍不住接了孩子的电话。
当初是他最澎湃,最阳光动人,牵引了陈忠良,带上了林美宝。
后来也是他最迷失了自由,被院长和孩子的电话牵着走,对着美宝却又全是无辜。

自讨苦吃,陈忠良给了自己这样的结论。

他放下了情色之爱,回到了与林美宝的友谊之爱里。
林美宝最后也放下了"追爱",决定"去爱",将生命留给她的两个孩子。
一样喜欢白兰花,一样潇洒叛逆的,两个精灵。

 3 ) 女朋友。男朋友(GF。BF)-問號、驚嘆號、句號。

關聯:兩條通往自由的高速公路

如果我不告訴你,你可能會以為這兩條是同樣的高速公路,
但我想,他們通往的目的地,或許相同。
故事中的那個年代,老師是絕對權威的象徵,是傳統學校打罵體制黃金時期,片中男孩在被罰站時,嘴裡總是無聲的唱著歌,看在老師眼裡成何體統,於是就動手制止男孩的行為,最後男孩終於受不了,與老師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這些畫面都看在班上成績最好的女孩眼中。女孩在班上相當害怕被體罰,總是兢兢業業的努力考100分,老師也都放心的將會錢交給好學生保管,她看了老師與男孩的衝突後,找了男孩,告訴他「我有很多"那些人"的錢,我們可以一起去很遠的地方。」

片子到這裡就結束了,到哪去多遠?不重要。
我只知道他們都想擺脫這種不合理的體制得到自由,
在 《女朋友。男朋友》中,最後林美寶(桂綸鎂 飾)與王心仁(鳳小岳 飾)也想去很遠的地方,從《唱歌男孩》到《女朋友。男朋友》都一樣,頭頂上的高速公路都是渴望通往自由的大道。
《女朋友。男朋友》前1/3可見高中時期王心仁在校刊中寫藏頭詩等抵制規範的舉動,
因不滿教官指正爆發嚴重口角肢體衝撞,最後更在校內策劃一場規模運動想讓造反變民意,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感受當時學校體制的壓迫相當直接,
就老師能輕易動手這件事來看,在現代可說是不合理也不尊重,
叛逆的青春對於這種體制的直接抵抗也是反之必然的產物,
《唱歌男孩》雖短短幾分鐘,但內容涵蓋了《女朋友。男朋友》前半段精髓,可說是前戲,



反向操作:

電影開頭以臺南女中脫褲抗議事件粉墨登場,
此時陳忠良在學校內處理兩個混血臉孔女兒所發起的抗爭運動,教官突然質疑起他的身份,
直到最後語重心長的道出"我是形式上的哥哥,實際上的爸爸"。
從兩個女兒的混血長相,到剛剛的那句話及阿良出場時呈現的滄桑,
不會電影要從30歲開始起跳吧!~
這些畫面都與電影海報上的青春、愛情格格不入,
導演我不是買票看三個中年人的愛情故事啊!~~
在我努力想從這些莫名線索理出頭緒同時,我也掉入了導演所設下的陷阱當中。

當結局放到片頭做頭尾呼應時,觀眾只能用無止盡的好奇填滿充滿問號的黑洞,
也從中更渴望接下來的劇情會如何發展,導致現在這個結果。
我想在每個年代的青少年,都會用不同方式反抗不合理體制所造成的拘束,
這一幕是30年前體制對抗精神的延伸,可以對比30年前後的差異,
學生對於體制的掙扎,從直接肢體衝突演變成柔性創意的表態。



體制上的自由看見情感上的自由:
電影講述從1980年代,橫跨台灣30個年頭三位主角的愛情故事,
前半部分呈現他們在高中用青春熱血與權威教育直接衝突,到大學為民主自由而發起學(和谐)運。
我想有部分的人看到預告片似乎擔心,有學運,電影會不會走向嚴肅及抗爭的枯燥之路?
但我覺得學(和谐)運的過程像是一種放大鏡,在觀賞時我們可從其中的衝突,
清楚具體的看見體制自由追尋的過程,突顯民主自由對當代人民可貴及重要性。

你會問,了解當代自由民主追尋及重要性,對了解男女主角的情感上有何幫助?
事實上,電影後半段就真正在描繪三位主角內心情感的衝突糾葛,
過去他們尋求體制上的自由,如今他們在追求三人情感關係上的自由與解放,
除了追尋情感的窗口,我在這部電影中還發現自由如同雙面刃般,
在情感上的選擇你有更多空間的自由,
但選擇上的進退取捨,也都將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就像感情上的自討苦吃,也是自由選擇的項目之一。

所以我才會說,學(和谐)運這件事如同放大鏡,
讓觀眾可以更清楚看見男女主角間,情感方面"自由"的存在性。



有時候,愛是一種反向例證,是必須由痛去反證:

「有時候,愛是一種反向例證,是必須由痛去反證」
這句話是美寶、阿良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林美寶這個角色,給人的感覺相當認清現實、古靈精怪,
是懂得丟下誘餌去吸引目標的女生,

當這種兩兩互相折磨的矛盾三角關係,要尋求出口時,由她來畫下句點真的會讓人格外鼻酸。

片中美寶的攤位,就設在母親賣藝的地方,雖然說是母親,
但電影中他們兩人間的互動關係極為薄弱、毫無對話,
薄弱到連她是美寶的母親這個關係,都是透過其他演員在電影中告訴觀眾,
唯一個關聯就是在一個微妙的狀況下出現:她母親在美寶面前勾搭樂師,最後遠走高飛的時候。
此時才借由美寶情緒上的失落、難過,感受她們情感間的關聯性。

觀眾可以知道,對美寶而言,家的健全存在是一種渴望,而母親與她的關聯以折磨的方式存在著。(我想對一般普羅大眾而言,母親在你面前勾搭小白臉最後棄你而去,感受應該都算是折磨啦!)

美寶在高中時期,就不斷對阿良這位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透漏愛的訊號,

可惜當時的阿良,還在摸索自己的情感,直到阿仁的介入,美寶才姑且一試的投向阿仁懷抱。

對我而言,阿仁要去當兵前所舉辦的派對上,
所詮釋演員情緒,是我在電影中相當喜愛的一段,
這一段當中,可以看見主角埋藏在心中已久的情感,都逐漸一個接一個引爆開來,相當過癮,
在阿良、阿仁準備親一下的時候,完全是用演員表情間的情緒掌握,使劇情加溫至燃點。
而之後阿良在美寶手心寫上她不願面對真相的同時,美寶也將自己多年來累積的情感,
以一種折磨的形式回饋給他,我個人相當喜愛這段當中,兩人不用言語衝突,
而用柔性溝通方式(手心寫字),帶給對方內心的強烈衝擊,
就觀眾的感受上來說,更是一種直達內心的震撼感。

畫面來到多年後,他們三人逼不得已一起在日式餐館吃飯,
一開始阿仁與美寶故意演出兩人相當恩愛的樣子,
直到阿仁接起電話,正在跟有錢岳父解釋新聞上的一切,
很遺憾岳父不是美寶她爸,而美寶是小三,此時東窗事發。
當美寶發現沒有必要在演下去時,她刻意在阿仁講電話時鬧他,甚至咬他的耳朵,
這一幕幕鬧劇在阿良的眼前上演,最後他終於忍不住失控。

美寶這樣刻意的舉動,其實就是要告訴阿良,這些年來因為他,讓她苟且偷生卑微的活著,
讓阿良知道他對她的傷害,讓他感受到虧欠,
我想不管是誰看到好友因為自己淪落至此,都會相當難受,
何況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過去美寶的媽媽用折磨聯結她們母女兩人,
如今美寶也以這種方式來折磨阿良,當這份痛苦縈繞著阿良而存在時,
似乎同時也證明了美寶愛情的存在。

然後我要來說,為何由她來畫下句點真的會讓人格外鼻酸?
還記得她與阿仁的最後一幕,在機場兩人準備遠走高飛尋求永遠的解脫,
她聽到阿仁與家中兩個女兒在電話中講故事,此時她崩潰了。
 
美寶這個角色,在追求阿良時受傷,投入阿仁懷抱時卻只能卑微的當小三,
而她現實好強的個性,又何嘗不想完完全全的擁有阿仁?
當這個機會出現的時候,她才終於看清楚現實。
阿仁擁有家庭,家庭是一種強烈密不可分的確實關係,
就算他們逃的多遠,也解不開緊繫阿仁的家庭枷鎖,
何況電話中的兩個小孩是無辜的,美寶自己心裡一定比任何人還清楚,
因為她就是出生自一個不健全的家庭,所以最後她選擇放手。
離開後她一度想流掉腹中阿仁的孩子,但在最後關頭,她選擇保留生命。
我想或許她突然理解,這生命是她與阿仁唯一堅定且密不可分的存在,
就像阿仁與元配擁有的家庭一樣。

我會在美寶這個角色著墨這麼多,因為我看著這個角色真的有許多感觸,
她的一生都主動的尋求自己在兩個男主角情感關係間的存在,
但得到的似乎都只是一份傷害,
對一般人而言,擁有家庭相當自然,但這種最簡單的幸福,
對她而言從出生到結束似乎都是可欲不可求,
這樣活潑美麗的角色卻有著歹命的人生,最後還要為他們的三角關係畫下句點,
在講下去我都要哭啦!

雖然角色間的互相折磨相當可憐,但如果反過來問問自己,
是否在過去的電影中,我們都是期待看到折磨所帶來的戲劇效果呢?

片中的配樂也相當復古特別,我想看過的人或許都會跟我一樣好奇,
為何苦海女神龍的音樂放了這麼長的一段,
回家後我仔細的看了一下她的歌詞,
突然覺得林美寶就如歌詞中的情境一樣:美人無美命啊!

王心仁這個角色,我朋友覺得一開始在看的時候,
感覺鳳小岳演技似乎不那麼精準,有點搞不清楚他到底要做甚麼。但看到最後我又回想一次,
或許這個角色就是要展現讓人摸不著頭緒、患得患失的感覺,以掩飾內心的空虛。
他的出現總是光現亮麗、受人矚目,彷彿文章中驚嘆號的存在般,要不注意到它都很難,
就連他劈腿的瞬間,相信也在不少觀眾腦海中留下驚嘆號!

電影中的他從高中時期,就是出鋒頭的那個人物,有許多天真浪漫的想法,想引領大家去做反(和谐)動,
就連大學時的學(和谐)運,他也是享受在萬眾矚目成為焦點的情境中,
到後來他的千金老婆及院長岳父,似乎都在證明他無法捨棄這種被人注意的感覺,
因為這就是這類人物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高中時期的他,嘴角總是帶著一抹微笑,給人感覺賊頭賊腦,不知道他想做甚麼,
幾十年後的他,還是同樣的一抹微笑,但不同的是,眼神只剩下疲憊、空洞。
其實他與老婆的關係,片中似乎只有兩個畫面呈現:劈腿時、美寶揭露劈腿關係時,
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多大的情感存在,不過也因為這樣,
這個老婆的角色,不管給人的印象或畫面,似乎都交代的有些模糊,
觀眾會對之後這個千金老婆,與當初大學劈腿人物是否相同產生疑問。

而最後他雖然劈腿,但還是願意與美寶遠走高飛,代表或許他愛的是美寶,
他的老婆及岳父只不過是能夠為他帶來的名利與光鮮亮麗工具罷了!
這樣看來,他總是掛在臉上的微笑,
似乎是用來回應他所重視的外在世界,也在偽裝空洞眼神下心靈的貧乏,
最後諷刺的是,年少時對自由最狂熱追求的他,最後反而被自由給束縛。

角色的個性,是由演員去將他演活,
其中可能包含演員的個性、人格特質,生理特徵或態度。
當張孝全扮演同性戀含情脈脈的吸吮男伴手指時,電影現場有多少人倒抽了一口氣,
所以他得了台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然後奇摩知識家或許又會繼《盛夏光年》後,出現一連串的問題,
關於"他是不是同志啊?他是我的菜,我好喜歡他"諸如此類,
我想看過他精湛演技的觀眾,應該都想回答:他就是吧!

陳忠良這個角色,高中時期給人的感覺就如問號般,
內向、對自己的情感世界一直在摸索,似乎總是慢半拍,默默的跟著阿仁、美寶有所行動,
從他與阿仁介紹的朋友接吻時的猶豫,可以看出他對這種異性間的感覺,所產生的疑惑。

直到在樓梯間抱住阿仁告訴他可以將情緒發洩在他身上時,開始事有蹊翹,
到最後他們兩人間,那男男的"友誼長存"之吻,點燃了他抑制已久的內心情感衝突,
隨後他開始墮落,卑微的活在自己性向的陰影下,
如同美寶介入人家的家庭成為小三(犀利人夫!?),
只是最後他了解到感情世界中的自討苦吃,決定自我解放得到自由。
還記得他對他的愛人分手前,說了一句"我看見一面鏡子,卻發現自己裡外不是人"
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看見一面鏡子,但我覺得或許他看到的是美寶這面借鏡。

相對於王心仁對於自由的狂熱,沒想到到最後對自由最被動的,反而得到了自由。
所以我才覺得自由如兩面刃般,我們有許多的自由可以選擇,
但最後無論是束縛、解脫、或自討苦吃,也都是這些選擇的結果。

張書豪飾演許神龍這個角色,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唱戲般的娘娘腔聲音,如同夢魘般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阿!
聽說他為了詮釋這個角色跑去西門紅樓接受同志的耳濡目染,
但在我看來他應該脫胎換骨了才是。
剛剛的描述當然只是開玩笑的,他在電影中的份量真的舉足輕重,
那種娘娘腔的聲音很容易讓觀眾聚焦,
得到的回饋大多是讓人笑到噴飯,讓觀眾得以宣洩抒發,

以配角而言他的表現真的會讓人印象深刻。
對我而言他也是阿良這個角色的反證,他以一種正面及大辣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性向,
這種對自我欣然接受的態度,也讓他在三位角色中擁有喜劇的收場。

「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一個愛我的,一個我愛的。」

還記得我以前看過一本書,在探討:為何一個人不能同是愛兩個人?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同時愛上兩個人,只是你必須忽視或不能承認,
一個是陪在你身旁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另一個我們的社會稱它為"精神出軌",
然而無論是社會的價值觀或道德觀,都無法容許這件事,
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唯一,

而人們為了要符合這個社會道德觀的期待,必須選擇性的忽視心中那個人的存在。
電影當中,似乎在試著顛覆這種社會道德的規範,
王心仁是一直陪在林美寶身邊的那個人,然而當美寶最後感到非常無助一無所有時,
她選擇回去尋找內心的支柱及依賴,那位最了解她的青梅竹馬陳忠良。

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除了運用從體制衝突到內心衝突的顯現所帶來的戲劇張力外,
再來就是這種耐人尋味的矛盾三角關係,因為面對這些矛盾我們都能理解:他們都沒有錯,
而我們也會對這樣的關係,難以忘懷。

家庭,是這場充滿無力感的愛情中,希望的出口。

在會後QA有人詢問導演為何會想拍這樣的電影?
導演的回答是:他曾經看過有一則新聞,
在描述同性戀收養友人小孩,雖然導演曾試著去聯絡,
但始終無疾而終,最後導演思考是怎樣濃烈的羈絆 ,才能有這樣的家庭組合。
而導演的友人,常常會來找他談心,當中可能家庭有小三介入的,或者本人就是小三的,
他希望他們借由電影中看見自己的故事,而得到救贖。

片頭片尾相呼應的畫面,都是阿良帶著兩個稱他為爸爸的小孩,
雖然片中男女主角三人最後在林美寶的離開畫下句點,但卻又以不同的形式延續下去,
先前提到美寶決定留下腹中的小孩,讓她與阿仁擁有確定且密不可分的聯繫,
而最後他決定將這兩個小孩交給阿良照顧,讓她們擁有美寶一生都無法擁有的:家的幸福。
三人間的情感關係雖然以互相折磨的方式存在著,
最後轉移成另外一種形式,得以並存幸福的延續下去。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因為單戀而感到痛苦,
所以在電影中,我們希望看到理想的世界,所以少有單戀的方式作為結束。
而這部電影讓人們感受到真實,但卻用另外一種方式找到理想的窗口。



實用的經典台詞:
這部電影當中,讓我覺得很讚的點,就是台詞的設計,

我覺得很久沒看到一部電影,台詞一出來就能夠讓觀眾有深刻共鳴的,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以下未看過電影的,強烈建議不要觀看)

1.「雖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雖然阿仁知道美寶愛的是阿良,但還是奮力追求,他在美寶面前學完天堂鳥跳的求偶舞後所說。這句在我心中榮登冠軍,相信在苦苦追求中的男性朋友,總有一天派得上用場。

2.「左乳房說姐姐好久不見阿,右乳房說為什麼我們明明相隔如此的近,靈魂的距離卻是如此的遠呢?左乳房妹妹愛男人,右乳房姐姐也愛男人!大家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相處呢?是啊!姐我好想妳阿!妹妹我也是!就讓我們言歸於好!讓我們團聚不在外擴,不再分離吧!」這是美寶在許神龍婚禮上,許神龍幫美寶打電話給阿良時,希望他們這麼多年難得的重逢,不要盡說些廢話,所丟下的笑梗,這一句是我在電影院中笑到不能自己的一段,所以特別收錄起來。(又於內容過長,我只能部分記憶,如有不足,敬請見諒。)

3.「我們是浪,眼淚都從海裡來;我們是花,長在同一棵樹上。」這句雖然印象不深,但他不斷重複的出現在電影當中,大家可以思考它的意涵是否串連了整部電影。

4.「妳先睡,睡一覺醒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這句王心仁對美寶說的話,沒想到美寶爬起來就看見他劈腿,還真的不一樣了;我會收錄這句是因為它將來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說一個瀕臨被當的學生在教授課堂上昏昏欲睡,此時教授默默的走到他旁邊,靠著他耳邊說"你先睡,睡一覺醒來,成績就不一樣了"我相信任何人聽到這一句應該都會立刻驚醒吧!可見這句是相當有發展潛力的!



最後來做個總結,

「用演的,不要用說的。」是一部好電影的重要關鍵,
這部電影的一大特色就在於從小角色到大角色,常常一個特寫在人物臉上,
角色都還沒講話,就能先聽到觀眾的笑聲,這種無言的情緒在這部電影中隨處可見。

我覺得觀賞《女朋友。男朋友》,
就如同你站在平靜的湖中間,將石頭投入水中,
第一眼你會被內心或體制衝突所激起的水花給深深吸引,
再來你會感受到這種矛盾關係在心中所擴散開的漣漪而回味無窮,
最後目光停滯在這顆逐漸下沉的石頭上,
並想像它最後的去處,得到屬於自己心靈上的歸屬。

這部電影涵蓋的情感層次相當豐富,我相信不管是同性戀、單戀、三角戀,
或是現實生活中情感受過挫折的人,都能借由電影中的故事,得到情感舒發的管道,
當一部電影從時能讓觀眾在淚水與歡笑中得到宣洩時,它的好對我而言就無庸置疑。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應該可以在台灣電影史上留下深刻的一頁。


转自:http://imissyousomuch0.pixnet.net/blog/post/36937099

 4 ) 自讨苦吃的我们,只不过是找幸福的人

因为张孝全,桂纶镁,所以大约是从去年就开始期待这部电影。一直在等电影在大陆的上映。等了好久却只等到了网上的资源。资源一出,不管是微博还是豆瓣上认识的人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说好看。今天是11.11,抢完天猫上的东西后室友都上床休息了,我开始一个人看这部电影。我知道,还没开始看我就知道,这部绝对是文艺片,也不曾想过他的文艺是会让我一直受感染到最后。
你知道那种明明是美好的画面,你脸上是笑容,眼里却含着泪的感觉么?你知道那种看着剧中情节一直在脑中搜索想要找到相关的人却始终找不到的失落么?你知道那种看着他们张狂的跑着闹着却感觉自己的青春被狗吃了的羡慕么?
有人说现在小清新已经成为了新的“非主流”,不过台湾文艺片在我眼里,却一直保持着他自己的魅力,文艺片拍不好的话会让人感觉装逼或者想睡觉。好的文艺片能拉着观众进入到剧中的人物生活中,你跟着他们一起笑,就算他们没哭你也会觉得很难过。台湾电影最近几年除了几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像是《海角七号》《那些年》,台湾电影也似乎在随着台剧对大陆的影响脚步一起扩大影响力。不过相对于台剧的脑残,台湾电影可以说在散场后给观众留下的东西远比电视剧带来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丰富。这不是一刻的,而是长时间的。
当片头张孝全留着络腮胡子出现在学校办公室的时候,当他说“虽然我现在只能是他们的叔叔”的时候,当镜头推到这个大叔的特写的时候。我承认我融化了,我已经想到他应该在里面演的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同性恋。可是当时间回到80‘S回到三个人的青春时期,你会发现,那时候的他们有着大多数年轻人拥有的那份活力。当陈忠良和林美宝牵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们两个在一起,而阿仁一直都喜欢着美宝,可是后面的发展让人感到意外,陈忠良对阿仁说林美宝不是他女朋友的时候,阿良把学妹,亲她只是两个蜻蜓点水的尝试的时候,你会发现也许那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别人口中的死gay。美宝每次痛经(哦,原来应该是肿瘤的痛吧),阿良总会知道摘下香樟叶片给美宝搓碎闻,还帮她按手上的穴位。这些贴心的举动更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一对,那天闹事,林美宝去追陈阿良却半路摔倒,你本以为扶她起来的会是阿良吧。结果是阿仁,而且阿仁还学会了那些本来是阿良为美宝做的事。就这样她们两个在一起了,可是我始终都觉得美宝明明就是喜欢阿良的,她多希望阿良跟她表白,就在他从阿仁嘴中听说阿良说自己不是他女朋友的时候,她明明就是一张失落的脸。
再大一些,她跟阿仁的感情还是在继续,却慢慢发现原来最懂阿仁的是总在他身边的阿良。选鞋子是选红色还是选蓝色,可能就是一个隐含着另外意思的问题吧。当两个人坐在游泳池边,美宝问阿良为什么的时候,阿良拉住美宝的手要写下“仁”字,美宝很不想接受这个事实,挣脱也没有成功。她不愿意相信,可能不愿意相信以前自己爱过的那个少年喜欢的却是自己的爱人。她更不愿意相信,自己现在的处境却有些像是第三者。
到后来大家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好多年没有联系。阿仁结婚了,对象不是美宝。可是美宝一直以小三的形象存在在他的生活中。而阿良也跟美宝一样是个小三,可是大家都只是爱着自己想要爱的人。这可能是一个借口,给小三找的借口吧。阿良在跟自己男朋友做爱的时候想的却是阿仁,也许那个男的只是一个替身。可是他分明是爱那个男的的,因为那个苦瓜的故事,因为他最后选择放手,因为他的一句“快回家吧”,让我相信那是爱。嗯,放手,美宝也选择了放手,放了阿仁,放了自己的双胞胎,也放了自己。这可能对于她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片中男女,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种种感情。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定义自己对于你们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吗?相信都会有过伤。片中有句台词“要是都能装玉女,谁还愿意当谐星呢?”嗯是的,要是都能装纯洁,谁还愿意当婊子呢?这些都是自己的选择,人都不再是小时候那个自己了。长大了,身边的人当然也长大了,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是不是还跟以前一样单纯。一样只是一个找幸福的人。没错,每次感情的投入都是冒着一定的风险,这是我们在吃苦吧,这是我们在自讨苦吃吧。可是我们不过只是想要幸福。
这段时候,身边的朋友好多都在经历失恋,一个女生朋友问我“我是不是很蠢,明明知道他不是个好人我还爱他“我回答她”你不是蠢,只是傻“我们都傻,都以为全世界人都跟我们一样只是想要找个人好好爱一次。人总喜欢这样为难自己 在别人对你残忍的时候还不肯放过自己 可是当你做好要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也同时应该做好受伤的准备 太伤人的结果也比不上一个你爱了那么久的人给你留下的美好回忆 所以在一定要面对死亡这个结局的前提下对待爱情的伤就当做是他又给你上了一课 没遇到一下个坏蛋怎么能死心。
郁可唯新歌《失恋事小》MV结尾有句话”我知道他又在骗我,可是我,好想他“是的,我们怎么那么贱,我们怎么那么喜欢自讨苦吃,可是我宁愿把每一次的自讨苦吃都当作是一种尝试,假如这次的吃苦变成了甜蜜的果实呢?我们都不愿意错过每一次接近幸福的机会,因为当你发现自己有那么一个机会的时候就不愿意放弃。这可能就是爱的魔力吧。
大家都说,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很好,还是不要在一起,做朋友至少会是一辈子。电影中,张孝全的一句话”狗屁的友谊长存“让我们都醒悟,这世界似乎没有靠谱的感情,除了亲情是自己没办法选择的联系,其他的感情都似乎有着离开自己的危险性。所以,能选择就不要被选择,能在一起就不要只是做个朋友,能承诺友谊长存就不要只是说”改天“”再约“,时间真的很可怕。改变了别人,也能改变那些看似不能改变的东西。

 5 ) “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啊”

每个人的青春年代都有这样那样的情结,所以才会在看到电影里的主人公们为自己的命运而纠结的时候产生共鸣。这部电影讲述的却不仅仅是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我觉得,更像是在讲述人性。
1)电影中阿仁在问阿良他和美宝是什么关系时,阿良说“她本来就不是我女朋友啊”,然后他低下头笑了。那时候的他会笑大概是他觉得阿仁会问他是证明阿仁是在乎自己的吧?只是他没有想到最后是阿仁和美宝在一起,自己成为了一个融不进去的人。
2)阿仁对美宝说“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啊”,多么任性却又自信的话语。他抱着美宝说“我想这样抱着你好久好久好久”,最后这句话成为了美宝的魔咒,因为这句话,美宝这样一个男孩子气的女生蜕变成一个小女人,为他调到台北,为他帮他的妻子买包包,为他做了情妇也不在意,为了他吃了很多很多的“苦瓜”。如果说一开始美宝喜欢的是阿良对她的照顾,那么从那个拥抱开始,她就跳进了一个名为“爱”的沼泽。
3)那天晚上,阿良逃出狂欢的party现场,美宝陪他坐在游泳池旁,当阿良问她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在那里住下去的时候,美宝不说话,然后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因为她知道,她怎么能不知道呢,从她从阿良的床下翻出那双鞋子她就知道了,所以她才会追问阿仁喜欢蓝色还是红色,所以她才会在那个晚上表现得如此的“好色”。阿良在美宝的手上写下“仁”,表示他喜欢的是阿仁没有错,也意为着他准备要离开这三个人的生活,他要把阿仁交给美宝。美宝甩开阿良的手又在阿良的手上写下“美”字,我想这又是美宝的任性,她用一个字告诉阿良“不要喜欢阿仁,喜欢我,把我放在手心里。也许这样,你才不会这么受伤。”
4)5年后,曾经高喊自由和民主的阿仁做了驸马爷,唯唯诺诺地讨好着自己的岳父;总是害怕别人看透自己只想做一个平庸的人的阿良离开了往日好友的生活圈,有了一个同性伴侣,即使那个男人有老婆和女儿;一直在渴求爱却又得不到爱的美宝做了阿仁的情妇,有了身孕,也有了肿瘤。你看,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匕首,它往每个人身上都划上新鲜又深刻的伤口,它逼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人,最后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
5)后来美宝和阿良又回去那个游泳池戏了一回水,曾经两个人在那个泳池里一起练游泳,后来水池的水干了,两个人也再回不去了。他们躺在泳池里,阿良想起了很多年前在男更衣室他和美宝的秘密角落里美宝给他的那封信,一封空白的信,可是他看到笑了,又看到哭了,那是美宝惯有的小把戏,她那点小聪明总是让天下大乱,可是那也是她无声的告别,“我曾喜欢你,想依靠你,可是现在,再见。”
 6)电影的最后,阿良和美宝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一起去买美宝爱的玉兰花,看两个小女孩闻着美宝爱闻的樟树叶,一起在车站等车,听歌,嬉戏,这是人生这一出苦情戏里最温情的片段。
****讲点电影情节之外的东西,张书豪实在是演得太好了!!!是这一部电影里的点睛之笔!!!!在结婚趴时的表现实在是有够贱,对阿仁说“看你现在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放心了”时(虽然是很老的梗)很想拍手叫好。桂纶镁和张孝全的演技实在是太赞,他们两个一哭我就开始狂飙泪,相比之下凤小岳就要逊色好多。为什么张孝全整天演gay呢,他应该演到都快变弯了吧哈哈哈哈=。=整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和盛夏光年有点相似,也是两男一女的纠缠,不过相比下之下《女朋友(圆圈)男朋友》就显得有深度些,因为里面加入了不少时代元素类似于学=运啊、同志婚礼啊,而《盛》更流于在意识层面上。
*********好久没有写影评,好累=。=

 6 ) 请让我静静躺下,听着通往自由的道路在哪里

你先睡,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

我不知道生活把你带向了何处?但你却一直驻扎在我的心中,
你是我内心的支柱,
是国中时代,操场前国旗缓缓升起所倚靠的旗柱;
也是若干年后,中正广场,哦,不对,是自由广场的大门前碑的立柱。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的主打歌。

但是,爱我的那个男人,他说他甘愿当B面的第一首歌。
爱我的男人在广场上大胜念着,我们是浪,眼泪都从海里来;我们是花,长在同一颗树上。
彼时彼刻,我靠在我爱的男人肩膀上,用力的感受着他的呼吸。
这就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个年代。
这就是我们所曾经幻想的爱情和友谊。
这就是桂纶镁,从孟克柔到林美宝。干练。独立。魅惑。缺爱。

影片在不断前进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的转化下,从热血青春走向了压抑克制的中年时代。从年少时肆意骑坐的机车到中年时安稳驾驶的汽车,被包围起来的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曾经自由不羁的心灵。
一直看到那一幕,岳小凤接着岳父同时也是行政院长打来的电话,旁边的桂纶镁以小三的身份紧紧地贴着他,挑逗,妒忌,捂着他的嘴巴,咬他的耳朵。寡言少语的张孝全终于爆发,狠狠地揍着岳小凤,对他吼着。干你娘。这他妈的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自由是不是。
看到这里,全剧所累积的情绪,在这一刻全部被释放。
一个声称给你爱的人,结果却和别人结了婚。
一个你爱的人,你一直以为他会将这份感情掩埋在心底的时候,却突然出手打了他所爱的人。
而那个需要爱,追寻爱的人,却发现她要的,任何人都给不起。
那一刻,似乎明白,我们上了年纪,上了别人,也上了自己。

一起经历过这个社会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那些所追求的自由也许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一如你我曾经的相拥,你对我耳鬓厮磨过的,好想这样抱你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只是原来我们都变了。
那个我一痛,就会摘玉兰花给我的男人;一难过,就会手舞足蹈的男人,从17岁到30岁。到最后,六目相对,三人无言,唯有时间的滴答在诉说着爱情的意义。



那些年: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80415/

 短评

天下間就只有你能為我吃苦,但其實我們都是在自討苦吃..

9分钟前
  • Simple
  • 推荐

我们的友谊不会长存,因为我对你动了心。

11分钟前
  • 圣无常
  • 推荐

“他从小就不敢吃苦瓜,所以当兵的时候,都是我在替他吃。他结婚之后,他老婆一直希望能够改变他,所以餐桌上三不五时就会有苦瓜,他不希望孩子认为爸爸会挑食,所以常假装吃个两三口。他一直跟我说,全世界只有我肯为他吃苦,但其实,我们都在自讨苦吃。” 青春如此,爱情如此,梦想如此……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他爱他,大家一起吃苦瓜。

19分钟前
  • longhann
  • 推荐

藍色大門以後第一次覺得桂綸鎂又變成桂綸鎂了。/ 張孝全真好,幹你娘友誼長存/ 鳳小岳演的好奇怪,娘娘腔那個太雷了 / 還是年紀大了,演中學生時看到皺紋於心不忍 /最後羅大佑那歌出現的好奇怪 /其實總體還行,但沒什麼力量。

23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你先睡一觉,睡醒过来了,台湾就不一样了,我们也都自由了”

25分钟前
  • 夜枭Cosmos
  • 推荐

“看到你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安心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莫名好开心。桂纶镁的表演显然是长久以来最好的一次了,跟杨丞琳去演呕吐剧果然是糟蹋张孝全他就应该来好好演电影嘛!

30分钟前
  • 阿卜
  • 力荐

最老实的那一个为了欲望开始勾搭,最激进的那一个变成唯唯诺诺的政客,最懂生存技巧的那一个最后连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长大;桂纶镁小姐大概可以捧回今年的金马,她和张孝全是天生的斯氏演技派,至于凤小岳比较适合去演偶像剧……

32分钟前
  • NigelCrane
  • 推荐

抛开几个特殊历史背景,这个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的是和历史对称的自由与选择,都有着对非主流事物的直视与认同,比如民主、政治、婚外情和同性恋,少数选择的东西就是造反另类,多数人选择的就是平等自由。尖锐的主题藏在青春和爱情的背后,外表的喧哗和不甚高明的插曲背后是那些被时间磨平的心。★★★☆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看见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

38分钟前
  • 随便谁
  • 推荐

敬夏夜的玉蘭花,敬乾涸的游泳池,敬沒有字的信,敬友誼長存,敬吃苦的人。

43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力荐

真难看。套个学运,却还是过去十年青春校园爱情同志题材的死样子。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桂纶镁入围的该是最佳男主角

47分钟前
  • 老皮耶
  • 还行

主创一定有很多美好的青春回忆,也很可能像贾樟柯拍《站台》那种还愿式的急迫心情,遗憾的是导演把这些青春碎片电影化的能力太弱,线索庞杂想表达的太多缺少凝聚力,单场戏的张力也不够,很多可以着力做细的点都没展开,细节都伏在表面。哎妈白瞎了这么多点——人生各个阶段被抓住的无奈和美好哟。

48分钟前
  • 撕撕撕
  • 还行

十年之后,又是校园三人的桂纶镁,时间过得真快。所以没心没肺的人才最快乐。还是没有逃出这些年台湾小清新爱情片的套路,包括人物关系都是似曾相识的。反正把曾经的爱情捆上青春、热血、回忆这些关键词之后总会抓住一些人。为谁吃苦还是自讨苦吃,台湾电影总有这种鸡汤感悟。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张孝全影帝不是盖的

54分钟前
  • 常在我心
  • 力荐

不掺和个gay谈恋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台湾小清新。

59分钟前
  • CC
  • 较差

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60分钟前
  • 维他命B
  • 力荐

我要是桂纶镁我亲自把凤小岳剥光了丢张孝全床上,有啥好痛苦纠结的……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看完心情莫名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我們都在自討苦吃/幹你娘友誼長存/原來我們都變了,變得不輕易笑了。不再為自由活著,卻被生活綑綁著,擁有太多卻不夠深刻/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一生最溫暖的時光,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1小时前
  • LiBeRt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