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爱

HD

主演:维杰·卡沙尔,Angira Dhar,Alankrita Sahai,拉特纳·帕塔克,Supriya Pathak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方寸之爱 剧照 NO.1方寸之爱 剧照 NO.2方寸之爱 剧照 NO.3方寸之爱 剧照 NO.4方寸之爱 剧照 NO.5方寸之爱 剧照 NO.6方寸之爱 剧照 NO.13方寸之爱 剧照 NO.14方寸之爱 剧照 NO.15方寸之爱 剧照 NO.16方寸之爱 剧照 NO.17方寸之爱 剧照 NO.18方寸之爱 剧照 NO.19方寸之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印度电影“四连击”

印度电影“四连击”

令狐笑

在重古装、虚玄幻、尬IP、疯流量等几波潮水过后,影视市场的裸游者现形,实力派、原创力的价值重新扬眉吐气,现实主义题材喜迎春天。值此创作新时代,在自强奋斗之际,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山之石。我能想到的,莫过于印度电影连环打出了漂亮的“现实题材四连击”了。

第一击,2012年的《三傻大闹好莱坞》,用喜剧的手法讽刺了印度“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弊端,惊艳了奥斯卡,打进了中国观众的共鸣区。三个苦哈哈的学生,在家长式的强行干预下,咬牙考大学,“填鸭”混文凭,最终发现爱好、快乐最重要,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高考的我国学子们,心有戚戚然。

第二击,2017年的《摔跤吧!爸爸》,讲述一个原本有重男轻女情结的摔跤手,化身“虎爸”,把女儿培养成世界级摔跤冠军,乐扇“直男癌”,笑讽印度的体育体制和官员。

第三击,2018年的《起跑线》,片名直译为“印度的中产阶级”,但这样所谓的阶级,在学区房面前不堪一击,笑料百出,孩子教育、贫富差距这样现实的印度社会问题,让你笑着笑着就能哭出来。

以上“三击”,已经过票房和口碑的双检验,都是中国观众直观可见的。我要说的第四击,当然不是挂着“大片”名头的咋咋唬唬的《巴霍巴利王2》,事实证明,印度版“大而无当”同样毫不讨中国观众的喜;我说的“第四击”,是一部叫《方寸之爱》的电影,耐飞和印度当地公司合作制作,反映的是“房价高,买房难”。电影一开头,男主角桑杰穿着背心短裤,披着迎风飘扬的披风,站在屋顶,眺望远方,像个心存高远的超人,嘴里却叼着个牙刷,望着的不过是对面的精装商品房,幻想着自己也能在这个城市有个自己的小屋,不用快三十岁了还和父母挤在铁路公司分配的又小又破、每天挤公共厕所的宿舍。虽然他算是很有出息的年轻人,在进门需要刷卡的银行上班,但孟买的房价分秒着让他“虚假白领”。好在,机会来了,印度政府出台了针对年轻夫妻的廉价买房政策,为了实现买房梦,桑杰上演了一出“假结婚买房”的闹剧。看到这里,观众是不是忍不住开始情感共鸣了?荒诞令人啼笑皆非,现实问题总是一针见血。

如上所述,就这现实题材加喜剧的“四连击”,印度电影足以令我国观众惊艳,感觉说出了我之未说。另一方面,这样的印度电影,也是转型后的新时代印度电影,是印度电影的再一次成功展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电影“宝莱坞”凭借载歌载舞的《大篷车》、《流浪者》等,就曾给中国观众印象深刻。看着邻国的文艺工作者成功用现实题材赋予特色歌舞以新生,不由得让我们也对中国电影的现实题材见贤思齐,并满怀信心。

 2 ) 『我们想要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家。』

印度小青年为买房假结婚的故事,这个故事放在我大天朝也一样成立,甚至有更多无奈和感同身受吧。买房是亚洲很多国家年轻人的痛,房价涨起来就根本没原则的任性来,但你想观望等着它回落下来,真心不现实!

在印度孟买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房价却是让男主这样收入中上又稳定的年轻人也望而兴叹。一家几口挤在铁路工作的父亲单位宿舍,而父亲退休后,这份福利也即将被剥夺。买房就成了桑仔最急迫的刚需,而报纸上刊登的住房计划则让他看到了曙光。可惜自己的暧昧对象,女上司只是当他备胎,眼看希望破灭的桑仔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和同事妹纸——同样想有自己房子的女孩卡丽娜,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假结婚先把房子弄到手再说。

男主一开始就动机不纯,和女上司的暧昧到和同事妹纸协议买房最后却意外的找到真爱。这故事一开始你我就猜到了它的走向,但一边看又一边又很多共鸣。我们这代年轻人,生在最好的年代也是最有压力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但以前的包分配包分房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对于中国人来说,买房才能安定,好像是个不变的道理。小夫妻要结婚,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有个小窝,这已经是衡量年轻男孩能不能顺利娶到老婆的标准了,不管基于爱情还是其他基础(据说,日久生情是权衡利弊的结果,而一见钟情就是见色起意的效果了),大多数女孩选择男孩结婚的基础就是必须有房,在适婚年纪的青年人很少有实力自己可以搞定这件事儿,所以买房这件大事儿就要啃老了,中国人一辈子都在为了“房”事努力奋斗着。

这印度电影里的小伙倒是很实在没靠父母赞助,但也一样要用非常手段弄到首付。真心不易!两人去看房的时候,脑补动画是屋子里的陈设,一个能挡风遮雨的空间,更重要的属性是一个家。当桑仔发现自己只是为了买房而买房,不是奔着有个家的目的,他也对自己有些失望,好在最后他认清了现状,才不负自己和女主的期待。

生活中的我也是今年荣幸的成了房奴,最近房子正在装修中,变身房奴后的消费观念就有了很大的改观,我戒了零食,并对自己说,这样还可以减肥。努力赚了几笔稿费就成了一个月的零花钱,看着房子从毛坯到一点点的改变,每周奔波在建材市场和小家之间,也是累并且幸福的事情。我也越来越能理解,为啥有些情侣在装修过程中容易发生分歧,有时候是消费观念有时候是审美观念,可是最后总能有个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时刻都提醒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家,而不是仅仅是个华丽的房子。

开场和结尾都有个身披斗篷的年轻人心怀大志望向远方,它告诉你这个故事不是典型,而是这社会共同的问题。感觉Netflix的宝莱坞出品让歌舞部分更国际化。

 3 ) 为买房先上床,印度片这么拍迟早被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电影真的越来越好了。

为什么,因为印度电影敢说真话

《摔跤吧爸爸》反映男女平权问题;

《神秘巨星》反映家暴问题;

《起跑线》反映教育问题;

今天介绍的这部印度新片同样反映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而且我们看了无比扎心——

方寸之爱

Love Per Square Foot

这是Netflix(网飞)进军印度拍摄的首部电影。

网飞不但深耕美剧市场,还把触手伸到了印度,想必也是看中了印度电影的潜力。

IMDB7.2,中国目前看的人不多,评分7.0

电影开篇,我们的男主角桑杰(维杰·卡沙尔 饰),每天早上都会站在天台,眺望对面一栋高档小区。

脑补着其中一户的日常生活。

早上闹钟响起准时起床洗漱,吃着营养均衡搭配的早餐,换上体面的职业装,妻子提醒正在阳台打电话的丈夫快到上班的时间了。

桑杰羡慕这种精英阶层的日子,更羡慕能够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的人。

母亲的呼唤迅速将他拉回骨感的现实

桑杰一家三口住在铁路局分配给父亲的宿舍里,他没有自己的床,要是有亲戚留宿,他就得打地铺。

而且父亲在一个月之后退休,到时候连宿舍都没得住。

想在孟买立足,必须要有自己的房子。

买房成了桑杰唯一的执念

但对于的桑杰来说,买房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印度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与中国相比也毫不逊色。

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房屋配套设施,孟买市区价格为每平方米4万元人民币-12万元人民币之间。

现如今,印度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与北上广深齐平,平均每平米9163美元(约一平米6万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三环内房产)。

让印度有些尴尬的是,印度百姓的收入远远跟不上高房价。(摘自搜狐财经)

即使月薪五万卢比(相当于人民币4000)的桑杰在印度已经可以定义为中产阶级,但买房什么的也被看作是天方夜谭。

有一天,桑杰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信息:吉文萨西住屋计划

政府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类似我们国家那种廉租房计划,价钱比普通商品房低,地位位置还好。

唯一购房条件便是:已婚夫妻

桑杰想到了自己的“女朋友”拉席

说起女朋友,其实有点一言难尽。

人家是有男朋友的,只是男朋友出差在外,拉席空虚寂寞冷找了桑杰当自己的备胎。

两人暧昧三年,光打啵儿不打炮,桑杰连人家床都没碰着。

桑杰自我安慰这都是因为没有房子导致没有性生活

他说:

等我有自己的房子,卧室里会有特大双人床,然后,就疯狂的……(此处省略一万字)

嘴里说着我爱她,下一面就和聚会上的女主卡莉娜(Angira Dhar 饰)确认过眼神

卡莉娜和桑杰在同一栋大楼办公,两人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她和母亲居住在一处破旧的公租房里,经常因为楼上一些不可言喻的大动静而吃一鼻子的墙灰。

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租金,政府寄来的驱逐通知单一张又一张。

卡莉娜的母亲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女儿的未婚夫身上,只要他们尽快结婚,房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卡莉娜并不想婚后就住在未婚夫安排的宅子里。

她一直有一个梦想:

和心爱的人拥有一套房子,房子可以不用很大,他们一起交房贷,买家具,平分责任,共同承担。

门牌上挂着两个人的名字,

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不过他直男癌未婚夫显然不懂卡莉娜这种想法,觉得廉租房都是穷人住的。

自己靠家里没房贷就有房子住有什么不好呢。

就这样,男女主两人都对房子有着深深的执念,自然而言地聊到了一块。

桑杰一拍脑门想到了一招,既然你也想要买房,我也想要买房,那直接假结婚买房吧。

卡莉娜开始有点犹豫,因为房子和人假结婚什么的,毕竟不是正确的事。

但当得知这所房子的“豪华配置”(有两间厕所,阳台,组合式厨房,两台电梯,遮蔽式停车场)后,她明白自己就是这么肤浅的人啊。

反正结婚是假的,房子到手就好了,没毛病。

之后的剧情大家想必都猜到了,两人在假结婚的过程中爱上彼此。

过程自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事情都在考验着两位本就动机不纯的感情。

拉席不甘心失去一个备胎,用一张支票骗桑杰上床。

尽管最后知道这是误会,卡莉娜也不敢相信桑杰下次会不会来真的。

即便没有这次“一夜风流”,

不同宗教不同的饮食文化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山,无法忽略。

结婚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

如今的婚姻夹杂的物质条件远胜以前。

房子就是命根子,这句话放在当下中国一点也不夸张。

年轻的时候,我们认为因为爱情结婚才是最浪漫的事。

当看见身边一对对相爱男女因为一个房子而劳燕分飞的时候,你会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

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是多么的脆弱不堪

北漂的时候为了租房花了将近一半的工资;

买房的时候东借西凑交了首付甘愿沦为房奴。

房子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敏感的神经,我们没有办法说这究竟值不值。

能够实现财务自由、不顾一切追逐梦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如你我的普通人能够做到担当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就已经不错了。

我们努力奋斗,不仅仅是为了房子,还有为了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

里边住的人才能定义这个房子是一个家

就好像桑杰母亲对他说的:

家,是有住在里面的人定义的。

而不是由房间的大小和墙壁。

这么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我们却只能在别人国家的电影里找存在感

我们的影视剧仿佛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在同一个世界。

不是霸道总裁玛丽苏,就是白领职场开挂一路升职人人爱,不论小奶狗还是中年人,个个都不缺钱只缺爱。

没有什么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解决的;

没有什么比岁月静好更令人羡慕的;

没有烟火气息,全是飘在云端的海市蜃楼

究竟是我们不懂生活,还是编剧导演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天天拍的这些啥玩意儿你有没有问过我们到底想不想看啊。

你的点赞和支持是熊写作的动力

 4 ) 方寸之爱,房价这么高,我们拼房吧。

文/李子衿

继《摔跤吧,爸爸》《起跑线》《厕所英雄》等之后,又一部小清新印度电影,道出中国现状。

近年来,反应民心的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越受欢迎。这部《方寸之爱》以买房为题材的小清新爱情片。轻松的道出高昂的房价给现代年轻人带来的生活压力,即使是生活在银行公司下的白领也很难独自购买房子。

影片的开头就写了男主桑杰每天站在天台,眺望着对面屋子里的夫妻俩,拥有自己的房子,每天一起出门上班,他也渴望自己也有这么一天。

桑杰一家三口住在铁路局分配给父亲的宿舍里,他没有自己的床,要是有亲戚留宿,他就得打地铺。

可就是这样的房子,一个月后随着父亲的退休,房子也要被收回。他的父亲作为列车播音员,奋斗一生也难以买一套房子,可见房价高的非正常人所能承受。目前,中国的现状不也是这样?

片中的女主卡蒂娜,与男主有一样的遭遇,她和母亲居住在一处破旧的公租房里,经常因为楼上一些不可言喻的大动静而吃一鼻子的墙灰。即使这样的房子,依然支付不起高昂的租金,政府寄来的驱逐通知单一张又一张。

在中国,北上广有多少的房子都是隔断,却依然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

她的母亲把解决房子的事寄托在他的富二代男友身上,希望她能早点结婚摆脱房子的困境。

他们的生活都迫切地需要解决房子的问题。政府的一纸吉文萨西住屋计划,将她俩连接在一起。

因为这个计划仅限夫妻购买。

这就是中国与印度不同的地方了。印度为了买房而结婚,而中国,则是为买房而离婚。

卡蒂娜本来跟着富二代男友不愁没房子住,但她的梦想是:

和心爱的人拥有一套房子,房子可以不用很大,他们一起交房贷,买家具,平分责任,共同承担。门牌上挂着两个人的名字,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而他的富人男友显然不能理解她的这种想法,反而觉得政府这个计划是为穷人而推出的。

桑杰则是她的上司受不了异地之苦而找的备胎。3年了,其实在桑杰的心里,上司并非她所爱之人。

所以当卡蒂娜出现时,两人一致的买房观念,让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当然,这中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与前任彻底分手,首付问题,家庭信仰问题等等。每一件都是棘手的问题。

结局问题都一一解决了,桑杰不仅意识到房子重要,更重要的是和它一起住在房子里的人。算是皆大欢喜。

整部片子,虽然是以买房为主题,内容上却是比较空洞,主要以男女主的情感为主线来进行阐述,个人认为内容上还可以进行缩减。

这个主题的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

 5 ) 如果能直接嫁给房子,那该多好?

多好?

前天大脑门自爆了之前的一段相亲经历,在同事和朋友之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我的第一个相亲对象,他指着“饕餮”对我说“mào dié”?

有人说我作,有人说对方直男癌。

我都不置可否。

因为在这场利益输送关系中,我们对于“在一起”的目的就绝不单纯。

我看中对方有车有房,而对方则恰好缺一个老婆。

我那天没说的相亲后续,是这样的:

——对方指着一辆车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牌子吗?我说我不知道。

——对方又指着一辆车问我,那你知道这个吗?我说我不知道。

——然后对方用怀疑的眼神看我,“我认识的女孩里对车的了解比我强多了。从男生开什么车就可以看出对方的经济状况,然后判断自己到底要不要跟进交流……”

我都有房了,我还需要努力吗?

对方清楚地知道“钱”跟“房”对于自身价值的加注,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将这种“优势”招摇过市,而完全不会担心在现如今的中国相亲市场他会被冷落。

所以,他的毕生梦想就是考进一家事业单位(或者让父母花钱进一家事业单位),然后每天打游戏。

一个在北京年薪20万的上班族,和一个没有薪水的北上广本地无业游民,在庞大的相亲市场里,真的说不准双方谁更受一筹。

海萍为了买房折腾了《蜗居》四十集,海藻为了帮海萍买房不惜傍上了有钱人;

童佳倩和刘易阳为爱裸婚,却在现实面前又不得把“房”跟“车”排上日常;

樊胜美一心一意找本地单身男,一整季都在思忖“房产证上不加名,要不要分手”的问题。

没有了“买房”这一刚需,多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能直接折损在第一集?

而它们创作的根本诉求,是来源于比它们更夸张的狗血现实。

“要不要买房”“买房加谁的名字”“谁出钱买房”已经成为检验婚姻的第一道门槛。

为了爱情,这句话,我们到底有多少年没听见了?

《方寸之爱》

孟买一对小年轻的买房故事。

他们要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孟买平均房价在4万5以上的逆天事实,还有印度严重的贫富差距、男女性别歧视等现实。

30年时间,孟买房价上涨了近600倍,但男女歧视的问题却依旧还在深入骨髓。

恐怖吗?

还有更恐怖的,是印度的平均工资。一个低收入阶层,每个月只可以领到几百卢比,换成人民币也就六七十块钱。

拥有月薪五万卢比(人民币4700)的男主角已经算是印度的中产阶级了。但他还得每天挤在父亲公司分配的宿舍里,抢不到厕所,没有自己的卧室。

只因为他的姓氏是恰图维迪,一个印度历史上从没拥有过房子的姓氏家族。

女主角更穷,单亲家庭出身的她寄住在亲戚的房子里,每天都“享受”着楼上送给她们的“落灰”服务。

她母亲最大心愿就是看着她嫁入豪门,摆脱现在的生活。但她最大的心愿却是“我想拥有一间小房子,跟对方平分所有的责任”

这个梦想有多大?相当于在印度谈男女平等一样。

男主角直接就回怼了她,“额,不可能的,在印度绝对是分配不均的……”。

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两位年轻人开始了买房的需求。

五百万的房子,一个月5千块钱的工资,怎么买?

贷款买。

印度政府为了缓解大众的住房压力,推出了新型的买房计划,只要是年轻夫妻,就可以低价申请政府补贴的房子。

划重点,年轻夫妻。

于是,两个拥有共同志愿的年轻人因“房”凑在了一起。协议结婚,贷款买房,先把房子的名额抢占上,就算之后想退,也不能错失这个“拥有房子”的机会。

想离婚,容易啊,结婚登记处就在离婚登记处旁边。

想买房,不容易啊,错失了这次机会就可能一辈子回到农村,或者嫁给豪门,接受圈养了。

但是在协议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剧情需要两人当然以及必须得进行一段因戏生情。毕竟每天朝夕相处,因为共同的一件事而开心和沮丧。

况且两人都刚好处在自身的恋爱困境阶段。男主角与自己的女上司纠缠不清,担负着“小三”的名头,却连女上司的床都没有爬上去过。

女主角眼看就要在母亲的怂恿下嫁给贵族了,贵族不仅一心想拯救世界,还想让她辞职回家,全身心当“圈养”太太。

两个人心理都清楚得很,踏出去这一步就是海阔天空,犹豫一秒背后就是无底深渊……

最令人感怀的有一个镜头,女主角开心地欢脱在自己构想的新房子里。地上只是铅笔描出来的户型,旁边只是从家具城淘过来的二手家具。

但她的幸福溢于言表,她终于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在电影中,双方父母因为他们的仓促结婚的理由感到荒唐:

——没有房子,你们就不结婚了吗?

——你们是为了房子还是因为爱情结婚?

我想说,如果是我,我真的不能坦坦荡荡地说一句,因为爱情。

家是什么?家是由住在里面的爱定义的。

爱是什么?爱是在绝对平等的前提下,抛开物质的前提,才能被纯粹提及的。

方寸之爱。在现代社会,爱只能用“平米”来购买,这绝不夸张。

这是孟买的故事。

但你能说这不熟悉吗?

《裸婚时代》、《蜗居》、《欢乐颂》、《我的前半生》……

几乎所有的现代剧都离不开“怎么用房搞定丈母娘?”“怎么离婚能多占一套房?”

去年韩国就出了一部丧剧《今生是第一次》。

以“30代未婚年轻人”为主题,讲述了买不起房的年轻世代们在实际生活中遭遇的故事。

只有房子玄关所有权的房奴南世熙,在受尽各种委屈后,跟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的露宿者尹智好相遇。

两人在一起入住同一间房子之后,逐渐开始产生爱情火花 。

可笑吗?但这绝对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终极想法。

《后来的我们》中林见清一边接受着家乡朋友的群嘲,一边没有退路地在北京奋斗,买了房才能娶小晓,他心里最清楚。

而方小晓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嫁给有房的本地人。

这就是现实。

最糟糕的状态是:当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不愿意让朋友看到自己的狼狈,发现家人是世界上离你最远的人,而你下定决心为了梦想奋斗却惨遭现实打脸……知道要独自走过黑暗的人生隧道,却没想到这条路这么黑!

在2018年,最美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能给你北京的一套房。”

婚姻和房子这么多年还在相互缠绕,“爱”就能撇清关系吗?

我相信世间绝对有至纯至净的爱情可以期待。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要被“生活”所累,被“房价”、“房子”所累。

裸婚下的童佳倩和刘易阳,最后不是还要拜倒在现实面前吗?

方小晓是不在乎林见清能不能买房,但就是因为林见清给不了一套房,他才自暴自弃。两人因为没钱走到一起,同样也是因为没钱而分道扬镳。

家,需要有爱,有家人。房子,只需要四面墙壁和家具。

但别忘了,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饿几顿就行了。

所以,等我挣够了钱,你再来跟我谈爱情吧。

-FIN -

 6 ) 买房还是租房?

影片海报

1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宝宝在耳边的嘤嘤嗯嗯声。 昨晚把宝宝哄睡后,宝爸找了个印度电影,我俩看到凌晨一点多才睡。宝爸是个资深印度影迷,在他的熏陶下,我也开始喜欢印度电影。 2向左走向右走 刚好遇见 看的是《方寸之爱》,又名《每平方的爱》Love Per Square Foot (2018)。主要内容是银行职员桑杰与卡莉娜都梦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却无法挣到足够的钱,因此二人决定假结婚以获得取贷款资格。 桑杰和卡莉娜供职于同一家银行,桑杰是计算机工程师,在9楼办公。卡莉娜是贷款审批员,在2楼办公。桑杰对公司的已婚富婆HR小姐姐沉迷难以自拔,正在搞婚外情。卡莉娜也有个保守、单纯的富二代男友。 像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两人看似永远不会有交集。 不过,在一场婚礼上,两个人各自落单,临时凑成舞伴。这第一面,其实已经电闪雷鸣、金石火花乱串了,只是俩人都还没有意识到——一见钟情。 3确认过眼神 你就是对的人 后面俩人从从协议假结婚到确认彼此为对的人,找到真爱。最终物理的“家”(房子)和精神的“家”(家庭、爱情、伴侣)双丰收。 中间有爱的心动温暖、误会纠结、果断、忠诚、固执、心痛……俩人终于走到一起不容易。 彼此心中有爱,是基础。桑杰做出让步,将房子直接转让给卡莉娜,挽救了感情危机。 4源于现实 不是现实 影片题材很现实,普通人心酸的买房梦想也是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痛。 但电影终归是商业化的,源于现实又不是现实。 男女主角的高颜值又是我们普通人所没有的,俗话说好看的人运气都不会差。 他俩原本都有个很有钱的备胎伴侣,可以轻松送他们房子,他们还是坚持自己买。他们因为领略过高处风景,并知道那不是自己要的,才这么义无反顾地开心快乐地投入自己买房的压力中。而现实中更多的普通人则一边承受买房压力,一边幻想有高处落下的捷径,心旌摇曳,徒增烦恼。 还有就是他俩都是当地土著。在中国,土著是不差房子的。真正被房子困扰的是年轻一代的学生,进城一代,房子对他们的意味更现实:归属感,主人身份,孩子上学…… 5人生代代无穷已 买房人永远在路上 影片结尾是男女主角在新居里,开启美好的新一天,洗漱、早餐,出门上班。 透过窗户,对面平房顶上站着又一个满脸写着买房梦想的男子,圆瞪着这边漂亮的崭新新楼房——一如当初蜗居时的男主。 一个故事结束,另一个故事又开始了。

 短评

2019-3-3

6分钟前
  • xixi嘻嘻
  • 推荐

女主母亲第一次听到女儿控诉:“我不想成为你!”时怒不可遏。女儿出嫁那一天,她说:“你不必成为我。我为你骄傲。”这是传统观念的进步。

10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孟买男女为了低价婚房假结婚的故事,依然是一些爱情故事,但是也点出了大城市的年轻人买不起房的社会现象。

15分钟前
  • 玩儿少
  • 还行

3.5居然看到了维杰·卡沙尔跳舞了,还以为会在性格男星之路上一路走到黑呢,年轻导演用浪漫与轻柔的眼光描绘当下孟买年轻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逃离父辈的道德束缚,拥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房子与家庭的矛盾,宗教与爱情的冲突都用喜剧的方式轻松解决,孟买街头的风景和人都如此鲜活,非常喜爱这座城市

17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家,是由住在里面的人定义的。近几年印度电影有点出色啊,惊喜很多。

20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耐飞这个触角伸得够远啊

24分钟前
  • 松冈茉优酸乳
  • 推荐

第一次看到印度电影印度人英语发音这么标准的,仅限于短句。男女主角女二号,都好漂亮,尤其女主角有混血的感觉。印度人为买房子而结婚,中国人为买房子而离婚,都是为了在大城市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家,确实不易。本片带着好莱坞的一点影响,包括开头的rap,女主的独立思想,而在真实的印度社会女性地位却普遍低下。让我不太满意的是,男主一直甘心做slave做了三年,毫无男人的骨气,而他和女上司明显门不当户不对;然后仅是为了良心好过而告诉女主,他还不确定是否上了床的事实,这更是缺少男人的担当,自寻死路;直到最后才骨气勇气才告白女主早就说了的“I Love You”,如果他真的睡了上司,又或女主真的不会原谅他,难道他就这样无私得免费供房子,他就冒着可能永远无法拥有自己房子的危险?也许这就是唐僧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高尚境界吧。

27分钟前
  • 生命是种神秘
  • 还行

第一部印度网飞电影,很不错,卡沙尔帅,女主太美了,剧情很不错,这也是现代好多人的问题,很真实,很喜欢,兰比尔友情出演,哇哈哈,惊喜

30分钟前
  • 朱燕去死
  • 力荐

想法不错,没拍好~~~~~

33分钟前
  • 绯色_神仙
  • 还行

一个知三当三并在充当小三的这段关系里骑驴找马的男的,一个背着未婚夫和别的男的在火车站接吻的女的,俩人锁死挺好的。

38分钟前
  • stealth
  • 较差

又是印度电影来扎心,尽管只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但故事中所蕴含的对高房价的社会话题的人文关怀是这个故事里最大的亮点,印度人民为了买房假结婚,而在中国却是为了买房而假离婚……

43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以为是反映社会,没想到是反映习俗。

44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推荐

拍出了伦敦风时髦感

48分钟前
  • 宁夏
  • 力荐

忽略他们一路运气开挂的事实,特别喜欢投影和地上房屋平面图的部分。

49分钟前
  • 杉小爱|好姑娘,咱们走起来
  • 还行

2个多小时的爱情肥皂片...居然也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印度片,的确不负我。音乐加分;场景色彩光线等,加分;剧情,加分。虽然并不是没有瑕疵,个人感觉部分内容可以删减。4.5星推荐

54分钟前
  • bugz
  • 力荐

我们想要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家。印度小青年为买房假结婚的故事,男主一开始就动机不纯,和女上司的暧昧到和同事妹纸协议买房最后却意外找到真爱。开场和结尾都有个身披斗篷的年轻人心怀大志望向远方,它告诉你这故事不是典型,而是这社会共同的问题。感觉Netflix的宝莱坞出品让歌舞部分更国际化

55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印度房奴

57分钟前
  • L
  • 力荐

把钱都给印度导演系列。虽然一切都是别处,似乎一切又都是此处的。

58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有两句台词不得不提,只记得大概的意思了,一句是“中产阶级那么努力赚钱容易么”,另一句是“城市空间那么小,让年轻人接吻的地方都不够”,能提炼出全世界中产阶级的真实隐痛,奈飞进军印度的第一作已经赢了。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印度房奴, 一路运气开挂的男主,结局标准式的大团圆

1小时前
  • 胡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