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风雨后

HD中字

主演:艾玛·汤普森,马修·古迪,本·卫肖,海莉·阿特维尔,迈克尔·刚本,格列塔·斯卡奇,托马斯·莫里森,安娜·梅德利,帕特里克·麦拉海德,约瑟夫·比蒂,罗杰·沃克,埃德·斯托帕德,菲丽希缇·琼斯,Geoffrey Wilkinson,詹姆斯·布雷肖,乔纳森·凯克,汤姆·拉斯齐哈,苏珊·布朗,Michael Berendt,Giada Dobrzenska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7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8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9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园风雨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民小伙子查尔斯·莱德(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饰)怀着一腔梦想进入牛津大学,不久便结识了引人注目的塞巴斯蒂安·弗莱特(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并和他成为好友。塞巴斯蒂安英俊得惊人,又出身豪门,生性满怀敏感和忧愁,他带着查尔斯进入自家豪宅——布赖兹赫德庄园,介绍他认识自己的家人,查尔斯很快迷恋上其姐茱丽叶(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但茱丽叶迫于母亲压力和天主教徒雷克斯(Jonathan Cake 饰)订婚,令查尔斯恋情无果,而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的感情也只能止于暧昧。十年光阴过去,查尔斯已经是知名画家,在渡轮上偶遇茱丽叶,试图重续旧情再度失败,又得知塞巴斯蒂安已经远走国外。再度回到布赖兹赫德庄园,查尔斯已经是一名军官,大宅已经在战争中彻底破败……无贼冒牌一家亲总理和我爱的激流乱世英豪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生死夏令营阿瑟·米勒:作家养女莫莉2017红颜丑女贝蒂第三季弹簧刀维多利亚的秘密2003时装秀退魔:巫女窟网事情缘逃离纳粹的魔爪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金刚也疯狂哈迪兄弟 第三季天伦劫1996曲象丛生魔女的游戏懒女苏珊斗破苍穹夜访古墓金鸥你和我凉宫春日的消失向警予白牦牛斯图尔特·李:龙卷风老男孩2003除妖传青春荷尔蒙超能联盟之极品天使新娘航班我是真的冷太阳避孕计划

 长篇影评

 1 ) 三看《故园风雨后》预告片,我怕“各有千秋”是用不上了

心不在焉地扫了一遍:
一干人等(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情妇和男主)只有Lady Marchmain还算不错,演员很面熟,一副可以拿下英国电影所有适龄女主角的气派。

认真看了第二遍:
认出来是Emma Thompton。相信她的表演能镇得住场,但走的也只是那种学院喜欢的康庄大道。
Sebastian和情妇阿姨不过关。
Sebastian小雷。眼神、风骨都不见,只见柔弱。
情妇阿姨天雷。她只露了一个镜头,是他们在威尼斯时她点拨Charles的那场戏,本应见凝重的眼神里为什么我看到了阴毒?

然后看了第三遍。
抛开表层剧情的删改取舍向里看,可以说这一版与1981版有两点重大不同:

轴心人物关系和矛盾纠结点。
1981版:Charles-Sebastian(前期);Charles-Julia(后期);所有人 v.s.一个天主教贵族家庭的宿命。
2008版:Charles v.s. Lady Marchmain。
她邀请他进入她的家庭,和她的一双子女建立友爱关系,一旦发现那都不是她设想的关系,她就逐一毁坏,把他逐出家门。
在Lady Marchmain的Desicion,Control和Power面前,Charles的Passion,Desire,甚至Ambition是不堪一击的。

Charles Ryder所谓何求。
What is Charles Ryder really want?
预告片以Julia问Charles的这句话做结。
小标题字幕告诉我们,电影很可能将其处理成一个贫民子弟进入贵族家庭追逐欲望的野心之旅。
爱和死是所有作品的主题,高下之分看从那条路径接近这一主题。
不是说2008版《故园风雨后》的这一选择不可以,但这是一条被各色人等踏过无数次,已经看不到本来样子的路。走很容易,随大流,谁不会;想走好,难于上青天。
原书和1981版电视聪明得紧,Charles和Sebastian在彼此身上找到而又失去的是他们小时候从来没有享用过的童年。所以问1981版的Sebastian是否酷儿是一个伪问题。他身上的孩子气压倒了其他一切属性,至少在他判离家族前是这样。
Brideshead庄园是他和Charles戏耍的大迷宫。但他不知道这迷宫虽然很美很好玩,却最终会困死他,而同样没有长大的Charles可以给他带来一时的欢欣,却不能让他得到最终的拯救。然而这样说对Charles有些不公平,试问哪个个体可以对抗一个阶级,一个王朝走向颓败的命运?
面对摆在Flyte家族后人和与他们休戚相关的Charles眼前的历史命运,他们从开始不知世事的纯真,到激愤、抗争,再到彻底毁灭或者天各一方,在麻木和沉默中妥协,在犬儒的喃喃自语里通过尖酸刻薄来释放最后的“不和谐”之声。
重访故园,“to have seen what I have seen,see what I see”。这里“what”是变换的人事,也是苍老的人心,而后者比前者更能让人悲不能禁。

 2 ) Always Summer , Always Alone

It's all right. Truly. I asked too much of you. I knew it all along, really. Only God can give you that sort of love. This is my life now.

Everything

这么这么美的Sebastian Flyte,和Charles Ryder的相遇就说了自己最想要的最不可求的爱和快乐。To art and love. 他不像其他的贵公子们,嘲笑着Charles的出生,他带着Charles来到了Brideshead,当他揭开雕像的白纱时,这成了一切的开始,故事的开始,是他最美的时候,也成了最好的回忆。

Sebastian 怀有浪漫的爱,羡慕Charles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听到Charles说自己想成为画家之后,一直称Charles为艺术家。他静静地坐在喷泉旁边,喝着藏在帽子底下的香槟;一边泡澡一边和Charles下着棋,输了,任性的扫走棋子;在故园的傍晚,和Charles喝着不同的酒,似乎连喝酒这件事情都变的这么美好。他说If only it could be like this always. 身边有着爱的人,看着美丽的风景,喝着自己最爱的酒,如果一直是这样,Sebastian可能就不会有这么绝望和心碎的眼神了。

他绝望于永远无法逃离这深入骨髓的信仰,心碎于自己爱的人舍弃了自己。

来到威尼斯,疯狂的夜晚,站在河对岸,看到Charles亲吻了自己妹妹。来到小教堂,Charles想要解释什么,伸出食指,嘘...... ...... 转身,Always Alone...... ...... Sebastian落寞的背影,心碎的眼神,我大概是要为之伤心了。他看着你的时候,是真的很爱的你的感觉;他听你说话的时候,是真的全身心的相信你所说的话。哪怕你下一秒说要毁灭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也一定递上武器给你,陪着你向前冲去。是这样的爱啊~他未曾责怪迁怒过任何人,他喝酒,他醉酒,沉醉在日日夜夜的酒精中,是想不要面对这令人心碎的一切,喝垮了自己的身体,却未曾对Charles说出过一句责怪的话。哪怕是妹妹在21岁的成人礼上宣布订婚,第一时间来到了Charles身边,想要安慰他。

I am a sinner. Cast out from God's love.

如果人类的出生就伴随着原罪的话,那么Sebastian在遇到Charles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赎罪。如果深入骨髓的信仰是深埋的火线,那么Charles的舍弃就成了一切的导火索。远离了自己的家人,远离了囚禁着自己的故园,在摩洛哥忍受着身体的病痛。阳光透过树荫,他闭着眼睛,洒在身上的阳光,身旁的绿荫;他转头睁开双眼,看到Charles慢慢走到自己眼前,大概这一切能够用一句 哀默大于心死来形容。我这个罪人,不受上帝的眷顾,在这里赎罪。

在牛津,Sebastian对Charles说:It's so clever fo you, knowing what you want. I have no idea what I want. Except to be happy. If I can.

在河边,Sebastian对Charles说:Just the place to bury a crock of gold. I should like to bury something precious in every place where I have been happy. And, then, when I was old and ugly and miserable, I could come back and dig it up and remember.

在故园,Sebastian对Charles说:If only it could be like thsi always. Always summer. Always alone. Fruit always ripe.

在威尼斯,Sebastian对Charles说:Why this is hell, nor am I out of it.

在摩洛哥,Sebastian对Charles说:It's all right. Truly. I asked too much of you. I knew it all along, really. Only God can give you that sort of love. This is my life now. I am happy here.

Sorrow

如果电影到这里就结束,那么这是一部令人心碎却不舍的电影。

离了Charles的Sebastian在摩洛哥,离了Sebastian的Charles在伦敦,继续着各自的赎罪,不能结束,直到闭上双眼,滑下罪孽的十字架,请求上帝的宽恕。其实因为小本这么出彩的表演,我对后面半段的电影并没有继续的期望(因为离了小本)。可是Sebastian的父亲,最后死在故园里,还是让我深深的看了一番。逃离了宗教,逃到了意大利,一边说着宗教让我厌恶的话,临死,还是祈求着被原谅,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划十字架时的长舒一口气,这真的是深入到骨髓的信仰。

如果再重新来一次,我想Sebastian会说 Run away. Run far away and don't ever look back. 可能最好的结局 就是放开一切。Sebastian跨越了千山万水,伤透了自己的心,是否在摩洛哥的养护院里找到了自己的宁静? Charles是否真的爱Julie?可我相信Charles是真的热爱艺术,才能画出令人赞叹的Jungle,也是会在最开始说出 Because a camera is a mechanical device which records a mment in time, but not what that moment means for the emotions that it evokes. Whereas a painting, however imperfect it may be, is an expression of feeling, an expression of love. Not just a copy of something. 如果他是为了证明自己才去爱Julie,那么我是真的相信他是喜欢过Sebastian的,所以才会在故园的傍晚接受了亲吻,哪怕就这么一瞬,也是遵从了自己的感受的。

索尔仁尼琴说:永远不要鼓励人们去寻求快乐,因为快乐本身不过是市场的一个偶像罢了。而应该鼓励人们互爱。一头野兽在咆哮眼前的猎物时会感到快乐,而我们人只有在互爱时感受到爱,这是人类可以取得的最高成就。

小本那一眼,是万年,是千言,是放手。

 3 ) 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塞巴斯出现的时候,脑子里面只闪过一个词叫glass。
他真的是很像,笑起来也带着非常容易断裂的表情。

我想起一首歌叫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歌词里有一句叫,空留自作的多情余恨

这部剧让人失望的地方就是,查理真的一点都不爱塞巴斯。
甚至一点都不懂得塞巴斯的爱。
他像个象牙的雕塑,只有暖黄的微笑,却没有任何反应。自认高贵聪明其实什么都不懂。

这就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旁观者都看得灰心难过。

塞巴斯,在没有爱上查理之前是多么的耀眼美丽,潇洒不羁。
爱上查理之后,你就看着他的光泽,在他身上一点点得褪尽。

直到油尽灯枯,直到凋零成秋天枯黄的叶子。折断的时候发出千篇一律的清脆声响。
查理去找他的时候,他眼里全是认命和放弃。

刚开始我确实没有非常喜欢他,我不喜欢他一脸吃不了苦的任性轻浮。
直到他在威尼斯,被现实打了耳光。他穿得再喧嚣华丽但是表情沉默,他选择放弃,选择独自吞下这后果。这后果他根本难以承担。他曾得到过虚假的幸福,为此他付出真实惨重的代价。

塞巴斯终究是个善良的人,但谁来拥抱你的天真。



————————————————————————————
我本来不晓得这片啥内容,看海报也没什么兴趣,是冲着马修古迪去补的。
他演的非常好,毁我塞巴斯毁得一点自觉都没有,好感全灭。


——————————2013年12月重刷———————————

其中有一段,马修和塞巴斯妈妈相互指责的部分:“你才是他喝酒的原因,我不过是想给他一点自由。”
“你只是希望他喜欢你。你竭尽全力得讨别人的喜欢。”

这两句我觉得都对。

 4 ) 故园犹在,人面何处——《故园风雨后》两版对比

《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改编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三十年代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庭的命运浮沉。1981版的11集迷你剧集当年风靡英伦,佳评如潮;2008年,英国BBC等几家公司合作,又将它重新搬上大银幕。
  
  600多分钟的电视剧变为2小时的电影,剧情必然有大刀阔斧的修改,不过虽有思想准备在前,电影版的某些关键性改动还是令我相当无语。
  电视剧版中查尔斯与塞巴斯蒂安的感情大概是全篇最美丽最吸引人的段落了。美就美在暧昧不清,似是而非,捉摸不透。电影版正好生逢耽美盛世,于是同性暧昧顺势发扬光大为彻头彻尾的BL。更不惜添加一幕同性之吻,将男男暧昧一语道明,落到实处。
  
  不过最让我难以接受的还是对查尔斯与塞巴斯蒂安、朱莉娅的感情故事的颠覆性改动——原本前后两段式的渐进发展,变成了同步进行的查尔斯与兄妹二人的三角恋?!查尔斯与朱莉娅十年的沧桑演变,竟然成了初相逢时就眉来眼去的情苗深种。而三人在威尼斯的狂欢夜,塞巴斯蒂安目睹查尔斯与朱莉娅亲吻一幕,基本可用狗血淋漓来形容了……
  
  当然电影版绝不是一无是处。故事中涉及了大量的天主教相关内容,我没有读过原著,所以电视剧看起来多少有些困惑。电影改动虽多,但还是保留了原片中非常重要的宗教主线,而且如同一本名著的缩写梗概本一样,你不能指望通过它就一窥全貌、理解深意,但它的确更为简洁明朗、通俗易懂;再加上有青春养眼的帅哥美女,有富丽堂皇的庄园风光,美仑美奂,更为顺应当今流行风尚。
  
  电影版《故园风雨后》仿佛古迹重修,光鲜亮丽,可一睹风采,却无从怀旧。
  这样的电影好处在于它也许可以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群众,将曲高和寡的宗教、人性纠结,变为大多数观众喜闻乐见的爱情命运悲剧;它的坏处在于恐难免间离知己,那些原著、原剧的粉丝必然会心有不甘地出来挑鼻子挑眼,感叹好好一部时代悲剧就这样被庸俗化。
  
  我倒是建议二者都没有看过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不妨先去看电影版,白纸一张,也许会得到更多简单的乐趣;如果有心深入体味,不妨再去看电视剧、读原著,恐怕会发现其中意境更有一番天地。
  
  下面来对比一下两版中的主要人物及演员:
  
  
  查尔斯·赖德Charles Ryder
  1981版: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2008版: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查尔斯是本片的主角,这个故事的见证人、叙说者,也深深卷入了这个家族的命运。看电视剧时就觉得查尔斯这人很难完全看透,隐忍淡漠,鲜见波澜,虽然故事由他之口说出,却总觉得最多的潜台词恰恰藏于这个人物之中。
  杰瑞米·艾恩斯扮演此角色时,已经年过三十,还是默默无闻的后起之秀,不过他也正是凭此片开始走红。这个角色就带有他经典的失落气质,他日后扮演的多数角色也都会流露出那种若隐若现的精神失落感,无论外表如何风光,在灵魂深处始终是一个痛苦而静默的落寞者。
  查尔斯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多少是有些凉薄无情,电影版里拜三角恋的设置所赐,更加让人觉得是个瞻前顾后,有渔利之嫌的角色。马修·古迪颇具杰瑞米·艾恩斯当年的优雅挺拔之感,只是气质过于温柔敦厚了些,缺了那么点韵味。
  
  朱莉娅·弗莱特Julia Flyte
  1981版:戴安娜·奎克Diana Quick
  2008版: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无论是哪一版,朱莉娅在我看来都是个不讨喜的角色。说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也许夸张了些,但现实冷静的反抗的确同样命运不济,只不过她难以引发我对塞巴斯蒂安的那种同情。
  两版演员初看颇有些相像,轮廓分明,气质干练,不过细看来,新版的海莉·阿特维尔样子更为甜美,气势却过于直露,欠缺戴安娜·奎克那股有点冷冰冰的高傲劲。
  写到这正好想起片中查尔斯与朱莉娅的所谓激情戏。
  原著里只一句:“仿佛占有她的纤细腰身的转让契约已经拟定并且盖了章。我作为一笔财产的完全保有者而正在把它记入我的第一笔账目中,这笔财产我要从容地享用和开发。”
  电视剧里视觉展现了一番,被董桥评为:“电视连续剧把这段小说拍成抵死缠绵的镜头,香港电检处把它剪掉了。”
  董先生如今要是看了电影里恣肆汪洋、激情四射的一幕,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马奇曼侯爵夫人Lady Marchmain
  1981版: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2008版: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对比两版的多款海报就会发现,电影版与电视剧版的最大差别不是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而是艾玛·汤普森的身影无处不在。当然,她算得上是这部电影中最具知名度的演员,由此就担负起影片明星卖点的重任。
  马奇曼侯爵夫人是故事里的重要一环,这个家族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在这位笃信天主教的女人的阴影中。旧版的克莱尔·布鲁姆风度高贵,乍看温和亲善,实则冷若冰霜,那种控制儿女的强势阴影逐渐显现。而艾玛·汤普森的戏份倒不算多,但气场则更为强大,甫一出场,咄咄逼人的气质弥漫在画面的每个角落,不过也许是顺应新版改编,她也比旧版人物流露出更多人情的味道。
  
  马奇曼侯爵Lord Marchmain
  1981版: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2008版:迈克尔·刚本 Michael Gambon
  电视剧的后半部分略显沉闷压抑,马奇曼侯爵的重归故里算是一个亮点,让后半部分多了不少看点和玩味之处。劳伦斯·奥利弗的精彩表现让他获得了当年艾美奖的最佳男配角。新版电影里的演员迈克尔·刚本也是老戏骨了,不过受篇幅所限,这个角色多少有些稍纵即逝的遗憾。
  
  塞巴斯蒂安·弗莱特Sebastian Flyte
  1981版:安东尼·安德鲁斯 Anthony Andrews
  2008版:本·威士肖 Ben Whishaw
  我要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塞巴斯蒂安放在最后来写。
  “他是迷人的,带着女性美,这是一种极端年轻的美,高唱着情歌,遇到头一阵寒风就凋谢了。”
  原著里查尔斯这样形容塞巴斯蒂安的美。
  虽然以今日的名声,安东尼·安德鲁斯也许比不上杰瑞米·艾恩斯,不过出演此片时他已经是名满英伦的当红小生。而且据说两人是自愿互换角色,不然我还真有点难以想象杰瑞米·艾恩斯演塞巴斯蒂安会是什么样子。
  安东尼·安德鲁斯眉目顾盼生辉,步态摇曳多姿,当真演出了塞巴斯蒂安魔法师般的魅力。特别是他的肢体语言,晃悠的步伐,妖娆的腰身,透露出的那种骄傲、任性、可爱非笔墨所能形容,光看图片也很难体会,但我想所谓风情万种,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吧。
  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流露,断然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让你不自觉的就被他的魅力所吸引。“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可以获得人们的爱,这是永远伴随他的东西”。
  直到这次看《故园风雨后》,我才真正知道安东尼·安德鲁斯的名字,但人早前就熟悉,因为多年前在电视里他的身影并不鲜见。看过他和简·西摩尔演的《爱情与王位》,他就是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早几年央视放的《大卫·科波菲尔》里,他扮演可恶的Murdstone。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二战系列剧,他演的男主角是一位拆弹军官。这剧现在译作《拆弹组》,当年电视上放肯定不叫这名字,只是我完全想不起那时的名字了。
  安德鲁斯这张面孔,反正于我是断不会用英俊、美丽之类的词来形容的。不过这张脸却混合了奇妙的魅力,既可以如《拆弹组》中那般的刚毅深邃,也可以如《故园风雨后》里这样的媚眼如丝。结果一路看下来,就会心悦诚服地认定他是位英伦美男,这实在是魅力、气质、演技等诸多因素的完美融合吧。
  塞巴斯蒂安大约是两版里差别最大的角色。本·威士肖黑发深肤,与安东尼·安德鲁斯的金发雪肤,截然两样。电影明确将塞巴斯蒂安定位于gay,举手投足间不免有点娘,连带着泰迪熊也如同本·威士肖的身材一般瘦小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种活在童年时代的纯真感的流失。本·威士肖略显阴郁的形象也许更符合如今的审美吧,不过我依旧觉得安德鲁斯的塞巴斯蒂安才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我觉得自己看《故园风雨后》,更多看的是那种气质,那种氛围,那种盛极而衰的繁华落尽,那种无力回天的物是人非,那种旧日英帝国高贵矜持的风骨与日后颓败寥落的慨叹。
  所以,最后全部用来怀旧吧……







  
  (本文完整图文版见: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1676085/

 5 ) 第一句台词。

If you asked me now who I am, the only answer I could give with any certainty would be my name.For the rest,my hates,my loves,down even to my deepsest desires,I can no longer say whether this emotions are my own,or stolen from those I once so desperately wished to be.
比《赎罪》好。

 6 ) 重临_追忆

今天晚饭后忽发奇想,把从朋友处借来的Brideshead Revisited放到电脑里。

从Ben Whishaw甫一出场,牛津那些抽离世界的尖塔映入眼帘,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英国种种,欧洲种种——老套得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这是英国话剧/电影界的一群多么令人神往的人啊。Emma Thompson自不必说,给苍白的电影注入一种魔法的生命。Jonathan Cake当年在南岸的The Globe演那位大喊着:“捏塑我的并不是比常人更硬的陶土”的Coriolanus的时候,我站在下面看到发怔。Ed Stoppard虽然饰演一个被宗教压到窒息的长兄Bridie,但乔装打扮依然挡不住Hamlet氏的青春挺拔。Whishaw的头发剃光后的样子,让人想起Aidan Mathews写下的“handsome but hurt”。那英国人群体性的郁郁揖让,徘徊在欲言又止的边沿。

这不是一部多么出彩的电影,真的。电影和书比起来,永远都是直观而枯燥的,拨开了那一层想象的雾霭之后,错综的语词,微妙的掩映,转折、虚晃和踌躇……一旦清晰起来也就失去了他们本身的诱惑力。

可是这里面所有的标记都让我不能自已。威尼斯的景象一旦映入眼帘,我就大喊起来:Canaletto,曾经居住过的南伦敦,附近就是Dulwich Picture Gallery,离开之前还有一个他的展览。本来这些都只是过眼烟云,也不曾有多深的印象,不料一个小小的开关,就全部打开了。

曾经很矫情地把英语文学的文本虔诚地带到一些匪夷所思的地方展读。比如在北海边读Woolf的The Waves,在Dublin两年,边读Joyce边踩点,把Dublin弄得比较熟悉了,又匆匆地离开。在St Pauls的大穹顶下听着祷文还有organ voluntary和各色人等谱曲的英文拉丁文Magnificat,读了不知多少章节的KJV和Donne——我所有的欧陆朋友都对St Pauls不屑,因为他们的家乡大教堂不知道气象要宏伟多少倍,但对一个沉浸在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的小孩来说,语言的经纬编织出的母体永远比具象要更加受用。

罗马公教是折磨了我这许多年的研究课题。看到Flyte一家在宗教中生死的一幕幕,觉得真是再平常不过了。多年的挚友MA君是Durham郡出生的公教徒。他说在教堂里,他的自动导航就打开了,点圣水,屈膝礼,祷文都熟悉得成为第二本能。在爱尔兰更是如此,Ennis小镇的教堂满到站都站不下,那真是攫住人整个生命的宗教:华美的典仪和精致的歌咏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社群生活的全然融合又把每一个人牢牢地拉在这张网里。Donne明里是放下了,其实灵魂一辈子依旧没有放下那种对罪愆和爱欲的纠结。MA也说,走进Durham大教堂,他的心就飞起来,他分明感到这曾经是一间公教教堂,哪怕近四百年的圣公会洗濯。

妙就妙在,这一切又牵涉着英国的衰落、家族的更替。ménage à trois的永恒主题只是点衬一个更宏大的问题:一个罗马公教的conscience对这一切的考问。在一个自称为“神圣普世”,其首领自称Vicar of Christ的森严宗教秩序中,个体的卑微,或如Lady Flyte那样病态地寄希望于彼岸,或如Sebastian纵情欢娱,然后纵情忏悔,或如Julia那般在明知自己的信仰已然被玩弄,自己沦为一种现实与理念的交易品,依旧要自戕,或如Lord Flyte那不免令人想到Wilde的临死悔改。Waugh本人是对这一切都抱有模棱两可的复杂心态的高超作家,看客只能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纠结。仿佛镶嵌着珠宝的乌龟的帝国不免夕阳西下:随着贵族的式微,中产阶级以及和下层阶级的全面接收(Hooper那开豁的口音和乐观的态度可资证)已经开始。Waugh不过希望接收者如Ryder那样,还企图保有摇曳的一枝蜡烛,不要恣意吹灭它……

 短评

究竟是要得太少,还是太多,是太自私,还是太无私?被取走的,正是你无法给予的。(“如果能一直这样多好,永远是夏天。”本·卫肖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忧郁而享乐的贵族少年的想象。)

2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是不要痴望等着谁来救你,也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救谁。

5分钟前
  • 苏不西
  • 推荐

布莱兹赫德庄园是一个美丽却又让人感到窒息的地方。有的人使劲力气想要挣脱出来,有的人却慢慢的失去了挣脱的勇气;有人闯入进来,却最终一无所得。只有庄园依旧那般清冷肃穆。本·威士肖演绎出来的Sebastian柔弱、病态、阴郁,放纵中流露出一丝纯洁与孩子气……这些都深深打动我。

6分钟前
  • Q。
  • 推荐

BenWhishaw销魂死

11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再一次证明,爱上双性恋男纸的永远木偶好结果,各种原因下他选择滴永远是S滴妹妹or表姐or等等一系列,而S只能毫无办法的站在他身后看着他们接吻,在阴暗冰冷的窗下,一个人独醉,C穿着笔挺军装重游故地,心里挂念的是谁,不是S太执着,而是C要的太多,S给不起

12分钟前
  • 懒羊羊的蛋糕
  • 推荐

喜欢Sebastian,觉得他和所有人都不同,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是世俗模式下的人,他们要的都是世俗模式下的情感,追求,成功等等。唯有他是任性的按照自己的内心而活的。

15分钟前
  • 紫漠
  • 力荐

非常讨厌电影版,哪怕里面有再多喜欢的演员都一样。电视剧用了11集才把这本小说的精气神完整地展现出来,每个角色都很复杂,而电影版似乎只抓住了其中最商业的部分,并且把原作刻意模糊化的同性情愫给推到了最前面。本猫和马修的无脑粉太多可能也是我反感这一版的原因。

2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较差

不管它探讨宗教还是人生,但是最能让我感到心有戚戚的是萨巴斯蒂安的感受,那个夏天再也回不来了……

21分钟前
  • vritti
  • 推荐

英国名著电影有三宝:庄园、虐恋、帅基佬。

2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哀而不伤,细腻隽永

27分钟前
  • Asuraa
  • 力荐

对我口味的闷闷的英伦片,虽然MG在电影里乏善可陈,不过对于我这花痴货来说看了这张帅脸足足两个小时已经足够了,Ben的表演绝对值得一看并加颗星,亲吻之后娇羞的抿嘴唇的动作萌到爆表,娇弱,纤细,敏感。

29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世界第一直男靠艺术气质搞定贵族小gay最后只为自己功成名就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啊……)

31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落日余晖中旖旎的英国贵族生活画卷,美丽又哀愁的OLD COLOR,维多利来时代由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谱写的“美丽曲线”。真真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33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如此憎恨男女之情

3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Charlez步出教堂的那個鏡頭,也是在很有意思的。他猶豫熄滅教堂的蠟燭但最終沒有熄滅,也許是他對Sebastian和Julia的感情!(慶幸的是,他第一個想起的是遠在土耳其的Sebastian,接著才是門縫中瞥見的Juliet)

4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冗長而堅硬的故事。總是有血淋淋的事實。喜歡這電影。

42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力荐

这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说完了。

43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

不是太理解,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

4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小Ben太让人心疼了……Matthew那个古典范儿加英音一如既往杀必死!

48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最喜欢二十岁不到的你们坐在阶前喝酒 说这瓶是脖颈的珍珠链 那杯是最后一只独角兽 还有你手里的剔透晶莹 是夏日的绿底白花看不够 要得太多大概说得含蓄 不过谁说这不是爱情

51分钟前
  • 零点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