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

已完结

主演:李易祥,刘娴,李志强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剧照

香水 剧照 NO.1香水 剧照 NO.2香水 剧照 NO.3香水 剧照 NO.4香水 剧照 NO.5香水 剧照 NO.6香水 剧照 NO.13香水 剧照 NO.14香水 剧照 NO.15香水 剧照 NO.16香水 剧照 NO.17香水 剧照 NO.18香水 剧照 NO.19香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香水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两名抢劫犯见侦察员苏岩文质彬彬便尾随其后袭击了苏岩,企图杀人抢枪。苏岩死里逃生,击毙了一个活捉了一个。也由此根据犯罪分子提供的线索,苏岩破获了一系列大要案。其中,一起谋杀案引起苏岩对《香水》茶园老板郝飞的关注。种种迹象表明,郝飞有重大犯罪嫌疑。  为了查清郝飞,苏岩首先从一个吸毒人员盛斌身上下手。但抓捕盛斌时,出现了意外。盛斌竟然面对着枪口,给了苏岩一刀。苏岩被划伤,流出了鲜血。盛斌被当场击毙。苏岩感到十分疑惑。盛斌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吸毒者,他为什么面对着自己的枪口还敢勇往直前。苏岩认为,这一定是郝飞指使盛斌来谋害自己。苏岩为此开始了艰难的调查。种种原因排除之后,苏岩才意识到,盛斌面对自己的枪口还敢往上冲,不是想谋杀自己,他是想自杀。自杀的原因是,盛斌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  这令苏岩震惊不已。因为当时击毙盛斌的时侯,苏岩的血与盛斌的血流在了一起。苏岩极有可能也被感染了艾滋病。特别是,这时他已经与心爱的女友发生了关系。就是说,苏岩还可能把女友感染。苏岩感到了万念俱焚。而且当时苏岩还不能马上得知自己是否真的感染了艾滋病。因为艾滋病有个窗口期,必须要过三个月才能检验出来。在这三个月度日如年的“窗口期”里,苏岩既要与自己的精神恐惧斗争,也要与外界的犯罪分子斗争。  苏岩陷入了极度忧郁之中。经过难以估量的艰难困苦,苏岩战胜了自己,走出了困境。  苏岩继续调查郝飞,最终端掉了这个令苏岩困惑不解的香水茶园。然而,郝飞的本来面目却令苏岩哭笑不得。  在这个过程当中,苏岩意外地得到一个线索,有人故意传播艾滋病。苏岩不畏艰险,不远千里去抓捕这个犯罪嫌疑人。苏岩最终抓获了危险的犯罪分子。也由此侦破了另外一起巨额银行贷款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正是苏岩的好朋友牛东新。牛东新因此被抓了起来。  可是犯了如此大罪,牛东新通过关系竟奇迹般地从监狱里走了出来。牛东新怕苏岩继续对自己穷追不舍,便联合郝飞对苏岩展开了不择手段的报复。郝飞向公安局举报苏岩曾经有嫖娼行为。这把苏岩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苏岩完全有机会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但他拒绝了。因为那样会伤害自己心爱的女人。由于苏岩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被停职审查,并很可能被开除公安队伍。这正是牛东新希望达到的目的。只要苏岩不是警察了,哪些曾被苏岩收拾的犯罪分子会疯狂向苏岩报复。牛东新为了最终将苏岩开除公安队伍,竟然散布谣言,说苏岩由于嫖娼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一时之间,谣言四起。这时过了窗口期,苏岩到医院进行了检验。结果让苏岩万念具焚。苏岩极有可能被开除公安队伍,那样,不仅自己将受到报复,更重要的是,像牛东新这样的犯罪分子将会永远逍遥法外。  面对着千难万险,苏岩不仅没有退缩,相反,他毅然决然地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要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勇气与敌人与命运去进行最后的殊死搏斗。守望罗马 第二季钢琴之森信使第一季让我疯狂终极魔幻对抗赛虎口拔牙蓝色雅马哈RX100死穴折磨永远的简摘金奇缘香港过客黑鸦3威龙杀阵胜利号洛杉矶捣蛋计划你,应对法恋夏38℃我要复仇2002爱你只在这两天侠义神捕之边城迷案赎罪兄弟战争OVA:本命惊悚诡计绿茶2003咱爸咱妈六十年同行龙骑士2020蓝颜知己第四类地球人第二季伊甸园碟仙诡谭芝加哥警署 第九季七次机会银翼杀手2049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不可思议的好朋友 第二季海兽猎人我们共同的朋友(1998)特区秘境里斯本灵异妙探大电影超自然调查档案魔女老板

 长篇影评

 1 ) 如果你闻到过世界上最诱人的香气

这是一部混杂着奇妙邪恶诱惑无情又有童话般有趣的片子。甚至有些难以理解以及变态恐怖。

天生对于味道的灵敏使得他对世间所有的味道感到好奇,在巴黎、格拉斯,每个城市里为了香味而忘我且凶残的努力——这并非凶残,而是纯粹的追求人生中唯一至高至圣的目标,找到那个生命中最后的味道。他追求极致得特殊的味道——少女的体香。说他变态也好,他不过是在好奇,是他生活的唯一动力。而一旦这个味道得到了,他生活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反而重拾当年全部细节的美好,最终就回归了起点,在鱼市场的臭味里让一切归位了。

影片很深刻,特别是最后那个让人为之窃喜的颠狂场景中,那忘了声讨罪孽乃至迷醉的时刻,是伊甸园的重现。然而群体的迷醉是天才的罪过,人间毕竟是俗人生活的,天使或魔鬼注定不属于这里。影片结尾留下意味深长的隐喻:我们是否纯粹的爱过?我们可以通过世俗的行为达到纯粹的爱吗?

 2 ) 文字的力量

在我迄今为止的读书生涯中,有两本书绝对重要。
一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本是帕·聚斯金德的《香水》。
前一本书直接导致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热衷于东编西抄地弄一些小故事出来,证据就是,那些小故事常常以“很多年之后当我回想往事就怎么怎么”或者“后来让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什么什么”之类的文字作为开头。
后一本书则终结了我那段热衷于编造小故事的生涯。聚斯金德在这个关于谋杀少女、提取体香、制造香水的故事里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想象力,让我瞠目结舌,也让我彻底明白了自己实在不是一块编故事的料。

很多年之后,这后一本曾经让我瞠目结舌的书,居然、终于,被拍成了电影。
应该说,曾经拍出过《疾走罗拉》的汤姆·提克威,非常成功地将《香水》中那个充满味道的世界,转化成了光与影像,转化得腔调十足格调十足。
油画般的光影轮廓,毫无血腥和暴力气息的香艳谋杀,主人翁格雷诺耶千里追踪制作香水的关键少女,香水完成后格雷诺耶振臂挥香令众生迷醉:每一个场面,汤姆·提克威都再现得可圈可点。
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弹指一挥间。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有人问爱因斯坦,您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您的“相对论”?爱因斯坦回答说,您跟一个美女面对面,觉得几个小时就好像几分钟一样,跟我这样一个糟老头面对面,几分钟也好像是几个小时一样,这就是“相对论”。
按照爱因斯坦的这个解释来类推,汤姆·提克威绝对是把《香水》拍成了一个美女,而不是一个糟老头。

但是,即便如此,看完之后,我觉得,变成了电影的《香水》,也终究只能算是一个还不错的美女而已,远没有达到增之一分则太少减之一分则太多的倾国倾城的程度。
起初我以为,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故事会怎么推进,所以没有情节上探索的乐趣所导致的。不过,看完电影的深夜,我找出已经蒙尘多时的书又看了一遍,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依然超过电影。
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许,唯一的解释就是,有的时候,平平常常到无以复加的文字,都会比华丽绚烂的光与影像,更拥有那种直抵心灵深处最隐秘的角落的力量?

 3 ) 传奇的背后:看《香水》的电影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之为我们所熟悉,多半因为《疾走罗拉》。他的导演作品中充分展现了活力、叙事能力以及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敬意。所以他导演《香水》值得我们的期待。

《香水》首先是一部关于气味的小说,是香味的百科全书。它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电影在叙事方面很成功,充分突出了小说中的传奇特征。

传奇,《辞海》的解释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这个解释差强人意。我觉得传奇至少应当是离奇浪漫,所谓异域风情、奇幻恋情、奇异人物。它是偏向于世俗文化的。它满足我们对神秘的想象,对浪漫的向往,英雄主义情怀,以及对感伤、怅惘、悲情的沉迷。

导演合乎想象地运用各种视觉效果表现嗅觉。与眼前幻化出花园美女、一滴香精如炸弹般绽放相比,那气势如虹驰骋万物之间的深深一嗅,那精准如卫星定位穿山越岭的嗅觉捕捉,红发少女突然有所感觉的回头,才是真正写意。主角犹如恶魔,给任何与他有关的人带来厄运,攫取气味随心所欲操纵人心的奇异能力,吊足我们的好奇心。这一切跌宕起伏在平静的旁白声中娓娓道来,增添了讲述与聆听氛围。电影勾起我对传奇电影的记忆,很久很久以前那些影像形象:电视剧《罗宾汉》雾湿中传教士无望挥剑自杀,北欧神话传说中某个英雄被女妖缠身的幻影,南斯拉夫某传说中喷火口下逃避不了宿命的人们……放到今天不显稀奇,但是当童年充满神秘幻想的时候,它们适时出现,所以它们留下的印记不可替代。而《香水》,再次唤醒了尘封的印记。

导演在有限时间内还原了小说情节中几乎所有细节,而且表现得如此细腻,令人惊叹。可以看出,导演努力忠实于原著。

但是,恰恰是这一点的追求上导致了电影的遗憾。

小说中,主角通过气味感知、理解并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为了追求符合他理想的完美香味,他无顾道德规则,漠视生命,杀人只是获取香味的途径。因为谋杀,所以小说的副标题叫做《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是障眼法,是对故事传奇色彩的附加说明,小说本意并不在道德批判。我宁愿将其当作对“真”的终极追求。小转铃说是“美”的追求。某方面来说,真与美的极至似乎也可以视为一体。

他凭借人的气味来避开所有他不想接近的人,恰如我们凭直觉和面相辨别他人。他可以辨别出万千味道,却发现自己没有味道。没有味道意味着他不存在,或者说不应存在,也可以解释为他为人类社会所不容。每个人都具有独特味道,象征着每个人明确的身份与位置。他能夺取各种气味,借助各种他制造出来的香水来获取任何他想要的身份,甚至用那最完美的香味达到被膜拜,引发所有人的迷狂,随心所欲操纵人们的心,可这些都不是他本身所具有,他不能无中生有,他只能借用,夺取。实际上他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他没有灵魂。这种悖谬中显示出悲剧性,也同时是对不辨真假容易被迷惑被操纵的现实的讽刺。

所以他所经过的地方,所接触的人,在他离去后他们的非自然死亡,并非要显示他的邪恶。着意描绘这些,虽然突出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却淡化了主角身上的两重性。最关键之处,也是电影最难表现的地方,是他避开人世,在远离一切气味的山洞中度过的七年。这七年是他的自觉完全清醒的时期,这七年只有感觉和心理,没有情节。正是在这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味道,他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性和缺乏理由,促使他作出人生最高目标的决定。这是整部故事也是主角个人的转折点。它解释了他的动机,传达了他人生的意义。但是因为没有情节,于是电影匆匆而过,用一个噩梦性场景,暗示着他的初恋情结。那么他操纵众人的狂欢场面,对他的造型的夸张就显得过于造作和厚重。电影变得头脚庞大,身体出奇地小。我们可以看到附在肌肤间的细小血脉,甚至里面的血液流动,却看不到他的心。最终电影只演化成一部传奇,原著的精神流不到毛细血管里。

忠实于原著,是否需要大而全,或者围绕原著灵魂进行再创造,这是很有趣的问题。

 4 ) 完美的视觉

我所迷恋的是电影中Goya油画般的光影和轮廓。适合脏乱的丰富感,极端的贫穷和极端的奢华。
用电影语言去表现嗅觉,这本来就是很让人屏息凝神的。我很感激演员们的表演。无论是做香水的、还是被害的女人。

在故事后半段,隐秘的行为渐渐疯狂,越来越多的女人被杀害,抛尸的现场被拍的越来越华丽,纯洁的肢体美丽地扭曲着,和教堂、石墙这类环境做着鲜明的对比,几乎是很值得定格去看的画面。
完美的视觉,去演绎诱人的嗅觉。这是此番感官上的享受。

这个故事尚且是文字的时候,我就很赞赏故事里模棱两可的道德观。甚至于是颠覆所谓道德观,用其对美的偏执态去颠覆。
香水最后所达到的令人震惊的效果,绝对是虚构艺术的张狂之处,让人为之惊、为之叹、为之恨、也为之窃喜。在那个颠狂痴乱的场景中,人性中所有青睐于美、于放纵、于沉溺的本质都在肆意。忘了声讨罪孽、乃至迷醉进去的时刻,便是极致了。这故事只不过用香水来做喻体。世间最美的,就是这样最不符法规的。
便是用群体的迷醉,去讽刺一个天才的罪过。这是此番良心上的忐忑。

 5 ) 香水:对自我的实现与对他者的逃避

       香水,一种人类发明出来掩盖自身体味的工具。通过使用香水,人类可以增加自身的魅力和气质,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爱戴。

    电影《香水》中,出身卑贱的男主人公,有着世上最敏锐的鼻子,却偏偏没有自己的气味。他有着不幸的身世,从刚出生起就不断被人抛弃,出卖,转让。他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身份”,而被各个买主赋予各种身份生活着。他原本可能在一个万籁俱静的山洞中永远睡去,却惊醒到自己没有气味这一点。

    对于男主角来说,气味是一个事物存在的第一印象,在他还未见过那些事物,还不知道如何称呼那些事物的时候,他就能够准确地辨别出这些事物的气味。对他来说,气味是事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呈现给他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正是那个事物是其所是的标签。如果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现象是存在唯一呈现给人类的东西,那么,对于男主角的世界观来说,气味等于存在。

    没有气味的男主角等于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而每一个存在的事物,都因为有其特有的气味而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在山洞中惊醒到这一点的男主角,决定继续自己的旅程,他不仅要保留少女最完美的香味,而且要把这香味提炼成最好的香水,以赋予他自我一个身份。

    影片的最高潮出现在刑场上。男主角抹上了自己提炼的最完美的香水,所有人都敬拜他,把他当成天使,绝对清白而神圣的人。同时,在香水的作用下,所有在场的人,都发生了性关系。不管对方的肤色如何,长相如何,阶级如何,种族如何,地位如何,甚至性别如何,爱成了唯一的存在,大家拥抱在一起,互相爱抚亲吻,融为一体。

    然而男主角却在这最辉煌的时刻体会到了最大的虚无,他所最需要的,其实依然是别人对“他”的爱,对作为一个实体,一个本体的“他”的爱。然而他发现香水无法做到这一点,香水可以操纵别人的爱,但不能唤起别人对“他”的爱,人们爱的,归根到底是香水本身。

    “我”是什么?对于男主角来说,“我”就是属于自己原本的气味,而香水不过是外在力量,一种异于我的客体。不管香水的力量再大,人们爱的也始终只是香水,而不是我本身。

    是否真有完全脱离他人观察与评价的客观“自我”,这在哲学上是个困难的问题。但在电影中,则简单得多,相对于外在的香水,自身独有的气味显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男主角无法感知到自身的气味,于是他必须依赖创造香水——外在于他的气味,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我与另一位朋友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那个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男主角不是真的没有气味,而是他自己不能闻到自己的气味,事实上每个人都不能闻到自己身上的味道,因为这种味道与生俱来地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完全熟悉并习惯了,因此是无法分辨出来的。我的味道只能由他人来闻到,正如他人的味道只有我能闻到。于是一个悖论就是,自我的实现永远离不开他者的在场,自在的前提是他在。

    我们常说,爱一个人,不是爱他的身份,地位,金钱,甚至样貌,单单就是爱他“这个人”。但“这个人”究竟是什么呢?脱离了一切外在他者,最后剩下的“这个人”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我对他的评价与想象。相爱的两个人,其实说白了,就是我排除一切其他的“他者”对他的评价与想象,单单只剩下我对他的评价与想象,这样,仿佛他只属于我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社会中在各个他者眼中的人了。但他,始终还是我眼中的他,而不可能是超脱于任何人的视角的“纯粹的他”。

    这样看来,自我的实现,其实也可以说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半,那个愿意排除其他的他者定义与评价的人,从而在他眼中,看到那个原原本本的“我自己”。

    然而男主角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了,他提炼香水的过程,其实无需美化,无非跟争名夺利的俗人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想寻找一个外在的身份来自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他永远失去了“那一个”,那个可以与自己对视,凝望,亲吻,拥抱的女孩子。那个最终能让他实现完全的我自己的女孩子。

 6 ) [电影] 《香水》:电影如何拍出味道

   “电影《香水》的上映让人们期待了二十年,其间曾有无数制片商争购电影版权,隐居的苏斯金认为,只有《闪灵》和《发条橙》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才能胜任此事。1999年,库布里克去世。3年后,苏斯金的好友,曾拍摄《玫瑰之名》和《帝国陷落》的伯恩德·艾钦格以千万欧元求得《香水》电影版权,他选择了曾以《罗拉快跑》获得世界声誉的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本片。面对大批书迷,伯恩德·艾钦格说:我们要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气味的氛围。为了忠实于原著的场景,剧组辗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多地取景,还动用了约17吨的鱼和动物尸体淹没外景地的街道,并动员了近千名群众演员,再现香水魔力下纵欲狂欢的人群……”(自刘媛《寻香》)
   
  

    但我最想知道的是,导演汤姆·提克威究竟是如何将一部电影拍出了“味道”,这项大师库布里克也未必能够胜任的工作,他是靠着怎样卓尔不群的魔法才做到的?

    第一种“魔法”是画面,也就是制片人伯恩德·艾钦格所说的“意象”,它包括无数具体的形象,肮脏泥泞的街道,被刀劈开的鱼生,成堆的动物内脏、血污,皮革和油脂……视觉是最直接的刺激,它唤醒沉睡的记忆;第二种“魔法”是音乐和声响,大量有层次的环境声响和具有煽动性的交响音乐,共同营造出逼真的现场氛围,肮脏的鱼市,人声鼎沸的市场,幽暗的街道,法国南部花香四溢的田园……声音是很必要的挑逗,它营造空间的带入感;第三种“魔法”是画外音,在这部电影里,画外音的重要性超过了一般电影里画外音的叙事意义,它竭力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并具有显而易见的诱导和启发性,它们指导我们对画面和音响作出跨越感官的联想……画外音是最关键的点拨,能催化强烈的情绪。

    准确而美妙的特写镜头,带有催眠作用的交响乐,佐以诱导性的画外音,一起构成了针对观众的强烈暗示,它们共同唤醒人们最敏感的嗅觉记忆,让人对画面场景所表现的味道如临现场,这恐怕正是导演赋予电影以气味的基本手段。

    逃脱这种精心营造的视听环境,味道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在这种层层包裹的视听幻觉里,我们确实会产生逼真的错觉,我们似乎真的闻到了那种气味——贵族男女假发上浓重的香粉味儿,皮革工厂那股浓郁的腥臭味儿,少女浓密红发和耳垂下皮肤的迷人气息……那感觉真是奇妙无比。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看影片的第一场戏是如何被赋予气味的,那是主人公格雷诺耶诞生的地方,一个肮脏的鱼市。泥泞、拥挤、混乱的市场上,人头攒动,依次映入眼帘的镜头是:一个男人抱起装满死鱼的潮湿木箱转身走向人群,他和一个抱面包的妇女擦肩而过,然后经过一堆瘫软的黏糊糊的鱿鱼,一个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瘸腿乞丐,几个在腌制熏鱼的小摊前撕扯的男人……最后,他停在一个比集市上任何一个鱼摊都干净不了多少的小摊前,用力将箱子里的鱼倾倒在案上,那里有大约上百只巴掌长的小梭鱼(已经被抛开肚腹,露出暗淡的粉色内脏),它们和几条带斑纹的刀鱼混和在一起,旁边是堆积如山的鱼内脏和水槽里四溢的污浊血水,一个看上去脸色苍白、头发被汗水粘在一起的女人,正用一把小巧的尖刀把那些被抛开肚子的小鱼的内脏多弄出一些来。利用这个只有几十秒钟的场景,导演向我们描绘了早期巴黎一个满是泥泞、腥臭、血污的鱼市,画外音一直在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恶臭。

    如果说鱼市这场戏的气味塑造主要突出了臭,那么主人公格雷诺耶成年后第一次走入巴黎大街的那场戏,就已经很难给当时在场的气味综合定义了。镜头里,出现的是一个万花筒似的世界,在一条狭长的挤满了各种人和物品的街道上,除了主人公格雷诺耶不断抽动的兴奋的鼻子,所有出现在镜头里的东西都有其独特的气味:抱着狗乘坐马车的贵妇在轻轻挥动手里的扇子,路边摊的小贩在用铁皮桶给客人倒酒,几个年轻人在路边的长椅上用刀子翘开牡蛎,一个侍从在二楼阳台上为主人的假发扑香粉,店铺里堆满来自异域的香料和谷物,两只手在飞快地擦着一只褐色皮鞋,新烤的面包、烹调好的田螺、切开的奶酪,炒熟的栗子、被翻动的发黄的书籍……这些极具刺激性的画面,至少有一个(甚至所有)能唤醒你对其特殊味道的深刻记忆。在这个重要生活场景里,导演主要制造的是来自各种食物相互混淆的香味,它们营造的依然是一个充满味道的大环境,而接下来,影片才开始介入到香水的味道。

    香水的味道,如果继续通过“用具象的物来唤醒记忆”这种方式,显然已经捉襟见肘,于是在各种分门别类的调味瓶之外,影片更使用了电影艺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人物的表演(准确地说是达斯汀·霍夫曼的表演)——来完善这种塑造。这时,制造香味的任务主要通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来烘托。另外,因为香水味道的特殊性(相比死鱼、鞋油诸等,一种特定香水的味道毕竟还是太抽象了,观众难以唤醒记忆获得参照),影片不得不引入一个华丽的特效镜头:达斯汀·霍夫曼闻香水时,旋转360度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园和一个献上轻吻的女人。这里的花园、女人和迷人的光线,都是情节推动气味高度视觉化的重要依据,其效果相当直观,但实际上它所传达的气味,恐怕远不如李子姑娘的那个部分来得传神——格雷诺耶跟踪卖李子的少女,特别是在背后轻嗅对方光洁的脖颈,几乎是影片唯一一次获取了人的味道,这大概是因为每个男人都多少拥有一次贴近女人身体的深刻记忆吧。

    准确塑造香水的气味是影片在美学上的一大难点,但最难的其实是如何定义每个女人的独特气味,这个任务确实太艰巨了,我们有理由对汤姆·提克威宽容对待。但影片没能捕捉到女人的味道(李子姑娘可能除外),不能不说是这部电影的一大遗憾。当然,对女人气味的捕捉,导演其实也作过艰苦的努力,虽然收效甚微。他采用的方法是强化一种视觉道具,比如李子姑娘的部分就用腊蜜李子,篮子里熟睡的李子,被刀一剖两半的李子,通过这种种“移情”,观众至少对这个女人的气味留下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或者说,她味道被符号化了,被“标记”了。后来的道具还比如女主人公的红发和大场面的群交场景等等,它们都是对女人气味的补充说明和形象强化(补偿),当然效果并不非常理想。
  
    影片越到后半部宿命感越强,但情节也越显乏力,“气味”亦越显稀薄,这可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最后的高潮部分,对气味的神奇描绘已基本让位给情节的高度戏剧化处理,这大概也是正部影片后半部相比前半部魅力锐减的根源所在?最后,关于嗅觉的美学价值,和菜头先生的这段话说得很妙,这里不妨拿来作为本文的结束——“气味是通向人类记忆之门,陈封已久的往事可能在某天被一种细微的味道所唤醒,而和听觉和视觉相比,嗅觉也显得更加微妙私秘。听觉和视觉更像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嗅觉完全属于你个人,代表着黑暗,亲密和无距。”电影《香水》,正因为罕见地唤醒了这种价值,才显得分外珍贵,令人过目不忘。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lg

 短评

观影过程中如果曾有过那么一丝丝对杀手的憎恶, 那么你便是世俗和不纯洁的.

2分钟前
  • SilentTyler
  • 力荐

有人曾告诉我他不顾一切寻找的其实是爱情的味道,爱情也有香吗?他试图拥有世上最奇异圣洁的香水,当世人在广场狂欢,以达爱与欲的颠峰,他却在最后发现他已失去爱人的能力。没有爱情,香味消失了。他仿佛从未存在过。

7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汤姆提克威做到了库布里克放弃的"不可能任务”,成功把小说电影化。剧本是华丽而阴暗的人性寓言,主角身兼天使与魔鬼,谋杀与制香过程肮脏恐怖却又纯洁浪漫。导演用拿手的快速剪辑与特写分镜、婉转律动的音乐与多重环境声和视觉特效(旋转镜头的桃花源)将嗅觉以视听方式表现。本卫肖演技佳。(9.0/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天才为了才华而犯罪。尤其是这种才华与美相关时更难以定义犯罪本身。整个世界都为了这种美俯首称臣时,犯罪也得以谅解。为了留存美而杀戮,为了延续美而背叛,最终被自己杀死。真正的天才从不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荒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庸人的嘲讽。

15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这简直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出生于最肮脏和腐臭的地方,却追求最纯粹的美,通过杀戮得到迷惑人心的力量,就连最痛恨他的人也甘愿俯首称臣,最后犹如寓言一般消失于这个世界......

19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最大的缺点是:我根本闻不到香水嘛,你在那陶醉个啥?

23分钟前
  • 苏格
  • 还行

奇妙邪恶诱惑无情又如童话般有趣的片子。最后那个让人为之窃喜的颠狂场景中,那忘了声讨罪孽乃至迷醉的时刻,是伊甸园的重现。然而群体的迷醉是天才的罪过,人间毕竟是俗人生活的,天使或魔鬼注定不属于这里。影片结尾留下意味深长的隐喻:我们是否纯粹的爱过?我们可以通过世俗的行为达到纯粹的爱吗?

28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一个单凭体香达到高潮的男人

33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力荐

如果当作一个犯罪片来看就大错特错了。对白不多,但镜头美的像会说话一般,万人发春的场面堪称经典。这海报跟东野君《变身》的封面有什么关系?

3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打死我也没想到《香水》会是这样一部电影!我还以为如此浪漫片名之下讲述的是一个温馨美好的故事,结果,先是影片开头鱼市场肮脏无比的画面恶心到我,接着剧情又意外出现了杀人犯罪的情节……我的天…我的天…我的天……打死我也没想到,电影竟然会用如此令我难以置信的高潮与结局来收尾!导演太棒了!-—- 2016.01.23- 有些片子烂得对不起观众,有些观众差得对不起电影!电影院大银幕重温《香水》,实在是太爽了!尤其是高潮段落,“笑High”到!→ 看完电影就深陷于原声音乐的迷幻世界之中,欲罢不能地循环了好几遍,越听越喜欢,越听越喜欢! -2016.01.24

3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前面的邋遢置景让我简直想睡,当我想弃看的时候,突然一个个裸女的出现,男主一次次的阴暗的猎杀,太满足我变态阴暗的潜意识了。当我以为这是个恐怖悬疑片的时候,男主用十多条少女的酮体配制成了世界上最淫的香水——万淫水!当我以为他想征服世界的时候,他居然自尽了!WT???8.2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我喜欢影片前20分钟,真实还原了一个肮脏、野蛮、丑陋的十八世纪欧洲;影片高潮部分几乎可算是影史最浮夸的情节。

43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确定自己做的这一切是出于爱。终。迷上Ben Whishaw。

46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用少女的体香,酿造出最蛊惑的香水。只不过是为了留住爱人的气味,他所以为的救赎。而其实,“他本身其实就是一瓶香水,馥郁绽放之后终会随风消散。”

50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每一个毛孔都在颤栗,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不能以闻的方式来欣赏?格雷诺耶其实并不是谋杀犯,他只是一个醉心于自己试验的孩子,完全不知人间的因果善恶。这种美注定是要自我毁灭的。爱和被爱?那只是凡人的东西。怎么办,本喵已经让我彻底脑残,而我甚至还没嗅过他的气息...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看到最后原来是个香水广告

56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推荐

汤姆·提克威总是喜欢挑战高难度,总会让复杂变得简单,也许是他作曲家出身的缘故吧。★★★★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要是我,我就动手把自己裹在油脂里,自己把头发奉献给香氛之王,然后坐一边等着闻我自己的香味。

1小时前
  • 露娜peace
  • 还行

它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讲诉的是有关爱,保留和毁灭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结束在一片拥有中,或许,当格雷诺耶永远失去了他自己的味道的时候,这个故事就已经结束了.之后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那些美好的妄想,疯狂的举动.那只是一个卑微的可怜虫在力图挽救自己最后的一丝绝望.

1小时前
  • 奥特小球君-V-
  • 力荐

这个故事如何不是比嫌疑犯x的献身要好上数百倍的大气故事呢?巴黎、格拉斯,每个城市里为了香味而忘我且凶残的努力——这并非凶残,而是纯粹的追求人生中唯一至高至圣的目标,找到那个生命中最后的味道。而一旦这个味道得到了,他生活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反而重拾当年全部细节的美好,最终就回归了起点,在鱼市场的臭味里让一切归位了。

1小时前
  • 文泽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