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队

HD

主演:伊斯梅尔·哈基,瑟拉·托克德米尔,埃姆·拉吉尔金,Rabia Yalcin,Onder Sari,德尼兹·欧瑞尔,阿提斯法·提赫·乌坎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支队 剧照 NO.1支队 剧照 NO.2支队 剧照 NO.3支队 剧照 NO.4支队 剧照 NO.5支队 剧照 NO.6支队 剧照 NO.13支队 剧照 NO.14支队 剧照 NO.15支队 剧照 NO.16支队 剧照 NO.17支队 剧照 NO.18支队 剧照 NO.19支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第二十二条军规》

已经近十天未写观后感了。原因是春去也夏将临,老头子抵抗力下降,酷热难耐。想了想,还是要继续看电影,继续写观后感。不是因为想写了,而是觉得该写了。所以若有观点荒谬文字不通之处,还望见谅。

《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是一本很著名的小说,1970年改编为电影。最近亲友推荐,又看了刚出的六集电视剧。于是,电影和电视剧混搭,文字和影像辉映。2019年的电视剧改编自1961年的小说,描写的是1944年的二战。我的脑子有点乱。

影片中描述的是1944年二战后期,驻军意大利的美国空军的故事。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指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

这确实是一条奇葩的军规。

不知道当时的美军中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规定?抑或是作者为了展现自己的黑色幽默杜撰出来的?仅仅是为了描述军队中的种种乱象,还是为了嘲讽当时的社会现实?我本人向来就不愿意去探究电影中的种种隐喻,所以姑且将思路局限在美国军队中吧。

按照社会分工,军队是和其它行业完全不同的一种极其特殊的行业。尤其在战争年代,它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用生命去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所以规定了许多严格的纪律和制度,迅速完成一个平民到军人的转变,以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军人的生命。而这些纪律和制度往往是用无数人的生命和战争的教训才换来的。尽管其中有许多制度看起来不近情理,却是非常有效的。它将一个普通老百姓训练成丧失了个人情感绝对服从的杀人机器,看起来很残忍很无情,却是每个国家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每个军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而说到二十二条军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一条非常荒谬的规定。仔细想想,它的荒谬之处其实不在于这条军规本身,而是在于它的大前提错了。本来服兵役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其中不包含任期、薪水等因素,只和国家需要有关。而美国人也许是因为商业头脑的惯性吧,将从军也变成了一种利益交换。你只要完成了任务的次数就可以回家。这种交换本身就冲淡了人们头脑中对战争的正义性的认识,削弱了军人的荣誉感。这样一来,士兵们不知道为了什么去作战,如同一个普通职业,只想着赶紧完成定额回家。今天打德国日本,明天也可以打朝鲜中国,反正定额是一样的。于是有了装病装死,有了更多的私下交换。只要我不死,管它洪水滔天,管它炸死的是谁。即便我受不了想去自杀,也要先削去同伴的身体,也要去打上校的冷枪。而军官如卡上校之流便可以利用这种交换去为所欲为,不用去考虑部队的轮战和修整,不去考虑士兵的生死。更有甚者,就去发战争财。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疯了?

在咱们这里,或多或少也有这种现象。我本人从军时曾经看到,前方阵地激战正酣,后边有几位却在琢磨着弄几个七合板的炮弹箱去装衣服。可以知道,人的贪婪和自私的本性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在咱们这里,没有影片中描述的那么肆无忌惮,在多数人心中,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不齿的。

我还关注到影片中的一个情节,貌似和电影的主题无关。一个士兵在酒吧中和一个意大利老头攀谈。

老头:“你们都是疯的。”

士兵:“为什么?”

老头:“因为你们不知怎样求生,那是人生的奥秘。”

士兵:“但我们要打胜仗。”

老头:“但美国会输,意大利会赢。”

士兵:“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军人训练有素,装备最齐全。”

老头:“对,意大利则是世上最弱小之国,意大利军队谈不上有什么装备。因此我国处于优势,你国处劣势。”

士兵:“胡说,意大利先后被德美占领,那怎会是优势?”

老头:“当然是了。德军被赶走,我们还留在这里。数年后,你们离开,我们还会在这。意大利是个很贫穷弱小的国家,而这正是我们强大的原因。让我们熬过战火,长存于世。而你的国家则被摧毁。”

士兵:“你胡说什么?美国不会被摧毁。”

老头:“永远不会?罗马曾被摧毁,希腊曾被摧毁,西班牙曾被摧毁,所有大国亦然,为何美国例外?你认为美国会在世上多久?永远?”

士兵:“永远是很长的时间。”

不得不说,这老头是个辩证法的高手,他所说的是历史是规律。曾几何时,企望万世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也早已落寞凄凉,往日的“日不落帝国”的公民们也只能在泰晤士河边观赏晚霞余晖。更不用说那伟大的罗马帝国了。当初,罗马帝国的指挥官小西庇阿在灭亡迦太基后曾失声痛哭。他说:“这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着辽阔的领地、统治着海洋,但仍避免不了灭亡。想想过去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还有那个高傲的特洛伊,又有哪个能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真害怕在将来有人会对我的祖国做出同样的事。”小西庇阿的话最终不幸言中。

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有光辉的时刻,也都有盛极而衰的那一天,这种兴衰更替,和政治无关,和经济无关,和意识形态无关。全受到上帝、老天爷或者咱们所称的客观规律的驱使。一个聪明人,一个伟大的国家所能做的,是在这种由盛到衰的时候,如小西庇阿那样看到这种必然趋势,让自己少遭点罪,让自己的人民避免更多的痛苦。而不是得意于一时的欢畅,也不是去享受短暂的利益,更不是仍然急赤白脸的去充当世界警察。

本人评分:7.5。

 2 ) “你可以想象你是我”“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谁”

今天在iqy上看了这部与英美文学有关的电影,关于黑色幽默,关于一些不能当作标签宣传的事情。当我看到质疑权威的言论时,我在惊讶这居然能在许可的范围下看到这样的片段;当我看到人被螺旋桨削成两半时,我在惊讶在许可的范围内居然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当我看到飞机上的战友的内脏全都扑散出来时,我在惊讶在许可的范围内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我看到男女在床上交流时有明显的删减片段,我在想,这才对嘛,这才是在这里看电影的样子吧。

我也想撑着充气小船,逃离这些荒谬。逃离一个连文学连真实都不敢直面的地方。

 3 ) 疯是啥

战争题材很多见、个人视角诠释战争也不少。这个世界还是正常人多,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益于社会、人类、地球,而是因为他们是居于统一思想、价值观、信仰的大多数。当男主怜悯于垂死的伤员(抑或是他自己)时,他可能不是孤独的,他可能是被人性肯定的。当男主为了坠亡的意大利女孩而怒斥战友(抑或是整个战争)时,他终于还是孤独的,渴求疯狂吞噬他。戳入他后背的那一刀是提醒他:每一次逼近他心之所向亦是徒劳。此片让我想起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和鲁迅《狂人日记》。站着死还是跪着生,各有各的原委。引村上春树“我们最正常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

 4 ) 想玩黑色幽默,但剪辑太乱了

反映二战期间美军在意大利作战的电影不少,比如《战火(1946)》、《 烽火母女泪 (1960)》等。不过,都是严肃的反映战争的残酷。这部电影,却是试图以黑色幽默的角度来,来反应战争的荒谬。当然,应该说,主题还是不错的。但剪辑实在是太乱了。我估计,很少有人能够看第一遍,就把人物认清楚的。这里,把几个人物关系简单介绍一下。

一、背景

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美国一只空军驻扎在意大利的皮亚诺萨岛 (Pianosa的)地中海基地。

军队的的指挥官有以下几位:

德里德尔准将是最高指挥官,但他一般不在军队常驻,经常是带着弟弟和女秘书,飞来飞去的。

卡思卡特上校(Colonel Chuck Cathcart)是256空军联队的大队长(Group Commander),部队的直接负责人。

科恩中校(Lt. Colonel Korn)是常驻军队的副大队长(Group XO),紧跟卡思卡特上校。

丹比少校(Major Danby )是军队的军队运营官(Operations Officer),负责布置任务。

准将的弟弟,紧跟准将,属于搞笑的角色。

另外,还有几位非空乘人员,也一并介绍一下:

这几位的戏份不多。

性感小秘书,永远是跟准将同时出现的。

梅杰上尉的名字「Major」与少校是同一个单词。他本来是负责洗衣房的上尉,被上校强迫提拔为少校,去负责飞机的指挥。他只好从不见人。

至于陶瑟军士长,就是跟梅杰少校服务的。

三个人的戏份都不多。

还有下面几位:

医生是个糊涂蛋。但他严格遵守第22条军规。

女护士在影片了出现过三次,但不知道导演的意图。第一次是女护士在病房出现,第二次是跟主角约塞连(Captain John Yossarian)躺在沙堆上,第三次是跟医生躺在海边。

牧师的出现,似乎也是意义不大。

下面是机组人员的介绍。

B-25轰炸机本身可乘坐5名人员,但约塞连这个小队,只有4个人。

其中,机头的投弹手应该是1人。导航员阿德瓦克(或阿德沃特)应该在机仓后头。这里是他跑到机头来阻止投弹手约塞连提前在海上投弹。

后面出现过坐五个人的时候:

这五个人不是一个机组的。他们乘飞机也不是去执行战斗任务,而是为了寻找飞机失事的的奥尔上尉(Captain Orr)(或者是跑运输,看机舱后面堆满了苹果)。

奥尔上尉是机长,经常飞机失事,弄得没人愿意坐他的飞机,后来一次飞机失事后,他失踪了,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没想到他竟然从地中海漂流到了瑞典(看地图,地中海和瑞典隔的太远了,这似乎是在玩黑色幽默。】

另外多布斯上尉也是机长。因为上校不停的增加飞行次数,他被激怒了,打算去枪杀上校,被内特利和约塞连阻止。然后发现上校安排自己人轰炸了自己的仓库,并且内特利因为被他打晕,而被炸死,可能是因为内疚吧,他最后消失了【借约塞连的口说出来的】。

多布斯、奥尔、内特利三个人都是机长,分别开三架飞机,不过大家都是好朋友。

最后两个人员介绍一下:

斯洛登是新手,虽然跟约塞连是一个机组,约塞连居然不认识他。结果第一天上飞机就被打死了。

饿鬼乔全片没有清晰的影像,就是站在海面的平台上,提醒岸上的医生和护士,麦克沃特(McWatt)开的飞机要撞过来了。从电影里看,麦克沃特似乎是要撞医生的,但最后却把饿鬼乔给拦腰撞成了两截,然后麦克沃特自己驾机撞山自杀了。这一幕没讲清楚到底麦克沃特为何要开飞机撞人,然后自杀。有点糊涂。

三、故事情节

故事是采取插叙的方式进行了。

影片一开始,就是约塞连与上校、中小在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谈判。

约塞连与上校谈好条件:上校同意放他回国,他回国后要宣传上校的英勇事迹。

然后,约塞连从屋子里出来,被内特利的妓女朋友刺了一到,倒地。

然后,内特利被送入医院抢救。因为他昏过去后,头脑里回忆起了斯诺登的死,口里则不停的念着斯诺登的名字,两个卫生兵以为他疯了。

然后又是大段的回忆和倒叙。包括①食堂吃饭的争吵、②约塞连找医生开疯了证明不得;③上校勾结米洛倒卖军用物资;④约塞连在飞机上发现降落伞不见了,吓得非要返航;⑤再次想到死去的斯诺登。⑥梦见自己在海中,看到一个裸女在海上平台跳舞。然后醒来,看到了牧师塔普曼。

躺在病房的约塞连看到了美女护士过来换药。然后画面一转,出现了上校倒卖物品,以及强行把洗衣房的梅杰上尉提拔为少校来担任飞行指挥官。梅杰少校推脱不掉,只好从不见人,也不管事。【这不晓得是不是约塞连的回忆】

然后出现塔普曼牧师和落水的奥尔上尉去见上校的情形。【不晓得是不是约塞连的回忆。】

然后,突然有出现了约塞连与女护士躺在沙滩上,约塞连要亲热,但女护士拒绝的情形。【这应该算是回忆】

然后,画面又突然准将带着弟弟和小秘书来检查工作的情形。【这也应该算是回忆吧。】

接着画面突然又跳到了罗马大街上, 大家一起泡妞的情形。【这也算是回忆。】

画面再次大转换,出现他们提前在海上提前投弹的情形。将军对他们提前在海上投弹的事情很生气,但还是来给他们颁奖。但约塞连却因为斯诺登的死,而刺身裸体来领奖了。【这也算回忆,但不晓得斯诺登是不是在这次乱投弹中死去的。因为他们并没有遇到敌人,那么斯诺登是被谁炸破了肚皮的呢?存疑】

画面再次突然跳到约塞连在罗马与妓女跳舞,然后又突然跳到约塞连在飞机上救治受伤的史诺登,然后突然又跳到海滩上米洛上尉倒卖军用物资;然后是麦克沃特开飞机撞死饿鬼乔后撞山自杀。

然后是斯诺登的葬礼,约塞连又是赤身裸体在树上。然后突然跳到他跟妓女赤身裸体在床上。然后是,画面突然跳到了罗马的妓院,得知奥尔上尉飞机又失事了,且这次他还失踪了。然后五个朋友开着飞机在海上看到了奥尔的飞机残骸。然后画面一转,突然出现奥尔在宿舍修理煤气炉子的黑暗画面。然后,似乎是回到了现实,他因为被刺伤在住院,被医生临时拉去顶替一个快死的士兵。

接着,又突然出现斯诺登死去的画面。【前面已经多次出现了。每次出现,可能都意味着是约塞连在做梦或者回忆吧】但接着就突然转到内特利来叫约塞连去阻止多布斯枪杀上校的事情,然后内特利被炸死。多布斯失踪。

然后,突然又回到现实,医生在给约塞连清理伤口。约塞连头脑里似乎刚好想着内特利的死,所以口里不停的在叫着内特利的名字。

接着,画面突然又转到约塞连跑去罗马的妓院去找内特利的妓女朋友,想告诉她内特利死去的消息。当他赶到妓院时,发现妓女们都被米洛上尉按照第22条军规,全给运走了。他走到大街上,碰到了米洛带着军警巡逻。他被米洛运到了妓女们新的卖淫地点,找到了内特利的妓女朋友,告诉了内特利的死讯。结果被内特利的妓女朋友痛打一顿,怪罪于他,他只能逃跑。

在逃跑的路上看到了阿德瓦克因为强奸逼迫一个女子跳楼自杀了。结果他自己反而因为违反宵禁的命令而被宪兵抓走了。

接着是影片开头的片段。约塞连跟上校和中小谈判,然后走出来后,被内特利的妓女朋友刺伤。然后,再次回忆斯诺登的死去的情形【这已经不晓得是第几次了。】

然后醒来,他已经康复在医院里。塔普曼牧师和丹比少校来看他。他表示因为朋友们都死光光了,他不愿意再呆在军队,已经跟上校谈好了回美国的条件。

当得知奥尔上尉并没有死,而是假装飞机失事,逃到了瑞典后,他欣喜若狂的也弄了个皮划艇,跳进了海里。【显然这是荒诞的,地中海到瑞典,太远了。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飘到大西洋,才能去瑞典。】

四、感想

上面我把情节讲述了一遍,就是约塞连被刺伤后,躺在病床上的不停的回忆。

问题是,回忆的太凌乱了。

有约塞连的情节算回忆的话,应该说得过去。但那些没有他的情节,他是如何知道的,又是如何回忆的呢?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情节,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比如海上的裸女跳舞?

比如麦克沃特开飞机撞断饿鬼乔等等。

如果很多情节不算回忆的话,那要如何把这些情节跟约塞连的回忆分开呢??

再就是,斯诺登的死,反复的回忆,是个神秘意思?

片头和片尾遇刺的情节重复了一遍,算是首尾呼应,也说的过去,但是不是重复的太长了。片头完全可以从他走出门来被刺伤开始,把在屋子里跟上校的对话放到后面去讲就好了。

反正,算是反战题材吧。但个人感觉,剪辑的太乱了。

==============================================================

 5 ) 没看过原著者莫看~~

我是说没看过原著就不要看这部电影,否则要么你感觉他们高深莫测,要么会觉得他们在装B作假,但事实上,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至少这样一部条理复杂的荒诞派代表作能用镜头表现是很不容易的。

CATCH-22_22条军规
从我很小就知道的名字,而现在长大好久了的我刚刚看完那部电影。
有种想立刻拿来它的英文版狂啃一遍的冲动,但是手头连中文版都没有。

可以说这是很久以来唯一一部我先看书再看电影却没有觉得失望的片子,总是很受不了自己在书里得到的情景不能“真实的”呈现在眼前,例如《发条橙》,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看过一点点的文字版哈里波特。

越看越觉得开心,因为身不由己回到了我在大学第一次看这本书的那个时间,那时我是会在微凉的夜晚放下坚挺的书本,夹好简陋的书签,换上黑白红三色的运动装去操场和BILL一起跑步的,那是属于我们的夜晚;也会跑到隔壁,不敲门闯进去,直奔最里面的桌子,跟熊熊海聊一通的;还会跟猪去外面的水果摊买看不清样子的各种水果,然后卡着楼管大妈可以忍耐的极限进门的...现在那些记忆已经成了一种感觉模糊而温暖,都是因为CATCH22才让我放肆的去想念它们。那时我以为自己也是和书里一样荒诞的,我的朋友也是一群真正的疯子,我们面对校门外的世界,做着赏心悦目的鬼脸,然后大笑,说飞流直下的话,让人醍醐又无所适从,我以为我们都疯了,因为我知道世界是正常的——知道除我们自己之外的正常又怎么会疯呢?我们是第23条军规。

看着看着就想,我也要拍一部CATCH22,自己的,但也是这样荒诞的。色彩一定要明媚得晃眼(绝对不是这种看似真是的战争色调,最起码要《天生杀人狂》那么色彩繁复又比《理发师的情人》还要灿烂,还要让我的朋友们再次出演,这次要都叫上,只要他们还够荒诞,一如火星核中最本土的细菌生物。
 
22条军规里每个人都是疯子,除了约塞连(Yossarlan),因为大家都认为他疯了,但他无非是想活着,而且要以自己的方式...一直在期待那个他看到同机炮手的肠子流出来的镜头,因为那可以是许多事情的起点,但是当那个镜头如此直白而且生动的一闪而过时还是把我吓了一跳,之后忽然就平静了。于是还算满意的...

我们还是疯子吗,即使我们知道了世界是那么正常,即使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也是正常甚至美丽的,我们还愿意作疯子吗?乘着自动充气的塑料小皮筏艇逃到大海上么?我们在正常人的世界里道貌岸然的正经生活,但生活并不是那么正经的对待我们,这时候,也许只有在看起这样的荒诞巨作时才能够找到回去的勇气和路吧。

 6 ) 如果你不想回答,模糊就是很好的答案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不想再履行飞行员的义务,你要证明自己是个疯子,可是如果你可以证明自己是疯子,那么军规规定你不是一个疯子!
  另外一个情节,同样黑色幽默,同样像军规22:
  军官:我要娶你
  妓女:你疯了,这不行
  军官:你觉得我疯了所以不能娶你?
  妓女:是
  军官:可是我只有在疯了的时候才想要娶你

 短评

“墨索里尼在台上,我是法西斯主义者,德国人来了,我挺德国,现在我支持美国!你会发现整个意大利没有比我更忠贞的党徒了。”“机会主义者,有点不知羞耻。宁可站着死,不要跪着生。”“你说反了,应该是最好站着活,不要跪着死。”

3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发现上次看是06年。。可能当年期待太高,电影没留下啥印象,这次二刷倒觉得挺好看的。。可惜没看到我期待的Orson Welles跟perkins对戏>< 话说刷了二十多个perkins片包括psycho的三部续集,只有这里像norman bates,无害的那个,十年后的样子。。

4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你不想为国家捐躯,做点贡献吗?...你不想为我跟X上尉捐躯吗?” “你俩跟我的国家有什么关系。” 不陌生。国家想要强权,就用悖论建立所有的社会规则,也不陌生。

7分钟前
  • +Rae
  • 推荐

重量级的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几乎不可为之作。战争片版的飞跃疯人院。这样一部黑色疯狂的讽刺电影,你可以把它当作对所有封闭系统的隐喻,作者巧妙地控制了故事中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界限,混乱的气氛构成了独特的文学气质。看完电影便有了阅读文学原作的冲动。

10分钟前
  • 门房大爷
  • 力荐

名著改编战争片。以喜剧形式讲述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很黑色,很讽刺,也很悲哀。有很多宏大壮观的长镜头摄影场面,尤其是开场。跨时间线支离破碎的剪辑一度让人不知所云,但同一场景、台词反复出现作为转场的处理十分绝妙。首尾衔接呼应。军队变成伪君子、贪官谋利的商场,左右逢源者方得生存之道。而正义善良之人则成为人人另眼相待的疯子。荒诞不经,也发人深省。可惜目前并无较好版本的中文字幕。三星半

13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首先从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 很大程度上还是很好的保留了原著的内涵 再说作为1970年制作的电影 在镜头的剪辑上能够将人物的意识作为线索的 将这个故事以非正常顺序讲出来 不管怎么说还是很少见的

16分钟前
  • Manchild
  • 力荐

单个的荒诞情节可能稍显用力过度,可是数量的堆积导致了质的变化,从军营的轰炸开始,这个upside-down的世界的一切逻辑标准和世界观都真实且令人作呕起来。你甚至会喜欢上这个严肃起来有点像教父里的阿尔帕西诺的男主和他消极的表演方式。另:奥森威尔斯气场太强。

20分钟前
  • 落水狗工作室
  • 推荐

黑色幽默,演员选的比较中性的喜感,不得不幽默。

22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还行

原著是我大爱!

27分钟前
  • hildgard
  • 推荐

真的很乱跟书不能比…算了反正我就是来花痴又甜又娘炮的塔普曼牧师而已( ̄y▽ ̄)╭ ~~~♥

29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3.5 怎么会这么奇怪哈感觉19剧版跟这个岔着来的这个拍了的剧版全没拍这个没拍的剧版全拍了...电影质感还是高级很多,至少乱序的剪辑跟不时出现的意识流视听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老yo的内心活动,与插叙的原著相称,而且也保持了整体喜剧的基调。删减和整合还算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但多多少少因此缺了情感的沉淀和交代,没看过原著的或许觉得情节人物混乱。摄影不错。演员阵容很强大,鲜肉马丁·辛虽然戏份少但是把我迷死了!!Tony的戏更多一点就好了,没有着重点出老yo跟牧师love at first sight还是挺遗憾的。Arkin和Abbott各有千秋,风格不同。Orr两个版本都是我的最爱,鲜肉巴拉班太棒!最不满意的是删掉柴斯科夫和克莱文杰,以及我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一个把yo和露西安娜拍得好一点的版本叭。

32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还行

6/10。叙事沿用小说将闪回、联想杂糅拼贴,开场别具特色地在朝阳升起、山水显露的生气中展开,经过的飞机一阵黑一阵白的阴影笼罩着约塞连,此时约塞连为回国与上校同流合污又被荒唐的刺杀昏迷,飞机阴影暗示约塞连的良知被吞噬,多次闪回战友濒死时的白光,约塞连良知苏醒发现遵守与官僚的协议只会葬送生气勃勃的战友,身穿白裤、划着小艇纵情大笑,在斗志昂扬的乐声中逃离了光荣的欢送队。晦涩的视听形式极大渲染了荒唐气氛,譬如梅杰少校来回渡步的背景墙照片由罗斯福变换成丘吉尔和斯大林,而米洛说服上校做鸡蛋生意,高举的鸡蛋占据构图主体吸引了上校的势利眼,远处坠毁的飞机成为谈话的陪衬,对士兵的生死视而不见。当空荡荡的屋子里老妇解释为何军警有权无理地带走全部姑娘,她埋藏在烟雾阴影的脸猛然转向光,扯下了‘‘军规’’和官僚的遮羞布。

3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没看过原著,也不喜欢荒诞片,这玩意真是充满诡辩做作无聊。

34分钟前
  • 小黄豹
  • 较差

荒唐一荒到底,黑色幽他一默。

3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7/10)虽然两小时无法还原小说的篇幅,但电影版的情节取舍还是很有问题的,主线也不明确,每个角色的篇章都引用了一点,但却都引用不全,导致每个角色都个性不突出、戏份不完整,其中米洛的形象比小说版更差(19版电视剧虽然有美化米洛的成分,但至少人物塑造是非常好的)。氛围也没有还原黑色幽默,相较之下19版就做得比较好了。总的来说这个故事看19剧集版就行了,虽然19版存在过度删除牧师、奥尔等人戏份的弊病,但总体上还是值得一看的。

43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

44分钟前
  • yes girl
  • 力荐

8.5 尼科尔斯这一部采用闪回拼贴的结构组织叙事,转场多沿用上一部作品《毕业生》的剪辑方式,它通过荒谬的充满黑色幽默色彩的情节设置刻画出了战争丑恶的一面,揭示出战争的金钱本质,其剧情之荒诞讽刺性之强都可以与同年奥尔特曼的MASH一起被称为最好的反战电影之一

49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影片一切的优点全部来自于原著,剩余的便全是垃圾。《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无法拍成电影的,这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既然要拍,至少可以从一个角度给出解读。很不幸,这片什么也没做。前一小时很搞笑,后一小时很沉重,so what? 指挥官很蠢某些领导很小人战争很残酷——每一部战争片都这么说。

53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跳跃,回闪,恶搞,荒诞。不是很好看。

54分钟前
  • AP
  • 还行

冲着小说看的电影,总不如小说好

58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