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

HD

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李俊浩,鹤男,赵亮,李彧,刘金山,冯文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7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8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9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单亲爸爸,马拉松,和一部电影的时代意义

“不能停住脚步,不管你如何觉得滑稽好笑,也不能半途而废,务必咬紧牙关踩着舞点跳下去。跳着跳着,原先坚固的东西便会一点点酥软,有的东西还没有完全不可救药。……你的确很疲劳,筋疲力竭,惶惶不可终日。谁都有这种时候,觉得一切都错得不可收拾,以致停下脚步。但只有跳下去,而且要跳得出类拔萃,跳得大家心悦诚服。”

在看《了不起的老爸》时,我总是想起村上春树在《舞!舞!舞!》里的这段话。村上讲的是跳舞,但与这部电影里的跑步,又何其相似。对于跑者来说,甚至对于普通人而言,活着,就是要不断奔跑。可能有疲劳的时刻,也可能会软弱、怀疑,还可能会摔倒,但没关系,爬起来,继续跑。

因为跑步这件事,是给人以力量的。哪怕是在心情沉到谷底、绝望到看不到明天的时候,只要跑起来,似乎总能带来改变。我自己经历过好几次类似的场景,连续几天情绪低沉阴郁之后,去河边、去林荫小道跑上30分钟,软弱的状态似乎就好了很多,心情恢复平静,似乎又能继续向前。

所以看《了不起的老爸》时,那些奔跑的场景会打动我。父与子在城市公路、在隧道中、在山里、在操场上奔跑,累到步履蹒跚,在马路上躺倒睡着……那样的步履不停,是生命力的燃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勇毅与光芒。

尤其是在这个不平静的时代,跑步也像是蒙了一层阴影。但我想,即便是那些逝去的跑者,也不愿看到跑步事业停下来,仍然会希望人们继续奔跑在路上。

电影里,那些眼睛看不见的视障者,仍在亲人朋友的陪同下奔跑。还有人坐着轮椅出现在跑道上,或许还有听障患者等许许多多残障者,都勇敢上路、坚持到底。上天待他们不公,但他们没有屈从,仍然以种种方式与命运抗争。还有什么,比跑步、参加马拉松这样高难度的比赛,更能表明活着的勇气和力量呢?《了不起的老爸》将这一切讲了出来,便是电影的意义所在。

1

多年以后,演技派人士王砚辉终于有了自己主演的电影。在《了不起的老爸》里,他出演的是一位单亲爸爸,也是重庆一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就像他本人在现实生活里一样,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当镜头对准普通人,讲述那些平凡的人们所面临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中国电影像是在慢慢找到自己的路。我是喜欢看这类电影的,所以看到《了不起的老爸》里,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普通的两居室房子,狭窄的房间里凌乱的床、旧黄色的木头衣柜,房子外面简陋灰暗的天台,邻居老奶奶为一盆花而骂骂咧咧……这样的场景总是很动人,是平凡生活被呈现在大银幕时一闪而过的真实与诗意。

而当平凡的人们遭遇了命运的不测与刁难时,所爆发出的智慧、所拥有的深情和不放弃的精神,是电影核心讲述的故事与情怀。

在现实的曲折和重压之下,王砚辉诠释了一位单亲爸爸对儿子的爱。在山路盘旋的山城开出租车,辛苦挣钱养儿子,给患有先天疾病的儿子治病、谋划后路。为了挣600块,迫切地接下通宵跑郊县的单子。也为了省下500块,自己找人搬钢琴——那是他为儿子眼盲之后找的谋生之路,哪怕那并不是儿子想要的。

动人的总是这些细节。这些隐藏在细小褶皱里的爱与付出,将一位老父亲的苦楚、心酸与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王砚辉那张朴实的脸和胖胖的身材,和角色也深切贴合。就像《人物》杂志采访他后写的文章所说:“他始终是生活在缭绕烟火中的人……他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之中,不断吸收、校正,也经历了寂寞角落里的默默生长,最终才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演员。”

从出演《光荣的愤怒》里的熊老三,到让他封神的《烈日灼心》里三分钟纪录片般的演技,王砚辉依靠“手艺”在中国电影行业立稳了脚跟,也扩展了在大众中的认可和名气。他塑造的人物总是能立得住,也赋予了电影以质感。在《了不起的老爸》里,他承接住了一整部电影,成为全片的灵魂人物。

2

亲情的弧光之外,电影将核心剧情放在了跑步这件事上,让所有的感情、冲突、精神落了地。

过去十年,马拉松在中国经历了很长一段热潮。最热闹的时候,朋友圈里被各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刷屏,上海、厦门、北京、深圳……在不同的城市跑过标志性建筑与街道,是一件带有浪漫色彩的事,长安街、天安门、外滩……平日里车水马龙的地方,突然都空无一车,而你可以用脚步跑过。

《了不起的老爸》将场景放在了重庆,那无疑给演员和剧情增加了难度和起伏。山城是魔幻的,非常立体、有层次感,但在这里走路和跑步一定是噩梦。就像电影中的一个典型场景:王砚辉用手推车推着儿子在弯弯折折的坡道上跑,你看着都气喘。那完全是一出城市版的“山路十八弯”。

父子俩便要在这里跑马拉松,而且,一个胖,一个盲。张宥浩饰演的儿子,拥有运动天赋、热爱跑步,却患有先天疾病,逐渐走向失明。王砚辉为了儿子的健康,一心阻止他跑步,却遭到了儿子的怨恨,最后幡然醒悟,决定帮儿子圆梦,实现他跑马拉松的愿望。

为了参赛,过程自然曲折不堪,但改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视力微弱的儿子,需要有老爸的陪同;胖胖的老爸,却跟不上儿子的速度,且不要说42公里那么远的距离,开出租车的他连几公里都跑不下来。陪伴,真是一件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那么艰难的事。

但父爱或许就是突破艰难险阻也要站在孩子身边、陪伴Ta走过困难吧。你看着王砚辉如何一步步解决问题、踏上训练场地、没日没夜地奔跑训练,再到争取名额、和儿子连手站在比赛起点线、跑过10公里20公里……

那个过程既激动人心,也让人感怀。比赛本身是专业的,参赛选手不乏世界各地的专业运动员,父子俩的教练从训练到比赛都给予了专业的指导,这些营造出了体育赛事的燃。

而父子俩带着各自的残缺与对彼此的爱参赛,又赋予了比赛以温情,和一种普世意义:无论是否专业,无论能否登顶,为热爱的事情尽情投入、坚持到底,就是值得称赞的态度。电影最后,平凡的父子在奔跑中和解,为爱燃烧、绽放,结局不乏戏剧性和喜剧色彩。

还是村上春树,一个著名的、跑了四五十年的马拉松爱好者,在他那本《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的书里,用这样一段话非常精准地总结了跑步的意义。他说:“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的隐喻。”

 2 ) 了不起的老爸

讲到底这是一个讨论生命长度和浓度的电影。肖大明骨子里传统、刻板,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他走一条最稳最实在的路,不太一样的是,多数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肖尔东”是很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把个人的agency开到最大值,哪怕没有鞋,哪怕冒着生命长度被影响的风险,也要全力活一次。个人感觉在这个片中,老肖和小肖从立场到情感从来不是对立面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漫化处理后,还挺让人动容的。

 3 ) 隐形的梦想

发病后的肖尔东对肖大明高喊,我还不够听话么,我这么多年还不够听话么。所以对于拥有这么个了不起的老爸的孩子来说,他的人生就是健康的时候不能做自己,做自己的时候却不再是完整的自己。

肖大明不吃肉,接苦活,一点点存钱,为的无非是自己的儿子。同事笑谈,你养她一辈子。他接话,我养他两辈子。妻子因病离世,儿子也有相同的病灶。如果说妻子还能相守终老,那儿子是一定会留他独自生活的。所以肖大明看上去有点像《海洋天堂》里的李连杰。但不同的是文章的角色一直是自闭症患者,他的的确确是必须要学会生存。而肖尔东不是,他其实还是个正常人,当然身体里潜伏着伺机而动的疾病。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能作为正常人生活的时间随时可能终结。所以肖大明让他提前适应发病后的生活,多少相当于让他提前结束正常人生。

你可能看到肖尔东对于跑步的热爱。他自然有来自母亲的天赋给予,但更多的或许是因为,跑步是他和母亲的连接。而当迎面的风飞速的滑过脸庞,他会暂时忘记自己随时可能换个活法。

肖尔东是在参加比赛时候病发的。这一天他的经历是这样的,精心准备今天的比赛,早起发现门被锁,和父亲斗智斗勇跑出来,发现没有鞋,找发小要鞋,在起跑线焦急等待,发小告知鞋被肖大明截了,然后光脚出发,最后脚被磨的稀烂,望着终点无力前行。如果以心情起伏来说就是,紧张、惊讶、气愤、慌张、焦急、失望、孤注一掷、无可奈何。当时的肖尔东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打击,如果病症是有诱因的,那显然肖大明不但成功让儿子能适应发病后的生活,也成功让他发了病。

刚以赵师傅身份出现推轮椅带儿子出去的他,在下楼梯的时候双手前后护着儿子,生怕摔了。所以山马30km处,肖大明的放手是本片的片眼。你要自己跑下去,跑赢你自己。

但,但,但这时候肖尔东怕了,我一个人,没有你我不行啊。这是那个一直被教练拒绝却围着体育场跑步的肖尔东,这是那个没有鞋,跑的满脚是血也不放弃的肖尔东。在这个他最擅长的,最喜爱的运动中他害怕了。而原本他有机会在不怕的时候完成自己的梦想的。他有机会得到一张自己的证书,一块自己的奖牌。

毫无疑问,这个老爸很爱儿子。也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自己配得上了不起三个字。但还是充满遗憾。这个遗憾就是第一次喝酒的肖尔东在酒醉后喊出来的,你为什么连一次机会都不给我。

是呀,原本我是有机会看见我的梦的。

 4 ) 别人家的爸爸让我动了心

1

有人说,每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拼命逃离父亲式人生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华语影坛,似乎鲜少见父子情作品。我们常见到讲述母爱比海更深的文艺作品,但中国式家庭里的父亲往往沉默、寡言、声微,像一张模糊的脸。我也逐渐相信,那个从我的父亲角色缺席的人,永远都是空白键。

导演周青元却要拍这样一部《了不起的老爸》。

他说,“这是一部讲述父子情的电影,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所以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作为两父子沟通的桥梁。”

《了不起的老爸》教我看到:他们,那些被称作爸爸们的男人们,或许也曾是,或依然是比山更巍峨坚韧的存在。

2

陪伴我的只有一个“李焕英”。

我的父亲从没告诉我,怎样像一个男孩般长大。所以我曾经在香港电影里学习,古惑仔或英雄本色,他们教会我什么是父子兄弟,什么是男性情谊。

《了不起的老爸》让我看见原来父子之情也是可以细腻绵柔的。

电影里的父亲肖大明、少年肖尔东,一个是社会底层开出租车的司机,一个是患先天视障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儿子,他们的关系却是让我“嫉妒”的。

导演周青元的表现手法很是贴肤,拍了许多场让我很喜欢的父子戏:

他陪他点燃第一根烟像两个男人那样,他共他喝光第一瓶酒在醉醺醺的马路勾背搭肩,他与他夜色下踢倒一排单车哈哈大笑相搀扶着溜远,他伴他一起给车轮胎放气像顽劣孩童捣蛋撒野,他推着他的轮椅车超越一个个弯道不顾声嘶力竭,他同他在起跑线手系红麻绳并肩奔跑向前......

电影里这些父子之间的相处戏点,是他们走近彼此、相互融合、彼此谅解、双向成全的过程,饱满的细节呈现让我心湖潮生,浸湿得想哭。

导演周青元还拍了两场哭戏,他让王砚辉和张宥浩,各自在片中人生的难关恸哭,却又不得不走下去、活下去、奔跑下去,让我看到男儿柔情的一面。在这一瞬间,这对父子的生命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

中国作家汪曾祺写,“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直是我无法想象的画面。

《了不起的老爸》里的父子也是一次从“对立”到“黏合”的过程。

父亲放下执念,不再言“我这是为你好”,他学会了放手,学会了“不必追”;儿子也放下怨憎,不再与父亲对抗隔阂,他顺着命运的河流游了下去,明白往后的人生是自己的;当看到片中的父亲用力将手上的红麻绳一甩,把儿子甩向前方的那一瞬,我一下子没绷住,不小心哭湿了新换的口罩。

“花如果要开,拦也拦不住”。“跑起来,自然就有方向。”“相信心中有光,就能跑出自己的一段路。” 借片中父亲之口,导演周青元表达了我很喜欢的人生观。

而越看到最后也越明白,陪跑的,不只是这一段短短的马拉松,也是往后那一段长长的人生路。他不要他多么谅解他,只要这一段长跑是与他趋光而行;他不要在他的世界里回想起是多么了不起,只要这一段夜色下短短的人生路,他从不曾孤单上路,“一路有你”。

短暂赛道,漫长人生,他都陪他不再孤单上路。“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祝福,也是父爱的诠释——没有肉麻啰嗦的表白,只有一句坚定有力的,“我陪你啊”。

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爱与最绵厚的宽广山麓。

4

周青元虽身为一位马来西亚导演,却拍出一部非常“中国本土味”的父子亲情片,加上重庆方言的使用,完全打破了任何距离感。

也许这就是天下华人骨血里对于亲情关系的那种共通性吧。

其实翻开导演周青元过往作品列表,会看到他一直在亲情叙事片道路上耕行:

2011年《天天好天》,讲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孝道、亲子和养老议题;2014年《一路有你》,诠释马来华人生活的中国式亲情;2016年《辉煌年代》,借足球题材在民族高度一个大构架里讲述的依然是家庭关系。

《了不起的老爸》作为导演首部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的院线电影,依然是周青元所擅长的亲情、家庭和运动题材,在他对此类电影题材娴熟的掌控力下,在细腻、真诚、治愈、温情、励志的叙事里,他想要讲的并非什么大道理,而是最简单、最日常、最烟火、最家常的中国式亲情,传递的是东方文化的价值观。

而往往最轻柔的,最有力量。

比如,这样一对世间寻常的,父子。

5

贾樟柯的电影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所以导演周青元也没有拍漫长的儿子以后的人生。

片中儿子的父亲迟早会要提前退场的,但我想,片中的儿子,他已经学会了怎样活下去了。这是导演周青元留给肖尔东的道理,也是给予我的共鸣。

所有的单亲家庭,都并不值得庆祝。

但无论是李焕英还是肖大明,他们都是我们人生里最重最重的那一小撮人。

我在看完《了不起的老爸》之后,突然就顿悟了。其实,我和我的父亲也只是在人海告别了,仿佛两个陌生人过着各不相干的日子而已。我也已经不恨他了。

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父亲”让我动了心,让我明白我了我自己。

谢谢你,导演周青元。

 5 ) 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

冲着主演提前去看了点映,故事很好,和所有的亲情电影一样,有冲突、有误解、有词不达意、有大爱无言、有冰释前嫌,结尾除了父子关系缓和,还通过一场马拉松让两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升华。

除此之外要表扬下导演,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相当不错,虽然是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人物和环境无一不在推波助澜,将整个故事推向最高点,没有多余情节和铺垫,在这样的剧情作用下,父子之间的互动贡献了不少泪点,为了照顾和鼓励盲眼的儿子,父亲假扮成钟点工细心观察照料,而儿子也其实一早就看出,假装没有发现享受着难得的父子亲情,从互相怨怼到开始学会理解对方。而父亲笨拙着想要走近儿子时闹出的各种笑话,身边一群帮忙的可爱的人,笑点都自然而然产生,不尴尬不生硬,不过分煽情也不空口白话灌鸡汤。

另外,许多镜头甚至配色都很有意思,有一幕穿着红衣服的父亲为了给儿子陪跑,独自练习跑步,休息时站在一堆蓝色路障中间,短短几秒,父亲的孤独感和无力感看得人直想落泪。

马拉松训练以及正式参与过程中,有很多两位父子主角的脸部特写,可以看出两位为了这部电影在体力和情感上都付出了很多。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通过许多视角去感受到主角的人生和处境,而非作为一个看客去观赏一场他人的故事。

最后不得不说,重庆这座城市的故事感太强了,隧道、山路、江岸、集市、路边摊,都给故事带来很多“人”气,换任何一个现代都市背景,这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回事,一不小心就拍成马拉松宣传tvc。

(并没有说tvc不好的意思)

故事结尾那些参与马拉松的真实人物,有陪着盲人朋友来跑的,有陪着爸爸来跑的,一个人的马拉松精神固然可贵值得钦佩,那些无条件去支持陪伴他们的亲友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存在,是上天的礼物。

看完还反应过来一件事,现实生活可能永远不如电影里那样有冲突必得到解决,有爱必有回应,而冲突之下不过是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嘴笨的人也始终在用嘴笨的方式回应。

散场给爸爸发了条微信——“爸爸,今天吃的这家红烧鱼不如你做的好吃。”

 6 ) 关于《了不起的老爸》。。。

大家好!我是《了不起的老爸》的导演周青元。

这是一部讲述父子情的电影,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所以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作为两父子沟通的桥梁——父亲陪着儿一起跑步。长跑意味着人生的这一段漫漫长路,我们需要有朋友、家人的陪伴,当你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带着你奔跑时,你就可以完全把自己交给他,哪怕闭着眼也可以展翅飞翔。在我们电影里,这个人就是王砚辉饰演的老爸肖大明。

电影中的肖大明,为了照顾儿子、帮助儿子,白天开出租车,晚上还要训练到崩溃。这样的形象跟我们每一个老爸都很像,他们愿意牺牲一切,只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更开心。我觉得这就是父爱朴实无华的体现——再普通再平凡的老爸,都是我们最了不起的老爸。

此外家长跟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陪伴之外还要彼此成长。因为并肩奔跑,步伐一致也非常重要,孩子多一份理解,多跟家长大胆地说出爱,家长也会在陪着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怎么做得更好,两代人的情感就是这样,相互配合,相互包容,希望更多观众能通过电影里的父子关系,去找到一种动力,让自己跨出这一步。

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父亲一起去电影院。看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块聊聊感受。

 短评

密集音乐密集煽情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不适感可能还是来自这个父爱的核:换成是母亲为了儿子如此付出我完全能相信能理解,要说咱东亚爹能为小孩付出一切……就感觉这故事特别架空特别虚构,抱歉代入不了哈

5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看完除了感动。剩下的就是遗憾。遗憾什么呢,遗憾我长这么大没有为什么事这样拼过命,以后大概也不会这样拼命。遗憾我也从没被人这样照顾过鼓励过。

9分钟前
  • BlankEpoch.
  • 推荐

很可能是中国首部马拉松题材电影。是勘了景的,找了圈内人(马孔多),美术也参考了几个有力量有美感的跑姿,可敬的尝试,可惜的结果。对父子冲突(父子关系)的挖掘不足够,吃梦想还是投现实的矛盾被极大地削弱,套之以温情外衣,再佐以大众很吃的cp套路(给主角身旁生硬安插一位暧昧女同学),最终沦为寻常可见的行活儿,成为疯狂兑水(增加溶剂)且移花接木(更换溶质)的稀汤(不良溶液)。长跑与田径,仅余其科普成分,成为叙事的起点而非支撑点。引起我兴趣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能)出现。是这带有独特意义的一年呢(当下院线影片数量、影片主题远超同期,也远超商业影院的容纳意愿),还是文旅发力。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非常小却有意义的迹象,它很可能承前启后,开启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潮。

11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出租车公司派出视障员工参加马拉松……

14分钟前
  • kfk
  • 推荐

最大的bug难道不是,他爸爸用出租车公司员工的名义参赛,但又以视障人士为理由让儿子作为陪跑吗。出租车司机怎么可能是视障人士

16分钟前
  • 万万没想到
  • 还行

王砚辉用力将手上的栓绳一甩,把张宥浩甩向前方的那一瞬,象征着无数坐在底下观影的父母亲,勇敢地将爱子女推向未来成长前进道路的盼望,是全片最燃情感高潮之镜。(借此短评表白一下本人对张宥浩的喜爱:这角色适合他,少年感顶格,寸头帅,颜值痞、奶,辨识度高,加一星。宝藏男孩快快红!)

17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感觉剧本很一般啊,马拉松pb335,还想进专业队?235都不够啊亲,票房堪忧

18分钟前
  • 🐳
  • 还行

两星半。高度正向的励志故事,以父子亲情为依托,实际要讲的是马拉松中盲人选手和陪跑者这样的特殊群体。但导演在处理父子亲情和体育运动间的比例上有些失调,父子亲情讲得很啰嗦,止于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明显的动情片段,运动精神升华较为片面。给张宥浩安排的感情线部分完全可以删去。倒是张宥浩表演非常松弛,和王砚辉对戏甚至有点压过后者,毫不油腻,算是为影片挽回了一些分数。

23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可以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想起高考作文的电影。作为类型片来说非常的工整,密集而明显计算过的感动点让人不适,而核心情节不出意外的是一出拉长的春晚小品。我不禁想:如果给了郭达、郭冬临、潘长江那些狗血的小品足够时长,是不是也能把东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东亚的父亲就是你想在外面时把你关在屋里而你想呆在屋子里时把你往外撵的人,因此影片最必要的一幕:父子间的明确碰撞,始终是缺失的。

27分钟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拍的很细腻的亲情电影,演员之间的默契也不错。原本以为会泪洒电影院,但离场的观感其实更多是温暖治愈。中国式父子之间无言的陪伴其实比拥抱和流泪更让人心颤,哪怕生活再艰辛,只要有亲人的陪伴都能一一度过,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长跑。王砚辉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自然平实,人间烟火。

30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前半部分尚算合理地讲述了一个颇有悲剧性的自我毁灭之旅,到后半部分就不出意外成了标准的“温暖”结局

33分钟前
  • _5yc
  • 还行

几场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写得不错

34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近期看到的均衡度最好的一部作品,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共鸣,就如同片中小号与钢琴的齐奏,从两条交叉线逐步交汇,煽情却控制得当,最终形成动人的共鸣。人物形象鲜明,节奏清新有力,配合重庆特有的火热辣劲儿。这种电影里升腾的地气儿,看得非常舒服。摄影师朴松日继《过春天》《风平浪静》之后再次奉献绝佳的影像刻画,特别是暗光下的人物造型处理,尤为突出。在“平躺学”弥漫网络的今天,电影中励志向上、乐天知命的达观,尤其是我们所需要的。推荐。

37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过于煽情...不明白女同学的作用是什么...

39分钟前
  • 爱电影的咩
  • 还行

都2021年了还有这么俗烂的剧本,配角全是无怨无悔给主角服务的工具人。另外,非小众文艺片请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不是谁都喜欢听某些地方的方言的。

40分钟前
  • 歌鳥風月
  • 较差

像极了高考优秀作文,优缺点极为明显,视听层面常规到平庸,剧情上前半段信息非常分散且钢琴女孩的戏纯多余,中间视角转换成父亲突兀,关于肖尔东对马拉松的执着甚至是偏执没有效地铺垫,以至于母亲幻象出现时显得更加突兀,父亲的几次转变也过于简单潦草,整体应该再聚焦一点会更好。王砚辉成为整部电影的主心骨和灵魂,张宥浩皮相上下了功夫,内在上还是欠缺了变化层次,龚蓓苾演得糟糕出戏偏平。后半段父子之间的相处戏份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中国银幕上老老实实讲体育题材的剧情片不多了,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44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还行

8.0/10,太意外了,去看之前根本没想到居然这么好看,应该是六月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华语电影,不出意外可以进入我2021院线华语电影年度十佳,后半段眼泪根本止不住。导演和剧作团队都值得夸奖,选择用重庆方言打破了距离感,加上主演朴实的表演,所有人物都很接地气;剧作结构上父子关系的拉扯和推进都做得很棒,剪辑上整个节奏推进也蛮舒服的,结局部分一些慢镜头可以让正在抽泣的你缓一下,挺好的。最喜欢楼下老奶奶那段,是全片最有灵气的部分。 影片两个彩蛋,字幕前一个字幕结束一个。PS:由于电影结束的很突然,当大家眼泪还在流的时候,影院突然开灯,几个泪人面面相觑,各自慌忙擦眼泪,社死现场😖

4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应该能拯救一下低迷的电影票房吧,整个故事很完整,讲的很明白,好好讲故事的影片碾压形式主义!王砚辉真是好!

47分钟前
  • 叁贰三两
  • 推荐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违和的是,老爸跑了这么久一点没瘦,还能跑下30多公里,速度还这么快。我减了那么久肥,几乎天天跑步,跑了半马20几公里,花了2小时40来分钟,还躺了一个星期。😂

50分钟前
  • PAMBO
  • 还行

讲到底这是一个讨论生命长度和浓度的电影。肖大明骨子里传统、刻板,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他走一条最稳最实在的路,不太一样的是,多数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肖尔东”是很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把个人的agency开到最大值,哪怕没有鞋,哪怕冒着生命长度被影响的风险,也要全力活一次。个人感觉在这个片中,老肖和小肖从立场到情感从来不是对立面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漫化处理后,还挺让人动容的。

51分钟前
  • 子皿与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