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HD

主演:叶子,郑圣芝,江禹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合肥方言年份:2021

 剧照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2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4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5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6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4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5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6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7

 剧情介绍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爷爷去世了,奶奶独居在家。屋子里充满了奶奶关于过去的记忆,这些记忆甚至固化成了物品、动物和人,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奶奶,则像是失忆了,在失忆的人面前,时间彻底失效。
  叶子毕业回到家,过最后一个暑假,不断被家中神出鬼没的记忆骚扰。这些记忆有些像是爷爷、有些像是小时候的自己、有些谁也不是,是陌生人、一只猫或是一丛草。关于过去的记忆在万物之间流转,叶子从害怕到慢慢接受到爱,是接受伤心的童年、是爱爷爷到爱一切,用这样的方式和世界在一起,重新认识和爱这个世界。
  家中的奶奶也得以和记忆中的故人们重逢,终于,在一个晚上,所有人一起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别。
  可能并不是告别,这是奶奶的一场梦,在梦里,大家永远在一起了。

雷利博小贾回家变种DNA超人前传 第二季团圆-2010反叛吧女同们刀锋战士看海六颗子弹消失的爱人龙之心2行尸之惧 第四季拉马努金2023年优色林之夜新春音乐会热血新仔2电钻狂魔教皇方济各:言出必行的人女医明妃传江苏卫视开播盛典&东方卫视开播大典芳心荡漾巨物恐怖列车人生真美丽2022女子监狱串珠我的不和我做的费洛蒙男友隔离区六分钟到午夜小猫虎子然后,活下去足球小子飞毛腿如果爱夺命头条大富翁世界旅行2春暖花开1960乔安娜1968狙击部队变身爱战争程序员白濑寻找南太平洋食人族法国康康舞航班蛇患(国语版)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长篇影评

 1 ) 幽灵的回访

标题相关专辑://music.douban.com/subject/35488521/

阿彼察邦《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蔡明亮《天边一朵云》,想到最多的是这两部电影。

合肥老社区的景色,家什物件中岁月陈留,这两点极为活生也极为动人。作为一个80后,看到书架的摆设、写字台与玻璃板、手打毛衣和落地电扇,会有一种恍然错愕之感。那是不慎遗落,永远无法寻回的,旧物之灵留下的雪泥鸿爪。

前一半节奏非常好,不疾不徐,鬼魅就是那一道反射的光,夏日困倦迷离时的蜃景,调皮中带着善意的惊悚。它是一种安全的挑逗,引着观众和女主人公叶子前行,拨开门帘或树丛,强光背后暗影之中,即使藏着幽灵精怪魑魅魍魉或者任何超越性的存在,那也是调皮而神秘的童年奇景。类似隧道,密室,无法打开的门,没人知道的小径,从未被看到的信和照片。我们想着它们睡着,流着口水长大,直到世界被一个个无聊的可能性铆定在原地。

歌舞桥段更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唤醒——那是一个少年宫时代的碎片,一种垂直而深切的时代共情。

但,和鱼花塘的两个精灵的对话出现之后,影片有了一种前后深切的割裂。中后段梦境的时长一下占据主体,而现实段落被打碎成叙述的点缀。客厅里「那些机器」这首歌过于「飞」,也和之前的几首民歌调性上很不一致。

后半程看得非常累,歌舞、惊悚、默片各种混杂,一会儿精巧一会儿粗糙,真的不知道导演要玩什么了。结果结尾竟然还是爷爷的告别,好嘛我兜了这一大圈最终你告诉我,作文第一句话就是点题的?

它让叶子的自我过于深入地代入了梦境——就是叶子在现实中和梦中,都是同一个人,同一套记忆和同一个行为逻辑,但麻烦的是,电影里又有很多上帝视角的段落。这种杂乱感,导致我觉得很多地方我没有看懂。但这种不懂我不会归因于自己的驽钝,而更倾向于责怪导演有话不好好说。

电影的结构,我非常主观地觉得,很容易做得很明确。比如:叶子在现实和梦境中口音不同,在现实中跛脚而在梦境里不跛,在现实中穿条纹而在梦境中穿毛衣,或者一个特定的动作、镜头角度等,作为进入梦境的钥匙。但导演就是不给,同时还化身「小雨」动不动插进来用北方口音旁白,这就真的有点恼人了。为什么要把水搅浑,观众又不是鳟鱼。

另外,我很不希望如此美好轻快的一段叙述,最终被一个家庭结构、抚养伦理探讨的话题喧宾夺主,可导演显然更痴迷这一层上角色的对位。这种置换手法过于直白也铺陈过多,给梦境强加了明确的主题思想,最后变成了一场女主人公视角,生死疲劳的展示。

我不是说这个主题不好或者不深刻,只是它与前半段淡然而精致的节奏,没法很好地耦合。

最糟糕的场景是出字幕的街边演出live,妈呀我都看笑了。用这段居然不是同期声,车流人流毫无声响,鼓点完全合不上,还要加上一个导演打板的声音。我真不知道这第四堵墙对于现在的艺术片导演算什么了。公共厕所咩,想来就来,想拆就拆?

还有那个定时出来打更的尼姑。她是散乱的故事里唯一的定心时刻。她缓缓走过的镜头里,我还能屏息凝神,准备接受导演下一轮不知道是暗场还是手摇的文艺镜头轰炸。

结果呢,最后一场的歌舞里她跳得最欢。哎,我直接破防了,就,导演你何必呢?

当影院灯光亮起,我甚至原谅了旁边一直在说话的俩观众。这片确实会激起巨大的讨论欲,这不是因为它复杂艰深,而是限于过度的自赏和一种(我主观臆测的)调戏观众的恶趣味里。结尾音画不合拍的字幕升起,没有生死,只剩疲劳。

啊,还有一个不满。2020年的故事,没有任何疫情的影子,从头到尾没一个人戴口罩。导演,这咋回事捏?咱合肥不是一线城市,伟大的抗疫工作就不值得歌颂了吗?

 2 ) 真挚的情感溢出银幕

在NYAFF看到这部电影,气质从众多亚洲电影中脱颖而出。我十分佩服导演的勇气,她的将自己解构再放进故事里的勇气,以至于放映结束后我都不敢下笔为这部电影写影评。观影过程中我被影片里极其细腻的私人情绪包裹着,像是泡热水澡似的,有一点陷在回忆里的窒息,但是也有回到子宫般的温暖。电影里流淌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庭联结,那样精妙的动态关系我觉得不是美国人能轻易理解的。

导演用夏天的热度渲染了整部影片的氛围基调。我本身就喜欢夏天,特别是夏天的雷阵雨,下雨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水分子的味道。所以当影片里的雨落下的时候,我对这部电影的偏爱又多了一些。

在整体的风格上,导演玩味十足。用最夸张的类型融合拍最简单的故事,大概是导演想做到的事情。最夸张的类型融合指的就是伪纪录片和魔幻元素的融合。在影片中我们能听到导演和她的奶奶(也是主演之一)的有关拍摄的对话,也能看到鱼花塘的妖怪带着女主叶子走进梦幻空间。真实和魔幻跨越了多个维度里的出现,让观众不断失去时间感和空间感,只能沉浸在这一段像是记忆的旅程里。看到一些评论里在诟病的结构零散问题,我反而觉得这样的手法是在重塑记忆的质感,一边观影一边拼凑着回忆,个人很享受的观影体验。

抛开技术上的一切,我对于这部电影最欣赏的,是台词和表演。不知道导演是如何与非专业演员合作并且指导他们表演的,但是呈现出的结果是我觉得在这一代青年导演中少见的真挚。奶奶们的打趣,与孙女的闲聊,每一次交谈,他们开口的一瞬间就能把我带入到场景里。台词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冗杂,全都服务于故事,可同时又完美地融入在导演已经创造出的情绪里。两位老奶奶坐在餐桌前讨论智能台灯的那一段本身没有什么情感高潮,只是眼泪控制不住地从我的眼眶里溢出来。我觉得我从荧幕上看见了自己的外婆:她时常说着说着就忘了自己在说什么;她会本来想叫醒午睡的我去吃晚饭,但是看见我还睡着就坐在我身边,等到我醒过来;她喜欢一边择菜,一边和她的姐妹说小区邻居的八卦,谁谁家的老婆跟别人跑了。我时常看见她坐在房间的一角,好像有些迷茫,也好像有些胆怯。我明白以共情来评判电影不够客观也不公平,但是在这部电影面前我好像没有办法不把我的主观情绪掺杂在评价中。

不过缺点也是有的,而且不少。电影后半段故事发展略显疲态。影片整体画面平淡,后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有一个镜头里甚至我看到了剧组人员的穿帮......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改进的。即便能看出导演的青涩,也丝毫挡不住影片本身散发的魅力。这是极其少见的国产歌舞长片,我觉得就算冲着漂亮的舞美也值得一看。希望导演能再接再厉,很期待之后的作品!

 3 )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温暖的“鬼故事”

如果在看电影之前先听了导演牛小雨的一些采访,尤其是播客《大内密谈》第1050期《关于我卖房拍电影竟然灵异频发这件事》,会对电影有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初看这部电影,很容易摸不到头脑,人物虽少,但故事模糊,剪辑跳跃,剧情真真假假,典型的“文艺片”气质。很多人会想到阿彼察邦,我自己对阿彼察邦的风格并无感觉,观影障碍太大。

电影获得了很多奖项认可,入围了2021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并获金豹奖提名,2022年First青年电影展获得最佳剧情长片提名,并获“一种立场”荣誉奖项。颁奖词这样写道:“对时空逻辑的大胆打破,构建出了一个真实与幻想、怀念与留恋、生者与逝者共同存在、共同歌舞的空间。在真幻交织的表现手法尝试背后,是最本真的亲情表达。”

颁奖词准确的概括了电影的“剧情”。大学生叶子的爷爷去世,奶奶独自居住,叶子回去过暑假,之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奇幻情节,全片就由一段段思绪和情感的“意识流”构成。

患病奶奶的恍惚记忆,房间里难以解释的奇怪现象,频繁插入虚实难辨的梦境,鱼花塘周围的“妖怪”,突兀、画风诡异但又童趣十足的歌舞,非线性时间的人物线索,这一切就是“爷爷”离开后的“我”的生活。

就像一个人在自己说服自己,亲人并未离去,哪怕混淆真伪,不辨古今。

导演牛小雨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先后学习动画专业和实验影像专业。2013年,因为小区熟识的一位爷爷的去世,她开始思考生死,拍出了短片《鱼花塘》。2017年,自己爷爷的去世让她再度面对生死问题,拍出了短片《青少年抑制》。直到2022年,她推出了第一部长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场景,人物,风格,延续前作又有所提升,形成所谓“鱼花塘三部曲”,本片也成为现阶段她对于如何面对生死、如何面对失去的思考的“集大成者”。

电影的基调是伤感的,逐渐失去记忆的奶奶一直讲述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她永远记不住现在是2020年还是2013年;昏暗的灯光,黄色的皮质沙发,粉色的旧毛衣,老式的家电,一切都停留在童年印象;爷爷生前爱唱满江红,爱看《海峡两岸》,他还托人送来人参果;鱼花塘边住着会说话的“熊孩”,离家出走的精精,还有担任守护的狼人;经典的《渔家女》《星星索》等歌曲会在叶子身边响起;电影角色突然打破“第四堵墙”,谈起拍电影;导演的朋友叶子饰演“叶子”,奶奶饰演“奶奶”,她们是角色也是自己。分不清何处是梦境,何处是现实。

影片开头,叶子去医院做检查,怀孕的女医生对她十分温柔。之后,女医生在湖边算命,算命先生说,她的孩子之后会离婚,她的丈夫会走在她前面。镜头注视着“丈夫”,原来他就是叶子总在湖边遇见的打鱼的男人。到最后,通过记忆的不断回溯,我们才明白,女医生就是叶子的奶奶,她的丈夫就是已经去世的爷爷。分不清何时是过去,何时是现在。

混沌是一种保护装置,封存记忆,隔离时间。

牛小雨在《大内密谈》里的状态应该是最真实最自在的,活泼开朗,笑声很有感染力,与电影的气质大相径庭。在她的叙述里,电影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源自她和家人的亲身经历,她只是做了梳理。爷爷去世后,家里常常有些异象,自己和奶奶也一度常常梦到爷爷,自己对于爷爷的眷恋、不舍掺杂着面对不可解释现象的惊惧,都被她放到了电影里,成为她的出口,和一次正式的告别。甚至,她还谈起很多拍电影时的种种“灵异故事”,包括“大仙儿”观众对她生活和电影的精确的推测,又给电影本身增加了不一样的质感。

如果以此回看电影,这部电影几乎成了一部标准的“鬼片”。游荡的光斑,突然抛出来的小物件,急切的敲门声,古怪的儿童歌舞,窗帘上玻璃上的人影,沙发上闪烁的灯,池塘边巨大的白鹿和月亮,突然出现的爷爷和歌手。这是在梦中?还是伪装成“梦”的不可言说的现实。

叶子希望这些是梦,还是更愿意这些是真实的?

她在电影后半段,经常穿着小时候的粉色毛衣,她不想长大,不是因为害怕未知,而是因为害怕失去。

如果长大的代价就是失去,那需要教会自己如何面对失去。

面对失去的一种方式就是“否定失去”,或“重塑现实”。

《大内密谈》里与牛小雨对谈的另一位嘉宾方老师,也分享了一些灵异故事,并说了自己对于这些故事的理解。这些世人看来有些离奇的现象,其实都是“执着心”的表现,心愿未了,心有牵挂,就会让我们有种种的特别感应。

那位“大仙儿”观众告诉牛小雨,其实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你的爷爷一直都在,很多人都在暗中出力,主创们的爷爷奶奶都在,观众们的爷爷奶奶也都在,所有人都在帮你完成这部作品。

听到这我眼眶突然湿润,甚至超过电影对我的触动。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温暖的“鬼故事”。

 4 ) 抢救记忆

本文原发于澎湃,为《女导演的夏天》第二部分。未经授权,严禁在任何平台以任何形式转载。

女导演的夏天  天下电影  抢救记忆  四比三的年代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是牛小雨前作《鱼花塘》(2013)和《青少年抑制》(2018)的继续和发展。作为一部实验性较强的作品,导演对自己的主题倒是毫不卖关子,人物之间对死亡失忆的探讨,一开始就把观众引上了解读影片的“正途”。这回没人能再用“艺术电影/实验电影看不懂”这样拙劣的借口了。

影片是主角叶子与奶奶生活中的一系列片段,其间穿插着漫画、歌舞和其他风格化而超现实的场景,都来自想象:奶奶讲的市井传说,或是叶子小时候因孤独而幻想出来的事物。当然,后者往往以前者为基础。这一切又以一个人物线索和一个地点线索串联起来:过世的爷爷和神秘的鱼花塘。爷爷灵魂永生又挂念家人所以会“回来”,鱼花塘中有各种精怪,这都是汉文化和当地文化中对生死和世界的理解与演绎。让人不禁想起 2010 年金棕榈得主阿彼察邦对泰国本土传说的发掘。说来也巧,《不要再见啊,鱼花塘》节奏缓慢,但故事完整,可看性极强,甚至还设有悬念,这些也跟阿彼察邦很像。

与唐艺一样,牛小雨作品的底色也是一种自我表达,是她的人生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这里面的第一层就是家人、亲人、邻人,这些中国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甚至在选角上,不但用的是素人演员,还根本就是导演的家人朋友。其中奶奶的扮演者是牛小雨本人的外婆。片中有一段奶奶作为演员与导演的对话,她在拍摄中对自己的时间感产生了怀疑,跟片中不知今夕何夕的人物相呼应。这一段嵌入得恰到好处,让我们看到演员与人物之间虽有不同但没有彻底的割裂,而是一种连续性关系。这也是作者的一种宣言,影片始终没有打破与观众的第四堵墙,但却消弭了创作与生活、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让我们对摄影机的存在和主体性异常警觉。这样一来,叶子才能顺理成章地重新见到爷爷,才能面对日渐失忆的奶奶。牛小雨才能留住一个家庭即将逝去的记忆。

人的线索之外,鱼花塘这一地点也承载着厚重的回忆。《青少年抑制》去西宁的时候,“导筒”就此曾问过牛小雨,她回答说:“鱼花塘是我从小到大上学的必经之路,合肥这整个城市的都市传说有一大半都集中发生在鱼花塘。小时候觉得鱼花塘的树林和水里藏着无名尸、妖怪、鬼和全世界在逃的‘罪犯’,附近所有学校的风云男孩女孩也都会去鱼花塘谈恋爱,躲在树林里亲热。鱼花塘是我童年全部想象的集合,是我的《双峰》。”

鱼花塘连接了作者的个人记忆与当地的集体记忆,二者相辅相成:她从集体记忆中汲取灵感,进而又用自己的才华记录、保存、传播了它,集体记忆通过她的作品超越了当地人的口口相传,进入了更为广阔、持久的人类记忆共同体。片中对安徽方言的使用,有其实际考虑,比如素人演员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可能在自己惯用的语言中能更加自如。但其效果惊人地好,在描摹普世人类情感的时候,找到了“个人”与“世界”之间的中转点——“故乡”。影片的地方特色让它的故事、情感都更加令人信服,它让每个人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从而感同身受。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还是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或者说是关于同年回忆的故事,并巧妙地处理了一些家庭关系。叶子是(外)祖父母养大的,这跟很多八零后、九零后的孩子一样(之后的一代人中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像合肥这样的城市里就比较少见了)。有时候,特别是长大以后,他们会分不清、想不起某件事是跟父母做的,还是跟(外)祖父母。影片后段,叶子在大夏天穿上一件有特殊意义的毛衣,所有被隔代抚养的小孩都会会心一笑,想起每个被捂得直冒汗的春秋。这种个人化的经历带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代表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的共同体验。牛小雨敏感地捕捉到了这种体验,为我们留下了这种记忆。

记得小学时老师常说,祖辈带大的孩子分两种,一种被宠坏了没教养,一种内向孤僻不合群。这种说法当然很极端,但都市中与奶奶爷爷外婆外公相依为命的孩子总是有些孤独,因为老人的精力有限,也不太愿意放孩子出去。于是自己玩成了家常便饭。而“自己玩”除了可能让人孤僻外,还会激发小孩无限的想象力。毕竟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愉悦自己,就需要“脑补”一切自己渴望而不可得的,比如假装自己的卧室是个神秘处所,比如在大脑中为自己杜撰几个朋友。《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里有好几处关于童年与想象的场景,让人看得鼻子一酸。不是伤心也没有悲情,就是自己的想象及其产生的背景在大银幕上被赋予了一种存在的合理性。因为牛小雨的作品,那个时代虽已随风而逝,却并非不留痕迹。

作家蒋韵说自己“每写完一个东西,总有一种抢救出什么的感觉:从自己的记忆中,从日渐老去的生命中。像是和生命赛跑。”牛小雨所进行的,正是这样一种无形的抗争。她要用电影这种时间的游戏,把时间所带走的和即将带走的一切记录下来,把记忆与想象具像化,让逝者永生,让所信成为一种存在。

导演前作:

 5 ) 好听的电影

很多七八十年代的老歌听起来机具回忆感,会让我想起儿时的事情。看电影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了。

后来长大后,看到很多大妈再社区跳舞时,也会放这些怀旧金曲。和同学聊起这个话题,他们却不理解,觉得我不时尚而且老气横秋。之后我便很少和同龄人聊这个话题了。

现在,能从这部电影中听到这些曾经我喜欢却得不到身边人认可的旋律,感觉我的青春似乎才刚刚开始。

 6 ) 映后让我豁然开朗!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镜头、画面舒服绚丽,很有灵气的一位青年导演,但电影故事结构一般。

2023.3.23 资料馆二刷,导演牛小雨和沙丹老师映后对谈,通过导演的一些个人化解读和表述,对她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有了一些基础了解,再来看这部作品,心中多是了然。

导演把这间老屋子想象成一个记忆的共同空间。在这个空间当中,时间是非线性的,它存在着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交合,导演认为叶子和奶奶都共同享有这个空间之下的记忆,于是,电影的拍摄视角会在叶子和奶奶身上不停转换。

这部电影是一种对私人家庭回忆的呈现,充满着年轻导演先锋性的表达,期间会有一些动画的表述,跨媒介的融合呈现,结合了现代装置艺术的手法。虽然是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但仍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导演给了我们很多开放性的思考余地。

牛小雨导演本人和她的影片拍摄风格有较强的反差感,她本人是充满着阳光、开朗、幽默和生活气的一个人,但在她的作品当中,又有一些比较痛苦、忧郁的回忆性表达。导演解释到,她对于这些回忆或者记忆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自己爷爷奶奶的过去特殊时代经历的影响,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家庭生长环境对于导演的原始创作思想的塑造。

 短评

2.5。片子最大的亮点在于女主角的选择。虽然是素人但是自身内涵了一股木讷和感性,沉默与灵动,朴素与幻想互相交织的气场,它撑起了影片的半边天。不断看到各种模仿痕迹,尤其是对蔡明亮《洞》的形式学习,女主缓慢又跛脚的移动也让人想起《不散》(虽然她移动的方式和性格特征结合的挺好)。我不知是不是看到了最终版,因为听说到了十一月还在改动,但剪辑应该造成了影片最大的观看障碍。它缺乏基本的内在视觉节奏调动配合意识,片段之间时而冗长重复时而琐碎突兀,很多完全不必要的画外音(尤其是导演的音轨)陡增了冗余文青气息。能理解影片展现童真在木然现实中不忍幻灭的意图,但貌似它只停留在了创造者自己的脑海里。

4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小时候的世界是怪物、死亡、大人嘴里的故事;长大后的世界是家乡、死亡、不愿说出口的再见。

9分钟前
  • 暴暴躁躁
  • 推荐

情感真挚的学生作品

13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3.5】这样的气质想到阿彼察邦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千禧年儿童歌舞、对电影机制的自曝也共同为影片构建出异质性。但主要问题是内容的空泛,光靠单一的追忆情绪支撑这样的体量太勉强。另外最后明明拍出了极为强力的一镜,却仍要延伸出欢愉的尾音是何必?全程的家乡方言让我蛮亲切,加上题材不自觉也让我想念起家里的老人了。

16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还行

很可爱,那几首歌都特别好。一点也不装。未经修剪的生命力。

17分钟前
  • 圈圈儿
  • 推荐

每到觉得有点无聊、这演的都是什么呀的时候,又突然觉得有点意思,总之国产小文艺片平均水平的样子吧

21分钟前
  • nonsense
  • 还行

nyaff 可能因为导演对记忆和空间的感知方式跟我很像以及我小时候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里面有所有能trigger我的童年记忆的东西:晃动的光斑、昏昏欲睡的下午、看风和树叶一起呼吸、音墙内让人走神的钟表声、永远在看冲关节目的爷爷奶奶、假装在忙耳朵却在抓大人们聊的所有八卦,我是一个沉默又胆小的小孩,但脑子永远在忙着处理光线、味道、情绪。像被抓回2010年的夏天,放学路上跟自己玩游戏、奶奶背着书包在后面追,回到家又是无所事事的午后,躺在床上看小说,光在身体上游走,意识在耳朵捕捉到的每一种声音之间游走,时间永远过不完,不知不觉就睡了很久。走出电影院依旧是每天都走的街道、地铁站,我却很恍惚,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像是做了小时候会做的那种梦,一觉醒来就是十年后。

25分钟前
  • NAVIS.
  • 还行

我觉得不错,挺有意思,有点阿比查邦。情感也很到位,能打动人。跟熊三个人在卧室里跳舞那段把我鼻子看酸了。打分可能手松了,算是首作加分吧~

26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创伤与时间构成了本部电影的两大母题。叶子的鱼花塘被“时间”之水注满,池底掩藏着“创伤”的沙石——水能塑沙,亦能隐沙。实验性的歌舞场景同样以时间为展开轴线,三个代际的韵律声响轮番上演。更值得赞许的是,叙事文本铺设了复杂而又严密的时间结构,关键要素的初现与复现交相呼应,人物位置的在场与缺席逐渐明晰,迷宫式的推进过程或许令人联想到博尔赫斯的宇宙。随着情节逐步展现,观影者的身份亦从观察者过渡为解谜者,并且有可能最终实现银幕内外的双向抚慰。所谓“解谜”,或许挺接近心理治疗的基本视角,也就是从不时出现的图绘和音乐里发掘未被明言的往事尘埃,如就童谣而言,对于女孩的童年来说,老狼构成了威胁者,奶奶则是救援者。总之,不同代际的人物联结为生命的回环,屡屡显现的符号提示着消逝的常在。不过,拍摄时空似乎没太大必要。

30分钟前
  • Mockingbird
  • 推荐

建议导演以后做一些公益影像,比如促进睡眠这方面。

32分钟前
  • 皮肤君
  • 很差

能感受到很强的情感能量,美术布景、影调感觉皆从记忆中开掘,又延伸和洞开出别样美学风格的想象空间。对小时候在奶奶家生活的印象就是在溽热的夏天午后昏睡然后做好多梦,而导演也在拍梦境,她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与爱化成很温柔可爱的形象,在片子里有出演的应成在现实中也这样温柔可爱,一切都重合了,很喜欢,也想念19年的夏天。

33分钟前
  • 工凡
  • 推荐

7.1 #Locarno2021# 童年音乐剧。在华语片维度中偶尔在叙述上展现出相对自由的局部,导演在片中的存在也很有趣。但演员的问题较大,“人工的自然元素”还是给得相对不自信。

38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很慢的电影,阿彼察邦式与突然出现的鬼魂交谈,蔡明亮般迟滞行走的女主角,很多斑驳的光影空镜头,还有几场非现实舞台戏份。《如何用最低成本装神弄鬼》

4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非常适合中午看的一部电影,观影体验极佳。导演电影素养太好了,虽然能看出来受到了阿彼察邦和蔡明亮的影响,但仍然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女性视角。刷新我对大陆独立电影认知的作品,致敬!

42分钟前
  • GothamPunk
  • 力荐

能看出是一部导演比较私人的作品,让我联想到自己很多在半梦半醒间做的梦境,而能把脑海中的东西表现出来,无疑是幸福的一件事。个人的观感是,觉得电影前期的导入有点慢了,与后半部分的虚构产生了一定融合不佳的问题。

43分钟前
  • 练习曲
  • 还行

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4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75/100 #Locarno2021 记忆、梦境、想象与现实

49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推荐

模仿的痕迹有点重,但是难以掩盖闪光点,未来可期

50分钟前
  • Julien Sorel
  • 还行

毕赣之后出来的这些大陆年轻文艺片导演的东西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带有大量的蔡明亮和阿彼察邦的框架和痕迹。这片子的导演也一样,镜头语言、剪辑衔接、构图颜色都有太重的不属于她的签名,但在这些咿咿呀呀的学语者之举之后有一种淤青一般浓重的私人情绪和真诚,几乎是从这大片他语织成的画面中渗出,细密地悄悄地成了自己的语调。演员选得好、声音设计非常非常助力,临近结尾的细碎和摇曳也终于有种冲破了他语进入状态的醉幻喷涌;如今少见但又相当灵灵窸窣的大量曝光与阳光的使用;即使有那么多生涩的词不达意的镜头和转换(以及任性且在我看来颇为减分的刻意的“超现实”歌舞戏),仍然酸了我的鼻子,眼泪掉出来了。真好(不过还是请继续加油啊,词不达意的尴尬毕竟只在年轻的初学者身上才值得放纵)。

54分钟前
  • ../
  • 还行

纯粹的私人化的表达,可以看出导演是个特别细腻怀旧的人,对家和家人都有很深的感情。房子像是会呼吸,水塘像是有灵性,看得我特别触动。与其说像蔡明亮和阿彼察帮更让我想起路边野餐。导演视角的乱入不知算不算是唯一的败笔,虽然我们知道这电影和主角是构建于导演的经历和回忆,但这种类似纪实或伪纪实的风格削弱了想象/回忆世界的那种只有在纯粹的fiction里才能迸发出的感染力,也稍稍削弱了主角的分量,让人一时间分不清电影的视角

56分钟前
  • Wandere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