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来处是归途

HD

主演:唐小然,张鸿敬,李坤棉,时晓飞,原文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山西话年份:2020

 剧照

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2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3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4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5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6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3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4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5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6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7来处是归途 剧照 NO.18

 长篇影评

 1 ) 感动平遥观众,这部处女作教你如何拍好家庭题材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于2020年10月19日落下帷幕。在当晚举办的“爱奇艺之夜暨影迷派对”上,本届电影展四大单元“卧虎”“藏龙”“从山西出发”“首映”的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最终揭晓,《由宇子的天平》《我们四重奏》《来处是归途》《甜蜜的事》四部影片分别获选。

其中,“从山西出发”单元观影团最受欢迎影片由《来处是归途》获得。这部作品改编自山西新锐作家李燕蓉中篇小说《等待》,编剧、作家张卫平执笔改编,由山西省新锐导演刘泽执导。该片聚焦于阿兹海默症患者家庭内部,展示了病人家庭真实而残忍的生活真相,探讨了“临终尊严”这一严肃主题,是一部独特而严肃的处女佳作。

《来处是归途》获得本届平遥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观影团最受欢迎影片

“选角的时候,演员跟你脑海中的形象越接近越好,等定了人再去拍,导演就要学会妥协,往演员本身去靠,想办法去了解演员他本身的一些动作、体态,往他身上去靠。”

“我觉得不怕模仿,尤其第一部、第二部的时候。模仿本来就是在学习,而且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天才。我只是一个很普通、喜欢电影的人,想通过这个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

就在本届平遥电影展举办期间,拍电影网Pmovie也有幸采访到了《来处是归途》的导演刘泽。在近一个小时的专访中,他也向我们透露了很多关于本片的改编经过、表演细节、导演心得,以下即为此次采访实录。


拍电影网:《来处是归途》是根据一部小说改编而成,您能介绍一下原小说的情况吗?

刘泽:原著小说《等待》是山西女作家李燕蓉老师的作品。小说和现在的成片有一个差异,小说是以女主角男朋友秦牧的视角出发的,是他见证了夏天整个家庭的变化过程。我读完小说就一直在思考,并结合当下我对身边人和事的一些感知,觉得把视角换到夏天这边更好。因为这可以从内部的家庭关系上进行一个突围,去探讨他们面对老人生死的问题,如果从秦牧出发的话是客观地看待另一个家庭,我可能更想从内部来探讨一些东西。

《来处是归途》海报

还有一点,我不想要夏天和秦牧之间是爱情。他们可能只是互不相厌,或者有好感。其实现在进入婚姻生活当中的大部分男女,真正因为爱情在一起的还是少数,只是到某个节点,大家觉得差不多就走到了一起,只是一个伴而已。很多可能是亲情。

拍电影网:原著小说是一个什么体量?是短篇还是中篇?

刘泽:是中篇小说。其实影片呈现的内容不止是《等待》这一篇小说的内容,还有她的另外两部吧,但不是全部拿过来的。比如说夏天闺蜜的那条线,其实就是另一篇小说里面的东西。我跟李燕蓉老师联系以后,就把她的小说整个都通读了一遍,因为我需要了解作者的整体气息。我提取共通的东西,把我生活中的经历和体会跟作者、小说之间建立起一个联系,让它们交织到一起,这样才能生发出一个新的东西。如果想要拿捏的更准确一些,必须要先走到心里才行。

拍电影网:小说是李燕蓉老师主动给您的吗,还是您自己发现的?

刘泽:是朋友无意间发现推荐给我的。因为我一直在找小体量的东西去做我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考虑到投资的问题,投资小的话我更能驾驭。之后朋友告诉我他看了一篇获奖小说,问我要不要看一看。我看了以后觉得挺好的,能触动到我,跟我身边的一些东西也能交织起来。

《来处是归途》创作团队 制片人孙京勇,小说作者李燕蓉,主演唐小然,导演刘泽

拍电影网:从接触小说到筹备拍摄,大概经历了多长时间?

刘泽:2018年底我接触到这个小说,前期准备剧本差不多有五个月时间。拍摄是从2019年7月中旬开机,8月初杀青,大概花了20天的时间。

拍电影网:这部作品是您的处女长片,您之前还拍过别的一些作品吗?

刘泽:在这之前我还做过一些短片,大概三四个。之后歇了几年,为了生存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等条件又好一些,这个情结一直放不下,所以又回来继续做。那时候拍剧情片,牵扯的资金量很大,我就尝试去做纪录片,做了两部,一部《三大爷》,一部《多巴胺》。因为很多问题这些片子大家也看不到,所以说这部片子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作品。

作品看不到,就等于是抽屉艺术,但它也有意义,它锻炼了我。拍纪录片我喜欢自己掌机,拿机子去跟踪,也是长时间地去跟踪一件事。这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生活,怎样去发掘一些细节。我自己摄影的话,对影像的感觉也会有一个锻炼,在拍摄剧情片的时候,我跟摄影师的配合,包括机位跟演员之间的距离,他们之间如何运动,对我来说相对更容易一些。

拍电影网:您之前是学电影出身吗?

刘泽:我大学的专业是舞蹈编导。我是太原师范学院的学生,赵涛老师曾经就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当时《世界》去选跟组演员,赵涛老师演文工团的演员,我们跟组去演了文工团的同事。这个经历影响了我,从而对电影发生兴趣,想要去投身创作。包括电影美学上面,其实最早也是受贾导的影响。

《世界》(2004)

拍电影网:现在很多新导演在做处女作的时候,可能会去选择悬疑、犯罪这样的类型,但您是选择了家庭伦理这一类型,为什么会从这个类型入手呢?

刘泽:可能还是熟悉吧。我之前的《三大爷》就是一个有关老人的纪录片,我跟了好长时间,对老年群体的状态是比较熟悉的。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就觉得它离我很近,家庭题材的东西我是喜欢的。我喜欢是枝裕和的作品,表面平静如水,内里却波涛汹涌,我觉得非常棒。他通过一些细节去呈现一些东西,他的台词可能是平常不过的,但仔细去品都会有导演想表达的一些内涵。

包括他喜欢拍食物,这个点也影响了我。比如我的片子里米粉肉这个细节,逢年过节我们经常会去我爱人的奶奶家里做米粉肉,这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做这个戏的时候,我就觉得可以把它放进来。是枝裕和也经常把天妇罗之类的食物放进戏里,所以我觉得我也可以尝试一下。

《来处是归途》剧照

拍电影网:我们现在只能是从语言上去判断这个电影是发生在山西,但具体的地域性上不是特别明确,这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刘泽:没有太多考虑,主要是从表演上去考虑的。因为我的预算体系之内,不能保证所有的演员都是最优秀的,很多演员可能台词、表演各方面并不专业。尤其里面还有非职业演员,都是我身边的朋友去演。这个时候如果你让他用母语,会很自然,但如果让他说普通话,因为没有经过训练,就没那么灵动。我没有限定一个区域,因为这些事是共通的,放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成立的,谁都会遇到。可能具体情况不同,但家庭关系的问题都是相似的。

拍电影网:但两位年轻演员,就是秦牧和夏天,他们俩的语言是普通话。

刘泽:这个没有办法。当时一直在找,但到最后快开机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山西籍演员。不是说人家不优秀,但我脑海中已经有一个形象。最后我们是在北京去找,找到一个女演员来演。我试着妥协以后,觉得也未尝不可,因为我身边的太原家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中青三代,一个家庭当中是三种语言。而且他们交流起来一点都不违和,后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可以放进来。但也有个弊端,就是我之前说的表演问题。所以现在大家也感觉,好像年轻演员和两个老演员在演技上稍微有点落差,其实还是台词功力的问题。

《来处是归途》剧照

拍电影网:能介绍一下演父母的那两位演员老师吗?

刘泽:秦牧、夏天和爸爸、妈妈都是职业演员。爸爸的演员其实之前也跟我身边的朋友合作过,也演过类似的角色。我去挑选爸爸这个演员的时候,有个细节,他本身说话就有点颤颤巍巍的,有那个状态。就因为这个细节,我最后确定了他。试戏的时候他就面对面抓住我的手说台词,我觉得这就是我要的感觉。

李坤棉老师是演的妈妈。因为我们的戏本身很苦,所以妈妈的角色就不想找一个形象很苦情的,而是想找一个面相上给人感觉很温暖的演员。最早我拿到李坤棉老师的资料,她发来两段电视剧的视频,我觉得有些夸张,因为我不喜欢看电视剧,而且还是古装剧。我说再寻找一下,就没有去联系她,但找了一圈以后还是没有太合适的。

于是说再去面对面见一下李老师,因为李老师的口碑很不错。然后我就见到了她,就在她家厨房,我坐在那里聊天,她一直笑着跟我们说话,给我们倒水,招呼我们。这一刻我觉得她就是我想要的“妈妈”那个感觉。

《来处是归途》母亲演员李坤棉

拍电影网:影片里您设计了三到四场超现实或者说是梦幻场景的戏,但我看到也有人评价说这几场戏和主体的现实部分衔接的不是很好。

刘泽:他们说的也没有问题。我觉得不是这个形式有问题,而是我这块处理得不是很好,让大家产生了这种感觉。如果把现实跟非现实放在一起,大家真正感觉到舒服,没有断裂感,这才到位。我不认为这是个错误,而是我没有做到极致。

比如说夏天在窗帘上那一段,也是一个非现实状态的戏,但那一段大家会觉得是对的。其他的地方,观众觉得有些跳脱,那就是形式上我没有做得很好,但我的本意其实是想通过视觉而不是台词去表现一些东西,是想把演员的内心状态外化出来。

窗帘那场戏,她跟窗帘之间有爱抚、有包裹、有挣扎,其实那就是夏天的内心,她是被现实包裹住的,是被无形地利用,释放不了。包括在泳池里的梦,是她跟前夫之间,他们看似已经分裂,但她的内心是解脱不了的。包括后面为什么有水的设计,也是最后她父亲真正死掉的时候,夏天内心的那种窒息感。她的内心是荒芜的,所以我会想要一个废弃的空间。她看到自己躺在水中,笑着死去,其实是曾经的夏天死掉了。

《来处是归途》剧照

公园起舞那一场,其实就没有做好,我在剪辑的时候发现了。在手风琴师傅介入之前,那是一个现实情景,父亲刚出院,大家推着他走。后半段就是夏天内心的一个心境。夏天当时还抱有幻想,认为父亲还可以健康起来。如果我让父亲跟正常人一样从轮椅上直接站起来,跟夏天去跳华尔兹的话,那就很魔幻了。而现在是他颤巍巍站起来,观众可能不一定明白,可能会以为这是真实的。所以其实还是我没有做好。那场戏是我偷拍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不是借口吧,最后呈现出来就是没有做到极致,也有很大的遗憾。

拍电影网:还有一场秦牧和他父亲在厨房对话的戏,可能是我比较敏感,我看的时候感觉那个录音有回音,收声好像有点问题。

刘泽: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不同的空间会有不同的效果。在录音棚去混音的时候觉得没有问题,换一个地方可能又不太一样,有些细节在大影厅里可能就放大了。

其实也挺为难录音和混音老师的。因为我们只有两个无线手雷,一个杆。但我们演员的调度有点大,好几个空间,又害怕杆子穿帮。这样就难免有一个方位的演员声音会有些发虚发飘。那么狭小的空间,下杆其实也为难演员了,现在看来没有一处穿帮我觉得也挺不错了。这种室内戏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搭棚,墙可以动,光位也能好好做,但我没有那么多预算,我只能纯实景拍摄。

《来处是归途》剧照

拍电影网:您在拍摄时会事先画分镜图吗?还是说到了现场再去安排调度?

刘泽:是到了现场安排。这可能跟我拍纪录片有关,我觉得把演员扔到一个空间里,它与空间中的一些道具,包括对整个空间产生的感知,是比较迷人的。不要限制太多,把演员先放进去,让他熟悉这个空间,然后在这个空间里流动起来。所以我是到现场,根据场景和演员的习惯进行调度。

选角的时候,演员跟你脑海中的形象越接近越好,等定了人再去拍,导演就要学会妥协,往演员本身去靠,想办法去了解演员他本身的一些动作、体态,往他身上去靠。打个比方,比如你是左撇子,我让你用右手去拿筷子,你肯定怎么演也不对。大师级的演员,他是可以去塑造角色的,但小体量的戏,有些甚至都是非职业演员,你没办法去重新塑造一个东西,可能更多地是让他去回归他自己。

拍电影网:在演员演戏之前您会让他在现场排演一遍吗?还是说会直接拍,以拍摄次数去达到预期的目标?

刘泽:我是直接走戏,但未必拍。这个戏是一个什么情境,大概是一个什么事件,大家先按自己的感觉走一下。走戏的时候,是一个自发的、潜意识的走位,在这个过程中先了解一下他们习惯的路线和动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调整,还要跟机位配合,都是一遍一遍地磨。

我给演员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我写的台词他们都没必要原原本本地去说,你也可以即兴。我是赞同演员即兴的,即兴的东西是一个真实的反应,不是演出来的,而且能把准备好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语言。导演需要给演员一些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只要表达明白就行。

《来处是归途》剧照

拍电影网:有一场戏,估计很多人都被感动到了,就是父亲尿裤子母亲和女儿帮他清理,那场戏是怎么拍的?

刘泽:那场戏其实挺难拍的,我留了一天时间专门拍这场戏。有个细节是,爸爸的屁股是露的,但生殖器其实是有遮挡的,冲水的时候爸爸就不让女儿到前面,但是女儿觉得那样会有些假,这块他们在现场还有点小矛盾。爸爸屁股上抹的东西是豆瓣酱,拍完以后我们晚饭又吃炸酱面,所有人都不吃(笑)。

为什么想要控制在一天以内呢,因为拍一次就得重新处理一次,帮演员擦上豆瓣酱,再把胶布缠上,难是难在这一块。并且副导演还需要帮忙喊场,演员到哪个点位,有些地方需要配合,比如女儿在门外,要进去,有一个套层的空间,是需要提示一下的。

拍电影网:您的这部影片在这届平遥影展被放进了“从山西出发”单元,您觉得您现在能代表山西电影的一个整体创作水准吗?您的创作有被贾樟柯这样的大师导演影响过吗?

刘泽:我不敢代表山西,或者代表其他人,我只说自己的一个感受。其实我也在前辈们的影响范围之内,很难跳出来,尤其是美学。我觉得不怕模仿,尤其第一部、第二部的时候。模仿本来就是在学习,而且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天才。我只是一个很普通、喜欢电影的人,想通过这个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

《来处是归途》创作团队亮相平遥影展

我觉得没必要把这个东西割裂开来,因为你在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发现你的不足。就像写字一样,从会写字,到去临帖,然后再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那么拍电影也一样,早期的习作,大家也是受自己喜欢的导演的影响开始创作的,然后才在这个过程中去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我觉得没必要追求一步到位,除非真的是天才。我是普通人,我只能这样一点点去做。

山西确实很出导演,但山西本土导演,大部分还是做偏主旋律、正能量一些的,偏商业的片子少一些。大部分好的导演其实都离开了山西。我还是觉得先打动自己,才能拍出有味道的东西,这是做减法的一个过程。我的美学、我的认知、我的感触,可能是90分,本子写出来可能变成80分,拍出来的时候可能就60分、70分了。可能有人是天才,是可以不减分地完成的。我觉得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完全还原出来,是很难的。

拍电影网:这部影片您是打算进院线还是直接上视频网站?

刘泽:还是期望能在大银幕上呈现。我的片子投资小,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还是等机会吧。如果能进院线还是想能在大银幕上放映,即使可能没有票房,也还是想走一下,因为线上和大银幕还是两种概念。

拍电影网:代表我们的读者和粉丝,希望能尽早在影院看到这部电影。

刘泽:谢谢。

 2 ) 需要此作

某某买了外网的戏剧节资源,我也看了一下。 这个片子整体上压抑着的表演情绪很到位,在随处可见的夸张的表演中这种格调实在已经是很难得了。 故事改编自李艳蓉《等待》,小说原著没有看过,这里聊聊剧情。 丁涛先生在《戏剧三人行——重读曹禺、田汉、郭沬若》中数次明白无误地批判我们的文学传统已经被简单化地归结为“批判现实主义”,这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创作者们的偷懒现如今变成了一个很令人头痛的普遍现象:感觉没有必要谈的则坚决不谈了,如同老舍在《茶馆》当中张贴的那某句告示一般了。 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有不少人没有能够走出五六十年代以来的一些基本论调,导致我们在主流文艺界所看到的东西是一遍遍一模一样的: 几十年来的讲述风格是差不太多的,只是部分东西变了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

 3 ) 看到尴尬的情节,我的脚指头不停的在扣地板

不认识导演,但对这样事关生死大义的影片,本能有着好感和好奇心。我不得不说,看完我还挺失望的,一般来说,作为导演处女作你得鼓励,你得爱他呵护他,但在我这,我可不惯着你,不行,或者不行在哪里,我都会说出来,不吐不快,因为你毕竟浪费了我一个多小时。但总感觉不对劲,仔细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我太苛刻吗,我想不是,豆瓣6.4分,也就是勉强及格。看了导演访谈,再看了本片,我不得不啰嗦两句。

首先是题材,阿兹海默症,这个题材虽然已经被玩烂了,比如哈内科的《爱》,简单质朴的剧情,却是那么打动人心。再比如,同样的题材,同样是新人导演,法国作家泽勒能够拍出《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在题材视角处理上不做作,不刻意,但却另辟蹊径,视角独特,泽勒是把这个题材当恐怖片来拍的,老人的视角让我们更有代入感和同理心。

应该说导演出发点是好的,阿兹海默症,女性视角,但是我却很难跟女主共情。我想问导演,为什么不去深度挖掘一下女主的精神世界。不去好好刻画,而只是做几个梦,产生一点幻觉,就凑合了。因为这些机关设计出现的时间节点不对,或者就是有些唐突。女主频频的作妖,动不动就产生幻觉,实在让人无法共情,让人出戏,我总感觉夏天不是老夏亲生的。

其次是剧作,从结构和情节设计,都有一些问题,这些细小问题的积累,导致了本片一步步走向尴尬。视角太多,导致我频频出戏。情节上,多处情节不合理,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比如课堂上,讲到中央集权制,跟本片主题和主线副线有关系吗?如果课堂上,老师讲生死,或者讲爱情,都是跟主线的死亡议题和副线爱情线有关系的。遗憾的是,导演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再比如,姐姐和妈妈的矛盾爆发,怎么就那么突然呢,前面有很多时间可以做铺垫,如果从家庭内部矛盾出发,这也是很好看的戏。

演技方面,老头的演技真的可以,老头儿真的是看的人特别心疼,我曾经数次为他共情,我甚至后产生了老无所依的后半生的后怕感了。反而这些年轻人我觉得很奇怪,尤其这个女孩儿,女主角儿这个,这个演的太过了,但这个女孩儿,哎呀,处处都是她的戏,感觉太使劲儿了,应该自然一点。比如女孩用针管给老爷子注射食物,感觉就在逗小孩吗,哪里是对自己爸爸,人活到了针管吃饭的地步,是多么难受和悲哀啊,你却演绎的跟逗小孩一样。女主的演技让我尴尬到我的脚指头想扣地板,我突然想起了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留下的脚印。再比如,男友在病床上对女孩动手动脚,我想问导演,这么尴尬的剧情,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看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走神,某一个瞬间,我突然想明白了,我为什么喜欢看文艺片,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跟我有真正,发自内心的交流。本片试图和观众建立的联系,被他的剧作,结构,表演,给瓦解掉了。我不得不说,很遗憾。

我的总结就是,一会儿贾樟柯,一会儿又毕赣,结合的又不好。这样的题材还是保守一点处理,别玩花活,别整虚的,你就老老实实现实主义,多好!

 4 ) 来处是归途:重锤才是人生常态,其实

Day 23(1.23)

In this world theres a whole lot of sorrow,

In this world theres a whole lot of shame,

In this world theres a whole lot of sorrow,

And a whole lot of ground to gain.

——《Why walk when you can fly》

今兒看一篇寫關於最近先火到不行又翻車的宋智雅的文,有句評論我很喜歡,她說,節目裡宋智雅高超的撩汗技能跟她財閥千金的人設完全不搭嘎,因為千金其實並不需要通透人性,也不需要提升討好技能,她們本身才是那個隨行的習慣於被討好的那個。深以為然。

大概,這就是處境和經歷決定眼界吧,就像今兒晚上看的這部《來處是歸途》,不負責任地推測,導演應該人生蠻順遂,所以對於很多人生困境苦難都帶著想當然。

豆瓣簡介是這麼介紹這部片子的,“在外地晉劇團工作的夏天一番周折後調回到本地工作,這樣她便可以幫助母親照顧已經患阿茲海默症十年的父親,卻沒想到母親竟因她的歸來而感到焦慮。隨著父親病情的發展,原本以為自己會給父母帶來溫情的夏天才慢慢體會到生活的重量,卻沒想到命運的鐘擺又向她襲來......”

老實說,如果但凡我有看電影前看影評和看簡介的習慣,那麼最後兩句,慢慢體會到生活的重量和沒想到命運的鐘擺又向她襲來,濃濃的沒被生活踩在地上摩擦的臉上血花四濺的不沉感就足夠勸退我了。

事實上,每個場面幾家在外的人回到家,只要不過分遲鈍都能感受到父母的不適應,對,不是只有你才會不適應再次跟父母同住,其實父母也會感到不適應。

她們也要面臨生活習慣為了適應你而調整改變,從兩個人的頓頓湊合,到三個人的餐餐有蛋有肉有水果。

尤其是當家裡已有一個老人長年處於生病狀態,生活日漸不能自理,幾乎所有疼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有萬一拖累孩子的擔憂,以及要被子女看到自己越來越不中用的無力感和焦慮。

如果說,這都要動用到“卻沒想到”四個字,那這子女只能說要不是一直誤以為父母不會老的天真無邪,那就是從無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站在父母立場上思考過這些問題。

而下一句“卻沒想到命運的鐘擺襲來”,也讓我想起一句俗爛話,有的人在難過與自己沒有新鞋,而有的人其實都沒有腳。

對不起,我的確比較冷漠,無法被輕易撩起我廉價的同情,其實她那些卻沒想到的事情,是每一個成年了的人,都會面臨到或者將會面臨到的問題,說困境我都覺得用詞太嚴重了,作為一個被蹂躪過無數次的人來說,這些她卻沒想到的,恰恰才是人生常態。

吐槽了許久,我還真不是黑粉來的,對於一個淚點無敵低到玩具總動員都能哭掉一包紙巾的人,這次被拔高了期待值,以為可以看到一部國版《困在時間裡的父親》所以備好一捲衛生紙和垃圾袋,結果越看越可樂的心情,誰能瞭解一下?!

講僅有的兩個哭點吧,其一,剛開始,父母一起去看訂做的壽衣,媽媽拿起壽衣在身上比劃著問爸爸好看麼。

我能接受我自己坦然面對生死,也早做好了遺體捐贈的準備,但我突然發現,我忍受不了父母這麼冷靜策劃自己的身後事,覺得心疼,太心疼了。那一代父母任何事都想替我們擔著,以至於自己的身後事都捨不得麻煩子女,需要自己操持,我受不了,光想像我媽跟我說,她籌備好了所有身後事,一旦她沒了的那天壓根不用我手足無措,我就受不了。

哭點其二,爸爸開始大小便失禁,媽媽寧願自己一個人累死累活給爸爸洗澡脫衣,也不要女兒過來幫忙,試圖最後維持住父母的自尊,然後爸爸在女兒替他脫下被尿失的褲子的時候嚎啕大哭的時候,我也在第三排座嚎啕。

以前在保險公司的時候,總有客戶鐵嘴銀牙,將來老了就自盡,我師父總會回答,能自盡的都是好的,最怕到時心有餘而力不足。當年我是不信的。怎麼會想死而死不了呢,怎麼可能會無法掌控呢?

後來我發現是真的,是真的人會老到毫無行為能力。所以作為一個奶奶患阿爾茲海默症多年的家屬,患病多年到奶奶的親女兒我的姑姑在她92大壽時聽到我祝“壽比南山”時,失口驚叫痛苦不已,實在無法相信影片中橋段,已經是阿爾茲海默症重度患者的爸爸可以手腳利索的拿水果刀直刺咽喉。畢竟當初我奶奶可是在中度時候就手腳無力,行動有礙,數次從北方大炕上摔下,摔掉了滿口直到快九十還結實潔白的牙。

就不詳細吐槽我認為的影片缺點了吧,畢竟差不多在群裡都吐槽完了。所以再說另外一個我覺得的優點,爸爸拉在褲子裡,媽媽控制不住情緒地嘮叨,這時候,不怎麼回家照顧爸爸,只會拿錢回家的姊姊,制止媽媽的嘮叨,說出的那些制止的話,分外真實可笑,以至於有過相似生活經驗的人一聽,頭頂三昧真火直冒。

姊姊嫌棄媽媽在外人(二女兒的男朋友)面前吐槽,丟人。然後說出了一句讓所有親自照顧病號都會抓狂的話,“我爸是病人,你跟他生啥氣”(大意是)。

來了來了,傳說中的道德制高點雖遲但到,不親自照顧病號的人,照顧病號不久的人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顯而易見,你試試天天對足一個完全需要人照顧,甚至需要喂飯和接屎接尿的病人24小時,白天不能休息晚上不能睡覺,對足一整年試試,對足三年五年十年呢?

光用想的,不用實際操作,每個人都可以是聖人,但若真的日日去做,你就會知道什麼叫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所以,但凡,姊姊不是一個導演樹立的跟女主角完全不同的只會拿錢的反派工具人,更好的處理手段是,不要自以為是的教育她媽,而是接手去替爸爸做清潔,連個屁都不要放,對,連個屁都不可以放,因為不親手照顧的沒資格指手畫腳。

最後,吐槽也會吐槽的累,有一個觀點不說憋得太難受,也許我沒有對所有媽媽做過一個範本量極大的田野調查,但,以我淺薄的對於所有認識的媽媽們來說,一個還有女兒沒有最終最好歸宿的時候,她是不會陪著去世的老伴兒自盡而去的,這不是個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童話故事,這是個生活流的現實故事,而現實就是,你走了,我盡力了,我會好好活,繼續照顧我們的孩子,這才是媽媽。

別跟我扯什麼,她們明明一起做好了壽衣就是打算一起死,明明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提前做好身後準備,也是常態而已,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無關,其實,真的。

我現在終於相信以前唸書寫作文的時候,老師總是罵我,不要閉門造車不要想當然,所謂何事了,也是真的。

想拍平凡普通人的生活,就多去接近普通人吧,普通人,不會有兩個姑娘敢在有人的浴池裡大聲探討,他進入我越深,我想分手的感覺越淡的。普通姑娘,哪怕三十四十歲了,也不會有厚臉皮在人多的浴池裡,大聲討論,我以為我們分手的時候會做愛,這個話題的。不是我們假正經不討論,而是不會非得在不認識的人面前談論這些事,真的。

普通人的生活不是想像的詩意的不說人話,而是再累再苦還會拼勁全力自得其樂,那也是詩意,前提是,說人話也可以很詩意。真的。我用我數十年的普通生活經驗保證,相信我。

 5 ) 是来处,也是归途

亲切地道的太原方言,龙潭公园,梅兰芳剧院,小东门,熟悉的场景,平实生活渐渐呈现残酷,残酷中亲情涌动,有些镜头催人泪下,有些镜头不忍直视,有些镜头惊艳而凄美。山西导演新作,真诚扎实的电影。质朴良善,像太原人。这样的电影居然在太原排片这么少?搞不懂太原的影院这么纯洁地只想赚钱吗?这是鼓励电影人都拍长津湖吗?人家又拿龙标,又高票房?另外,特别为山西的电影人叫好。刚赞叹过爱情神话,又有了来处是归途,山西电影人牛逼。他们都还年轻啊!

 6 ) 剧情可以的,就是演员的演技有点让我出戏?

简单举几个例子:开头女主和闺蜜穿着泳衣洗头那段,女主说的那段对白实在是让人出戏;中间因为照顾爸爸的事情,姐姐和妈妈吵架,姐姐说话演的像舞台剧,不真实,看得我脚趾扣地。

不过爸爸和妈妈的老演员演的很让人动容。

我觉得本子写的很好,现实题材,只要经历过家里老人生病需要照顾的人都会有所感触。

 短评

多个长镜头太出彩了。厕所内外墙的分隔,观众也直到后处才能看到下半身。医院别人的抢救失败是女主内心的外化又是强烈对比。轮椅起雾起舞很美,魂归故里时特别《伊比利亚的派对》。问题出在故事的衔接有瑕疵。

3分钟前
  • 荔枝昵称违规
  • 还行

【平遥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阿兹海默症题材。讨论了“病人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的严肃命题。医院急救室外的长镜头唤起我曾经在医院的见闻,真实而残酷。虚实莫辨的拍球男孩是很有灵气的点睛之笔。可惜缺点同样很多。饰演母亲的演员表演用力过猛,不如父亲演员表演自然。年轻演员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前半部剪辑转场较为生硬,婚礼、浴室、公园等桥段有明显的刻意感。克制与煽情并存。结尾意味不明。以及,与《小事儿》不约而同地,回忆中的高中教室墙上又出现了“核心价值观”。两星半

8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除了模仿哈内克之外只剩下煽情,太尴尬了。

9分钟前
  • 布列锡
  • 很差

【PIFF】女版《慕伶,伟明,一鸣》,通过失智症题材聚焦女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困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失智老人过程中的艰难与不舍,其次是情感困境:也正是家庭困境导致女性压抑情感欲望委曲求全,本片最高明的是通过女主戏剧演员这一身份将这种困境扩展到了文化层面上,一针见血。不得不说,一个男导演能拍出不带男性凝视的影片就值得鼓励,更别谈其在人性关怀上所下的功夫。最后回归故土的魔幻现实主义结尾,既致敬了贾樟柯也与《慕伶,伟明,一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10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我这种没心没肺的老油条,居然看哭了,尤其是浴室大小便完全失禁那场。看完时,直接把此片捧作迈克尔哈内克的《爱》,但冷静想想,当然远不至于。差距当然就是视点太多的问题,女儿的,男友的,老妈的,但我完全接受这种有意无意破坏电影制作规矩的“意外”。每个视点都有其存在道理。觉得多余的,只有女主闺蜜那些家庭办公室琐事。另外,结尾的情绪扬抑没处理到最好,总希望是悲伤到极点时,照进点希望,如白事铺伙计说的,“死亡不过是进入更高的一个阶段”

1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优缺点都太明显了。挺喜欢临近结尾的那个“阴间”长镜头。如果下一部剧作上能摆脱老气,终归可期。©第二届附近映像季。

15分钟前
  • Ocap
  • 还行

与我个人经历有多少相似之处,有共鸣。病人带给家庭的影响,很残酷。或许也有编导自身的影子,或者至少做过调研。拍摄朴实无华,室内空间内也有轻盈的调度,后半部分的超现实段落让我背脊发凉。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陈旧到离谱。用长镜头卖惨,相当于靠直播讨赏。直播起码还真实些,毕竟是一条过。

1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2021深圳青年近卫军影展#竟然是东京物语+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小伟,还是挺喜欢的,这个题材一定会打动人,最后也呈现得不错(据说有观众中途出去哭了好半天)。除此之外关于小女儿隐秘的情欲的部分是一个亮点,虽然在她的感情线方面处理还是有些问题(既然要疏离,就不该有偶像剧桥段)。但整个片子更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前半段,只展现病痛之苦,但并不呈现真正的家庭问题。既然是现实流,那还是需要在细节的真实性上下功夫的。两个老人演得比所有年轻人加起来都要好。

20分钟前
  • 艾栗子
  • 还行

来自家中有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普通家庭,我能感受到女主的那种无奈,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那种无力感,父母不想给孩子带来负担,不想麻烦孩子,但有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解脱不仅仅是生病者灵魂与肉体的解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解脱,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爱,感受良多,期待......

22分钟前
  • 陈祈安呀
  • 力荐

#3rd HIFF# 展映-万象中国。前3rd平遥WIP+4th平遥观众奖。7分还是4星鼓励一下。老夫妇俩还挺不错的,导演的长镜头设计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室内调度很有些罗马尼亚电影的味道([雪山之家]这种小空间长对话脉络上的),高中教室那个场景估计是导演得意之作了。片尾那个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式的梦境其实有点蛇足。好奇的是,这个片子明明是个东愁式的工厂退休职工的指向,底却是个颓败乡村。以及,实话说女主角如果能cast到赵涛老师就完美了。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想讲的东西太多了,最终只能隔靴挠痒。(请新人导演先好好讲故事,别总想着魔幻现实主义,真的大可不必

30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已经对这种展示东亚民族生死观的电影脱敏了,因为看得太多了,长镜头非常棒,调度可圈可点。有一句台词说男人是没有进化完整的动物。结尾的超现实没必要,本来是一部生活流的家庭电影,加这些乱七八糟的魔幻处理很出戏。

3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平遥节看的第三部“从山西出发”单元作品。出人意料地质量扎实,演员整齐,特别是山西话剧舞台的老演员精彩:托数字摄影的灵活,导演把家庭单元住房内的众多场景调度得真实、流畅,长镜头出色。后半部加入虚幻笔触,有些多及晦涩,影响了高潮戏的清晰与饱满。祝贺山西出发的新人新作!

3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独生女所面临的老龄化家庭重担,成了阻挡生活向前的荆棘,然而亲情无法斩断,爱情只好多余。饰演父亲的老演员功底出神入化。

43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还行

女主的表演真的是“表演”,每一个反应动作都经过精心的计算和安排,毫无可信度,相反几位中年演员的表演反而更吸睛。台词处理上也有很大的问题。虽然可能是有导演的经历在?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非常地“假”。 看到现在忍不住再加一句....Amour不是那么好拍的

44分钟前
  • 空山夢月
  • 较差

会想到日本的电影《不痛的死法》。大陆这类电影还是比较少的,相关题材应该多挖掘,单纯从这部电影本身来说,选题是值得鼓励的,具体的呈现触及程度还是有不少需要深入的地方。说心里话,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的父母大小便失禁以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抉择呢?这个极其考验人心。

49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从山西出发,来处就是归途。作为平遥谜之味道的影展单元,本片在诉求表达上,有原文本的基础,方向非常之明确。处子作导演最容易犯的错误,从中学课堂上的中央集权,到频频招魂《爱》,想要的东西太多,出现的闲杂视点和细枝末节太多太杂,它也全都犯了。好在这些都有心理准备,毕竟看一部新人作品,你所看到的错误,往往大于或等于它的优点。区别在于,你用什么角度去对待。当然,第二部或者成熟导演就不能如此看待了。

5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映后跟朋友讨论,朋友第一句话就是:这导演是个长镜头之王啊!!!拿了龙标,快快上映,我要二刷!!!!

57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三星半,比好多看着文艺范儿十足但莫名其妙的片子好多了。起码很踏实认真地讲了一个故事,塑造出几个很鲜活的形象。影片是关于阿兹海默症的(不止于此),前面半小时比较中规中矩,像一个传统的家庭亲情影片,略显老套。不过剧情很扎实,演员非常到位,令人感到真切可信!后半段开始加入进幻想的场景,让影片一下丰富灵动起来——快到结尾的地府一瞥和女主站在满是水洼的旧房子里,意象出人意料且值得玩味。影片对死亡的认识理解还可以做得更深,不过已经是让人可以唏嘘回味的作品了。

60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